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高校教考和谐的考试系统的研究.pdf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高校教考和谐的考试系统的研究.pdf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高校教考和谐的考试系统的研究.pdf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高校教考和谐的考试系统的研究.pdf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高校教考和谐的考试系统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教学与考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教考和谐是 保证整个学校教育系统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要达到教考和谐,就要保 证教学与考试都“各尽其责”,正常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本文从考试的角 度入手,尝试以改进考试来促进教考和谐。 考试是指同等条件下对受试者某方面或某几方面素质进行测试、评 价、鉴定的场合。考试由三大要素构成,即人流要素、物流要素以及信 息流要素。在学校教育系统中,教学居于核心地位,考试仅是整个教学活 动的组成部分,它必须服从于教学的需要。实现教考和谐是保障教学活 动和考试系统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和必要途径,也是纠正认识偏差的有 效手段。考试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它对教学具有极其强烈的影响作 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考试激励师生进取,促迸教学目标的 实现;其次,考试是学校、教师及教育行政部门取得反馈信息的主要途 径;第三,考试是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否达到规定教学目标的重要手 段。可见,考试系统是否合理是影响教考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的考试制度还存在着诸多的不合理,本文通过问 卷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并分析了问题形成的原因。在理论分析和借 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正确处理教学与考试关系、改进 高校考试系统的策略。即:更新考试观,教考和谐发展;“因材施考”, 满足教学要求;丰富考试内容,正确引导教学;规范考试管理,保障教 学秩序;提高教师素质,确保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教考和谐,考试 a b s t r a c t t h e r ei sac l o s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i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e x a m i n a t i o n h a r m o n i o u si n s t r u c t i o n e x a m i n a t i o ni sap r e r e q u i s i t et h a ta s s u r e ss c h o o l e d u c a t i o ns y s t e mp r o c e e d i n gn o r m a l l y i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e x a m i n a t i o ns h o u l d r u n n o r m a l l y a n dt h a ti sa p r e c o n d i t i o n f o rh a r m o n i o u s i n s t r u c t i o n e x a m i n a t i o ns y s t e m t h i st h e s i se y e so nc o l l e g ee x a ms y s t e ma n d t r y t o i m p r o v e i t e x a m i n a t i o ni sak i n do f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i th a st h r e em a i ne l e m e n t s t h e y a r eh o m i n i n ee l e m e n t ,o b j e c t i v ee l e m e n ta n di n f oe l e m e n tr e s p e c t i v e l y a m o n g t h ew h o l ee d u c a t i o ns y s t e m ,i n s t r u c t i o ni st h ec o r e e x a m i n a t i o ni sa p a r t o fi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i tm u s tw o r kf o ri n s t r u c t i o n h a r m o n i o u s i n s t r u c t i o n e x a m i n a t i o ni sa p r e r e q u i s i t ea n dn e c e s s a r ya p p r o a c h a l s oi t i sa n e f f e c t i v e a p p r o a c h t or e c t i f yt h ec o g n i t i o n e x a m i n a t i o ni sad e p e n d e n t s y s t e ma n di th a sg r e a ti n f l u e n c eo ni n s t r u c t i o n f i r s t ,e x a mp r o m p t st e a c h e r s a n ds t u d e n t s p r o g r e s sa n di n s t r u c t i o na i m s s e c o n d ,e x a mi sa na p p r o a c hf o r s