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对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及解决对策.doc_第1页
浅谈网络对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及解决对策.doc_第2页
浅谈网络对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及解决对策.doc_第3页
浅谈网络对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及解决对策.doc_第4页
浅谈网络对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及解决对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摘要IAbstractII导言III第1章 中小学生上网群体现状分析及网络的负面影响11.1中小学网瘾群体上网特征11.1.1网瘾青少年更倾向于娱乐性上网11.1.2网瘾网民偏重于玩网络游戏,非网瘾网民偏重于借网络获取信息11.1.3网瘾形成过程中娱乐性目的呈逐渐增强的趋势11.1.4网瘾群体的网上活动较单一11.2当前学界的网络成瘾的基本类型11.2.1网络色情成瘾11.2.2网络交际成瘾11.2.3网络信息成瘾11.2.4计算机成瘾11.3网络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的负面影响11.3.1网络的负面影响严重干扰了学校德育的正面作用11.3.2网络容易误导中小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11.3.3网络严重刺激着中小学生的各种不良欲望21.3.4网络易分散中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21.3.5色情网站及图片扭曲了中小学生的性道德与性观念2第2章 中小学生迷恋网络的原因分析22.1网络本身的原因22.2中小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原因32.3家庭的原因32.3.1专制型32.3.2保护型32.3.3溺爱型32.3.4不关心型32.3.5不协调型42.4学校的原因42.5社会原因4第3章 解决网络的负面影响的对策43.1针对网络特点,为中小学生开展网上心理服务。43.2政府53.2.1充分认识非法网站、网吧对青少年的危害53.2.2疏堵并用,创新网吧的管理模式53.2.3加强对网络的舆论宣传力度53.2.4建设一批适合中小学生的精品网站53.2.5加强对信息发布、传播的管理53.3学校53.3.1加强学校德育53.3.2加强校园网站建设及学校网络硬件设施的投入53.3.3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网络素质,增加网络课程的设置63.4家庭63.4.1加强对孩子的网络文明的教育63.4.2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提高家长自身素养,为学生筑造健康温馨的摇篮63.4.3家长应关心孩子,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63.4.4家长与学生一起上网63.4.5家长应该丰富孩子的生活,培养孩子多方面兴趣63.4.6家长的适时监控有助于孩子正确利用网络7第4章 结语7参考文献8致谢词9摘要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因其传输信息的快捷而产生了极高的效率,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便利和便捷的通讯;另一方面,网络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尤其是对于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定型的未成年的中小学生影响很大。网瘾成为当今社会的“精神鸦片”、“电子毒品”,它危害着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网络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中小学生是网络使用的主体,如何引导他们正确面对网络,是一个关系到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作为外因的社会、学校、家庭都应该参与进来,群策群力应对这一问题。另外,我们也可以结合我国的国情,借鉴别国对待网络的先进经验,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关键词:网瘾 中小学生 引导 对策 IIAbstractNetwork is a double-edged sword, On the one hand, because of its transport information fast and produce the high efficiency, bring many convenience and convenient communication for peoples life and work; On the other hand, the network changed peoples thought idea, especially for the outlook on life, world outlook has yet to finalize of the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ternet addiction as opium spirit in todays society, electronic drug, its harm to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 impact on th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negative should not be ignored.