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专业论文)从理想到现实——潘恩政治民主思想研究.pdf_第1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从理想到现实——潘恩政治民主思想研究.pdf_第2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从理想到现实——潘恩政治民主思想研究.pdf_第3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从理想到现实——潘恩政治民主思想研究.pdf_第4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从理想到现实——潘恩政治民主思想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本文通过文本研究,深入托马斯潘恩政治民主思想的来源、演进、实践等 方面,系统揭示其政治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执着于民主理想,寻求从理想到现 实的具体道路,根据实际将理想变为现实的实践智慧,这是托马斯潘恩政治民 主思想的精髓。政治民主理想的可能世界,只有通过民主制度、民主精神、民主 实践,才能变为现实世界。 民主作为一种平等自由权利的社会理想,一直在引领着人类进步。然而,一 方面,民主的理想本身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另一方面,民主的理想必须根据具体 时空规定变为现实。理想主义追求中的经验主义,这是政治民主实践智慧的基本 特质。 关键词:民主理想现实托马斯潘恩 a b s t r a c t t h ep a p e r , w h i c hg o e sd e e pi n t ot h o m a sp a i n e sp o l i t i c a ld e m o c r a t i ct h o u g h t s u c ha ss o u r c e ,e v o l u t i o n , p r a c t i c ea n ds oo n ,d i s c l o s e st h ef u n d a m e n t a lc o n t e n to f h i s d e m o c r a t i ci d e a s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t h r o u g hr e s e a r c ho ft h ev e r s i o n t h em a r r o wo f t h o m a sp a i n e sp o l i t i c a ld e m o c r a t i ct h o u g h ta 地s t i c k i n gt od e m o c r a t i ci d e a l e x p l o r i n gt h ec o n c r e d t er o a dw h i c hi sf i o mt h ei d e a lt o 他a l i t ya n dp r a c t i c a lw i s d o m w h i c hc 缸c h a n g ei d e a li n t or e a l i t ya c c o r d i n gt op r e s e n tc o n d i t i o n s t h ei d e a lw o r l d o fp o l i t i c a ld e m o c r a c yc a nb e c o m et h er e a lw o r l do n l yt h r o u g hd e m o c r a t i cs y s t e m , d e m o c r a t i cs p i r i t sa n dd e m o c r a t i cp r a c t i c e d e m o c r a c ya so n ek i n do fe q u a la n df l e er i g h ts o c i a li d e a lh a sb e e ng u i d i n g h u m a nb e i n g sp r o g r e s s b u t , o nt h eo n eh a n d ,t h ed e m o c r a t i ci d e a li sa no p e no n e s y s t e m ;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t h ed e m o c r a t i ci d e a lm u s tc h a n g et h er e a l i t ya c c o r d i n gt o t h e s t i p u l a t i o no fc o n c r e t es p a c e - t i m e t h ef u n d a m e n t a lp a r t i c u l a r i t yo fp r a c t i c a l w i s d o mo f d e m o c r a t i cp o l i t i c si st h ee m p i r i c i s m ( w h i c hi s ) i np u r s u i n gi d e a l i s m k e y w o r d s :d e m o c r a c y i d e a l r e a l i t y t h o m a sp a i n e i i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 、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 成果。 