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专业论文)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伦理学研究——伦理精神的辩证发展之路.pdf_第1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伦理学研究——伦理精神的辩证发展之路.pdf_第2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伦理学研究——伦理精神的辩证发展之路.pdf_第3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伦理学研究——伦理精神的辩证发展之路.pdf_第4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伦理学研究——伦理精神的辩证发展之路.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伦理学研究 伦理精神的辩证发展之路 博士研究生姓名:冯川 导师姓名:樊和平 学校:东南大学 本文是对法哲学原理中伦理思想的解读、总结和评价,目的是探讨黑格尔伦理学的发 生原因、逻辑体系、核心思想、意义,及理论上的缺陷。研究方法主要是历史解读和文本解读 运用黑格尔的辩证发展逻辑,总结和评价其伦理精神学说。第一章是对历史背景和思想背景的 分析,指出黑格尔伦理学是面对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分裂、冷酷,以及自由与秩序的矛盾,而追 索统一和谐的自由共同体。第二、三、四章分别讨论黑格尔对于权利法、道德和伦理的思想, 分析它们在伦理精神的辩证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其中,自由权利和自我决定的道德是伦 理精神的基础性环节,代表着自由的共同体的人格和主体性基础,和伦理精神产生和辩证发展 的自由意志表现。伦理则是个体自由向共同体自由辩证发展后的环节,就是和谐的共同体精神。 第五章总结黑格尔伦理思想,讨论黑格尔伦理学说的辩证法,即意志的自由运动的规律,或者 说共同体精神的产生、发展、实现的规律,和共同体精神对自由的理念和现实的统一,以及伦 理的客观性。本文是对黑格尔伦理哲学的首次集中、全面和系统的解读和批判,从共同体精神 这一角度对黑格尔伦理学乃至整个伦理学进行崭新的诠释,赞成黑格尔将伦理指向为共同体精 神,以及个体自由与共同体自由的辩证联系思想,批判他在体系中最终放弃个体权利和自由的 表述。 关键词:伦理、法、权利、道德、自由意志、共同体精神 东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s t u d yo nt h ee t h n i c si n h e g e l s p h i l o s o p h yo fr i g h t s a u t h o r sn a m e :f e n gc h u a n t u t o r sn a m e :f a nh e p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u t h e a s tu n i v e r s i t y t h e m eo ft h i sp a p e ri st oi l l u s t r a t e ,s u m m a r i z ea n dc r i t i c i z et h ee t h n i c si nh e g e l s p h i l o s o p h yo f r g h t s ,i na ne f f o r tt op r o b ei n t ot h eo r i g i n ,l o g i c a ls y s t e m ,c o r et h o u g h t s , s i g n i f i c a n c ea n dl i m i t a t i o n s o f h e g e l s e t h n i c s h i s t o r i c a li l l u s t r a t i o na n dt e x t u a l i l l u s t r a t i o na r eu s e dt o g e t h e rw i t ht h eu t i l i z a t i o no fh e g e l sd i a l e c t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l o g i c t oc o n c l u d eo na n dc r i t i c i z eh i se t h n i c s i nc h a p t e r1 ,h i s t o r i c a la n di d e o l o g i c a l b a c k g r o u n do ft h i sb o o ka r ed i s c u s s e dt oc o n c l u d et h a th e g e l se t h n i c s ,f a c e dw i t ht h e s p l i t t i n ga n do b d u r a c yo ft h es o c i e t ya n dc u l t u r eo fh i st i m e ,a n dt h ec o n f l i c tb e t w e e n f r e e d o ma n do r d e r , i sa i m e da tau n i f i e da n dh a r m o m o l l se o m m u n i t yo ff r e e d o m h e g e l si d e o l o g yo nl a w so fr i g h t s ,m o r a l i t ya n de t h i ca r ed i s c u s s e di nc h a p t e r2 ,3 ,a n d 4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t oa n a l y z et h e i rp o s i t i o i l sa n df u n c t i o n si nt h ed i a l e c t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p r o c e s so fe t h i c a ls p i r i t ,i nw h i c hl i b e r t yr i g h t sa n ds e l f - d e t e r m i n e dm o r a l i t ys e r v ea st h e f o u n d a t i o n a lp h a s e so f e t h i c a ls p i r i ta n ds t a n df o r t h ep e r s o n a l i t ya n ds u b j e c t i v i t yb a s i so f t h ec o m m u n i t yo ff r e e d o m ,a n dt h ef r e ew i l l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o ft h ee t h i c a l s p i r i t s o c c u r r e n c e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e t h i ci sap h a s es u b s e q u e n tt ot h ed i a l e c t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f r o mi n d i v i d u a lf r e e d o mt oc o m m u n a lf r e e d o mw h i c hi st h es p i r i to f c o m m u n i t y h e g e l s i i a b s u a e t e t h n i c si sc o n c l u d e di nc h a p t e r5t oi l l u s t r a t eh i sd i a l e c t i c si ne t h n i c s ,n a m e l y , t h e l a w so ff r e em o v e m e n to fw i l l ,o rr a t h e r t h el a w so fo c c u l t e n c e ,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 r e a l i z a t i o no fc o m m u n i t ys p i r i t , t h eu n i f i c a t i o no fi d e o l o g i c a la n dr e a l i s t i cf r e e d o m s u n d e rc o m m u n i t ys p i r i t , a n dt h eo b j e c t i v i t yo fe t h i c i nt h i sp a p e r , h e g e l se t h n i c si s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a n d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s t u d i e da n dc r i t i c i z e df o rt h ef i r s tt i m ea n d b r e a k - t h r o u g hi sm a d eb yv i e w i n gh i se t h n i c sa n de t h n i c s a saw h o l ef r o m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c o m m u n i t ys p i r i t h e g e l s i m p l i c a t i o n t oc o m m u n i t ys p i r i ta n dt h e d i a l e c t i c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i n d i v i d u a lf r e e d o ma n dc o m m u n i t yf r e e d o ma r ea g r e e d w h i l eh i sr c j e c t i o no f i n d i v i d u a lr i g h t si nt h ef m a lp a r to f h i ss y s t e mi sc r i t i c i z e d k e yw o r d s :e t h i c ,l a w , r i g h t s ,m o r a l i t y , f r e ew i l l ,c o m m u n i t ys p i r i t 1 1 1 东南大学博上学位论文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 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 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2 0 0 7 4 2 5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 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 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 阅和借阅,可以公布( 包括刊登)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 包括刊登) 授权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办理。 