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得之乡土与失之都市——论师陀小说的乡土与城市书写.pdf_第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得之乡土与失之都市——论师陀小说的乡土与城市书写.pdf_第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得之乡土与失之都市——论师陀小说的乡土与城市书写.pdf_第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得之乡土与失之都市——论师陀小说的乡土与城市书写.pdf_第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得之乡土与失之都市——论师陀小说的乡土与城市书写.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iifii i i , i l l li i ( ii ll l iij,inill;illll!iiiiii y 17 3 3 3 0 6 本人完全了解苏州大学关于收集、保存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学位论文著作权归属苏州大学。本学位论文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 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苏州大学有权向国家图书馆、中国社科院文献 信息情报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含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 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送交本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 文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 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 据库进行检索。 涉密论文口 本学位论文属在l 月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非涉密论文口 论文作者签名:日 导师签名:) ! 嶂日 导师签名:c 缘业抠 日 期: 期: 得之乡士与生之都市论师陀小说的乡土与城市书写 , 中文摘要 得之乡土与失之都市 论师陀小说的乡土与城市书写 中文摘要 自从1 9 3 7 年5 月,师陀以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谷( 时用笔名芦焚) 获得大 公报文艺奖金之后,他就从没有停止过他独具特色的写作。在1 9 4 0 年代,他以自 己独具特色的创作构筑了属于自己的果园城世界,从而确立自己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的地位。除了专注于中原乡土的描绘,师陀还将他的笔触深入到当时以北京和上海为 代表的都市里。对生活于其中的一部分人们加以描绘。本文拟以其小说书写的两个主 要对象:乡土和都市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其在这两个方面创作的得失。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乡土中国的“浮世绘”师陀乡土小说的“反 田园牧歌叙事 。在这一部分里,关注到的是师陀早期有关乡土的“浮世绘”式写作, 这样的写作主要体现在他的短篇小说集里门拾记里,在这部小说集里用一种类似 于浮世绘式的描绘,为读者虚构了一个“百顺街世界 。从这部小说集开始,师陀已 经确立了其另类的乡土写作的形式,那就是一种“反田园牧歌”叙事。在这一部分里, 还关注到师陀对于乡土之上地主家族败落的书写。乡土地主家族及他们所代表的那种 “生存方式”已经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无法真正的再维持下去。乡土之上的地 主家族的村落真的成为了“无望村”。 第二部分:果园城乡土中国“生存方式”的咏叹。