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专业论文)日常生活审美化论题辨析与现象反思.pdf_第1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日常生活审美化论题辨析与现象反思.pdf_第2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日常生活审美化论题辨析与现象反思.pdf_第3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日常生活审美化论题辨析与现象反思.pdf_第4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日常生活审美化论题辨析与现象反思.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中又捅要 随着我国居民物质牛活的日益充足以及社会的长足发展,“日常生活审美化” 逐渐成为我幽当i j 1 、ii 益普遍的文化现象。虽然“日常生活审美化”不是中国 的本土命题,是西方后现代理论和消费社会的产物,但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社会, 依然在许多领域出现了类似的特征。研究这一命题,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 的;不仅具有学理上的意义,而且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对“日常生活 审美化 进行详细的概念辨析,并着重考察服饰领域的审美化现象,力争从正反 两方面进行辩证地分析,并且重点分析其中的负面意义,以引起大家的警醒,使 之朝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 全文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章从“日常牛活审美化”论题的提出及研究现状入手,考察该命题的理 论渊源以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以期对这一论题的来龙去脉有清醒的把握。 第二章对这一论题进行理论上的拆分,即分别研究“日常生活”与“审美” 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包括康德、席勒、尼采、韦伯、海德格尔等理论 大家对“日常牛活”与“审美”关系的主张和现实的艺术发展领域中两者关系的 发展变化。 第三章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内涵进行探究,县| j 从两个相逆相反的过程, 也就是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审美的口常生活化分别进行探讨。此外试图对“日常 生活审美化”现象的原因进行初步地思考。 第四章选取日常生活领域中的服饰领域透视中国“日常牛活审美化的进程 并且对这一现象进行辩证地分析。既肯定其中的积极因素如它带给我们的感官享 受,又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如服饰消费的符号性、物质主义及受权力支配存在阶 级和性别的不平等,不可能真正实现民主化等等。倡导积极面对已经出现的“日 常牛活审美化”现象,并尽可能地通过加强美育、借鉴“人牛艺术化”的精髓等 方式,使之良性健康地发展,由“表层审美化”上- 丁i i 到“深层审美化”。 关键词:日常生活审美化;日常生活;审美;服饰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s t r a c t w i t ht h eg r o w i n gs u f f i c i e n to fo u rr e s i d e n tm a t e r i a ll i f ea n dt h ec o n s i d e r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to fo u rs o c i e t y ,t h e “a e s t h e t i c i s mo fd a i l yl i f e ”h a sg r a d u a l l yb e c o m eav e r y u n i v e r s a lc u l t u r a lp h e n o m e n o n a l t h o u g ht h e “a e s t h e t i c i s mo fd a i l yl i f e i sn o t c h i n a s n a t i v ep r o p o s i t i o n ,i ti st h ew e s tp o s t m o d e r nt h e o r ya n dc o n s u m e r s o c i e t y sp r o d u c t ,o u r s o c i e t yw h i c hi si nt h et r a n s i t i o np e r i o ds t i l lp r e s e n t st h es i m i l a r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i nm a n v d o m a i n s t os t u d yt h i sp r o p o s i t i o ni sn o to n l yp o s s i b l eb u ta l s on e c e s s a r y ;n o to n l yh a s a c a d e m i cs i g n i f i c a n c eb u ta l s oo f p r o f o u n dp r a c t i c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 t h i sa r t i c l ea t t e