研究生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前言 刖青 黑格尔之后的西方哲学,不讨论黑格尔哲学的很少,很多哲学家都是在批判黑格尔的体系 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哲学的,正如美国学者理查德沃林在文化批评的观念中指出的,2 0 世纪的一个基本哲学研究倾向是反黑格尔哲学。在黑格尔之后,以费尔巴哈、马克思和恩格斯 为代表的唯物主义、以罗素、维特根斯坦、波普尔为代表的科学哲学、以霍克海姆、阿多诺为 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以廓尔凯戈尔、叔本华、尼采为代表的存在主义、以胡塞尔、海德格尔、 萨特为代表的现象学、以德里达、福柯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还有以利奥塔、罗蒂为代表的近期 的后现代主义,以及其他批判者,例如萨拜因、阿尔都塞等都将黑格尔哲学作为批判的目标。 黑格尔的本体论和形而上学、逻各斯中心主义、国家至上的整体主义、绝对主义、保守主义甚 至理性主义等等都是备受批判的内容。 黑格尔哲学是哲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对于其法哲学的研究不是最多的部 分,但也不少,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批判,主要集中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和(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导言,这主要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做出的,而恩格斯则做出了一 个著名的判断,即黑格尔的伦理学,就在于他的法哲学。在批判的浪潮中,并非没有哲学家和 其他理论家在继承和借鉴黑格尔的法哲学思想,而这主要集中在黑格尔所创立的市民社会理论 的领域内,其主要人物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帕森斯、格兰西、伯耶尔、韦伯、哈贝马斯和哈 耶克等,他们主要从政治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讨论市民社会理论,其中,韦伯在经济与社会 中,从市民社会理论出发,讨论了政治共同体的问题、主观权利和客观法的关系,以及理性国 家的问题。哈耶克则在法律,立法与自由中将黑格尔批判为一个极端唯理主义者,而极端 唯理主义总是会产生对理性的背叛。哈贝马斯则是在其在事实与规范之间一关于法律和民主 法治国的商谈理论和交往行为理论等著作中,批判地借鉴了黑格尔的主体性和现代性思 想,并在主体间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交往行为和商谈理性理论。在商谈理论中,他继承了康德、 黑格尔和马克思的法哲学思想。将社会的合理性建立在自由主体的联合的共同体基础之上。从 共同体出发,也是近期较具影响力的社群主义的主要内容。 2 1 世纪以来,中国翻译了几部黑格尔研究专著,其中比较重要的是科耶夫的黑格尔导读 和查尔斯泰勒的黑格尔,前者集中研究精神现象学,后者则是对黑格尔思想的系统性解读, 并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泰勒敏锐地指出,黑格尔法哲学的目的是建立一种自由与理性的新秩 序,以扬弃原子主义的自由,它的要素包括了理性的国家、共同生活、道德现实性和伦理。与 泰勒一样,在新近出版的美国学者罗克摩尔的著作黑格尔:之前和之后中,也对黑格尔哲 学思想的历史性和渊源作了深入的分析,同时在对法哲学的解读和评论中,提出黑格尔法哲学 是极端现实主义和具体性的思想。德国的洛维特的从黑格尔到尼采讨论的主要是黑格尔的 社会学意义上的市民社会理论、宗教哲学和历史哲学。美国的罗伯特皮平的黑格尔的观念 论关注的是黑格尔的观念论和逻辑学。 西方学者从伦理学角度讨论黑格尔法哲学的不多,其中叔本华是比较早的,在伦理学的 两个基本问题一书中,叔本华痛斥黑格尔,在基本对黑格尔伦理学不作内容评价的情况下, 直接将其骂作“哲学骗子”、“对哲学一无贡献”、“极其可恶”、“瘟疫性的”、是“一种麻痹所有 精神力量,扼杀任何实际的思想,和借助对语言最可耻的滥用,用最空洞、最无意义的、最无 思想的,以及如同结果所表明的,使人蠢不可及的废话来取代这种实际思想的伪哲学。这种伪 哲学以无中生有、荒谬可笑的突发奇想为核心。”与叔本华一样,骄傲的尼采虽然在其道德的 谱系中借鉴了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主奴关系学说,但对黑格尔的伦理学不置一词。而 边沁和弗格森没有对黑格尔法哲学做出专门研究和评价,不过分别在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 东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和道德哲学原理中的体系和内容上,反映出许多黑格尔的影子。西季威克在伦理学方法 中批判了康德的自由意志理论,但没有讨论黑格尔的学说,同样,摩尔在伦理学原理中, 通过对康德的批判,指出形而上学伦理学的不周延,在于硬性地联结意志和善,但他也没有对 黑格尔伦理学作专门评价。麦金太尔在伦理学简史中对黑格尔的伦理学作了简要的介绍, 首次承认了黑格尔伦理学在伦理学史中的地位,并且指出了黑格尔伦理思想的一些内容,以及 黑格尔伦理思想与古希腊伦理国家的关系,但他并不认同黑格尔伦理学说的客观与主观同一以 及客观精神和世界历史统一的理论,以及将欲望冲动下的个体作为伦理基础的可能性。