c h o o l s ,t e a c h e r sa n de d u c a t i o n a l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t og e tf e e d b a c k t h i r d ,e x a m i sas i g n i f i c a n tm e a s u r et h a ta s s e s s e sw h e t h e rs t u d e n t s s c h o o lw o r ka c c o r d s w i t hi n s t r u c t i o nr e q u e s t s t h e r e f o r e ,e x a m i n a t i o ni sa l li m p o r t a n te l e m e n tt h a t a s s o c i a t e sw i t hh a r m o n i o u si n s t r u c t i o n e x a m i n a t i o n t h e r eh a v em a n yp r o b l e m si nc o l l e g es c h o o l si no u rc o u n t r yn o w t h i s t h e s i sd o e sa n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a c c o r d i n g t ot h e s e p r o b l e m st h r o u g h a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t h e na n a l y s e st h er e a s o n s b a s e do nt h e o r ya n a l y z i n gu s i n g f o r e i g ne x p e r i e n c e sf o rr e f e r e n c e ,t h ea r t i c l ea l s ob r i n g ss o m es t r a t e g i e st o d e a lw i t ht h e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i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e x a ma n dt oi m p r o v ec o l l e g e e x a ms y s t e m t h es t r a t e g i e si n c l u d es e v e r a lp o i n t s f o re x a m p l e ,r e n e w e d e x a mv i e w p o i n t ,a p p l ye x a ma c c o r d i n gt od i f f e r e n tm e t h o d s ,e n r i c he x a m c o n t e n t ,s t a n d a r d i z ee x a l n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a n di m p r o v et e a c h e r s q u a l i t y k e yw o r d s :h a r m o n i o u si n s t r u c t i o n - e x a m i n a t i o n ,e x a m i n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内奠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一) 问题提出的缘由 教学与考试是学校教育中的两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课 程学业考试是评价学生学业的主要手段。一方面,考试可以促进学生理解知识、掌握 技能;另一方面,科学、合理的考试可以促进教学的完善。教学与考试的和谐发展是 保证学校活动正常进行的条件。要达到教考和谐,首先就要保证教学与考试都在自己 的正常轨道里运作,没有减速,没有偏离。就好像人的身体中任何一个器官哪怕是一 个小器官出现不适都会影响到人的健康一样,考试与教学中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影 响教学和考试整体的和谐发展。在目前的教育活动中就出现了教学与考试不和谐的现 象。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等教育法中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高级专门人才。“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须的基础理论、 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 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的决定中也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可见,高 校不仅要给学生传授基本的专业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科研能 力及社会所需要的优秀品质,如创新能力、自我更新的能力、合作的能力等等。在教 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是按照这个目标来要求学生的。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讲 授课本知识,还在讲课中穿插学科相关知识和研究前沿信息。但是,一旦到了检验学 生学习成果时却又归于单一的要求。长久以来的习惯也使得学生都较为关注考试的结 果,重视考试成绩的评定。对考试的这种错误认识使得考试的作用被夸大,教学要求 在考试中并没有得到完全体现,从而出现了教学要求无效的现象,影响教学与考试的 和谐发展。 在考试中,对考试目的的认识出现了偏差,重视考试成绩的评定而忽略了考试结 高校教考和谐的考试系统的研究 果的信息反馈对学生发展和教学改进的作用;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较为关注着考试 的选拔作用,忽略了选拔背后的要求要求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关注考试对知 识水平的考核作用,忽视了考试对能力水平的考核,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对能力水 平的考核比对知识水平的考核更加重要;考试内容较为单一,主要是书本上的知识, 忽略了书本以外的更为广阔的知识源;等等。