3 、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 、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 、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 了谢意 作者签名:查查基 日期:塑l 主: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壁盔筮 日 期:竺z :垒 前言 一、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人类的存在过程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趋向“自由存在”的过程。在人类有了 国家之后,政治民主显得尤为重要。民主既是人类存在的手段又是人类存在的目 的。亚里士多德早在希腊时代就曾说:人天生就是政治动物。所以,人类的历史 在某种程度上同样是一部政治思想史。政治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理想与现实 的对话过程,就是民主的进程,尤其在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后以及世界一体化的今 天。当对话、妥协、承认这样看似中庸却包含着实际与实用的词语在我们学者的 论文中大量出现并得以论证时,我似乎在看到学问的另一种路数的同时,亦隐约 滋生某种忧患,我们的实际与实用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又会遮蔽些生命存在的意 义? 论文选题似乎并无新意,以致使我几度放弃。但当我真正开始接触托马 斯潘恩的思想时,我才发现了自己思想的狭隘、以及思维的局限。所以,我想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在导师的辅导下选择此选题的理由。 近代启蒙以来,民主无疑明显的成为连接人类发展的一条纽带。民主的理想 与现实在革命与战争中交织,并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从近代到当代,人类历 经有两次大的历史变动。一次是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及法 国大革命与北美独立战争。一次是两次世界大战。革命与战争在一定意义上会使 历史丢掉些东西甚至出现断裂,断裂中延续下来的就有着民主精神。首先,英国 在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其确立的参议院机制一 直延续至今。而后的法、美革命又走了不同的路径。法、美两国都经历了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的失败虽有很多原因但其中所包含的理想成分是不难而知的,美国独 立战争的成功虽也有着多种原因但其中包含的实用成分也同样是不难而知的。潘 恩是英国人,他历经了法、美两个世界的革命。曾经生活在法、美两国。他的理 论立足于现实,并亲自参加了战争。他的政治思想是民主的政治思想、他的人生 是为民主而漂泊的人生。他的理论不是形而上学的发问,而是现实的回响。他的 思想在他去世以后由美国的历史所证明其成功所在。而他的苦难在告诉我们人类 似乎一定要牺牲些什么才会成就些什么。但获得与牺牲之间似乎不是用成果可以 权衡的,也存在着某种不可比较性。 从我国的历史来看,我们似乎是一个民主意识逐渐觉醒的民族。从我们的“天 人合一”中,我们看到我们没有或者缺少主客二分的认识思想。这种思想自然有 其利弊。我们可以将很多我们这个民族未曾取得的归为我们缺少对象性认识。但 我们也看到西方哲学在经历了混沌一体和主客二分之后又回到了“天人合一”的 认识,或者说是一种“存在”之思而并非“存在者”之思。可在反观这一切之时, 我们为这个民族该有的不是骄傲。因为,我们缺少那样一种逻辑理性的历程。我 们为这个民族该有的也不是悲观。因为,我们的先辈就拥有着那样的一种智慧。 但我更多的看到了一种“避世”的精神状态。这种“避世”的状态会使我们拥有 着自我“消解”的意识,这种意识会使我们这个民族有一种在最低的限度下生存 的韧劲。而这也无疑是我们缺少民主意识的因素。如果说封建社会为我们曾经营 造了被奴役的意识,那么鸦片战争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解放战争应该唤醒我们的 民族独立与民主意识但事实是,尽管我们在苦难中不缺少仁人志士,但是我们 未曾看到民众意识的真正觉醒。两潘恩的常识却恰恰产自北美独立战争并在 战场与民众问盛行。并成为对世界历史产生影响的1 0 本书目之一。所以这也构 成了对潘恩政治民主思想选题的原因。旨在梳理潘恩思想所内含的历史脉络与民 主精神,以及这种政治民主思想何以产生大的影响并得以延续与发展? 这种站在 一个民族外围来看待一个民族会提供一个更为平静的理性思考的维度与空间。 此选题确定下来,还源于一个人顾准思想带给自己的影响。不是将顾准 与潘恩的思想做比较,而是他们内在的精神气质的相同与伟大。潘恩可谓是康德 意义上的“世界公民”,他的理论更多源于生活。没有系统的理论思维训练,这 使得他的思考可以打破既有的理论文本之框。他的思想是那个时代的生活世界, 这一点顾准也是他所生活时代的生活世界。