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语文如何聚焦核心素养展开教学---段亚琴.doc_第1页
浅谈中小学语文如何聚焦核心素养展开教学---段亚琴.doc_第2页
浅谈中小学语文如何聚焦核心素养展开教学---段亚琴.doc_第3页
浅谈中小学语文如何聚焦核心素养展开教学---段亚琴.doc_第4页
浅谈中小学语文如何聚焦核心素养展开教学---段亚琴.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中小学语文如何聚焦核心素养展开教学段亚琴(椿木营民族中小学)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民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一切都得从娃娃抓起。作为新时期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在中小学学生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应该从潜意识里摒弃那种只追求升学率、高分低能的片面性应试教育。恰逢国家提出“聚焦核心素养,提升教育质量”的新教育理念,学生核心素养即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将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所以,中小学语文聚焦核心素养进行展开教学、提高学生的品格和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词: 教育 核心素养 中小学语文 教学一、 核心素养的理解早在今年3月30日,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已正式印发,这份文件就重点提到,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意见研究提出各学段(小学、中学、大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关键”因素,那么,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被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它究竟会起到什么具体的作用?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介绍:构建核心素养体系需要重点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转化为具体的品格和能力要求,进而贯穿到各学段,融合到各学科,最后体现在学生身上,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二是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状况提供评判依据,引导教育教学评价从单纯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向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总的来说,根据鲁子问先生核心素养: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一文中阐述,“核心素养”的内涵直接指向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品格及关键的能力:(一)必备的品格:善良、孝顺、节俭、文明、认真、踏实、谦虚、爱学习、诚实守信、自信、独立、宽容、坚强、遵纪守法、有爱心、有责任心等美好品德 (二)关键的能力:1、母语沟通能力;2、外语沟通能力;3、数学、科学与技术的基本能力;4、信息技术能力;5、学会学习的能力;6、人际交往、跨文化交往能力以及公民素养;7、实干精神;8、文化表达能力。而这些必备的品格和关键的能力是学生一生发展所必需的素养集合体,是一个综合体系,需要各学段、每一门学科的协同努力。二、 如何聚焦语文核心素养虽然语文学科只是所有学科其中之一,但是作为母语,听、说、读、写,耳濡目染,语文核心素养对整个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仍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单就语文核心素养,我们作为中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聚焦呢?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又是什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核心素养”分解为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如果参照核心素养的概念,品格+能力,而核心素养又是最本质、最核心必须进行培养的特质,培养品格和能力即培养人品和能力,我认为,用语言能力和人文修养可以概括。所以,我们在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聚焦语文核心素养即是集中精力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修养。三、 如何在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尽管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华美德代代传承,但是发展至今,仍然在社会上有着很多不道德甚至于犯罪的现象发生。究其根本原因,国民的人文修养还没有提升到足够的层次,人品还没有提升到一定的高度。能力很重要,我承认,可是有一样东西比能力更重要,那就是人品。人品和能力,如同左右手:单有能力,没有人品,人将残缺不全。能力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掌握在品德高尚的人手中,它将会给自己与社会创造出无限的价值;相反,如果掌握在品德低下的人手中,它将随时可能会成为阻挡社会前进的羁绊。身体不好最多是废品,但是思想不好那就是毒品。所以,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对学生人品即人文修养的培养至关重要!人文修养包含三个方面:第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即我们教育学生时要启发他们感悟美好的情感(亲情、同学之情等),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尤其是价值观,通俗地讲就是对社会上一切现象是非好坏的判断与选择。国家正在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对原先没有价值判断或混乱价值观教育的纠正。譬如老人倒在马路上,学生不敢去扶;以为赚到钱的就是成功人士;攀比之风助长等等,这些错误价值观导向对青少年贻害无穷。第二,审美情趣。审美情趣,是审美主体欣赏、鉴别、评判美丑的特殊能力,包含审美知觉力、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和创造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什么是美,却见仁见智。首先要让学生分辨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不能以怪为美、以奇为美、以俗为美,更不能以丑为美。那什么是美呢?我以为“真”是美。真善美,真是前提,如果失去真实、真诚、真理,美就没有了基础。一切假的东西都不是美的!善也是美。一切善举皆为美行!就像三字经中所说,人之初,性本善。学生都是白纸,就看我们教师和家长怎么画出美丽的图案。善良是美德,所有要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善举,要为学生点滴的善行点赞,同情弱者,公平正义,尊老爱幼,文明礼貌。“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还要培养孩子去怎么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如果人人都有美的眼睛,美的心灵,美的双手,那我们的世界将是多么美好!