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s the main part of the Internet user, how to guide them right in the face of the network, is a relation to the major issue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s the external cause of the society, school, family should be involved in dealing with this.Key words:Internet Addictio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Guide CountermeasuresII导言21 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网络也随之渗透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而网络却是把双刃剑,上网在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对于中小学生上网,我们不能仅仅去“堵”,而要去“疏”,更要去“导”。只要对孩子们认真加以引导,端正他们上网的态度,加强网上自我保护的意识,有计划地上网,就可以“兴其利,去其弊”。本文针对网瘾学生的特征、网络对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正确引导中小学生利用网络,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从而对教育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III浅谈网络对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及解决对策第1章 中小学生上网群体现状分析及网络的负面影响1.1中小学网瘾群体上网特征1.1.1网瘾青少年更倾向于娱乐性上网调查显示,与非网瘾群体相比,网瘾群体的上网目的更倾向于娱乐性。无论是网瘾群体还是非网瘾群体,他们的网络活动中都包含这两类。但网瘾群体的上网目的以娱乐性为主,而非网瘾群体在娱乐性和实用性目的上没有明显差异。1.1.2网瘾网民偏重于玩网络游戏,非网瘾网民偏重于借网络获取信息在娱乐性活动中玩网络游戏和实用性活动中获取信息这两项活动的比例,在网瘾和非网瘾群体之间差距最大。因此,正确引导青少年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上网成瘾,而对于青少 年玩网络游戏的放纵则可能促使其上网成瘾。1.1.3网瘾形成过程中娱乐性目的呈逐渐增强的趋势网瘾形成过程中娱乐性目的呈逐渐增强的趋势,且娱乐性活动和实用性活动之间的差别也在逐渐加大,无网瘾倾向的非网瘾群体在娱乐性目的和实用性目的上的得分几乎没有差别,而重度网瘾群体在这两者上的差别最大,过多的娱乐性上网活动易使青少年上网成瘾。1.1.4网瘾群体的网上活动较单一调查显示,非网瘾网民从事的活动种类较为丰富,网瘾网民从事的活动则较为单一。调查将网瘾倾向网民的网络活动种类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时,发现在网瘾形成的过程中,活动种类并不是逐渐下降,而是有一些起伏,当青少年网民有网瘾倾向但还没有真正上瘾之时,网上活动的丰富性高于无网瘾倾向的网民和真正的 网瘾网民。1.2当前学界的网络成瘾的基本类型1.2.1网络色情成瘾此类成瘾者要么沉迷于观看,下载和交换色情作品,要么在成人幻想角色扮演聊天室中乐而忘返。1.2.2网络交际成瘾此类成瘾者将全部精力投注于在线关系或是虚拟恋情之中。在线朋友很快变得比现实生活中的家庭成员和朋友更为重要。在很多情况下,还会导致网瘾学生离家出走或上当受骗。1.2.3网络信息成瘾此类成瘾者花费大量时间致力于在网上查找和收集信息,伴随有强迫性冲动倾向和下降的工作效率两个典型特征。1.2.4计算机成瘾此类成瘾者沉迷于电脑程序性游戏以致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工作。1.3网络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的负面影响1.3.1网络的负面影响严重干扰了学校德育的正面作用在网络时代,受教育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来自网络上的多元化的教育影响,网络教育活动具有的空间的自由度使教育的统一性与教育内容的多元性矛盾日趋尖锐,尤其是互联网,它是强调个性与自由的传播媒介,存在交流虚拟化、内容西方化等特征,中小学生如果缺乏对不良资源的分辨能力,将对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1.3.2网络容易误导中小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首先,中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尚未完全形成,很容易接受不正确的道德观,往往在丧失约束的状况下放纵自己的行为,增加其放错、犯罪的可能性。其次,中小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都未形成,容易受到异化思想的冲击,如西方自由主义、多元思想使青少年思想、行为趋于自由化、个体化,他们的中国文化观念受到强烈冲击,民族虚无主义开始悄悄蔓延,爱国情感在失落,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和关注。最后,网络对中小学生品德行为的影响传统的道德行为是受到生活环境中的人和社会舆论监督的,是一种外在监督式的道德行为,而网络行为具有隐蔽性,与生活中的行为相比较,网上行为特别具有独立性。