m p t s t oc o n d u c tad e t a i l e da n a l y s i so ft h ec o n c e p to f “a e s t h e t i c i s mo fd a i l yl i f e ”a n df o c u so n t h ea e s t h e t i cp h e n o m e n o no f c l o t h i n g ,a n dt h e ns t r i v et od ot h ed i a l e c t i c a la n a l y s i sf r o m b o t hp o s i t i v ea n dn e g a t i v ea s p e c t s ,a n d p l a c eg r e a tw e i g h to nt h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 n e g a t i v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i no r d e rt od r a wo u ra t t e n t i o na n dh e l pu sg ot o w a r d st h er i g h t d i r e c t i o n t h ea r t i c l ed i v i d e si n t of o u r p a r t s b ye x a m i n gt h ep r o p o s ec o u r s eo f ”a e s t h e t i c i s mo fd a i l yl i f e ”a sw e l la st h e r e s e a r c hp r e s e n ts t a t u s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i n s p e c t st h eo r i g i no ft h ep r o p o s i t i o na n dt h e p r e s e n td e v e l o p m e n ts i t u a t i o ni nc h i n ai no r d e rt oh a v eac l e a rg r a s po ft h eh i s t o r yo f t h i sp r o p o s i t i o n t h es e c e n dc h a p t e rd e v i d e st h ep r o p o s i t i o nt os t u d yt h ec o n c e p t o f ”d a i l yl i f e ”a n d ”a e s t h e t i c ”s e p r a t e l ya sw e l la si t sr e l a t i o n s h i pi n c l u d i n gm a n ys c h o l a r s t h e o r i e so f d a i l yl i f e ”a n d ”a e s t h e t i c ”s u c ha sc o n d e ,s c h i l l e r , n i e t z s c h e ,w e b e r , h e i d e g g e ra n ds o o n w h a t sm o r e ,id e s c r i b e s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c h a n g e so f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 ”d a i l yl i f e ”a n d ”a e s t h e t i c ”i nt h er e a la r t i s t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d o m a i n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e x p l o r e st h ec o n n o t a t i o n so f ”a e s t h e t i c i s mo fd a i l yl i f e ” f r o m t w oo p p o s i t ep r o c e s sw h i c hi st h ea e s t h e t i co f e v e r y d a yl i f ea n de v e r y d a yl i f eo f a e s t h e t i ct o e x p l o r er e s p e c t i v e l y w h a t sm o r e ,t h i sa r t i c l ea t t e m p t st op r e l i m i n a r y a n a l y z et h ec a u s eo ft h ep h e n o m e n o nt h a t ”a e s t h e t i c i s mo f d a i l yl i f e ” t h el a s tc h a p t e rs e l e c t st h ef i e l do fc l o t h i n gt oe x p l o r et h ed e v e l o ph i s t o r yo f ” a e s t h e t i c i s mo fd a i l yl i f e ”i nc h i n aa n dt h e ni a n a l y z ei td i a l e c t i c a l l y o no n eh a n d 。