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专业论文)电视文化对当代生活方式的影响.pdf_第1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电视文化对当代生活方式的影响.pdf_第2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电视文化对当代生活方式的影响.pdf_第3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电视文化对当代生活方式的影响.pdf_第4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电视文化对当代生活方式的影响.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考察当代社会的生活和发展我们可以注意到,电视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新的 传播技术, 而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并对人类的观念和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 藤竹晓在其著作电视社会学中译本序言的开篇这样写道“如果忽视电视在社 会中所起的作用,就无法谈论 20 世纪的社会变化”。历史发展到 21 世纪,电视 对社会的影响从最初浅层的、 轰动的效应转变为更加成熟的、 深层次的潜移默化, 电视本身不再是新鲜的现象,平常得我们不会再给予特别的注意。但这并不意味 着电视对社会生活影响的式微,反而是更加强大的力量:我们已经习惯于从电视 中获取周围世界的信息,并据此对自己的反应方式作出调整,电视文化制造了我 们对外部世界的想象和认同,与此同时也改变我们自身。 电视强大影响力的根源在于电视技术的逼真复制特征, 电视呈现出来的似乎 是一道可以直视的风景, 对制作过程的隐蔽使得受众倾向于把电视世界等同于真 实的世界,而没有受导演以及其他一些人或因素的影响。当然,正是电视与现实 生活之间的差别,使得电视可以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 可以说,电视文化是当代生活中表义最丰富的符号。詹姆斯w凯瑞在作 为文化的传播中认为,符号“既是现实的表征,又为现实提供表征”,“作为 的符号 以表现现实; 作为 为提供符号 则创造了它所表现的现实。 ” 电视正如此,它是一个浓缩了现实生活的符号,一方面表现现实生活,另一方面 创造了现实生活。它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文化生产者,但其大范围的传播却可以决 定性地赋予某种文化以优势。在传播中,通过电视再现的场景,电视呈现的日常 生活不再是整体真实的日常生活,是经过了电视文化价值取向筛选的、具有高度 价值倾向的浓缩的片段。 电视文化的价值取向,推动着当代生活方式的发展,其基本的发展走向是, 由依附型趋向自主型、由封闭型趋向开放型、由节俭型趋向消费型等。电视文化 开放、兼容并包的特征推进了社会和生活的现代化进程,发展了人的全面素质, 同时最大程度地把个体生活和社会整体联系在了一起。其对视觉、感觉的崇尚和 机会主义倾向也导致了现代生活的躁动、浮华和迷惘。伴随着对外部空间的依赖 和认知的扩张,自我空间却越来越狭窄,对生活的迷失感和无力感也逐渐增长, 我们过着 “未经审视的生活”。 关键词:生活方式;电视文化;变迁;影响 ii abstract when we investigate contemporary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our life,we can note that television is not just a new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but became a unique cultural phenomenon.it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human values and behaviour.tengzhuxiao wrote a book of tv sociology, in the preamble translation of the opening wrote, he said if we ignore televisions role in the community, it is impossible to talk about the social change in the 20th century.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impact of television on society from the initial shallow, sensational effects to more mature, deep-level imperceptibly.television itself is no longer a fresh phenomenon,so we do not give special attention on it. but this does not mean that the impact of television of social life on the decline, but it is even more powerful force: we are accustomed to access information around the world from television, and adjust our respond accordingly.tv culture is manufacturing the outside worlds imagination and recognition at the same time to change our own. television technology is the source of the strong influence of television