这种网络行为主体的相对隐蔽性,使中小学生有机会尽情地驰骋于网络世界,自由地释放自己,而似乎可以不受现实生活中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的约束,这无疑将严重扭曲青少年的人格,并印烙在现实生活中,酿成危害。1.3.3网络严重刺激着中小学生的各种不良欲望网民的年轻化,一方面导致了网络游戏股的普遍飘红,但也引起了许多弊端,毕竟年轻代表着自制力差,身心尚未完全成熟,还不具备完全适应社会的素质,尤其是对一些未成年人或者中小学生而言,或因为其中的杀戮快感、或因为其中的甜美恋情、或因为其中的侠骨风范、或因为其中的至上权力,总之很容易沉溺于虚拟的游戏之中荒废青春和学业。1.3.4网络易分散中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中小学生正处于基础教育阶段,学习需要很多时间、精力,不良的上网习惯容易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心理学中注意的智源限制理论认为,注意是一种心理资源,对输入进行操作的智源在数量上是有限的。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在网上花费较多的资源,那么用在学习上的资源就得减少。不良上网影响中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得中小学生变得更加焦虑,容易陷入恶性循环。1.3.5色情网站及图片扭曲了中小学生的性道德与性观念中小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性生理迅速发育进而成熟,而性心理还处在发展阶段,他们对自身生理的变化充满了诱惑,对性知识和两性关系充满了好奇。网络上不健康地宣传方式,常常是他们获取一些不健康的性知识,加之教育的之后、家长的忌讳,中小学生的性心理、性知识很不上需要,这样一来,有些中小学生容易出现一些不健康的性心理和行为,不仅影响其学习,还会损害身心健康。第2章 中小学生迷恋网络的原因分析网络作为科学进步的产物,本应该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但是由于对网络使用的不当,导致了人的异化和发展的片面性。由于每个中小学生迷恋的原因各有不同,至今学界对导致迷恋网络原因的解释也是多种多样。但总的来说,对产生迷恋网络的原因一般倾向于从两大方面进行概括,即外因和内因。从外部原因来看,主要包括五个大的方面:一时网络本身,二是中小学生所处的环境因素,即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2.1网络本身的原因如同一枚硬币有着正反两面一样,网络有利也有弊。网络的出现,在给世界做出贡献、带来新奇事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负面的东西。据华中师大陶宏开教授分析,“沉迷于网络的孩子通常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兴趣和爱好很单一或是没有其他兴趣和爱好的孩子;第二种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最后一种是人际关系不好的孩子”。为什么他们会沉迷于网络?这与网络本身关系很大。网络是一个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构建起来的一个虚拟世界。它既没有国界,也没有地理界限。在网络里,人与人之间没有距离,没有善恶之分。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空间位置。网络可以让人轻松体会到现实世界没有的乐趣和快乐,尽可能得到自我满足。但是不置可否的是所有的网络游戏在编制的过程中都进行了一番心理学的研究。长期沉溺于其中就会被不知不觉的催眠、洗脑。网络本身的这些特点对于在学校、家庭没有得到自我满足、自我肯定,对现实失望的学生来说无疑具有巨大的诱惑。置身其中就会越陷越深,欲罢不能。2.2中小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原因学生时期是人发展的特殊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不仅身体在迅速发育,其心理发展也在慢慢成熟。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一生的发展可以分为8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会面临一种心理危机,学生时期所面临的危机是同一性与同一性混乱。同一性,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信仰和人生意义等存在一个过去现在将来内在一致性的连续感。如果家长、学校、社会所提供的经验能使学生发展出明确的一致的自我意识、社会意识,则会有利于同一性的实现;反之就会引起同一性的混乱。处于同一性混乱中的学生无法正确估计自己,就会走向偏执、极端的境地,盲目认同自己喜欢的事物。他们自身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充沛的精力、冒险的精神在没有有效引导的基础上,就容易沉迷于某种喜好,网络成瘾就是其中的一种典型。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的虚荣心、受尊重的需要、成就感等都没有得到满足,就会使他们把目光转向网络,从中寻找自我满足。2.3家庭的原因家庭是学生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父母家人也对学生学生的各个方面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这一时期,也是他们身心迅速发展、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父母的教养方式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不同的教养方式给孩子带来的情感等方面的体验也是不同的。