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唐代职官制度与书法.pdf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唐代职官制度与书法.pdf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唐代职官制度与书法.pdf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唐代职官制度与书法.pdf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唐代职官制度与书法.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唐代书法繁荣,书法面貌风格多样、书论遑遑、书法名家辈出。“尚法”是唐代书 法异于其他时代书法的典型特征,成就了其书法史上的巅峰地位。其崇尚“- - 2 e ”、重 笔法、结构的主要特征代表了唐代书法的最高成就。 当代学者对唐代书法史的研究一般多见为对史实的陈述,尚不能真正挖掘出影响唐 代书法发展的内在动力。本文从唐代书法与职官制度的关系出发,分析了职官制度影响 唐代书法发展的多方而原因。 全文共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职宫制度简述”,对中国古代职官制度及其发展作了简要介绍。 第二部分,“唐代官署所辖书法职位考”,首先介绍唐代的职官机构形式,然后对这 些机构中的书法职位进行了汇总整理、分类。 第三部分,“唐代职官选任制度与书法”,首先就唐代书法成就及现象作了简要介绍 与分析,然后结合唐代书法职位获得取方式进行研究,得出:宫署中书法职位增多,善 书、献书之人可入仕或提拔,刺激了唐代社会对书法的普遍重视,提高了书法的社会地 位;科举铨选考试作为唐代选拔职官的主要形式,其考试内容儒家经典思想,借科 举考试影响到唐代书法“尚法”风格的形成;楷书作为考试的重要考核标准及学校教育 中对书法教育的推广,使得书法得以迸一步普及。“尚法”书风和书法的普及,最终促 成了唐代书法在中国书法史的辉煌艺术成就和独特的历史地位。 由此笔者认为,唐代职官制度是唐代书法取得巨大成就的直接原因。这是全文所论 的中心议题,是笔者的主要结论。 关键词:唐:职官;:持法;尚法;儒学:科举;铨选 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c a l l i g r a p l l yi nt i l e f a n gd y n a s t yi sp r o s p e r o u sw i t l nt i l ea b u n d a n e ea n dv a r i e t yo f i t s s t y l e s ,c r i t i c i s ma n df a l l l o i i se a l l i g r a l ) l n e r s “s l m u gf a ”尚法i n nl i n e7 i a n gd y n a s t yi sl i n e t y p i c a lf e a t u r ed i s t i n g u i s h e df n o u lt h o s eo ft i l eo t l n e rd y n a s t i e s ,i n e l p i n gi tt oi t ss u m m i ti n ; t h ec a l l i g r a p h i ci n i s t o r y t i l ea d v o c a c yo f “t l n et w ow a n g s a n dt h en m i nf e a t u r eo f s t r e s s i n gt h et e c h n i q u eo fc a l l i g r a p h ya r eo nb e h a l fo ft h eh i g h e s tu l e l i t so fn i n et a n g d y n a s t y g e n e r a l l y ,i n s l e a t l o f d i g g i n g t h e t t t i e n m t i v e ) o w c i i n f l u e n c i n g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l i n e t a u gc a l l i g r a p h y ,l i n ec o n t e n n p o r a l y s c h o l a r s m a i n l ys t a t e t l n e h i s t o r i c a lf a c t sw l n e nt h e ys t u d yf i n et a n gc a l l i g r a p h i ci n i s t o r y t l n ep r e s e n tp a p e gs t a r t i n g f r o mt l n ec a l l i g r a p h ya n df i n eo f f i c i a l ss y s t e mi n nt l n et a n gd y n a s t y , i n a sp r o b e di m wt h e o f f i c i a ls y s t e mi n f l u e n c e s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c a l lj g n a p l n yi l ld i f f e r e n ta s p e c t s l l f i sp a p e ri sd i v i d e di n t ot i n e ep a l t s t h ef i r s tp a r ti st i l eb r i e f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t i l eo f f i c i a ls y s t e n la u di t sd e v e l o p m e n ti n a n c i e n tc i f i n a t h es e c o n dp a r td e a l sw i t l nt l n ec l n e c ko fl i n ec a l l i g l a p l f i co f f i c i a l si n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 f i r s ti ti n t r o d u c e sf i n eo l 。