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唐代曲江诗研究(1).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唐代曲江诗研究(1).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唐代曲江诗研究(1).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唐代曲江诗研究(1).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唐代曲江诗研究(1).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唐人曲江诗是指唐代专题吟咏或涉及曲江的诗篇,包括描写曲 江一带景色如杏园、慈恩寺、乐游园等的诗作。在全唐诗中,这类 诗歌有近四百首,是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由众多作者共同完成的。 它f i j 基本上包含了所有的唐代诗体,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题材系 列。曲江诗拓展了唐诗的题材与表现手法,反映+ 厂唐代诗歌的艺术 成就,是我们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极其珍贵的艺术宝库。 本文以唐人曲江诗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这部分诗的整体解 读,来揭示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文化意蕴。本文主体内容共分为四部 分,首先是对曲江的历史、地理及唐前曲江文学活动进行回顾,第 二部分在此基础上揭示唐人曲江诗的繁荣及其原因。曲江与大唐帝 国的强盛同步,与唐诗的发展、繁荣相契合。曲江独特的山水个性、 四时景致、园林建筑、宗教文化、节庆活动、世俗风情等,为诗人 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创作素材,牵动着诗人们的情思和灵感。第三 部分则从题材内容着眼,笔者将曲江诗分为四类:节序风物类、苑 囿名景胜类、节庆民俗类、纪事感怀类。在这些诗篇里,“曲江 已不只是单纯的苑囿景观,同时也成为了一个包蕴着多种思想感情 因素的文学意象,因而包含着较为深刻的文化意蕴。最后,文章在 分类的基础之上,进一步阐释了曲江诗所体现出的文化意蕴。曲江 诗反映了唐代文人对盛世荣光的深情追念,也反映出了士人的进退 出处、聚散离合的悲欢喜乐。同时曲江诗也是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 为我们了解唐代民俗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唐人曲江诗,是唐代物质文明和独特人文精神的有形载体,它 反映了唐代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等生活的多个侧面,形象地展示 了大唐的盛世繁华、政治兴衰以及士人的复杂心态。 关键词:唐代曲江曲江诗文化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t h ec h i n e s eq uj i a n gp o e mi st h ep o e mo ft h es p e c i a ls u b j e c to f t a n gd y n a s t yw h i c hc h a n t so rr e l a t e st oq uj i a n g t h ep o e mi n c l u d e s t h ew o r k sw h i c hs c e n e r yq uj i a n ga r e a ,s u c ha st h e r ea r et h ea p r i c o t g a r d e n ,k i n dg r a c et e m p l e ,h a p p yg a l ap a r t y ,e t c i ne n t i r et a n g p o e t r y ,t h e r ea r ea l m o s tf o u rh u n d r e dp o e t r ya n ds o n g so ft h i sk i n d w h i c ha r ec o m p l e t e dc o m m o n l yb yal o to fa u t h o r sw i t h i nav e r yl o n g p e r i o d i th a sc o n t a i n e da l ls t y l e s o fv e r s e ,w h i c hh a sf o r m e da r e l a t i v e l yi n d e p e n d e n ts e r i e s t h eq uj i a n gp o e mo p e n su pt h es u b j e c t m a t t e ra n dt e c h n i q u eo fe x p r e s s i o no ft a n gp o e t r ya n dt h ea r t i s t i c a c h i e v e m e n t sr e f l e c t e db yp o e t r ya n ds o n g so ft a n gd y n a s t y ,s oi ti s a n e x t r e m e l yc o s t f u l a r tt r e a s u r e h o u s ef o ru st o s t u d yc h i n e s e