在师陀最具代表性的乡土 小说集果园城记里,他观察到了乡土社会的封闭性与停滞不前,生活在这里的人 们被一种无法向现代社会蜕变的生存方式所制约着。即使这种生存方式在相当长时间 里维持了乡土的宁静与美好,它的没落与被代替也是不可避免的。然而,看到故乡的 衰落,师陀的心情是复杂的。这表现在他的小说里的基调就是一种为逝去的日子而咏 叹的感伤。 第三部分: - q 兰与结婚启蒙与现代书写的困境。师陀在面对启蒙话 题和城市的时候,他的表现区别比较大,在 - - 5 兰里,师陀在以自己与左翼人士的 接触,对于革命启蒙和爱情的描绘多少是可以反映出一些时代的真相的。结婚是 师陀所不擅长的都市题材,当他以乡土的立场来处理都市题材的时候,显得有些捉襟 中文摘要 得之乡土与失之都市论师陀小说的乡土与城市书写 见肘了。他对于现代性的后果所产生的现代都市了理解有一定的偏差。这也使其在处 理他小说里的主要人物的命运时无法用现代眼光来审视。从而造成了其用乡土世界来 衡量现代都市时的困境。 关键词:师陀乡土生存方式启蒙都市现代性 作者:王俊 指导老师:陈子平副教授 g e tt h el o c a la n dt h el o s so ft h ec i t 卜珈fs h it u or u r a la n du r b a nf i c t i o nw r i t i n ga b s t r a c t g e tt h el o c a la n dt h el o s so ft h e c i t y 珈fs h it u or u r a la n du r b a nf i c t i o nw r i t i n g a b s t r a c t s i n c em a y1 9 3 7 ,s h it u ot oh i sf n s tc o l l e c t i o no fs h o r ts t o r i e s ,”v a l l e y ”( w h e nu s i n g t h ep e nn a m el uf e n ) w a s ”t ak u n g p a o ”l i t e r a r yp r i z e ,h ed i dn o ts t o ph i mf r o mw r i t i n g u n i q u e i nt h e1 9 4 0 s ,h ec r e a t e dh i so w nu n i q u eb u i l tt h e i ro w nc i t yo fo r c h a r dw o r l d ,t h u s e s t a b l i s h i n gt h e m s e l v e si np o s i t i o ni nt h eh i s t o r yo fm o d e r n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t u r e i na d d i t i o n t of o c u s i n go nl o c a ld e s c r i p t i o n so ft h ec e n t r a lp l a i n s ,s h it u oa l s oh i ss t r o k e sd e e pi n t o t h et h e nb e i j i n ga n ds h a n g h ma st h e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o fa c i t y p a r to fl i f ei nw h i c hp e o p l e d e s c r i b et h e m t h i sp a p e rw r i t t e nb yi t st w om a i nn o v e lo b j e c t s :l o c a la n dc i t ya st h em a i n o b j e c to fs t u d yt h e s et w oa s p e c t so fc r e a t i o ni nt h ep r o sa n dc o n s t h i sp a p e ri s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p a r t s p a r ti :r u r a l c h i n a s ”u k i y o - e ”一s h it u o c o u n t r yn o v e l ”a n t i - p a s t o r a ln a r r a t i v e ”i nt h i ss e c t i o n ,t h ec o