(国民经济学专业论文)江苏省制造业高端化问题研究.pdf_第1页
(国民经济学专业论文)江苏省制造业高端化问题研究.pdf_第2页
(国民经济学专业论文)江苏省制造业高端化问题研究.pdf_第3页
(国民经济学专业论文)江苏省制造业高端化问题研究.pdf_第4页
(国民经济学专业论文)江苏省制造业高端化问题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随着以信息技术革命和全球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到来,国际分工也步入了基于价值链国际拆分 的产品内分工阶段。新型国际分工的最明显表现在于各个国家或地区按照制造业发展水平高低分居于不 同的增值环节,即制造业发达的国家处于价值链的高利润环节,如研发和销售环节;制造业发展水平低 的国家处于价值链的低利润环节,如生产组装环节等。为此,传统的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和依靠价格 策略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日益削弱,获利空间缩小,江苏省作为中国的制造业大省,其制 造业的发展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如何让制造业走向价值链高端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论文 对江苏省制造业高端化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对产业价值链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对制造业高端化的内涵和制造业高端化 的特征进行了理论研究;其次,利用因子分析对江苏省制造业在产业价值链的现状进行研究,并通过横 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得出当前江苏省制造业高端化程度低,还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然后通过建立回归 模型对江苏省制造业高端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制造业信息化、模块化和服务化均对制造业高端 化有正面影响,但是目前江苏省制造业在这三方面发展水平较低;最后,针对前面理论及实证分析的结 果,提出江苏省制造业高端化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制造业;产业价值链;高端化 a b s t r a c t w 岫b 豫a k i h i l o u g l io f 馏:t 啪l o g y 锄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酉o b a l i z a t i o n ,i i l t 锄撕0 n a ll a b o rd i v i s i s t e p p e d i i l t 0an e wp h 鹤ew h i c hb 嬲e d v a l u ec h a i l l o n eb 雒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n e wm o d eo fi n t e n l 丽o n a ll a b o r d i 、,i s i o ni st l l a t 击矗醯tc o u n t r i e sl i eo nd i 行白e n tp h 觞鼯o ft h ev a l u ec h a i na c c o r d m gt ot h e i ri i l t 锄a t i o n a l c 啪p 鲥t i v e n 豁so fm a n u f a c t l l 血gi i l d l l s t 哆t h a ti s ,c o u n t r i 鹤w h o s em 删f a c m 血gi n d u s 廿yh a v eh i g h c o m p “t i v e n e s s l i eo nt h ep h 够ew i mh i g hp r o f i t b u tt l l o w h o s em 锄u f i a c t l l r i n gi i l d u s 奶,h a 、,el o w c o m 硝i t i v t m 髓sl i eo nt h ep :h a s e 、历t l l1 0 wp r o f i t m a n u f a c 嘶n go fj i 锄g s up r 0 啊n c cf a c e d 衄sp b l e m ,i ti s n e c e s s a 巧t 0f i n daw a yt od e v e l o pj i 锄g s u sm a n u f a c t l l 血gt ot l l et l i 曲p h 勰eo fv a l u ec h a i l l t l l i ss i t i l a t i o n m a l 【豁r e s e a r c h0 n 咖b l e n l so f m a l l u f a c t u l 血gi l l d u s 廿yu p 黟a d ei i lj i a i l g s l is e n s e t 1 l ep a p e rf i r s t l yi n t m d l l c et h e o f i e sr e l a t e dt ov a l u e 矗阻i l l ,t l l e nr 懿e a r c ht h ec o 衄o t a t i o na n dc h 刁啦c t e r i s t i c s o fm a n u f a c 彻妇gi i l d u s 缸yu p g r a d cb a s e d0 nt h et l l e 嘶器;s e c o n d l ym ep a p 盯m a k ef - a c t o r 锄a l y s i so fp 豫煳t s i m a t i o no fj i a n g s u s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i i l d u s 仃yo nt l l ev “u ec h a i l l ,1 ! h i c hs h o w st l l a tj i a n g s u sm a n u f a c t i 】一n g i n d u s t r yl i eo nl o wp o s i t i o no fv a l u ec h a i l l ;t h i r d l yt h ep a p e ra i l a l y z 