第三,文化底蕴。一位具有语文核心素养的人,必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底蕴是个笼统的概念,就语文学科来说,所谓文化底蕴,就是一个人对古今中外一切经典文化的积累程度。而中小学时期,正是大量汲取文化营养积累经典文化的黄金时期,我们作为园丁,要给这些花朵正确积极的导向,让它们在阳光下茁壮成长。在优先培养学生人文修养的同时,加强对孩子们语言能力的锤炼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说好普通话是我们作为中国人最基本的要求。然后再逐渐对孩子们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反复锤炼,力求让他们敢于表达、表达准确。那么,根据孙双金老师在试谈语文核心素养及其培养所述,语言能力包含两大维度:其一为,说和写。语言能力强,首先表现在说写能力强。论说,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妙语连珠,绘声绘色;论写,文思泉涌,妙笔生花,下笔如神,一挥而就。这就是语言能力强的表现。写为书面表达,书写要有读者意识。要让别人喜欢读,有趣味,有意思;要让别人读得明白,围绕主题,通俗流畅;要让别人读得有滋味,要强调表达的艺术性。其二为,听和读。听得懂别人的话是一种能力。要听得懂别人话里的意思,还要听得懂别人话外的意思。要能捕捉别人话语的主要信息,听一场报告、一次讲座,你要能把主要精神,主体纲要提炼出来;还要有较强的复述能力,听一则故事、一段评书,能转述,能创造性复述,这是很多文学家少年练就的童子功。读懂各类文章更是重要的语文能力。读诗歌,能读懂诗歌内在的情感、意境;读散文,能抓住文眼,提领而顿;读小说,能在情节发展中读出人物性格,读出人物形象;读现代说明文,能抓住要点,明白原理。那么,我们在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又该从何处着手,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修养呢?首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对母语的感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水平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主要依赖于其自身的努力和学习能力。但是,如果仅仅是灌输式的、生搬硬套式的教学,那么,学生们所学必然大打折扣,而且从此失去了对国语的喜爱。因此,我们作为语文老师,教学方法要进行改进,切忌死气沉沉,要尽量做到生动、形象,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教学,还要强化中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意识,使其主动地去学习、去思考,提高自身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力,提高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而且,中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习、积累必要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语文、对母语热爱的情感,拥有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和方法,具备语文学科所独有的语文能力。其次,要引导学生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汉语是全世界最难学的语言之一,从而语文基础知识学习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汉字的学习我们可以多教导学习方法,比如通过部首、图画、字谜、儿歌等形式或者组织识字游戏活动让他们印象深刻,从而进行掌握。然后,组词造句也很关键,让学生能领悟到字词的应用环境。所以,语文基础知识学习以学生的记忆为主,并在记忆、理解基础上学会灵活运用。因此,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重视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其次,由于汉语的双音字词和多音字词很多,难以区分,此时,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有效学习基础知识。比如,我们可以引入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参与其中能更直观的在识记字词音、形的同时理解其意义,进而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然后,加强阅读教学,扩大学生阅读量。首先,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时,多和学生进行互动,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体会美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或者情感,比如善良、孝顺、节俭、文明、认真、谦虚、爱学习、诚实守信、独立、宽容、坚强、有爱心、有责任心等美好品德,而这些恰恰是我们迫切需要培养孩子们的重点品格和修养。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量,拓宽阅读知识面。不仅要重视课内阅读,还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而且还要重视我国瑰宝诗歌和国学的积累和沉淀,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就像周国平先生在假如我是语文教师一文中指出:“假如我是语文教师,我只让学生做两件事,一件是让学生大量阅读,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另一件是让学生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 此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提高阅读质量,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整合解释和评价,鼓励他们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最后,加强语言表达训练,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首先,要引导学生加强语言训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创造合适的情境和环境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增强他们口语交际的自信和频率,加以正确引导,从而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其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日常生活中注意多观察、多阅读,主动多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而且,我们在教导学生写作时,也要有意识的启发他们去发现和表达一些真善美的东西。总而言之,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和实际教学过程中,就要把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语言能力作为重点考虑进去,想想如何更生动形象的讲解课文,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充分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进行文化熏陶,从而进行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还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