重新在市面看到顾准的书籍再版可谓 是种欣慰,但潘恩似乎是我们丢失在那个世界的英雄。从常识中对政府与战 争的分析以及对君主政体弊端的见解,到人权论中对人权可能前提、载体, 人权实现的保证等诸多方面的论述,到对代议制政府的认同。潘恩从一种理想走 到现实,让民主植根于土壤而不是立在天国。顾准在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 中也存在着同样的思想。读顾准总会有抑制不住的激动,读潘恩会在平静中激动。 所以,选择潘恩的思想为切入点 二、主要研究内容 l 、潘恩民主思想的来源。本部分从精神资源( 社会存在的流亡话语,理性 的激情) ,思想资源( 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洛克的分权学说) ,生活资源( 战争 中的现实世界、革命中的可能世界) 三个方面阐述潘恩思想的历史背景,理论之 基及实践之维。此部分更多是种客观的阐述和导入。 2 、潘恩的政治民主思想的演进。此部分包含常识中的可能世界( 政权 起源中的政府产生及目的与君主政体与世袭的弊端与战争中的革命) ,和人权 论中的可能世界( 权利、权力、宪法、福利) 以及潘恩的政治民主理想( 人、 社会、政府的和谐与幸福) 三个部分。 2 3 、潘恩政治民主思想的实践。围绕建立政府的基础( 个人利益的自然和谐 学说,政体及权力设计中程序正义的保证) 和政府制度( 社会契约与主权政府, 合理的政府制度) 潘恩政治思想的实践智慧( 原则,对贫困的分析以及理性和共 同利益) 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4 、民主政治。本章从民主制度 代议制的精英走向、政党参与制度化、监 督体制的实效性) ,民主精神( 宽容、普及教育、终极理想) 和民主实践( 有无 终结、时空的超越性) 三个方面来思考一般意义上的民主政治。 本文通过对潘恩政治思想的文本研究,力图在理想与现实的维度把握民主政 治如何从理想走向现实而又避免使理想平庸化? 理想的开放性与具体时空的规定 性又是怎样融通? 如果理想是以一定信念为基础的价值目标,那么民主政治所蕴 涵的理想主义中的经验主义给民主政治,给存在又以怎样的思考? 导言 一、理想与现实 应该说生存世界的敞开状态为我们提供了思维走向的空间。在这个意义上, 理想与现实是有着开放意义的存在范畴。而人类的历史并非单纯的自然史,它是 一个创造的历史过程。所以“社会理想作为一种观念,不仅是认识的结果,也 不仅是预见的结果,而是观念地建构与创造的成果,是一种价值建构与观念创 造。”由此,理想同样体现着时代性与阶级性,即存在着时代的功利性。而现实 是一种实然状态,是理想在生活世界的实践样态。 从理想到现实,即从价值观念到社会实践。人的创造性与超越性不断改变着 自身的存在的样式,同时也使得理想在一定阶段具有着终极的完美性,而现实生 活世界的拓展在打破着这种完美。丽所谓理想自身就包含着观念的超前性,以及 在观念下派生的现实的可超越性。 社会理想的存在更是一个过程的存在社会整体目标的发展与指向应是其社 会共同体的每一个成员,所以社会理想应在一种价值取向上去关注每一个个体存 在与发展。而作为一种价值精神的民主,在一般的意义上,是人类的理想。其存 在着终极的完美的理想性,而民主又是现实生活世界的意识形态。所以,在民主 的实践中更应采取的是经验主义之路。 二、民主与民主的定在 民主的精神实质是自由与平等,而民主的定在样式无疑具有着多样性和不可 重复性。政治生活终究还是一种实践生活,它不可以仅仅有理想的供养。从托马 斯潘恩的思想中,我们看到:民主并非超验的真理。民主理想具有着乌托邦性 质,但民主本身并不等同于民主宗教。对民主的信仰不是建立在激情信念的基础 上。民主实践需要走条经验主义的道路,但这里的经验只能是“合而不同”的经 验之路。同时,民主实践的精神主旨是不可以悖离的,精神一直都在起着引领的 作用。 民主( d e m o c r a c y ) 一词最初于1 5 1 3 年在希腊文中被解释为:一种存在于雅典 人中的公众福祉,在这之中人人平等。早期的d e m o c r a c y 意蕴范围大致包括在梭 伦所说的“服从的不是统治者而是法律”于里昂所说的“民有、民治、民享”之 间。而后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写道:d e m o c r a c y ( 民主政府) 之中,占多 数的自由人与穷人被赋予权力。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引用苏格拉底的话将 d e m o c r a c y 归为:穷人在征服对手后与剩下的人共同享有的自由与权力之后,才 叶泽雄;社会理想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 9 9 8 ,第4 页 4 会形成。而后,阿奎那把d e m o c r a c y 定义为“群众的力量”。罗德岛在1 6 4 1 年的 法律中使d e m o c r a c y 第一次出现在法律条文中,将其理解为“民主政治”。1 7 7 7 年汉密尔顿时,又定义了“代议制民主制度”(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d e m o c r a c y ) 即 现代民主意蕴的发端。这样,民主一词发生了转变并衍生出新的含义。d e m o c r a c y 的第二次转变在于对“t h ep e o p l e ”的诠释。对t h ep e o p l e 的理解与阐释使得 选举之中对选举人的资格限制。1 这样所谓的“民主”也是“有限制的选举制度”,也是“民主”在不同阶段 的内涵。所以,民主概念沿用至今并未脱离政治层面。