总体而 言,就本文所能掌握的材料来看,西方对黑格尔哲学的研究从伦理学角度出发进行研究探讨的 很少,至少可以说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 在中国,从戊戌变法时期就开始有了少量对黑格尔哲学的绍介,五四以后,贺麟、朱光潜、 张颐、周谷城等学者开始较多地研究黑格尔哲学,对其著作的翻译工作也开始了由于马克思 主义是在扬弃黑格尔哲学的基础上产生的,新中国建立后的一段时间内,黑格尔哲学曾经一度 受到相当的重视,在对其著作进行翻译绍介的基础上,中国学者诸如贺麟、杨一之、杨祖陶、 张世英、王树人,姜丕之、汝信、叶秀山等都对黑格尔哲学研究做出了贡献,主要论述集中于 康德黑格尔研究、论康德黑格尔哲学,贺麟的黑格尔哲学演讲集,和哲学史研究的有 关部分以及黑格尔著作翻译中的译者导言部分,其中范扬和张启泰在法哲学原理的译者导 言中,对该书的主要思想进行了归纳。他们主要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出发评价黑格尔哲 学,范围较广,也部分涉及黑格尔法哲学,但从伦理角度考察的不多在9 0 年代以后,对黑格 尔哲学的研究就相对较少了。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黑格尔都一度被认为是保守、落后甚 至沙文主义的代名词,有中国学者指出,黑格尔甚至被当作。一条死狗”。 近年来,黑格尔研究又重新出现兴旺之势。杨一之于1 9 9 6 年出版了康德黑格尔哲学讲 稿,主要谈逻辑学。杨祖陶于2 0 0 1 年出版了康德黑格尔哲学研究,其中对于黑格尔哲学的 研究重点在于逻辑学,不过他提出了德国古典哲学的根本问题是主体和客体的矛盾问题,而德 国古典哲学的逻辑进程体现为主体能动性和客体制约性的矛盾运动。邓晓芒的黑格尔辩证法 讲演录讲的是辩证法,而王元化出版的 读黑格尔主要关注的是美学吴琼和刘学义出版 了黑格尔哲学思想诠释。关注精神现象学的论文比较多。另外,林吉占出版了权利哲学一黑 格尔法权哲学研究,曹磊出版了德国古典哲理法学,卓英子出版了新黑格尔主义法学 张乃根出版了 西方法哲学史纲,这些著作主要是从法哲学的角度研究黑格尔哲学思想的。 从伦理学角度研究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比较重要的著作有三部,樊浩的伦理精神的价值 生态、邓晓芒的 邓晓芒讲黑格尔和高全喜的 论相互承认的法权一( 精神现象学) 研究两 篇。樊浩的著作是以黑格尔的伦理精神理论为基础,在体系中分别同时也是深入地讨论并归纳 黑格尔伦理学说之后,希望扬弃黑格尔的伦理精神学说,建立新时代的生态型伦理精神。他强 调了黑格尔对伦理学的贡献,赞同他伦理精神、伦理实体、道德伦理相区分同时将法、道德和 伦理统一为有机体的理论,以及意志的自由运动产生道德伦理一法律互动下的辩证发展的理论, 并且运用黑格尔逻辑学中的。力”的概念,赋予精神以新的能动性意义,提倡扬弃精神哲学的 纯粹思辨性,使其更具有实践性与合理性。邓晓芒讲黑格尔用很大的篇幅讨论黑格尔法哲学, 他在肯定黑格尔对法哲学的理论贡献的基础上,从自由和自由意志的概念出发系统地阐释了 黑格尔的法哲学并且区分了自由的几个层级。归纳了黑格尔哲学的几个主要特点,包括能动 性、辩证性、实体性和统一性由于是课堂讲稿,邓晓芒这部著作是单纯解读,未包含历史解 读、比较研究和批判,也不能完全说是从伦理学视角的考察。高全喜的著作研究的是精神现象 学,但对精神现象学中的伦理精神学说做了细致的分析,其成果正如书名所反映:相互承认的 法权。专著之外,重要的相关论文有:宋希仁,“道德概念的历史回顾读黑格尔法哲学 原理随想”,(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第2 0 卷,2 0 0 4 年,第4 期) :樊浩,“实践理性与伦理 精神”,( 哲学研究,2 0 0 5 年第4 期) ;贺麟:“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一书评述”,( 贺麟著: 2 前言 黑格尔哲学演讲集) ;高兆明,“道德:自由意志的内在定在一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读书札 记”,( 伦理学研究,2 0 0 5 年1 月第1 期) :邓晓芒,“康德和黑格尔的自由观比较”,( 社会 科学战线,2 0 0 5 年第3 期) 等。分别在各个方面对黑格尔伦理法哲学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可见,中国目前又出现了对黑格尔法哲学的重新解读和诠释并且开始创造性地分析和运 用其理论。从伦理学的视角研究黑格尔法哲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于黑格尔 法哲学原理中伦理思想的解读、总结和评价, 目的是探讨黑格尔伦理学的发生原因、逻辑体系、核心思想、对于伦理学的意义,及理论上的 缺陷。本文的意义在于,通过历史解读和文本解读,以及与黑格尔自身体系和其他哲学家伦理 思想的比较,运用黑格尔自身的辩证发展逻辑,综合总结和评价其伦理精神学说,从而从共同 体精神这一个侧面,发现黑格尔哲学研究乃至整个伦理学研究一直遗漏的重要方面,即伦理就 是一种共同体精神。 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从解读出发,发现黑格尔伦理哲学的一些突出刨见和理论缺陷, 以及其所阐发的共同体精神的理路。 与几乎所有的法哲学家和伦理学家都不同,黑格尔的法哲学的最核心部分,是伦理,而黑 格尔哲学意义上的伦理,又是作为自由意志的法的形象和内容表现于外的。虽然康德曾经将法 哲学与道德哲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是将伦理与广义的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伦理视为法 的最高形式,无疑是黑格尔的创造性成就。