国内研究发现,网络成瘾的学生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偏重于以严厉惩罚、干涉过度、过度保护、溺爱等为主。这些都会降低孩子们的自信心、自控力,使他们沉迷于网络之中,不可自拔。各种不当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学生网络成瘾都会有所影响,心理学家把不当家庭教养方式作了以下分类:2.3.1专制型这类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生硬、方法简单、粗暴,只是从自己自身出发,不太考虑孩子的观点与感受,对孩子的强制较多,关爱和温暖较少。这种教养模式下成长的孩子容易产生恐惧心理,缺乏一定的自信心,有的时候会表现为怀疑、退缩、胆怯,不喜欢与同伴交往;有时还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强烈地反抗、冷酷、残暴。这样的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学习成绩往往不太理想,也很少会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老师的表扬,易导致心理抑郁,也比其他同龄人容易沉迷网络。2.3.2保护型这类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太过于保护,父母早已给他们设计好接下来该走的每一步路。孩子只需要按父母的意向去执行,也不管自己愿意不愿意。在父母保护下的这群孩子长大后会缺乏主见,也异常脆弱,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社会适应能力相对较差,缺少责任意识,更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他们极力地想从父母的安排和保护中脱离出来。他们一旦在现实中遭受到挫折和打击,就会迷失自己,找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因而只能通过网络来满足自己的需要。2.3.3溺爱型在现代家庭结构中大多是独生子女,享受着父母和上一代的宠爱,是小公主和小王子。因而也养成了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个性方面也形成了好吃懒做、蛮横胡闹、自私自利。这类孩子往往缺乏独立性,对父母并不感恩,把父母对他们的爱与照顾当作理所当然,不喜欢与父母沟通,只是一味地索取,一旦不顺心意就会大发脾气甚至辱骂父母,这种性格也使他们容易迷恋网络。2.3.4不关心型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压力、高竞争力的社会,人们不得不为了生存而疲于拼命。作为父母,更是为了家庭而日益工作、学习,加上很多的父母都是双职工。对孩子的教育也就疏忽,有些认为只要给孩子金钱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就是最好的关心。不注重与孩子的情感沟通。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往往性格孤僻、内向、情绪消沉、兴趣狭隘,他们渴望与人交流,当发现网络的这一作用后就很容易沉迷网络聊天,还会导致网恋。2.3.5不协调型这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待孩子的教育态度不一致,现代社会更多表现为父辈与祖辈教育态度的不一致。家庭中没有统一的教育态度、方法,只是以自己的情感喜好为转移。这类家庭内部缺乏稳定感,孩子的情绪也不稳定,容易焦虑、多疑,形成不良行为和心理疾病。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也是孩子呆的最久的场所。父母的教养方式因而就非常重要。父母应该采用民主的方式教育孩子,让他们健康的成长,远离网络成瘾。2.4学校的原因在现在的教育模式已经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下,学校教育依然处于主流的地位。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经提出了素质教育。如今,虽然素质教育日趋重要,但是事实上仍有许多学校以应试教育为主。沉重的课业负担,升学压力,致使疲惫不堪的学生滋长出厌学情绪。而教师眼里只有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在学校找不到缓解压力的出口,而虚拟的网络世界恰恰提供了这种出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许多中小学日益重视网络知识的教育,并开设专门的课程。但是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与防范比较忽视。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心理发展并未成熟,识别力、控制力相对较差。当在学校中受到老师误解、同学讥笑,父母又不理解时,就会找一种心理寄托。网络交往的自由性、虚拟性、广泛性,恰好能满足他们暂时的心理平衡,网络成瘾的人数也因此而增加。学校为学生上网提供了便利但却缺乏网络安全教育,缺乏引导,最终导致部分学生沉迷网络,学校的初衷也因此而改变。2.5社会原因探究网络成瘾的原因,我们不难看出,肯定会有一定的社会因素。现代社会,在学生人格形成、发展过程中,除了传统的依靠家庭、学校、同辈群体等之外,大众传媒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这些媒体给我们带来大量的信息,并为我们提供了收集信息的便利渠道。甚至在有些知识、技能方面我们都可以做到“无师自通”。当我们搜索一些信息时,便利的网络会帮我们节省下很多时间,但是浩瀚如海的网络信息中也夹杂着很多不相关的信息,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就会很容易迷失在这信息的海洋中,忘却了上网的本来目的。