g a n i z a t i o n so t lt h eo f f i c i a l sin nt l n e l a u gd y n a s t ) ,t l n e lc o l l e c t s , c l a s s i f i e sa n ds e l e c t st i l ec a l l i g r a p l f i cp o s i t i o ni nt h e s eo l g a n i z a t i o n s t h et h i r dp a r ta n a l y z e st i l es e l e c t i o no fo f f i c i a l si n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 f i r s ti tb r i e f l y i n t r o d u c e sa n da n a l y z e st i l ec a l l i g r a p h i ca c h i e v e m e n t sa n dp l n e n o m e n o ni nt h et a n g d y n a s t y ,a n dt l n e ns t u d i e sw i t l n t i l eo b t a i n i n go fc a l l i g r a p i f i cp o s t s f i n a l l yi td r a w sa c o n c l u s i o nt h a tm a n yf a c t o r s l a v eh e l p e dt ob r i n ga b o u tt h es p l e n d i da r t i s t i c a c h i e v e m e n t sa n du n i q u eh i s t o r i cp o s i t i o no ft i l et a n gc a l l i g r a p h yi nc h i n e s ec a l l i g r a p h i c h i s t o r y t h e yg oa sf o l l o w s :o w i n gt ot h ei n c r e a s i n gc a l l i g r a p h i cp o s t si ng o v e r n m e n t o f f i c e sa n db e i n ga no f f i c i a la u dp r o m o t i o nf o rt h o s ew h oa l eg o o da tc a l l i g r a p h ya n d p r e s e n tt h ec a l l i g r a p h i cw o r k st ot h ec o u r t ,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 a t t a c l n e dg r e a ti m p o r t a n c e t ot h ec a l l i g r a p h y , t h ei n p e r i a le x a m i n a t i o n sa u dt l n e r e c o r d sa n dq u a l i f i c a t i o n s e x a m i n a t i o no ft h eo f f i c i a l sa r et h et w om a j o rf o r m so fs e l e c t i n go f f i c i a l si nt h et a n g d y n a s t y t i l ec o n t e n to ft h i s e x a m i n a t i o n ,t h ec l a s s i ct h o u g h to ft h ec o n f u c i a n i s m , i n f l u e n c e dt h ef o r u d n go ft h e “s l m n gf a ”尚法s t y l et h r o u g ht h ei m p e l i a le x a m i n a t i o n s t i l er e g u l a rs c r i p ta sa ui l n p o r t a u ts t a n d a r do ft e s tt o g e t h e rw i t ht i l eu n i v e r s a le d u c a t i o n o fc a l l i g r a p h yi ns c h o o l s ,t i t u ss t i m u l a t e da n dm a d et i l ec a l l i g r a p h yb ee x t e n s i v e l ys p r e a d 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t h e “s h a n gf a ”尚法s l y l ea n dt h ec a l l i g r a p h yb ee x t e n s i v e l ys p r e a d b e c o m et h el a s t e l e m e n tf o rt i l egn