i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p p r o v ei t sp o s i t i v ef a c t o r ss u c ha st h ee n j o y m e n to fo u rs e n s e si tb r i n g su s o nt h e o t h e rh a n d ,ic r i t i ci t sn e g a t i v ef a c t o r ss u c ha st h es y m b o lo ff a s h i o nc o n s u m p t i o n , m a t e r i a l i s ma n dt h ee x i s t e n c eo fc l a s sa n dg e n d e ri n e q u a l i t yd o m i n a t e db yp o w e rs ot h a t i t i si m p o s s i b l et oa c h i e v eg e n u i n ed e m o c r a c ya n ds oo n t h i sa r t i c l ea d v o c a t e sf a c i n g t h e ”a e s t h e t i c so fd a i l yl i f e ”p h e n o m e n o nt h a th a x ea p p e a r e da l r e a d ya c t i v e l y , a n da s m u c ha sp o s s i b l et h r o u g h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a e s t h e t i ce d u c a t i o na n da b s o r b i n gt h ee s s e n c e o f “l i f ea sa r t ”,a n dl e ti tg oi nt h eh e a l t h yd e v e l o p m e n tr o a da n dm a k e ”s u r f a c e a e s t h e t i c i s m ”u pt o ”d e e pa e s t h e t i c i s m ” k e yw o r d s :a e s t h e t i c i s mo fd a i l yl i f e ;d a i l yl i f e ;a e s t h e t i c ;c l o t h i n g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 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 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行签名: 交1 全面 e l期: 丝! ? :红!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 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 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一、 论文作者签名: 歪i 全匠导师签名:) 兰坯丛日 期:超显丝竺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生活的繁荣,人们的日常生活越 来越呈现出审美化的趋势。在大众日常牛活的衣、食、住、行之中,美的幽灵无处 不在外套和内衣、鞋子和帽了、电视机和音像设备、手机和计算机、自行车和 汽车、霓虹灯和广告牌无不显示出当代审美的泛化力量。显然,当代设计文化 在其中充当了“急先锋”,设计与美学联姻了。广告设计也是一个很典型的例了。詹 明信就认为,当代艺术家中最出色的就是制作广告的那批人,此话并非虚言。如城 市中,大幅的家居设计广告牌上赫然写着:“以修身明智为宗旨,以养气修心的居家 牛活为始终,以境贯禅机,禅境合一为造诣,以颐养天年、健康长寿为极至,p j 归 自然,绝虑忘忧,物我一如。极美的人文主张。”将自然、禅境与居室生活融为一体, 就连广告语本身也给人一种美的感觉。再如明基的电脑显示屏广告:唯美+ 超薄科 技= 诱惑2 。美学因素的渗透更是显而易见。在这种被设计出来的审美文化中,发生 了传统的高雅趣味向现代的大众审美风俗的转变,这与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跨越 边界、填平沟壑”的后现代时段又是相呼应的。这样,现代设计所覆盖的领域就被 无限拓展开来,从时装、美容的“身体包装”到工业设计、工艺品和装饰品的“外 在成品”,从室内装璜、城市建筑、都市规划的“空间结构”到包装、陈列和编辑图 像的“视觉表象”,都体现出一种对日常生活的关怀。 高度自律性的艺术及审美快速地和平庸琐碎的日常生活联姻,一切跟艺术和 审美毫不相干的物品经过了重新的设计和改造获得了视觉上的美学价值,无论足 私人空间还是公共空间,无论是对日常物品的消费还是对身体的重新关注,都因 为添加了艺术审美的全新观念,而获得了巨大的改变。 鲍德里亚将这一现象称为审美泛化或审美价值的扩散。在邪恶的透明一 节中,鲍德里亚认为现代性中包含的艺术的解放实际上是“一种悖论”。鲍德里亚 指出,艺术“对现实的否定能力”、艺术作为现实的对市面,以及艺术作为比乍活 更高的价值体系,已经丧失了它的意义。传统的艺术与菲艺术的区别已经不再清 晰。艺术与牛活的界限已经被“内爆”所抹平。鲍德里哑认为,玑在“一切事物 都趋于审美化”,“世界上所有的工业机构都要求具备一种审美的维度;世界上一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切琐屑的事物都在审美化过程中转变。 具体考察服饰领域的变化,也会发现明 显的审美化的趋势。服饰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的服饰选择从以前的 注重功能型到现在的注重审美型,也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作为一个时尚工业 的典型代表,它也是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当然,与所谓的“日 常生活审美化”的文化语境也是息息相关的。 “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论题产生在西方后现代文化与消费社会的语境,最 初见于费瑟斯通1 9 8 8 年4 月在新奥尔良的“大众文化协会大会”上的一篇讲演, 他从后现代的社会学角度来描述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现象,而另外一位学者韦尔施 则从美学的学科建制的角度,反思当代社会的艺术及审美现象,通过对审美内涵 的详细解析,讨论了当代思维中美学波及的范围,并提出建立超越传统美学的美 学,将日常生活、感知态度、传媒文化等囊括其中。 其实,西方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触及到这一命题。美国的丹尼尔贝尔的“后 工业社会”及“资本丰义文化冲突虽然没有直接使用这一命题,但从科技传媒 的作用和消费文化角度涉及到这个问题。美学家舒斯特曼从新实用主义立场在美 学和伦理学的界面上直接地提出了中产阶级生活方式“审美化地构成”。法国的 文化批评家布尔迪厄、鲍德里亚,美国的杰姆逊是审美化传媒文化和消费主义更 为激烈的批判者。杰姆逊在当前时代的倒退一文中把“倒退”在美学上的呈 现归为以“资产阶级”为动因的“美学复苏”,它有两个极点:“一方面是纯粹的 装饰和令人愉悦的平庸化;另一方面是审美判断中的各种意识形态的感伤的唯心 主义”,前者即指“日常生活审美化”。圆这些西方学者对“日常生活审美化 的批 判立场和角度各有不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见到对这个命题有全面肯定的。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论题引起中国学术界广泛关注始白于2 0 0 0 年。是年首都师 范大学陶东风教授在一次会议上提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议题,由此引发广泛争议。 2 0 0 3 年6 月5 日文艺争鸣集中发表一组关于“审美日常生活化”的文章,再 次将这一问题提升为中国理论界关注的焦点。2 0 0 4 年文汇读书周报甚至将之 评为“2 0 0 4 年度中国卜大学术热点之一”。 文艺报、文艺研究、文艺争鸣、 文学评论、哲学研究、学术月刊等众多权威报:1 ;:u 都为之辟出专栏,许多 参见周小仪: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北京大学 版社,2 0 0 2 年,第2 3 l 页 杰姆逊:当前时代的倒退载于中华读书报2 0 0 2 年8 月1 2 同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学者参与了这一话题的讨论。 讨论在一定程度上以赞成和批判两方的激辩为乇要形式。主要内容涉及到, 我国当前的审美现象是否属于两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日常牛活审美化潮 流,它在我国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是否具有合理价值;日常牛 活审美化的丰体,即当前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究竟是谁的审美化,它是否对大众具 有广泛的有效性;日常牛活审美化的价值,在当代消费丰导的社会情境中,是积 极的参与大众生活并对其进行美的抚慰的还是消极的平面的感官的、没有审美建 构价值的,还是仅仅足各种权力及利益斗争的场域,而大众只是被动参与。 在讨论尘埃落定之际,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一命题的理论内涵及现象领域进 行考察和系统反思。审美作为人类的一种终极关怀,特别是在当今哲学本体论和 宗教形而上学面临学理上的危机之时,在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精神世界 却越来越孤独的世俗化、商业化、现代化生活的到来之际,在充满分裂和冲突的、 被平庸和工具理性支配的现代世界,审美的救赎意义更加重要。可以说艺术是人 类精神自我救赎的庇护所。然而另一方面它却随着“日常牛活审美化”的进程而 渐渐失落了。那么何谓“日常牛活审美化”?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它的合 理性在哪儿以及哪些是需要批判与超越的? 它对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 这些 问题,笔者认为,已经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关系到文艺学的学科建构,而且具 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试图努力做这艰巨的工作,以一种负责任的态 度,寻求问题的答案,或者至少引起对这一问题的警醒,以期对我们的现实生活 有所启示。 同时笔者也在思索,“日常生活审美化”不是中国的本土命题,是西方后现代 理论和消费社会的产物,那么,在中国,它是不是一个伪命题? 研究这样的命题 是不是没有意义呢? 众所周知,中国目前处于转型期,由于受西方影响,在某些 领域也出现了后现代主义的因素。西方学者所描述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在 我国的发达城市也能找到这样的影子,像上海的“新世界”。此外诸如各种公同、 商业步行街、购物中心、影院、美容院等也随处可见、遍地开花。这个论题也许 目前有定的前瞻性,在将来则会成为更加普泛的事实。因此,研究我国的“日 常牛活审美化”,不仅足可能的,而且是很有必要的。只足在研究的过程巾注意不 能盲目套用西方的理论,而应该符合我国的刚情。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论题的提出及研究现状 第一节“日常生活审美化 理论的提出 “日常牛活审美化”这个娆念始见于英国学者迈克费瑟斯通的著作消费 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在该书中,他说:“我们可以在三种意义上谈论日常牛活的 审美呈现。