民主、人民、政治、法律 都是紧密相连在一起的概念,那么民主的首要要义是什么? 在“选举”、“代议制”、 “授权”等民主形式下,我们是否在对民主在进行着一种操纵? 民主的理想与现 实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距离? 三、托马斯潘恩 托马斯潘恩( t h o m a sp a i n e ) ,1 7 3 7 年1 月2 9 日生于英国诺福克郡塞特福 德的一个胸衣匠家庭。家境贫寒,只在本镇读过几年语法学校。十八岁离家谋生, 一生做过店员,胸衣匠、教员税吏,北美大陆会议外交委员会秘书,法国国 民议会议员,但却屡遭失业和饥饿的威胁。两次婚姻均结局悲惨,1 8 0 9 年寿终正 寝。这个曾参加过北美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并试图在英国发起革命甚至在监 狱中还著述发起宗教革命的英雄其碑文上仅仅写着他生前的亲笔题词:“托马 斯潘恩常识的作者,卒于1 8 0 9 年6 月8 日,终年七十二岁。”2 潘恩的一生是为民主与自由流亡奔走的一生。他的著作集中于北美独立战争 期间的常识与危机,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权论与理性时代。他与 启蒙思想家的不同之处不仅在于:他从未接受过正统教育而只是自己潜心于书馆 的哲学、数学和天文学书籍,还在于他思想中强烈的现实意识。而这不仅表现在 北美独立战争中他对独立自由精神的唤起,还表现在法国大革命中他对人权的阐 述,更见于革命胜利后潘恩对经济发展中土地优越性的深刻洞见。或许,时至今 日,从思想的形而上学的学理层面否认潘恩是个思想家而只是一个小册子作家、 宣传家。但无疑,他的思想已经溶入政治生活的实践中尤其是溶解在了稳定而有 序的美国民主进程中。 潘恩的政治民主思想在今天看来并无过于尖锐与犀利,他的思想更多的是实 践智慧。他将理论很好的应用到实践并转化为人类的历史财富。所以在选择此题 时,作者想尝试从对潘恩思想的研究中分析理论、尤其是政治理论应有着一种什 么样的智慧? ( 英) 雷蒙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北京三联书店,2 0 0 5 ,第l o 页 2 ( 美) 利奥顾尔科:潘思:自由的使者,商务印书馆,1 9 8 4 ,第1 3 3 页 5 对于潘恩而言,他的思想曾是美国人民战斗的武器、而他则是人民遗失在海 边的一颗珍珠。回顾历史,潘恩的政治思想仍然没有处于其应有价值的位置。思 想史上总是有些失踪者,有些是自行走失、而有些是被人类自身的遗弃。可谓: 人间正道是沧桑。在现今这个科技文明越发起着主导作用的时代,在这个宗教界 领衔发起建立普世伦理的时代,在这个中东依然弥漫着战火的时代,我们的政治、 政治哲学何为? 所以,无论在意识形态之中亦或之外,我们思考与研究这样一位 以“哪里没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故乡”1 为自己一生原则的托马斯潘恩的思 想,想必定会开辟一道异样的风景之地。 ( 美) 利奥顾尔科;潘恩:自由的使者,商务印书馆,1 9 8 4 ,第1 页 6 第一章潘恩政治民主思想的来源 帕斯卡尔曾言:人是会思想的芦苇”。但人更是有根基的芦苇而非漂浮于水 面的浮萍,人的根基性植根于肉体的现实与历史的继承,所以在涉及思想与现实 时才会有所谓的缘起。这是历史的追问,也是我们理论自身根基的立足之地。在 历史中,思想得以传承。 第一节精神资源启蒙时代的理性之维 当世界经历了漫长的中世纪进入启蒙时代后,从神而人的精神世界的革命必 然带来现实生活世界的革命。我们丝毫不会怀疑这场革命在张扬“人之力量”之 时给这个生活世界所带来的改变,但同时改变也带来了“思想”与“智慧”某种 世俗化。此种世俗化给人类的影响也自有利弊。消极而言,它带来了人类自身价 值肯定后理性的无限制蔓延甚或工具理性的扩张。积极而言,它使得思想者的“笔 记”不是高悬于天国而是回归于人间。更有意义的是,这种理论一经革命的历程 便转化为一种武器的批判。 当反思启蒙之时,我们由延续的人类历史线条上看到了这样清晰的两条线 路:一是由柏拉图开始,经帕斯卡尔和笛卡尔发展而来的先验理性,这里有“怀 疑一切”的否定。一是由亚里士多德出发,经洛克、培根发展而来的经验理性, 这里有着“知识就是力量”的肯定。作为处于这样一个理性时代的潘恩,他是以 哪种方法论作为自己理论的基础呢? 1 、知识的界限社会存在的流亡话语 知识的有限性除了人类思维自身的有限性外,还在于某种意义上的“时过境 迁”。知识的界限在于某种问题域的设置与主体本身在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的时 空有限性。而知识或思想自身的无限与表达的有限均要借助符号语言文字。 对于启蒙思想影响下的欧洲与美洲,其话语的主体( 思想者) 大多处于流亡 状态。此种流亡有两种形式:其一,单纯的精神流亡。其二,肉体与精神同时处 于流亡状态。或者说,流亡状态是许多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他们堪称“大地上 的异乡者”。只是对于潘恩、对于同时代的思想者,存在着一种“社会存在者” 整体的流亡一英属殖民地的北美、路易王朝下的法国。这种“社会存在者”整 体的流亡会使得这个革命的时代需要一种自己时代的语言来结束这种流亡状态, 并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从盂德斯鸠的“寻找新的词语”到卢梭的“公民社会”到狄德罗和达兰贝尔 在百科全书中将政治术语按字母顺序分i 1 n 类的排序。从政治术语开始,话 7 语并不仅仅成为社会沟通的工具更成为“存在”的言说。