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建安文学论考.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建安文学论考.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建安文学论考.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建安文学论考.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建安文学论考.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建安时代是一个战乱不断、国家分裂的非常不幸的时期,但“国家不幸诗家 幸 ,因为它也是一个思想活跃、精神生活空间开阔、文化环境较为宽松的时期。 论文首先确定建安文学起至时间,并对建安文学三个阶段的题材内容、风格特征 作一个简略分析。 历史上曾有很长一段时间,尤其是三国演义广为流传之后,人们认为曹 操是奸臣,极为鄙视他。但在鲁迅先生重新评价曹操以后,由于各种原因而矫枉 过正,人为拔高了曹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现在通行这样的看法:曹操对建安文 学的贡献巨大,正是因为有了他的领导和主持,建安文学才能如此的繁荣兴盛。 笔者认为对曹操这的这种评价存在某种程度的误解。本文首先列举前贤对曹操在 文学上的贡献的评论,通过对曹操所求之才的分析和对他的性格特点的分析,我 认为他诛杀了许多有才之士,事实上对建安文学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同时东汉末 年的党锢之祸的前车之鉴犹在眼前,出于统治者利益的考虑,他不可能扶持文人 队伍的壮大。以七子为例可以看出,作为建安文学代表的优秀作品基本上都是在 他们依附曹操之前完成的,而依附曹操后,并没有创作出什么优秀的文学作品。 不过,由于曹操本身是一个有较高文学素养的统治者,他的文学成就、政治地位 也确实影响了建安文坛。所以,本文试图通过种种资料来客观全面分析、评定曹 操在文学上的贡献。 对曹丕的典论论文,前人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但是对其创作时间却 众说纷纭,我根据史料与典论论文文本本身,从表述习惯入手,结合当时 的社会背景、曹丕的性格,我认为曹丕创作典论论文的时间应该是在建安 二十二年冬( 2 1 7 ) 至二十三年初( 2 1 8 ) 之间。 或者是因为资料太少,人们对建安文学的研究往往从整体来分析其风貌、特 色,而对单个文人本身的关注还不够,如对孔融的研究。在七子中孔融年龄远远 长于其他六子,但为什么他会列入建安七子的行列呢? 我试图通过分析典 论论文的评文论人倾向得出曹丕评选“建安七子 的标准,并对典论论 文中曹丕对孔融的赏誉、对孔融作品流露出的欣赏、喜爱和他对孔融作品的评 价进行分析,同时与史料中的孔融进行比较,探析曹丕将孔融列入建安七子的原 因。 人们在研究建安文人的时候,往往只注意到三曹七子,而对其他的建安文人 注意不够。我在前贤的成果基础上,以萧统选的文选、欧阳询的艺文类聚、 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逯钦立辑校的先秦魏晋南北朝诗 为依据尽量选取篇幅完整的诗文,然后对杨修、祢衡、繁钦、路粹、丁氏兄弟、 吴质有代表性的诗文的创作时间进行了初步的考证。 关键词:建安文学;曹操;曹丕;典论论文;孔融 a b s t r a c t j i a n a nt i m e si sv e r yu n f o r t u n a t ep e r i o dw h e nw a r sa r ec o n s t a n ta n dc o u n t r yi s d i v i d e d ,b u t c o u n t r yi su n f o r t u n a t ew h i l ep o e t sa r ef o r t u n a t e ”b e c a u s ei ti sap e r i o d w h e nt h o u g h t sa r e a c t i v e ,s p i r i t u a ll i f ei so p e na n dc u l t u r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i sr e l a x e d f i r s to fa l l ,t h i sp a p e ri d e n t i f i e dt h e s t a r t i n gt i m ea n dt h ee n dt i m e o fj i a n 。a n l i t e r a t u r e ,b r i e f l ya n a l y s e dt h es u b j e c tc o n t e n t ,s t y l ef e a t u r e so fj i a n a l ll i t e r a r y s t h r e ep h a s e s i np e o p l e sm i n d s ,s p e c i a l l ya f t e rt h e ”r o m a n c eo ft h et h r e ek i n g d o m s ”w i d e l y c i r c u l a t e d ,p e o p l et h o u g h tc a o c a oat r a i t o ra n dl o o k e dd o w no nh i m b e c a u s eo fl u x u na n do t h e rf a c t o r s ,h i ss t a t u sw a so v e r s t a t e d p e o p l ee v e na t t r