e a ta d l l e v e m e i n l sa n dt h eu n i q u ep o s i t i o no ft h et a n gc a l l i g r a p h y t h e r e f o r e ,in nm yo p i n i o n ,t h eo f f i c i a ls y s t e mi n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i st h ed i r e c tc a u s e o ft h eg r e a ta c h i e v e n l e n t so ft h et a n gc a l l i g r a p h y , w h i c hi st h et h e m eo ft h i sp a p e ra n d t h em a i nc o u c h n s i o l no fl i n ep n e s e n tw l i n c r k e yw o i + t l s :l i n e + i a n gd y l u a s t ) r :o f f i c i a l s ;c a l l i g r a p h y ;s i nn i n gf a 尚法;c o n f u c i a n i s n i ; t h ei m p e r i a le x a m i n i a t i o u s ;t h er e c o r d sa n dq u a l i f i c a t i o n se x a m l u a t i o n so ft h eo f f i c i a l s 4 文作 保留 和借 进行 签名 名 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 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 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序言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初唐李世民为了扭转隋末经济的颓废局面,采取 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如重新推行“均田令”,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等。这些 措施的实行,使得唐代经济空前繁荣,政治、文化高度发展,而书法作为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在唐代也获得空前的发展,书法的面貌风格多样、书论煌煌、书法名家辈出, 书法艺术走向了高度成熟。 提及唐代,我们总会想到“大唐气象”这个词语,这与“魏晋风度”的提法不同。 如果说“魏晋风度”偏重于个人气度描述的话,那么“大唐气象”则更为强调了整个社 会的风气。孔子日:“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唐代繁荣开明的社会背景,使得文人 能够以积极的姿态投入社会,和魏晋的隐逸之风形成极大的反差。因此,作为唐代统治 阶级政权实现形式的职官制度,其招揽人才的功能也就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大批的 士人学子凭借其高深的学养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进入统治阶层,为社会进步注入了旺盛的 生命力。 国家政权以帝王为中心掌握在统治阶层官吏的手中,国家政权是社会的政治 结构的核心,官制则是政权的实现形式。中国古代的职官制度是封建集权的产物,它经 过历朝历代的变迁,至唐逐渐形成了较为固定和成熟的结构体系。 按照政治文化学的说法,权力总是居于社会的中心地位,而文化则会或多或少地受 到权力的干预。书法必然也会受到权力的影响,这种影响和权力的实施者职官有着 直接的关系的。唐代对书法重视的程度是以前任何一个时代所无法比拟的,作为中国古 代职官制度发展成熟时期的唐代同时又是书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史书有载的多 数书法家都担任着国家的重要职务。唐代的职官制度与书法的发展有着内在的必然联 系,这种联系大致可以归结为正逆两个方面:一方面,书法家凭借书法入仕擢升,从而 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代表人物有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权等;另一方面, 身处统治阶层的官宦大夫凭借其社会地位振臂高呼,致使其所倡导的某一书风成为时代 主流,进而影响书法的发展。唐代楷书的兴盛就是最好的例证。 在书法史的研究上,前人撰写书法史一般分为“实证式”和“建构式”两种类型1 。 于茂阳、郑培亮、刘宗超。- - 十世纪中国书法史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 9 9 8 年7 月,第4 页 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实证式”累加资料,所渭“春秋笔法”,不能挖掘山书法史发展的真正内涵。“建构式” 重规律研究,又往往落入主观臆断,不一定客观公正。当代学者将书法放入中国文化大 背景中进行研究,欧阳中石先生一直坚持对书法文化背景的挖掘与整理,他在著作中提 出:“书法艺术离不开思想内容与文字形式。我们从历史上不会看到没有思想内容及文 字形式的书作,我们必须把书法艺术的各种作品与她所处的文化背景统一起来认识,才 能真正深刻地认识到她的意义和价值。鉴于此,笔者从研究唐代书法与职官制度的关 系出发,分析职官制度对唐代书法发展的影响,深入挖掘唐代书法艺术繁荣的内在动力, 以期拓宽书法史研究的视角,更加全面的探究书法艺术发展的本质规律。