realistic re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television seems to show an open landscape. the production process was hidden so television audience tend to equate it as the real world, but not impacted by the director or some other factors. of cours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v and real life is the reason television can have an impact on life. it can be said that contemporary television culture is the most abundant life-table symbol. james w kerry james as the spread of a culture that symbol is the realistic characterization, and to provide realistic characterization, as a symbol to show reality ,as provide symbols forto provide symbol performance, it created a reality. tv is the case, it is a microcosm of real life symbols, real-life performance 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created a real life. it is not purely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the producer, but its large-scale dissemination can be a decisive advantage given to a culture. in the dissemination, reproduction of the scenes on television, tv show as a whole is no longer the daily lives of the real daily life, is the cultural values of the television screen, high-value orientation enrichment fragment. tv culture values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life in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the basic trends of development is from independent to self-dependent, iii from closed ot open and from thrifty to consumer trends. the open, inclusive characteristics of tv culture promot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of society and lif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eoples overall quality.and at the same time it maximize the life of the individual and society as a whole ties in together. it respect vision, sense and opportunism tendency also led to the restlessness, vanity and confused in modern life. along with the dependence on the external space and the expansion of cognition, self-spac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narrow,the sense of powerlessness also grow.we are living but without examining. key words: lifestyle; tv culture; change; impact 湘潭大学湘潭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湘潭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 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 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1 第 1 章 绪论 自电视发明以来,随着电视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越来越引人注目的作用,对 电视的研究逐渐成为传媒研究和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和热点。可以这么说,目 前对大众传媒的研究中,电视研究占据了主要位置。这是由电视作为家庭媒体的 特征所决定的,比起其他传媒而言,电视与公众的生活最为亲近。其研究领域也 随着发展逐步拓展到电视技术开发、电视节目策划与分析、电视运营策略、电视 文化研究以及电视对社会各层面的影响等诸多领域。