骼伍旧f a c t o rw h i c hh a v ei m p o n a i l t i i l n u e n c eo nm a m l f a c t l l r i n gi n d u s 仃yu p g r a d ed l i r i n g 髓t a b l i s h i n gr c g r e s s i o nm o d e l ,b yd o i l l gt h i st l l ep a p l e rf - m d s o u ti l l f o m a t i z a t i o n ,m o d u l a r i t i o n 锄ds e r v i t i z a t i o no fm a n u f a c t l l r i n gi 1 1 d u s 旬呵h a v ep o s i t i v ei n n u e n c e m a i l u f a c t u n gi n d u s 仃yu p 黟a d e ,b u tm e i rd e v e l o p m e i l ta r ei i lal o w1 e v e li nj i 锄g s u ;f i n a l l yt l l ep a p e rp u t s f o r w a r d 也es t r a t e g yt op r o m o t et h en l a n u f a c t l l 五n gi j l d u s 仃yu p g m c i eo f j i a n g s u 1 沁yw o r d :m a i l u f a c t i l 血gi l l d u s n m l u ec h a i l l ,u p g r a d eo fm a l l u f a c 锄n gi n d u s 订y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 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 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 龇日期:牛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 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 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 包括 刊登)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 包括刊登) 授权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办理。 、 、 j 奄锹 、日 期: 。| 第一章绪论 1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绪论 近些年来,国际分工的重心从传统的产业间分工逐步转向为产品内分工,在新型国际分工秩序下, 一个产品可能由最发达国家的制造业进行研发和设计、由发达国家的制造业进行核心环节的制造,最后 由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制造业完成组装加工,然后再出口到世界各地。这种产业内分工格局为发展中国 家融入全球生产体系提供了快捷的通道,可以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合作进行学习和创新,同时也使发展中 国家迅速涉足高技术含量的产业成为可能。但是,在看到机遇的同时,也要看到这种分_ 的不平等性, 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凭借其规模和技术优势占据价值链中的高利润、高附加值环节,通过外包等形式将 高能耗、高投入、低附加值、低利润的生产和组装等环二常甩给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这种分工的不同直接 带来利润分配的不公平,进而决定了各自不同的发展路径。沿此路径发展下去,将会产生“富者愈富, 穷者愈穷”的“马太效应”因此,发展中国家不能满足于在全球价值链中赚取微薄的加工费,而应该以 生产环节为跳板,抓住机遇,向高利润环节攀升。 加入w t o 后的中国以特有的持续高速增长的经济、巨大的市场潜力、低廉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成为发达国家制造业大规模转移的首选之地。跨国公司在进行产业的全球布局过程中,纷纷把其生产制 造部分移向中国,世界5 0 0 强已有4 0 0 多家跨国公司到中国投资。“中国制造”已经在上百个产品领域以 世界第一的身份傲视全球。于是,国际纷纷议论中国己经成为“世界工厂”。但是,当前中国离“世界工 厂”尚且遥远。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虑该既表现为占有t h = 界工业品市场的相当份额,也体现在拥 有相当多的创新产晶,同时还要拥有一大批在世界同类产业中的排头兵企业,这些企业以其具有竞争力 的生产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市场份额的占有等,在工业品制造和交 易中拥有决定性的影响力。从全球角度看,中国的制造业无论是总体规模、生产能力、产品品种,还是 研究开发和创新能力,与真正的“世界工厂”都有相当大的差距,当前的“中国制造”充其量只是“世 界的加工组装车间”,大多数企业从事的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组装业务,尽管许多产品的产量已经跃居世 界第一,但是这些表面的繁华没有给“中国制造”带来实际的繁荣,始终在价值链中的最低端挣扎,赚 取微薄的加工费,产品甚至在国际市场上还屡屡遭到抵制,体现出中国制造业当- 卜的困境。 江苏省地处长三角制造中心地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积累,江苏省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制造业体 系,在全省3 9 个主要行业中制造业占据3 0 个行业,经济总量最大的( 纺织业) 和增长最快的( 电子及通信 设备制造业) 都在制造业。2 0 0 7 年,江苏省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国制造业增加值的1 2 0 3 ,就地区数据来 看,江苏省制造业的产值占整个t 业总产值的9 4 6 ,占全省总产值的5 0 8 6 ;在出口商品金额中,工 业制成晶所占的比重由2 0 0 2 年的9 7 4 9 提高剑2 0 0 7 年的9 8 6 9 ;制造业外商投资项目个数5 4 6 9 个, 占整个外商投资项目个数的7 7 9 5 ,其中合同利用外资3 4 9 1 4 亿美元,占整个合同投资的7 5 0 2 ,实 际利用外资1 3 7 1 3 亿美元,占整个实际投资的7 8 6 7 。