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游戏性对5~6岁幼儿延迟满足能力及延迟策略使用的影响.pdf_第1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游戏性对5~6岁幼儿延迟满足能力及延迟策略使用的影响.pdf_第2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游戏性对5~6岁幼儿延迟满足能力及延迟策略使用的影响.pdf_第3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游戏性对5~6岁幼儿延迟满足能力及延迟策略使用的影响.pdf_第4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游戏性对5~6岁幼儿延迟满足能力及延迟策略使用的影响.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延迟满足是自我调控系统的成分之一,是个体在缺乏外部强加刺激的情况下指导自己行 为的必要成分。延迟满足能力反映的是个体在面临种种诱惑时能否控制自己的即时冲动,而 专注于更有价值的长远目标的能力。本研究的目的为探究不同情境下游戏性对于5 - - 6 岁幼 儿延迟满足能力及其延迟策略使用的影响,以期丰富儿童自我控制和游戏等方面的理论,并 为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本研究以实验法为主,辅以定性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了量表评定和教师访谈筛选被试, 并将观察、访谈、白描作为对实验法的补充,改进了以往延迟满足的e i d 实验研究范式, 采用了2 2 的两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其中自变量为两个,分别是a 游戏性( 游戏性 较高和游戏性较低) b 是否提供玩具( 提供玩具、不提供玩具) ,因变量为5 - 6 岁幼儿的 延迟等待时间及其延迟策略的使用情况。 根据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讨论,得出以下主要结论i ( 1 ) 游戏性较高儿童与游戏性较低儿童的延迟等待时间没有显著著异。游戏性高的儿 童和游戏性低的儿童延迟满足能力的差异更多地反映在延迟满足的过程之中,即游戏性高的 儿童在等待过程中情绪较积极,更能满足于等待过程。 ( 2 ) 游戏性对各种类型策略使用的影响均不显著。不同的是在策略偏爱的排序上,游 戏性高的幼儿更多地使用了寻求帮助策略和回避策略,而游戏性低的幼) l n 更多地使用了被 动策略。 ( 3 ) 幼儿在有玩具的情境中的等待时间总体要长于没有玩具的情境中,但未出现在不 同情境下统计上的显著性差异。 ( 4 ) 不同的情境对短时间的看、短时间的玩和长时间的玩的影响都达到了显著差异, 不同的情境在对长时间的看的注意转移策略和其他延迟策略的影响上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提 供玩具的情境中使用的多是长时间的玩的注意转移策略,策略使用较为单一;而在没有提供 给幼儿玩具的情境中,他们使用最多的是看的注意转移策略,策略使用比较灵活,较为多样。 ( 5 ) 对于5 6 岁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来说,他们的延迟满足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且能 比较灵活地是使用一些延迟策略,等待过程中基本没有出现消极的行为;幼儿在使用最多( 注 意转移策略) 和使用最少( 言语策略) 的延迟策略类型上表现出了跨游戏性、跨情境、跨性 别的一致性。不同游戏性的幼儿、不同性别的幼儿和不同的情境在延迟策略的偏好差异上主 要表现在寻求帮助策略、被动策略和回避策略的排序位置不同。 ( 6 ) 在本实验条件下,性别对幼儿延迟满足等待时间及延迟策略使用的影响上无显著 差异。 关键词:5 6 岁幼儿,自我延迟满足,游戏性,延迟策略 a b s t r a c t d e l a yo fg r a t i f i c a t i o ni so n eo fi n g r e d i e n t so fs e l f - r e g u l a t i o ns y s t e m ,w h i c hi sn e c e s s a r yt o i n d i v i d u a l sg u i d i n gt h e i rb e h a v i o r si nt h ea b s e n c eo fe x t e r n a li m p o s e ds t i m u l a t i o n sc i r c u m s t a n c e s t h ea b i l i t yo fd e l a yo fg r a t i f i c a t i o nr e f l e c t e st h a ti n d i v i d u a l sw h of a c ea l lk i n d so ft e m p t a t i o n sc a l l s t i l lc o n t r o lt h e i ro w ni m m e d i a t ei m p u l s ea n dc o n c e n t r a t eo nt h em o r ev a l u a b l el o n g - t e r mt a r g e l t h ep u r p o s eo ft h i ss t u d yi st oe x p l o r et h ee f f e c t so fp l a y f u