在此,我们看到“启蒙 主义的政治语言之所以变成了革命性的语言,不是因为它讨论了革命而是因为 自由、。平等和民主这三个语词变成了指导思想,并且同进步的概 念紧密联系起来。” 当这种政治语言转化为指导思想并与社会有机的结合起来成为社会进步的 推动力量时,我们便可看到它们对旧制度的颠覆和对新制度的启迪。潘恩的政治 思想所依托的正是这种“自由”、“平等”、“民族”的精神。基于自由与平等的精 神,他说服北美人民放弃对英国的幻想而争取独立;他鼓舞法国人民通过革命争 取共和;他试图在英国也同样发动革命,在民族内部也在民族之间实现真正的自 由与平等。 2 、理性的激情 一个语词在我们将其作为一个概念来运用并阐述时,存在着一种内在的自洽 性。这种内在的自洽使得许多看似矛盾的悖论得以统一,理性亦是如此。当我们 诉求理性时,无疑是将其视作与感性相区别的存在。而理性,尤其是理性精神自 身却内蕴着理性的激情。或者,这种激情恰好赋予了一个思想者或一个存在者以 生命张力。 对于托马斯潘恩,他的思想孕育于他的时代。他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从自 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到社会自身都在寻求进步与解放的时代。正是在这种从神 人到人人的精神中,一个时代的个体性得以呈现并延续为历史的整体。 首先,牛顿是给那个时代许多思想家带来影响的一个重要科学家。对于曾在 伦敦图书馆潜心研读自然科学与哲学书籍的潘恩而言,也是深受牛顿的影响。在 当时极负盛名的伊萨克牛顿那里,这个世界是秩序井然、逻辑严密并有规律的 运动着。在牛顿的引力和离心力以及他的力的平行四边形中我们看到:牛顿的出 发点是对现有的运动状况同时给定条件;而其结论尽管借助了第一动因上帝,但 其诉求的却是科学知识的阐述如何窥视自然状态的和谐? 而这恰恰是潘恩研究 政治问题的基本进路,即“这个制度是合理的吗? 它与自然法则和谐一致吗? ” 2 由此进入潘恩思想的研究,我们发现:无论是对君主制的否定还是对人权理论 的确立,甚至在阐述宗教思想的理性时代中均可以找到这一基本问题的影响 痕迹。 在社会科学中,无论是伏尔泰、孟德斯鸠还是卢梭,他们都在不同的视角中 分析政治权力与社会权力。伏尔泰看到经济与贸易间的关系,侧重从经济角度看 待公共生活。而无论经济领域亦或公共生活均离不开其赖以存在的国家制度,这 样在国家制度、政治制度、政府制度的一系列的环节中必然涉及法律。孟德斯鸠 的论法的精神恰是应运而生,这其中孟德斯鸠超越了亚里士多德建立在数量 1 ( 意) 萨尔沃马斯泰罗内:欧洲政治思想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 9 9 8 ,第1 8 0 页 2 ( 美) 利奥顾尔科;潘恩:自由的使者,商务印书馆,1 9 8 4 ,第4 l 页。 8 原则基础上的三分法,提出建立在质量基础上的三分法:关键不是权力掌握在谁 的手中而是权力是如何实施的宪法保证一国公民的自由,避免一人专制和全 体专制。此种逻辑演绎出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和法律精神如何构建一个民族的可 能。到了理想主义者卢梭那里,则更侧重社会问题。他更为深刻的洞见到“社会 的”与“政治的”之间的内在渗透,包括在卢梭的著作中出现的“公意”、“众意” 以及人类自然状态的假设都表现了他希望这个人类社会所能达到的幸福生活。 无论实用主义还是浪漫主义,无论现实主义还是理想主义,启蒙时代的思想 者们都在以笔为剑舞动他们对那个时代的心音。在著作与思想背后积蓄着一种执 着的理性激情。正是这种激情使社会有了批判的接受力,使革命成为一个时代的 主题曲。 第二节思想资源经验与先验的调适 启蒙时代思想者所内蕴的理性的激情,启蒙时代所主导的自由、平等精神以 及潘恩独特的人生阅历与战争体验,使得他不去为自己固守某一特定的逻辑演 绎。他的思维,他的理论,他的实践都在保有理想的同时进行着与生活现实实际 相符的调适。 1 、霍布斯的社会契约 近代契约论的最早阐述者是德国思想家蒲芬道夫,他的契约论是两维契约论 相并而存“一维指向社会起源,人们以契约形式联合成群体社会,以保证他们的 安全和生存,协调人际间平面横向关系,这是社会契约。另一维指向国家起源, 人们组成社会后,又同意把权力让渡给专职统治者,协议安排社会形成后出现的 权力分配。这是垂直方向上的契约,以吸纳平面契约上凸现出来的权力关系。”i 蒲芬道夫的两维契约理论无疑给后代思想家两个不同方向的拓展空问:即西方政 治思想史上的“政府契约论”( 小契约论) 和“社会契约论”( 大契约论) 。但无 论以“恶”制“恶”的小政府大社会模式还是此岸的“上帝之城”还是潘恩在这 两种契约问的调适,均出现了对政府的权力既要求最小又要求最大的内在矛盾。 霍布斯的契约思想在于:由“人性恶”和“契约的正义”为切入点,用一个 垂直维度的“利维坦”( 国家) 来进行统治。同时,契约中的个人权利全部转移。 霍布斯从人的自然权利“保全自己的生命自由”出发,区分权与律即“权在 于做或者不做的自由,而律则决定并约束人们采取其中之一。”2 这样,权利的互 相转让形成所谓的契约。正是有了预设前提的存在,霍布斯才得出:契约的约束 力不在于其本质而在于人们畏惧毁约的有害后果,即人的趋利避害的自保本性。 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上海三联书店,1 9 9 4 ,第6 2 页。 2 ( 英) 霍布斯:利维坦 ,商务印书馆,1 9 8 5 ,第9 7 页 9 而契约的订立则是:一部分人与一部分人订约将全部主权交给第三方即国 家,也即霍布斯“活的上帝”。相对于中世纪这无疑是种进步,但同时霍布斯又 从不同角度论证人民不可反抗政府,因为此种反抗就是反抗自身就是种不义。