由此可见,江苏省是一个“制造业大省”。但是, 当前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困境也是江苏省制造业所面临的,江苏省作为外资流入较多的地区,其制造业的 增加值和市场份额的很大部分是由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分公司完成或通过贴牌加工的方式实现的。以2 0 0 7 年为例,江苏省制造业增加值的3 0 0 和出口额的6 0 4 是由江苏省的外资企业完成的:而江苏省的本 土制造业企业大都属于劳动密集、技术创新能力较低、能源消耗高的中低端加上制造型企业,国际竞争 力低,使制造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产业持续发展面临瓶颈。 鉴于上述背景,对新型国际分工格局下,江苏省制造业高端化问题进行研究,具有两方面意义: 1 有利于客观评价江苏省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新型国际分工下,随着发达国家的制造业结构向高级化和柔性化升级,其生产环节开始大规模的向 国外转移。江苏省制造业依靠其强人的劳动力优势和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成为承接世界制造业转移的 主要地区之一,通过加入国际分工体系,江苏省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和出口能力都不断增强,成为“制造 业人省”。然而江苏省制造业在价值链中的低端定位又和真正“制造业人省”的地位不能相符,本文对江 l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苏省制造业高端化程度的研究及相关的横向、纵向比较,有利于准确评价中国制造业在产业价值链的发 展现状。 2 有利于探索江苏省制造业的未来发展策略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江苏制造业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主力,正在越来越广、越来越深地融入到世界 制造业分工体系当中,成为中国制造业乃至世界制造业中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但是,江苏省制造业 的持续发展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将使江苏省制造业在新型国际分工中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本文通过对新型国际分工下江苏省制造业高端化问题的研究,可以发现江苏省制造业高端化的影响因素, 基于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有利于“对症下药”的探索江苏省制造业的未来发展策略。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制造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 志。纵观各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经济大国都是借助工业化起步的,没有工业化特别 是制造业的支撑就不可能有经济大国和强国的崛起。因此,对制造业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发达国家工业进 程的重点。最早对制造业的理论和政策系统论述由美国经济学家弧历山大汉顿尔密在1 7 9 0 年的被称为 “美国工业化宪章”的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中提出,该报告系统论述了“工业立国”的理论和措施, 汉密尔顿关于发展制造业的理论基本贯穿了美国_ t 业史的始终。2 0 世纪9 0 年代中期,美国著名经济学 家迈克尔德托依斯出版了美国制造一一如何从渐次衰落到重整雄风一书,在美国制造业产生了重 大的震动,使美国人在后工业时代又一次认识到制造业的重要性。日本也始终没有放松对制造业的研究, 三菱综合研究所的杜野升先生在知识经济英嚣之时出版了制造业是永远一书,也引起了日本各界足 够的重视。 近年来,国内对制造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层面上,有关制造业方面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复巨大 学经济学院教授殷醒民的专著制造业结构的转型与经济发展一1 9 7 8 1 9 9 8 年制造业内部结构的转型与 调整,该书从实证角度详细分析了1 9 8 0 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内部结构的动态变化,揭示了制造业结构升 级是经济转型的基础,认识到重化工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在贡献,并比较了经济特区、上海、香港三 个城市类型的制造业的调整方向u 1 。李廉水等著2 0 0 4 中国制造业发展报告对中国制造业进行了系统 研究,提出了“新型制造业”的概念,同时讨论了影响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中国社科 院研究员郭克莎对中国工业有详细的研究,先后出版了差距与赶超中国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比较研 究和新时期工业发展战略与政策等专著,其标题虽是t 业,但主要是以制造业为代表进行研究3 1 。 其他有关制造业发展研究的学术论文中有代表性的主要有:林毅夫( 2 0 0 3 ) 指出,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 易组织,资本技术密集、不符合中国比较优势的制造业部门将会面临最为严峻的挑战。