n c e r ni st h a tt h er e l e v a n t l o c a ls h i t u o e a r l yo f ”u k i y o - e ”t y p eo fw r i t i n g ,s u c hw r i t i n gi sm a i n l ye m b o d i e di nh i s c o l l e c t i o no fs h o r ts t o r i e s ”i nt h ed o o rp i c ku pm i n d ”a n di nt h i sn o v e ls e ti nu s eu k i y o - e s t y l et h a ti ss i m i l a rt ot h ed e s c r i p t i o n ,t h er e a d e ro faf i c t i o n a l ”b a i s h u ns t r e e tw o r l d ”t h i s c o l l e c t i o no fs t o r i e sf r o mt h eb e g i n n i n g ,s h it u oh a se s t a b l i s h e di t sa l t e r n a t i v ef o r mo f l o c a lw r i t i n g ,t h a ti sak i n do f ”a n t i - - p a s t o r a l ,”t h en a r r a t i v e i nt h i ss e c t i o n ,a l s oe x p r e s s e d c o n c e r no v e rs h it u ol o c a ll a n d o w n e r sf o r t h ew r i t i n go ff a m i l yd e c l i n e l o c a ll a n d o w n e r s a n dt h e i rf a m i l i e sr e p r e s e n tt h ek i n do f ”s u r v i v a lm o d e ”h a se n c o u n t e r e du n p r e c e d e n t e d d i f f i c u l t i e sf r o mc a nn o tr e a l l yb em a i n t a i n e d n a t i v ev i l l a g e so nt h eh o s tf a m i l yr e a l l y b e c o m ea ”h o p e l e s sv i l l a g e ” p a r ti i :o r c h a r dt o w n r u r a lc h i n a ”s u r v i v a lm o d e ”c h a n t i ns h it u om o s t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l o c a lc o l l e c t i o no fs h o r ts t o r i e s ,”o r c h a r dt o w n ”,h eo b s e r v e dt h el o c a l c o m m u n i t y , c l o s e da n ds t a g n a n t ,t h ep e o p l el i v i n gh e r ec a nn o tb eak i n do f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t ot h em o d e r nw a yo fl i v i n gb yr e s t r i c t i n g e v e ni ft h i sw a yo fl i f ef o ra l o n gt i m et o m a i n t a i nt h et r a n q u i l i t ya n db e a u t yo fn a t i v e ,i t sd e c l i n ea n db e i n gr e p l a c e di si n e v i t a b l e m i v w r i t t e n b y :w a n gj u n s u p e r v i s e db y :p r o fc h e nz i p i n g 目录 弓i言1 第一章乡土中国的“浮世绘 :师陀乡土小说的“反田园牧歌叙事”4 一、浮世绘与田园牧歌5 二、“反潮流 的乡土写作6 ( 一) 百顺街世界7 ( 二) 无望村:乡土家族的衰落1 4 第二章果园城:乡土中国“生存方式 的咏叹2 4 一、果园城:被时间封锁的城。