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五章:血液.ppt_第1页
新《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五章:血液.ppt_第2页
新《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五章:血液.ppt_第3页
新《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五章:血液.ppt_第4页
新《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五章:血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血液(Blood),本章内容,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三节生理止血和血液凝固,第四节*血型与输血原则,第二节*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问题一:血液有哪些成份,用何种方法区分?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其血量应有多少?(第一节第一点)问题二:为什么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会导致机体水肿?为什么输液时总输等渗溶液,如0.9%的NaCl溶液?(第一节第二点)问题三:正常人体的血细胞能够流过各种大小不等的血管而在其中进行循环,为什么它们能够通过直径比自身更小的血管?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可为什么总是流经肺的红细胞与氧给合,而流过组织处的红细胞与氧分离?(第二节第一点)问题四:白细胞的种类与功能?机体受细菌感染时,何种白细胞会增多,为什么?(第二节第二点)问题五:血型是什么,以往将O型血的人称为“万能供血者”及AB血型的人称为“万能受血者”科学吗?为什么?(第四节),第一节:概述(血液与内环境、血液的成分),1、体液与血液:,内环境: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稳态),2、血液的成分与功能:,循环血量:大部分在心血管中迅速流动。贮备血量“滞留”肝、肺、腹腔静脉及皮下动脉,流动较慢。,血量:人体内血浆和血细胞的总和。成人血量:70-80ml/Kg。或:约占体重的78。,血量恒定血压恒定,是维持全身器官血供的必要条件失血血浆70倍(2)缓冲pH,由Hb实现KHb/Hb,KHbO2/HbO2,Hb(珠蛋白+Fe2+)+o2氧合Hb,RBC生成的调节:RBC寿命120天左右a,RBC的生成生成原料上:3个重要物质VitB12:是DNA合成的辅酶(每天消耗25g),体内贮存2.5mg。机体对VitB12吸收需内因子的参与。叶酸是RBC成熟因子,合成DNA所必需。叶酸直接参与DNA合成(每天消耗50g),动植物食物中广泛存在。,铁:合成Hb的必需原料Fe来源:食物1mg+衰老RBC的破坏(21mg/d)之后:Fe+-小肠转铁蛋白骨髓幼红细胞(合成血红素)血红素+珠蛋白Hb,b,红细胞的破坏:破坏场所:主要在血管外(脾、肝)+血管内占10%破坏的过程:衰老RBC变形力阻留缺氧、缺葡萄糖、pH脆性破裂临床上可用切脾治疗以减轻贫血。,EPO(Erythropoietin):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主由肾脏来产生!,PO2RBCHb,肝细胞(次),雄激素T3生长素,红细胞的生理特征(4个),红细胞膜的通透性可塑变形性,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通常用血沉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血沉:RBC在静置血试管中单位时间(1h)内的沉降速率。血沉(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ESR):以第1小时末RBC在沉降管中沉降距离来表示。数值:男子为:0-15mm/h,女:0-20mm/h意义:血沉愈慢,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大;血沉愈快,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小。测定血沉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也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妇女在月经期或妊娠期,血沉一般较快。患某些疾病时(如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病等),血沉可明显加快。特征:血沉快慢与红细胞无关,与血浆的成分变化有关。,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概念:红细胞抵抗低渗溶液的能力,或RBC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常以RBC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作为脆性指标。抗低渗液的能力大=脆性小=不易破;抗低渗液的能力小=脆性大=容易破。正常值:0.450.35正常值=抗低渗液的能力大=脆性小=不易破正常值=抗低渗液的能力小=脆性大=容易破临床意义:如先天性溶血性黄疸患者其脆性特别大;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其脆性显著减小。(正常RBC内渗透压=血浆渗透压),0.42%NaCl:开始溶血;0.35%NaCl:完全溶血衰老RBC刚成熟RBC;遗传性球形红细胞正常RBC,通过糖酵解和磷酸戊糖旁路提供能量血浆葡萄糖RBC内酵解旁路ATP:a.保持Fe2+二价;b.为Na+-K+泵供能;c.保持RBC双凹圆盘状。,代谢特点(了解),低温库存较久的血液代谢几乎停止Na+-K+泵活动血浆K+浓度因此,临床输血应引起注意,防止高血钾。,临床,(2)白细胞生理,*白细胞的数量、形态分类;,白细胞功能(分别来讲),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3)血小板(platelet,thrombocyte,PLT)生理,血小板(PLT)数值:正常成人为100300109/L(1030万/mm3)。变异:可有6%10%的变化:通常午后较清晨高;冬季较春季高;静脉血较毛细血管高;剧烈运动及妊娠中、晚期高。功能特性:粘附:血管内皮损伤暴露出胶原纤维血小板粘着在胶原纤维上吸附凝血因子促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松软血栓。聚集:血小板彼此粘连聚集成聚合体。释放:释放血小板因子促纤维蛋白形成网络血细胞扩大血栓。收缩:在Ca2+作用下其内含蛋白收缩,使血凝块回缩坚实血栓。