首先,我们指的是那些艺术的亚文化,即在一次世界大战和本世纪二 十年代出现的达达丰义、历史先锋派及超现实丰义运动。在这些流派的作品、著 作及其活生生的生活事件中,他们追求的就是消解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 “值得注意的是,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及先锋派的许多策略与艺术技巧,已为 消费文化中的广告与大众媒体所吸收。 “第二,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还指的是将 生活转化为艺术作品的谋划。”“这种既关注审美消费的生活、又关注如何把生活 融入( 以及把牛活塑造为) 艺术与知识反文化的审美愉悦之整体中的双重性,应 该与一般意义上的大众消费、对新品味与新感觉的追求、对标新立异的生活方式 的建构( 它构成了消费文化之核心) 联系起来。”“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的第三层 意思是指充斥于当代社会日常生活之经纬的迅捷的符号与影像之流。“日常生 活审美化的第三个方面,当然是消费文化发展的中心。同时,我们需要意识到它 与前面所展示的第二个方面之间是有交叉的:事实上我们需要检讨两者之间相互 关联着发展的长时段过程。” 费瑟斯通更多的是从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的意义上谈论日常牛活的审美呈 现,如他所说:“就我自己而言,对后现代主义的兴趣是我在试图理解消费文化时, 碰到了许多难题后激发出来的,也是我去探索由贝尔、詹明信、鲍德里亚、鲍曼 及其他人所提出的关于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的直接关系而引发出来的。”而 德国学者韦尔施则是从表层到深层的几个层次来剖析“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 韦尔施所谓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包括这样几个层面:首先是锦上添花式的 日常牛活表层的审美化。现实表现是,当前我们正经历着一场美学的勃兴。美学 出现了新的图景。越来越多的要素被披上了美学的外衣。审美化的浪潮正在席卷 ( 英) 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南京:译林 版社,2 0 0 0 年,第9 4 贞 ( 英) 迈克费苏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南京:译林出版社,2 0 0 0 年,第4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四面八方。审美化最明显地见之于都市空间中,几乎城市空间中的一切都在整容 翻新。公共空间已经变得过度审美化了。如市中心经过一种伪后现代的整容术: 商j i 址区正在被设计地优雅、别致、生机勃勃,城市环境正在整个儿高度修饰、装 点、美化,这就足所谓的审美化。在公共空间中,没有一块街砖、没有一柄门把 于、没有哪个公共广场,逃过这场审美化的蔓延。“让生活更美好”是昨天的格言, 今天它变成了“让牛活、购物、交流利睡眠更加美好”。 在经济领域,一旦商品 同美学联姻,甚至无人问津的商品也能销售出去。总之在这种表层的审美化中, 一统天下的是最肤浅的审美价值:不计目的的快感、娱乐和享受。在此,“体验 是一个核心词汇。但这里的体验并不足对某种永恒不变的深刻之物的体昧和意会, 而是老套和单调的,是欲望的代名词。 第二个层面是技术和传媒对我们物质和社会现实的审美化。如韦尔施所言: “社会现实自从主要是经传媒,特别是电卒见传媒来传递和塑造以来,也经历着剧 烈的非现实化和审美化过程。”因为电视是可选择、改变、丢弃的,也是可以逃 避的。倘若有什么不中意,只消换一下频道即可。频道转换之间,熟练的电视消 费者是在实践着真实世界的非现实化。“传媒就其根本而言是虚拟的,可操纵的, 可作审美塑造的。”由此,在物质的层面和社会的层面上,现实紧随新技术和电 视媒介,正在证明自身越来越为审美化的过程所支配。它正在演变成一场前所未 有的审美活动。我们也正在不断感受着传媒造成的“现实的非现实化”,比如海湾 战争的报道,有时它们以仿真技术迷惑我们,然而牺牲者们的真实情况却从未播 映。眼见并不一定为实,最终,你不知道你看到的是现实还是只是频道的礼物。 第三,同样深入的我们生活实践态度和道德方向的审美化。这已经上升到深 层的审美化。所谓深层的审美化,指的是一种审美的意识。这种非物质的审美化, 较之物质的、字面上的审美化含义更深刻。它不但影响到现实的单纯建构,而且 影响到现实的存在模式,以及我们对现实作为总体的认知。 比如人们在美容院和健身房追求身体的审美完善,在冥思课程和托斯康尼讲 习班中追求灵魂的审美精神化。l 面个体彼此间的相互交往,也 二i 益为审美所制约。 甚至人们的道德选择也具有审美的本质。 ( 德) 沃尔夫市尔施:霭构荚学,陆扬、张岩冰译,上海译文 f 版社,2 0 0 6 年,第8 页 ( 德) 沃尔夫i j 市尔施:霞构荚学,1 4 t 扬、张岩冰泽,f :海译文版社,2 0 0 6 年,第8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最后是彼此相关联的认识论的审美化。这是一种原理上的知识、真理和现实 的审美化,方方面面,无一例外。这是今天我们关心的一切审美化中最为根本的 一种。不论人们喜不喜欢它,一切有思想的反对意见自身将受其支配。因为在现 代性中,真理已经表明自身就是一个审美范畴,根植于真理之中的辩解不复能够 反击审美化。如果说表层的审美化有诸多可以批评的地方,那么这一认识论的审 美化似乎可以做审美化过程的辩护人。 “日常生活审美化”对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这一论题提出以后,引起了 中国学者的广泛关注。