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哲学专业论文)克尔凯戈尔个体生存哲学的逻辑趋向.pdf_第1页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克尔凯戈尔个体生存哲学的逻辑趋向.pdf_第2页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克尔凯戈尔个体生存哲学的逻辑趋向.pdf_第3页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克尔凯戈尔个体生存哲学的逻辑趋向.pdf_第4页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克尔凯戈尔个体生存哲学的逻辑趋向.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克尔凯戈尔的个体生存哲学产生于西方哲学的重要转型期,即西方哲学由 近代向现代转变的重大历史时期,因此它不仅具有现代西方哲学的特征,如个 体性、非理性以及向现实生活回归的特征,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传统哲 学形而上的思辨气息。本文主要从克尔凯戈尔个体生存哲学内在的逻辑关系, 以及克尔凯戈尔哲学与黑格尔哲学和当代西方哲学之间存在的逻辑联系来厘 清克尔凯戈尔个体生存哲学的产生、发展和走向,从而实现对克尔凯戈尔个体 生存哲学有一个全新的理解和纵深的把握。 全文共分为五个章节,三个部分。第一章可以作为文章的第一部分,大致 地介绍一下克尔凯戈尔个体生存哲学产生的逻辑前提,即黑格尔的整体哲学。 本章主要以克尔凯戈尔的代表作或此或彼为例来看待克尔凯戈尔是如何继 承和吸收黑格尔的哲学思想的,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克尔凯戈尔的个体生存哲学 正是在黑格尔哲学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地建构起来的。 文章的第二、三、四章可以看作文章的第二部分。该部分是全文的重心, 着重描述了克尔凯戈尔个体生存哲学的三个特征,即个体化、观念化和宗教信 仰化,并且指出这三个特点之间存在着一种逻辑上的递进关系。在批判黑格尔 整体哲学的基础上,克尔凯戈尔创立了自己的个体哲学以对抗黑格尔的整体哲 学。由于个体哲学过分地强调个体性而忽视了现实存在,这就割断了个体与外 界之间的联系,这样一来,个体就必然走向观念化,即个体活在自己的观念当 中,并只与自己交往:但由于个体是有限的,而人身上的精神性又要求个体要 不断地超越自己,趋向永恒和完满,所以个体最终必然走向对一个最高的完满 性的寻求,即上帝信仰。 第五章为全文的第三部分。克尔凯戈尔个体生存哲学由于最终抛弃现实生 活,走向宗教信仰,企图在上帝信仰中得救,这就暴露了个体生存哲学的软弱 性和局限性,克尔凯戈尔的个体生存哲学也因此走到了一个死胡同。对于如何 走出这个这个死胡同,根据个体生存哲学的逻辑走向,本文作者认为,应该回 到现实生活中,在生活世界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关键词:克尔凯戈尔、个体生存哲学、内在化、观念化、宗教信仰化 i a b s t r a c t 鼬e r k e g a 莉si n d i v i d u a le x i s t e n c ep h i l o s o p h yc o m e so u ta tav e 叫i m p o r t a l l tt i m e w h e nw e s t 锄p h i l o s o p h yi su n d e r 9 0 i n gas i 印i f i c 觚tt l i s t o r i c a l 乜彻s f 0 肌a t i o nt h a t c h 锄g e s 舶mr c e n tw e s t e m p h i l o s o p h y t o c o n t c i l l p o 期r y w 砖t 锄 p h i l o s o p h y s o i tn o to n l yb e a r st h ec h 硼烈嘶s t i c so fc o n t 锄p o r a 叫w b s t e n l p h i l o s o p h ys u c h 嬲i n d i v i d u a l i t y ,i n a t i o n a l i t y 觚daf e a t u t u m i n g b a c kt 0a c t u a l l i f e ,b u ta l t 0 觚麟t e n t 陀s e r v 鹤t l l es p e c u l a t i v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0 f 衄i d i t i o n a l m e t a p h y s i c s t h e 骼s a yi sa i m e dt om a l 【ec c 喊no f 吐l eo c c u r 锄c e ,d e v e l o p m 锄t 锄dt e n d 锄c y o f 鼬e r k e g 粕r d i i l d i v i d u a l 弧i s t c ep k l o p h y ,m a i l l l y 蕾r o m m el o 昏c a l r e l a t i o 嬲i n s i d eo f l ep h i l o s o p h y 鹬w e l l 鹪t l l e 他l 撕o n s l l i p sw i t l l h e g e la n d c o r i t 锄p o m r yw 砖t e n lp h i l o p h y o n “sb 勰i s ,w er e a c hn 心9 0 a lo fh