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今天普遍使用钢笔、圆珠笔等书写工具( 汜录语言随着计算机 的普及更多地是在敲击键盘的情况下完成的) ,古代毛笔书法的实用功能被印刷体和硬 笔字所代替。今人研究书法,更多关注的是其艺术性的一面,对其实用功能则少有论及。 在古代,书法的艺术性和实用性是两位一体、密不可分的,古人不可能脱离开毛笔这个 工具来书写、记录,学习书法是古人掌握知识和进入仕途的必经之路。所以,笔者在本 文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书法”的概念是广义的,包含着其艺术性和实用性两个方面。 另外,唐代职官制度内容包括很多方面,有职官的设立( 机构形式) 、选任擢升、 考课、致仕等诸多内容。鉴于唐代职官制度的浩繁,本文只选取与唐代书法发展有直接 关系的职宫设立和选任制度两个方面作为研究对象。 欧阳中石等书法与中国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0 年1 月第6 页 2 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中国古代职官制度简述 在我们分析唐代职官制度和书法的关系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古代职官制度的主要 内容及简要发展过程。 所谓职官,是指在国家政权机构中担任一定职务并享有一定特权的人。职官是一个 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概念,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汉代以后,职官中官吏的地位逐渐分 明:官。通常指政府各部门的长官或有品级的官员;吏,则一般专指职位低微的官员。 唐朝孔颖达在礼记王制的注疏中说,“其诸侯以下及三公至士,总而言之皆谓 之官”。对职官制度的研究一般结合国家权力机构的形式构成及运行机制来进行。 一、中国古代职官机构形式发展述略 中国职官制度滥觞于夏,历代建置不同,按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为夏、商两代,是古代职官制度的萌芽期。商国君称“王”称“后”, 主要官员称“史”、“巫”;商后期王族长老称“父师”、“少师”,对王负有辅佐之责;管 理家务的臣仆称“臣”、“宰”、“尹”等。 第二个时期为从西周到春秋的公卿制,是职官制度的形成时期。王位继承人称“太 子”、“东宫”。中央政府中由天子统治,设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天子年幼或缺 位时他们可以代行事。以卿士为首的政务部门管理军事、行政、司法、外事等职,以太 史为首的教育文化部门管理神事、教育、秘书、历法等职,卿士之下有司徒、司马、司 空三大夫,司徒掌管土地和役徒,司马掌管军赋和车马,司空掌管筑城修路等重大工程。 太史之下有内史、御史、太h 、宗伯、乐师等职,内史掌管策命卿大夫之事,御史掌管 档案,太h 掌管占卜,宗伯掌管祭祀礼仪,乐师掌管音乐与教育。地方政府设置大约与 中央政府相同,官阶层次尚不明显。 第三个时期从战国开始,经秦汉六朝逐渐发展完善,隋唐时期达到成熟,到清代随 着清廷灭亡而结束,时间长达两千三百多年。秦汉时期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已经形成了 较为严格的官阶,但是权力集中到三公手中,容易形成专权;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帝为了 防止专权出现,将权力分散,使得官吏之间彼此牵制,巩固了皇权的统治。隋唐时期形 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成的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封建社会较为成熟的职官制度,各个机构相互制约并各自发挥 其作用,有利于皇权的统治,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发展。唐以后基本沿用三省六 部制的设置形式,不过机构愈来愈臃肿,职官队伍也日益庞大,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 的压力。 二、中国古代职官选任制度概述 夏、商两代,从最高统治者“王”到各级奴隶主贵族,权位都是由自己的后代世 袭继承,世世代代享受着各种特权,被称为世卿世禄制。这个时期王位继承基本上都是 以子继父进行的,并且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度。西周时期, 除沿用夏、商的选官制度外,还实行“乡举里选制”,即;乡大夫( 西周国都的近郊称 为乡,其首领为乡大夫) 根据下属的推荐,每三年一次考核,把选拔山来的“能者”、“贤 者”推荐给朝廷。至战国时期,国君和贵族们平时召集一批有学问、有才干的“士”在 身旁,供养他们生活,请他们对朝廷的大政方针提出建议,从中选取人员任官,被称为 “客卿养士制”。另外,在秦国还取消了世卿世禄宗室贵族的许多特权,奖励耕战,实 行“军功爵制”。 两汉时期,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得到进一步发展,过去通过军功、养士选拔人才的 办法不再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遂逐渐确立了“察举”、“征辟”等选人任官途径。“察 举”是三公九卿、地方郡国守相等高级官员根据考察,把所谓品德高尚、才于出众的平 民或下级官吏推荐给朝廷,授予他们官职或提高其官位。所谓“征辟”,就是由皇帝直 接聘请一些德高望重、学识渊博、闻名于世的人来做官被称为“征”;由官府长官聘请 人来做官府的掾史等低级官吏被称为“辟”。除“察举”、“征辟”外,“任子”、“赀选” 制度也有实行。