对考试的错误认识及考试体系本身的缺 陷使得考试的作用被盲目扩大,误导了教学的方向,从而影响了学校正常的培养目标 的实现。 当前高校中考试与教学的关系发生颠倒。教学和考试都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 环节。教学是学校教育得以实施的核心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处于学校 教育的核心地位;考试是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的一种手段,也是促进教学目的实现的 一种手段,在学校教育中处于辅助地位。教学规定了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考试则 是对“教”的效果进行检验。可是在实际中二者的关系发生了错位,考试发生了异化, 背离了考试自身的轨道和发展的方向,在整个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很大程 度上影响着教学的方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考试本身应该被注重的东西被忽 略,误导了对学习本身的认识。很多学生错误地将学习的终极目标定位为考试,认为 只要通过了考试就可以一劳永逸,各种称号、各种荣誉也会随之而来。可是,这些又 能代表什么呢? 事实上,由于人们在运用考试时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使得考试结果 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本身的素质。换句话来说,考试结果并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能 力。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在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中将学生的思想火花磨灭,使 他们的依赖性极强,似乎没有考试就不知道该怎么学习。考试这根“鸡肋”将教学的 目的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并逐步剥夺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当前高校考试体系的考试形式单一直接影响考试功能的币常发挥。从考试制度 本身来讲,我国高校的考试制度是一种单一形式的模式,即考试形式主要以闭卷考试 为主。这种模式有其优势。比如说,这样的模式其操作过程较为简单,易于操作:单 一的评价模式其目标也比较单一,对于学生的评价较为明确。但是一种方法只能从一 个方面来考察学生,并不能检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想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 对学生进行评价,就要运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决定选择高校考试系统研究作为题目,从考试与教学的关系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角度尝试提出改进高校考试系统的策略,以促进教考和谐的实现。当然,教学与考 试的不和谐的现象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可能是考试本身的原因,也可能是教学 方面的原因,又或者是考试与教学双方面磨合的原因。本文只是从考试的角度进行论 述,尝试以改进考试来促进教考和谐。 ( 二) 考试研究的现状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全国毛入学率从1 9 9 5 年的7 2 上升到2 0 0 4 年的1 9 ,j 下在逐步实现出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强 调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要满足这样的要求就要实现 新的转变。其中考试制度的转变与改革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引起了大家的注 意。 通过阅读资料发现,对此问题的研究大都是直接针对高等学校学业考试体系中存 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改进策略。因此,这样的文章多是从分析问题到解决策略的结构。 概括一下这些文章中所提出的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1 ) 以成绩为目标的单一的考 试目标,学习能力没有被列入考试目标;( 2 ) 考试内容重记忆,轻创新;( 3 ) 考试形 式较单一,多数课程只限于闭卷考试;( 4 ) 评价方法不合理。与问题对应地提出了一 些操作性策略,主要包括:( 1 ) 转变教育观念;( 2 ) 加强考试命题管理,使考试内容 多样化;( 3 ) 转变单一的考试形式的现状,灵活运用多种考试形式;( 4 ) 采用科学评 分制度;等等。 有的研究是建立在一定的背景条件之上的。大体来讲,可以分为以下几类:t 1 ) 把高校的考试改革放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如深化高校学业成绩考试制 度改革的理性思考。1 、素质教育与高等学校考试改革0 1 、素质教育的视角: 校内考试改革研究“1 等等。( 2 ) 在学分制的条件下研究考试改革,例如:论学分 制条件下高校考试模式的改革“1 、学分制下的高校考试制度改革删等等。( 3 ) 基 于学校进行的校本研究,如2 0 0 3 年中国海洋大学进行的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 培养的考试内容与方式的改革与实践的课题研究中,在本校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 出改革传统的试题型式和试卷形式,丌发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试题型式和试卷形式: 摸索出了适合不同专业或课程考试的“单元测试( 期中考试) + 期末考试”模式、“口 高技教考和谐的考试系统的研究 试+ 笔试”模式、“试题库考试”模式、“半开放式考试”模式、“自主测试”模式、“智 能考试”模式、“结构化考试”模式等7 种考试模式。( 4 ) 依照课程类别研究考试改 革。