a v i n ga n e w 锄d d 印t h 岫d e 璐t 锄d i n gt 0i n d i v i d u a le x i s t c ep h i l o s o p h y t h ew h o l e 骼s a yi sd i v i d c di n t 0f i v ec h a p t e r s 跹dt h i 优p a n s c h a p t 盯ic 锄b e v i e w e d 弱p 叭io f 廿l ea n i c l e ,b 捌c a l l yi n 们d u c i n gt i l el o 百cp 舢i s eo f k i e r k e g a a r d i n d i v i d u a le x i s t e n c ep h i l o s o p h y ,t i l a ti sh e g c l o v e r a l lp h i l o s 0 p h y t h e c h 印t e rt a l ( 豁鼬e r k e g 删r 印r e s e i l t a t i v cw o r k e i t l l e 舳r 鹤锄e x 锄p l e ,m a j i l l y c o m i n gt 0 讥e 、) vh o w 豇e r k e g a a r di i l h 丽t s 舭da b s o r b sm eh e g e l 出l o s 0 蛳c a l t l l i n k i n g ,锄dp o i l l t i l l go u tm a t e r k e g 删旧i i l d i 啊d 砌甑i s t c ep h 订o p h yi s 甑a c t l yb u i l ts t 印b ys t c p0 nt l l eb 鹪i so fh e g e l p m l o p h y t h es e c o n d ,t l l i r d 锄df o u m lc h a p t e ro f m ea n i c l e 啪b es 啪弱t h es c c o n dp a n o fm e 鹤s a y w m c h ,鹪t t l e 仪殂骶o f 刚t yo f i et c x t ,e m p h 勰i 獭m em r c h a m c t 鲥s t i c s o f 鼬e r k e g 觚r d i n d i v i d l i a l 弧i s t c e p h i l o p h y t h a ta i n d i v i d u a l i t y,c o n c 印t r i z 撕o n 觚d 托l i g i o u s b e l i e f :a n dn l e 心a 阳 l o 舀c a l 托l a t i o n s h i p sb e 帆e 锄t l l e 俯e ec h 啪c t 耐s t i c s o i lt l l eb 够i so f 翻t i c i z i n gh e g e l o v e r a l lp h i l o s 0 p h y e r k e 蹦川f 0 吼d sl l i si n d m d u a le x i s t 朗p t i i l o s o p h yt 0 懈i s t h e g e l i 锄o v 盯a l lp h i l o s o p h y a si n d m d u a l e x i s t e n p h i l o s o p h yc x c e s s i v e l y 啪p h 嬲i z et l l er o l eo fi n d i v i d u a l ,i g i l o r i n g 廿l e 心a j i t 弘i tc u t so f f t i i ei n d i v i d u a i i i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w i t ht h ee x t e m a lw o r l d ,a n d6 n a l l ym o v e st o w a r d si d e a l t h a ti n d i v i d u a l l i v e sb yi d e a la n do n l yg c t si nt o u c hw i t hh i m s e l s i n c ei n d i v i d u a l i sl i m i t e d ,a n d t l l es p i r i to fh 啪锄r e q u i r e st l l ei n d i v i d u a lt 0c o n t i n u et os u 印硒sm 锄s e l v e s ,s o i n d i v i d u a le v e n t u r e l yh a v et ot u mt ot h eg o d c h 印t e r5i s p a r ti i io fm e 如nt e x t s i n c e e r k e g a a r d i n d i 们d u a le x i s t 朗c e p h i l o s o p h yu l t i m a t e l ya b 锄d o n st l l ea c t u a ll i f e ,t u m n i n gt 0 陀l i 西o u sb e l i e f 锄d 仃y i n gt 0b es a v e di l lr e l i g i o 啦b e l i e e i te x p o s 髂t l l ew e a | 【i l e s s 锄dl i m i t a t i o no f e r k e g a 莉i i l d i v i d u a l 懿i s t c ep h n o s 0 p h y i tg o e st 0ab l i n da l l e yi n 廿1 e 朗d w i t l lr e g a r dt 0h