t r a d i t i o nc u l t u r e t h em a i nb o d yo ft h i sp a p e rm a i n l ys t u d y i n gt h ec h i n e s eq u j i a n gp o e m b ye n t i r e l y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a n de x p l a i n i n gt h ep o e m r e f e r r e di nt h e p a p e r ,t h ew r i t e r t r i e st os h o wt h ed e e pc u l t u r a l m e a n i n gc o n t e n t e di nt h ep o e m t h i sp a p e rc o n s i s t so ff o u rp a r t s i n t h ef i r s tp a r tt h ew r i t e ri st ol o o kb a c kt ot h eh i s t o r y ,g e o g r a p h ya n d l i t e r a r ya c t i v i t i e so fq uj i a n g i nt h es e c o n dp a r t ,t h ec o n t e n ti su s e d t of u r t h e rs h o wt h ep r o s p e r i t yo fq uj i a n gp o e ma n di t sr e a s o nb a s e d o nt h ec o n t e n to ft h ef i r s t p a r t o nt h eb a s i so ft h r e eh u n d r e dy e a r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p o e mo ft a n gd y n a s t y ,q uj i a n gp o e mw i l ln o t d e c l i n e t h ep r o s p e r i t yo fq uj i a n gw i t ht h ep r o s p e r i t yo ft h ee m p ir e t a n g ,a n dt a l l i e sw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p r o s p e r i t yo ft a n gp o e t r y d i s t i n c t i v ei n d i v i d u a l i t yq uj i a n gl a n d s c a p eo ft h ef o u rs e a s o n sv i e w , g a r d e na r c h i t e c t u r e ,r e li g i o nc u l t u r e ,f e s t i v a la c t i v i t y ,c o m m o n c u s t o m sa m o r o u sf e e l i n ge t c ,p r o v i d e st h ep o e t sw i t hr i c hc r e a t i o n m a t e r i a l w h i c ha f f e c t st h ef e e l i n gt h o u g h ta n di n s p i r a t i o n o ft h e p o e m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i r dp a r ti nw i t c h t h es u b j e c tm a t t e ri sc o n c e r n e d , t h ew r i t e rd i v i d e sq uj i a n gp o e mi n t o f o u rk i n d s :f e s t i v a lo r d e r s c e n e r yr e s e m b l e s ,t h eg a r d e n se n c l o s u r ef a m o u sp l a c ef o rs c e n e r yo r h i s t o r i c a lr e l i c sr e s e m b l e s ,f e s t i v a lf o l kc u s t o mr e s e m b l e s ,r e c o r d e v e n tr e c o l l e c t i o n s w i t h i nt h e s ep o e m s ,q uj i a n g i s n o to n l y s i m p l eg a r d e n se n c l o s u r el a n d s c a p e ,b u ta l s o h a sb e e nb e c o m i n ga t t h es a m et i m eal i t e r a t u r ei m a g ow i t c ha c c u m u l st h ev a r i o u sm i n da n d s e n t i m e n tf a c t o r sp a c k a g e ,a n df o rw i t c hi t c o n t a i n sc o m p a r a t i v e l y i n c i s i v ec u l t u r a lm e a n i n g s a t l a s t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 t h ep a p e r ,t h ew