不仅如此,正如法哲学原理一书的副标题所示, 黑格尔的伦理,也是一种国家学或者说政治学。黑格尔的法哲学伦理思想是独特的、创造性的、 自成体系的,其核心的概念就是自由意志,而法哲学就是对于人或者人类的自由意志的外在的、 历史的表现的研究。自由意志是理性的精神,是理念发展和历史发展的过程,而作为它的外在 定在的法,则是权利法、道德和伦理的统一。如果将康德的法哲学称为道德法哲学的话,黑格 尔法哲学就可以被称为伦理法哲学,在黑格尔的伦理法哲学中,在历史上和学术上被割裂的各 个概念和领域,比如伦理和法,被完整地统一了起来,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般轻描淡写 的所谓芝联系”的关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依存。传统上认为,根据西方经典的功利 主义和实证主义对法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也基本接受这一认识) ,法主要是一种主权者的命令, 外在强制性是它的根本属性之一。而伦理则更加重视内在的约束和价值领域,诸如德性和善。 换言之,二者虽然可能相互关联,但在外延上是基本无法产生交集的。而黑格尔将二者的外延 都同样加以大幅地扩展,对于伦理而言,它不仅包含价值领域的要素,甚至也不是象麦金太尔 所说的“部分的社会生活方式”,它成为一种全整性的社会生活方式,或者说,伦理就是一种整 体的社会生活,它不仅包括价值领域的理念,还是具有普遍性和强制性的法,它甚至还是一个 需要体系的综合、一个社会基本制度的整体性背景,一个社会乃至人类的最高目的之一。与以 往的仅仅关注抽象价值领域或民族习俗的伦理思想不同,黑格尔赋予伦理的是一个全面的囊括 性的外延,他大大地扩大了伦理学的领域。 黑格尔的伦理法哲学也大大地丰富了伦理的内涵。传统上,伦理和道德一样,被认为是仅 仅属于义务的范畴。无论是对于社会习俗和伦理准则的遵守,还是对内心道德律的敬奉,伦理 的本质一直被认为是对某种人伦规律的服从义务。这也是为什么伦理、道德被认为是在本质上 不同于法权自由的原因。功利主义讲求伦理上的个人需要,将快乐视为善的重要来源和目的。 但这并不意昧着善和快乐是一种权利。伦理法则仍然是从快乐和善出发而达到的规律,这样的 规律是建立在普遍人性的基础上,规律一旦建立或被普遍承认,个人的特殊性的需要、偏好、 利益和价值观,便都丧失了一般合理性的基础。在普遍的伦理法则之下,特殊性是没有位置的, 权利也是没有位置的,因此在伦理学的概念中,权利不仅不是一个重要概念,而且甚至不能被 纳入伦理的范畴中加以考虑。黑格尔的伦理法哲学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伦理不仅是义务性的, 它还必须包括权利的内容,必须包括对个体的特殊性和具体需要的满足。权利和个体的特殊性 成为伦理的基础性内容,成为伦理的不可分割的部分。这也是黑格尔的独特认识。 3 东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黑格尔也对伦理的辩证内涵作出了明确的界定。抽象法权利和道德与整体性的伦理精神既 不是互相等同的关系,也不是差异的关系,而是伦理精神辩证发展的阶段和不同的基础部分。 在这样一个辩证发展理论下,伦理被视为一种发展中的人类精神,它既是历史性发展的现实, 也是概念性、逻辑性发展的理念。在概念和逻辑上,它是人类从感性到知性到理性,再到自由 意志的客观精神的必然发展之路;在历史和现实上,它是人类从他律到自律到= 者的统一的发 展之路、从自然存在到主体性存在再到个体向整体的复归的发展之路、从不自由的状态向意志 自由的状态的发展之路。伦理精神不是一个既定的、现成的东西,也不是一个抽象的存在,而 是一个概念。逻辑、历史和现实发展的产物,是一个实体,它本身就是一个发展过程。 道德和伦理这一对概念在历史上总是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下,用樊浩先生的话说,反映了 。粗枝大叶的学术”,这一模糊在黑格尔伦理法哲学中得到非常坚决地厘定。道德被黑格尔视为 主观意志的法,或者说主观意志的普遍化。而伦理则是客观意志的法,这是道德和伦理的本质 差异,道德作为反思的自由意志,仅仅具有自为的性质,还不能作为自在自为的实体而存在 而伦理则是主客观的结合,是在概念和定在上都得到完全发展的统一的实体,是自在自为的存 在,它是人类的客观精神的主要内容。黑格尔从主观和客观的角度界定道德与伦理的区别和关 系,有助于清晰地确定长久以来对于道德和伦理之间的模糊关系。 伦理的现实性是和它的客观性相关联的,黑格尔的伦理法哲学也坚决地指向伦理的现实 性。无论是中国古代伦理思想,还是西方传统伦理学,都是从现实的或者说实然的社会生活中 的伦理关系出发,试图超越现实的状态,而追索真理性的伦理规律和至善,于是传统的伦理学 就呈现出这样一种面貌:它从普通的生活中出发并脱离出来,而走向纯粹抽象的价值论证和价 值追索,可以说,“止于至善”是它的使命。但是黑格尔几乎是断然地拒绝了这一种伦理学进路, 他认为,哲学的任务是概括已经发生的历史和现实的生活,这不同于他早期的较为具有启蒙意 味的思想,即哲学应该是引领人类前进的灯塔,在法哲学原理中,他集中地表述了哲学的 任务,并且断然地提出这样一个命题: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这个 极富争议的命题在历史上受到一定的曲解,但它的核心思想是确定的,就是作为法的伦理,必 须是现实的,也只能是现实的。在法哲学原理一书中。他不仅讨论良心、善和德性,他还 用巨大的篇幅讨论具体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现实,以及这些社会制度和社会现实的伦理背景、伦 理意义、伦理目的和伦理关系。伦理必须是,也只能是理念和定在的统一,或者说,是价值观 和现实的统一。这种完全拒绝脱离具体历史和社会生活背景的抽象价值讨论的伦理学,将伦理 精神视为一种自在自为的实体性存在,也是黑格尔的创见。 