l n e s st ot h ea b i l i t yo fd e l a yo f g r a t i f i c a t i o na n ds t r a t e g yo f5 娟y e a r so l dc h i l d r e n ,i no r d e rt oe n r i c ht h et h e o r i e so fc h i l d r e n s g a m ea n ds e l f - c o n t r o la n dp r o v i dat h e o r e t i c a lb a s i sf o rt h ep r a c t i c eo f e d u c a t i o n i nt h i ss t u d y ,w eu s e de x p e r i m e n t a lm e t h o dp r i m a r i l y ,s u p p l e m e n t e db yq u a l i t a t i v em e t h o d s w ef d t e r e dt e s t e e sb yr a t i n gs c a l ea n di n t e r v i e w i n g o b s e r v a t i o n ,i n t e r v i e w i n ga n do u t l i n ed r a w i n g a r es u p p l e m e n t a r ym e t h o d s t h i sr e s e a r c hm o d i f i e dt h ee x p e r i m e n t a lp a t t e no ff o r m e re i da n d d e s i g n2 2t w of a c t o r sp r o j e c tw h i c hi sr a n d o m e dc o m p l e t e l y t h e r ea r et w oi n d e p e n d e n t v a r i a b l e s ai st h el e v e lo fp l a y f u l n e s s ( h i g h e ro rl o w e r ) ,bi sw h e t h e rp r o v i d eat o yo rn o t ( p i r o v i d e t o y so rd o n tp r o v i d et o y s ) a n dt h ed e p e n d e n tv a r i a b l ei st h et i m ew h i c h 5 - 6y e a r so l dk i d sw a i t f o ra n dt h es t r a t e g i e sw h i c ht h e yu s ed u r i n gt h ep r o c e s so fw a i t b a s eo nt h ea n a l y s i so fr e s u l t so ft h i sr e s e a r c h ,w eg e tc o n c l u s i o n sa sf o l l o w : ( 1 ) t h e r ei sa ni n s i g n i f i c a n td i f f e r r e n c eo fp l a y f u l n e s si nt h ea b i l i t yo ft h ed e l a y i n g g r a t i f i c a t i o n 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sb e t w e e nc h i l d r e nw h o s ep l a y f u l n e s s a r eh i g h e ra n dc h i l d r e nw h o s e p l a y f u l n e s sa r el o w e ra r et h ea b i l i t yo fc o n t e n tp r o c e s s t h a t st os a y ,t h ec h i l d r e nw h o s e p l a y f u l n e s sa r eh i g h e ra r em o r ea g g r e s s i v ea n dp o s i t i v ed u r i n gt h ep r o c e s so fw a i t ,a n da r em o r e s a t i s f i e dw i t ht h ep r o c e s so fw a i t ( 2 ) t h e r ei sa ni n s i g n i f i c a n td i f f e r r e n c eo fp l a y f u l n e s si nt h es t r a t e g y 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so f c h i l d r e nw h o s ep l a y f u l n e s sa r eh i g h e ra n dc h i l d r e nw h o s ep l a y f u l n e s sa r el o w e ra r eu s i n go f s t r a t e g y c h i l d r e nw h o s ep l a y f u l n e s sa r eh i g h e ru s ea i d a n ts t r a t e g ya n de v a s i v es t r a t e g y m o s t l y ,a n dc h i l d r e nw h o s ep l a y f u l n e s sa r el o