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智慧及其生成研究.pdf_第1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智慧及其生成研究.pdf_第2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智慧及其生成研究.pdf_第3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智慧及其生成研究.pdf_第4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智慧及其生成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m.d. thesis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智慧及其生成研究 study on teaching wisdom and its cultivation under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 张 瑾 zhang jin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 二一二年五月 目 录 独创性声明 . i 摘要 .ii abstract . iii 第 1 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 1.2.1 研究目的 . 1 1.2.2 研究意义 . 2 1.3 研究现状. 2 1.3.1 国外教师教学智慧研究现状 . 2 1.3.2 国内教师教学智慧研究现状 . 4 1.4 研究设计. 6 1.4.1 研究内容 . 6 1.4.2 研究方法 . 7 1.4.3 时间安排 . 7 第 2 章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智慧概述 . 9 2.1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智慧的内涵. 9 2.1.1 智慧的定义 . 9 2.1.2 教学智慧的内涵及相关概念的辨析 .10 2.1.3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智慧的内涵 .13 2.2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智慧的特点.13 2.2.1 个性化 .13 2.2.2 创造性 .14 2.2.3 实践性 .14 2.2.4 生成性 .15 2.3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智慧的发展阶段.16 2.3.1 技能熟练掌握且恰当运用阶段 .16 2.3.2 机智应对突发教学情境阶段 .17 2.3.3 融通共生、自由和美的境界阶段 .19 第 3 章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因素.23 3.1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内部因素.24 3.1.1 教学观念 .24 3.1.2 知识结构 .24 3.1.3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6 3.1.4 教学情感 .26 3.1.5 教学经验、反思 .27 3.2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外部因素.28 3.2.1 学校管理体制 .28 3.2.2 教师评价标准 .29 3.2.3 校园文化 .30 第 4 章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策略.31 4.1 教师个体层面.31 4.1.1 挣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31 4.1.2 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32 4.1.3 在实践、反思中历练智慧 .33 4.2 学校管理层面.34 4.2.1 努力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外部环境 .34 4.2.2 加大师资培训力度 .35 第 5 章 结论.37 5.1 研究结论.37 5.2 研究展望.37 参考文献 . v 附录一 . viii 附录二 .ix 致谢 . x 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 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北师范大学或其 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 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_ 日期:_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西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 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公开 保密 (_年_月)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 此协议) 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ii 摘要 信息技术环境下,各种新方法、新手段不断涌入课堂,使得教师的教学发生了很大的 改观。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依然不高,教师面对复杂的教学情境仍然不知所措, 课堂仍然缺乏应有的活力。 教师只有不断提升和发展自身的智慧, 利用自身智慧开启学生 智慧之门,才能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着的课堂的需要;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适 应新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本研究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在深入挖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智慧的内 涵、特点及发展阶段的同时,细致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对个别教师进行访谈,探寻信息 技术环境下影响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策略。 研究者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 总结已有研究中的优势与不足, 从而确定本研究的出 发点。通过文献法和观察法相结合的方式,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智慧的内涵、特点 及发展阶段加以论述。并先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因 素, 然后根据理论研究的需要对个别教师进行访谈, 结合访谈资料分析信息技术环境下教 师教学智慧生成的内、 外部因素, 并探寻相应的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策略。 通过研究发现, 影响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内部因素主要有:教师的教学观念、知识结构、信息技术应用能 力、教学情感及教学经验、反思等;影响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外部因素主要有:学校管理 体制、教师评价体系、校园文化等。其中,教学观念、教学情感是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前 提;知识结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经验是教师教学智慧发生的基础;而教学反思是 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重要途径;学校管理体制、教师评价体系、校园文化是教师教学智慧 生成的外部环境因素。教师只有摒弃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树立终身学习 的意识,通过不断地实践、反思,才能逐渐生成和发展自身的教学智慧。同时学校管理层 要为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改变传统的教师评价体系, 给教师更多的 自主权,加大师资培训,努力为师生营造一个自由、和谐教学环境。