这些研究内容涉猎广泛,但 如果从研究的辐射范围来说,大致可以归类为三个层面:第一,小范围研究或个 案研究,主要表现为对具体电视技术或电视节目的研究,这些研究的注意力多集 中在电视本身,并在电视研究的早期出现最多;第二,整体研究,多表现为电视 对社会整体影响的研究,其内容涉及到电视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 的影响,这些宏大的研究计划多建立在电视研究比较成熟的基础上;第三,适当 范围的研究,也就是说介于以上两种研究范围之间的一类,这类研究的注意力多 放在电视对某一领域的影响上,如电视对家庭生活的影响,电视对儿童暴力倾向 的影响等,目前电视研究领域对基于这一层面的研究关注比较多,本文的选题即 属于这一范畴的研究。 比起其他两类研究而言,选择这种适当范围的研究具有几点优势。首先在研 究的对象上具有普遍性,即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现象或领域,具有可感性和经验 上的可比较性;其次在时间段的选择上,这类研究大多限制在某一段时期里,因 一定时期的特征或变化较明显,尤其适合作对比性研究;再次在研究结论上,这 类研究属于阶段性的开放研究,其研究结论随研究的时间段和地域性而有所区 别,在研究方法和思路上都有较大的自主空间。 具体到“电视文化对当代生活方式的影响”这样一个选题,很显然地,它跟 现在涌现的很多传媒研究一样, 是传媒研究和社会学研究的交叉而这种研究 方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新闻学和传播学的研究领域, 并作为一种有效的研究手 段成为新的趋势。当然,这种趋势并不仅仅因为它是新鲜的,更重要的是在于作 为一种交叉研究所具有的天然的洞察力:用一个领域已经成熟的理论观点、研究 方法来观察、分析、研究另一个领域的现象,这能够使我们避免因狭隘的眼光而 得到毫无创新的结论,或者甚至能够在旧有的研究领域开辟全新的理论点。除了 新的研究方法的应用外, 交叉研究最具吸引力的一个地方在于新的研究领域的开 辟, 例如目前在电视研究领域出现的尼尔 波兹曼的 童年的消逝 、 约书亚 梅 罗维茨的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等研究,就是属于新的交 2 叉研究领域的开辟。目前,关于电视与生活的研究已经有相当多的成果,除了我 们前面所提及的电视对现有的“童年”概念的消解、电视对社会行为的重塑外, 还有电视对青少年性格的影响、电视对社会暴力倾向的影响研究、电视剧对家庭 妇女的观念影响、 电视对家庭关系尤其是亲子关系的影响、 电视与老年人的生活、 电视与时尚等诸多领域的研究。在这些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多数是与日常生活相 关的研究,并涉及日常生活观念、情感、价值、行为等几乎所有方面。所有这些 关于电视与日常生活的研究都是很有价值的, 但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这其中所 缺乏的:整合。也就是说,这些研究虽然涉及了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是各 自为战的, 把它们放在一起无法反映出电视作为这个时代影响最广泛的媒体 究竟对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电视的影响之下,我们的生活到底有哪些 改变,又呈现出何种特征。就目前而言,我们缺乏一个全局的印象,而这正是本 选题所努力的目标,也是其意义所在。 1.1 选题的研究对象 本选题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自然是电视,尤其是通过电视传播所形成的电视 文化。概括而言,电视主要从两个方面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即电视传播技术和 传播内容,前一个我们称之为电视技术文化,后者则是电视价值文化。目前对电 视的研究也集中在这两个方面,技术和内容都可以对社会生活方式产生影响。电 视传播技术的运用改变了当今社会的时空概念, 而传播内容则通过电视文化和现 代精神冲击传统的文化和思想,得以影响社会生活;电视传播技术的先进性可以 在传播内容的同一性与接收信息的同步性得到体现。因此,在探讨这一部分时, 我们着重研究的是电视文化及其价值倾向。 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是选题的另一个研究对象。媒介文化与社会变迁之间的 关联始终是媒介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从理论研究的已有成果来看,大众传媒自 出现以来, 对人类社会产生了诸多方面的影响, 从政治的民主化到社会的现代化, 从文化的大众化到共同体的重组,从传统的消失到童年的消逝,几乎社会生活的 每一个方面无不受到大众传播的影响。随着生活组成结构的变化,生活方式也悄 然发生着改变,这些变化最初是一点一滴、不引人注目的,但当我们回过头来往 历史的方向看去,会惊讶地发现,原来传媒是如此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电视作为一种与受众与家庭最为亲近的媒体, 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更胜于其他 形式的大众传媒。 在最基本的意义上, “生活方式”是一个社会学概念,但它不专属于社会学 的研究范畴。它既是社会学、哲学、经济学、伦理学、史学,也是人体科学、生 命科学、生态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对象,因此对于这一概念的定义 3 也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界定的。作为本选题研究对象的生活方式,主要是社会学意 义上的范畴。 约翰费斯克(2004)在定义“生活方式”时认为它是“文化认同与文化实践 的独特形态” 1;而安东尼吉登斯(2003)在给“文化”一词定义时,这样写道 “文化指一个社会的成员或其群体的生活方式,包括他们的服饰、婚俗和家庭生 活、工作模式、宗教仪式以及休闲方式等” 2。从这两个定义不难看出,生活方 式与文化是两个互相关联的概念,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它们是重合的。 