有学者研究外语课的考试改革,如谈外语考试与外语教学的夫系”1 、也论 英语的教学与考试制度的改革删;有学者研究数学课程考试,如:数学教学方法与 考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嗍、数学教学与考试的变迁趋势“”:还有其它类课程的 考试研究,如大学物理学教学与考试的全方位立体化设计“”、我国高校课程考 试改革现状及展望一兼谈化工类课程考试改革的思路“”等等。 具体到考试的各个要素的研究,又以研究考试方式方法占多数。在2 0 世纪4 0 年代,芝加哥大学的泰勒开始实验建立一种能评估认知技能的测验,这种测验需要理 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估五种技能。在我们国家,有学者提出在惯例与主流之外, 对面试非现场考试、远程考试“”等方法进行创造性利用。浙江工大、青岛大学等实 行的期末考试带“小抄”( 也称“一页开卷”) 进考场的方式,使考试由原先机械应答 性变为了创作发挥性,极大地解除学生的考试畏惧情绪“:_ 9 0 0 2 年9 月媒体报导北 京大学决定于该学期在校内学生学业考试中实行“末位淘汰制”,社会各界对高校 考试实行末位淘汰制展开了广泛的争论。人们普遍认为,就高校来说,实行末位淘汰 制的精神实质就是以淘汰性竞争为压力和动力来提高教育质量。但是这种制度是有一 定的适用范围的,应该根据高等教育类型来确定其适用的大学类型。针对这些新的考 试形式,人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还有学者在研究中提出了一些自主设计的考试模式,其中基于计算机和网络设计 的模式占多数,如无纸化考试系统“、开放式考试系统“”。 在对这些文章的解读过程中发现,很多文章都是从考试体系本身的问题出发寻找 解决的策略,却鲜有文章从考试与教学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另外,许多文章中都提 到了考试形式应该多种多样的问题。考试形式多种多样,各种考试形式都有各自的特 点,各有利弊,对学生的考察也都有自己的角度。使用一种方法可能会对学生的某一 个或者说是或几个方面检验,但是却不会考察到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要想综合考 察学生的能力必须实行多样的考试形式。 4 内奠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考试简述 考试是人类有目的的社会活动,是人类悠久的历史文化之一。最初的考试是一种 简单的“资格考试”。在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生存需要,不断地将生产、生活经验传 授给下一代。在检验年青一代是否掌握了这些经验并且是否已有资格跨八成人行列 时,就要按照成人的要求接受检验,合格者允许进入成人行列,不合格者则不允许进 入。不可否认,这种考试存在于人类传递文明和经验之始,对于社会的进步有重要的 作用。 我国素有“考试故乡”之称,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考试制度的国家。远在公元前二 千多年前的夏朝,我国就有了学校,考试也伴随着学校的出现而出现。“我国出土文 物以及古代典籍有关考试史实的记载说明,中国在原始社会不仅存在考试现象,而且 出现了有组织、有意识的考试实践活动和多种测试内容,以及随习俗而成的不成文的 考试方法与程序。川”1 可见,考试的历史也有几千年了。学记中也记载了大学的进 程及其考查标准,“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 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到了汉代时,由于太学很注重考试并且长期实践,所以考试有了重要的发展,考试制 度和方法已初具形态。但是汉代时的考试是察举制下的考试,只作为官员授官大小的 参考,并不直接决定个人前途,这与后来的科举制有着本质的区别。“由于察举的弊 端越来越严重,东汉时形成察举与考试相结合的体制,考试的成份有日益加重的趋势, 也导致考试自身的进一步的发展,使考试从教育教学中分化出去,成为一种独立的力 量,反过来制约教育教学成为可能,几百年后的历史事实证明了这一点,考试由教学 中检查督促学生的一种方法,逐步发展成为选拔任用人才的主要手段。”“”隋唐时期 是科举制度发展的兴盛时期,对世界各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科举制度在明清时 发展趋于完备,但同时也走向了没落。 可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人类文化的不断进步,在学校教育的发展中, 考试逐渐成为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经过一定的发展,考试从教育教学中分离 出来,在社会经济与政治体制中成为选拔作用人才的重要手段。从古希腊苏格拉底创 立“产婆术”,到现代学校入学、升级、毕业的考试制度:从我国古代隋朝通过考试 高校教考和谐的考试系统的研究 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到现代人材招聘任用中的各种各样的考试t 考试伴随社会的发展 而发展,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以及选拔任用人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考试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评价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真正地对考试进行 系统研究是在2 0 世纪。2 0 世纪初,针对论文式考试的不客观,美国兴起了教育测验 运动。1 9 0 4 年,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发表了精神社会性测定理论入门,提 出了“几乎所有存在的物质都以一定量的形式存在”的论点。1 9 2 0 年,麦考尔明确 提出了客观化考试的概念,认为客观化考试的主要特点是对所有考生提出同样水平的 问题,不同老师评卷可以得出同样的结果。次年,麦考尔应邀到我国讲学,客观化考 试第一次传入我国,并得到普及地发展。如今,考试正处于新的变化发展中,人们正 在对考试进行新的探索和改革。 在当今社会中,考试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在教育活动中,考试是教 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的基本手段之一。但是,要注意的是,考试系统只是和教育 系统有交叉,并不是隶属于教育系统的子系统。