o wt 0s t 印o f rn l i sb l i n da l l e 弘a c c o r d i n gt 0i n d i v i d u a le x i s t e n p h i l o s o p h y l o 西c 仃i m d ,廿l ea u m o rm i i l i 娼t h a tw eo u g h tt 0r e t l 肋t 0 心ml i f ct 0 , 1 0 0 kf o rn l e 趾s w 盯t 0 也eq u 懿t i o ni 1 1i t k e yw o r d s :飚e r k e g 跏r di n d m d u a l e x i s t 饥c e p l l i l o p h y i n d i v i d 砌 , c o n c e p t - r i z a t i o n ,代l i 西o u sb e l i e f h i 引言 引言 从苏格拉底的那句名言“认识你自己“开始,人们就从未停止过对生命的 内容、价值及其意义的探讨,就从未停止过对幸福生活的追求。纵观整个西方 思想史,从苏格拉低开始,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几乎所有的哲学 家都对个体的生存问题进行过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探讨,都提出了十分宝贵 的思想。但就结果来看,却都未能就个体生存问题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以致长久以来,人们不仅没有从中获益,而且还被那些形形色色、相互抵牾的 思想弄得焦头烂额、疲惫不堪,最终不能找到一套比较完美的生存理论来指导 我们的现实生活。克尔凯戈尔的个体生存哲学从对以往哲学的批判开始,从现 实和当下着手,从个体生存的角度出发,一步一步地向我们揭示以往生存哲学 的虚伪性和非人性,并在此基础上向我们展示了人的真正存在是立足于个体自 我的自由选择和自我承担之上的个体自由,而不是那种将个体消融在芸芸众生 之中的随波逐流和不负责任。更为可贵的是,克尔凯戈尔哲学的那种彻底的反 思精神和批判精神为我们今后在探索个体及整个人类的生存问题的过程中提 供了十分宝贵的借鉴。套用钱广华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也许克尔凯戈尔哲学会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时间的流逝而显得有些过时,但克尔凯戈尔这种对生活从不 盲从的反思意识和批判精神将永远不会过时。 克尔凯戈尔哲学虽然深受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深受黑格尔、谢林哲学的 影响,但其更多地是从对生活的体验和对周围世界长期深入细致的观察的基础 上来进行哲学思考和从事哲学创作的,而不是靠凭空设想和主观臆造,因而我 们说克尔凯戈尔哲学具有具有极大的现实性和哲学的原创性是一点都不为过 的。恰恰正是这一点体现了其哲学的理论研究价值。 与其他哲学相比,在涉及个体生存方面,克尔凯戈尔哲学立足于个体生存 的现实土壤,从个体自我的当下生存出发,因而具有更多的现实关怀价值。理 论创作必须立足于现实的基础之上,理论研究也不能脱离现实。我们今天对克 尔凯戈尔的研究也必须立足我们的当下,立足我们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实事求 是地去挖掘前辈们给我们留下的思想宝藏,努力在前辈们的思想中找到其出 处,在我们的生活中找到其归宿。 克尔凯戈尔个体生存哲学的逻辑趋向 在新形势、新条件下,无论是“以人为本,还是“和谐社会 的提出, 都表明国家和社会对个体生存的关注和重视。奇怪的是,我们看到虽然时代发 展了,社会进步了,但人们的生活质量似乎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太多的人 感到生存压力大。对于许多人来说,甚至都到了不堪重负的地步。其实说生存 压力大,并不是指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如从前了,而主要指的是人们的精神 压力越来越大。无聊、冷漠、不信任,没有信仰等情绪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让 我们感觉不能呼吸。随着我们大踏步地步入现代文明的殿堂和在新时代的前院 享用现代文明给我带来的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我们却蓦然地发现我们精神 的后花园已是一片荒芜。 克尔凯戈尔的个体生存哲学注重对个体自我的生存问题,尤其是强调对个 - 体精神的关注,这与我们时代的生存状况对一种有意义的生活的寻求这一主题 不谋而合。所以,现如今研究和学习克尔凯戈尔哲学对我们来说无疑具有重大 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对克尔凯戈尔的研究虽然不像对胡塞尔、海德格尔的研究那样 火热并呈现出一定的规模,但仍然有很多人已经开始或渐渐开始关注和研究克 尔凯戈尔及其哲学。在国内,香港中文大学的刘小枫教授可以称得上是研究克 尔凯戈尔的专家。他在信仰的重负与上帝之爱中明确指出克尔凯戈尔哲学 对其思想和人生的影响,并坦诚地透露出对克尔凯戈尔哲学的钟爱。在他看来, 克尔凯戈尔的哲学思想,尤其是他的宗教思想对于没有信仰的中国人来说就格 外显得值得思考和研究了。他所主编的或此或彼可以说是目前国内研究克 尔凯戈尔的最重要的中译本文献。除了刘小枫以外,阎嘉、京不特、俞吾金等 人对克尔凯戈尔均有过相关方面的研究。其中,阎嘉和京不特在翻译和介绍方 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由京不特直接从丹麦语翻译过来的概念恐惧致死的 病症既是一本研究克尔凯戈尔宗教哲学译著,也是一本不错的哲学心理学译 著。 