媒体对学生的影响更是不可忽视的,正值青春期的学生是一群追逐时尚、永赶潮流的孩子,他们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媒体的左右。现在许多的媒体又过分夸大网络的作用,诸如通过网络一夜暴富等报道充斥在各大门户网站上,使很多学生迷失方向、头脑发热,为了使自己也成为那样的人,他们开始每天花大量时间来上网,最终却一无所获。第3章 解决网络的负面影响的对策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网络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影响是巨大的,不容忽视的,这其中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一切网络道德问题都不在网络本身,而在于使用网络的有思想意识的人。如何引导中小学生正确面对网络,是一个关系到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要引起各方面的充分重视,群策群力应对这一问题。3.1针对网络特点,为中小学生开展网上心理服务。可以利用网络开设心理网站,制作心理宣传网页,进行心理常识教育,澄清学生对心理问题的模糊认识;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匿名性开展心理咨询,如开设网上心理咨询热线,设立知心信箱进行对话和辅导,引导其发泄和稳定情绪;利用各种网络软件资源,开展心理测评与训练,辅导学生鉴别常见的心理障碍,并进行自我调节,消除困惑、焦虑等一般性心理困扰,解开自己心灵的疙瘩,走出心理上的阴影。网上心理服务与一般意义上的心理服务相比,网络心理服务功能强大、安全、便捷,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等限制,同时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有利于消除学生的顾虑,说出心理话,因而容易取得明显的效果。3.2政府3.2.1充分认识非法网站、网吧对青少年的危害网吧是中小学生接触非法网站、网络游戏的主要场所,一些网吧的污浊环境不利于中小学生的身体发育,也增加了他们接触到社会不良人群的机率。中小学生是网络行为的主体,政府应充分认识到非法网站、网吧对他们造成危害的严重后果,加强对网站、网吧进行治理的急迫感和责任感,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上升到国家、民族命运的高度来对待。3.2.2疏堵并用,创新网吧的管理模式许多老师、家长反映在对个别学生沉迷网吧现象的处理上仍存在一定的难度,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这些学校附近存在着一些“黑网吧”,这些网吧一般设在家庭楼内、没有营业执照、不挂牌并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黑网吧”的存在严重侵害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地点隐蔽,这类网吧一般不易被发现。政府应联合各方面力量,加大对“黑网吧”的清理,同时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或开通网上举报系统,群众的举报一经核实,即对“黑网吧”予以坚决查封。对于网吧、网络的监督应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政府应明确各部门职责,公安部门、文化部门、工商管理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综合治理,关键是一定要完成完善的制度,常抓不懈。3.2.3加强对网络的舆论宣传力度政府各相关部门可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的力量,加大对网络知识的宣传,让民众尤其是青少年了解网络的积极作用,并充分认识到沉溺于网络和浏览不健康网站给自身及社会带来巨大危害。政府可组织广电部门制作关于网络知识的专题节目对青少年形成网络道德规范,并且大力宣传和推介一批优秀网站,促进此类网站的建设和普及,通过政府的舆论宣传,营造一种和谐、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3.2.4建设一批适合中小学生的精品网站与花样繁多的各种非法有害信息相比,网上主流文化信息尤其是针对中小学生年龄特点的网站少之又少,且更新速度慢、形式单一,缺乏时代感与吸引力。根据时代特色和未成年人的需要构建网站内容,以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网络信息占领网络文化阵地。建议文化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开发一批适合中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精品网站,突出新奇性、趣味性、竞争性、科幻性,精心设计网页界面,力求生动、新颖,网站内容应尽可能贴近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3.2.5加强对信息发布、传播的管理政府应加大对网络的技术监控,可以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如可通过互联网内容选择平台对相关信息进行标记或使用信息过滤软件等,对待发布的信息进行审查、筛选,对点击有害网站提出警告,从而限制青少年浏览非法网站,减少他们对不良信息的接触机率。3.3学校3.3.1加强学校德育在道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应当是主体,对外来道德影响拒绝或接受的主动权掌握在他们的手里,社会道德规范体系只有内化为他们的行为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往学校德育的实效性较低,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忽略了学生的道德主体性。