教育考试制度虽然隶属于教育制度, 但是同时它也只是整个考试制度的一部分。考试不仅应用于教育系统,同时也被广泛 地应用于其它社会系统,如企业人才的招聘、管理、职业资格鉴定等。本文研究的考 试主要是指学校考试。 ( 一) 考试的内涵 从古至今,考试都是人们检查教学、了解学生基本学习状况的一个基本的手段。 尽管各个年代、时期的考试的目的、制度、内容不同,但是经过若干年的变革,教育 从低级发展到高级,从原始发展到现代,考试的结果都被视为是检查、评定、核准的 一个参考值。那么,究竟什么是考试?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考试形成了众多反映自身本质特征的概念,而关于 “考试”内涵的界定也众说纷纭。综合各个观点,有关“考试”概念的基本观点大致 有以下几类: 第一,方式方法说。这是一种最为广泛的观点,也是中外学者认识较为普遍的一 种观点,因此多数辞书中对“考试”的解释都采用了这种观点。如:教育辞典认 为“考试是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检查并做出评定所用的方法。”3 中华小百科全 6 内肇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书教育卷中将“考试”释为“考核知识掌握程度和技术、能力水平的一种方式。” 。”辞海对考试的解释是“学校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制度之一,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再如,也有学者认为“考试是一种严格而又庄严的科学鉴 别方法,是让考试对象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指定的方式解答精心选定的题目,对解答的 结果评等判分,为主考者提供考试对象某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状况信息。”。1 第二,工具说。“根据一定的考核目的,让被试者在规定时间内,按指定的方式、 要求来解答试题,并对其解答结果评等级、记分。具有评定、诊断、反馈、预测和激 励的功能,是教育测量的工具之一。”1 这种观点是一种较为具体的说法,包括了考 试的具体过程,同时也指出了考试中的几个要素:即考试目的、主试者、被试者以及 试题。 第三,活动说。如:“考试是一定组织中的考试主体根据考试目的的需要,选择 运用有关资源,对考试客体某方面或诸方面的素质水平进行测度、甄别和评价的一种 社会活动川圳;考试是“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人的基本素质及其绩效进 行测量和评定的活动”。”等。 可见,对于考试的定义可谓是众说纷纭,百家争鸣。分析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以 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考试目的的认识没有形成共识。考试目的是鉴定考试概念的出发点。如 果出发点不同,即通过考试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那么所采用的手段也必然不同。从 以上几种说法中可以看出,有人认为考试的目的是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检查并做出 评定:有人认为是对考试客体某方面或诸方面的素质水平进行测度、甄别和评价;也 有人认为是对人的基本素质及其绩效进行测量和评定。不论是持其中的哪一种观点, 所得到的考试的概念都会与其它的不同。 其次,关注考试的着眼点不同。在当代社会中,考试的层次和类别不断地分化, 延伸出多种不同的考试:有人把考试分为广义的考试和狭义的考试。“广义的考试是 指凡具有测量、考查、检验、评鉴和鉴别人的德、才、学、识体等个别差异的活动。” 而“因其性质、目的、内容、方法、手段的不同,狭义考试又分化为众多类型,现代 社会使用较为普遍的有:合格考试,选拔考试,研究性考试:文字考试,外文字考试; 个体考试,团体考试:论文式考试,标准化考试,变通式考试等,分别归属于社会和 高校毂考和谐的考试系统的研究 学校两大考试系统”嘲;如果从行政管理的角度看,考试是一种测量教学成绩的制度; 从教育教学的角度看,考试则被视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从应用的角度看, 考试则是检验、评价的手段和方法。可见,如果着眼的角度、类别不同,所得到的结 论也不同。 从以上的分析中知道,现在的考试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发挥着评价、鉴 别、考查、鉴定的作用。虽然人们对考试概念的认识不同,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概念中 的“考试”都应该包含几个基本的因素:第一,要构成为“考试”,其基本的要素应 该包括考试目的、参与者、试题及评价结果,其中参与者应包括主试者、管理者以及 受试者;第二,主试者可以按照考试目的设计试题的类型、难度、内容、方式,即可 以自主地控制考试;第三,考试应给予每个受试者同等的条件同样的试题、同样 的考试时间、同样的考试环境、同样的评价标准,以保证试题的客观性,使个体的考 试结果具有可比性。同时具备以上三个方面的情况均可称为考试。综上所述,所谓考 试是指同等条件下对受试者某方面或某几方面素质进行测试、评价、鉴定的场合。 如上所述,要成为考试必须具备几个要素。总的来说,考试系统由三大要素构成, 即人流要素、物流要素以及信息流要素。 1 、人流要素参与者 所谓人流要素就是指与考试活动有关的“人”的要素,即考试活动的参与者。相 对于整个考试系统而言,人流要素仅是该系统的一部分组成要素。但是,如上所述, 任何一种现实的考试活动,都是一个多环节多层次的集合体。考试活动的参与者也是 由许多履行不同职责的个体按一定形式组成的集合系统。也就是说,人流要素本身也 是一个系统。具体地讲,人流要素包括考试主体和考试客体。 首先,考试主体是指具有主持考试事务能力、拥有相应职责和权力,从事考试活 动管理、设计、实施、监督的个人、群体与组织机构”1 。从根本上讲,考试主体既是 现实考试活动的组织者,同时也是设计者、实施者和监督者。也许有人会质疑,考试 主体不一定是人,也可能会是群体与组织结构,那么为何会归于人流要素中? 事实上, 无论是群体还是组织结构,归根结底还是“人”。在具体的考试活动中,具有主持、 组织考试能力和职责的某一个具体的个体的人,是考试主体的存在形式;同样地,群 体、组织结构都是由现实的个人以一定的方式或形式组成的人的共同体,也是考试主 8 内簟古师范大学焉士学位论文 体的表现形式,决不能把它们脱离在考试主体之外。可见,作为考试活动的主体必然 是由处于不同地位、担负不同权责的个人或组织有机合成。也就是说,在考试活动中 的决策者、实施者及监督者均属于考试主体的范畴。 决策者是考试主体中的核心。