,血小板生理功能:维持毛细血管完整性(填塞及分泌PDECGF)凝血和止血作用:损伤:当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暴露出胶原纤维粘附:血小板粘着在胶原纤维上吸附凝血因子促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松软血栓聚集:彼此粘连聚集成聚合体释放:释放血小板因子促纤维蛋白形成网络血细胞扩大血栓收缩:在Ca2+作用下其内含蛋白收缩血凝块回缩坚实血栓(3)纤溶作用:血小板解体释放出的纤溶酶以及纤溶酶激活物,可以激活纤溶系统,有利于血凝块的液化,保持血管中血流的畅通。,概念:*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第三节生理性止血和血液凝固,生理性止血,血管受损血管收缩胶原、微纤维血小板粘附血小板分泌凝血酶(ADP、TXA2、PAF、IP3)限制血流血小板聚集成止血栓纤维蛋白形成生理性止血过程,血管期,细胞期,血浆期,初步止血加固止血,生理性止血分为三个时相:血小板止血栓形成:血管内膜损伤,内膜下组织暴露,血小板粘附并聚集成团,形成松软的止血栓,以填塞伤口。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与维持:血浆中可溶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不溶的纤维蛋白(fibrin)局部形成血凝块回缩、加固止血同时,血浆中出现抗凝和纤溶活性物,防止血凝范围扩大。,损伤、刺激引起缩血管反应,神经反射,血小板释放TXA2、5-HT,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状态变成胶冻状血块的过程称为血凝。1、凝血因子,凝血因子特点:除因子外,都是血浆中的正常成分;除因子和外,都是血浆中含量很少的球蛋白;除因子外,正常情况下都不具有活性;凝血因子一旦被某些物质激活,将引起一系列连锁酶促反应,按一定顺序使所有凝血因子先后被激活,而发生瀑布式的凝血反应;在维生素参与下,因子、由肝脏合成,缺乏维生素或肝功能下降时,将出现出血倾向;因子是重要的辅助因子,缺乏时将发生微小创伤也会出血不止的血友病。,凝血小结,凝血过程,抗凝系统正常情况下尽管血液中含有多种凝血因子,但血液不会在血管中凝固。原因在于:1.体液抗凝系统:(最重要的是抗凝血酶、TFPI和肝素)丝氨酸蛋白抑制物:抗凝血酶、C1抑制物、1-抗胰蛋白抑制物、2-纤溶酶、2-球蛋白、肝素辅助因子等。抗凝血酶是肝脏合成的球蛋白。能与凝血酶结合形成复合物,使凝血酶失去活性;能使激活的因子、a、a失活;与肝素结合后作用2000倍。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是小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糖蛋白。蛋白质C系统:蛋白质C、凝血酶调制素、蛋白质S和蛋白质C的抑制物。蛋白质C是肝脏合成的VitK依赖因子。作用:灭活凝血因子、;阻碍因子与血小板磷脂膜结合,从而降低因子对凝血酶原的激活作用;刺激纤溶酶原激活物的释放,增强纤溶酶活性,促进纤维蛋白溶解。肝素:是由肥大细胞产生的粘多糖。作用:与一些体液抗凝物质结合后,增强抗凝血酶物质的抗凝活性;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大量TFPI和其他抗凝物质来抑制凝血过程;能增强蛋白质C的活性和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与释放,2.细胞抗凝系统:网状内皮系统对凝血因子、组织因子、凝血酶原复合物、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的吞噬。3.正常血管内皮完整光滑,不易激活因子,不易使血小板吸附和聚集;血液中又无因子,故不会启动内源或外源性凝血过程。4.血液不断流动,即使血浆中有一些凝血因子被激活,也会不断地被稀释运走。5.血液中具有纤溶系统,能促使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自学)概念:纤维蛋白在水解酶的作用下溶解的过程。意义:使血液经常保持液态,血流通畅,防血栓形成。过程:,_,激活物血管激活物组织激活物依赖因子激活物,抑制物抗活化素抗纤溶酶,纤溶酶,纤溶酶原,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_,+,+,+,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自学),赖氨酸-精氨酸键裂解,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分泌,Fa、激肽释放酶,问题一:血液有哪些成份,用何种方法区分?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其血量应有多少?(第一节第一点)问题二:为什么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会导致机体水肿?为什么输液时总输等渗溶液,如0.9%的NaCl溶液?(第一节第二点)问题三:正常人体的血细胞能够流过各种大小不等的血管而在其中进行循环,为什么它们能够通过直径比自身更小的血管?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可为什么总是流经肺的红细胞与氧给合,而流过组织处的红细胞与氧分离?(第二节第一点)问题四:白细胞的种类与功能?机体受细菌感染时,何种白细胞会增多,为什么?(第二节第二点)问题五:血型是什么,以往将O型血的人称为“万能供血者”及AB血型的人称为“万能受血者”科学吗?(第四节),第四节:*血型和输血,(1)概念:凝集原、凝集素、血型(2)ABO血型(3)Rh血型(4)输血的意义与输血原则,(1)概念:P92,*凝集原:人类红细胞膜上存在不同的特异糖蛋白抗原,称为凝集原。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凝集素:在血浆中存在着能与红细胞膜上相应凝集原发生反应的特异性抗体。凝集原与凝集素的关系:发生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血型: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KarlLandsteiner(18681943)发现ABO血型系统(ABOblood-groupsystem),获得了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此后他又发现了MN、P、Rh等血型,赢得了“血型之父”的誉称,(2)ABO血型,ABO血型的发生与分布:凝集原在染色体上的位置:9q34.1-q34.2的等位基因,亲子鉴定,应用,血型的鉴定,ABO血型的检测,(3)Rh血型系统:发现和分布,白种人:85%凝集(Rh+)15%不凝(Rh-)汉人:Rh+占99%1%不凝(Rh-),RhesusmonkeyRBC,Rabbit,Rabbit血清+人RBC,给患者再次输入同一供血者血液,第一次输Rh+血,Rh-(1%的此种患者),Rh-,产生抗体,抗原抗体反应,溶解Rh+血细胞,第二次输Rh+血,Rh血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为抗体IgG可通过胎盘,Rh-母亲再次怀孕Rh+胎儿,新生儿溶血:,Rh-母亲怀孕Rh+胎儿,胎儿D抗原(分娩时),Rh-母亲血液产生抗D抗体,抗原通过胎盘,溶解胎儿红细胞,流产,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