1.2 对先行研究的评述和选题创新 选题的理论来源主要是传播社会学和电视社会学, 两个学科虽然有交叉的部 分,但是其理论观点确实都对选题具有启发和支撑作用,因而将两个学科研究共 同列为理论来源,并分别对它们的先行研究进行简单评述。 1.2.1 传播社会学 作为新闻传播学与社会学的交叉研究项目, 本选题的理论渊源之一是产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传播社会学。传播社会学研究范式的理论奠基者,是西方特别 是美国的一些知名的社会学家,其代表人物是杜威、库利和帕克。 作为哲学家和社会学家的约翰 杜威的一个重要观念便是“大众传播是社会 变迁的工具”。他认为社会不仅是由于传递、传播而得以持续存在,而且还应该 说是在传递、传播之中存在着,人们因共有的事物而生活于一个社会中。传播是 人们达到共同占有事物的手段。 库利在社会变革的进程中,认为社会因素对个人行为和性格的形成影响 较大,社会变革的进程主要由社会环境的演化来决定。库利是传播研究史上为解 释传播媒介如何改变社会文化和人的行为做出成功尝试的第一人, 是传播社会学 理论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渊源。 在帕克(1987)那里,所谓传播就是个人能以某种意识,到达某种程度,对别 人采取态度与观点的一种社会心理过程。帕克在城市:对开展城市环境中人类 行为研究的建议一文,涉及了许多新闻传播方面的问题,包括真实的报道对社 会局势的影响、谣言的社会后果、报纸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操纵公众的感情、又在 多大程度上为公众情感所操纵等 3,表现出他的一种传播社会学研究的倾向。 在传播社会学的思想出现端倪后,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人员越来越多。二战 后,随着传播学的快速发展,传播社会学的研究思路也逐渐清晰,最突出的标志 是发展传播研究的兴起。美国社会学教授丹尼尔 勒纳的传统社会的消逝 中东的现代化一书,首次尝试建构传播与现代化理论,揭示了传播与社会变迁 4 的因果关系,明确指出了传播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2.2 电视社会学 作为选题最直接的理论来源,电视社会学是从电视传媒学和社会学脱胎出 来的一门年轻的边缘学科,是社会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它是采用社会学的观 点和方法,从电视与社会系统的总体关系出发,分析电视传播的过程,研究电视 的本质属性以及电视与社会系统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互作用的一门新兴学 科。 国外学者从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在 70 年代到 80 年 代,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形成了一个高潮。1978 年,日本关西大学社会学副教授 井上宏将自己多年来撰写的有关电视社会学问题的评论文章汇编成册,取名电 视社会学 付梓出版。 他通过大量的数据资料分析了电视文化对人类生活的冲击, 从社会和人两个角度对电视的影响和作用等问题作了卓有成效的分析研究。 这本 著作被认为是电视社会学的开山之作。 1981 年,美国纽约大学教授、大众传播学家托尼施瓦茨出版了媒介: 第二个上帝 一书。 作者在书中认为, 由于电视文化的发展, 人类社会进入了 “脱 离文字的时代” 。他把电视定义为直观性、形象性的“感受型”媒介,从政治、 经济、文化等角度考察了电视对人和社会的影响,十分生动地把电视比喻为“第 二个上帝” 。 1985 年,日本学习院大学教授、社会学博士藤竹晓出版了电视社会学 一书,论述了电视视听形态的特点、视听者的心理、电视与社会成员及电视与家 庭的关系, 并且对电视所培育的 “新人类” 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 其后,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电视与社会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欧美 国家,电视社会学的经验研究主要集中在内容分析、效果研究以及受众民族志等 三个领域。其中,效果研究注重研究电视对观众意识和行为方式的影响,进而探 索电视媒介的塑造力量。这一方向的研究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内容,一些出现得比 较晚近、理论研究相当成熟的著作,无论是在研究方式还是思路上,都给予了选 题很大的帮助。美国传播学教授约书亚梅罗维茨的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 社会行为的影响一书。作者认为电子媒介影响社会行为的机制是:角色表演的 社会舞台进行了重新组合,并由此带来了人们对“恰当行为”观念的改变。本书 着重研究的是新的信息流动模式对社会行为的影响, 认为电子媒介的广泛使用创 造了新的社会环境, 这种环境重新塑造行为的程度远远超越了它所传递的具体信 息。 此后,尼尔波兹曼的童年的消逝一书。作为一个纯粹心理上的概念, 5 “童年” 在历史上存在还不到 400 年。 由于印刷文字要通过长久的学习才能运用, 这使得成人和儿童之间的生活空间有了明显的界限,因此“童年”才得以产生。 但是在现代传播技术尤其是在电视机面前,儿童能看到、看懂原来几乎所有属于 成人世界的内容,二者之间的界限消失了,于是真正意义上的“童年”也就消逝 了。与纯粹的“技术决定论”相比较,波兹曼的这一研究实际上是兼顾技术和内 容两方面的。 1.2.3 我国电视研究的现状 在我国,对电视社会学的的研究直到现在也没有形成气候,这跟国内电视 实践领域的蓬勃发展构成强大的反差。1987 年,蔡林海在翻译了藤竹晓的电 视社会学一书之后,发表了电视社会学初探一文,这可以算是我国电视社 会学研究的开端。 我国学者将电视社会学的研究本土化的努力集中体现为汪天云 等撰写的电视社会学研究中。