由于文化和地缘的差距,国内对克尔凯戈尔的研究就不如国外那样系统和 普遍了。由a l a s t a i rh a n n a y 和g o r d o nd m a r i n o 合著的剑桥大学出版的t h e c 硼b r i d g ec 0 m p a n i o nt ok i e r k e g a a r d 是一本研究克尔凯戈尔的重要资料。 该书从丹麦社会这个大的历史环境和哥本哈根这个小的生活背景讲起,着重阐 2 引言 述克尔凯戈尔哲学形成的历史、社会和生活背景。这对我们研究克尔凯戈尔提 供了十分宝贵的背景资料。除此之外,由他人编译的英译本的p r o v o c a t i o n s s p i r i t u a lw r i t i n g so fk i e r k e g a a r d t h ee s s e n t i o n a lk i e r k e g a a r d 也 是研究克尔凯戈尔的重要资料。 不管怎样,鉴于克尔凯戈尔哲学所具有的巨大的理论和现实价值,相信在 不久的将来国内外对克尔凯戈尔的研究一定会越来越深入,其发展势头也一定 会越来越好的。 这篇论文的主要特色是试图从逻辑的角度来探讨克尔凯戈尔个体生存哲 学由来和走向,着重探讨克尔凯戈尔个体生存哲学内部的逻辑关系,即个体化、 内在化和宗教信仰化这三者之间所存在的逻辑联系,从而对克尔凯戈尔个体生 - - 存哲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系统的把握。写这篇论的初衷不是简单地对克尔凯 戈尔哲学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而是对克尔凯戈尔个体生存哲学的一次新认识 和再把握,并在此基础上谈谈作者对个体生存问题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克尔凯戈尔个体生存哲学的逻辑趋向 第一章个体生存哲学的逻辑起点:对黑格 尔哲学的扬弃 克尔凯戈尔,著名的丹麦宗教思想家、存在主义哲学家和社会评论家,比 黑格尔晚几年出生,与黑格尔算是同一时代的人。然而,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他 们在对世界、人生等诸多问题的思考和入手却各有独见,从而呈现出迥然不同 的哲学风格。大概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很多人往往只看到他们之间的异同,片 面地夸大了他们之间的分歧,而没有或者很少注意到二者之间的联系。 诚然,从表面上看,克尔凯戈尔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确实是两种不同的思维 方式,例如,黑格尔哲学强调整体和思辨,而克尔凯戈尔哲学则强调个体和体 验,但并不能因此就否认这两种不同的哲学风格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逻辑联 系的可能性。正如我们不能否认在落后的农奴制社会背景下可以产生出伟大托 尔斯泰及其具有进步思想的 复活、:安娜卡列尼娜、 战争与和平等作品 的可能性,和在相对较为保守的资产阶级家庭可以孕育出像恩格斯这样伟大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可能性一样,我们同样不能否认克尔凯戈尔哲学与黑格尔哲 学这两种不同的哲学路径之间的那种微妙的联系,更不能片面地把克尔凯戈尔 看作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纯粹的反黑格尔派。 通览克尔凯戈尔的哲学著作,我们可以看到黑格尔哲学对克尔凯戈尔的影 响几乎渗透到克尔凯戈尔所有的作品当中。就拿克尔凯戈尔的代表作或此或 彼为例,该书开篇第一句写到:“亲爱的读者,你也许经常会想到怀疑那些 外在的是内在的,内在的是外在的一类熟悉的哲学命题的准确性。 这里所指 的无非就是黑格尔,就是对黑格尔“内在的等于外在的 ,即主观概念客观化 这一思辨的哲学命题的一种批判。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讲,克尔凯戈尔正是 通过对黑格尔哲学的反叛入手,进而一步一步地向自己的哲学迈进的。 或此或彼一书受黑格尔哲学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该书的主体思想上。 该书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a 的论文组成,主要讨论美学问题:第二部 分由b 的论文构成,着重论述伦理问题。在对待美学( 感性) 问题上,克尔凯 戈尔明显地表现出对黑格尔的某些哲学思想的认同。克尔凯戈尔通过对莫扎特 。基尔克果。成此或彼) 。华夏出版社,2 0 0 7 年,第3 页 4 第一章个体生存哲学的逻辑起点:对黑格尔哲学的扬弃 的音乐喜剧唐乔万尼的深入研究和深刻剖析,敏锐地发现感性之爱或感 性生活的音乐性特征,即瞬间性的特征。在音乐喜剧唐乔万尼中,主人 公唐乔万尼( 唐璜) 是一个勾引了1 0 0 3 位女性的勾引家,并且作为一个勾 引家,他的全部实在性只存在于他在实行勾引活动的过程当中。也就是说,他 的存在只有当下的、瞬间的意义,只有在对女性实行勾引的时候他才能感受到 自己的存在及其意义。克尔凯戈尔认为,唐璜作为一个勾引家,他的行为只有 瞬间性的意义,只有美学上的意义,而没有永恒性,因而他是不自由的。或者 说,唐璜作为一个勾引家所拥有的自由只是一种形式的自由。克尔凯戈尔本人 对这种自由,对这种过分的主观性是持否定态度的,他极力主张限制并超越这 种形式的自由。他的这种态度可以从b 的论文可以看出。无独有偶,坚持对这 种过分的主观性或形式的自由实行限制的还有黑格尔。黑格尔在其 小逻辑 中提出了“任性 这一概念,并指出,“任性不是自由本身,它只是一种形式 的自由。 