i b u t e dj i a n a n l i t e r a t u r e sp r o s p e r i t yt oc a oc a o sl e a d e r s h i p ib e l i e v et h e r ei sam i s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nh i sc o n t r i b u t i o no nt h el i t e r a t u r e t h i s p a p e rl i s t e d t h ee v a l u a t i o no nh i s c o n t r i b u t i o na n da n a l y s e dt h et a l e n t sh ew a n t e da n dh i sc h a r a c t e r , it h i n kh i sk i l l i n go f m a n yt a l e n t e dp e o p l ec a u s e dt r e m e n d o u sd a m a g et oj i a n a nl i t e r a t u r e c o n s i d e r i n g t h ee n do fe a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 sf i g h tb e t w e e ne u n u c h sa n dl i t e r a t ia n dt h e i n t e r e s t so ft h er u l e r s ,h ew o u l dn o tb ea b l et os u p p o r tt h eg r o w t ho ft h el i t e r a t i ,w h a t s m o r e ,t h es e v e n s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o u t s t a n d i n gw o r k sa r eb a s i c a l l yc o m p l e t e db e f o r e t h e ya t t a c h e dt h e m s e l v e st oc a oc a o ,a n dt h e yd i d n tc r e a t ea n yo u t s t a n d i n gl i t e r a r y w o r k sa f t e rt h e i ra t t a c h m e n t h o w e v e r , c a oc a o ,ar u l e rw i t hah i g h e rq u a l i t y , m a d ea n i m p a c to nt h ej i a n a nl i t e r a r yc i r c l e sb e c a u s eo fh i so w nl i t e r a r ya c h i e v e m e n ta n dh i s p o l i t i c a ls t a t u s t h e r e f o r e ,t h i sp a p e ra t t e m p t st oa n a l y z ea s s e s sc a oc a o s c o n t r i b u t i o no nt h el i t e r a t u r et h r o u g hav a r i e t yo fi n f o r m a t i o n o nc a op i s ”c o d e o np a p e r , ”o u rp r e d e c e s s o r sh a v eg i v e nah i g ha p p r a i s a l , b u ti t sc r e a t i o nt i m ei sd i v e r g e n t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h i s t o r i c a ld a t aa n d ”c o d e o n p a p e r , ”i t s e l f ,s t a r t i n gw i t ht h es t a t e m e n th a b i t s ,i nv i e w o ft h es o c i a lb a c k g r o u n da n d c a op i sc h a r a c t e r , it h i n kc a op i s c o d e o np a p e r , w r i t h i n gt i m ei sb e t w e e nt h e w i n t e ro f j i a n 。a n2 2 ( 2 1 7 ) t ot h ee a r l yo f 2 3y e a r s ( 2 1 8 ) o rb e c a u s et h ei n f o r m a t i o ni st o ol i t t l e ,a n dp e o p l eo f t e na n a l y s ei t so v e r a l l o u t l o o k ,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nj i a n a nl i t e r a t u r e ss t u d y , a n dp a yl i t t l e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 i n d i v i d u a ll i t e r a t i ,s u c ha st h ek o n gr o n gr e s e a r c h i nt h es e v e n ,k o n gr o n gi sf a r o l d