为了应对挑战, 中国应当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调整制造业,善于利用外资来弥补本国资本的不足,推动制造业发展川;刘 志彪( 2 0 0 6 ) 基于技术、制度、市场与企业战略角度对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进行了考察,并探讨了国际 代工模式下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长三角地i 天o e m 企业从产业链的最低端向 高端攀升的战略5 1 ;高传胜( 2 0 0 6 ) 分析得出,由于生产性服务层次与水平不够而使长三角制造业升级 与进一步发展受阻,长三角整个地区经济的增长也因此而受到影响,需要依靠生产者服务与制造业互动 发展来增添增长新动力1 。 从所了解的资料来看,国内外对制造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宏观层面,对以省市为单位区域研究比 较少,而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实用性较强,可对地方制造业发展提供思路和建议:此外,基于价值链对制 造业的发展研究都以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模式转变为切入点,出于产业层面的研究较少,从产业价值链的 角度对制造业产业发展进行研究,有利于把握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方向。 本文将沿着现代制造业发展的研究道路,认为对制造业高端化的研究是在与其对产业发展具有革命 性的影响,而江苏省作为制造业大省,更应该对这一前沿的经济理论进行研究,这对于江苏省的制造业 发展和制造业结构调整大有裨益。所以,本文将以制造业的高端化为研究主题,对江苏省制造业高端化 面临问题进行分析。目前出现的江苏省制造业在产业价值链上处于何种地位? 制造业高端化的影响因素 2 第一章绪论 有哪些? 如何通过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来实现经济更大的增艮? 这些问题构成了本文研究的重要出发点, 这些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对于江苏省制造业业发展及其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3 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点 1 3 1 研究内容 本文在对产业价值链相关理论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制造业高端化的内涵在于制造业向产业价值 链的高端发展,并从理论上分析制造业高端化的特征( 信息化、模块化、服务化) 。探讨江苏省制造业发 展现状,本文还研究了制造业高端化影响冈素。首先,产业高端化体现于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过程, 其特征表现于产业的信息化、模块化、服务化等方面,进一步对制造业高端化的内涵及其特征进行阐述, 给后面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利用因子分析对江苏省制造业在产业价值链的现状进行研 究,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得出当前江苏省制造业高端化程度低,还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然后通 过建立回归模型对江苏省制造业高端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制造业信息化、模块化和服务化均对 制造业高端化有正面影响,但是目前江苏省制造业在这三方面发展水平较低;最后,针对前面理论及实 证分析的结果,提出江苏省制造业高端化的发展战略。 1 3 2 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理论方面,首先基丁价值链的理论分析产业高端 化的内涵所在,并阐述产业高端化的特征,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制造业高端化进行理论研究: 实证方面,首先利用因子分析对江苏省制造业在产业价值链的现状进行研究,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 得出当前江苏省制造业高端化程度,然后建立同归模型,从制造业高端化特征的角度,研究江苏省制造 业高端化的影响因素;最后,根据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为政府在引导江苏省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提供具 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政策建议。 1 3 3 可能的创新点 1 ) 对制造业高端化的内涵和特征的理论研究。 2 ) 对江苏省制造业高端化程度的实证分析。 3 ) 建立回归模型,运用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江苏省制造业高端化的影响冈素。 3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制造业高端化的理论研究 2 1 产业高端化的相关理论综述 2 1 1 关于产业链的理论 “产业链”在我国是由傅国华( 1 9 9 6 ) 提出来的,他提出为了提高农业系统效益,应当运转农产品 产业链u 1 。进入2 1 世纪后,对产业链进行研究的学者与日俱增。郑学益( 2 0 0 0 ) 提出,产业链就是以 市场前景比较好、科技含量比较高、产品关联度比较强的优势企业和优势产晶为链核,通过这些链核, 以产品技术为联系,以资本为纽带,上下连接,向下延伸,前后联系形成链条8 1 。这样,一个企业的整 体优势就转化为一个区域和产业的整体优势,从而形成这个区域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简新华( 2 0 0 1 ) 提出,经济活动的各产业依据前、后向的关联关系组成了产业链9 1 。杨公朴、夏人慰( 2 0 0 5 ) 提出,产 业链的实质就是产业关联,而产业关联的实质就是各产业相互之间的供给与需求、投入与产出的关系n 。 吴金明( 2 0 0 6 ) 认为,产业链即从一种或几种资源通过若干产业层次不断向下游产业转移直至到达消费 者的路径,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 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1 。 