许多学者积极参与到这一话题的讨论之中,并形成了自己 的研究成果。 第二节“日常生活审美化 的研究现状 “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最早在2 0 0 0 年由陶东风在一次会议上从文艺学研究 范式的角度提出,会议发言以日常牛活的审美化与文化研究的兴起兼论文 艺学的学科反思为题发表于浙江社会科学2 0 0 2 年第1 期。2 0 0 1 年周宪在日 常生活的“美学化 文化视觉转向的一种解读一文中从视觉文化转向的角 度切入这一问题。2 0 0 2 年5 月,陆扬和张岩冰合译的重构美学出版,更多的 人接触到这个问题。2 0 0 3 年1 1 月北京召开了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艺学学科建设研 讨会,并在文艺争鸣杂志集中刊发了一组文章,由此生发了众多学者参与的 “日常生活审美化”讨论。在这段时间里,陶东风、王德胜、金元浦等学者分析 了“日常生活审美化”涉及的具体问题,对现实中的文化现象予以关注,提出了 新文化媒介人的兴起、中产阶级的形成、当代文化中视像的生产与消费以及文化 权力等问题。2 0 0 4 年开始,文艺争鸣、文艺报等期刊杂志上又刊发了一批对 这一问题提出质疑的文章,相继有鲁枢元、童庆炳、赵勇等学者从价值论角度对 这个话题的合理性提出质疑。2 0 0 5 年文学评论刊登了毛崇杰的文章,这篇文 章从知识论和价值论两个角度对日常牛活审美化的立论方提出强烈质疑。他在另 一篇文章中甚至认为“日常生活审美化 就其时下惟一性来说,是一个伪命题。因 为“审美”是一种早已有之的日常牛活普遍现象,而且它并不会随着技术理性的胜 利而同步上升,只有在人类克服了异化之未来才会真正地享有审美化的日常牛活。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0 0 5 年后,学者们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层的思考,关注到这一问题的现实 背景、理论渊源以及新的研究方向、研究可能等问题。 到日前为止,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主要表现为- - 干q , 不同 甚至对立的观点和立场。 一种是站在价值立场e 为“日常牛活审美化”张目,认为这是一种“新的美学 原则”的崛起和确立。这利,观点认为当代文化中视觉感受的扩张抹平了日常生活 与审美的鸿沟,视像的生产与消费成为我们时代日常生活的美学核心。并在知识 论回溯到鲍姆加登的“感性学”来为当今社会中的感性审美寻求依据,倡导一种 张扬感性快感的新的美学原则。立足现实、以对当前生活中由视像消费构成的美 学现实为研究的出发点是“新的美学原则”的基本思路。在这种思路里,当下美 的快感化特点已经替代了曾经的超越性境界,由对传统美学中“意象”、“情趣” 的关注,转移到“视像”、“快感”。在此基础之上,一种新的美学话语,即非超越 的、消费性的日常牛活活动的美学也获得了合法性。 第二种,同样是从价值判断的立场出发,但对“日常生活审美化”提出了质疑 并表现出拒绝的姿态,认为这一现象是一种食利阶层的美学。持这一立场的学者 往往从我国牛活现实的尚未能进入审美化境遇的层面入手,首先质疑了这一问题 的现实依据,然后,又从他们所信守的审美理想性来提出“审美的日常生活化” 和“日常牛活的审美化”的区分。在他们看来,“审美的日常生活化”即是“技术 对审美的操纵,功利对情欲的利用,感官享乐对精神愉悦的替补”,而“日常生 活的审美化”则是一种审美情境在融入日常生活的刹那对日常生活的超越。这二 者在审美指向和价值取向上迥然不同。 第二种,摆出“价值中立”的姿态,力图在纯客观的意义上来揭示日常生活审 美化的原因和内在结构。这一方以当前文艺学的研究范式为切入点,从一个大的 语境入手,首先概述当今社会的审美泛化现象,通过审美泛化的语境提出当下文 艺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文化研究的兴起具有一种必然性;又通过介绍费瑟 斯通和韦尔施的观点,强调必须破除中国义艺学的本质主义思维方式,改造封闭 的自律论文艺学,创造性的建立有别于以往的文学社会的文化研究、文化批评范 曾椒厄:评所悄“新的荚。原则”的崛起“j i f 美f 1 常生活化”的价值取向析疑,文艺争鸣2 0 0 4 年第3 期 1 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式。研究还借用了“新文化媒介人 的概念,试图以此来全面描述当前审美文化 的生活变革。认为新文化媒介人作为一种新型知识分子群体,主要供职于媒体、 设计、时尚、广告等文化产业部门,他们既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身体力行者, 也是大众审美化实践的引路人,时尚话语的制造者,他们具有在文化和市场间的 极强操作能力,与。j j j 场和当局存在一种基于利益瓦惠基础上的合作关系,其世俗 化程度相当高。如费瑟斯通所说:“新型中产阶级的成员,在有控制地情感宣泄、 敏锐感及特殊品味等方面,已经接受了更为良好的教育,并以此来支持他们对日 常生活的审美欣赏。这种客观描述立场让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对“日常生活审美 化”保有冷静的观察与隐含的批判态度,即:谈论“日常生活审美化”绝不意味 着无条件为它辩护,而是要在警惕其远离底层、粉饰现实的潜在倾向的同时,对 其中内在的权力关系进行深层分析。 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论争,使得这一问题由浅入深越来越具有思考价值。同 时,在具体分析问题时因立场视野的不同,又各自有相应的限制,给这个问题的 探讨留下更大的阐释与研究空间。 ( 英) 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士义,南京:译林u ;版社,2 0 0 0 年,第1 1 9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日常生活”与“审美”的理论辨析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个涵义复杂的术语,为了更进一步地把握它,我们 对这一概念进行一下拆分,即分别从“日常牛活”、“审美”以及“日常生活与审 美”这三个维度来详细考察。 