e rt h a nt h eo t h e rs i x , b u tw h yh ew a si n c l u d e di nt h ej i a n a ns e v e n ? it r i e dt o a n a l y s e ”c o d e o np a p e r ”,s oa st og e tc a pp i sc h o o s i n g “t h es e v e n ”s t a n d a r d ,a n d a n a l y s e c a op i sa p p r e c i a t i o no fk o n gr o n g ,h i sw o r k sa n dt h ee v a l u a t i o no fk o n g r o n g sw o k s ,a tt h es a m et i m ec o m p a r e dw i t ht h ek o n gr o n gi nt h ei n f o r m a t i o nt o s t u d yk o n gr o n g si n c l u d i n gi nt h ej i a n a ns e v e n sr e a s o n sb yc a o p i w h e np e o p l es t u d yj i a n 。a nl i t e r a t i ,t h e yo f t e ng a v em u c ha t t e n t i o nt o “t h r e e c a o s a n d “t h es e v e n ”,a n dl i t t l ea t t e n t i o no no t h e rl i t e r a t i t h e no nt h eb a s i so ft h e r e s u l t so f p r e d e c e s s o r s ,a c c o r d i n gt ox i a ot o n g s ”s e l e c t e dw o r k s ”,o uy a n g x u n s a c l a s s i f i c a t o r yc o m p i l a t i o no fl i t e r a r yw r i t i n g s ”,y a nk e j u n s ac o m p l e t ee d i t i o no f e s s a y si nr e m o t ea n t i q u i t yt h r e ed y n a s t i e sq i n ”,l uq i n l i “p r e - q i ns h iw e i ,j i na n d s o u t h e r na n dn o r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 p o e m s , ic o l l e c ta n dc o l l a t ey a n g x i u ,m i h e n g , p o c h i n ,l u c u i ,d i n gb r o t h e r s ,w u z i s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p o e m s c r e a t i o nt i m e k e y w o r d s :j i a n a nl i t e r a t i ;c a o c a o ;c o p i ;”c o d e o np a p e r ”:k o n g r o n g i v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 、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 成果。 3 、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 、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 、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 了谢意。 作者签名:玉毯墨 日 期:型! :茎;! 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至坠竺 日 期:盈! 墨:至。f6 1 1 一 日! j舌 建安时代是一个文学由自在到自为、由自发到自觉的时代。这是一个战乱小 断、国家分裂的非常不幸的时期。但“国家不幸诗家幸 ,它同时也是一个思想 异常活跃、精神生活空间开阔、文化环境较为宽松的时期。 与两汉的儒生相比,这个时期的文人,这些在动乱中成长的一代新人,动荡 的时代既给了他们巨大的伤痛,也给了他们创作的源泉,使他们从两汉的儒家传 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个时代的作家既有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又有务实的精 神、通脱的态度和应变的能力;他们不再拘于儒学,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在这个 时期,产生了“梗概而多气 慷慨悲凉 的建安文学。 但是,也许因为建安时期本来就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历代古籍文献对他们的 记述极为简略,除却三曹七子,其他的建安文人的生平资料极少见,即便有,大 多附在他人传记之后,如后汉书、三国志等,对他们的文学创作活动的记 载大多语焉不详。1 随着世人逐渐认识到建安文学的重要性,对建安文学的研究的不断深入,研 究成果卓著。既有大量关于建安文人的作品集、校注、笺注、年谱等的研究专著, 也有关于建安文人和建安文学的论著和论文。 