r i t e rf u r t h e re x p o u n d st h ec u l t u r a lm e a n i n ge m b o d i e d b yq uj i a n gp o e m t h eq uj i a n gp o e m h a sr e f l e c t e dp u r s u i n gt h o u g h t t ot h ef l o u r i s h i n ga g eb yt a n gd y n a s t yp e o p l e ,a n da l s oh a sr e f l e c t e d t h es o u r c eo fas c h o l a r s a d v a n c e m e n ta n dw i t hd r a w i n g s t h eg r i e f a n dj o yo fm e e t i n ga n dd e p a r t i n g ,a n dm e a n w h i l e i ti st h ec a r r i e ro f f o l kc u s t o m t h i sh a sp r o v i d e d p r e c i o u sm a t e r i a l f o ru st ol e a r n a b o u tf o l kc u s t o mo ft a n gd y n a s t y t h eq uj i a n gp o e m ,i st h ec a r r i e ro fm a t e r i a lc i v i l i z a t i o na n d u n i q u ev ig o r o u sh u m a ns p i r i t s o ft a n gd y n a s t y t h ec h i n e s eq u j i a n gp o e mh a sr e f l e c t e dm a n yp r o s p e c t so ft h ep o li t i c s ,e c o n o m y a n d c u l t u r eo ft h es o c i e t yi nt a n gd y n a s t y i te v i d e n t l y s h o w st h e f l o u r i s h i n gv i c i s s i t u d e o fp o l i t i c sa n dt h es c h o l a r s c o m p l i c a t e d p s y c h o l o g yi nt a n gd y n a s t y b y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a n de x p la i n i n gt h eq u j i a n gt a n gd y n a s t yp o e m ,w eh a v ev a g u e l yr e a l i z e d t h eb r i g h tq u j i a n gg o r g e o u sa p p e a r a n c ea n dt h ep r o s p e r i t yt h a th a sg o n ei nt h o s e y e a r s k e yw o r d s :q uj i a n g ,t a n gd y n a s t y ,q uj i a n gp o e m ,c u l t u r e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 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 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为获得内蒙古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 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 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感谢。 签名:名撇 望日期:砌节年,月蟛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内蒙古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 学位论文的规定:内蒙古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 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 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并 且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也遵守此规定。 签名:名 拨彳致 导师签名:南悴广 e t 期: 钞7 年a - 月碍日 绪论 绪论 ( 一) 选题意义、研究内容及主要研究思路 在诗歌创作中,“意象”是情思的载体,是灌注了生气的形象,它融入 了诗人思想感情的主观因素,伴随着历史的积淀,具有了特定的内涵和丰富 的文化意蕴。唐诗中的“曲江”意象作为一个历时性的文化语码( c u l t u r e c o d e ) 同样具有这样的特点。 在唐诗中,“曲江 是出现频率较高的意象。笔者据全唐诗及陈尚 君全唐诗外编( 中华书局1 9 6 0 版及中华书局1 9 9 2 年版) 并参照北京大 学中文系全唐诗网上检索系统( h t t p :c h in e s e p k u e d u c n c g i b in t a n - g lib r a r y e x e ) 进行了初步检索,结果显示,唐代专题吟咏或涉及 曲江的诗有近四百首,唐诗中共出现“曲江 一词一百七十次,而描写曲江 一带景色如杏园、慈恩寺、乐游园等的诗篇,大约有二百二十余篇。