2 5 二、城与人3 0 三、日常生死中的忧伤咏叹3 8 第三章 马兰与结婚:启蒙与现代书写的困境4 3 一、马兰:革命启蒙与爱情叙事的双重困境4 4 二、结婚:一个现代性的话题乡土遭遇现代都市的困境。5 3 结 吾6 8 主要参考文献7 0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 3 后记7 4 得之乡土与失之都市 引 引言 师陀,也即芦焚,现代作家。1 9 1 0 年3 月1 0 日出生于河南杞县化寨的一个破落 地主家庭里。初名王继曾,后改名王长简。芦焚是他在1 9 3 2 年发表于丁玲所主编的 北斗杂志上第一篇短篇小说请愿正篇时所使用的笔名。并且后来在大部分时 间里他都使用这个笔名来发表他的作品。芦焚的笔名他一直使用到1 9 4 6 年。后因有 人冒充芦焚在汉奸报纸上发表文章,遂改笔名为师陀,用以发表作品,后一直沿用。 另外,他还使用过君西、康了斋、韩孤、佩芳等笔名。 师陀初为1 9 3 0 年代的文学界所赏识是因其1 9 3 7 年5 月以其短篇小说集谷获 得第一届大公报文艺奖金。同时获奖者还有后来名重文坛的曹禺及何其芳,他们 二人分别是以其剧本日出和散文集画梦录获得殊荣。在此之后,师陀的创作 力不减:里门拾记、落日光、无名氏、果园城记是他给现代文学贡献的短 篇小说杰作。而中篇小说无望村的馆主,长篇小说结婚、马兰、荒野( 未 完成) 、雪原( 未完成) 、和历史无情则充分显示了他在长篇小说创作上的不凡 实力。另外,师陀还创作了话剧大马戏团、夜店,散文集黄花苔、看人集、 上海手札等。这些作品充分显示了这位优秀作家在文学的上多方面才华。 然而,这样一位有着出色才能且当时有相当影响的作家,或许由于他勤恳沉默, 不事张扬的低调个性,或许由于他的创作游离于当时人们集中关注的话题,从而难以 将他归入某文学流派,所以他的创作虽然时有佳作,但是仍难免于寂寞的命运。因 此在1 9 4 9 年以后的新文学的历史叙述中师陀的名字已经鲜有呈现了。王瑶所著的中 国新文学史稿( 1 9 5 3 年) 虽收入师陀,但所言不多,1 9 7 9 年唐驶主编的中国现 代文学史也只用寥寥数语提及。与此形成强烈对照的是以夏志清为代表的一批海外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学者,他们早在1 9 6 0 年代起就已经关注到师陀的成就,在夏志 清1 9 6 1 年出版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辟专章对师陀予以论述,而美国学者耿德华 ( e d w a r dm a n s f i e dg u n n ) 在1 9 8 0 年出版的被冷落的缪斯中国沦陷区文学史 ( 1 9 3 7 - - 1 9 4 5 ) 也对师陀列出了专章进行论述。至此,国内的研究者也逐渐的认识 到了他的价值,其中杨义所著的中国现代小说史( 三卷本) 和钱理群等编写的中 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修订本) 都给予了师陀较高的评价。但当与师陀同时代的沈从 左翼人士的普遍的接触,这使得他表现在马兰这样的小说里的就是对于“革命启 蒙”一定程度上的反思和他的城市叙述中的是对革命行为后果的思考。在遭遇到摩登 大城市上海之后,师陀的城市书写表现出一种“反摩登 的倾向。在这样的过程中, 师陀表现出来一个坚持乡土立场写作的作家在面对现代文明及其成果都市的茫 然。对现代都市文明认识的偏差,使他在结婚的写作中面临到了困境无法以 真正现代的尺度来衡量现代都市。这是师陀的创作得之于乡土而失之于城市的重要原 因。 师陀在进行乡土文学的创作时能够不被当时所流行的写作方式所束缚,并且有自 己不遵从任何文学流派的独立文学追求,作家最主要的是写他心目中的社会和人。这 是促使师陀的乡土写作表现出某种“反潮流 的原因所在。而这种写作的态度和方法 在中国现代小说已经日趋完善的1 9 3 0 到1 9 4 0 年代来说,是一个独特而耀眼的存在。 或许可以为现代小说的发展提供另一种的可能,只是在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可能 被中断,作家的风格没有最终完成,这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然而,师陀对 2 得之乡土与失之都市 于革命启蒙话语的看似表面,但是却触及实质的书写,为我们认识革命启蒙的 提供了一个范例。