严可均辑校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中华书局,1 9 5 8 ) ,逯钦立辑 校的先秦魏晋南北朝诗( 中华书局,1 9 8 3 ) ,张溥的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 9 9 0 ) ,俞绍初辑校的建安七子集( 中华书局,1 9 8 9 ) , 吴云主编的建安七子集校注( 天津古籍出版社,1 9 9 1 ) ,余冠英的三曹诗选 ( 作家出版社,1 9 5 6 ) ,夏传才曹操集注( 古籍出版社,1 9 8 6 ) 、赵幼文曹 植集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4 ) 、俞绍初王粲集( 中华书局,1 9 8 0 ) 、吴 云、唐绍忠王粲集注( 中州书画社,1 9 8 4 ) 、郁贤皓、张采民建安七子诗笺 注( 巴蜀书社,1 9 9 0 ) 等,体现了建安文学研究在文本整理上的成果;章映阁曹 操新传( 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9 ) 、张亚新曹操大传( 中国文学出版社,1 9 9 4 ) 、 张作耀曹操评传( 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1 ) 、章新建曹丕( 安徽人民出版 社,1 9 8 2 ) 、张可礼三曹年谱( 齐鲁书社,1 9 8 3 ) 等,徐公持的曹植生平八 考( 汉史第十辑) ,对一部分重要建安作家的生平事迹乃至创作等作了较为 深入的考索和评述;曹道衡、沈玉成编的中古文学史料丛考( 中华书局,2 0 0 3 ) , 河北师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编定的三曹资料汇编( 中华书局,1 9 8 0 ) 及 所附录建安文学总论资料汇编、建安七子资料汇编,为研究者查寻古人有关建安 。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1 9 9 6 版,引言第1 页。 。周振甫,文心雕龙选译,中华书局,1 9 8 0 版,第2 7 6 页 1 文学的论述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余冠英等著的古代文学研究集( 中国文联出 版公司,1 9 8 5 ) ,唐长孺的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三联书店,1 9 5 5 ) 及魏晋南 北朝史论丛续编( 三联书店,1 9 5 9 ) ,周一良的魏晋南北朝史论集( 北京大 学出版社,1 9 9 7 ) 及魏晋南北朝史札记( 中华书局1 9 8 5 ) ,张可礼的建安 文学论稿( 山东教育出版社,1 9 8 6 ) 、李景华建安文学述评( 首都师范大学 出版社,1 9 9 4 ) 、王巍建安文学概论( 辽宁教育出版社,2 0 0 0 ) 、钟优民曹 植新探( 黄山书社,1 9 8 4 ) 、孙明君三曹与中国诗史( 清华大学出版社,1 9 9 9 ) 等研究专著,多有识见和创获等等。这些专著和论文数量 更多,但总的看来,这 些研究往往是从宏观的角度全面观照整个建安文学风貌,分析其特色,或者是对 三曹七子的文学创作活动和作品进行研究,其他的建安文人及其诗文创作研究相 对来说就显得倍受冷落。就笔者看来,对除却三曹七子之外的建安文人的专著是 很少的,论文数量也不多,尤其是与考证他们的文学作品的创作时间相关的论著 论文更少。陆侃如先生的中古文学系年(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5 ) ,编写建安 文学的“系年,但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年谱考证,可以起到索引的作用;稍微详 尽的是刘知渐的建安文学编年史( 重庆出版社,1 9 8 5 ) ,但这部建安文学的编 年史,重在写史,记载一些作家的写作活动和与写作相关的生活,并没有对除三 曹七子之外的建安文人的文学作品的创作时间进行详细地分析和考证。不过,这 些都为本文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本论文在借鉴前贤已取得的部分研究成果的 基础上,试图提出一些新观点,大致涉及四个专题: 第一章曹操对建安文学的贡献。首先确定建安文学时间起至时间,并对建 安文学三个阶段的题材内容、风格特征作一个简略分析。然后列举前贤对曹操在 文学上的贡献的种种评价。通过对曹操的所求之才的分析和对他的性格特点的分 析,我认为他诛杀了许多有才之士,事实上对建安文学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同时 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的前车之鉴犹在眼前,出于统治者利益的考虑,他不可能扶 持文人队伍的壮大,而且以七子为例可以看出可作建安文学代表的优秀作品基本 上都是在他们依附曹操之前完成的,而依附曹操后,并没有创作出什么优秀的文 学作品,所以我认为应该重新评定曹操对建安文学的贡献。但是由于曹操他本身 是一个有较高文学素养的统治者,他以自己的文学成就、政治地位影响了当时的 建安文坛。 第二章曹丕与典论论文。我先列举了前贤所认定的曹丕典论论文 创作时间之后,我根据史料与典论论文文本本身,从表述习惯入手,结合 当时的社会背景、曹丕的性格,我认为曹丕创作典论论文的时间应该是在 建安二十二年冬( 2 1 7 ) 至二十三年初( 2 1 8 ) 之间。 第三章孔融列入建安七子原因浅探。在这一章中我试图通过分析典论论 2 文的评文论人倾向得出曹丕评选“建安七子 的标准,并对典论论文中 曹丕对孔融的赏誉、对孔融作品流露出的欣赏、喜爱和他对孔融作品的评价进行 分析,同时对史料中的孔融进行比较,探析曹丕将孔融列入建安七子的原因。 第四章关于杨修等人的作品及创作时间分析。