黑格尔从逻辑学的角度认为,“任性作为自由意志的一个环节,它 的内容是外界给予的,并不是基于意志本身,而是被意识到以外在环境为依据 的。就这种被给予的内容来说,自由只在于选择的形式,这种表面上的选择也 只是一种形式的自由,因此也可看成只是一种主观假想的自由。 圆由此可见, 用黑格尔的“任性 概念来概括唐璜这一人物的特征就再合适不过了。唐璜作 为一个看似成功的勾引家其实并没有在其真正的意义上拥有过自由,换句话 说,他只拥有过形式上的自由,亦即不自由。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克尔凯戈尔和黑格尔都主张对过分的主观 性或过分的自由进行限制。不同的是,黑格尔从逻辑学的角度出发,将这种过 分的自由( 任性) 看作是其逻辑思想的一个环节,并主张通过对其进行扬弃以 过度到真正的自由,即一种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自由意志。而克尔凯戈尔则站 在生存哲学的立场上,主张通过一种具有连续性的生活方式来实现对这种瞬间 性的、不自由的生活方式进行超越,而这种新的具有连续性的生活方式就是伦 理学。 或此或彼的第二部分可以看作是对第一部分的补充。第二部分讨论的 主题伦理_ 似乎与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探讨的问题更为接近。那 口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2 0 1 0 年第3 0 2 页 o 照格尔。小逻辑 ,商务印书馆,2 0 1 0 年,第3 0 2 页 5 克尔凯戈尔个体生存哲学的逻辑趋向 个b 论文的作者威廉法官其实就是一个黑格尔派,一个地地道道的伦理的化身。 不像第一部分中a 论文的作者,在这里他所崇尚的是一种连续的、目的的和意 义的伦理的生活方式。在威廉法官看来,“只有从伦理学上思考生活时,它才 具有了美、真理、意义、持续性;只有当一个人伦理地生活时,他的生活才会 有美、真理、意义、安全感;只有在伦理学的人生观中,自动怜悯的怀疑和同 情的怀疑才得到了缓解。 叫而这种伦理的生活态度正是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 中所倡导的。在对待生活这一问题上,黑格尔是一个亚里士多德派,主张在现 实事物的普遍联系之中,在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和谐、有序和持存的这一整体当 中去探讨真理和发现意义。而不是像柏拉图、托马斯阿奎那和莱布尼茨那样通 过对一个高高在上的形而上的上帝的寻求来获取真理和意义。黑格尔对伦理的 钟爱在他的 法哲学原理中得到了印证,在这本书中,黑格尔强调了伦理学 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小到市民生活,大到国家法制乃至世界和平都离不开 伦理学。 此外,在对待爱情婚姻的这个具体的问题上,二者更是有许多相似之处。 黑格尔从其坚定严密的逻辑学、伦理学立场出发,似乎对自由恋爱和自由婚姻 颇有微词。在他眼里,以伦理道德( 媒妁之言) 为纽带的婚姻要比以情感为纽 带的婚姻要更牢固、更具有合法性和更美满。而克尔凯戈尔从个体生存和伦理 学的角度出发,也对感性之爱持保留态度。他认为,“精神之爱恰恰是在个体 生命丰富的多样性中运动的,在那里细微的差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而感性之 爱却可以把一切都一起扔掉。 此外,对爱情和婚姻的伦理学态度,我们也可 以从克尔凯戈尔对“选择 这一概念的意义的澄清而得以通达。克尔凯戈尔认, “为进行选择与其说是选择正确的东西,不如说是进行选择时的精力、真挚和 同情心。在进行选择时,人格本身要以其内在的无限性显示出来,接着人格会 由此得到巩固,他的内在存在也就得到了升华,从而变得神圣起来。爱情婚姻 也正是因为这种选择的真挚与慎重,还有其唯一性而变得神圣,也正是因为这 种内在的连续和永恒而得到巩固。相反,缺少这种选择精神的美学的选择或是 完全是外在直接的,因而没有选择,或者它在其巨大的多样性中丧失了自身。 。基尔克果。或此或彼) 华夏 i 版社,2 0 0 7 年,第9 3 5 页 。基尔克果t 或此或彼) ,华夏出版社。2 0 0 7 年,第1 0 8 页 6 第一章个体生存哲学的逻辑起点:对黑格尔哲学的扬弃 通过对或此或彼主体内容的分析,黑格尔对克尔凯戈尔的影响已略见 一斑。然而,克尔凯戈尔的伟大与高明之处并不是在于他在哪一方面或哪些方 面如何继承和怎样发扬了黑格尔哲学,而是在于他在黑格尔哲学的启发下和借 助于黑格尔哲学中的一些有益的思想来巧妙地构筑自己的哲学大厦,从而最终 实现对黑格尔哲学的超越。简单地说,克尔凯戈尔的个体生存哲学正是在与其 针锋相对的黑格尔的整体的思辨哲学的启发下而创立的。 。基尔克果。或此或彼 ,华夏出版社,2 0 0 7 年,第8 2 3 页 7 克尔凯戈尔个体生存哲学的逻辑趋向 第二章个体生存哲学个体化的哲学取向 第一节对个体生存的关注 与黑格尔的整体哲学强调整体和系统在认识事物中的优先性和绝对性地 位相对立,克尔凯戈尔的个体生存哲学将其更多的目光锁定在个体及其生存 上,着重强调个体在宇宙、社会以及群体中的独立性和庄严性。 克尔凯戈尔虽然深受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深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但对 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辨气质和理论体系从来都表现得无比厌恶。克尔凯戈尔多次 表示,自己无法忍受黑格尔哲学把世间的一切都消融在那个唯一的、抽象的哲 学体系中那种做法的狂妄自大,更不能忍受整体对个体的忽视和扼杀。