w e ru s ep a s s i v es t r a t e g ym o s t l y i i i 0 ) t h e r e i sa l li n s i g n i f f c a n td i f f e r r e n c eo fc o n d i t i o n si nt h e a b i l i t yo fd e l a yo f g r a t i f i c a t i o n b u tt h et i m ew h i c hc h i l d r e nw h oa r ei nt h ec o n d i t i o nw i t h t o y si sl o n g e rt h a ni nt h e c o n d i t i o nw i t h o u tt o y s ( 4 ) t h e r ei sa ns i g n i f i c a n td i f f e r r e n c eo fe f f e c t so fc o n d i t i o n st op l a y i n g s t r a t e g i e sa n ds e e i n g f o rs h o r tt i m e ,b u tt h e r ei sa n i n s i g n i f i c a n td i f f e r r e n c eo fe f f e c t so fc o n d i t i o n st os e e i n gf o r1 0 n g t i m e i nt h ec o n d i t i o nw i t ht o y s ,t h es t r a t e g yt h e yu s em o s t l yi sp l a y i n gf o rl o n gt i i n ew h i c h b e l o n g st os t r a t e g yo ft r a n s f e r r i n ga t t e n t i o na n dt h es t r a t e g yw h i c ht h e yu s ei sm o r es i n g i e b u ti n t h ec o n d i t i o nw i t h o u tt o y s , t h es t r a t e g yt h e yu s e m o s t l yi ss e e i n gw h i c hb e l o n g st 0s 姚t e 韶o f t r a n s f e r r i n ga t t e n t i o na n da r em o r ef l e x i b l ea n dd i v e r s e ( 5 ) t h e r ei sab i g g e re x a l t a t i o nf o r5 - - 6y e a r - o l dc h i l d r e ni nt h e a b i l i t yo fd e l a yo f g r a 。i f i c a t i o n t h e yc a nu s es o m es t r a t e g i e sf l e x i b l ya n dt h e r ea r el e s sn e g a t i v eb e h a v i o r sd u 血g t h i sp r o c e s s t h es t r a t e g yt h e yu s em o s t l yi st r a n s f e r r i n ga t t e n t i o na n dt h e s t r a t e g yt h e yu s el e a s t l y i ss p o k e nl a n g u a g es t r a t e g y , w h i c hi sc o n s i s t e n ti np l a y f u l n e s s ,s i t u a t i o na n d x 髓ed i 船f e n c e s0 f p r e f e r e n c ed e l a y i n gs t r a t e g ya r em a i n l yo nt h e s o r t i n gp o s i t i o n so fa s k i n gf o rh e l ps t r a t e g y , p a s s i v es t r a t e g ya n de v a s i o ns t r a t e g y ( 6 ) o nt h i se x p e r i m e n t a lc o n d i t i o n s ,t h e r ei sa ni n s i g n i f i c a n ts e xd i f f e 玎e n c ci nt h ea b i l i t vo f d e l a y i n gg r a t i f i c a t i o na n ds t r a t e g i e s k e yw o r d s :5 - 6y e a r - o l dc h i l d r e n , s e l f - i m p o s e dd e l a y 。fg r a t i f f c a t i 。n ,p l a y f u l n e s s ,d e l a y i n g s t r a t e g y i v 本领域的前沿动态 前言 延迟满足( d e l a yo fg r a t i f i c a t i o n ) 是指一种个体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 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属于人格中自我控制的一个部分,它是心理成熟的表现;延迟满足也 是人类个体进化过程中的基本心理能力。