在这一章里,我以萧统选编 的文选、欧阳询撰写的艺文类聚、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逯钦立辑校先秦魏晋南北朝诗为依据尽量选取篇幅完整的诗文,在吸取前贤 成果的基础上,列举杨修、祢衡、繁钦、路粹、丁氏兄弟、吴质有代表性的诗文 的创作时间。 第一章曹操对建安文学的贡献 第一节关于建安文学的综述 建安文学实际上包括了建安年间和魏朝前期的文学,徐公持先生在魏晋文 学史中提出三国时期的文学( 1 9 6 2 6 5 ) 应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即建安文学 和正始文学,划分的界限是太和六年( 2 3 2 ) ,一因为建安文学最重要的作者曹植于 本年病卒,建安其他重要的作者在此之前基本都已经谢世。罗宗强先生在魏 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中也认为建安文学的断限为建安元年( 1 9 6 ) 到太和六年 ( 2 3 2 ) ,因为建安元年开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权归于曹氏,且东汉后期 的重要作家相继离开人世,下限的理由与徐公持先生相同 。我认为两位先生的 说法理由充足。故而,我采取这种说法。 建安文学表现出比较强烈的阶段性。它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建安 元年( 1 9 6 ) 到建安十三年( 2 0 8 ) ,第二阶段截至建安二十四年( 2 1 9 ) ,第三阶 段为黄初元年( 2 2 0 ) 到太和六年( 2 3 2 ) 。这三个阶段的文学作品在内容、表达 方式、风格上表现出了不同的特征。 第一阶段,建安文士们大经历了汉末战乱,都曾被卷入极度动乱的时代漩涡, 生活和思想都有较大的变化。他们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用自 己的创作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哀民生之多艰 ,在内容上以描写动乱、灾难、 征战、离别、抒写忧患意识为主,创作风格主要表现为“慷慨悲凉。 因为汉末离乱,社会动荡不安,这一阶段的文人关心现实生活,关注社会民 生,可贵的是,在他们的诗文中不仅反映社会现实,而且流露出浓郁的悲天悯人 的态度,以及深厚的忧患意识,普遍表现出一种高度的政治同情心和社会良心。 如曹操写了薤露、蒿里行、苦寒行。蒿里行以旧题写汉末战乱,人民 流离失所,白骨遍野,真实地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社会现实。“关东有义士,兴兵 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 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这样的战争不为任何意义,而是为了 势力、功利,所以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可见 历史战争之多。“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四句 是历来对战乱的绝佳的描述,“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体现了“悯时伤乱 。徐公持,魏晋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9 版,第3 】k 圆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1 9 9 6 版,第l 页。 4 之情。另外像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蔡琰的悲愤诗都是产生于战乱衰世 中的佳作。比如七哀诗其: 二 一一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远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问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 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 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白骨蔽平原”表明死者之多,这正是汉末现实的真实写照。与曹操的蒿 里行相比j 曹操的作品更加概括,具有历史感- “因而更加悲壮;而王粲的诗歌 更具体,情感更加浓烈,因而更加悲怆。 当然,忧患意识不仅是社会性,也有表现个人忧患意识,对自身的忧虑。王 粲的登楼赋当写于他滞留荆州,表现漂泊异乡的乡愁、身处乱世壮志不得伸 展的失意: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e 1 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 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华实蔽野, 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 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 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迪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 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迭 而异心?