在克尔 凯戈尔看来,黑格尔哲学最大的缺陷正是在于他缺少了对个体及其生存的关 注,没有切实地肯定和承认个体存在的地位和价值。 克尔凯戈尔对个体性的关注正是在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开始 的。黑格尔借鉴了柏拉图的理念论,将理念融入到自己的逻辑思想中,从而发 展成为一套精细的逻辑推演系统。在黑格尔那里,理念不仅是最精细、最纯粹、 最真实的存在,而且世间的一切,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由理念 推演出来的,并且它们的真理性都依赖于理念,都要在理念中得到实现。黑格 尔在其小逻辑中写道:“一切现实事物之所以具有真理性,都只是通过理 念并依据理念的力量。个体的存在只是理念的某一方面,因此它还需要别的现 实性,而这些现实性,同样也好象特别地有它们的独立的存在似的。只有在现 实事物的总合中和在它们的相互联系中概念才会实现。那孤立的个体事物是不 符合它自己的概念的。它的特定的存在的这种局限性构成它的优先性并且导向 他的毁灭。 而克尔凯戈尔认为,真理只与个体生存有关,而与整体无涉。整 体或集体只会取消个体存在的独立性,将个体消融在大众的洪流之中,从而使 个体彻底变成一个无精神、无个性的“无 。而一个没有实际存在的事物,或 者说一个丧失其存在特征的事物,是无论如何也谈不上为真实的事物的。同样, 黑格尔。小逻辑 ,商务印书馆,2 0 l o 年,第3 9 8 页 第二章个体生存哲学个体化的哲学取向 人作为一个能动的、精神性的存在,当其丢掉这个使人之为人的根本性的东西、 这个使人之为人的最根本的存在特性时,我们终归很难把他当做一个真正的 人。正如,如果上帝不具有至善、全能和永恒等其独有的存在特性,而是像世 间的男男女女一样,不仅拥有人的五官相貌、七情六欲而且还具有人所拥有的 一切有限性特质,那么这样的上帝又如何能够赢得我们人类去对其顶礼膜拜、 大加歌颂呢? 而这个使人之为人的根本性的东西,这个使人之为人的最根本的存在特性 就是克尔凯戈尔所谓的“精神性 。在此,我们需注意,不能将克尔凯戈尔所 谓精神等同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那样一种具有客观必然性的能动的、绝对的 力量,并从中可以产生出一切其他事物的逻辑起点。克尔凯戈尔所谓的精神指 - 的是人身上的一种整合力量。它也是一个价值概念:精神既是人的高贵标记, 又是对人的无限要求。也就是说,克尔凯戈尔的精神概念是立足于个体的,指 的是一种维护个体完满性和丰富性的定在。按照克尔凯戈尔自己的话来说,“精 神是人的一种综合,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综合、那现实的和那永恒的综合、 自由的和必然的综合。 圆精神在这里可作“超越性一的理解,在这层意义上它 类似于萨特的“自为 概念。精神不是一种自在的存在,它是动态的、发展的, 它指向未来,是个体对无限和完满的要求,并且它是建设性的,是一个人必备 的素质。此外,克尔凯戈尔还指出,一个人身上具有多少精神性,一定程度上 是由这个人所遭受的恐惧程度距决定的。一个人越是感到恐惧,他身上所具有 的精神性就越强,这个人就越具有精神性,他也就越伟大。值得注意的是,在 这里克尔凯戈尔所谓的恐惧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对某一事物或某些事物的这 种具有具体对象的恐惧。恰恰相反,克尔凯戈尔所谓的恐惧没有具体对象。这 种恐惧与生俱来,并且始终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不管你是智者,还是 愚者,也不管你是否意识到存在于自己身上的这种恐惧,它都像一个人的影子 一样始终伴随着你。“恐惧 这一概念在克尔凯戈尔这里被赋予了哲学的意味, 并且被赋予先天性的特质,体现的是人在世的一种基本的现身情态。后期,海 德格尔在揭示此在的存在时引出了“畏 这一概念,并把“畏 规定为此在在 世存在的一种基本的现身情态。“畏”在海德格尔那里和克尔凯戈尔的“恐惧” 摹尔克果t 或此或彼 华夏l f 版社,2 0 0 7 年,第7 1 4 页 曲基尔克郭尔。概念恐惧致死的j i ;i 症 ,三联书店。2 0 0 4 年,第2 5 6 页 9 克尔凯戈尔个体生存哲学的逻辑趋向 同样没有具体对象,同样是存在于人身上的一种先天的情绪。这让我们从海德 格尔那里看到了克尔凯戈尔的影子。正是通过对恐惧概念的分析和阐释,克尔 凯戈尔向我们展示了精神作为人的一种最基本的标示,是每一个真正的人都应 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遗憾的是,一些人没有或很少意识到这种特质及其价 值,而是愚蠢地将自己抛掷在集体的大潮之中,随波逐流,成为一个无精神的 人;而另一些人则错误地企图希望通过建立一种完全与这种精神性相背离的哲 学体系并在这种体系中获取其精神性。 。 在克尔凯戈尔看来,对个体的关注除了需要对个体的精神状况予以呵护以 外,还必须对个体的一些心理情绪予以关注。 克尔凯戈尔的作品当中对主观心理情绪的描写随处可见,难怪一些学者把 f 克尔凯戈尔生存哲学又称作体验哲学。不可否认,克尔凯戈尔的个体生存哲学 从自己内在的体验出发,很多时候都表现出对生活感到恐惧、绝望、厌倦、空 虚、苦闷、无聊、痛苦、无奈。按照他自己的话说,“生存对于我已变成 了一杯苦酒,然而却必须一口一口地、慢慢地、计算着喝下去。一的确,个体 的生活中总是充满了太多的无奈和无尽痛苦。但毕竟这些体验是属于个体的, 而不是别人的,是个体自我内在世界的真实写照,是个体自我内在情感的真实 流露。它的出发点是个体生存的存在主义立场,而不是任何其他的思辨的、形 而上学的立场。况且,克尔凯戈尔之所提到这些生活中的烦恼也并不是为了满 足一个无聊文人排遣心中苦闷和无聊的需要,而是对个体生存状况的一种冷静 的观察和客观的揭示,他的出发点是人本主义的和充满了人文主义的价值关怀 的。因此,它不具有那种玩弄体系的虚伪性,更不具有形而上学的虚假性。