延迟满足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课题,长期以来 倍受心理学各流派的普遍关注。 国外学者对儿童延迟满足已有了较长时间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两个领域都取得了较多 的成果。延迟满足( d e l a yo fg r a t i f i c a t i o n ) 这一观念的起源可追溯到二十世纪初弗洛伊德提 出的理论,此后,斯金纳在阐述其对自我控制的观点的小说华尔登第二中也曾阐述过延 迟满足的现象。自2 0 世纪5 0 年代末,米歇尔开始从事有关“延迟满足”的研究,并在大量 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奠定了“自我延迟满足”的基本实验研究范式,自此之后,延迟满足逐 渐成为了心理学研究中一个相对独立的概念结构,一大批研究纷至沓来。我国对儿童延迟满 足的研究起步较晚,可以说,是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重视的。1 9 9 9 年香港中文大学 的黄蕴智先生首先发表了延迟满足一个值得在我国开展的研究计划一文,抛砖引玉 地介绍了“延迟满足”的基本研究范式,探讨了该领域研究的新趋势,并提出在中国各地开 展这项研究的建议,期望此项研究能够在中国土壤上取得丰硕果实。此后,我国研究者相继 开始涉足延迟满足的实证研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本土化研究。截至今年一月,本人以“延 迟满足”为关键词分别在万方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c n k i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库 进行检索,搜索出博硕士论文共有2 1 篇,时间都集中在2 0 0 0 年以后,其中博士论文2 篇。 从国内外的研究来看,笔者将本领域的研究内容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向“发展角 度”的进深。“发展角度”的进深可综合为三种类型的研究:第一类型的研究焦点放在对儿 童期延迟满足能力与青少年期各种表现的关系上;第二二类型的焦点则在于儿童期延迟满足能 力的前提,主要集中在幼儿与其照顾者之沟通特色。以上两类均属长期追踪研究的纵向研究 性质。第三类型的研究则致力于探索改变延迟满足表现的条件,如延迟满足实验条件下认知 因素的研究,探索模范的提示作用、认知刺激和认知重组的作用等。二是非认知因素对延迟 满足影响的研究。早期从非认知因素方面探讨与延迟满足关系的研究涉及到父母教养方式、 群体压力、刺激情境、奖励价值等对延迟满足的影响。近年来对非认知因素的研究关注到其 它一些社会因素,并且涉及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行为医学、犯罪心理学、 职业心理学等多个领域。但是非认知因素究竟在即时满足与延迟满足关系中扮演着什么角 v 色,仍是一个非常值得拓展的研究范围。三是延迟满足的文化差异研究也倍受关注,不同文 化背景、不同种族的研究广泛开展。四是随着认知科学,尤其是认知神经科学的进展,围绕 前额叶和执行功能展开的研究,对延迟满足又赋予了“热”执行功能的诠释。 从相关的文献综述,我们发现延迟满足的研究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出现了 越来越多的本土化研究。第二,研究对象也逐渐从幼儿扩展到了青少年群体、成人等正常人 群以及罪犯、精神变态者、肥胖病患者、消费人群、多动症患者等特殊人群。第三,在研究 方法上不断地创新,出现了一些设计巧妙的实验窒研究模式及用以研究青少年或成年人的自 陈问卷等多种方法。总之,对延迟满足的探索正以多范式、多维度、多水平的面貌呈现出来。 2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为探究不同情境下游戏性对于5 - 6 岁幼儿延迟满足能力及其延迟策略使 用的影响,以期丰富儿童自我控制和游戏等方面的理论,并为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实验法为主,辅以定性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了量表评定和教师访谈筛选被试, 并将观察、访谈、白描作为对实验法的补充,改进了以往延迟满足的e i d 实验研究范式, 设计了2 x 2 的两因素完全随机实验方案。其中自变量为两个,分别是a 游戏性( 游戏性较 高、游戏性较低) b 是否提供玩具( 提供玩具、不提供玩具) ,因变量为5 6 岁幼儿的延 迟等待时间及其延迟策略的使用情况。 在被试选取上综合运用了量表评定和教师访谈等方法从福州市鼓山实验幼儿圃和福州 市星海幼儿园5 - - , 6 岁的1 4 6 名幼儿中筛选出游戏性较高和游戏性较低的儿童各2 0 名参加正 式实验,并对被试在提供玩具和没有提供玩具情境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并摄像,之后对摄 像资料进行编码,以此来探讨不同情境下游戏性对幼儿延迟满足能力的影响。 4 研究结论 根据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讨论,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 ) 游戏性较高儿童与游戏性较 低儿童的延迟等待时间没有显著差异。游戏性高的儿童和游戏性低的儿童延迟满足能力的差 异更多地反映在延迟满足的过程之中,即游戏性高的儿童在等待过程中情绪较积极,更能满 足于等待过程。