所谓任子制度是指二千石以上的任期满三年官吏,可以保举自己的子 弟一人为郎官,充当皇帝的扈从侍卫人员等;“赀选”即通过向政府缴纳若干资财来获 得官职。到了东汉后期,门阀世族逐渐操纵了地方选举,这就同要求参予政治的中小地 主及知识分子发生了矛盾。曹丕称帝以后,对选官制度进行改革,制定了“九品官人法”, 通过品评将人分为九等,朝廷任命中正官到各地主持品评,被评为上等的人士将被推荐 到各级政府中去做官。被称为“九品中正制”。曹魏后期直至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 遂又被势力雄厚的门阀世族把持,他们把门第出身作为品评的唯一标准,以致形成了“上 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社会局面。 隋唐时期,为了破除家族式的政治集团,维护皇权的统治和社会的稳定,实行科举 4 聊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制度,科举制度是指朝廷允许普通士人学子自愿报名,经过分科考试,依照成绩从中选 取人才和授给官职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有利于更1 泛地吸收、笼络人才,逐渐成为固 定的选拔官吏方式,一直沿用至清末。 科举制度自唐朝至清末实行了千年有余,它对于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促进封 建社会向前发展,的确起过积极作用。但是,自明清以来,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科举 制度最终成为封建保守派用来抵制进步思想、反对社会改革的重要工具,成为社会进步 的一大障碍。1 9 0 5 年清统治者诏令停罢科举,宣告了一千多年来的科举制度的彻底完结。 综观整个古代职官制度,总的特点是:第一,君主的地位极大提高,权力趋于高度 集中;第二,各个官吏机构相会牵制,相互制约,分工协作,职责趋于细化:第三,选 拔官吏方式趋于科学化、制度化、平民化。 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唐代官署所辖书法职位考 唐代的职官机构分为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两种,各个机构中设置有大量的书法官吏 或者与书法有关的官吏,弘文馆、祟文馆、集贤院、史馆、秘书省、国子监等文教机构 以及中央机关各省、部、台、院、司从事书法工作的官员都不下百人,有唐的许多朝廷 大员也都或多或少的担任过一定的与书法相关的职务。这些人均具有相当的书法水平, 凭借书法在仕途中获得了照好的机遇。唐代是历史上设置书法官吏较多的时代,其书法 职位名目繁多,有令史、主簿、录事、书令史、楷书手等。 一、唐代官制机构述略 唐代的中央官制形式为三省六部制,三省即尚书、中书、门下省;六部即吏、户、 礼、兵、刑、工部,属尚书省管辖。三省六部是皇帝直接控制的中枢权力机构,一般多 从制定政令的角度管理行政事务。三省长官起初均为宰相,共议国政。但由于尚书令权 力太大,遂以唐太宗曾任此职为由不再授人,而以左右仆射代行职权。三省和秘书省、 殿中省又合称为五省,秘书省一般为文学机构,掌管经籍图书;殿中省掌皇帝身边衣食 住行等生活事宜。另设有事务性机构九寺五监,九寺为太常寺( 掌礼乐祭祀) 、光禄寺 ( 掌酒膳) 、卫尉寺( 掌守宫殿) 、宗正寺( 掌皇室及外戚属籍) 、太仆寺( 掌厩牧车马) 、 大理寺( 掌审讯监狱) 、鸿胪寺( 掌宾客葬事) 、司农寺( 掌粮食储藏) 、太府寺( 掌财 贸) ,五监为国子监( 掌学校教育) 、少府监( 掌百工) 、军器监( 掌军器修治) 、将作监 ( 掌土木工程) 、都水监( 掌川泽水利) ,这些部门多从实务方面完成所属事务,是政令 的具体执行部门。御史台为监察机构,与吏部的考工司行使考课及督察功能。 唐朝的地方官制,安史之乱以前是州( 府) 、县二级制;至唐中后期则演变为道、 州、县三级制。唐代的州、县都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辖境大小、户口多少以及经济发 达程度划分为不同等级。 唐代为了区分各种职官地位的尊卑还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备的品阶勋爵制度。唐职官 名称可分为职事官与散官两类,按九品分等。中央的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和地方的州、 县各官,都有明确的职掌、权限,属于职事官,职事官都是流内官;另有一些官称,只 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能表示官员的身份地位而无实际的职权,叫作散官。官府中的胥吏属于流外官和视流外 官,也各按九品分等,流外官经过考核可以进入流内。 二唐代官署所辖书法职位考 以上官制所属的许多职位都与书法有关,笔者通过对新唐书、旧唐书官署所 辖的书法职位进行梳理、汇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 一) 、“职事官”一类 中书舍人:属门下省,掌起草诏令,正五品上。设六员,掌侍进奏,参议表章。凡 诏旨制敕、玺书册命,皆起草进画;既下,则署行。柳公权、徐浩曾任此职。 给事中:属中书省,掌奏抄,正五品l 。故四员,给事q i 掌陪侍左右,分判省事 察弘文馆缮写雠校之课。凡百司奏抄,则驳正违失。诏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 归”。欧阳询、陆贽曾任此职。 起居郎( 舍人) :为侍奉天子左右的书记官。门下省为起居郎,二员,从六品上,掌 录天子起居法度。中书省为起居舍人,设二人,从六品上,掌修记言之史。天子御正政, 则郎居左,舍人居右。有命,俯陛以昕,退而书之,季终以授史官。起居合人( i i ) 本 记言之职,唯编诏书,不及它事。褚遂良曾任此职。 主簿、录事:主簿为九寺五监及御史台、各府县所设。主簿主管文书与籍簿。录事 为主簿辅助官,大致职责相同。