“它由拥有决策权责的个人和组织所组成,如我国 现阶段各级政府中所设置的考试的行政主管领导和主管部门,其基本职能是制定考试 的方针、政策、规程,确定考试标准、内容方式、方法、手段及考试结果的使用原则 等”。 实施者是考试主体中的运作者。“它由负有考试设计、实施、运作管理、业务培 训、结果处理等权责的个人和机构组成。其主要职能为:制定考试实施计划、考试大 纲、各类考务规则及实施细则;组织命题、制卷、施测、阅卷评分和考试成绩的处理; 统计分析考试结果,开展考试研究及对外考试文化交流,改进考试方法与技术手段: 等等。” 监督者是考试主体中的保障。也是保障整个考试活动正常进行、负责考试活动运 行信息反馈的个人或组织。其主要职能在于:根据监督权限监督考试决策计划的实施, 并向决策主体及时反馈决策执行的情况和考试活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决策 者进行调控,进而确保考试活动规范运行,直至预期目的得到实现。 其次,考试客体即考试主体活动的作用对象应试者,也称为是考试主体行为 的承受者啪1 。可见,在社会上可以随考试主体行为的人很多,但是事实上并不是任 何人都可以成为考试客体。要参加考试活动,还要符合一些条件。第一,要符合考试 主体所规定的考试目的、性质、范围等条件。任何考试都是依据一定的考试目的而设 的,或者是要对某个个体或某个特定的群体的某种能力做出判断,又或者是要根据结 果获得反馈信息。总之,一次考试不会是适用于全体人,只是对符合考试主体条件的 人适用。否则,就会被考试主体否定。而随考试公布的考试说明就是对这些条件的陈 述。第二,要作为应试者,其所表露的内容必须具有量的可比性。考试只能通过对应 试者表现出来的行为来得到考试结果,这是勿庸置疑的。因此,应试者所表露的内容 只有具有可比性,才能体现出考试的意义,达到考试目的。 2 、信息流要素中介 考试的信息流要素是指人流要素所遵守、运用及作用的结果,由考试目的、考试 9 高校教考和谐的考试系统的研究 内容、考试方法、考试结果及反馈等组成,它是考试活动进行的中介因素。 首先,考试目的指明了考试活动的方向,规定了“为什么考”的问题。考试系统 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考试目的而建立的,因此,考试目的是保证考试活动正常进行的 “总指挥”,也是考试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目前,人们对考试目的的认识还没 , 有形成共识。有人认为考试目的就是所要测量的那些具体知识、技能和能力。:也有 理论认为,考试的目的应有两个:一是测量被考过去的成绩,一是评价其未来的才能 汹1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考试目的根源于教学的客观需要,它不仅反映 一定的教学活动对培养者的要求,也是确定考试内容、选择考试方法、评价考试成效 的基本依据,具有很强的制约力。 同时也应该认识到,考试目的具有主观性。任何一种考试目的,都是特定条件下 人们对考试活动归属的主观认定。考试目的作为人们根据特殊背景所做出的主观选择 结果,受到现实条件、主观认识能力以及经验的制约。但是考试目的在考试活动中所 起的“向导”作用决定了其重要地位。因此,要求考试主体的决策者要正确利用当前 环境,保持运行方向与预期目标的一致性,预防“脱轨”现象出现。 其次,考试内容是体现考试目的的重要载体,体现了“考什么”的问题。考试内 容是考试目的的具体体现,是实现考试目的的中介和载体。考试目的中规定了考试的 内容,但是并不是具体内容。考试的具体内容是在课程考试目标指导下列出细节,再 加以具体化。换句话来说,选作考试内容的具体知识和能力要求必须能充分体现考试 目的。再者,确定考试内容还要分析所面对的考生的特点,对考生进行分析研究。考 试要反映考生的真实水平,而内容就是载体,所以考试内容要在确定考生知识、能力 水平的基础上选痒。另外,考试内容也要适应社会发展。某一门课程考试内容不可能 十几年都不变,只要课程研究领域在发展,那么考试内容就要“与时俱进”,加入研 究的新成果、新进展,主动地适应社会发展对考生提出的新的耍求并引导考生去适应 这种要求,恰当地发挥“指挥棒”的作用。 第三,考试方法是考试活动实施的手段,解决“如何考”的问题。所谓考试方法, “指为解决考试活动中的各种问题,保证考试活动正常运行,实现既定考试目的所采 用的物质和思维工具的操作软件。或谓现实考试活动整个动作方法的总称。”o ”考试 方法是人们追求高效率考试的结果。它作为种措施贯穿于考试活动的各个环节,受 1 0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社会发展影响,具有多样性的特征。这是由考试对象的复杂性所决定的。考试所要评 价的对象是人,要评价人知识、智力、技能、品格、兴趣、态度等素质,只能通过其 外化形式来实现。对于不同外化形式的身心素质,只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或考评, 才能较准确地表达被测。 , t 第四,考试结果及反馈是通过考试所得的结果,体现考试的价值。考试结果能够 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这个结果并不是学生学习效果的完全体现,这是由考试本 身的局限决定的。 ( 1 ) 考试具有偶然性。所谓偶然性,就是指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平时的学习成绩 并不一定成正相关。一次考试具有偶然性,这是许多学生的切身体验。学生的考试成 绩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试题的难易程度、学生的心理素质、周围环境、考试结果 等。考生是在特定的场所、限定的时间、有监督的情况下、按规定的情况答题,特别 是较为重大的考试对这些因素的规定则更为严格。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有些人会失 去平时具有的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甚至会出现把平时牢崮已忆明知识全部都忘记 的怯场现象;两也有些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会突然出现最佳的思维状态,造成临场发挥 出现不平衡的现象。考试的偶然性使得由考试直接获得的结果分数具有局限性。 因此,我们不能把考试成绩作为评定的唯一标准,把考试绝对化,试图用考试成绩说 明一切问题。事实上,考试作为一种为考生的水平定位的尺度,对于考生的实际水平 应该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就像尺子不会影响它所丈量的物体一样。( 2 ) 考试具有主观 性。任何类型的考试都要求尽量的客观,要求同一考试在对不同的人实行时所得的结 果尽可能地一致。