( 2 ) 游戏性对各种类型策略使用的影响均不显著。不同的是在策略偏爱的 排序上,游戏性高的幼儿更多地使用了寻求帮助策略和回避策略,而游戏性低的幼儿则更多 地使用了被动策略。( 3 ) 幼儿等待时间幼儿在有玩具的情境中的等待时间总体要长于没有 玩具的情境中,但朱出现在不同情境下统计上的显著性差异。( 4 ) 不同的情境对短时间的 看、短时间的玩和长时间的玩的影响都达到了显著差异,不同的情境在对长时间的看的注意 转移策略和其他延迟策略的影响上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提供玩具的情境中使用的多是长时间 的玩的注意转移策略,策略使用较为单一;而在没有提供给幼儿玩具的情境中,他们使用最 多的是看的注意转移策略,策略使用比较灵活,较为多样。( 5 ) 对于5 “岁这个年龄段的 儿童来说,他们的延迟满足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且能比较灵活地是使用一些延迟策略,等 待过程中基本没有出现消极的行为;幼儿在使用最多( 注意转移策略) 和使用最少( 言语策 略) 的延迟策略类型上表现出了跨游戏性、跨情境、跨性别的一致性。不同游戏性的幼儿、 不同性别的幼儿和不同的情境在延迟策略的偏好差异上主要表现在寻求帮助策略、被动策略 和回避策略的排序位置不同。( 6 ) 在本实验条件下,性别对幼儿延迟满足等待时间及延迟 策略使用的影响上无显著差异。 5 创新成果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表现在:第一,研究范式的创新。本研究在前人自我延迟满足的基本 实验范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完善,使之更具生态效度。一方面,实验场所设在幼儿所在的 幼儿闶,使得实验的情境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另一方面给予幼儿充分的尊重与人文关怀,一 改以往实验的刻板不自然的实验情境和条件,在实验室实验前让幼儿进行自由地取合并在奖 励物的设置上下功夫,确保奖励物对幼儿是有吸引力的。 第二,研究内容的创新。以往关于儿童自我延迟满足发展的实证研究更多关注在它的注 意与认知发展机制,忽视了对单纯自我延迟满足情境中儿童所表现出的自发的行为特点和个 体差异的观察和分析;事实上,单纯的自我延迟满足情境中儿童所表现出的自发行为特征更 能说明儿童自我延迟满足发展的本质。本研究重点探讨儿童的游戏性对于儿童延迟满足能力 的影响并在更具自然的情境中观察不同游戏性儿童的延迟策略使用情况及行为表现,在国内 尚属首例。 第三,研究方法的创新。本研究以实验法为主,辅以定性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了量表 评定和教师访谈筛选被试,并将观察、访谈、白描作为对实验法的补充,比较系统地探究不 同情境下游戏性对儿童延迟满足能力发展的影响。这不仅可以丰富儿童游戏方面的理论,同 时,也可为我国儿童的早期人格教育和培养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l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 、坚持以“求实、创新一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 成果。 3 、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 、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 、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 了谢意。 作者签名:二牡 日期: 迎呈:竺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游戏性对5 6 岁幼儿延迟满足能力及延迟策略使用的影响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1 延迟满足概念的界定及研究的意义 1 1 延迟满足概念的界定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歇尔1 对延迟满足( d e l a yo fg r a t i f i c a t i o n ) 作了这样的定义:延迟满 足是一种心理成熟的表现,具体来说,它是专指一种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主动放弃即 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中展示自我控制的能力。个体在期间所展示的延迟满足能力 是一种自我强加的延迟满足( s e 惟i m p o s e dd e l a y ,s i d ) 。由我国学者林崇德主编的心理学 大词典中,对延迟满足给出了这样的定义2 :个体为获得更大的满足或以最佳方式获得满 足而对自己的欲望加以克制,延迟对某种快乐的满足。可见,尽管表述有所不同,但本质并 无差异,它们都表明,延迟满足是自我控制的一个方面,需要个体对自身进行调节和控制, 抵制诱惑,从而获得更有价值的满足。 1 2 研究延迟满足的意义 延迟满足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兼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延迟满足是自我控制的重要 成分,是人类个体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社会化及文明建构的基础。 