这些诗 包含了所有的唐代诗体,从多个侧面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 社会生活。本文试图对唐代曲江诗作整体解读,并联系唐代社会文化的实际, 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和分析,进而挖掘和阐释其精彩的文化意蕴。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仔细阅读了唐人曲汀诗,运用理论研究与具体诗歌 作品相结合的方法对课题进行了具体分析论证。此外,还采用了文献研究法, 通过图书馆以及因特网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了本课题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并最终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研究思路。 对于唐诗中曲江意象的研究,时人前贤尽管已有一定的论述,其中也不 乏有一定启发意义的新颖观点,但从重温民族传统文化,发掘其深广的文化 内涵方面来讲,笔者认为唐人曲江诗仍然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已有研究成果 仅从曲江之历史、园林、儒境方面来论述,曲江诗仅是其论述过程中征引的 一部分材料,这些研究未能从文学的本位出发,以曲江诗为研究文本,就文 化意义及人文内涵作更深入的探讨。其次“曲江作为一个历时性的文化语 码( c u lt u r ec o d e ) ,被写入诗歌之中,自然负载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和历史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积淀。我们可以从心理学、文化学等方面入手,从整体上鸟瞰这一诗歌题材, 进一步发掘其所蕴含的人文意蕴。 ( 二) 唐代曲江诗的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曲江的历史、地理及其沿革的记载与研究,散见于历代史书、政书、方 志及笔记类、文学类著述中。唐六典、通典、两京新记、元和郡县 志及宋人宋敏求的长安志、冗人李好文的长安志图、清人徐松的唐 两京城坊考、清代咸宁县志曲江池图等都有记述。但是对曲江诗的 专题研究则是比较薄弱的。直到2 0 世纪9 0 年代唐人曲江诗才开始引起国 内学者的关注,许多文史专家都有所论及,出版和发表了不少专著和文章。 其中与本课题研究关系比较密切的专著主要有:李元主编的大唐曲江: 唐人咏曲江诗辑注;赵俊玢、武复兴等编著的唐代诗人咏长安等。 李元在大唐曲江:唐人咏曲江诗辑注一书中,选择了2 0 0 余首曲江 诗编为一集,对其进行分类和注释说明,这是迄今所见最早的一部唐人曲江 诗选集,对研究曲江诗有重要参考价值。赵俊玢、武复兴等编著的唐代诗 人咏长安选录了唐代一百三十五位诗人描写长安城区及其附近地区名胜、 古迹、宫殿、寺观、郊野、山川以及风尚、世俗等方面的诗歌共三百一十首, 分类编排,并作了简要的注释。 此外,一些文人的诗集、文集及古今学者对其所作的辑考、注释等,部 分涉及到了有关曲江诗的内容。但是,把曲江诗作为一个整体去解读,并能 深入挖掘其艺术成就和文化意蕴的专著,笔者至今尚未发现。 近年来,各类期刊上刊发表了一些研究曲江历史文化的论文,如论曲 江池的兴衰、龙脉、水脉和文脉一一唐代曲江在都城长安的文化地位、隋 唐长安城市规划与布局研究的新认识、论曲江池的兴衰、唐代的文学作 品与曲江风景区的旅游活动、唐长安城风景区的地理特征、关于曲江池 与芙蓉园、芙蓉池的关系等。这些论文从不同角度介绍了作为名胜游览区 的曲江的繁盛和衰落的具体情况,对笔者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帮助。 此外,也有一些论及唐代曲江诗的文章。如谢泉浅谈唐代的曲江诗, 该文按初、盛、晚唐的顺序对曲江诗进行了考察,并对其艺术特色做了大致 的分析。梁桂芳唐代曲江诗探微对部分曲江诗进行了解读,进而得出了 “曲江诗是时代的缩影和世情的画卷”的结论。秦草杜甫与曲江和徐辉 2 一、曲江的历史、地理及唐前曲江文学活动回顾 杜甫的曲江情结二文都涉及了杜甫与曲江的不解之缘。他们认为,通过 曲江这一独特的情感载体,杜甫由早期对个人生存与功名的愤疾转变为对家 国命运的关注。赵永建自居易“曲江系列中的“巅峰体验”和人生意蕴 写道:“白届易对曲江的关注长达3 0 余年,白香山集中有关曲江的诗歌 有6 0 多篇,这些诗歌体现出了强烈的时间意识和多重的人生意蕴。 此文应 用了马斯洛心理学“巅峰体验”的理论,把白居易仕途上的巅峰状态与曲江 这一地理位置联系起来。笔者认为,此理论同样适用于其他诗人。 总之,已有的研究成果大多从曲江之历史、园林方面着眼,对曲江诗的 文学及文化意义涉及不多。鉴于此,笔者认为,从文学及文化的角度研究曲 江诗是有必要的。 一、曲江的历史、地理及唐前曲江文学活动回顾 曲江本秦汉旧苑,是一弯低凹婉曲的天然水池,是“空山之泺,旷野之 湫”。1 曲江池地处少陵原与乐游原之间一块不规则的洼地之中。曲江之美, 首在一个“曲字,张礼游城南记日:“江以水流屈曲,故谓之曲江, 其深处不见底。 2 从秦汉时期始,人们就已巧用这里的自然地势来布设园 林风景,使之高低起伏,曲径通幽,山回路转,柳暗花明。 在秦代,曲江之处称陛洲,据唐人康骈的剧谈录卷下记载:“曲江 池,本秦世陛洲”。“陛 为曲而长并可攀登的岸,“州 同“洲”。秦汉 时期皇家利用曲江地区地形复杂,自然风光优美,川原相间等特点,于此开 辟禁苑一一宜春苑,3 专供帝王游猎。因此,陛洲、宜春苑则成为曲江园林 文化的源头。