2 1 2 关于价值链的理论 1 9 8 5 年,m i c h a e le p o r t e r 在竞争优势中首次提出了“价值链”概念,认为“企业的价值创造 过程主要通过基本活动( 含生产、销售、物流和服务等) 和辅助性活动( 含原材料采购、技术开发、人 力资源管理等) 两部分来完成州1 2 1 。这些活动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由此构成企业价值 创造的行为链条,这一链条就称为“价值链”。波特还突破企业的界限,将视角扩展到不同企业间的经济 交往,提出了价值体系( v a l u es y s t e m ) 概念,这是全球价值链概念的基础。 同期,k o 蹦在设计全球战略:比较与竞争的增值链中用价值增值链( 、,a l u e a d d e dc h a i n ) 来分析 国际战略优势。他认为,价值链是由技术与原料和劳动力的融合而形成的各种投入环节,然后通过组 装把这些环节结合起来形成最终商品,最后通过市场交易、消费等最终完成价值循环过程。国家比较优 势在整个价值链上的体现状况取决于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资源应如何有效配置,而企业竞争能力在价值链 上的体现则取决于企业为充分发挥和确保自身竞争优势而选择的环:肖。与p o r 衙强调单个企业竞争优势 相比,k o g i l t 的观点更能反映价值链的垂直分t 和全球空间再配置间的关系,把价值链的概念从企业层 次扩展到了区域和国家,对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形成作用重大。 此后,联合国t 业发展组织( u n i d o ) 在2 0 0 2 2 0 0 3 年度j :业发展报告通过创新和学习来参与竞 争中指出,全球价值链是指在全球范围内为实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 等全过程的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从原料采集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生产及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 处理的整个过程1 钉。根据这个定义,全球价值链被分为三大环节:其一是技术环节,包括研发、创意设 计、提高生产加工技术、技术培训等环节;其二是生产环节,包括采购、系统生产、终端加工、测试、 质鼙控制、包装和库存管理等分工环节:其三是营销环节,包括销售后勤,批发及零售,品牌推广及售 后服务等分工环节。当国际分工深化为增值过程在各国间的分工后,传统产业结构的国际梯度转移也因 此演变为增值环节的梯度转移。 就增值能力而言,价值在产业价值链中各个环节的分布并不均衡,三个环节早现由高向低再转向高 的u 形状,或日“微笑曲线”状( 见图2 1 ) 。在价值增值链的“微笑曲线”上,研发与服务处于高附加值水平, 一般加:制造处于低附加值水平,处于中间水平 勺是关键零部件加工和销售,冈此,由生产制造环节向 研发和营销环节的转移是增值能力和分t 地位提升的显著标志。而生产环节中又可区分为上游的关键零 部件生产与设计和下游的加工生产,越接近于上游的生产冈其与技术研究的相关性强,从而增值能力越 4 第- 二章制造业高端化的理论研究 强;接近于下游的生产因其与技术研究的相关性弱,增值能力有限,角色易被替代。 资料来源:旌振荣,1 9 9 2 一i 一雾罂一业张序 图2 1 “微笑曲线”示意图 综上所述,价值链理论的基本思路就是认为全球价值链由众多的“价值环节”组成,并不是每一环 节都创造等量价值,创造的价值离散地分布于价值链中。换句话说,就是只有某些特定的价值环节才能 创造更高的附加值。全球价值链的参与者可以包括跨国企业、地方企业以及地方产业集群等。全球生产 网络或全球流通网络的参与者都属于全球价值链的主体,而且这些主体都有各自的价值链,从而构成了 全球价值链的价值体系。 2 1 3 关于产业价值链的理论 1 产业价值链的内涵 由于产品技术的复杂程度日益提高,单独的经济单元已不能完成所有的生产经营,不同的经济活动 单元( 供应商、企业合作者和顾客) 必须通过协作才能创造最人的价值;同时,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交易成本呈现显著下降,从而促进制造业的分r t 更加精细。于是,形成前后顺序关联的、横向延伸的、 纵向有序的经济活动的集合。在产业链中,产品价值分解到不同的经济单元体创造,各个经济单元体的 经营性活动不仅决定着个别环节的价值,还决定着整个产品的总价值。价值单元的环环相扣,必将导致 产业中价值的“链”化,从而形成产业价值链。由此可见,产业价值链是价值链在产业层面上的延伸, 是多个企业价值链的整合,是产业中一个不断转移、创造价值的通道。在产业价值链中,每个节点都由 若干同类企业组成,他们之间是竞争关系,与上、下游企业之间则是交易关系。 2 产业价值链的特征 ( 1 ) 产业价值链是提供能满足消费者某种需要的一种效用系统,消费者需求是其核心内容。离开了消 费需求,产业价值链便欠去了存在的基础。所以,消费需求是影响产业价值链形成与变化的首要,也是 决定性因素。价值转移的根本原因是顾客需求的变化,比如,需求转向个性化的定制、要求全面的解决 方案、对速度和灵活性的更高要求等。 ( 2 ) 产业价值链的核心在价值创造上。b m d e l l b u 略e r 和s t u a n ( 1 9 9 6 ) 认为附加价值是“参与方获取 价值的必要条件( 而非充分条件) 州朋。因此,研究产业价值链的重点就是要看其价值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对企业而言,往往需要一种战略思维,以便对价值( 或利润区) 进行判断、识别和规划,进而确定企业 在产业价值链上的定位。 5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3 ) 产业价值链中,价值在各环节的分布并不均衡。1 9 9 2 年中国台湾宏其石公司总裁施正荣先生提出 的“微笑曲线”对价值不均衡分布进行了形象的刻画。近几年,产业中的价值分布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生产性服务投入多的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掌握技术标准和生产关键标准模块的企业利润仍然较高。这 说明价值在产业链中的分布不仅不均衡,而且在动态变化。 ( 4 ) 产业价值链是基于产业系统价值活动的自组织行为。它把价值的视野放到更大的价值结构中,形 成更为宏观的价值创造组织形式。一般来说,在产品的创新期,产业链尚未形成,各企业的价值链相互 独立,联结松散。