它要求个体为了更富价值的远期目标而推迟和抑s j j e p 时享受的诱惑,并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 努力坚持,展示自制的能力,它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目标的自我调节能力。关于延迟满足的研 究涉及人格、认知、神经科学等诸多领域,是近几年国内外兴起的有关儿童情感智力研究领 域的热门话题。它是众多学科领域和热点研究所关注的一个目标,它所折射的心理概念十分 广泛。它不仅是智力研究领域中“元认知”的一种特殊体现;也是多元智力或情绪调节探讨 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将智力与非智力相统一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知情意相互作用机制的产 物。基于这一过程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心理学对其开展研究是必要和重要的。 早在2 0 世纪初,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在其独具匠心的个性理论中,阐述 了延迟满足的观念以及儿童实现延迟满足的“幻觉意象”的认知机制。3 其后,行为主义学 派的代表人物斯金纳在其乌托邦小说华尔登第二中为人们展示了延迟满足的重要意义及 其相应的行为干预模型。在早期理论的影响下,社会认知学派的代表人物米歇尔开始了自 2 0 世纪5 0 年代长达半个世纪关于自我延迟满足的研究,确立了研究延迟满足的米歇尔两阶 段的经典实验范式:延迟满足的选择阶段和延迟目标的等待阶段。自此之后,延迟满足逐渐 1 m i s c h e lw i n t r o d u c t i o nt op e r s o n a l i t y s i x t he d i t i o n f o r tw o r t h :h a r c o u nb r a c ec o l l e g ep u b l i s h e r ,1 9 9 9 :4 7 8 - 4 8 0 2 林崇德,黄希庭,杨治良心理学人辞典 m 上海教育版利:2 0 0 3 p 1 5 0 1 3 荚 r m 利伯特等著刘范等译发展心理学 m 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8 3 p 3 9 9 4 2 5 1 游戏性对5 6 岁幼儿延迟满足能力及延迟策略使用的影响 成为了心理学研究中一个相对独立的概念结构,一大批研究纷至沓来,形成了延迟满足的最 初繁荣景象。f u n d e r 等人4 研究发现,延迟满足能力与其自我控制、自我韧力、注意力集中、 明事理、智谋、合作性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有密切的关系。 延迟满足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更具现实意义。延迟满足能力被研究者一致视 为自我控制的核心体现,无论是学业、人际交往,还是饮食、理财、婚恋、择业等诸多生活 领域都充满着大量需要延迟满足的行为。发展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5 ,延迟满足不仅是幼 儿自我控制的核心成分和最重要的技能,也是儿童社会化和情绪调节的重要成分,更是伴随 人终生的一种基本的积极的人格变量。幼儿期的延迟满足可以预测青春期和成年期的各种认 知和社会适应功能,并且这种延迟满足能力也可以迁移到成年早期,减轻成年期人际交往中 由于被拒绝而产生的高焦虑和消极反应。从近年来对“情绪智力”全球性的瞩目中,延迟满 足对于人类适应机制的意义也可窥见一斑。另外,据文献资料显示6 ,辽宁师范大学的杨丽 珠教授曾与澳大利亚学者做了跨文化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儿童的延迟等待时间远不及 澳大利孤的儿童长。这就为如何进行本土研究,加强培养本国儿童的延迟满足能力提出了必 要性。总之,加强对延迟满足的研究,探讨其心理机制,不仅可以充实和发展理论,而且对 于新世纪的人才培养与塑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延迟满足的基本研究范式 从延迟满足问题研究的兴起至今,研究者根据自己特定的研究目的设计出多种不同研究 范式,不同的研究范式适用的被试人群和其测量出的自我延迟满足心理维度也各不相同,研 究者经常采用的延迟满足研究范式有以下几种: 2 1 选择范式 选择范式( c h i o c ep a r a d i g m ) 在2 0 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可以说是研究延迟满足问 题的早期范式。在这一范式中,被试期望可以获得较大奖励之前,必须在一个较小的奖励和 这个较人的延迟奖励之间做出选择;选择即时奖励者,可以立即获得那个较小的即时奖励; 选择延迟奖励者,可以在主试承诺规定好的一段时间后获得延迟奖励。