但是由于秦王朝实行极端的文化专制政策,文学创作空前冷落, 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屈指可数4 ,因此这一时期的曲江文学活动也可谓寥寥 无几。 在汉代,以曲江为主体的宜春苑还是属于上林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汉代的曲江仍与上林苑相关。汉代的上林苑主要是为了满足汉武帝不 。( 清j 莆诰编伞店文,卷5 7 9 曲江池记( m ) 1 9 9 0 版第2 6 7 3 页 ? 张礼游城南i d ( m ) 从书集成初编 3 张礼游城南记( m 】从书集成初编 严町均辑伞l :古三代秦汉三国六剜文伞秦文仅一卷,绝人多数为李斯的奏疏和刻石文。逯 钦以先条汉魏晋南北朝诗仅录秦始争时民歌一首,叩k 城谣。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断游猎的需要而扩建的。据汉书记载,汉武帝于建元三年( 公元前13 8 ) , 微行游猎,行踪“北至池阳( 今泾阳西北) ,西至黄山( 汉宫名,在今兴平市 境内) ,南猎长杨( 汉宫名,在今周至境内) ,东游宜春( 汉代苑名,在今曲江 池) ,所到之处,严重地损害了禾稼,干扰了老百姓的正常生活,“民皆号 呼骂詈 。武帝“以为道劳苦,又为百姓患 ,遂决定扩大上林苑。杨雄羽 猎赋序曾云: 武帝广开上林,南至宜春、鼎胡、御宿、昆吾,旁南山而西,至 长杨、五柞,北绕黄山,濒渭而东,周袤数百里,穿昆明池象滇河, 营建章、凤阙、神明、酝娑,渐台、泰液象海水周流方丈、瀛洲、蓬 莱。游观侈靡,穷妙极丽1 武帝使“南至宜春、鼎胡、御宿、昆吾,傍南山而西,至长杨、五柞,北绕 黄山,濒渭而东,周袤数百里 的区域成为皇家禁苑,以供自己游乐,可谓 “视之无端,察之无涯( 上林赋) 。汉代的上林苑规模宏伟,宫室众多, “弥山跨谷,高廊四注 ( 上林赋) ,一直是皇家帝王射猎游乐的场所。汉 书旧仪载:“苑中养百兽,天子春秋射猎苑中,取兽无数。司马相如 曾经跟随汉武帝到上林苑中的长杨宫打猎,回来时经过宜春苑,触景生情, 有感于怀,作哀秦二世赋来讽谏汉武帝弃奢从简。其中便有对宜春下苑 景物的描写: 陂陋之长阪兮,坌入曾宫之嵯峨。临曲江之陛州兮,望南山之参 差。岩岩深山之硅磕,通谷豁乎诒砑。汩溅鞭以永逝兮,注平皋之广 衍观众树之蓊菱兮,览竹林之榛榛。东驰土山兮,北揭石濑。 作者描绘了宜春苑及周围秀丽的风光,使人如临其境:登上陂岸漫长的坡道, 走进重楼叠阁的宜春宫,俯视曲折潆洄的曲江岸头的随州,遥望险峻起伏的 南山。三面土山夹着长谷,通谷宽阔而深空。汩汩急流飘然向北流去,浇灌 那平畴沃野。观赏谷中浓荫蔽同的树木,游览那莽莽榛榛的竹林。东上土原 而走马驰驱,北行提衣踩石而过急流。真是山青水美,一派胜景。此外,司 扬了厶集卷五,文渊阁网库伞书本 4 、曲江的历史、地理及唐前曲江文学活动回顾 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借亡是公之口,极尽铺张之能事,对曲江作了全景式 的描绘: 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 左苍梧,右西极,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 北终始灞沪,出入泾、渭;酆、镐、潦、濡纡馀委蛇,经营乎其内; 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东西南北,驰骛往来:出乎椒丘之阙, 行乎渊淤之浦;经乎桂林之中,过乎泱莽之野1 上林赋中亦云:上林苑中橘、橙、枇杷、枣、杨梅、樱桃、葡萄、荔枝, “罗乎后宫,列乎北园”;各种树木“长千仞,大连抱被山缘谷”;更有 无数飞禽走兽“栖息乎其间,长啸哀鸣,翩幡互经”。其描写不但显示了帝 王苑囿之“巨 ,而且更夸示了帝王苑囿之“丽”,十分壮观。人们跨进这些 苑囿,有如进入神仙世界,在那里,或山峰耸峙,或川流奔泻,或佳木林生, 或异卉丛集,或珍禽欢舞,或怪兽漫步,处处有佳境,令人惊喜交集, 欣悦无比。也正是因为有了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哀秦二世赋等文学作 品的描绘,加之司马迁的史记、西京杂记以及汉书等史书和文献 的详细记载,我们对汉代上林苑的历史渊源关系才有了更加清楚的了解。 由于上林苑的规模太大,不可能全部规划整齐,因此,这里又划分成许 多小苑,利用山原、河流、渠道、湖泊等地形的不同来设置具有不同风格、 不同特色的小风景区,宣春下苑就是其中之一。宜春下苑就是今天的曲江池, 宜春下苑地势较低,有一眼天然泉水,是一座以水为主体的园林。水源是造 园的基本条件,园无水不活,l j f 无水不秀。因此,刘彻组织人力重新疏凿泉 水,刘彻死后,取名为“汉武泉 。唐赵嘏经汉武泉诗日:“芙蓉苑里 起清秋,汉武泉声落御沟。 2 可见汉武泉在唐代亦经开发而长流不息。 汉宣帝神爵三年( 公元前5 9 年) “起乐游苑。因他特别喜爱曲江以北 乐游原高地的景致,故专门把此区丛宜春苑中划分出来,建立了乐游苑。乐 游苑以乐游原为主体,位于曲江池北侧,是登高远望的佳处。乐游苑的建立, 体现了以乐游原为中心的高地风景区足以独立构景,让人观赏的特点,也标 志着曲江池地区低j :丰的池水与高耸的原面即所谓山与水两种资源至此都被 。义选卷八 2 伞店诗五l 5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充分地开发利用起来。汉元帝时,连岁不登,百姓饥谨相继。汉书贡禹 传记载,元帝初即位,征禹为谏大夫,禹奏言元帝崇尚节俭,减少各种用 项,“独舍长安城南苑地以为田猎之囿,自城西南至山西至鄂皆复其田,以 与贫民 。汉元帝纳其言,于初元二年( 公元前4 7 年) ,将曲江一带大片空 地划出封禁范围,假与贫民耕种,叫“假民公田 。可见这时的曲江一带农 田成片,虽宜春宫的皇家建筑没有被拆除,但已经是“门前冷落车马稀 的 景象了。