可在写到大城市上海的时候,师陀所遇到的“现代 的困境 文明的困境,也是这类作家们共同的困境。这样的问题对于后来的作家无疑也 当的借鉴意义。 本文把师陀在乡村书写中的“反田园牧歌以及乡土式的“生存方式”的 为其“乡土书写的重要部分;城市书写中的“启蒙困境”和“现代性困境 市书写另一重要部分。在具体的论述的过程中,会根据作家书写对象的不同具 分析。这样的安排更易于从整体上来把握师陀的乡土与城市的得与失。 第一章乡土中国的“浮世绘”:师陀乡土小说的“反田园牧歌叙事” 得之乡土与失之都市 第一章乡土中国的“浮世绘 : 师陀乡土小说的“反田园牧歌叙事 在师陀小说创作中,有相当一大部分反映他家乡的人事风貌,可以被归类为乡土 小说的作品。这些小说在内容和题材上是符合鲁迅在1 9 2 0 年代所提出的乡土小说的 基本概念的。但是如果这样简单的认为师陀的小说是1 9 2 0 年代乡土小说的余绪,就 未免将其表现乡土的小说简单化了。虽然师陀也曾经说过“我是从乡下来的人,说的 可怜,除却一点泥土气息,带到身边的真亦可谓空空如也1 可除了在选材上和当时 以沈从文为代表的带有文化保守情怀来抒写自然诗意,人间牧歌的田园抒情小说略有 类似之外,他追求的却是另外的东西。正如当时著名的京派评论家刘西渭( 即李健吾 一作者注) 所说的那样:“芦焚先生( 即师陀一作者注) 和沈从文先生的碰头是偶然 的。如若他们有一时会在一起碰头,碰头之后却会分手,各自南辕北辙,不相谋面的。 2 李健吾的眼光的确是独到的,也是准确的。两人在这次偶然的“碰头”之后就分道 扬镳了,虽然在后面的人看起来他们的背影是何其相似。但那终究只是背影而已,不 是他们的真面目。师陀表现的“是活脱脱的现实,那样真实。 ,3 他所写的是“一个 大泥坑”4 ,然而“里面乌烂一团的不是泥,不是水,而是血,肉,无数苦男苦女的 汗泪! 5 这些李健吾对师陀作品的评价,在今天看来无疑是见微知著。因为里门拾 记只不过是作家的第二部小说集,距离他的代表性的乡土书写果园城记,尚有 将近十年的时光。其实,在这部短篇小说集中,我们已经可以看见那种对于乡土中国 如“浮世绘”一般的描画,看出他对于故乡原野的怀念,对于故乡人事丑陋的忿怒。 没有诗情画意的美化,没有东方情调的田园牧歌抒情,没有对已逝去的所谓“古老文 明”的惋惜。这些与“田园牧歌”是那样的格格不入,已经表现出了对田园牧歌叙事 的一种不以为然与反拨。正如评论家们所说,“芦焚的小说又与沈从文、废名一样, 擅长印象式的素描,写风景和写人,而自然界的荒凉与人事的辛酸是紧密交织的,在 1 师陀: 序,师陀仓集( 刘增杰编校) 第5 册,第3 页,河南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9 月。 2 刘两渭( 李健吾) :读 ,转引自师陀研究资料( 刘增杰编) ,第2 0 4 页,北京出版社,1 9 8 4 年1 月。 4 刘西渭( 李健吾) :读 ,转引自师陀研究资料( 刘增杰编) ,第2 0 4 页,北京出版社,1 9 8 4 年1 月。 5 刘西渭( 李健吾) :读_ ( 里门拾记 ,转引自师陀研究资料( 刘增杰编) ,第2 0 5 页,北京出版社,1 9 8 4 年1 月。 4 浮世绘,是日本的风俗画,版画。它是日本江户时代( 1 6 0 3 1 8 6 7 年间,也叫德 川幕府时代) 兴起的一种独特民族特色的木版画。浮世绘的字面意思为“虚浮的世界 绘画”。“浮世 来自佛教用语,本意指人的生死轮回和人世的虚无缥缈。即此岸或秽 土,即忧世或尘世。因此浮世绘即描绘世间风情的画作。从以上浮世绘的内涵和师陀 给自己作品的定位不难看出:他所追求的不是所谓典型人物的塑造和田园牧歌式的礼 赞。他笔下的田园是没有牧歌的田园,这个田园是牧歌式的田园的一种有意的反动。 那么什么是牧歌呢? 牧歌( p a s t o r a l ) 最早是来自西方的一个文学术语,在西方,牧歌是一个有非常悠 久传统的文学品种。远在古希腊时代,诗人们就用它来表现牧羊人在村野和自然中的 纯朴生活。后来,牧歌作为西方文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它是一个 有着深厚西方文学和文化背景、丰富内涵和广泛跨文化实践经历的诗学概念,它是人 类处于农业文明时期的文化产物。其突出特征是作家对田园生活怀有深厚的感情,极 力表现乡间世界的和谐与宁静、田园生活的无限情趣以及淳朴的人性美。牧歌反映的 是乡土生活的诗情画意,凸显尚处于落后的农业文明中的人们对乡土与家园的守望, 6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修订本) ,第3 1 8 页,北京大学h 版社,1 9 9 8 年7 月。 