选择范式的优越性在 于灵活性比较大,可以根据研究者的研究目的的不同,选择不同长短的延迟时间,或选择多 种类别的奖励物,因此它不受被试年龄大小的限制,适用于从幼) 6 至t j 成人等不同年龄段的被 d e v i dc f u n d e r j e a n n eh b l o c ka n db l o c k d e l a yo fg r a t i f i c a t i o n :s o m el o n g i t u d i n a lp e r s o n a l i t y c o r r e l a t e s j o u r n a lo fp e r s o n a l i t ya n ds o c i a lp s y c h o l o g y ,1 9 8 3 ,v 0 1 4 4 ,n o 6 ,p l1 9 8 1 2 1 3 3 m i s c h e l ,w ,& s h o d a y & p e a k e ,p 1 1 l en a t u r eo fa d o l e s c e n tc o m p t e n c i e sp r e d i c t e db yp r e s c h o o ld e l a yo f g r a t i f i c a t i o n j o u r n a lo fp e r s o n a l i t ya n ds o c i a lp s y c h o l o g y ,1 9 8 8 。4 ,6 8 7 6 9 6 6 杨丽珠,l 汪洋,刘文,m o n i c ac u s k e l l y ,a i r o n g z h a n g 3 5 岁幼儿自我延迟满足的发展特点及其中澳跨文化比 较心理学报2 0 0 5 ,3 7 ( 2 ) :2 2 4 - 2 3 2 2 游戏性对5 6 岁幼儿延迟满足能力及延迟策略使用的影响 试;但它只是一种对延迟满足的间接度量,不能测出被试个体维持延迟选择的内部心理机制 问题,不能测出被试个体维持延迟的真正能力。 2 2 自我延迟满足范式 2 0 世纪5 0 年代,m i s c h l e 首创自我延迟满足范式( s e l f i m p o s e dd e l a y ;s i d ) 。自我 延迟满足范式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延迟选择,“延迟者”会基于一个更富有价值的长远结果 而放弃当前的满足,这种选择取向与个体期望有关;二是延迟维持,“延迟者”需要维持他 作出的延迟满足选择,直至达到最后的目标,这个过程的完成与环境因素、个人认知以及外 在活动有关。整个延迟行为以目标为导向,从目标选择开始,经历有效的延迟维持过程,并 以获得延迟奖励目标告终。这种延迟行为反映的是个体在相互竞争的压力情境( 两难选择) 下的一种自我调节能力。 2 3 外加延迟满足范式 2 0 世纪8 0 年代初,k a r n i o l ,m i l l e r 等人指出,在现实情境中儿童极少会面临的这样的 选择情境,即一个小的立即就可以获得的满足与一个较大的但需要忍耐一段时间的奖赏,更 多时候,是因为外在的要求而延迟满足,由此他们提出了外加延迟满足e i d ( e x t e r n a l l y i m p o s e dd e l a y e dr e w a r d ) 的研究范式,即儿童因外界的要求而延迟满足。这种研究范式包 括“电话任务”、“葡萄干一杯子任务”和“礼物任务。”这三种实验任务都要求被试禁 止做某些事情,直到实验者同来后才可以满足。外部延迟满足行为通常反映的是儿童抵制不 去触碰玩具、食物或打开礼物的冲动控制程度,延迟个体差异反映的是个体相对真实的自我 过度控制( e g oo v e rc o n t r 0 1 ) 的倾向。e i d 范式很快就得到了大多数发展心理学研究者的 认可。 2 4 自陈问卷范式 这种研究方法是请被试同答关于延迟满足的自陈问卷。r a y n a j m a n ( 1 9 8 6 ) 7 编制了 包括1 2 道题的延迟满足问卷,这份问卷的自陈指导语是关于四种不同的奖励物( 钢笔、糖、 苏打和金钱) ,它们在数量与延迟时间上都不同。r o s e b a u m ( 1 9 8 0 ) 8 编制的自我控制量表中 包含的延迟满足分量表。b e m b e n u t t y k a r a b e n i c k ( 1 9 9 6 ) 9 编制了专门测量人学生被试在 学术情境下延迟满足的学业延迟满足董表。这种研究范式测量的是被试个体对自己在不同情 r a y j j & n a j m a r d m t h eg e n e r a l i z a b i l i t yo fd e f e r m e n to fg r a t i f i c a t i o n j o u r n a lo fs o d a l p s y c h o l o g y ,1 9 8 6 ,1 2 6 ,1 1 7 1 1 9 6 r o s e b a u mm as c h e d u l ef o r a s s e s s i n gs e l f - c o n t r o lb e h a v i o r s :p r e l i m i n a r yf i n d i n g s b e h a v i o r t h e r a p y ,1 9 8 0 ,l1 ,1 0 9 1 2 1 b e m b e n u t t yh k a r a b e n i c ksa a c a d e m i cd e l a yo fg r a t i f i c a t i o ns c a l e :an e wm e a s u r e m e n tf o rd e l a yo f g r a t i f i c a t i o n a n n u a lm e e t i n go ft h ee a s t e r n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a s s o c i a t i o n ,p h i l a d e l p h i a ,m a r c h ,1 9 9 6 3 游戏性对5 6 岁幼儿延迟满足能力及延迟策略使用的影响 境下的延迟满足倾向的自我知觉( s e l f p e r c e p t i o n ) ,与前述的几种研究范式相比,被试既 不亲临实际的延迟满足情境,也不得到实际的奖励物,它适用于研究成人的延迟满足。 尽管这些研究方法都以延迟满足命名,但人们却常常难以整合利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所得 到的研究结论,这大大地影响了人们对延迟满足本质的认识。 