光禄、太仆、大理、司农、太府各设主簿、录事二人; 卫尉寺主簿二人,录事一人;宗正寺主簿一人,录事一人;鸿胪寺主簿一人,录事二人; 御史台主簿一人,录事二人;另有各辖监、署及府、州、县皆有设立,品秩按所属机构 高低各有不同。另在军务部门设置有记室参军事、录事参军事。钟绍京、孙过庭曾任此 类职务。 另外,在唐代专门的文教机构中,有许多职位的设置也都与书法有着直按的关系。 如:国子学设国子博士二人,正五品上;助教二人。从六品上。太学设太学博士三人, 正六品上:助教三人,从七品上。四门馆设四门博士三人,正七品上;助教三人,从八 品上。律学设律学博士一人,从八品下;助教一人,从九品上。广文馆设博士二人,正 六品上;助教一人。以上五馆均兼习书艺。书学为专门教习书法的机构,有书学博士二 人,从九品下。内侍省掖廷局有宫教博士二人,从九品下,掌教习宫人书、算、众艺等。 ( 二) 、“胥吏”类 令史及书令史:在汉代令史及书令史为三公的辅佐书记官,司掌全部文书计籍,主 7 聊城大学硕士掌位论文 文书与誊写上呈,类似后世的秘书之职,具有一定的辅政功能。“自隋以来,令史之 任,文案烦屑,渐为卑冗,不参官品”1 ,盖因其逐渐成为单一的书记官吏,不在职掌 一定权力的缘故。唐六典汜载“先置楷二b 手,今为令史”,实际上也说明令史在唐代 应该为书记性质的事务性吏员。令史及二仕令史在三省备部司及御史台、秘书省、殿中省、 内侍省等皆有设立。按旧唐书记载:尚书省及各部司有令史三百三十五人,书令史 五百六十四人;中书省有令史二十五人,书令史五十人:门下省有令史十八人,书令史 二十二人;御史台有令史十七人,书令史二十三人;秘书省有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 殿中省有令史四人,书令史- - - t 一人;内侍省有令史八人,书令史二十九人;史馆有令 史二人:广文馆设令史二人;著作局有书令史一人;崇文馆令史二人,书令史二人;司 经局书令史二人。 书手、:i s 吏( 楷i s 、楷j i s 于) 等:为专门从事怕写 :作的胥史,以楷书为用。门下 省有楷书手三人;尚书省设书吏二十九人;内侍省设书吏十六人;中书省设楷书手四人, 另有能书四人;史馆设楷书十二人写国史楷书十八人,楷书手二十五人;秘书省有楷 书十人;著作局有楷书五人,书吏二人:崇文馆书直一人,楷书手十人;集贤殿书院书 直、写御书手九十人;广文馆楷书十二人;司经局楷书手二十五人等。 ( 三) 、“差遣”类 书院、史馆及翰林学士均系皇帝差遣2 ,集贤殿书院( 后改为丽正修书院) 有学士、 直学士、侍读学士、修撰官,下设校理、刊正等职,负责刊辑经籍( 宋以前书籍为木板 印刷,文字以端正楷书为之) 。 翰林待诏为唐玄宗时期所设,“翰林院,其待诏者,有词学、经术、合炼、僧、 道、p 、祝、术、艺、书、奕,各别院以廪之,日晚而退”3 。毛蕾唐代翰林学士 中收录了翰林书待诏3 0 人,其中五品以上的大员有李秀岩、王侄、李素、唐玄度、朱 圯、阎湘、董环等人1 。翰林院刷时供奉大批的侍书学士5 ,翰林志配载翰林学士“皆 以他官充,所入与班行绝迹,不拘本司,不系朝谒”,但是由于各个学士一般原来 。杜佑通典卷二十二历代都事主事令史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4 年版 中华书局1 9 8 5 年版钱太听的廿二史考异卷五十八职官志 记:“既而翰林学士、集贤、史馆诸职,亦系差遣 无品秩,故常假以他官有官则有品,官有迁转而供职如故也” 3 旧唐书卷四三职官二,托京: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 。上海书画出版杜出版历代书法论文选) 2 3 2 页朱长文续书断,称“文宗召( 柳公权) 侍书,迂中书舍人,翰林 书诏学士”柳公权为五品上品秩说明该书有遗漏。 5 翰林侍书学士、翰林书待诏为两个不同的职位,详见毛营唐代翰林学士1 5 6 一1 5 9 页第五章附论:唐代的翰 林院与翰林特诏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0 年1 1 月第1 版 6 翰林院学士一般不再担任其他官职,盖为专门职务。出李肇t 唐国史补卷下翰林志。唐国史补因话录,上 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9 年版 s 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都充任高官,品秩也居于三四品之列,所以地位也较为显赫。到了唐朝中后期,翰林学 士开始侵夺宰相的权力,专掌拟定皇帝直接下达的重大诏令,便侵夺了中书省中书舍人 的制诏之权,出现所谓“内制”、“外制”之分。,翰林学士因此被称为“内相”。宪宗时, 在诸学士中选出一名资高望重的人作为学士院的首领,称“翰林学士承旨”,权任尤重。 因此学士一旦出院,拜相的可能性也会很大,在唐代的诗q t 有“已见差肩趋翰苑,更期 连步掌台衡”2 的说法。 唐代在各种文教机构还设有专门的为书法活动服务的人员,门下省下辖修补制敕匠 五人,装潢一人;弘文馆校书郎下辖熟纸装潢匠八人:中书舍人下辖装制敕匠一人,修 补制敕匠五人;集贤院有装- t s 直十四人造雏直四人,拓书六人;秘二辂省直辖熟纸匠十 人,装潢匠十人。 通过上述所列官署所辖官吏可见,各种机构所设的一般书法官吏,主要以抄写记录 或整理典籍为主,其书法重实际功用,书写工整、易识即可。翰林侍书学士、翰林书待 诏则是皇帝的书法顾问,经常与皇帝论书和切磋书艺,其书法比令史、书手要注重艺术 表现。 。翰林学士所撰诏令直接从禁中发出,称“内制”,用白麻纸写成;中书信人所撰i 召令通过宰采i 拟定- 称“外制”,用 黄麻纸写成。 1 金厚载和主司王起 ,全唐诗卷五二二,上海;上海占籍出版杜,1 9 8 6 年版 9 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唐代职官选任制度与书法 唐代的官署机构中设置如此多的书法职位,为许多善书之士进入仕途创造了积极的 条件,这些人中间不乏声名显赫、流芳后世的著名书法家。