2006 年,由胡申生等编著的当代电视社会 学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可作为对我国电视社会学研究的阶段性总结。 总体说来,国内对电视的研究兴趣点比较多的集中在电视产业、电视节目、 电视经营管理这一块。有研究者指出: “电视研究的另一特点是,经验性研究占 相当比重。从一开始, 中国广播电视年鉴便专门辟出经验研究条目与专 论并列,选载那些直接描述实践和总结经验的文章。尽管年鉴上所列篇目未必 完整,许多经验研究文章可能出现在一些不公开出版的内部刊物上,此外什么是 经验研究,什么是专论或论文,界限也不明显,大量的文章可能介于经验研究与 专论之间的中间地带。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每期年鉴上经验研究的篇目都要 多于或相当于专论,且文章作者大多来自实践第一线,这既表明电视从业者思考 问题的仓促,也多少反映出电视实践的丰富多变与电视研究应顾不力之间的反 差。 ” 4 关于电视理论的研究,我们查阅 2004 年和 2005 年的中国电视理论研究 年度报告发现,比较多的是对电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新现象的研究。2004 年的注意力集中在电视产业、数字电视、电视节目和品牌建设四个方面,基础理 论研究方面主要有电视叙事理论的研究、电视选举文化研究、电视语言艺术研究 和电视的后现代特征等。2005 年在以往的基础上,对电视文化的研究力度明显 加大,研究选题涉及电视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全球化与国家电视文化安全、生态 电视、电视文化精英、电视媒介权力等。2006 年,陈力丹 (2007)对我国新闻传 播学界在广播电视这一领域研究的总结是: “这年的广播电视研究集中于对实践 问题的探讨,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话题:绿色收视率、手机电视、网络电视和对 具体节目的探讨广播电视研究的总体水平有限, 多数文章是关于成功的电视 6 节目的述评,以及工作经验的总结。 ” 5 综观电视理论研究的全局,我们发现对电视和日常生活两者之间关系的研 究比较少,将日常生活的研究提升到生活方式层次的研究更少。造成这种局面的 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我们的研究意识历来对宏大主题关注得比较多,对 日常生活的关注才刚刚起步。但随着电视传播内容越来越多地呈现日常生活场 景,人们对日常生活日益关注,相信研究的注意力也会被吸引过来,并在这一领 域发掘出无穷的研究材料和巨大的理论价值。 1.2.4 选题创新 在对先行研究和现状的评述中,我们已经零星地点出了本选题的创新之处, 现归纳如下: 第一, 就我国目前的研究状况而言, 对电视的研究兴趣基本上集中在产业化、 集团化以及电视经营、电视节目个案研究等紧贴实践的领域,电视基础理论研究 比较薄弱;在对生活方式的研究方面,即使是从社会学视角出发的研究也处于刚 刚起步的阶段。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项目还很少。 第二,对电视文化的研究已经有一批人在做,而且成绩不俗,但将电视文化 与日常生活方式联系起来的研究还比较少。 第三,目前已有的有关电视对社会影响的研究成果还比较零碎,缺乏一个整 体的认识,本选题致力于通过研究给予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描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如前所述,选题的主要目的就是描述电视文化对当代生活方式的影响,这个 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选题的主要内容。 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当代生活方式呈现出哪些特征,这些特征跟电 视的介入又有什么关系?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需要借助许多社会学方面的知 识,在全面了解社会学研究中的“生活方式”的前提下,把生活方式放到当代大 众传媒的背景下进行。可以说,这是一个挑战,因为即使是在成熟的社会学研究 中,关于生活方式的考察依然是没有定论的,甚至对“生活方式”这个概念的定 义也是各个不同的。这首先是因为生活方式受到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发展变 迁充满了未知的因素;其次是因为生活方式的考察资料来源于日常的生活经验, 往往是琐碎和繁杂的,整理和归纳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再次,也是最重要的一 点,关于生活方式的考察,现有的研究成果基本上都是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的, 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所进行的研究并不多,因此存在缺乏文献资料可寻的问题。 可喜的是,毕竟还是出现了很多关于电视对社会行为或关系影响的研究,我们可 7 以从这些现有的非常优秀的研究中汲取养料,借鉴其研究思想和科研方法,并应 用到我们的研究之中。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描写出人们的生活方式在电视介入之下的变迁,即是 对前后变化的对照。因此采取的是对比研究的方法,展现影响生活方式的不同因 素, 其在不同条件影响下的不同表现方式, 并因电视的介入呈现出其特有的面貌。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描述电视通过哪些途径对生活方式产生影响。一般来说, 我们认为电视技术和电视传播内容是形成电视影响力的两个因素, 电视所选择的 传播内容固然是对电视文化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但电视技术是形成电视文化特征 的基础,技术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如此,电视技术对生活方式的影响自然成为我 们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电视技术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哪些影响,表现为什么,最 重要的是这些影响是如何产生的。 