在产品的发展成熟期,通过产业整合,企业被固定在产业的专业环节上,而产业链则 通过企业价值链的创新联结而形成。 2 2 制造业高端化的内涵和特征 2 2 1 制造业高端化的内涵 高端产业的特征,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产业高端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也 代表了当今产业发展的趋势。本文研究的产业高端化主要是基于价值链的理论,分析产业如何从价值链 的低端向价值链的高端攀升,最终实现产业在价值链上的高端化。 由前文分析的“微笑曲线”和产业价值链的理论可得,当产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即生产环节时,大 多数企业从事单纯的制造加工,离“设计”、“创造”与“自创品牌经营”层面有相当的距离,属于劳动 密集型、产业附加值低、能耗污染较大的产业。而对于加工生产环节,由于众多国家都能提供丰富而廉 价的劳动力资源,所以该环:符在劳动力资源大国之间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在利益分配体系中缺乏谈判 筹码而缺乏对产业链的主导和控制能力。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竞争与合作都需要参与者在产业价值链关 键环节具有比较优势或垄断能力。产业想要得到长远的发展,必须着力于产业在价值链上的攀升,即产 业高端化。 因此,产业高端化的内涵就体现在产业从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发展,企业从生产加工环节向上游和 下游环节发展,抢占产业价值链中的高附加价值环节与关键战略环节的主导控制能力。一是在生产环节 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企业,从生产环节嵌入,向产业价值链两端延伸,在继续巩同制造环节的比较优势、 形成制造环节的相对垄断地位的基础上,提高与上下游环节讨价还价的谈判筹码;二是技术领先型企业 从技术创新嵌入,实现技术与产业结构升级,形成主导生产环节和营销渠道的能力;三是先进服务业基 础较好的企业,在营销渠道环节嵌入,形成后向一体化,对上中游环节形成较人的影响作用。当产业中 的企业从纵向、横向完善产业链,该产业占据了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即实现了产业高端化。 由产业高端化的内涵可推出,制造业高端化的内涵即制造业向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的发展,只有 占据了附加值高的价值链环节,制造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看到,产业价值链的不同环节间,在 利润分配上存在巨大的差异,如果一个地区的制造业k 期停留在生产环节,只做o e m ,即使做的再怎么 出色,也难以摆脱受支配地位和利润分配上的不平等。因此,在江苏省制造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发挥劳 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大力发展生产环节,是融入全球生产体系的一条快捷 渠道,但是不能长期满足于这种模式,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要向价值链两端的研发、品牌、营销等高端环 节攀升,逐步向o d m 、o b m 模式过渡,最终在核心技术等方面形成原始创新,实现制造业的高端化。 2 1 2 制造业高端化的特征 产业高端化的过程,是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产业技术含量、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最终 实现在价值链的攀升的过程。推动产业高端化的主体,是活跃在高新技术发展前沿,具有技术、规模、 机制、文化和竞争优势的创新型企业,是建立在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基础之上的各类产学研联合体, 是创新要素高度集聚,技术、资金、产业、人才等比较优势明显的重点区域。加快产业高端化的关键, 在于加速产业的信息化、模块化、服务化,这也是产业高端化的三个特征,很多学者对产业这几个方面 的发展都做了研究。本小节将运用信息化、模块化和服务化的相关研究成果,从制造业的角度出发,对 6 第二章制造业高端化的理论研究 制造业高端化的特征进行理论研究。 一、制造业信息化 产业信息化,主要指产业内的信息技术应用,是传统产业通过信息技术来改善优化生产制造、供应 链等企业运营领域,从而提升产业能力、提高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和产业创新力。产业信息化的核心是传 统产业采用信息技术,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产业创新能力并促进产业发展这一基点。 m i c h 1 e p o r t e “1 9 8 5 ) 首先提出信息技术的采用有助于产业提升竞争力1 6 1 。他从产业的5 种力入手 ( 买方议价能力、卖方议价能力,潜在进入者力量,新进入者和原有厂商的力量) ,认为信息技术可以改 变5 种力,同时也会改变产业的吸引力,信息技术正在改变许多产业的结构,创造新的需求和经营革命 的机会。 波特认为:( 1 ) 那些主要依赖组装零部件的产业,信息技术可以增加采购者的力量。比如自动化物 料报价单及行情资料,使采购者更容易评估物料来源,以决定购买行为。 ( 2 ) 由于需要在复杂软件上进行大量投资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提高了新的产业进入障碍。比如 为了争取企业型客户,银行在现金管理服务上的竞争非常激烈,需要先进的服务系统,例如提供客户在 线业务处理等。 ( 3 ) 在有弹性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和制造系统的产业,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以更快、更容易、也更 低廉的方式提高产品的功能,并对许多产业的替代品产生威胁。 ( 4 ) 订货流程与提货流程的自动化,已经增加了物流业的竞争程度。新的科技在取代人力的同时, 提高了这个产业的l 司定成本,并促使产业中的中间厂商在服务和销售模式方面的不断创新。 ( 5 ) 信息技术影响企业与供应商、销售渠道和客户间的联结点,跨企业的信息系统越来越普遍,有 些情况下,甚至产业间的界限都已经开始模糊。 ( 6 ) 信息技术正改变竞争规模、自动化和弹性间的关系,并可能带来深远影响。大规模的生产制造 已不再是发展自动化的必要条件,因此导致部分产业进入门槛的降低。 s t e p h 锄k u d y b a ,r 0 m e s hd i w 孤( 2 0 0 2 ) 在t l l ei m p a c to fi n f o m a t i o nt e c l l i l o l o g ) ,o nu si n d u s 仃y 一 文中通过对信息技术投资幅度不同而分类的产业进行研究,他们根据信息技术产业的目录和分类,对美 国的产业进行分组研究,将整个产业目录分为高、中、低三种信息技术产业分组,通过应脂经济理论, 从1 9 9 5 年到1 9 9 7 年三年中的数据中估计出信息技术投资的生产率在不同的产业分组上差异巨大,得出 信息技术基础越好的产业分组,其获得从信息技术投资方面的同报也更加高的结论u 。换句话说,他们 的结论是信息化是具有正反馈效应的。同时他们的研究还指出,目前所讨论的投资于信息技术可以加强 生产率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越来越多的结果所解释。 s a n j e e vd e w 趾,k t 煳e t hl 1 c 渤e r ( 2 0 0 2 ) 在h l f o 彻a t i o nt e c l l i l 0 1 0 9 ) ,锄dp r o d u c t i v i t ) r :e v i d 铋c e 舶m c o u n 仃y 脚e ld a t a 一文中研究分析盯投资和非n 投资在发达国家和非发达国家的比较,其数据总共 有3 6 个国家从1 9 8 5 到1 9 9 3 的数据,他们的结论显示经济基础发达的地区冈为其信息化基础水平较好, 所以进行i t 的投资同报也更大,反之在一些经济基础落后的地区则进行非i t 投资回报更好,而进行i t 投资同报就不明显u 盯。从这个结论中也可以推导出i t 投资肯定会投向信息化基础较好的地区,从而导 致r r 投资的正反馈。 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对产业信息化做了相关研究:侯炳辉等( 2 0 0 0 ) 从信息体统主体、信息系统客体、 信息系统外部环境三个方面建立了产业信息化的评价体系盯;洪棋新( 2 0 0 4 ) 基于产业结构对我国产业 信息化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分析”;袁文榜( 2 0 0 4 ) 定性和定量地衡量了产业信息化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 效益,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如何实施产业信息化的三大实践领域比。根据前人的研究,产业信息化的模 式归纳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核心企业主导型 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当某个企业或产业推行信息化并因此降低成本且获得了较大的竞争优势时, 其他相关企业或产业必然会纷纷仿效,大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程度,以攫取那部分创新利润。换句话说, 也就是不用政府大力推行鼓励信息化发展的政策,“信息化”会自然而然的在这种类型的产业中普及起来, 当所有企业都达到高度信息化时,“创新”利润就会完全消失,但整个产业已经完成了优化升级。波特也 认为信息技术被产业龙头企业所采用后,龙头企业通过信息技术而追求竞争优势,通常会引发扩散效应, 7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因而影响产业的结构,甚至孕育全新的产业。 第二种类型:政府主导型 这种产业类型通常为产业利润高,有的为自然垄断产业或者是关系国家安危而受到国家保护的产业, 其稳定的利润来源和较低的竞争动力使得其产业内部信息化自身的动力不足,其信息化的主要驱动力量 来自政府部门的行政力量,即为了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目标而重点扶持一些企业,推动相关企业进 行信息化改造,从1 9 9 2 年国内第一套c v i s 系统开始,基本上所有国有垄断型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占据主 体地位的产业都有政府主导下的产业信息化的影子。 第三种类型:产业拉动型 所谓产业拉动型实际上反映的是该产业的信息化发展由于受到外部力量的影响,或者是整体产业一 致认可,其信息化模式通常是整个产业集体“行动”。 图2 2 产业拉动型模式 如图,该模式的产业,标准化程度高,竞争激烈但有序,行业的分工协作比较明显,供应商之间与 制造商之间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合作竞争态势,并形成了一个网络状的供应链结构。而且这种模式的产业 通常还都是强势的产业,典型的就是汽车制造业,因为这些产业一旦形成比较健全的信息和数据流,就 必然要求其上下游供应链企业的数据都能够协调一致,实现协同商务。这样位于上下游的产业必然被推 动实现产业的信息化以实现在业务层的对接。这些产业一旦成功的通过信息化拉动增长,往往会产生指 数效应。所以其信息化的拉动系数比较人。 产业信息化的这三种模式表明了产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模式并不是绝对的,模式之间可以转化, 比如,对于核心企业主导型模式,它缺乏联动性,也缺乏持续增长的动力,因为单个企业的信息化范围 和驱动力都远远不够,所以该产业的信息化拉动系数比较小。也可以称其为农业结构型。如果这些产业 的集中度不断提高,形成网络化发展态势,而且行业的标准化也不断的提高,则会逐步过渡到产业拉动 型,更有利于产业发展。 产业信息化体现在制造业上,就是指企业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研发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 应用到企业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和企业经营管理各环节,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的动态 发展过程即。制造业信息化基本内容包括信息化基础建设、产品研发信息化、生产制造信息化、企业管 理信息化、企业商务信息化和企业信息系统集成。 