纵览整个书法发展史,我们 不难发现,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代能像唐代这样重视书法,唐人书法风格面貌 多样、书论煌煌、名家辈出,是书法走向高度成熟的重要体现。 尹旭先生在阐述唐代书法成就时总结道:“唐代的楷书是中国书法史上尚法的极则 与典范,唐代狂草则是中国书法史尚意的极则与典范,唐代书法对于整个中国书法艺术 史、乃至整个中华文明史的煌煌伟业与彪炳光焰,即在于将中国书法所蕴涵的意、法两 级的内在潜力,发挥并完善到了淋漓尽致、无以复加的程度,从而形成了中国书法史上 唯一的一处双峰对峙、两极辉映得艺术奇观。但是,即使是“尚意极则与典范”的狂 草,其中也高扬着崇尚法度的时代精神,唐代草书也正是受到“尚法”的影响,显示出 了其独异于其他朝代的完美风范。“尚法”是唐代书法的独特风格,重规矩、以“二王” 为法及注重中锋用笔等要求,是“尚法”的典型特征。 3 1 李世民温泉钻3 2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唐书“尚法”,以“二王”为宗。“唐太宗崇尚右军,注重骨力,风神劲拔,以真、 1 尹旭唐代书法的两极辉映,t - - 十世纪书法研究丛书历史文脉篇,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 0 0 0 年出版第 5 2 9 页 i o 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行书为胜”1 ( 图3 1 ) ,“初唐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无不受到“二王” 书风的影响。虞世南书出智永,“得大令之宏观,含五方之正色,若行人妙选,罕 有失辞,君子藏器,以虞为优”2 ( 图3 2 ) 。“文皇制圣教序,时都城诸释委弘福 寺怀仁集右军行书勒石,累年方就,逸少真迹,咸萃其中”3 ( 图3 3 ) 。吴通微工行草 书,书法即出于圣教,院中胥吏等多有模仿。“皇帝的翰林侍书,也学此碑,以至于 形成缺少风韵的院体,当时专门从事抄经的书手、经生,他们的书法就源于此碑”。 3 3 怀仁栗王圣教序3 4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唐代是楷书发展的鼎盛时期,唐代楷书主要表现为笔法、结构的谨严,是“尚法” 的熏要体现。欧阳询书法“点画工妙,意态精密,尤以为尚也”5 。其书接北朝碑版,又 致力融合王羲之书法,逐渐形成笔力坚劲、结构险绝的独特书法风格,已和南朝的“尚 韵”书风有了较为明显的区别( 图3 4 ) 。褚遂良被称为一代教化主,书法瘦润华逸、刚 柔并济,兼容欧虞而变古制今,一扫魏晋流风,“若瑶台青琐,宙映春林,美人婵娟, 似不任乎罗绮,增华绰约,欧、虞谢之”6 ;其参二王行草书牵连之法,运笔直入逆出, 中锋用笔,开启唐书“尚法”之门户( 图3 5 ) 。初唐之后,颜柳更是将“尚法”书风发 展到了极致。颜真卿楷书一变古法,用笔清劲丰腴,结体端庄谨严,寓和美于规矩之中, 1 朱关田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3 页 2 唐张怀璀书断中,上海书画出版社选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1 9 7 9 年版,第 1 9 2 页 3 宋黄伯思东观余论卷下,崔尔平选编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书画出版社,2 0 0 3 年出版,第8 2 页 4 韩国罄卜天寿( 论语郑氏注) 写本和唐代的书法,隋唐五代史论集,北京:三联书店1 9 7 9 年版。北宋黄伯思 题集王书圣教序称:“今观碑中字与右军遗帖所有,纤微克肖,书苑之说信然;然近世翰林侍书辈多学此碑, 学弗能至,了无高韵,因自日其书为院体。唐吴通微兄弟已有斯目,故今士大夫玩此者少;然学弗能至者自俗耳,碑 中字未尝俗也。非深于此者,不足以语此。”对院体应作如是观。 5 朱长文续书断,上海书画出版社选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1 9 7 9 年版,3 2 9 页 6 旧唐书卷八十褚遂良传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 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处处皆有法度( 图3 6 ) ;柳公权楷书“道劲丰润,自成一家。,骨力洞达,极尽华饰 ( 图3 7 ) ;后世合称“颜筋柳骨”。唐书“尚法”臻于极致,为后世所无法逾越。 3 5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3 6 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 唐书“尚法”的特征,同样也体现在行草书中,以“中锋用笔”表现最甚。张旭、 怀素狂草及颜柳行草无不如此。张旭草书,“用笔如锥划沙,使其藏锋,画乃沉着”( 图 3 8 ) 。怀素用笔纯以中锋运行,少有提按而极尽牵转之妙( 图3 9 ) 。颜真卿行草用笔多 以中锋,圆润道劲,寓篆籀意,有“屋漏痕”之称( 图3 1 0 ) 。 3 7 柳公极神艇军碑3 8 张旭古诗四帖 唐代书论现存约四十篇左右,初唐书论以“崇王”为主,主要有李世民的王羲之 1 朱长文续书断,上海书画出版社选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1 9 7 9 年版,3 3 2 页 2 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上海书画出版社选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 8 0 页 】2 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传论、笔法诀及虞世南的笔髓论、孙过庭的书谱等。