并 且以“利益”为纽带阐述了君主制的利大于弊,这在无形之中就剥夺了人民革命 的权利。对于霍布斯而言,他从人性的恶、人性的自保出发来建构一个庞大“利 维坦”的诞生。他对人性的这种笃信,使得他不会让人民只是转移部分权利,也 使得他会赋予“利维坦”某种强力。而此种不足恰好被后来的潘恩所弥补。 2 、洛克的分权学说 洛克政治思想的最主要特征是:人是生而自由的。洛克思想集中体现在政 府论( 上、下) 中对权力的分析。洛克也同霍布斯一样是自然权利者。在自然 状态下的人类是自由平等的,人们所信奉的自然法是和平与自我保存。而政府是 “对自然状态的不当之处的补救”。洛克曾于1 6 8 3 年流亡到荷兰,这种流亡状态 使他意识到:任何人都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那么,如何使自由与权力的 权威在公民社会和谐共存呢? 对此问题,洛克的回答是先破后立,即首先是避免唯一权力的专制制度,然 后确立多重权力的基本法贝f j 。由此,洛克展开了建立在议会立法权基础上的政府 模式。也就是将立法权与行政权分离开来,但将司法权的功能划在立法权的范围 内,这样立法权是高于行政权的,但同时立法机关并不是至上部门。因为“就立 法而言,没有高于他的人也就不会有未经他的同意而制定的法律,而如果他曾经 受制于其他的立法者,那么这一切都是不可设想的。那么对于政府,其监督在 于人民。国家权力的产生在于人民的委托和执行者的委托。这样,洛克就设想了 一个:民选的、多数公民同意为基础的代议制民主理论。 对于潘恩而言,他的契约论思想首先跨越了霍布斯的一维限制,将社会与政 府区分开来。同时,他肯定的继承了卢梭的主权在民的理论并扬弃了卢梭的主权 不可分割。然后,他吸收了洛克的分权学说:权力必须分割,实行代议制政府形 式,这样三权分立成为可能。既然国家是由原本独立的个人通过契约建立政府而 形成的,那么政府的权力就是种合成资本。那么,国家必然不可以以任何形式侵 犯个人保留的自然权利。由此,既防止了政府向极权方向蜕变又为大国的共和留 下了空间。 第三节生活资源潘恩政治思想的直接来源 生活世界存在着现实世界和可能世界两个维度。现实世界在于当下的一种现 实性,是现象性的、显性的世界。而与之相对的可能世界则是当下基础上的一种 ( 美) 列奥施特劳斯等主编:政治哲学史,河北人民出版社1 9 9 8 ,第5 7 9 页。 i o 可能性,是预见性的、隐性的世界。托马斯潘恩恰好站在现实的心腹之上,通 过其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对政治发展做了许多现实的预言。 1 、战争中的可能世界 1 7 7 4 年,在英国与美洲殖民地的经济冲突转移至政治冲突之时,在美洲各 殖民地大陆会议提出“国家自由”的要求之际,潘恩以一个卑微移民者的身份由 伦敦来到费城。在富兰克林的朋友相助下,潘恩开始在一家叫做宾夕法尼亚杂 志的月刊做起了编辑。 费城的现实生活首先使潘恩的思想有所转变。这个北美殖民地一直呈现朝气 蓬勃的景象,人们怀有自信并以勇于正视的态度面对生活。潘恩在费城那里了解 到了北美的状况、实力,这些状况给潘恩最直接的费解:一个大陆为什么可以永 远受一个岛屿的统治? 而组织自己的政府是一种自然权利,英国与北美的关系是 对自然规律的一种违反 战前关于英美斗争的题目,出版了若干的书籍。效忠派一直认为,北美和英 国的关系无论在感情上与政治上均是牢固的。大多数人会赞成和解,但英国政府 顽固不化,视北美人民的请愿为冒犯。1 7 7 5 年,英国首先触发了莱克星顿之战。 一旦战争诉诸武力,北美人民就必须接受此种挑战。 在1 7 7 6 年战争正式打响之前,潘恩出版了小册子 常识,在北美与英国的 诸种可能关系中分析了北美的形势、北美的能力,阐述了英国对北美的统治弊大 于利: 历史的现实逆向的可能 ( 1 ) 曾经的繁荣将来的幸福赖以存在的贸易市场的自在性 ( 2 ) 曾经的保护垄断的操纵 ( 3 ) 亲国关系自私和狭隘 在现实的关系中诚然存在着北美与英国的和谐之处,也存在着北美的经济繁 荣。但英国的目的是英国本土的自身利益,北美的利益与长处是其实现自身利益 的中间一环。而站在现实之外冷静的分析会发现:脱离英国的北美会同样赢得自 身的发展且不会卷入欧洲的战争。 2 、革命中的现实世界 在北美独立战争胜利以后,潘恩潜心研究建造铁桥。1 7 8 9 年7 月1 4 日,巴 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整个欧洲为之震惊不已。在人们眼中,法国革命无疑是北 美独立战争精神的延续或者同后世思想家所言是姊妹革命。作为民主自由人士的 潘恩也随之扎迸法国大革命的激流之中。潘恩在抵达巴黎后,入选为国民公会的 议员,成为法国革命的政治核心人物之一。 革命初期,潘恩参与起草了人权宣言并为之增加了美国革命奋斗争取的 经济自由、财产不受限制的思想。同时,潘恩认为法国革命是“美国原则移植到 法国的第一批硕果”。他深信,美国理想将是法国人民的精神之匙。他深信,十 八世纪的时代精神是人类自身奴役状态的解放。所以在保守的柏克面前,理想的 潘恩会如此从容。他将十七世纪的英国革命、十八世纪的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 革命进行比较,形成人权与君权的对照、形成十七世纪与十八世纪的对话。 柏克对法国革命的惊恐在于:革命对法国法律和秩序的抨击以及革命所可能 弓f 起的过火行为,他在预言攻占巴士底狱导致恐怖之时,也预见了国王和王后会 被处死并出现军事独裁。自然,从现今回看历史,柏克的分析与预言无疑是正确 的。革命后果的出现,是多种原因聚合的结果。对于饱含政治激情与理想的潘恩, 桕克的观点无疑是种“过去时”。法国的革命不仅应归咎于波旁王朝的统治。然 而,在革命的进程中,法国革命走向了一条过激的道路。