如何确定这些影响是来自于电视而不是其他媒 体,这就像一个陷阱,应该是贯穿整个研究始终需要多加小心的一个地方。在这 一部分里,我们试图论证新技术的运用会对日常生活本身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 生活的态度方面,主要采用现象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当然,这一部分最主要的 作为是为后面的研究打一个基础, 因为我们的基本观点是电视技术和电视文化是 紧密结合相互影响的,电视技术的特征很大程度地影响其传播内容的选择,而内 容的选择会传达出很多更深层面的东西。 由于电视传播内容无所不有,涉及面太广,无法一一加以分析,我们将电视 内容的研究重点放在电视价值文化的研究层面,这样可能会比较抽象,但可以适 当地分析具体的个案,这样有利于研究工作简洁迅速地进行。相对于已经出现的 许多关于电视文化的研究, 选题的亮点就在于关注的是电视文化与日常生活方式 的互动关系,即我们认为,电视传播内容的变化会导致生活方式的改变,而生活 方式的改变反过来致使电视传播内容发生变化。 这里要关注的是三个因素间的相 互关系,即电视内容、生活方式和电视文化,它们的交叉点在于电视内容的选择 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在本质上都是一种文化态度的选择。 1.4 几个界定 1.4.1 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 选题的研究重点在于揭示电视对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对新的生活方式 的建构,但这并不意味着说包括电视在内的传媒是影响社会生活方式的唯一因 素,也不是最根本的因素。马克思(1972)在序言中写道: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6 也就是说,制约生活方式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生产方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社会 8 背景下,生产方式的不同会产生出不同的生活方式,这也是物质决定精神原理的 一种社会体现。 因此, 在任何一个时代或社会里, 我们要研究其特有的生活方式, 首先应该考察的就是这个时代或社会所具有的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不同所塑造的 不同的社会形态和社会结构,适合不同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刀耕火种 的时代和现代大机器生产时代的生活方式,这两个时代之间生活方式的天壤之 别,最根本的就是因为生产方式的不同。 当然,生产方式的不同必然就会导致其他一些因素的出现,从而对生活方式 造成影响。生产力的提高使得生活资料出现富余的情况,于是有了阶级的分化, 不同的社会地位发展出了不同的生活方式;生产时间的缩短使得自由时间出现, 人类进入生产以外的生活领域,文化得以发展,科技得以提升,人们的趣味和价 值观出现差异,开始自觉选择适合自己趣味的生活方式当然,还会出现其他 许多的因素,直接或间接的与生产方式变迁相关联,继而影响社会生活方式,电 视即是其中之一。因此,我们在这里研究传媒影响生活方式的变迁,是以生产方 式对生活方式的根本决定性为前提的。 1.4.2 生活方式 简单而言,生活方式研究的是“人们怎样生活”的问题。但生活方式的形成 是复杂的, 这种复杂性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 生活方式中有各种各样的要素, 各要素之间又有多种多样的联系;另一个方面,生活方式并不是独立自在的,要 同它自身以外的因素结成各种联系,在这内在与外在的联系中,生活方式表现出 自己独具的功能。一般而言,生活方式的构成要素包括生活主体、生活资料、生 活时间和生活空间四个方面,在每一个具体的社会环境下,因为各个要素的改变 或要素之间关系的改变,最后所形成的生活方式显现出时代的特色,也反映出各 种差异。因此, “生活方式“是个含义非常广泛的概念,研究史上对它的定义也 很多,我们这里引用一个比较具有典型性的定义。王雅林(1997)认为,生活方 式是指“在不同的社会和时代中生活的人们,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下和在一定 的价值观指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需要的生活活动和行为特征的总和” 7。 那么,面对如此复杂的生活方式,我们的研究应当避繁就简,选择从一个简 明的角度切入。首先,我们的研究限定在我国社会生活方式的范围内;其次,我 们主要研究群体的生活方式,从研究对象的主体方面进行限定。 1.4.3 电视文化 电视文化是一个很广的概念, 涉及许多方面的知识, 如美学、 接受心理学等, 但我们这里所研究的电视文化,并不打算涉及这一文化中所有的方面。当然,一 种文化的各个组成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和交叉影响的, 我们无法把哪一部分独立 9 出来,但还是可以做到集中研究其中的某一方面。本选题倾向于重点研究电视文 化与社会生活“面对面”的电视文化的价值取向,因为这是我们作为受众可以直 接感受的电视文化。 此外,选题所坚持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技术也是一种文化,既表现了某种文 化的创新和灵感,也决定了文化的表现形式,并推进了文化自身的传播发展。因 此,在分析电视文化对生活方式的影响的同时,将简单地描述电视技术对当代生 活方式的影响,并将此作为文化研究的一部分。 10 第 2 章 当代生活方式的特征 我们处在一个渐变的时代, 几乎没有突然发生的重大变故可以让我们作为记 忆的界碑。