但是从考试本身来讲,诸多因素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主观。在现在的 情况下,大多数考试的设计、试题内容都是由主考人根据个人的经验进行的,而不同 的主考人对试题和试卷的编制、对答案的理解、评价结果标准的掌握等是很难一致的。 考试结果能够体现学习效果,但这并不是考试活动的全部目的。对于学校教育教 学来讲,更有价值的是从考试结果中所得到的反馈信息。从教师的角度来讲,考试既 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哪部分掌握情况较好或者哪部分比较欠缺都可以得到体 现,又可以从中反映教学中的不足,从而更改后续教学工作的重点及步骤:从学生的 角度来讲,从考试结果中也可以看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明确以后的学习的侧重点。我 认为,这才是考试结果的真j 下意义,也是考试的价值所在。 高校教考和诣的考试系统的研究 3 、物流要素物质依托 顾名思义,物流要素就是考试系统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物质保障和必要条件。主 要指考试活动进行中需要的资金、考试设备、考试物品等。如:考试中要采用机试, 那么计算机和网络资源就是机试实现的前提条件:在对考试结果进行量化分析时,计 算器或者计算机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不可缺少的工具。可见,如果缺少了物流要素, 那么考试活动将犹如空中楼阁般归于空谈。 ( 二) 考试在学校教学中的作用 考试系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地位特殊,而且有其他 教学手段难以取代的作用,正如日本学者棍田睿一先生在现代教育评价论一书中 所指出:“无论是考试或考查,都是为了把教育本身放在合理的基础上,运用更 合适的形式促进儿童、学生的成长、发展”,同时强调,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评价, “无论是把它看作反馈机能也好,或者是看作整速器的机能也好,都是为了以稳 健的步伐。有组织地进行学习必不可少的措施”。 勿庸置疑,在学校教育体系中,教学居于核心地位,考试仅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 成部分,它必须服从于教学的需要。但是,由于考试系统是相对独立的一个系统,所 以它对教学具有极其强烈的影响作用。 首先,考试激励师生进取,促进教学目标实现。学校考试通过对教师和学生心理 和行为的影响,有效地调动教师和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使之向着学校教育规定的培养目标前进,这就是考试系统的督导和激励作用所在。教 学过程中所举行的各种考试,都是为教学实现预定目标而设置的,每一次考试都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通过对考试结果的应用,了解前期教学效果;通 过对考试反馈信息的分析,自我反省教学内容是否适度、方法是否恰当:通过参与学 校考试的命题编制,强化教学目标意识。 对于学生来讲,考试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如果麓丁f 确引导学生对待学校考试, 这种压力将会转化为勤奋学习的动力。研究结果显示,考试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 选择和学习方式的选择。“s t r t h r e s 对英国一所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进行研究后指 出:考试任务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很大的关系,学生会采用不同的学习行为来对付不 内簟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同的考试任务。”嘲一个人可挖掘的学习潜力是巨大的。在学生学刊过程中考试既 是调动学生不断产生学习欲望的机制,也是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力的重要措施之一。 学校考试是根据教学的需求来设计和实施的,它激励学生不断努力向上,直至教学目 标的最终实现。正如棍田睿一先生曾经指出:“如能在教育中恰当地开展评价活动, 并为教育工作而灵活运用评价的结果,那就有可能保证所有的孩子都具有一定的学 力,有可能实现既不强迫又不浪费的恰当的教学指导,以及养成孩子对自己进行恰当 的自我评价的习惯,造成理想状态的教育。”m 1 其次,考试是学校、教师及教育行政部门取得反馈信息的主要途径。为了使教学 工作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果,随时检查学生智力的发展情况和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 况,及时取得教学的反馈信息就显得非常重要。各次考试可以间接地反映人的智力发 展和知识、技能的增长过程。以此为依据,一方面可以取得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可 以针对其不足的地方进行补救;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情况改进自己的 教学;而教育行政部门比较各校教学水平的依据也来自各学校间进行的统一考试的结 果。 第三,考试是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否达到规定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各阶段的 学校教育都有要求达到的相应的教学要求,它表现为一定的知识和能力标准。检查每 个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标准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学校都是非常必要的。在现阶段, 考试是达到这个要求的最为有效的方法。 三、考试与教学的关系教考和谐 在学校教育中,考试与教学总是相对应的,都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 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同的功能。教学是学校教育得以实施的核心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 的基本途径,处于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考试是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的一种手段,也 是促进教学目的实现的一种手段,在学校教育中处于辅助地位。