“尚法”书风对用笔、 结构的要求,直接导致唐代技法理论的大量出现,欧阳询的八诀、三十六法及林 蕴的拨镫法、韩方明的授笔要诀、蔡希综法书论等皆为技法理论的经典论著。 欧阳询的“三十六法”的结字方法一直被后世习书者奉为典范,唐代书论对后世的影响 可见一斑。 3 9 怀素自叙帖图3 1 0 颜真卿刘中使帖 “唐三百年,凡缙绅之士,无不知书,下至布衣皂隶,有一能书,便不可掩,社 会上下充满着好书的风尚。怀素游于京华结交时贤,任华怀素上人草书歌曾记其盛 况:“狂僧前日动京华,谁不造素屏,谁不涂粉壁。2 ”同时,唐代书法也远播海外, 日本遣唐使空海入唐潜心学书;高丽国曾经专门遣使求欧阳询书法;晚唐时期,“外夷 入贡,皆别署货币,曰此购柳书。”3 通常来说,艺术风格的产生,是多种原因复合作用下的结果。唐代书法之所以取得 辉煌成就,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社会背景、经济状况等影响不一而足。但是,笔者认 为,职官选任制度是影响唐代书法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职官选任制度直 接刺激了唐代士人学子对书法的热爱,提升了书法的社会地位、引导着书法风格的形成 并推动了书法的普及,唐代书法的发展与职官制度密不可分。 一、因书得官 唐代诸多皇帝喜好书法并致力于书迹的收藏整理,许多善书者、献书者藉此得以入 1 宣和书谱卷十八,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年版 2 全唐诗卷二百六十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6 年版 3 朱长文续书断,上海书画出版杜主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 9 7 9 年版,3 3 2 页 1 3 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仕或提拔。给事中、起居舍人及翰林书待诏等职,皆为善书之人所设,居官则擢升此职, 无职则直举翰林;令史、二 5 手也可以流外制度而得到官职。献书之人,则可居功入仕。 1 、善书入仕或升陟 据宣和书谱记载,唐朝历二十位皇帝,其中就有八位皇帝善书。他们躬操翰墨, 并以此鼓励臣下,不少臣子遂以书法而直入青云。唐太宗李世民勤习二王书法,“翰墨 所挥,道劲研逸,妙之最者也”1 ,朝野上下皆重书法,书法家也得以重用:武则天 时期,有书家殷仲容、王知敬、欧阳通等侍从左右奉敕题额之事:玄宗时期,翰林院专 设翰林书待诏、侍书学士来招揽书法人才。正是因为如此,许多人因二讳得到皇帝的恩宠, 仕途显赫,名极一时。另外,皇朝各个机构设有的大批书法胥吏,也靠流外的方式得以 进入仕途。上好书法,确实为许多书法家走向仕途铺平了道路。 直接因善书得以擢举翰林者,有虞世南、褚遂良、郑虔2 、李邕3 、钟绍京4 、于邵5 、 顾诫奢、韩择木、蔡有邻6 、陆希声7 、柳公权等人。其中以虞世南、楮遂良、柳公权于 书史声名最显: 虞世南( 5 5 8 6 3 8 ) ,字伯施,越州余姚人。年幼失怙,过继叔父虞寄。虞世南 在隋就由于其文学而受到杨广的赏识,征为王府学士,后除秘书郎。但是,由于人性耿 直,隋炀帝认为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8 。入唐以后,太宗李世民重用 虞世南,先拜为秦王府参军事,后历“给五品珍膳”的秦府文学馆学士、中舍人、弘文 馆学士、秘书少监、秘书监等职,官至三品。贞观十二年( 6 3 8 ) 致仕授银青光禄大夫 和弘文馆学士,同年卒。唐太宗经常与虞世南切磋书法并学习其书法,“太宗力学右军 不能至,复学虞行书”g 曾谓虞世南“博闻、德行、书翰、词藻、忠直,一人而已,兼 是五善。”虞世南死后,太宗甚是悲痛,哭言:“虞世南于我,犹一体也。今其云 亡,石渠、东观之中,无复人矣,痛惜岂可言耶l ”“并对魏征慨叹道:“虞世南死后 一朱长文续书断上,上海书画出版杜选编历代书法论文选 ,上海书画出版社,1 9 7 9 年版,第3 2 8 页 2 新唐书 卷- - - - 0 文艺中载:“好书辛苦无纸于慈恩寺贮柿叶教屋,遂往得取肆书,岁久泊遍尝自写其 诗并画以献敌大署其尾日郑虔三绝迁著作郎。” 3 朱长文续书断,:“( 李) 峤叹日子且名字i 召拜左抬遗。”历代书法论文选,第3 4 0 页 4 朱长文续书断,:“初为司农路事,以善书直凤阁” 历代书法论文选第3 4 0 页 5 旧唐书卷一三七于邵传记载:“天宝末以书判超绝,补祟文校书郎。” 6 全唐诗卷二二三杜甫诗送颇八分适洪吉州,:“昔在开元中,韩蔡同最屡。玄宗妙其书,是以数子至- 御扎早 流传,揄扬非造次。三人井入直,恩泽各不二” ,新唐书,卷一一六陆希声传:“博学善属文,尤工书。后召为右抬遗。累迁歙州刺史,昭宗闻其名,征拜给事 中。” 8 新唐书) 卷一二o 虞世南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 9 米芾书史 ,米芾集宋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杜,1 9 9 7 年版 1 0 ( i e i 唐书卷七二虞世南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 “同上 4 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无人可以论书”,可以说明虞世南书法才能在太宗心目中确实占有重要的地位。虞世南 仕途的辉煌,也必然受到了其书法的影响。 褚遂良( 5 9 6 6 5 9 ) ,字登善,杭州钱塘人,生于长安。父褚亮为唐重臣。由于 其父的政治关系,褚遂良一直受到太宗及魏征、虞世南等人的照顾。贞观初出任秘书省 秘书郎,历任起居郎、崃议大夫、太子宾客、黄门侍郎、检校大理卿、中书令及辅佐太 子即位的顾命大臣。位高权重,是当朝的重要人物。后由于力谏高宗刁i 可废后而受贬, 显庆三年( 6 5 8 ) 卒于爱州刺史任上。褚遂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