作为自在自为的自由意志,伦理精神也就成就了自由的最高形式。它通过辩证的发展,实 现了自由在概念上和定在上的统一,因此是最为真实的现实的自由,也是将自由的普遍性和自 由的具体性加以结合的统一。将自由意志作为法的基础和核心要素并不是黑格尔的首创。这 是康德法哲学的主要内容,但是将自由意志作为伦理精神的本质,将自由作为伦理合理性的标 准,是在伦理学领域内第一次。康德将法和道德视为自由意志的产物,黑格尔更进一步。将所 有普遍人权、道德、伦理、国家制度、国际关系准则,都视为人的意志自由的产物。通过他的 伦理法哲学,黑格尔坚定地将西方从希腊罗马以来的历史发展、人类理念发展,和哲学概念的 交汇点,放在“自由”二字之上从这个角度看,就可以理解黑格尔为什么盛赞拿破仑为“马 背上的世界精神”了。 这也是因为,虽然黑格尔的伦理精神辩证发展过程是从抽象的个体权利出发的,但他的伦 理思想和哲学的目的和指向,并不在于个体,而是整体,所谓整体,既非松散的个体的集合, 也非不考虑任何个体的全体,而是同时包含个体和全体的概念。或者说,他试图统合,而不是 弥合,西方自古希腊以来无法弥合的本体争论,即赫拉克利特的个体“原子”论,和巴门尼德 的“太一”全体论,将其统一在一个实体之下,这就是体现人类客观精神的自由意志的伦理。 在外在表现上,这就是现代国家,换句话说,伦理精神和现代国家,二者不可须臾分离,现代 4 前言 国家不过是伦理精神的一个外在表现和现实依托而已。黑格尔暗示,现代国家不仅应该是法治 的,而且应当追问法治的根本意义,它应当是以个体权利为基础的,反映道德的体现整体伦 理追求的国家,它应当是自由的,同时也是合理的。反之,个体的权利、人的尊严、人的确证、 道德的现实化,都只能在伦理的现代国家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因此,黑格尔伦理思想的着 眼点,不在于抽象的权利,也不在于普遍的主观道德,而是表现为国家法、社会制度和整体道 德和文化环境的伦理性存在。他将伦理的传统视域,即伦理仅仅关涉人与人之间,或者人与社 会之间的关系,转变为主要是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因为只有在国家中,伦理才是真正实现的。 本文试图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黑格尔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什么,答案是:共同体精神。其 次是厘清和批判黑格尔对于道德和伦理关系的思想。最后,一些文献表明,法哲学原理一书 的内容,可能存在一定的历史曲解,例如黑格尔著名的两个“凡是”命题,就受到西方自由主 义思想的长期抨击,它可能存在一些历史隐情,需要得到澄清并对该书中的一些思想作一番再 诠释。 黑格尔伦理学是深奥而晦涩的,但却同时也是现实的、实践的。他的伦理精神学说,讨论 了很多现实的制度性问题。虽然这种较为古典的政治经济学内容现在看来已有些过时,但他对 于法权自由和市民社会的很多理论,对于当下的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仍然具有相当的理论 意义和实用价值。他认为,法权自由( 包括财产权利和契约自由等) 是一个共同体精神得以现 实产生的最基本的人格基础,而广义的道德( 包括各种主观意图和个人与集体的福利和幸福等) 的自主和自治,是共司体精神的主体性基础,也是通过这种反思达到共同体精神的必要的中介 环节。而共同体精神在国家实践上的体现,就是宪政制度和法治,是权利义务的统一。也许黑 格尔对于制度的讨论已经不太具有当代的意义和价值,但他将宪政、法治、权利和义务统一于 共同体精神之下的思想,并且深入阐述如何在个体尊重和承认、相互承认和相互依存的关系中, 和谐地产生出为所有的自由的个体所承认和尊重,并自觉尊奉的共同体精神,至今值得深思。 本文还重点阐释了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认为他具有这样一种思想,即和谐的善,应该在某 种程度上建立在差异性、冲突性和需要与冲动之上,这种看似混乱的场域,是达到和谐统一的 国家和社会的必经之路,因为它是作为主体的个体自然和自觉地产生出共同体精神的绝对必要 的反思环节,这一思想,对于我国当下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伦理”这一中文翻译,以及英文版本中对s i t t l i c h k e i t 的翻译,都在某种程度上遮蔽 了黑格尔伦理的真义,德文原词是一个比较宏观的词汇,可以被翻译为“伦理”、“道义一、“伦 理生活”等等。无论是中文的翻译,还是英文的翻译,都没有体现出黑格尔最深刻的主旨。伦 理,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则,也不仅仅是各种组织体、经济、社会和国家运行的价值 准则,它就是共同体精神。这是普遍化了的、作为主体的个体的自由意志所体现和蕴含的共同 体精神。它不仅是思维,而且是存在的客观。它不是被限制的自由,而是自由地被限制。它既 不是自律,也不是他律,既不是主观幻想,也不是自然规定,它是人类自诞生以来所拥有的本 质性的,然而又是通过历史和思想发展产生辩证发展的共同体精神。在黑格尔看来,这就是人 类社会最为本质的属性和规定,是法的本质。本文试图在背景介绍、解读、分析和总结的基础 上,勾勒出黑格尔伦理法哲学是如何在理论上建构这一共同体精神的辩证发展过程的。 5 东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黑格尔伦理体系的哲学背景 第一节去伦理的理性 海德格尔说,伦理学是对人的生存之自由或自由之生存的关注,是“深思人的居留”。黑 格尔的伦理学,按照恩格斯的说法,就是他的法哲学。”1 作为对自由之生存的关注,黑格尔的伦 理法哲学是表面上抽象,而实质上是历史的,许多黑格尔的研究者,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卢卡奇、 泰勒,都认为黑格尔是历史性的哲学家,这无疑是公允的。