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 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步栖迟以徙倚兮,白e l 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 无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 发兮,意忉怛而僭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 侧 宦官、外戚的争权把东汉王朝引向死亡,知识分子有一种高度的历史责任感, 自觉地担负起“补天 的责任,希望能够廓清天下,救济苍生,扰乱反正。他们 普遍希望能够通过建功立业来追求生命的永恒价值。但是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在追 求建功立业的时候遇到挫折,所以诗文中又有追求不得的忧思焦虑。在古诗十 九首。中,t 就已经表现出了这样一种充满忧患的情感意识。 因为身处战乱的险恶环境,人随时面临死亡的威胁,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就容易使人兴起“朝露人生 的哀伤,感伤“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所以有人 生短暂的苦闷,人生无常的叹息。人们抱有强烈的对痛苦之生的怀疑和对死亡的 恐惧,反映到文学上就是一种悲凉。但也正是因为人生短暂,美好幸福的易逝, 更使得文人渴望追求生命的永恒价值。那么,如何让短暂的人生变为永恒的人 生? 那就由对建功立业的追求来达到生命意义上的人生完善,生命的延长。如曹 操的步出夏门行( 当作于公元2 0 7 ,即建安十二年) ,其中“老骥伏枥,志在 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传达了诗人的进取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 纵观这一阶段的文学作品,悲凉气氛浓烈。正如刘勰所说,建安文学“雅好 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鲁迅也说: “慷慨就因天下大乱之际,亲戚朋友死于乱者特多,于是为文就不免带着悲凉、 激昂和慷慨。 第二阶段为建安十三年到建安末( 2 0 8 2 2 0 ) 。这个阶段建安文士聚合,“邺 下文人集团 形成。这时的文坛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在他们周围集中了王粲、 刘桢等一批文学家。与两汉的儒生相比,这在动乱中成长的一代新人既有政治理 想和政治抱负又有务实的精神、通脱的态度和应变的能力;他们不再拘于儒学, 表现出鲜明的个性。这一阶段已经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 的环境变为相对安 定,文士们的处境已经改变,故而文学作品描写的内容和风格与第一阶段相比, 大不相同。 “邺下文人集团”形成的原因并不是文学,而是政治。在曹操“唯才是举” 求贤方针的吸引下,他们来到邺城以圆建功立业的梦想。所以说,没有曹操,当 然就不会有“邺下文人集团”。 在这一阶段,文人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些文人中的不少人直接担任过 曹氏的属官。如徐干任司空军师祭酒掾属、王粲、陈琳、阮璃、路粹任丞相军师 祭酒、杨修、繁钦任丞相主簿、阮踽任丞相掾属、徐干、应埸曾任五官中郎将文 学、刘桢任平原侯庶子、应埸曾任平原侯文学等。文士中职位最高的是王粲,曾 做到侍中,但那是建安十八年魏国建国之后的事情。这些属官之职,虽然品秩不 高,但都是曹操、曹丕、曹植的亲随官吏,与闻机要的程度明显超过了朝廷显贵, “军国书檄,多琳、璃所作”(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所以文士们能够感受 到人主的信任。况且,因为他们担任曹氏父子的亲随属官,所以每当曹操亲征, 文士们多得以随军征伐,这也使得他们的情绪受到了极大的激励和鼓舞。“从军 有苦乐,但问所从谁? ( 王粲从军诗) 就是对他们这种情绪的表达:以高昂 的情绪咏唱从军之乐,自有一种乐观心态。 文士们地位和心态的变化,使得文学内容和风格都有了很大的转变。最明显 的一点就是,在第一阶段的那种忧患情绪大大减少,追求功名的意识明显增多。 对功名的追求,使得文人们在创作时候更多的关注当时的军国大事。曹操北征三 郡乌丸,陈琳作武军赋美之;曹操南征孙权,王粲作浮淮赋颂之;曹操 西征关中,应埸作西征赋赞之。徐干夙称“轻官忽禄,不耽世荣 ( 三国志魏 。周振甫,文心雕龙选译,中华书局,1 9 8 0 版,第2 7 6 页 。鲁迅,鲁迅全集( 第三册)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1 版,第5 0 1 页 6 书王粲传注引先贤行状) ,淡薄名利,但他在当时文人的普遍情绪的传染 下,也写过西征赋: 奉明辟之渥德,与游轸而西伐过京邑以释驾,观帝居之旧制。伊吾侪之挺力,获 载笔而从师无嘉谋以云补,徒荷禄而蒙私,非小人之所幸,虽身安而心违庶区宇之 v 今定,入告成乎后皇。登明堂而钦至,铭功烈乎帝裳 徐干觉得能够跟随曹操征伐,是极大的荣幸,他相信此行必定能够成功。其 中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同时在诗歌中直言不讳地表示愿意为之“挺力 。而 在其他文士同类的诗赋中,这种倍绪,比徐干更甚。所以。:可知邺下文人对功名 的追求,极为投入。文人对功名的追求,本来就是一种传统,是儒家修齐治平, “学而优则仕 的观念的体现。不过,建安文人的功名愿望显得特别强烈,是有 具体原因的。