东汉时,长安失去了首都的地位上林苑也名存实亡。后汉书梁 鸿传记载,东汉名士梁鸿家境贫寒,曾在上林苑中牧猪为业。由此可知, 东汉时上林苑已经变成遍野桑麻的农村景观,而当时宜春、乐游两苑的园林 建设,今已无文献可考。这一时期,由于上林苑日益失去了其往同的光辉, 因而描写这一带的文学作品和在此举行的文学活动也随之减少。 东汉至隋朝近四百年时间,虽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多个 王朝建都长安,但因处于分裂时期,王朝更替频繁,各朝没有实力进行苑囿 园池的建设,在史籍中几乎没有见到建设宜春苑与曲江的记载。只是在南北 朝的文学作品中偶尔提到宜春苑或零星记载对曲江一带的描述。如庾信春 赋云: 宜春苑中春已归,披香殿里作春衣,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 路飞。河阳一县并是花,金谷从来满园树。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 即横路。开上林而竞入,拥河桥而争渡。2 此赋描写贵族阶层春游时的狂欢极乐,辞藻备极绚丽,对仗工整,是六朝抒 情小赋的代表之一。赋中提到“宜春苑”,其下注日3 :史记司马相如传 日:“上还过宜春宫。”j 下义日:“括地志云:秦宜春宫在雍州力年县 西南三十里,宜春苑在宫之东、杜之南。始阜本纪云:“葬二世宜春苑 中。 三辅黄图日:“宜春宫本秦之离宫,在长安城东南杜县,东近下杜, 又有宜春下苑,在京城东南隅。 但文中并非是写宜春苑春天的景色,而是 描写河阳、金谷园一带的春景及贵族阶层的春游。可见,当时的宜春苑业已 l李令福曲江史话【m ) 三秦版 | ,2 0 0 5 年第1 2 页 2 庾了山集注卷一清文渊阁旧库令书奉 3 庾了山集注卷一,溃义渊阁网库伞书本 6 一、唐代曲江的发展及曲江诗的兴盛 失去了往日的繁华。此外,梁江淹灵邱竹赋亦写到了曲江一带苍翠之景: “登崎岖之碧蛾,入朱宫之珑玲;临曲江之回荡,望南山之葱青。郁春华于 石岸,艴夏彩于沙汀;远亘紫林秘野,近匝玉苑禁垌。于是绿筠绕岫,翠皇 绵岭;参差黛色,陆离绀影。 至隋代建都长安后,曲江池之地又复为整个长安城风景区之一。隋文帝 时大加涤挖,被堵塞的泉眼重新涌流不止。文帝看池中“水盛而芙蓉富 , 即名为芙蓉池。1 隋唐嘉话卷上记载:“京城东南隅芙蓉园者,本名曲江 园,隋文帝以曲名不正,诏改之。由此形成了曲江文化与西安古都:泪互联 系、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重新赋予曲江池一带为皂家园林的性质。到了隋 炀帝时期,杨广于此更是肆意游乐,据太平广记载隋炀帝每年的三月三 日要在曲江大宴群臣,并且他把“曲水流觞 的传统引入曲池,赋予了曲江 特定的文化内涵。隋朝国运短暂,鲜有涉及曲江的文学作品流传,但是此一 时期曲江的建设为后世曲江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一、唐代曲江的发展及曲江诗的兴盛 唐代建都长安后,在隋代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把曲江池加以凿疏和扩建, 使之成为了游览盛地和举行重大集会的场所。初唐修建了大慈恩寺和大雁 塔,盛唐时期,玄宗在保持曲江池和芙蓉园原有景点的基础上,又新建了杏 园、青龙寺等多个景点。而此时,曲江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成为了长安附 近供百姓游览和文人诗酒酬唱的重要场所,并达到了她发展的鼎盛期。 ( 一) 唐代曲江的发展 经过唐前期近百年的修建,曲江风景区在唐玄宗的大规模扩建下,最终 形成了以曲江池为中心,由杏园、芙蓉园( 芙蓉池) 、慈恩寺( 大雁塔) 、乐 游原、青龙寺等多个景点组成的大型园林风景文化区。曲江水面浩淼,烟水 明媚,柳暗花明;周围桃红合白,十里荷花,牡丹吐艳,古柏参天。 初唐时期,由于经济正处于恢复期,所以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园林建设, 1 宋敏求k 安占( m ) 卷i 一,灵岩山馆奉,渍乾隆甲辰年校刎 7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只是对芙蓉园稍做修葺。唐太宗曾先后三次幸驾芙蓉园,观赏园内的湖光水 色。其后高宗、武则天时期,由于经济不断上升,皇家加大了对曲江园林建 设的力度。在此时期,修建了慈恩寺和大雁塔,成为曲江边较为重要的景点。 高宗李治为追思慈母之恩为其母文德皇后修建了慈恩寺,并在寺中建制高 塔,初名慈恩寺塔,后名大雁塔。武则天执政时期,乐游原的建设也得到重 视,并在原南侧重修隋代曾建的灵感寺,后改称青龙寺。 大规模的兴建曲江是在开元之际。宋张礼游城南记云:“唐开元中疏 凿为胜境。江故有泉,俗渭之汉武泉。又引黄泉水以涨之。 曲江的水面出 口扩大,因而游赏者也成倍增加。在这个繁荣鼎盛的时代,曲江这个古园焕 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其盛况在唐人笔记剧谈录中有载: 曲江池,本秦世陛洲,开元中疏凿,遂为胜境。其南有紫云楼、芙 蓉苑,其西有杏园、慈恩寺花卉环周,烟水明媚都人游玩,盛於中 和,上巳之节。彩幄翠帱,匝於堤岸。鲜车健马,比肩击毂。上已即赐 宴臣僚,京兆府大陈筵席,长安万年两县以雄盛相较,锦绣珍玩,无所 不施百辟会於山亭,恩赐太常及教坊声乐池中备彩舟数只,唯宰相、 三使、北省官与翰林学士登焉每岁倾动皇州,以为盛观。入夏则菰蒲 葱翠,柳阴四合,碧波红蕖,湛然可爱。好事者赏芳辰,玩清景,联骑 携觞,盛宴不绝。1 此外,还在曲江周围修建了许多亭、台、楼、阁及其他游乐设施。在芙 蓉园内修建了紫云亭、彩霞亭、临水亭等建筑。这些人文景观或高大雄伟, 或小巧玲珑,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相得益彰,使曲江风景区成为长安地区 最有名的游览胜地。