完全的一致性统一的理 想状态使得革命内部首先出现意见分歧。在处死国王的问题上潘恩站在了吉伦特 派的立场与雅各宾派产生歧义,他反对处死国王。潘恩所力求的是建立一个“共 和国”,且这个共和国的建立过程可以同美国的独立战争一样彻底而温和。而处 死国王对于正在革命中的法国无疑弊大于利,所以他公开投票反对处死国王。 在随后革命白热化的过程中,潘恩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他的政治主张在充 斥着极端的理想主义的法国大革命中只能遭到拒绝。同时1 7 9 3 年,雅各宾派执 政后将潘恩驱逐出国民公会,并于同年1 2 月2 8 日锒铛入狱。在狱中,潘恩完成 了他的宗教问题著作理性时代。 从客观的角度而言,革命中的现实使得潘恩在后来的人生中远离权力的纷 争。但却依然对现实加以关注与对人民命运给与关怀。在战争与革命中,潘恩具 有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通过历史与论证来树立自己的理念。同时,潘恩也具 有着强烈的理想主义精神,通过现实来逐步接近理想。 1 2 第二章潘恩政治民主思想的演进 潘恩的政治民主思想是在战火之中演进并形成的。其作品常识是成于北 美独立战争前夕,而人权论则成于法国大革命之际,这两部著作可谓体现了 潘恩政治民主思想的核心内容。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大体上有建构式的即通常意 义上的康德的“理性为自然立法”,还有演进式的即通常意义上的经验主义的。 而我们对“人类的认识”再认识时,也大体上遵循这两条线路。 第一节常识中的可能世界 常识这本托马斯潘恩的小册子,曾被誉为改变世界历史的书目之一。 在美国,它的热度只有汤母叔叔的小屋可以堪比。其价值如此之大,自然有 着其自身所承载的历史主题命运。如果说千年前亚里士多德的“人天生就是政治 动物”是对古典政治生活的概括,那么常识所预示的“政治民主的前提必须 是独立”就是对人类启蒙时代政治生活的唤起。在此本小册子中,潘恩从政权的 起源和目的、君主政体的弊端、北美目前的形势、北美目前的能力等角度进行分 析,论证了北美必须脱离英国而独立。 i 、政权起源中的政府产生和目的 无论从生物进化的角度、还是从知识考古的角度,我们都需承认人类历史是 在诸种演化与可能的选择和改造中向前发展的。从世间万物的混沌一体,到人类 社会的产生再到国家的产生,我们的理论原点最终都回溯到一种假定的可能状 态,然后取得论证。 对于潘恩,其常识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对北美的分析把握了时代主题, 而且在于他的论证切入点是:人类历史的一般。他在常识中开宗明旨的将社 会与政府作以区分,并认为:我们的欲望产生社会,我们的邪恶产生政府。那么 沿此逻辑,政府的作用必然是制恶扬善地“消极”地增进我们的幸福。 潘恩的此种社会与政府的二分法,也恰恰证明了人性的缺失或德性的缺陷。 而政府起源中政府的产生机制决定了其作用的有限性,其权力内蕴的制约性。当 社会的积极性不能克服人性德行的缺陷之时,产生了某种统治形式政府。那 么,政府的意图和目的即为自由与安全。那么对于作为统治形式的政府,自身又 需要采取什么形式呢? 这也就是政体问题的产生。此处,潘恩并未论证具体的政 体而只是在一般层次上泛论了选举与权力的互换所可能产生的“政府的力量和被 统治者的幸福”。 从潘恩的社会与政府的划分来分析北美与英国的关系,必然会有两个结论: 第一,英国政府佼北美人民所遭受的为一种有政府的无政府状态。第二,君主政 体有着固有的弊端即专制政权的欲念。 2 、君主政体和世袭的弊端 既然社会中的人类是生而平等的。那么在国家产生、形成统治权力后,就需 要保有、维护此种平等。这样,就如同潘恩所言“有一种不能用真正自然的或宗 教的理由来解释的更大的差别,那就是把人们分成国王和臣民的差别。” 1 此处,潘恩上朔到圣经中摩西记载的创世说。在一系列宗教故事中,我们 可以将君主政体看作产生于荣誉的授予与接受。如果此为人类所犯错误的开端, 那么在此基础上的错误展开就是君主制的世袭传统。 首先,从受权与赋权者两个方面论述。就受权者而言,君主自身的荣誉不等 于君主后代的荣誉,且出身的不同并不能创立个比其他任何家庭优越的家庭。 一切人生而平等,而世袭制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荒谬性。而就赋权者而言,他只保 持有授予他所生活的社会荣誉者以权利但没有牺牲子孙的权利的权利即世袭制 实质是人对权利的放弃。 其次,世袭制一旦产生,其可能造成的危害有两种。现实性的危害为:“许多人 因恐怖而服从,另一些人因迷信而服从,一部分比较有权有势的人则帮同国王对 其余的入进行掠夺。”2 历史性的危害为:作为制度来推行的世袭制产生了权力的 合法性地位。 由此,共和制无疑是一个比君主制理想的治国方案。对于一个几近君主专制 的英国,潘恩认为其下议院的共和才是英国人所应引以为自豪的。而英国的君权 正在毒害着共和。此种意义上,潘恩已经在言述:北美需要建立的是共和制而不 是君主制。 3 、战争中的革命 1 7 7 6 年7 月4 日,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在战争发生前夕,潘恩在常识 中分析了北美的形势与能力。他从北美的现实利益和入的平等性角度论述了战争 的发生及其战争中所孕育的革命因子。 当和解成为不可能时,北美人民选择的只能是以武力结束争执。北美人民首 先必须明晰的应是这场战争的历史性影响,即它承载着北美人民对子孙后代的责 任。这是民族内在的代际问的相承相继的关系的延续,而战争将决定这种延续的 状况与方式。对于北美的代际关系,这属于一个责任范围内的问题。