黑格尔的伦理法哲学,需要在一个哲 学史的框架中、在时代背景的框架中对其加以理解,因为黑格尔自己就断然指出,哲学的任务, 在于揭示现实和已经发生的事情的规律和本质,正如他在法哲学原理中有一个著名的隐喻; 密纳发的猫头鹰要到天黑才起飞。”1 因此,从思想的渊源上的考察,有助于更为准确地理解、分 析和评价他的法哲学伦理思想。 一、整体性伦理的幻灭 l 、现代性下的伦理缺失 当黑格尔在1 9 世纪初写作法哲学原理一书的时候,西方已经完成了现代化的思想准备, 最重要的文化运动,以自由、理性和人的主体性为旗帜的启蒙运动,进入了以德国古典哲学为终 结的收尾阶段,对其的反思和批判也已经开始出现。法哲学原理诞生的时代,是一个纷 乱的时代,一方面,理性主义已经成为“一种统治着所有人头脑的思想习惯。“”另一方面,人 的主体性的极端现实化和自由的极致典型:法国大革命,对于其后的近代西方所有思想家都具有 非常重要的历史反思的意义。一统天下的基督教神学被宗教革命所改革,宗教对西方社会的文化、 思想和伦理道德的整体性主宰地位开始弱化,国教开始出现,伴随着宗教教义和学说的多样化的, 是宗教开始被去神圣化。正如马克思所说:“反宗教的斗争间接地也就是反对以宗教为精神慰藉 的那个世界的斗争。”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天文学和生物学的重要进步,则使人们进一步 从神学的迷信中解放出来,但是它同时也意味着信仰的逐渐破灭和心灵寄托的迷失。”社会和国 家的工商业化和传统阶级和身份的巨大变化,对于古老的农耕社会是一种进步,但古老的伦理道 德也在受到挑战,社会处于骚动纷乱的状态之中。那个时代的西方,正在从永无休止的战争中得 到一点喘息的时间,拿破仑的失败,意味着在罗马帝国陷落之后,最近一次统治性的世界帝国的 1 1 海德格尔路标) r h 日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0 4 2 0 1 2 马克思,思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m 】:第4 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思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 京:人民出版社1 9 9 5 2 3 6 。 唧密纳发是古罗马神话中的智慧女神。即古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婶而在古希腊意义上的哲学家,就是爱智慧的 人。 川黑格尔之后的叔本华就是一个代表,其后的尼采则对人的主体性和理性抱有更深的怀疑,甚至也有人认为。 黑格尔本人就是存在主义的鼻祖,参见查尔斯素勒黑格尔【m 】张国清,朱进东译南京:译林出版杜,2 0 0 2 1 4 1 这恐怕是由于对黑格尔两个“凡是”命题的误读,本文随后会有澄清。 用j o 林赛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一旧制度,1 7 1 3 - 1 7 6 3 m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组译北 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9 1 7 1 。 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1 9 9 5 ,第1 9 9 页。 。 r 玎从这个角度看,就可以理解教会对伽利略等科学家的迫害并不仅仅出于自身利益,也是出于对宗教信念下 的整体伦理的崩溃的恐惧。这一认识,在德国著名剧作家布莱希特的作品伽利略中得到深刻的揭示该剧提 出了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在伦理和科学进步或者说真理之间,是否存在冲突的可能? 如果存在冲突。 何者应当优先? 为什么? 6 第一章黑格尔伦理体系的哲学背景 梦想的终结,这种梦想在一个世纪后德国发动世界丈战之前,在一个世纪里没有被任何一个民族 国家加以实施和实现。巴黎和会标志着西方进入了以独立生存的近代民族国家为元素的新型的国 际社会,国家开始成为最重要的社会结构,并且开始被神圣化。但是伴随着国家的日益重要性 和神圣化的,是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理论对国家的要求,个人权利、法治和统治合法性是对国家的 要求,但是这种近似乌托邦的思想在即使是标榜开明专制的君主和政治家眼里,也是荒谬的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思想界也正经历一种痛苦的思考,启蒙所带来的人的主体性理论、 理性主义和自由主义,是不是真的能够给人类社会带来秩序、永久和平和幸福,或者说,在现实 的表现上,这些理论推倒了古旧的封建社会下的伦理,却没有能够建构现实的幸福。这些都是黑 格尔需要在其伦理法哲学中需要恧对和解答的问题。 用伏尔泰的话说,1 8 世纪是理性主义的胜利。但是在1 9 世纪初,理性主义已经开始被认为 是一种过于冷静乃至于冷酷的思想模式。理性主义虽然没有喊出尼采的“上帝死了”的口号,却 已经基本将上帝消解了,而代之以自然神化的宇宙理性观。这种祛除感性因素和道德伦理温暖的 理性主义不仅是人看待自然的方式,甚至也是解剖人性的方式。有英国历史学家认为,1 8 世纪 科学思想晟重要的薪发展是把科学分析运用到人本身,用休谟的话来说,启蒙运动认为对人的研 究能够而且必须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并认为对作为社会动物的人的研究,包括对人的道 德和历史的研究,是可以用类似实验室实验的方式进行的课题。1 正如查尔斯泰勒所指出,启蒙的理性在黑格尔时期已经开始被认为是“分裂了心灵和肉体、 理性和情感、理性和想象力、思想和意义、欲望和谋划,”因此,开始产生了一种。对于统一性 和全体性的热忱要求。”“有学者指出,在一个没有上帝的体系中存在着一种冷酷,它所遗漏的 问题正是康德所要拯救的,即道德动机。