东汉末年,战乱频繁,文士们各自经历那么长时间的流离失所、漂 泊四方的生活,到了邺城,获得了一种相对比较安定的生活,他们深知和平安定 环境的可贵。所以,对他们绝大部分人来说,邺城时期提供了这个动乱社会建立 个人功业的难得机遇,因而必须牢牢抓住。王粲、邯郸淳等文人曾经长时间滞留 荆州,而刘表却没有重用他们,相比之下,曹操对文人们就颇为重视。而且,邺 下文人们也很清楚,他们能够到邺城,能够有这样的机遇,是与曹操的存在分不 开的,因此对曹操的“唯才是举 广招贤才的举措是心存感激的。所以,这个时 期,歌颂曹氏功德成为邺下文人创作内容的一部分。当然,对曹操的赞赏,不能 简单说就是一种阿谀奉承,这在当时含有相当的真诚。比如,后来被曹操以不忠 不孝的借口杀死的孔融,曾经作了六言诗三首来表达他对曹操的赞美和真心 的感激: 汉家中叶道微。董卓作乱乘衰僭上虐下专威万官惶布莫违百姓惨惨心悲郭 李分争为非迁都长安思归瞻望关东可哀梦想曹公归来。 从洛到许巍巍,曹公忧国无私减去厨膳甘肥群僚率从祁祁虽得俸禄常饥念 我苦寒心悲 诗作中叙述了汉末以来的战乱,朝廷颠沛,百姓凄惨。出身孔子世家、深受 儒家思想影响的孔融,亲身经历了这场巨大的灾难。他从切身体验中深深体会到, 如果没有曹操建安元年勤王迎献帝,从洛到许 ,灾难就不可能停止,因此对 曹操充满感激和敬仰之情,这正是孔融最初对曹操的印象,最初的感情。这首诗 作于建安元年“到许 之后不久,孔融对曹操的认识尚未全面,因此,孔融此时 歌颂曹操,与日后嘲讽曹操并不矛盾。 不过,在建安诸子对曹氏父子的赞颂中,也参杂了不少庸俗的成分。如:诸 子都曾经写过公宴诗,其中如“愿我贤主人,与天享巍巍;克符周公业,奕 世不可追 ( 王粲公燕诗) 等语句,就显示出幕宾奉承语气。而在斗鸡诗 7 中对曹丕、曹植兄弟贵游活动的吹捧,更表现了清客的谀主态度。这当然是因为 诸子在曹氏幕中,不可能脱离对曹氏的依赖,这种政治上的主从关系,在文学上 当然会有所反映。更何况曹操此人“性忌,为人嗜杀,“酷虐变诈 ,对文人的 独立人格表现颇为敏感。比如,他用不忠不孝的罪名杀了孔融,这真是一个莫须 有的罪名;后来杀了杨修;还曾经杀了崔琰、娄圭等人。他杀孔融、杨修,虽然 主要出于政治原因,但个人性格上嫌忌,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对于曹操这样一 个强势的实际统治者,孔融表现出很强的个人风格,他曾多次嘲戏曹操,鲁迅在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酒之关系中指出:孔融作文,喜用讥嘲的笔调,曹丕很 不满意他。孔融的文章现在传的也很少,就他所有的看起来,我们可以瞧出他并 不大对别人讥讽,只对曹操。他在曹操面前自称“孔融鲁国一男子”,具有很强 的独立性格;而杨修恃才狂放,也有诙谐嘲讽的言行,以致触怒曹操。所以,多 数的建安文士颂扬曹氏父子是必然之事。这也是封建时代常见之事,文士为求得 生存和发展,绝大多数人难以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对于统治者的依附必然影响 文学上的表现。 曹操自建安九年攻下邺城之后,就将自己的大本营安置于此,邺城本身在汉 末的战乱中受到的破坏较小,而且在此之前,袁绍经营多年,故而邺城是当时繁 盛的城市。社会的相对稳定,物质条件相对比较优裕。张可礼在建安文学论稿 中说:“这一阶段( 建安中期以后) ,由于北方渐趋统一,社会相对地安定,经济 有所恢复和发展 。在这样的条件下,骄矜之气滋生,贵游风气转盛;而建安文 士当时多任曹氏属吏,时常追随左右,形成了以曹丕和曹植兄弟为首的贵游群体。 因此,描写贵游活动的诗赋极多,成为邺城时期文学中的一大景观。斗鸡走马、 宴饮游乐成为文士们创作的题材。此时的曹植开始崭露头角,以贵介公子的身份 介入文坛,名都篇、箜篌引、妾薄命( 其二) 、斗鸡、侍太子坐等诗, 游观赋、娱宾赋等赋是他此时生活的写照,都是贵游之作,当然此时的文 章己经表现了他的才气,但这个时候的生活范围比较狭窄,写作题材也比较狭隘。 连向来以清高而称的刘桢也不能免俗,参进了这个团体,并写了数篇贵游之作, 他与曹氏兄弟、王粲、阮璃、应埸等都有公宴诗,他与曹植、应埸写有斗 鸡诗。 除此之外,邺下文人还有一种倾向,即他们一方面以极大的热情描写当时的 军国大事,另一方面也将文学创作的注意力转向了日常生活琐事。这是建安文学 前期是基本不存在的。他们大量的以动物、植物、珍玩为写作题材,而且还有细 小化的倾向,这以赋方面的创作尤为显著。动物如鹦鹉、鹤、莺、雁、雀、蝉、 蝙蝠等;植物诸如柳、槐、芙蓉、橘等;珍玩如围棋、弹棋、投壶、玛瑙勒、迷 。张可礼,建安文学论稿,山东教育出版社,1 9 8 6 版,第7 页。 8 迭香等;有咏气候的,如大暑、霖雨等,而且众人共作,互相唱和,蔚然成风。 写男女之间的爱情和别离,如曹丕的于清河见挽船士与妻别、代刘勋妻王氏 杂诗、寡妇诗。 罗宗强在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中认为,“此时赋被用来状物抒情,而 不是用来美刺,只是作为情感发泄的工具,而完全忘掉汉赋的规讽之义,似是一 种自觉的创作追求。 比如曹丕在柳赋序中说:“昔建安五年,上与袁绍战 于官渡,时余始植斯柳。自彼迄今,十有五载矣,感物伤怀,乃作斯赋。 这是 见物思人,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他的有些小赋则明言只是对于事物的叹赏,别 无他意。如玛瑙勒赋、迷迭赋、槐赋等。曹植的有些赋,因物感怀,仅 感怀而已,非作赋以规讽,如鹞雀赋等等。 邺下文学中不少作品为了应和酬唱而产生,所以同题之作很多,这使得邺下 文学呈现出群体性。前面提到的公宴、斗鸡诗;曹丕、曹植、王粲都曾经 作寡妇赋;这种情况很多,它不仅营造出热烈繁荣的文学大气候,还能激发 各人表现才华的欲望,激励他切磋、精心创作以逞文思的积极性,所以,这一阶 段的文学令人感到文士们创作往往是互相比赛技巧和辞采,这样更能锻炼个人的 写作才能。 这一阶段,是三国文学极为繁盛的时期,此时,全国优秀的文学人物,几乎 都聚集在此。