第一节“e t 常生活”的概念辨析 作为个现代概念的“口常牛活”,葺夏先由法国哲学家列费伏尔在1 9 3 3 年提 出。他着重于对日常生活的商品化和拜物教性质分析,强调日常生活本身具有压 抑和颠覆的双重性质。而颠覆日常生活的策略就是节庆。他从实践角度进行日常 生活批判,以求做到“完整的人”。此后的赫勒对日常生活作了明确的界定:“我 们可以把日常生活界定为那些同时使社会再生产和成为- - u jz f i , , 匕l 的个体再生产要素的 集合”。即是说,日常生活是个体最直接的牛存境况,每个人都必须在这样的境 况中掌握其中的具体事物和习惯模式,它是一个对象化的过程,直接体现为三个 组成部分:“第一是人造物、工具和产品的世界;第二是习惯的世界;第三是语言”。 另外,她还指出了日常生活的惰性、实用性和自在性等特征,因此审美对日常生 活具有改造和提升作用。受赫勒的理念影响,我国学者衣俊卿对“日常生活”给 出了更明确的定义:“日常牛活是以个人的家庭、天然共同体等直接环境为基本寓 所,旨在维持个体生存和再生产的日常消费活动、日常交往活动和日常观念活动 的总称,它是一个以重复性思维和重复性实践为基本存在方式,凭借传统、习惯、 经验以及血缘和天然情感等文化因素而加以维系的自在的类本质对象化领域。”固 因此,日常生活总是同个体生命的延续,即个体的生存直接相关。相应的,非日 常活动总是同社会整体或人的类存在相关,它丰要指政治、经济、技术操作、经 营管理、公共事务等有组织的或大规模的社会活动领域及科学、艺术和哲学等自 觉的人类精神生产领域或人类知识领域。 西方理沦家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哈贝马斯等人都在自己的作品中对 = i 常 生活的理论有所涉及。我们把他们的理论大敛作一个梳理和归类,可以分为以下 ( 匈) 阿格妮丝赫勒:h 常,l 活,农俊卿译,霞 人版社,1 9 9 0 年,第3 贝 ( 匈) 阿格姚丝槲勒:h 常7 l 活,农俊卿译,币厌版社,1 9 9 0 年,第1 3 2 页 衣俊卿:现代化与同常生活批削。北京:人民i i j 版社,2 0 0 5 年,第3 l 页 1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几种d : 第一,将牛活世界当作自在的价值和意义世界而加以回归。这是胡塞尔的牛 活世界理论和维特根斯坦关于日常语言及生活形式的理论的主导性价值取向。他 们把现代人的深刻的文化危机归咎于科学世界和技术世界及其实证主义思维对于 构成科学世界之基础的生活世界的遗忘,从而导致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世界的失 落。因此他们主张回归到没有受到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渗透的传统日常生活世界, 从中挖掘价值和意义的源泉,试图为人重建意义世界和精神家园。 第二,把日常生活世界视作一个全面异化的领域而加以批判。这是海德格尔 和列斐伏尔等人的基本做法和价值取向。他们更多地关注现实生存领域,注意到 被工业文明和理性文明所切割的现代日常生活世界自身的异化,意图在于从生活 世界的根基上唤起人反抗异化的生存体验和冲动,超越人的沉沦状态。 第三,把日常生活世界当作一个自在的和未分化的对象化领域而加以批判和 超越。这是科西克和赫勒等人的主导价值取向。他们似乎更多地以前工业文明条 件下的传统日常生活世界为模本,把传统日常生活世界的自在自发的文化模式视 作前现代社会和人的生存的文化根基,主张对自在的日常生活进行剖析和变革,从 而使人超越自在的日常存在状态,成为自由、创造性、人性化的个体,这是社会 变革的微观基础。 第四,把牛活世界当作全球化交往和世界历史背景下交往行为合理化的文化 基础而加以重建。这是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中生活世界理论范式的丰导性价 值取向。他在分析牛活世界的状况时,基本上持一种现实的社会批判的理论立场。 由此可见,“e t 常牛活审美化”的理论基础主要建立在日常生活是自在的、未 分化的,甚至异化的,是机械刻板重复的,是需要用审美来提升的,需要批判以 达到超越的。这就促使“日常生活”与“审美”联姻。 第二节“审美”的概念辨析 在美学史上,鲍姆加登第一次赋予审美以范畴的地位,认为审美是感性认识 的能力,这种感性理解和创造美,并在艺术中达到完美。美学即研究感觉与情感 参见衣俊卿:现代化与文化阻滞力,北京:人民出版社,第1 8 7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规律的学科,从此,“美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牛。仙i 实际上真正使美学独立出来的, 第一次在哲学历史里严格地、系统地为“审美”划出一个独自领域、使之成为一 门新的科学的足康德,康德提出的著名的“审美无利害”的命题对后世有着十分 深远的影响,可以说从此把审美划定在了艺术哲学的范畴。 但是美学发展到现在,随着现实情况的变化也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理论。这里 只列举几个有代表性的理论。韦尔施认为,审美是复杂而不确定的。有时它意味 美的东西,或纯粹是漂亮,有时它意味时尚或虚拟性,并不具有相同的意义。这 个概念的含混不清就像所谓的美学学科本身一样古老。审美活动普遍发牛在日常 牛活之中,它的范围远远大于“艺术”活动。审美活动的广泛性不仅在于它的表 现方式极其丰富,对它们的罗列和分类之繁杂几乎令人无从下手,而且集中反映 于“审美”这个概念的含混性: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这个概念所具有的意味是感 性的、主观的、艺术的、想象的、形式的、虚拟的等等;既不存在“审美”这个 词的某一个必然用法,也不存在某一个因素可以适用于它所有的意义;这些意义 和用法之间又并非全然毫不相干,而是有着联系、差异、位移、变化。