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要察觉到某一对象 的变化必须经历一段时间的隔离,否则就说不上来有什么不同。但有些特殊情况 可以让我们有机会感觉生活的巨变,2007 年 6 月 3 日,中国新闻网刊载了这么 一条新闻: 6 月 3 日电6 月 3 日电 遭遇车祸昏迷 19 年的波兰人格塞斯基(jan grzebski) 最近 奇迹般地苏醒过来。他发现波兰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肉也不再凭票 供应了。 格塞斯基对大街上的行人手持移动电话说个不停感到非常新鲜,并且说,现 在商店中商品种类繁多,让他“头晕”。今年 65 岁的格塞斯基 1988 年遭遇一 起火车事故之后陷入昏迷状态。 格塞斯基说,我陷入昏迷的时候,商店中除了茶叶和醋以外什么也没有,肉 凭票供应,加油站外排着长龙。 他还说,现在人们牢骚冲天让他感到很不解,“我从来不抱怨”。 波兰如 今已经成了欧盟的新成员,走在人群熙来攘往、霓虹灯闪烁不停的街道上,格塞 斯基的思维似乎还停留在遥远的记忆中。 和格塞斯基相比较的话,对这 19 年来的生活变化,我们的感觉肯定没有他 那么的强烈。然而,对于人类生活历史而言,19 年又算得了多久呢?在或忙碌 或空虚的日子里,我们可能都未曾认真想过:在那么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我们的 生活发生了多少改变。 在这里,生活发展的历史并不是我们研究的首要问题,但对于一种变迁的研 究,所必须做的事情就是比较前后的区别之处。当代生活方式并不是仅仅因为电 视的出现和普及才演变成这个样子,但迄今为止社会学、传播学研究告诉我们, 它的演变和电视相关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电视应该成为新时代影响生活方式的 重要因素之一。 2.1 影响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 生活方式,最浅显的解释,就是回答人们“怎样生活”的问题。然而,以人 11 类的历史之长以及生活范围之广,要回答“怎样生活”是很不容易的。更何况, 存在多种影响生活方式的因素,即生活方式的形成是复杂的,生活方式中有各种 各样的要素,各要素之间又有多种多样的联系。在每一个具体的社会环境下,生 活方式都会显现其特色,考察一个地方的生活方式是了解其文化的重要途径。 就理论上而言,选择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生活方式具有不同的内涵。 比如,在社会学上,生活方式是人类在特定历史时期利用生活资料的方式;在心 理学上,生活方式是自我认同的表达;在文化意义上,生活方式表现为对特定文 化认同的表现形式。但总体而言,生活方式就是为一定的价值观所支配的主体活 动形式,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 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具有独特生活方式的团体,研究表明,他们生活方式的独 特性即来源于价值观念的与众不同, 奥奈达社区是社会学关于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研究的典型案例。奥奈达社区起源于 1831 年佛蒙特州的宗教复兴运动。受这一 运动影响最大的人之一是约翰汉弗莱诺伊斯,他做了很短一段时间的牧师就 宣布自己是完美的、无罪的。他的这一论调使他成为与主流基督教传统背道而驰 的异类,但影响了一小群的跟随者,他们开始聚居在一起。1848 年,奥奈达社 区成立,成员实行“共同享有财富”的经济模式,禁止私有制;他们还实行群婚 制度,即每个成年男性都有与成年女性的婚姻权利,反之亦然。整个社区的人都 住在同一个屋顶下,即著名的大屋。这种建筑的设计是鼓励一种归属感和集体意 识,因此大屋包括公用的餐厅、娱乐空间、图书馆、音乐厅等,但每个成年人都 有自己的空间。 构成奥奈达社区完美主义生活方式的核心是: (1) 经济共产主义; (2)相互批评; (3)复杂的婚姻。奥奈达社区最终因违背官方道德和社区不同 代际之间的价值观念的冲突而解散,但它持续了长达 30 年,可能是对特定持续 生活方式的一种最好的有历史记录的阐释。在社会学研究中,奥奈达社区被定义 为一种反主流文化的生活方式。 从文化的角度解读生活方式,约翰费斯克(2004)认为生活方式是“文化认 同与文化实践的独特形态, 尤其与现代历史的条件与文化消费的相同相关” , “生 活方式的概念,可用来描述在构成任何群体或个体生活的方式上那些特殊类 型与特别形态” “它表明我们的个性与认同是在广大的集体性结构与选择 中形成的。生活方式被理解为任何现代社会构成中的片段,显示着其中各种 程度的选择、差异与创造性或抵制性的文化可能性” 8,因而实质上是 一种社会化的生活情景。 生活方式作为“文化认同与文化实践”的判断,可以从人类文化的几次巨变 过程中得到印证。正如未来学家托夫勒在他的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所言: “人 类到现在为止已经经历了两次巨大的变革浪潮。 这两次浪潮都淹没了早先的文明 12 和文化,都是前人所不能想象的生活方式,替代了原来的生活方式” 。社会文化 的每一次大的变革都导致了生活方式的变迁, 这表明生活方式是在特定的社会历 史和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也就是说, 任何一种形态的生活方式都不是历史的偶然, 都必然有它深刻的社会根源。 大众媒体的出现对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是巨大的。费斯克(2004)认为在现 代社会,生活方式“被用来指涉施加在现代文化生活的生成或管制中的表意性修 辞与话语” 9,也就是说,现代的生活方式基本上可以理解为传媒与广告等市场 营销机构及其活动所生产的东西。的确,由于生活方式这个术语已被用于广告和 其他促进商品消费的方面,意义已经很模糊。根据那些商品的讯息, “人们就会 猜想,生活方式仅指更为富裕的群体或阶级的某种追求,而穷人则多少是被完全 排除在对生活方式进行选择的可能性之外的。