3 国内外有关延迟满足的研究 3 1 延迟满足的认知因素研究 3 1 1 注意因素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米歇尔及同事将一系列研究的重点放在考察注意和认知 过程是如何影响儿童延迟满足的能力的。在对注意的早期实验研究中,m i s c h e l e b b e s e n l 0 设计了精巧的自我延迟满足情境,对刺激情境即奖励物的呈现形式进行了系列变化,以操纵 对奖励物的注意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学前儿童对奖励物的注意致地降低了他们延迟等待 的时间;相反,在没有奖励物在场的情况下,或存在奖励物的情况下而不去注意它( 如用手 遮住眼睛、把头放在胳膊上休息或其他使视线转移的技术) 能使延迟等待的时间加长,而这 一结果与先前的理论推测恰好相反。也就是说,对奖励物的注意似乎额外又增加了挫折的来 源,使得等候更让人不堪忍受。同时他们发现( m i s c h e l ,e b b e s e n z e i s s ,1 9 7 2 ) 分散对奖赏 注意的儿童个人内部或外部活动,将会促进延迟满足和容忍挫折;与想着奖赏的儿童相比, 被引导去想有趣事物的儿童延迟时间最长;而当奖励物不在眼前、几童却被引导去想他们的 情况下延迟时间最短。 3 1 2 思维因素 米歇尔等人发现1 1 :不管奖励物出现与否,学前儿童在等待期间如被告知思考奖励物, 他们等待的时间都将很短,不足5 分钟;当儿童被告知思考一些有趣的事情时,儿童平均等 待的时间都在1 0 分钟以上;当儿童没有任何思考的指示时,在奖励物出现的情况下,儿童 延迟的时间最短,不足1 分钟。显然,认知的思维过程充当了分心的角色,某种程度上抵消 了暴露于实际奖励物的强大刺激影响,使延迟等待的时间加长。总之,指向奖励物的注意和 思维策略都将削弱儿童的延迟等待行为,而避免故意去注意奖励物或采用内隐的认知分心, 都能有效地使儿童应对延迟挫折,增加延迟等待的时间。 3 1 3 认知抽象 l ow a l t e rm i s c h e l e b b eb e b b c s e n a t t e n t i o n i nd e l a yo fg r a t i f i c a t i o n j o u r n a lo fp e r s o n a l i t ya n ds o c i a l p s y c h o l o g y ,1 9 7 0 ,v 0 1 1 6 ,n o 2 ,p 3 2 9 3 3 7 “w a l t e rm i s c h e l ,e b b eb e b b e s e n a n t o n e t t er a s k o f fz e i s s c o g n i t i v ea n da t t e n t i o n a lm e c h a n i s m si nd e l a yo f g r a t i f i c a t i o n j o u r n a lo fp e r s o n a l i t ya n ds o c i a lp s y c h o l o g y ,1 9 7 2 ,v 0 1 2 1 ,n o2 , p 2 0 4 2 1 8 4 游戏性对5 6 岁幼儿延迟满足能力及延迟策略使用的影响 延迟过程中儿童认知抽象因素构成了研究者( g i s c h e l m o o r e ,1 9 7 3 ) 随后研究的重心。 如果儿童能对刺激物进行认知抽象,那么延迟时间会延长。m o o r e 等人1 2 教导儿童对刺激物 做心理的认知转变,结果表明:儿童在面对奖励图片时,如果把图片假想成真实奖励物时, 延迟等待的时间将会大大缩短:相反,如果把真实奖励物想成图片时,则能够显著延长等待 时间。米歇尔和巴可( m i s c h e l b a k e r ,1 9 7 5 ) 1 3 又考察了奖赏所传递的认知因素对儿童延 迟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和随后的研究也证明,无论呈现的是哪种奖赏或其图象,儿童若被 指引注意其好的特征将难以进行延迟。这样,认知表象似乎是年幼儿童控制延迟能力的主要 影响因素。 3 1 4 元认知因素 有研究表明h4 岁儿童通常偏爱那些对于自我延迟效率最低的策略,因而自我控制表现 得极为困难。大约到5 岁,儿童开始理解对于延迟满足有效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避免注意 奖励物;一是选择有效的自我分心策略。对于那些更有效的认知抽象和转换策略,直到小学 3 年级,儿童才逐渐开始能够使用;及至6 年级,儿童已显著地采用认知抽象和转换的策略。 3 1 5 语言调节 尽管各种有关延迟满足的理论可能在解释其机制方面存在分歧,但多数研究者都承认儿 童行为最初完全受外部环境所控制,逐渐将一部分他控内化,到最后完成由外部调节到内部 调节的基本转变,而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因素就是语言调节。在传统的抵制诱惑和延迟满足 行为控制的实验研究中,言语的调节作用得到了有力支持。对于幼小的儿童,产生言语的自 我指导比沉默要有利于抵制诱惑和延迟满足,但言语指导的意义内容并不重要,与任务相关 或不相关的言语都同等地有效;而对于年龄稍大的儿童,言语指导的语义内容就显得很有意 义,只有与任务相关的言语指导才能起到最有效的作用。 3 2 延迟满足的影响因素研究 3 2 1 刺激情境 不同的实验情境会改变延迟等待的挫折程度,从而影响延迟满足的等待行为。在情景因 素中,奖励物是否突显;奖励物之间的价值差异程度和是否存在依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