勿庸置疑,二者之间 的关系如果处理得好,会对教学产生良好的影响,否则就会误导教学进程,影响教育 效果。因此,只有正确地处理考试与教学的关系,使二者和谐相处,在各自发挥作用 的基础上,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以优化教学效果。 高校教考和谐的考试系统的研究 教学是学校的中一b t 作,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基本途径。具体 地说,“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通过教学,学生在教 师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积极引导下,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 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m 1 教学包括“教”与“学”两 部分,考试同时对二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 - ) “考”与“毅” 从“教”的方面来讲,在考试与教学二者之间,既有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方面, 也有彼此独立、彼此分离的方面,这样构成了二者之间既密切联系又彼此制约的关系。 简单地说,考试是教学的质量检测标准,这就如同以自我标准衡量自己的价值一样。 在学校教育中,考试对教学的直接作用是利用所考查的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信息, 衡量教学过程是否优化。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从逻辑上讲,考试应该 以服从教学为前提,同时具备评定教学的功能。考试是教育评价的有力工具,是人们 普遍认为比较公平的测量手段。考试质量是衡量教育质量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虽 然考试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非教育目的,但它是了解学生情况、研究教学工作、改进 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的主要信息来源,也是教育管理工作者制定教育方针政策的 重要依据。具体来讲,二者的关系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教学目标与考试目标是一致的 教学的目标和考试的目标在原则上是一致的,它们的内涵都反映了教育的要求。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得以实现,考试的目标通过试题去实现,由于两者实现的途径不同 作用不同,因而人们往往将它们的主被动关系混淆。美国布卢姆于1 9 4 8 年开始致力 于教育目标的分类研究,于1 9 5 6 年公布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体系,把教育目标分 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再把认知领域分为理解、应用、分析、综合 和评价等六类。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法一直被认为是考试目标分类的依据。可见, 教学目标实际上是考试目标的依据和综合,这也是由教学和考试两者的关系所决定 的。教学目标是分阶段、分方面去实现的,不能一次性实现,而不同阶段、不同方面 的目标是不同的考试目标的依据。因此有人认为,“考试必须有效地实现三个目的: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直接目的、间接目的和终极目的。考试的直接目的是通过考核学生为提高教育教学质 量服务;考试的间接目的是通过考试培养学生的应试和应变能力;考试的终极目的是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每个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素质、认识和实践能力、先天和后天 的潜力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2 、考试内容反映教学内容 从考试与教学二者的关系出发就不难理解这个问题。教学是整个学校工作的核 心,考试是对教学过程的检验,因此“教什么”则“考什么”。而“教什么”是教学 大纲解决的问题,即教学内容的规定性;“考什么”是考试说明解决的问题,实际上 是考试的知识范围问题。也就是说,教学大纲是考试说明的依据,考试内容是教学内 容的反映。 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考试内容并不是教学内容的完整反映。从认识过程来 说,教学是一个较长时日j 的认识过程,而考试只是对这个过程的最后阶段学生所具备 的知识、能力水平的认识。因此,考试对教学过程中的状态和各种因素影响的反映是 十分有限的,不可能将教学过程中的内容全面反映出来。 3 、考试为教师提供教学过程的反馈信息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每个环节学生都在发展和变化,从一定意义上讲,教 师的任务就是不断掌握学生发展、变化并不断加以校正,使学生达到最终培养目标。 教学的实质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过程使学生发生变化,那么学生变化到什么程度,有什 么问题,就要通过考试不断地得到反馈信息才能完成。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考试所提供的反馈信息不仅仅能够反映全班的整体水平和 教学效果,而且可以反映出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知识掌握水平的个体差异。教师可以通 过考试结果分析抓住学生个性,制定出适合个性的教学计划从而因材施教。 4 、考试是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 为了贯彻和执行学校教育的可接受性和因材施教原则,需要将不同身心发展水平 的学生分成不同的班级或组别,并要求在学校教学的过程中能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