理性主义所代表的纯粹洞察力是与宗教感情相反的。因 此,建立在纯粹洞察力基础上的启蒙,注定要求一个大剂量的否定以达到下一个阶段。1 的确, 康德哲学的一个动因,应该被认为是对冷酷的理性主义的一个扬弃黑格尔的伦理法哲学就更是 如此了,正如他在精神现象学中指出的,抽象意识中的普遍自由与个别性,“这两者之间的 关系乃是一种完全直接的、无中介的纯粹否定,即是说,是作为存在事物的个别的东西在普遍的 东西中的否定:因为两者都直接是绝对自为的,不能插入任何东西为中项使两者结合起来。于是, 普遍的自由所能作的唯一事业和行动就是死亡,而且是一种没有任何内含、没有任何实质的死亡, 因为被否定的东西乃是绝对自由的自我的无内容的点。”“ 在这段话中,可以说反映了黑格尔伦理法哲学在那个时代最需要面对、思考和批判的东西: 伦理的缺失。这种伦理的缺失,其实质不仅是习俗风尚的纷乱、社会等级的崩溃、宗教慰籍的减 少、信仰的丢失和各种神圣事物的祛魅,关键在于,在一个一统天下的帝国崩溃之后,在一个一 统天下的信仰崩溃之时,在独立的民族国家登上历史舞台之时,统治性的哲学思想和文化,是以 原子主义的个人主体性为基础的,以纯粹抽象的个体权利和利益为基础的,或者以主观性的道德 为主张的。新型的文明,需要现实化的普遍性,需要共同体意识,民族国家,需要在巩固自由这 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现实的共同体意识和共同体制度,而共同体意识和共同体制度,就是 黑格尔心目中的伦理精神。如何将自由、主体性、个体权利和利益以及主观性的道德这些经过长 期的思想发展而产生的文明成果,纳入共同体的意识和现实中,是黑格尔伦理法哲学的主题。深 思人的居留,是深思在那个时代中,甚至在历史的长河里,自由的生存和生存的自由,应该是个 体的,还是共同的,亦或是兼而有之,这种兼而有之,是否可能。 网关于反宗教的自然神论,和全能国家的思想,参见j o 林赛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一1 日制度,】7 1 3 1 7 6 3 1 9 9 9 ,第】1 0 - 1 1 1 ,1 6 8 , 8 4 1 8 5 页。 1 9 参见j 0 林赛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一旧制度,1 7 1 3 1 7 6 3 ,1 9 9 9 ,第1 1 7 页。 【1 0 】查尔斯泰勒,黑格尔,2 0 0 2 ,第3 4 页。 】艾莉森利布朗黑格尔【m 彭俊平译北京:中华书局,2 0 0 2 7 6 。 i l 习黑格尔精神现象学f m q :下卷船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7 9 1 1 9 。 7 东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 、对古希腊的追思 海德格尔说:“西方哲学最先的和决定的发展是希腊时代。对存在者整体本身的发问真正肇 端于希腊人。”“”自文艺复兴开始,西方的很多哲学家和思想家都对古希腊抱有一种崇拜意识, 这当然主要是因为西方主要的思想渊源来自于古希腊,但是启蒙后期的哲学家们,例如赫德尔、 黑格尔,以及艺术家,例如歌德和席勒等,对古希腊的追思,往往出于对古希腊的个体与整体城 邦国家的伦理统一的和谐境界的向往,1 黑格尔就是其中最为显著的一位。黑格尔的研究者之一, 美国的布朗就指出。黑格尔的早期作品,非常清晰地反映出黑格尔对古希腊文明的痴迷,并且希 望能够复兴古希腊的文化,在黑格尔的著作中,很少有对任何先前社会或国家的尊重和偏爱,“” 但是他对于古希腊存在着一种“敬畏”。“” 麦金太尔敏锐地指出,青年时期的黑格尔就致力于一个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为什么现代德 国人( 或者欧洲人) 不同于古代希腊人? 他的回答是:由于基督教的兴起,个人与国家分离了, 所以个人追求超验的标准,而不寻求蕴含在他自己的政治共同体实践中的标准。希腊伦理学的先 决条件是希腊政治体的共享结构,其结果是共享目的和欲望现代( 1 8 世纪) 的共同体是个人 的集合。1 古希腊被视为代表了人在最崇高状态下的生命样式,对古希腊的推崇和研究,在1 8 世纪的 后三十年的德意志文献中,是“一个最强有力的且最动人的主题之一。”“”在理念上它首先是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正如古希腊神话所反映的人与上天,与诸神,与自然是相通的。其次是 人与人的现实上的和谐,共和制下的公民共同参与城邦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享有共同的价值观和 德性标准。同时,不仅在公民之间的伦理关系上存在一种伦理的和谐,在公民和城邦国家之间, 也存在着人与国家之间的伦理和谐。虽然人是在与城邦国家秩序关系中得到规定,而那个秩序也 超越于个人之上并且可能在一些方面同他的个人偏好处于不相称的关系之中,但是那是每个个人 自己所渴望的东西,因为那是自我与全体的统一,是情感和利益的统一。这种和谐的统一的基础, 就在于一种共同的生活。以及这种共同生活所基于和追求的共同伦理价值。在这样一个社会中, 公共生活是所有人关注的焦点,公民们将其视为最重要的事务,公民们为此遵奉共同的美德并 时刻准备为了整体的利益而奉献自己的一切,包括智慧和生命,并且只在共同生活中找到发现自 己的机会,因此,古希腊城邦国家把最充分的自由和最深刻的共同生活统一了起来,它因此成为 1 8 世纪末和1 9 世纪初以表现主义和浪漫主义为特点的德意志艺术家和哲学家的最高理想。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自由和被规定是理想上统一的,因为没有人的主体性,个人统属于 全体,个体的自由就是全体的自由,反之亦然。人不是作为个体独立存在的,人作为主体是在同 宇宙秩序、整体秩序的关系中得到规定的,用中国人的哲学来看,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