在某中实质的意义上,这是对 的生活方式也指在严厉的物质束缚的条件下的决策和行动进程;这样的 生活方式模式有时也或多或少地包含对更为广泛扩散的行为和消费形式的刻意 拒绝” 10 (吉登斯,1998) 。根据这个意义,即使在物质困乏的社会环境中,生 活方式依然存在。 而在现代社会生活习惯中, 也到处存在着传统生活方式的痕迹。 在这里,还需要简要区分一下传统生活方式和传统社会生活方式。传统社会 生活方式, “是指传统社会(一般指前资本主义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活方式, 它的基本特点是由传统价值准则支配的生活方式,是在传统社会中世代相传、长 期绵延的生活方式” 11 (王玉波 等,1991) 。也就是说,它是存在于传统社会 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的生活方式。如果仅仅从传统社会生活方式的特点来 看,传统生活方式与传统社会生活方式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传统生活不仅存在 于统社会中,它是与传统文化紧密关联的,在现代或未来社会,只要仍然受到传 统价值标准的支配,即恪守传统的生活方式,均属于传统生活方式。即使在充满 现代甚至后现代气息的社会里,只要传统的价值观念依然存在,传统生活方式就 依然存在。 当然,在现代化传媒的视野里,传统生活方式也是具有巨大价值的。尤其是 电视,它的镜头可以如此真切地记录下与众不同的内容,然后展现在大众面前, 那些古老而深奥的观念或仪式, 对观看电视的人来说充满的只是新奇的印象和希 望一睹为快、到此一游的欲望。因此,电视对于传统生活方式的展现,本质上是 对抗的、破坏的、反传统的。 总而言之,随着电视的发展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电视已经成为 生活方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电视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具有其独特的内在机制。 13 2.2 电视影响生活方式的内在机制 电视对生活方式的影响,既包括宏观层面上对社会层面的影响,也包括微 观层面上对观众心理的影响。 社会层面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电视对观众心理的影响 产生的聚积效应而发生的。 按照班德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这种心理影响过程分为注意、记忆、认同以 及定型四个阶段。电视对观众心理的影响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电 视传播有关生活方式的信息, 即电视的示范阶段; 第二阶段, 观众对信息的注意、 理解和记忆,即心理过程;第三,观众对生活方式的社会认同与习得,即反应阶 段。 在电视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作用的过程中,有关生活方式内容在电视的 传播和示范是第一步。在这个阶段,电视通过各种表现形式如广告、电视剧、时 尚节目等将不同的文化、 群体和阶层的生活方式作为 “理想生活方式” 表现出来, 为塑造人们的生活方式提供最初的模板。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差异不仅 受到其自身的世界观、 价值观以及生活观的影响, 同时社会风气、 时尚以及传统、 习惯等也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社会风气、时尚以及传统习惯是影响生活方 式的深层力量,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很强的导向作用。而在今天这个被大卫里斯 曼称为普遍具有“他人引导型”社会性格的社会环境中,电子媒介尤其是电视对 社会风气和时尚的引导,成为人们接受外界信息、认知外部环境并以此调整自身 反应的主要工具。在电视的反复传播中,新的观念和行为方式逐渐成为人们的共 同认知,进而引导人们形成新的生活方式。 对生活方式的示范作用最明显的是广告、电视剧和时尚节目。广告已经一 扫以往吆喝式的叫卖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对欲望的制造、包装和对受众的挑拨。 物质丰盛的时代,人们普遍追逐起更多精神上的享受,应时而生的标榜具有高品 质、高品味和健康消费形象的商品受到人们的青睐。汽车广告大多都不再强调省 油、安全等传统考虑因素,清一色追求的是豪华、大气,或者是时尚、年轻、活 力等主观感受。几乎所有的广告都在制作商品的文化品味和价值,其实实在在的 使用价值却沦为附加价值。电视则通过健康完美的形象示范,引导人们去认同和 模仿它所推荐的生活方式。 传播学选择性理论表明,观众对电视传播的方式、内容和形式都具备一定 的能动选择能力,最初是选择性注意,即关注那些支持自己的信念、价值观以及 自己感兴趣的节目或内容。其次是选择性理解,即根据自身的文化倾向、价值认 知体系和分析框架,对相关的内容进行阐释和解读。最后是选择性记忆,即对有 利于自己、符合自己兴趣或与自己观念一致的内容加以记忆。同样,对生活方式 14 的信息处理过程中,观众的心理过程也遵循着选择理论。 通过注意、理解以及记忆这些心理过程,观众将电视所传播的生活方式信 息内化于自身的经验世界与人格体系中,并且肯能做出各种选择,如尝试去体验 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但在这种行动或者是反应之前,认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 素。 认同是一个心理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可以说认同是维系人格与社 会以及文化之间互动的内在力量,也是维持人格统一性和一贯性的内在力量,是 人之所以产生归属感的力量源泉。 自我认同则是用来解释自我的心理与社会统合 供能的概念。自我认同作为人格的动力,是一个可以通过社会而映照心理、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