随着信息技术的产生、发展和成熟,制造业信息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参见图2 3 : 8 第二章制造业高端化的理论研究 企 业 信 息 化 水 f 图2 3 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阶段 根据信息技术发展历程和制造业信息化的经验总结,制造业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应用一般都要经过部 门级应用阶段、企业级应用阶段和企业问应用阶段。 ( 1 ) 部门级应用阶段此阶段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目的是在原有工作模式基础上提高工作效率和 质量。如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实现“甩图板”;采用财务管理软件实现财务电算化;采用物资管理软 件实现物资供应管理。它们一般在局域网( l n ) 支持下,实现部门级的应用。 ( 2 ) 企业级应用阶段此阶段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目的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优化运行,增强企业 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使用产品数据管理系统把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_ 程分析、计算机辅助土艺 的信息和过程集成,满足产品研发的要求;应用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把 企业中各业务管理领域的信息和过程集成,满足企业管理的要求。它们一般在企业内联网( h l 缸彻e t ) 的支 持下,实现企业级的应用。 ( 3 ) 企业间应用阶段此阶段企业应用信息教术的目的是提高企业整体管理与技术创新能力。如使用虚 拟产品开发技术把产f 铺研发的众多单元技术如c a d c a e c a p p c 撇a t 等实现全面集成,满足产品全 生命周期的要求;应用电子商务系统、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把企业内外部的信息和过程集成,满足企业间 合作的要求。它们一般在企业外联网( e x 缸a n e t ) 和国际互联网( i i l t 锄e t ) 的支持下,实现企业和企业间的集 成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制造业焕发青春,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先进制造技术在使制造业日益成为新技术 革命的载体和巨大推动力。因此,制造业实现高端化的特征之一就是制造业信息化,将信息技术运片j 于 制造业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提高企业的信息技术水平,最终提高其生产效率,提升产业竞争力。 二、制造业模块化 最早对模块化进行研究的是西蒙,他提出了模块的“可分解性”,阐明了模块化对于管理复杂系统的 重要性。然而将模块化概念引入人们眼球的是哈佛商学院的两位院长鲍德温和克拉克在1 9 9 7 年发表于 哈佛商务评论的一篇名为模块化时代的经营文章。他们发现模块化现象从生产、设计过程扩展 到了业务流程过程,敏锐地指出了模块化对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革命性意义“”。 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长,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青本昌彦( 2 0 0 3 ) 赋予模块如下定义:“模块”是指 半自律的子系统,通过和其他同样的子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更加复杂的系统或过程 2 。模块化包括两个方面:将一个复杂系统或过程按照一定的联系规则分解为可进行独立设计的子系统 的行为,称之为“模块化分解”;按照某种联系规则将可进行独立设计的子系统( 模块) 统一起来,构成 更加复杂的系统或过程的行为,称之为“模块化集中”。 所谓产业模块化就是将产业链中的每个工序分别按一定的“块”进行调整和分割。广义地讲,产业 模块化包含三个层次的内涵:产品体系或者产品设计的模块化;制造、生产的模块化;组织形式或者企 9 东南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业内部系统的模块化。因此,产业模块化实质就是一种基于某个产品体系的流程再造。在这种产品体系 中,一种产品的功能是通过组合不同的和相对独立的零部件来实现的,这些部件之间的嵌合是根据一套 接口标准进行设计的,从而确保零部件可替代性。 在产业模块化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产业中的厂商自然分化为两类典型组织:一类是若干核心厂商( 或 称标准制定商或系统集成商) ,主要负责产品的基础研发、概念设计、功能设计、成品组装、系统集成与 升级以及营销等产业核心价值环节,具有自有品牌,因此属于模块规则设计与集成者。另一类是模块供 应商,主要负责加工、制造、装配、检测、包装等非核心价值环节,它们主要以全球或区域的核心企业 为主要客户,本身也随核心企业进行全球化( 或区域化) 运营,但一般不具有自有品牌,因此都属于独立 的价值模块制造者。 梁军( 2 0 0 7 ) 研究得出,产业模块化作为一种新型国际分工形态,为核心企业和模块供应商提供了 共同升级的良性互动机制2 钉。h u m p h e 科和s c h m i t z 认为在模块化的价值链中,由于参与各方在关系上 的互补性、对等性,模块供应商可以实现向价值链中高端环节的持续性爬升,有利于产业高端化2 钉。如 果发展中国家制造商能嵌入到这类价值链中,就会处于有利的升级环境。产业模块化把模块供应商与核 心企业之间长期以来的附属型关系转化为互补型甚至对等型关系,从而削弱了核心企业的产业控制,使 模块供应商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角色。虽然说发展中国家模块供应商能力一般来讲都是有限的,主要集 中在价值链低端如加工制造环节,常常为一家核心企业服务,资产专业化程度高,能力的升级路径常常 被核心企业锁定。主导企业控制着销售渠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