这 一点已被学界大多数研究克尔凯戈尔的专家、学者所认同。研究克尔凯戈尔的 专家刘小枫曾经就把克尔凯戈尔当做一个冷眼看世界的旁观者和厌世者,并对 其悲观主义的色调不甚满意。但后来随着阅历的增加和对克尔凯戈尔研究的不 断深入,他才被克尔凯戈尔深邃的思想和其作品中所透露的人文价值所折服, 并对之大加赞叹。从表面上看,克尔凯戈尔哲学确实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和对人生的厌倦,但这并非克尔凯戈尔的初衷,也不是其根本目的所在。正如 海德格尔对“烦 这种日常状态的描述并不是单纯地在述说人生是如何得不完 。基尔克果t 或此或彼。华夏出版社,2 0 0 7 年,第3 0 页 1 0 第二章个体生存哲学个体化的哲学取向 美,生活是如何得不如意。而是以“烦”这个此在的同常状态为背景,来映衬 和折射出“畏 这个此在的本真状态。同样,克尔凯戈尔对个体生存状况的描 写也并非像那些舞文弄墨、哼哼唧唧的无聊文人那样在纯粹地发牢骚,而是站 在个体生存的立场上对人们的生存状况所进行的一次客观冷静的揭示,从而引 起人们对个体自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反省。从这一点上,我们不难看出克尔凯 戈尔所从事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与尼采所为颇为相似,首要的不是建立什么新 的哲学体系,而是推翻和摧毁一切旧的学说。 克尔凯戈尔的个体生存哲学将所有的目光都投注在个体及其生存上,试图 将个体从集体中解救出来,使之成为一个精神的、自由的人。并且在关注个体 精神状况的同时,也没有忽视对个体心理情绪的关注,这其实就是对人性的关 - 怀、对自我的寻求和对个体的关注。 然而,无论是对个体精神的关注,还是对个体内在情绪体验的关怀,这毕 竟都属于对个体内在心里层面的关心,这还只是一种理论上的设定。要真正实 现对个体的关注,还必须要假借一定的手段以使这种理论可以通达,而这种手 段对于克尔凯戈尔来说就是自由选择和自我承担。 第二节自由选择 存在主义哲学家们历来都十分重视选择问题,克尔凯戈尔也不例外。他的 代表作或此或彼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是一个充满选择性意味的、思辨性的 哲学话语。然而,克尔凯格尔笔下的选择与通常意义上的那种强调对某一事物 或某些事物的具有具体对象的选择有所不同。通常意义上的选择指的是主体对 客体的一种具体的、选择的行为,它属于价值层面,强调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 的价值关系;而克尔凯格尔则赋予了选择以哲学的蕴味,选择在他那里强调的 不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而是主体与主体自我之间的关系,强调的是主体 在进行选择时的一种心理状态以及在进行选择时的一种责任感,它属于伦理层 面,是一种伦理的关系。克尔凯戈尔强调选择的行为本身,以及这种行为对个 体的人格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和重要意义。这样一来,克尔凯戈尔的选择就成了 一个与个体生存问题有关的东西,成了个体生存哲学所探讨的范畴。 事实上,克尔凯戈尔之所以如此强调选择的重要性,最主要的还是来源 克尔凯戈尔个体生存哲学的逻辑趋向 于他峰定的个体生存哲学的立场,当然还有对黑格尔的真理观的批判态度。黑 格尔的真理观主张“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 ,即是说,凡是处在运动、 变化和发展中的事物都是合乎理性的,世间的所有事物都遵循着严格的必然 性,都是绝对精神,也就是上帝预先安排好的。而在这个合理的、有序的世界 里根本就没有个体主观选择的自由和空间,更不会有个体在进行选择时的那种 “或此或彼 的彷徨两难的主观情绪体验。克尔凯戈尔站在个体生存哲学的立 场坚决反对黑格尔的这种观点,认为黑格尔的绝对整体只会将个体消融在对象 的客观性当中,只会将个体的本性变成多重性,从而使个体丧失人类内在的、 最神圣的东西,即人格约束力。歌德曾说过,一个人的伟大之处正是在于他懂 得约束自己,懂得自制。那么究竟该如何约束自己,如何实现个体的自制,还 - 个体以神圣性呢? 克尔凯戈尔给出了答案:通过选择。 克尔凯戈尔认为,把选择的自由和权力下放给个人,让个体在进行抉择的 过程中重塑人格的庄严和伟大,这才是实现对个体关注的关键所在。然而,“在 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并没有理解什么是在生活中做出选择,我们只是带着孩 子般的诚实聆听大人们的教诲,我们所谓的选择其实就是遵循这别人的指导。 只是到了后来,想到了在生活中的某个时刻,那时我站在十字路后,那时我的 心灵在决定性的时刻才变得成熟起来。一所以,选择与人格的成熟密切相关, 它不仅是心灵成熟的标志,而且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必要手段。当个体在面对 选择的时候,尤其是在面对那些人生重大的选择的时候,我们说他的内心就像 是在做困兽之斗。是选择这个,还是选择那个? 是选择善,还是选择恶? 什么 是真正的善,而什么又是真正的恶? 我是什么样的人? 我应该做出怎样的选 择? 事实上,选择就是一对矛盾。它需要以我们全部的真挚和热情来看待这一 矛盾,它需要同时调动我们全部的内在性来解决这一矛盾。在进行选择的过程 中,我们无法求助别人,因为那毕竟不是我的选择;也不可以延宕拖延,因为 延宕虽然也是一种选择,但只是一种没有选择的选择。一句话,选择最终要靠 自己。正是通过这种责无旁贷的自由的选择,我体验到了自己的存在,认识到 我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的存在,并且感受到了人格的独特性和持存性。