但是含混 不清又并非意味着不可用。通过借用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理论,可以将“审 美”这一语词的丰要意义概括为:感性语义群:审美的双重性质:感觉和知觉; 享乐主义的语义因素( 不是低层次的本能快感,而是高层次的需求。不是“感官 趣味”,而是“反思趣味”。只不过现今两层之间的距离接近已相当明显) ;审美感 知的语义因素:形式和比例相联系、理论的、现象的;“主观的”语义因素;“协 调的”语义因素;美的、装饰和形构的、艺术的、“符合美学”的、情感的、“美 学的”、“虚拟的”语义因素等。最终,韦尔施得出的结论是:“审美一词的不 同用法可通过家族相似性集中起来。不同的意义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也存在重 叠和交互联系。故而“审美”的一词多义既不必加以反对,也不是险象环生的事 情,而是可以充分理解的。不仅如此,家族相似保证了“审美”一词作为一个整 体具有一种连贯性,尽筲;这种连贯性是松散的。”他反对将不合自己心意的部分 命令式地排除在外,或者宣称某一利,意义足根小的,足审美一词渚多意义中唯一 合法的意义,这都事实上曲解了审美的领域。现在的美学应该直面审美一词的广 阔内蕴,要具备更深的洞见和更加细致的分辨力,来公正地对待审美,一词的复杂 ( 德) 沃尔夫州韦尔施:币构关学陆扬、张岩冰译,j - 海译文i l :版 ,2 0 0 6 年,第2 3 页 1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性。在韦尔施看来,凡是将审美概念局限在艺术领域、将它同日常牛活和活生生 的世界完全隔离开来的人,无一例外是在推行一种审美一理论的地方主义。艺术 是审美意义的宇宙中一块特别重要的领地,但不是仅有的一块领地。今天审美的 热火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源自这个事实:审美和艺术的传统等式己站不住脚 了,这个词的其他方面被推到了前台。 由此可见,韦尔施扩大了传统艺术哲学中“审美”的领域,将之从艺术活动 引向日常生活。既然审美包涵多层次的含义,这也为他的“表层审美化 与“深 层审美化”的理论区分奠定基础。而“审美化”中的“化字,则代表一个过程 或一种变化,所以“审美化 基本上是指将非审美的东西变成、或理解为美。这 也正是我们当前所经历的。 舒斯特曼在他的生活即审美一书中也有对于审美与审美经验的论述。他 分析了审美经验的四个特征:第一,审美经验在本质上是有价值和令人愉快的, 这是从价值评判维度来说的。第二,审美经验的某种可被生动感受和主观品味的 东西,通过从情感上吸引我们并将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它的当下在场上,进而从 日常经验的平庸之流中突现出来,此可以称作它的现象学维度。第三,审美经验 不仅仅是感觉,而且是有意义的经验;此可以称作它的语义学维度( 审美经验的 情感力量和意义一起解释了它为何具有如此大的美化能力) 。第四,审美经验是一 种与美的艺术紧密相关的独特经验,体现了艺术的根本目的;此可以称作它的区 分一定义维度。在这里,审美经验作为一种提升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现象学 经验,仍然是一个有着多重涵义的概念。但是现代化和技术已经侵蚀了将审美经 验等同于独特、超越的艺术自律的世界,传统的审美经验面临着消亡的威胁,但 是它可以在通俗艺术中得到复兴。 在他看来,审美这个概念首先由鲍姆加登在1 8 世纪中期构造出来,通过康德 和随后德国唯心主义者的著作而得到改进和最终确立起来,用来表达对形式( 最 显著的是理念内容于其中得到再现的那种感性形式) 的无利害性欣赏的自律领域 这个思想。从这里他进一步推出,如果后现代性推翻美学赖以建立起来的自律性、 无利害性和形式主义的现代意识形态,那么它就意味着整个审美维度的终结,而 不只是艺术的终结。由此可见,“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审美”必定不同于传统 ( 美) 理查锪舒斯特曼:生活即审美,北京大学h :版社,2 0 0 7 午,第2 1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美学中的“审美”,而是另一个层面上的全新的“审美”,从他的书名“牛活即审 美”,我们就可以得到肩示。这样,“审美”就走出了传统的高高在上的艺术领域, 而走进了普通的日常生活。 第三节日常生活与审美的关系从理论到实践 日常生活与审美之间的关系是“日常生活审美化”论题的核心,也是审美文 化学一个重要的内容。许多理论大家也对此有过论述。因此,笔者详细考察了理 论层面与艺术实践层面的生活与审美的关系及发展变化的历程,以求得一个清晰 的发展脉络。 一 艺术与生活关系的理论阐释 这里选取几位有代表性理论家的思想,以点带面地厘清艺术与牛活关系的理 论发展脉络。 ( 一) 艺术至上,否定牛活 1 、康德:美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1 7 9 0 年,康德出版了判断力批判,提出了审美无功利性和艺术自律性的著 名命题。对于康德来说,美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美是纯然静观的,不含任何功 利目的。美与快适及善的判断不同,快适是使人快乐,善是使人珍视和赞许,美 则是使人满意。快适也适合于动物,而善则有一种对客观价值的肯定。所以,在 这三种愉快里只有对于美的欣赏的愉快是唯一无利害关系的和自由的愉快,因为 既没有官能方面的利害感,也没有理性方面的利害感来强迫我们去赞许。所以, 审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非强制性、自由性,它并不受制于利害关系和需 要。利害关系是对对象的存在的关注,它依赖于概念,而无功利的对象就是美的 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