由于唐代曲江风景区的环境优美,所以唐人十分喜爱, 常到曲江一带游赏。史书记载,唐朝的许多皇帝都曾驾临曲江,其中唐玄宗 到曲江去的次数最多。为了方便其前往曲江游乐,唐玄宗专门让人在长安城 的东墙边修筑了“夹城”。据说唐玄宗常带杨贵妃前往曲江赏花,还常与大 臣一起在曲江游宴,作诗唱和,有时甚至举行曲江大会。王定保唐摭言 卷三“散序”条载:“逼曲江大会,则先牒教坊请奏,上御紫云楼垂观焉。 时或拟作乐,则为之移r 。曲江之宴,行市罗列,长安几于半空。一除 庸五代笔记小说人规( mj i :海古篇;i ;版社,2 0 0 0 年第1 4 9 5 页 一、唐代曲江的发展及曲江诗的兴盛 帝王之外,新科进士亦游赏曲江,他们参加杏园宴后,还要到大雁塔下题名。 曲江流饮及雁塔题名是当时的盛事1 ,故与宴之人多赋诗抒怀,展示当时盛 况。曲江宴上除进士之外,皇亲国戚,文武官员,僧尼道士,都中士女亦 多前往曲江,热闹非凡。 “安史之乱起,长安城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曲江池亦不能幸免。乱后, 曲江池沿岸建筑物大多被毁,残破不堪。唐摭言卷三载:“曲江亭子,安、 史末乱前,诸司皆列于岸浒;幸蜀之后,皆烬于兵火矣,所存者唯尚书亭子 而已。大历二年( 公元7 6 7 年) 鱼朝恩亦曾建议拆毁曲江亭馆,然后在此 基础上修建章敬寺2 。“安史之乱 平定之后,国家元气渐渐恢复,曲江作为 一代繁华的象征,其重修亦提上议事日程。长庆二年九月,皇帝曾有重修之 意,却因故罢之。史载:“先有诏广芙蓉苑南面,居人庐舍坟墓并移之,群 情骇扰。癸丑降诏罢之。”3 真正大规模的重修则在大和年间。史载:“( 大和 九年冬十月) 内出曲江新造紫云楼亭额,左军中尉仇士良以百戏于银台门迎 之。时郑注言秦中有灾,宜兴土功压之,乃浚昆明、曲江二池。上好为诗, 每诵杜甫曲江行云: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乃知天宝 以前,曲江四岸皆有行宫台殿、百司廨署,思复升平故事,故为楼殿以壮之。 4 唐末,因黄渠年久失修,逐渐断流,池水有所减少,西岸阙间尽成荆棘。曲 江风景区的衰落,与长安城的破坏有很大的关系。唐昭宗天元年( 公元9 0 4 年) ,朱温强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对长安城进行了彻底破坏。史载朱全忠“毁 长安宫室百司及民问庐舍,取其材,浮渭河而下,长安自此遂丘墟矣。”5 经 过这次浩劫,曲江风景区的人文景观破坏殆尽,自然景观也被弄得面目全非, 各项文化活动也相继沉寂下去,其盛世亦难以为继了。 ( 二) 唐代曲江诗的兴盛 曲江诗的兴盛,和大唐帝国的强盛同步,与唐诗的发展、繁荣相契合, 傅璇琮店代的进:i 二放榜j 宴集 j 文史1 9 8 5 ,第9 5 9 9 页 2 欧阳修,束祁新唐书卷二零七鱼朝恩传 m 1 :海:1 :海古籍h j 版社,1 9 8 6 ( 影印奉) 第6 2 7 页 3 l i i 唐书卷一六穆宗纪 4 唐书卷i 七下文宗纪下。嗣书卷一一九郑注传办载此事,并“既得注苦,即命 左右神策军差人淘曲江、昆f j 二池,仍许公卿l :人大之家f 江头口亭馆,以时追赏,时两军造 紫厶楼、彩霞亭,内j l :楼额以赐之。” ;d 马光资治通答卷2 6 4 m 北京:中牛书局。1 9 5 6 ,第8 2 6 页 9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历时近3 0 0 年。其间曲江以其独特的山水个性、四时景致、园林建筑、宗教 文化、节庆活动、世俗风情,为诗人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创作素材,牵动着 诗人们的情思和灵感。唐代最著名的五百多位诗人,有一半多曾在曲江留下 足迹。据统计,唐代涉及曲江的诗有3 9 0 篇左右,这些诗是全唐诗中不 可缺少的一部分。以下是笔者所作的粗略统计: 诗题中含有( 单 诗句中舍有( 单位:篇) 位:篇) 曲江l2 516 1 曲池63 0 芙蓉池16 芙蓉园 25 杏园 267o 紫云楼 5 慈恩寺( 大雁 2 11 塔) 乐游园 l5 青龙寺 3 54 曲江诗的繁荣不仅与大唐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有关,还与其 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于此举行的种种民俗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择其要者,大 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1 皇家苑囿,文化盛地,文人争相咏曲江 唐代长安文化是由皇室、臣僚、学士、文人共同参与创造的崭新而又具 有开放性的文化。其中阜家文化是长安文化的核心,宫廷贵族是其主导。 曲江是阜室贵族游宴地的首选。初唐时,唐太宗就很喜欢到芙蓉园中游 玩;中宗、睿宗时,皇家游幸曲园多有宠臣、学士侍宴扈从;玄宗时,每年 中和节、上巳节、重阳节都要在曲江赐宴文武百官,这是唐代规模最大的游 宴活动。届时,卑亲国戚,文武大臣以及重要官员都可以随带妻妾、丫环、 歌妓参加,甚至长安城中的和尚、道士及普通老百姓都可以来曲江游赏饮宴, 一时曲江万众云集,盛况空前。杜甫丽人行中“三月三同天气新,长安 l o 一、唐代曲江的发展及曲江诗的兴盛 水边多丽人”描写的正是皇家宴游曲江的盛况。三月的曲江池碧波荡漾, 万紫千红,“芙蓉园中看花 是皇家游宴的保留节目。杜牧有“六飞南幸芙 蓉园,十里飘香入夹城”一的诗句,杜甫亦云“青春波浪芙蓉园,白日雷霆夹 城仗”,。讲的都是皇帝由夹城来芙蓉园赏花的情景。 翻开新、旧唐书本纪部分,皇帝“赐宴曲江亭 的记载比比皆是。 二月癸巳朔,赐群臣宴于曲江亭,上赋中和节赐宴曲江诗六韵 赐之三月乙丑,赐群臣宴于曲江亭( 旧唐书卷一十三本纪第十 三德宗下) 德宗文思俊拔,每有御制,即命朝臣毕和。