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教学智慧;教学机智;教学观念 iii abstract under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 all kinds of new methods, new means continued to pour into the classroom, made the teachers teaching has changed a lot. but th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initiative is not high enough, teachers who face the complex situation is still at a loss, the classroom is still lack of vitality. therefore,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constantly changing and developing classroom needs,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to adapt to the new era of the demand of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the teachers should constantly improve their own wisdom, using their own wisdom to open the gate of the students wisdom. this study uses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on the basis of deep mining the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stage of teaching wisdom under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 and mean while, observation the teachers classroom teaching carefully and made the individual teacher interviews, searching the influence factors in teaching wisdom under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 and put forward to the corresponding generation strategies in teachers teaching wisdom.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start point of the study, the researcher summarize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existed study, through combing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thoug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observation combined, the researcher discuss on the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stage of teachers teaching wisdom under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 and at first analysis the main factors on the formation of teaching wisdom under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 in theoretical. and then according to the theoretical need interview individual teacher, analysis the internal factors and extern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the teachers teaching wisdom under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 and explore the corresponding generation strategies in teaching wisdom. from the study, we found that the internal factors mainly include: teachers teaching idea, knowledge structure, ability of apply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emotion and teaching experience, reflection; and the external factors mainly include: school management,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 and campus culture. among them, teaching idea, teaching emotion is the conditions in teachers teaching wisdom; knowledge structure, ability of apply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aching experience is the basis in teachers teaching wisdom; and teaching reflection is the important way in the formation of teachers teaching wisdom; school management, teacher iv evaluation system, the campus culture are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factors in teachers teaching wisdom. teachers should abandon the traditional idea manacle, establish the correct view of teaching, establish lifelong learning awareness, and through constant practice, reflection to generate and develop teachers teaching wisdom. at the same time, the school management should create favorable external conditions for the teachers teaching wisdom: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 give teachers more autonomy, increase teacher training, and create a free harmonious teaching environment for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 teaching wisdom; teaching wit; teaching idea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智慧及其生成研究 1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 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然而长期以来, “填鸭 式” 的教学方式把学生看作是盛装知识的容器或仓库, 教学的任务就是将知识填装到里面。 这种传统的灌输教育严重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一度僵化。举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当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圈然后问学生这是什么时, 低年级的学生可能 会认为是太阳、向日葵、花瓣、蛋糕等,而高年级的学生却只认为它就是普通的一个圆。 面对这样的问题, 教育工作者应当深思: 为什么年级越高学生反而显得越呆板?是什么原 因让学生的思维变得越来越僵化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都到哪里去了? 近年来, 随着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新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层出不群, 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教学方法单一、技术手段落后的局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然而,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依然不高,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依然无动于衷,课堂仍然缺乏应 有的活力, 教师面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境仍然不知所措。 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状况 呢?究其原因,在于教育的主体教师,还是没有将其应有的智慧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教师只有使自己从传统的“教书匠”逐渐转变为“智慧型”的教师,才能利用自身智慧来 开启学生智慧之门。 因此, 让智慧回归教育, 让智慧唤醒课堂, 让智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是时代的呼唤,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契机,是新时期教 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使命。