所以钟嵘在诗品序中说:“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 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 计。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 总之,在这一时期,由于政治上相对比较安定,物质生活又较为优裕,建安 文人的地位的变化带来了心态的变化,从而引起文学创作内容、题材、风格的变 化:从前期的悯时忧乱、哀民生之多艰转向更多的关注自身的生活、生命价值, 表现出对功名更加强烈的追求,也更多地抒发个人的情感;题材呈现出多样性, 写爱情、气候、风物、公宴,并且有细小化倾向;慷慨悲凉的建安风力逐步减弱, 见缓,更加关注文学的本身的价值。 第三阶段为黄初元年( 2 2 0 ) 到太和六年( 2 3 2 ) 。在这一阶段,建安七子等 大批文士相继辞世,邺下文人集团事实上已经不复存在,文坛上那种热烈繁荣的 气氛顿时冷却。但由于有曹植的创作,这一阶段的文坛才不会黯然失色。徐公持 认为,在这一时期,曹植受到的迫害最为严重,真正有生命之忧也就在此期间, 所以此时期他“忧生之嗟 也最为突出。曹植在黄初二年前后曾经两次被治罪, 这在当时曹丕诸弟中是仅有的;而且在封爵方面,他也比诸兄弟次一个等级。诸 弟进爵为公时,他只是被封为郢城侯,诸弟被封为郡王时,他是县王,可见他得 。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1 9 9 6 版,第1 9 页。 9 到了曹丕的异常对待;在具体的物质待遇上,他只能享受诸侯王减半的待遇。所 以可以说,曹植后期特别是在黄初年问,政治上生活上都受着苛待。“总之j 曹 植的忧患生涯及其忧生情绪,改变了他的人生,同时也改变了他的文学。 “由于 他前期基于贵游生活的那种浮躁情绪己失去生存土壤,遂使黄初以后的诗文在情 调上转入深沉,表现为对社会人事的复杂性有了较多认识,对人生和生命的思考 也有所深化,加之他的诗风亦更加成熟,也是产生不少与忧生之嗟相联系的超越 前期的优秀篇章。 徐公持认为,曹植后期的痛苦或者不满,其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曹植在政 治上有抱负,他的政治抱负得不到施展的机会,因而心怀不满和苦恼,这情况是 有的,但曹植的抱负不完全是个人性质的,其中含有值得肯定的内容,“他在黄 初时期的痛苦,主要是属于优生性质,而不是还想在政治上捞些什么 圆。 此时的曹植由于个人政治上的失意,不仅自己的抱负不能施展,而且被迫断 绝与亲戚人事接触,甚至频繁迁徙,不能安宁生活,物质生活较为困苦,再加上 又看到了民间疾苦,于是,他的这些重大的人生经历,在他的诗中都有强烈鲜明 的反映 。他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他在文学上的卓越才能就都表现在他的诗歌里了。 这个阶段,曹丕登基,而曹植由贵介公子而变为失去人身自由、面对经常性 严重压迫的诸侯王,身份的变化自然引起文风的改观:曹丕进入皇帝角色,同时 不免丢失了文士身份;而曹植则一洗从前的浮华气息,增加了深沉感,其忧生之 嗟更能打动人心。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没有黄初、太和年间痛苦艰辛的摧折磨 练,曹植就缺乏足够的阅历和体验,来创作那些充满忧患意识和悲愁情绪的诗文。 以上是对建安文学的一个历时性综述,下面我就这一时期文学创作中一些有 争议的问题进行重新探讨。 第二节世人对曹操文学贡献的评价 曹操( 1 5 5 2 2 0 )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人,出身于具有宦 官背景的家庭。生于汉桓帝永寿元年( 1 5 5 ) ,卒于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 2 2 0 ) 。 生平事迹见三国志卷一武帝纪及江耦曹操年表、徐公持先生的曹 操评传。曹操不仅是政治家,还是个能吟诗作赋的文学大师。隋书- 经籍志 载魏武帝集二十六卷,注:“梁三十卷,录一卷。梁又有武皇帝逸集十 卷,亡。丁福保根据严可均全三国文、冯惟讷古诗纪重辑为四卷,1 9 5 9 年,中华书局根据丁本校注补充,编成曹操集,其中诗二十二首,文一百五 。徐公持,魏晋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8 l 页。 。同上注。 。胡国瑞,论曹植诗的艺术成就,载于建安文学研究文集,黄山书社,1 9 8 4 版,第2 6 9 页。 l o 十二篇,另有补遗六则。另外,黄节有魏武帝魏文帝诗注,辑录曹操诗歌二 十四首;余冠英先生有三曹诗选,选录曹操诗歌八首。 世人对他在文学上的贡献多有赞誉,鲁迅在1 9 2 7 年论及曹操的文章时指出: 总括起来,我们可以说汉末魏初的文章是清峻,通脱,在曹操本身,也是一个改造 文章的祖师,可惜他的文章传得太少他胆子很大,文章从通脱得力不少,做文章时又 没有顾忌,想写的便写出来。回 袁行霈、罗宗强在中国文学史提出: 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他不仅以自己的创作开风气之先,影响了一代诗风,而且 还以其对文学的倡导,为建安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胡国瑞认为: 首先他能冲破传统的文人偏见的束缚接受了汉乐府诗歌的影响,运用乐府古题书写 现实的生活情感,继承和发扬了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开文人拟古乐府而进行诗歌 创作的端绪其次,他在其乐府诗中真实地反映出当时悲惨的社会实况,并因此表现出 强烈的建功立业的进取要求,使其诗歌具有一种慷慨之气,强烈地腾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