学校的网络德育必须改变传统的灌输、强制、片面的教育方式,遵循理解、尊重和信任的原则,探索德育的新方法,把正面疏导作为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启发他们的道德思维,自主构建正确的道德理念,培养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3.3.2加强校园网站建设及学校网络硬件设施的投入学校应努力利用网络手段,在网上营造校园主流文化氛围,使校园网站成为弘扬学校主流文化的阵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平台、师生信息交流的桥梁,获取各类信息的宝库。利用网络平台可以展开各种计算机操作、网页设计等比赛活动,开设“校园快讯”、“交友论坛”等栏目,让学生在网上真实地反映意见。3.3.3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网络素质,增加网络课程的设置教育工作者自身网络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对学生进行网络教育的效果。因此,教育部门要组织学校加强对教师队伍电脑知识和网络技术的培训,只有教师对网络有较深入的了解,才能应对网络文化下的德育新形势,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网络,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加速中小学生德育信息化,促进校园网络文化向深层次发展。3.4家庭3.4.1加强对孩子的网络文明的教育家长在加强孩子网络文明的教育中有着重要的责任。首先,家长要严于律己,坚决不进行违反道德规范和违反法律的网上活动,以身作则。父母应当正确处理好网络时代的代际关系,多话时间与孩子交流,多带孩子接触社会、适应社会,为子女提供一些有益的网址和信息,向孩子推荐健康的网站,和他们一起上网浏览、聊天、做网页等,以避免孩子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3.4.2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提高家长自身素养,为学生筑造健康温馨的摇篮家长应该树立以创新精神为价值取向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按时代要求、标准去全面培养我们的后一代。家长在开发孩子智力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孩子的品德、心理素质的培养,让孩子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人生观及学习兴趣、探索创新精神、劳动习惯和实践动手能力,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引导他们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3.4.3家长应关心孩子,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作为家长应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避免学生在不被父母知道的情况下私自去网吧上网;要关心孩子到底看些什么,学到了什么,并且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交流、成长。心理咨询实践表明,许多家庭教育失败的原因,就是家长对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家长与孩子一起上网,可以提供两代人交往探讨的话题,共同上网,查找信息,评论是非这就是一个实施家庭教育的好机会。家长要有超前意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养和能力,争取成为自己子女最佩服的人。3.4.4家长与学生一起上网家长是孩子的首任老师,家长的态度、家长对做法,无时无刻地都在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决定着孩子的未来、前途和命运。家长们应该意识到:作为主宰新世纪的一代,学生终归是离不开网络的。所以,我们的家长不妨放下对网络的成见,更新观念,主动接触网络,做学习型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深对网络利用的认识,把它当作一种生活的工具来看待,和学生一起来上网。毕竟成人的社会经验和辨别抵制能力比学生丰富,如果家长们对学生上网持的是支持和当引导的态度,相信会比盲目的抵制对学生有利。同时,对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家长们来说,信息能力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在与孩子一起上网的过程中,既能利用自己的社会经验对孩子的网络行为适当加以引导,又能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实在是一举两得的事情。3.4.5家长应该丰富孩子的生活,培养孩子多方面兴趣一方面,不能让孩子把所有兴趣全部集中在网络上,而应把孩子的兴趣引导到其他各个方面。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宽松的家庭氛围,带领孩子适时走出网络。例如,与孩子一起看电视和球赛,一起玩球、下棋、登山;鼓励孩子参加他感兴趣的科普、文学、艺术活动;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种有益的夏令营等等。通过合理安排孩子的课外活动,培养孩子良好的业余爱好和兴趣。另一方面,不能让孩子把对网络的兴趣局限在浏览网页和网络游戏上,而应引导孩子进行网上查资料、电脑绘图、利用英文界面学习英语、参加网页制作比赛等,从而激发各方面的兴趣,并有效培养孩子的创新素质。3.4.6家长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