7 师陀:( 里门拾记) 序,师陀全集( 刘增杰编校) 第1 册,第9 6 页,河南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9 月。 5 第一章乡土中国的“浮世绘”:师陀乡土小说的“反田园牧歌叙事” 得之乡土与失之都市 对自己文化根脉的追寻,对自我的确认。在大多数带有牧歌色彩的中外文学作品中, 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时代牧歌文学的出现,大都是由于作者不满意现实,对变化了的 时代和社会生活以及随之出现的精神风尚有着强烈的排拒情绪,他们不愿接受新的现 实,以执拗的情感,痴迷地眷恋着往昔的时光,企图从逝去的岁月和已经消失的生活 中寻求拯救现实的良方。8 从这个关于牧歌的简单介绍中,可以看出:师陀的乡土题 材的小说在取材上看起来类似于牧歌式的写作,但是在其价值取向上趣有自己的追 求,甚至呈现出某种完全相反的取向。他的小说一方面描绘了中原故土自然风光的宁 静和美好,然而,另一方面更多的却是乡土世界落后与停滞。在这样的一个乡土世界 之中,人们的生活呈现出一种类似于“原生态的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中的一切都 被这种方式所制约。如果没有办法摆脱它的制约,乡土中国是无法真正的完成向现代 中国的过渡和转变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师陀的小说的有着“反牧歌 的倾向 的。乡土在师陀的笔下更多的是生长愚昧的家园,而不是谱写牧歌的梦中田园。 二、“反潮流”的乡土写作 方式之中。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只是对这种生存方式的重复,没有办法走出这 种落后甚至有些丑陋的生存方式的限制。“自然的美好,人事的丑陋。 1 2 或许就是就 是这种矛盾情感的原因吧。而这“人事 就是那种停滞和落后的“原生态 的生存方 式。这种生存方式,正如同作家在毒咒中借四奶的口所说的那样: “这块地上有毒:断子绝孙,灭门绝户。有毒! ”1 3 这“有毒的 土地也毒化了在这土地上生存的人们,师陀用一幅幅浮世绘般的画 面把他们生活的世界展示出来。无论是里门拾记中的百顺街的世界还是果园城 记里的果园城世界,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都无法摆脱这样的生存困境。 师陀前期乡土小说代表性作品是短篇小说集里门拾记。这部小说集可以看做 是师陀以小城、小镇作为描写对象的一次初步尝试,当然也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尝试。 在这部小说集里,有一篇小说百顺街特别引入注目。师陀在这篇小说里把“百顺 街世界”如浮世绘般呈现在我们眼前。在小说开篇,师陀以带有讽刺的口吻描绘了生 活在百顺街上人们的美德: 居民全都奉公守法,非常善良。优点多的就无从说起。 第一种可以说是美德的美德,是祖先的习惯,平安度日。有时虽也打架,但闹出 人命的案子,却从来没有过的。 第二种美德是一一避实击虚,硬来软受。 第三种美德,愈加惊人。百顺街的先生们几乎全是侠士好汉,爱抱不平总 之,百顺街是一台天秤,公正无私,决不让人怀疑。 1 1 师陀:里门拾记巨人,师陀全集( 刘增杰编校) 第1 册,第1 2 7 页,河南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9 月。 1 2 刘西渭( 李健3 。e e ) :读 ,转引自师陀研究资料( 刘增杰编) ,第2 0 7 页,北京 l ;版社,1 9 8 4 年1 月。 1 3 师陀:里门拾记毒咒,师陀全集( 刘增杰编校) 第1 册,第9 8 页,河南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9 月。 7 “浮世绘”:师陀乡土小说的“反田园牧歌叙事” 得之乡土与失之都市 完的美德中,百顺街还有一个小小的黑点:爱占小便宜。也许已经有 ,且慢。他们曾自动与别处的人比过,发见并不低矮半分,心里还正 ”所造成的“百顺街世界 是一种封闭、愚昧、麻木,百顺街的人们 小国度里生存,而且是闭塞且自大的生存。人与人之间充满欺诈,弱 的人们就在这样的世界中按照祖先的也是固有的习惯“平安度日 。邻 吵闹,缉私队对他们的盘剥与欺压,缉私队队长不时投在他们头上和 脸上的“马鞭式名片 。似乎都已经让他们习以为常了,这些已经都是他们生活的一种 “常态”了接近于麻木的生活常态。