1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教师的教学智慧是个既古老又年轻的话题, 古老是因为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人提出在教 学中运用智慧的概念, 年轻是因为直到现在对教学智慧的研究仍然不多, 对于信息技术环 境下教师教学智慧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本研究在已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对信息技术环境下 教师教学智慧的内涵、特点及发展阶段加以论述。同时,通过对一线教师的深度访谈,探 寻信息技术环境下影响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内外部因素, 并提出相应的教师教学智慧的生 成策略,从而为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和发展提供指导和依据。 1 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j.教育研究,2005,(2):53.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智慧及其生成研究 2 1.2.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一方面,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更为丰富多彩;另 一方面,由于教学要素的增加,教师的教学更具挑战性。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智慧, 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着的课堂和学生的需要。 因此, 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教学智慧具 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首先, 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教学智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信息技术手段在 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极大的影响和冲击。 教师如何能够科学的选择和运用 各种教学媒体进行教学变得尤为重要。 因此, 就需要教师在新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的智慧, 不断适应新环境下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和发展。 其次, 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教学智慧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一 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在 21 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创造性的选择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 在教 学中不断提升和发展自身的智慧,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最后, 教师教学智慧的养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慧, 也有利于教师更好的迎接动态课 堂。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具动态性、不稳定性,教师只有不断发挥自身的 智慧才能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着的课堂的需要,才能激发学生的智慧。 1.3 研究现状研究现状 对于教学智慧,国内外学者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早在许多年前,前人就已经在尝试 如何进行智慧的教学。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主张运用“谈话法”向人传递或启迪智慧, 即通过“一问一答”的“对话”习得知识。美夸美纽斯以及我国的王阳明,他们将教师比 作是“园丁” ,学生就是教师需要培育的“花草” 。他们认为教师在培育“花草”的过程中, 只有尊重其自然规律才能使其茁壮成长,反之则会破坏其成长。孔子则主张“教学相长” , 在教学过程中让弟子们各言其志,充分表达各自的思想,这与“填鸭式”的教学是截然相 反的。 孔子主张中的不足之处在于最终的谈话裁决者永远都是孔子本人。 美国哲学家李普 曼在 20 世纪 70 年代就提出由教师和学生组成一个探究共同体, 在这个共同体中, 师生地 位平等,共同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作为协同者,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对 学生行为进行引导、 启发可见, 在寻求教学智慧的道路上, 前人已经做了很大的贡献。 本部分将通过已有文献的研究,梳理、概括出国内外教师教学智慧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教师教学智慧研究现状国外教师教学智慧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教学智慧的研究主要是从教学智慧的内涵、 教学智慧的特点、 教学智慧的 生成以及教学智慧的养成策略等方面进行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苏霍姆林斯基和马克斯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智慧及其生成研究 3 范梅南的思想。 (1)对教学智慧内涵的论述 马克斯范梅南认为教育的智慧“主要体现在与孩子们相处时的关心取向上。这与其 说是某种可观察到的行为表现还不如说是一种主动建立起来的关系方式。 ” 1也就是说,教 育智慧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关心的关系模式。 这种关系要让学生真正 感受到教师是发自内心的关心他们,而不是做作的、虚假的关心。要建立这种关系教师首 先要具备一颗真情四溢的爱心, 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 面对问题要努力克制住自己 的情绪,待大家情绪都稳定下来以后再去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所谓课上的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 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 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 己的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骄傲。 ”2每个教师都希 望学生对自己的课感兴趣, 但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兴趣呢?关键是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 的源泉,只有这样才能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可见, 国外学者对教学智慧内涵的理解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的。 教师的教学智慧通 过学生的行为可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2)对教学智慧特点的论述 马克斯范梅南认为: “教育的智慧性是一种以儿童为指向的多方面的、复杂的关心品 质。 ” 3也就是说,一切教育活动都应当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为了达到这一目 标,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使命感、对儿童的喜爱和关心、与儿童相处时处理突发事件 的能力、幽默感等品质,只有具备这一系列的品质才有可能具有教授年轻一代的能力。 (3)对教学智慧生成的论述 马克斯范梅南认为: “机智和智慧是我们通过教学的实践不仅仅是教学本身,所 获得的。通过过去的经验,结合对这些经验的反思,我们得以体现机智。4”可见,教学 智慧的生成与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有关,教师只有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 有效的教学经验,才能逐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 (4)对教学智慧生成策略的论述 马克斯范梅南认为教师的教学智慧可以通过积极的言语气氛、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沉 默、积极敏感的眼神、身体的动作以及课堂气氛等表现出来。在具体情境中,一个智慧型 的教师必须要懂得随机应变,要时刻为学生着想。 1 马克思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96. 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57. 3 马克思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2. 4 马克思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74.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智慧及其生成研究 4 帕克帕尔默的“教师自身认同和自身完善”理论认为教师要根据自身的个性特征, 形成教师个人的教学智慧,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并且享受教师职业的工作乐趣,提升自 己的职业幸福感。