从北美的现 实利益与实际利益而言,它必须脱离英国,赢得自己民族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平 等与独立。对于英国,其行为的动机无疑是自己的切身利益。在征服的统治中, 英国控制着北美、北美隶属于英国。从自然界的一般规律来看“英国属于欧洲, 马清槐等译:潘恩选集,商务印书馆,1 9 8 2 。第9 页。 2 马清槐等译:潘恩选集,商务印书馆,1 9 8 2 ,第1 4 页。 1 4 北美属于它自身。h 这种“保护”下的隶属关系本身就是人类自身的荒谬,这 种荒谬关系中的美国只能在英国政治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这使得战争的爆发成 为必然,只是时间与机遇的问题。 战争一旦发生,北美人民必须明确:他们的革命精神在于独立、成立自己的 政府。如同德拉戈内蒂所言“政治家的科学在于确定幸福与自由的精义。凡是能 够发现一种使国家花费最小代价为个人谋取最大幸福的政体的人,是值得永远感 恩的。”2 对于美国而言,潘恩开明宗旨的讲他们为宪章加冕,法律就是国王。冷 静的组织自己的政权形式,建立一个“广泛而平等的代表制”。 通过上述论证,潘恩预言了北美独立战争的革命:建立共和制,避免独立后 的内战;为宪章加冕,确立法律的权威;脱离英国,建立广泛平等的代表制。所 以,独立战争的战场上出现了延续常识的危机,并成为北美战士与人民 的精神食粮。在战争结束后,北美人民同他们的政治思想家预言般建立了自己的 联邦共和国。开国元勋的政治远见与政治想象力可见一般。 1 马清槐等译:潘恩选集,商务印书馆1 9 跎,第2 9 页。 2 马清槐等译:潘恩选集,商务印书馆1 9 8 2 ,第3 5 页。 1 5 第二节人权论中的可能世界 人权( h u m a nr i g h t s ) ,是当今政治哲学、法学等学科领域中的一个突出概 念,而人权的理念已经波及全球。人权成为人解放的指导原则之一,成为弱势群 体呐喊的回声。在西方社会发展的文明进程中,人权无疑是启蒙运动提出的人类 自身解放的口号。但在西方主导的意识形态中同样存在着以“人性”和“权利” 为旗帜的战争。2 0 世纪是人权的时代,但同样存在着人权精神与人权实践的悖论。 从美国独立宣言的“所有人生而平等,创造者赋予他不可剥夺的权利” 到法国人权宣言宣布的人权是“自然的、神圣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再到 1 9 4 8 年世界人权宣言对上述主张的重申。我们不难看出:人权是现代社会 的创造者。现代社会发起于启蒙时代,而启蒙时代的人权在于自然权利的演进。 就人权的内容而言,它有时指人、有时指人的自然性,它与政治和法律的现代性 密切关联,所以人权是一个复合范畴。而无论从康德的本体论预设和实践中“存 在条件”出发,还是从霍菲尔德的“权利”即一索要( c l a i m s ) ,特许( p r i v i l e g e s ) 或自由( 1 i b e r t i e s ) ,强力( p o w e r ) 和豁免( i m m u n i t i e s ) ”1 出发,我们 均可以得出:人权必须也必然是一种普遍的权利,而且存在着普遍的道德准则的 可公度性。随着国家公民身份的确立,人权得以真正的展开和丰富。作为处 于人权理论形成阶段的潘恩,他以自己的视角从一般与特殊兼容的立场比较了英 国、法国、美国,阐述了自己的“人权论”。 1 、人权可能的前提:天赋权利与公民权利 人权的追述,必然要回到入类社会的产生时期。在潘恩看来,任何一部创世 史或传统的记述,无论在有无文字记载的世界中、无论见解与信仰上存在着多大 的差异,都有着对人权精神基本的认同:人的一致性或平等,即所有的人处于同 一地位。这是天赋的权利,而在社会、国家与人之问存在着这种和谐的可能。这 种和谐的可能在启蒙运动张扬个体以后,就尤表现为:作为人的天赋权利与作为 社会的公民权利。 如同潘恩所言,人进入社会建成国家不是使自己具有的权利较以前更少或更 坏。而是让其权利得到一个更好的保障,人的天赋权利就是他的公民权利的基础。 潘恩在人权论中表述“天赋权利就是人在生存方面所具有的权利,其中包括 所有智能上的权利,或是思想上的权利。还包括所有那些不妨害别人的天赋权利 而为个人自己谋求安乐的权利。公民权利就是人作为社会一分子所具有的权利。 每一种公民权利都以个人原有的天赋权利为基础,但要享受这种权利光靠个人的 能力无论如何是不够的。所有这一类权利都是与安全和保护有关的权利。”2 1 转引自( 英) a j m 米尔恩:人权哲学 东方出版社,1 9 9 1 ,第1 7 7 页 2 马清槐等译:潘思选集,商务印书馆1 9 8 2 ,第1 4 2 一1 4 3 页 1 6 在潘恩关于天赋人权与公民权利的论述中,可以看到人从自然的个人到社会 的个人的过程,并且可以得出三点结论: ( 1 ) 每种公民权利都来自一种天赋权利,是由一种天赋权利换取的。 ( 2 ) 恰当地称为公民权利的那种权利是由人的各种天赋权利集合而成。 ( 3 ) 由天赋权利集合而成的权力不能侵犯个人保留的天赋权利。1 从前提到结论,潘恩在构建自己人权理论的过程中:明确人权的普遍性与神 圣性以及在公民社会的特殊性。人权的可能必须要区分天赋权利与公民权利,而 人权的实现必须依托一定的载体。这样由人权可能的前提过渡到人权可能的载 体:政府的组织形式与政体。天赋权利的集合与让度已经包含了契约产生政府, 而“不可侵犯个人保留的那些天赋权利”已经蕴涵了对一切可能带有奴役性质的 政权的反对与对一切可能专权的否定。 2 、人权可雒的载体政府的组织形式与政体 由天赋权利与公民权利出发,坚定政府的契约性质。追根溯源,潘恩将政府 归为三类: 政府的根源迷信权力社会的共同利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