可是,这有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存状态呢? 是 完全停滞的生存状态,在浑浑噩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中,人的活力也停滞 了。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怎么不让人感到绝望呢? 然而这样对于生活在百顺街上 的人们是不会觉察的到的。他们依然可以而这样让人绝望的土地却有着令人眷念的, 宁静美好的自然景色。在他的作品中有对自己家乡景色的细腻的描绘,充满了诗意: 那时日已将暮,一面的村庄是苍蓝,一面的村庄是晕红,茅屋的顶上升起炊烟, 原野是一片静寂。在明亮的辽阔的背景上面,走着小小的阴影;村女怀着婴儿,在慢 慢归去;农夫带着镰锄,在慢慢的归去;牛马也拖着载庄稼的摇摆着的车,在慢慢归去。 他们要休息了。井上送来水桶的铁环的响声。远远的牛犊在懒懒的呜。听着那从静寂 中来的声音,我想起:休息了,a - 要d g 息他一日的勤劳,大地也要休息它一日的勤劳。 落日在田野上布遍了和平,我感到说不出的温柔,心里便宁静下来。” 师陀是爱自己的家乡的,正因为爱之深,所以才会责之切。在从乡村流落到大城市之 后,对家乡的落后与停滞的感受更加的沉痛。但是,作家不是革命家,他改变不了现 实中的什么,他所能做的只是用自己的笔触来使这个中国小城镇在纸上活起来,让人 们知道这个停滞不前的乡土中国,它的“真相”是多么的惊人。虽然有着美丽宁静的 景色,然而这仅仅的自然生态的纯净,它的“精神生态”已经被污染了,不健康了。 这的确是一片“有毒 的土地。人的精神早已被“毒化”了,不可能从这片土地上看 到任何希望的。家乡的停滞不前并不是可资炫耀的“世外桃源”,自然的美好也不能 疗救被毒化的精神生态。 1 4 师陀:里门拾记百顺街,师陀全集( 刘增杰编校) 第1 册,第1 8 7 页,河南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9 月。 1 5 师陀:落日光题记,师陀全集( 刘增杰编校) 第1 册,第2 0 5 页,河南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9 月。 8 得之乡土与失之都市第一章乡土中国的“浮世绘”:师陀乡七小说的“反刚园牧歌叙事” 虽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有人认为师陀是京派的作家,然而师陀一再的予 以否认: 我认为一个作家的任务,不在追随流派,而在反映他所熟悉的社会和人。唯其这 样,才能称为创作。1 6 “京”“海”两派看起来是写作态度问题,骨于里却含政治问题。 在文学上我反对遵从任何流派( 我所以要说出来,因为这大概是我说这种话的第 一次也是最末一次) ,我认为一个人如果从事文学丁作,他的任务不在能否增长完成 一种流派或方法,一种极平常的我相信是任何人都明白的道理。而是利用各种方法完 成自己,或者说达成写作目的。1 8 除了这些之外,师陀还对自己如何进入文坛也在与友人的通信中加以了澄清: 我也没有去拜访过沈从文。真( 直) 到1 9 4 4 年底大公报文艺在北平请客, 我才和沈从文认识,以后山没有拜访过他我说这活并无轻视沈从文的意思,只在 说明我从事写作的态度、要说对我世人文坛帮助最大的人,那是巴金,他不但出过我 许多书,对我私人生活方面也很关心。1 9 从以上的这些我们不难看出师陀在一开始就比较自觉地用自己的笔来完成他所熟悉 的“社会和人”。即使是他和沈从文为代表的京派作家在写景绘物上有相似的地方, 然而在实质上他们是“貌合神离 的,他们各自有不同的文学理想以及自己眼中的乡 土。正像当时的评论家李健吾对里门拾记的评论:他虽然肯认“沈从文和芦焚先 生都从事于织绘。他们明了文章的效果,他们用心追求表现的美好”这些共同点, 但他评述的重点却在二人差异的辨析。他认为“沈从文先生做得那样轻轻松松 他卖了老大的力气,修下了一条绿荫扶疏的大道,走路的人不会想起下面原本是坎 坷的崎岖。我有时奇怪沈从文先生在做什么沈从文先生的底子是一个诗人 。师 陀的里门拾记在有些诗意的抒情笔调下面表达的确是完全相反的乡土中国的众生 相,或者也可以如师陀自己所说的那样是“浮世绘 、“百宝箱 。令人感到那个中原乡 土世界的“一切只是一种不谐和的拼凑:自然的美好,人事的丑陋”,以至于李健吾如 此感叹:“读完了之后,一个象我这样的城市人,觉得仿佛上了当,跌进一个大泥坑, 1 6 师陀:书信致杨义,师陀全集( 刘增杰编校) 第8 册,第1 0 2 页,河南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9 月。 