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 “我”是怎么样的一个社会 教师?“我”有什么文化背景?“我”要成为怎么样的社会教师?从而对自己有短期和长 期的成长目标规划,并建立起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风格。 (5)小结 首先, 国外学者对教学智慧的研究并不是很多, 并且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的教育智 慧方面。 在对教师教育智慧的研究过程中, 主要是通过教学案例来探讨教师在教学中的智 慧的。其次,国外学者对教学智慧内涵、特点、养成的论述都是以学生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点的,对教师教学智慧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另外,国外学者认为教师 教学智慧的生成与教师的经验、教学反思有很大的关系,这与国内学者的研究是一致的。 最后,国外学者始终将关心和爱护学生作为教师最重要的素养之一,认为一切教育、教学 活动都要以儿童为中心,以每一位孩子的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为最终目标。 我国教育提倡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育 工作者已经做了很大的贡献。在一次又一次改革的推动下,各种新的教育思想、理论纷至 沓来,各种新的教学模式、方法、技术不断涌进课堂,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已经得到 了一定的提升。比如大家所熟悉的杜郎口中学,其教育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教 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迪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 极性、主动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真正实现 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 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真正体现了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智慧。相比之下,有些学校、 有些教师的做法就显得不太尽人意。有些教师为了完成课程目标一节课 45 分钟在不停的 讲, 从来不考虑学生能否消化这些知识, 也有的老师发现学生成绩不好只是一味的埋怨学 生没有好好听课, 却从不考虑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使用于所有学生。 为了响应以人为本的 号召, 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以关心和爱护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 点。 1.3.2 国内教师教学智慧研究现状国内教师教学智慧研究现状 笔者以“教学智慧”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检索,共有 564 条相关记录。其中 2005 年之前有相关期刊论文 71 篇,2005 年以后有 493 篇。可见,2005 年以后大量学者 开始致力于教学智慧的研究。如田慧生的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 (2005) 、杜 萍的论教学智慧的内涵、特征与生成要素 (2007) 、程广文,宋乃庆的论教学智慧 等。同时,这一时期也出现了许多相关的著作,如刁培萼,吴也显等编著的智慧型教师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智慧及其生成研究 5 素质探新(2005) 、 靖国平编著的 教育的智慧性格兼论当代知识教育的变革(2004) 、 肖川编著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 (2005)等。 通过相关文献的阅读, 笔者发现, 国内学者对教学智慧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 内容: (1)对教学智慧内涵的论述 有学者认为教学智慧属于以教学为本体的主体实践范畴。1也有学者从哲学的角度分 析了教学智慧与教学理论、 教学技能的关系, 从而认为教学智慧既不同于教学理论也不同 于教学技能, 它是教师的知识、 能力、 经验等的综合。 还有学者认为教学智慧应该从来源、 存在方式、内容和水平层次四个方面来理解。从来源上讲,一方面,教学智慧是教师个体 对教学现实的感受,另一方面,教学智慧是教师对前人经验、理论的总结;从存在方式上 讲,教学智慧是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生成的;从内容上讲,教学智慧主要包括材料组织、 内容呈现、师生沟通的智慧,以及教学方法选择、教学管理的智慧等方面;从水平层次上 讲,教学智慧从低到高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熟练掌握、应用技能阶段、机智应对突发教 学事件阶段、达到自由和美的境界阶段。可见,国内学者对教学智慧内涵的理解是各不相 同的,但其基本属性实践性是一致的。 (2)对教学智慧特征的论述 有学者认为教学智慧有“个体性、生成性、默会性、实践性、超越性2”的特征;也 有学者认为教学智慧具有“实践性、个性化、集成性、高效性、创新性、动态性3”的特 征;另有人认为“个体性、艺术性、缄默性、创造性和实践性4”是教学智慧的基本特征; 还有学者认为教学智慧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内隐性、独创性、动态生 成性、行动实效性5” 。可见,学者们普遍认为教学智慧具有个体性、实践性、生成性的特 征,这与教学智慧的定义是相吻合的。 (3)对教学智慧生成的论述 对于教学智慧的生成, 有学者是从教学智慧的生成要素方面去理解的, 如认为生成教 师教学智慧的要素包括“教学经验、教学思维力和教学执行力6”三大要素。也有学者是 从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影响因素方面来理解的, 如认为影响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要素包括 “传统的经典教学体系、 教育改革与教育科研的功利性取向、 教师在传统教学背景下形成 1 赵建军.教学智慧内涵界说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4):17. 2 苗梅娟.论教学智慧本体论的视角d.天津师范大学,2010,(5):31-33. 3 杜萍,田慧生.论教学智慧的内涵、特征与生成要素j.教育研究,2007,(6):27-28. 4 成晓利.论教学智慧及其生成d.山东师范大学,2007,(4):13-14. 5 王颖.论教学智慧j.继续教育研究,2007,(2):123. 6 杜萍,田慧生.论教学智慧的内涵、特征与生成要素j.教育研究,2007,(6):28-30.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智慧及其生成研究 6 的一些习惯工作方式1” ;又如认为影响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内部因素包括“教师的师德修 养、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师的教学反思以及教师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外部因素包括 “民主、自由的校园文化、相关的校本培训模式、激励机制以及终身学习的氛围2” 。 可 见,多数学者认为教学智慧的生成与教学反思有很大的关系。 (4)对教学智慧生成策略的论述 有学者认为“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总结积累教学规律、构建课堂情景3”有助于教学 智慧的生成;又有学者认为教学智慧应该在“教学反思、教学对话和教学案例的研究4” 中培养。 (5)小结 国内学者主要是从理论层面来研究教学智慧的内涵、特点、生成等方面的,也有学者 将教学智慧的研究与具体学科教学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智慧、发现智慧。还有学 者通过对有经验的教师的访谈来研究教师教学智慧。 总的来说, 教学智慧的研究正在日益 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但目前对教学智慧的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智慧的研 究几乎趋近于零。 二是对教学智慧影响因素的研究都是借助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的, 很少 进行实际调查, 因此对教学智慧养成策略的研究也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 没有根据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基于此,本研究将在教学智慧内涵的基础上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智慧的内涵、 特点及发展阶段加以论述, 并通过观察法捕捉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展现教学智慧的典型案 例。 同时, 通过对个别教师访谈, 探寻信息技术环境下影响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主要因素, 并提出相应的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策略。 1.4 研究设计研究设计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