贞元四年九月,赐宴曲 江亭( 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一列传第八十七) 元巳,赐宴曲江,特诏与宰相同榻食。( 新唐书卷一百七十一列 传第八十三) 穆宗即位遇重阳,赐宰臣百官曲江宴。( 旧唐书卷一百六十 六列传第一百一十二) 唐德宗李适有诗重阳同赐曲江亭赋六韵诗用清字,其诗序云:“朕在位仅 将十载,实赖忠贤左右,克致小康。是以择三令节,锡兹宴赏,俾大夫、卿 士得同欢洽也。夫共其戚者同其休,有其初者贵其终,咨尔群僚,颁朕不暇, 乐而能节,职思其忧,成若时则,庶乎理矣。因重阳之会,聊示所怀。早衣 对庭燎,躬化勤意诚。时此万枢暇,适与佳节并。曲池絮寒流。芳菊舒金英。 乾坤爽气澄,台殿秋光清。朝野庆年丰,高会多欢声。永怀无荒诫,良士同 斯情。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皇家宴赏曲江颇有昭示太平之意。皇帝附庸风 雅,特别喜欢多带文人学士前往。在游宴过程中,学士们会赋诗咏句,或歌 功颂德,或借景抒情。皇家游宴中,赋诗成为风尚,每有好诗不仅可以得到 皇帝的加赏、同僚的羡慕,而且会马上传遍长安。张九龄、王维、元稹、自 居易等,都有曲江侍宴的奉和诗。如王维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 万乘亲斋祭,千官喜豫游。奉迎从上苑,祓禊向中流。草树连容卫, 伞唐诗卷五二一l 牧长安杂题k f | j 六苜j 五 2 伞唐诗卷二六一杜f l i 乐游同歌 l l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山河对冕旒。画旗摇浦溆,春服满汀洲。仙魂龙媒下,神皋凤跸留。从 今亿万岁,天宝纪春秋 该诗描写了曲江的繁华景象和皇家雍容华贵的气派,风格浑雅、气象高华。 万乘亲临,画旗招展,连草树山河都带有雍容之态,作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 盛世的帝都气象与太平光景。唐代诗人李绅有忆春日曲江宴后许至芙蓉园 一诗,诗中言到:“春风上苑开桃李,诏许看花入御园。”写自己得到皇帝的 诏许而入芙蓉圃宴饮看花,其自得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宋之问也作有春日 芙蓉园侍宴应制一诗:“芙蓉秦地沼,卢橘汉家园。谷转斜盘径,川回曲 抱原。风来花自舞,春入鸟能言。侍宴瑶池夕,归途笳吹繁。一这首诗在内 容上和其它的应制诗一样,都是以逞露才华,取悦龙颜为目的,但是全诗文 采斐然,绘景如画,从容祥和之气流转于字里行问,展现出曲江周边园林的 美丽风光和当时的太平景象,也显示出唐人的雍容气度。可见应制、赠答之 作,是曲江诗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诗辞采华丽,风格优雅,一般音调悠扬, 气息舒缓,很少有音急调促、极悲极伤的篇什。虽然总体看来质量不高,乏 善可陈,但也有少数作品略有可取。 皇室有意组织曲江宴游活动,也有密切群臣关系、加强统治集团内部和 睦的意图。当时的文人学士把能参加曲江宴作为最大的荣耀,同时,皇帝赐 宴与赋诗著文活动结合起来,带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使曲江成为了唐都长安 的文化圣地。影响所及,新科进士来此举行宴会,文人在此写下大量诗句, 可以说,皇家、政府组织的宴游活动,是曲江诗尤其是其中的应制诗产生的 直接原因,这种宴游活动具有示范意义。在繁荣昌盛的唐朝,曲江文化以其 典雅厚实、雍容华贵衬托出了帝都威仪与盛世气象。 2 万民节庆,宴饮集会,是唐代曲江诗兴盛的民俗基础 唐代曲江不仅是园林风景区,而且也是文化区,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象皆 佳。与往日之禁苑不同,这时的曲江成为了长安城内的公共园林。武伯纶先 生在唐代长安东南隅中说,曲江是“长安平时与节同游人最多的地方 , “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前往”。曲江为唐人足迹常到处,如逢节同更是热闹非 凡。在封建专制的国度罩能出现力民同乐的游赏之地,真j 下的体现出了唐王 朝宏阔的气度。可以说,节r 庆典活动的兴盛,也是促进曲江诗歌创作繁荣 的重要因素。 一、唐代曲江的发展及曲江诗的兴盛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富足,唐代的节日庆典逐渐向娱乐性 转变。中和节、上已节及重阳节为唐代的二大节日。每逢三大节日时,除皇 帝赐钱百僚,开宴曲江外,老百姓亦前往游乐,唐诗对此多有反映。如“上 巳曲江滨,喧于市朝路 ,“相寻不见者,此地皆相遇”,“曲江初碧草初青, 万毂千蹄匝岸行 ,“万花明曲水,车马动秦川 ,其车水马龙、接踵摩肩之 盛况可见一斑。 由上可见,曲江是唐都长安市民上巳、寒食、清明等重要节俗活动的理 想场所。寒食和清明是唐人较为重视的两个节日,时值仲春,冷暖适宜,空 气清新,加之曲江景色优美,因此往往会吸引众多市民前来游赏。薛能寒 食日曲江日: 曲水池边青草岸,春风林下落花杯都门此日是寒食,人去看多身 独来 在各种重大节日里,入们按照习俗举行各种仪式:寒食和清明时踏青、宴饮、 泛舟、赏花、插柳、乐舞;端午时斗百草、泛龙舟;中秋则月下歌舞、箫声 阵阵;重九登高、攀塔游原更成为相习积久的、万民同乐的节庆活动。 宴饮则是各种节日庆典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唐代是我国宴游风气最盛的 朝代之一,曲江由于其特殊的景致和地理位置,更成为了举行宴会的最佳去 处。其中,皇家宫廷宴饮是历朝规模最大的。对此,下文将作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