1 7 师陀:书信致杨义,师陀全集( 刘增杰编校) 第8 册,第1 0 2 页,河南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9 月。 1 8 师陀: 成书后录,师陀全集( 刘增杰编校) 第8 册,第2 6 2 页,河南大学h 版社,2 0 0 4 年9 月。 1 9 师陀:书信致刘增杰2 ,师陀全集( 刘增杰编校) 第8 册,第1 3 页,河南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9 月。 9 失之都市 现实, 。如若 李 害,今 说有所 表现此 妥涤人 苦的现 尽人 事听天命这种中国古哲学作为标准材料,把它当作一种不变的人生观写成小说。至 于近数十年来的中国实际状况怎样,他们不喜欢知道,他们觉得不大可爱,这不合 他们的胃口,而且使他们感到恐惧。他们希望中国人最好能够永远在这种没有希望的 所谓东方情调中生活,永远不死不活地供他们同情竹2 1 这个批评看起来是意在说明外国人对东方情调的赞美,其实是中国的落后作为把玩的 对象,根本不会顾及到这种落后所产生的乡土的愚昧与停滞对民族所造成的戕害是多 么的严重。他的这段话对于当时正大受赞扬,已经蔚然成风的“京派式”的乡土写作 是不是也是一种有意无意的反拨呢? 对沈从文的写作师陀很少论及,但不说不等于认 同,上面师陀的表述是不是可以看成是他对田园牧歌式的乡土叙事的不苟同的态度 呢? 有的评论者认为:“沈从文笔下的诗意田园包含着一种理想的信念或者说希望, 那就是中国乡村社会而且是越偏僻封闭的所在越富有生命力和人性美,那生命力和 人性美是足以振衰起蔽、重造民族的;而师陀的观点则完全相反,他看到的乡土中 国是个自闭困守、没有活力和前途的“无望村 ,必须别寻出路。”2 2 人性的美好固然 是可贵的,可是如果无法解除束缚在乡土中国身上的迈向现代枷锁,向别处寻找出路 是难免的了。但是,作家不是社会改革家,他能把这“停滞不前的乡土 展现在出来, 引发人们的思索就已经足够。师陀在这一点上不能说不成功。 加刘西渭( 李健吾) :读 ,转引自 ,转引自师陀研究资料( 刘增杰编) ,第2 0 8 页,北京出版社,1 9 8 4 年1 月。 撕刘西渭( 李健吾) :读 。转引自师陀研究资料( 刘增杰编) ,第2 0 8 页,北京出版社,1 9 8 4 年1 月。 3 7 在毒咒和百顺街里都有大火的描写:前者把毕四爷的大宅烧成了白地,最终应验了毕四奶奶的毒咒一 一大宅成为了废墟。后者使百顺街上的人们的“和平”与“美德”也彻底化为灰烬。 3 8 杨刚:里门拾记,转引自师陀研究资料( 刘增杰编) ,第2 1 5 页,北京出版社,1 9 8 4 年1 月 1 4 得之乡土与失之都市第一章乡土中国的“浮世绘”:师陀乡土小说的“反田园牧歌叙事” 在师陀的里门拾记中,师陀已经看到了基于乡土之上的文化所造就的乡土式 的生存方式的难以维系。只是在写作的过程中,由于短篇小说的篇幅以及所描写的对 象所限,他还没能把他对乡土的最深入的观察与体验书写出来。而继里门拾记之 后的一个“小长篇 :无望村的馆主则正好弥补了这样的一个缺憾。 无望村的馆主大约发表在1 9 3 9 年的正言报,然后是作为开明文学新刊之 一,1 9 4 1 年7 月由开明书店出版,署名孟真3 9 。这部小说主要讲述是一个乡村富豪败 家的故事。富贵之家的败落的故事在传统中国和乡土社会是让人司空见惯的,中国民 间历来就有“富不过三代 的俗谚。“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也并非是什么耸人听闻 的虚言。因此在传统中国社会和古典文学作品中,有很多这样的故事与传说。可是说 到这种不断重复的家族故事的原因时,人们往往把这种现象归因于贫富的轮回或者因 果报应的结果。这样宿命的解释显然是不能令新文化人和新文学作家满意的,尤其是 在关系到大家族的叙事的模式上,似乎形成了一个固定的传统,最多的叙述不是从家 族制度和封建道德批判的角度切入就是着眼于经济阶级的分析。师陀在对家族叙 事表示出关注的同时,也对传统的经济阶级分析与诠释表现出不以为然。他有着 自己的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思考。只是囿于短篇小说的篇幅所限而难于将其充分的表 达,才有了这样的一部无望村的馆主。 1 、中国式乡土家族的衰败 关于无望村馆主的内容是这样的:小说主人公陈世德出生的地主家族历经三 代财富的充分积累,陈世德从他出生的时候起就是无望村的王子,他从不知道克制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