正是 通过这种选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并在这一个又一个的选择中我的人格得 。基尔克果t 或此或彼 ,华夏出版社,2 0 0 7 年,第8 1 3 页 1 2 第二章个体生存哲学个体化的哲学取向 到重塑和提升,也正是通过这种选择我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个体存在的价值和意 义。 通过选择,个体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及其价值。也正是通过选择,在选择 的过程中我的人格性得到统一和加强。克尔凯戈尔反对审美的选择,因为审美 的感性的选择具有对象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会把个体消散在一些不确 定的客体当中,从而取消主体的独立性。这样一来人格的统一性、独立性和神 圣性就很难得以保存。克尔凯戈尔指出,真正的符合人性的生活方式应该是伦 理的生活,因为伦理的生活是连续的、持存的和负责任的,个体只有在这样的 生活形态中才能保持人格的统一性、神圣性以及个体存在的完满性。 当一个人以自己全部的内在性作出伦理的选择时,他就选择了任务或责 产 任。而任务或责任则又是赋予了一个人的生活以意义的东西。我在以我内在的 真挚性作出伦理的选择的同时,不仅我的选择时是神圣的,而且我的这种选择 也赋予了我所选择的事物以神圣性。这个被我选中的事物不是别的与我无关痛 痒的什么事物,而是以我的全部人格、全部的严肃性作保证而选择的事物。它 是我的一个部分,是我人格的再现或实体化,我必须对它负责,就像我必须对 我自己的人格负责一样。在爱情婚姻方面,克尔凯戈尔同黑格尔一样,坚持爱 情婚姻属于伦理学的范畴。认为,真正的爱情和真正的婚姻就是以你内在的真 挚性选择了那一个人,以你的全部人格作担保要对你所选择的对象负责,并且 一直坚持你的选择的唯一性和神圣性。 关于选择的行为重于选择的对象,以及在作出选择之后,对于所选对象的 的忠诚和执著,我们可以从下面的这个小故事中得到印证: 孙悟空与佛祖关于爱情的对话: 有一天,悟空问佛祖:什么是爱情? 佛祖说:我请你穿越这片稻田,去摘一株最大最金黄的麦穗回来,但是有个规则:你 不能走回头路,而且你只能摘一次 于是悟空去做了许久之后,他却空着手回来了 佛祖问他怎么空手回来了? 悟空说道:当我走在田间的时候,曾看到过几株特别大特别灿烂的麦穗,可是,我总 想着前面也许会有更大更好的,于是没有摘;但是我继续走的时候,看到的麦穗,总觉 得还不如先前看到的好所以我最后什么都没有摘到 1 克尔凯戈尔个体生存哲学的逻辑趋向 佛祖意味深长地说:这,就是爱情 又一天,悟空问佛祖:什么是婚姻? 佛祖说:我请你穿越这片树林,去砍一棵最粗最结实的树回来放在屋子里做圣诞树, 但是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而且你只能砍一次 于是悟空去做了,许久之后,他带了一棵并不算最高大粗壮却也不算赖的树回来了 佛祖问他怎么只砍了这样一棵树回来? 悟空说道:当我穿越树林的时候,看到过几棵非常好的树,这次,我吸取了上次摘麦 穗的教训,看到这棵树还不错,就选它了,我怕我不选它,就又会错过了砍树的机会而空 手而归,尽管它并不算我碰见的最棒的一棵 这时,佛祖意味深长地说:这,就是婚姻 爱情和婚姻其实就是一种执着的信仰,它们的全部的美丽、美满和真理性 在于它选择的唯一性和坚定性。 通过选择我们意识到自己存在,我们的内在性得到加强,我们的人格得到 巩固,从而使个体生存得到关注。但仅仅有选择是不行的,还必须要有承担。 选择和承担就像是一对形影不离的连体儿,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任何 的一方缺少了另一方都是不行的。没有了选择就无所谓承担,而没有了承担选 择也就成了漫无目的的狂奔乱撞,就会沦为唐璜式的美学上的好色之徒。 第三节自我承担 在 ,华夏f i i 版社2 0 0 7 年,第6 1 7 页 。基尔克果t 或此或彼) 华夏出版桂,2 0 0 7 年第7 3 6 页 克尔凯戈尔个体生存哲学的逻辑趋向 活和反恩的观念生活之间,克尔凯戈尔最终还是选择了观念的生活与柯德 丽娅解除婚约,继续自己的单身生活。在此,我们与其说他拒绝了柯德丽娅, 不如说他拒绝了过现实生活的可能性,从而选择了观念的生活。 如果说,克尔凯戈尔的生平事迹是“外史 ,不具有理论的纯粹性和逻辑的 一致性和真实性,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克尔凯戈尔是如何来看待他的 “内史的。克尔凯戈尔说,“就个体的生活而言,有两种历史外在的历 史和内在的历史。 “外在的历史不具有现实性:内在的历史是唯一的真实的历 史。 也就是说,个体的生存只与个体自我内在的体验相关,与个体切身体验 到的各种主观的情绪如绝望、苦闷、忧郁、彷徨、恐惧等有关,而与外在的得 失、财富、荣誉等事物无涉。“外史刀在克尔凯戈尔那里指的是观念之外的存 在,是个体感性的、现实的生活,它与个体的观念生活相对。由于个体的感性 生活很容易在现实中为大众和舆论所误导而丧失其本真性,所以在克尔凯戈尔 看来外史不具有纯粹性和真实性,对外史的占有根本不能引导个体走向生存的 真谛。内史则不然,内史是与个体内在的精神性密切相关的,它指向的是个体 当下的、本真的存在。因此,个体内在的最微小的变化对个体来说都是至关重 要的,因为它关乎着个体的生存,它对个体来说具有极大的现实性。克尔凯戈 尔认为,处在外在的历史中的个体并没有他为之努力奋斗的东西,而历史就是 他在其中所获得的斗争。或者说,个体具有它,却无论如何都无法拥有它,因 为一直有某种外在的东西在妨碍他。在这种情况下,历史是外在的,他为之奋 斗的东西存在于外部,历史并不具有真正的现实性。但是,当问题涉及内在的 历史的时,每个很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