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2《词三首》教案长春版.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2《词三首》教案长春版.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2《词三首》教案长春版.doc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2《词三首》教案长春版.doc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2《词三首》教案长春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词三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背诵词作。2.理解词作内容3.通过词的语言分析,体会词的意境美。4.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理解内容,品味语言。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相见欢一、导入欣赏视频相见欢。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明确:哀伤。2.是谁写的呢?李煜二、作者简介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中主李第六子。961年6月李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在位15年,史称南唐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李煜性格软弱,迫于形势,对宋称臣纳贡,苟且求安,并借佛教安慰精神。975年,宋军长驱直入,围攻金陵,李煜被迫肉袒出降,随即被送解到汴京,宋以他屡召不降,又起兵抗拒,封之为违命侯。太宗即位后,晋封他为陇西郡公。978年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这种药,人吃后状如机弩,前仰后合,就像被拉开又放手的弓,一会儿直,一会儿弯,如此数十回,便一命呜呼)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作为降王,宋太宗在生活上并没有难为他。但是他们却剥夺了李煜的人身自由,并且百般凌辱他的人格和尊严。他有时拼命饮酒,为的是暂时麻醉一下痛苦的神经,但酒力一过,哀愁忧苦又一齐涌来;他有时又寄情梦幻,一晌贪欢,而一梦醒来,终究是幽凄寂寞。“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他只有用笔,用颤抖的心音,填写一首又一首小调,长歌当哭。三、介绍词的文学常识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是唐宋时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唐宋词是中国文学发展的新阶段,是唐宋文学的一个光辉成就。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倚声”、“填词”,是诗歌的一种形式,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在文学史上,词以其特有的抑扬顿挫的音乐美、错综变化的韵律、长短参差的句法以及所抒发的浓烈深挚的感情,成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文学体裁。起源:唐代民间新兴的一种歌诗,即唱辞。歌曲的歌辞就是词的雏形,当时叫做“曲子词”。唐代歌辞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显著的特点,即严格按照乐曲的要求来创作歌辞,包括依乐章结构分片,依曲拍为句,依乐声高下用字,其文字形成了一种句子长短不齐而有定格的形式。因此,创作词称为“依声填词”,词被称为长短句。词的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一般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3、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4、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5、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词牌:词牌,就是词的格式(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所以人们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也有人认为,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月;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词题标题前人作词时加于词前的题目。词这种文学体裁初出现时,词调与词题基本上是合一的。后来,词的内容逐渐与词调脱离,光有词调不足以表明该词的内容,这才另加词题,这大约从宋代开始。如苏东坡的更漏子(词调名),外加送孙巨源,说明该词为何而作,这后者就是词题。大部分词只有词牌名,没有词题题目;有词牌名,又有词题的,先标示词牌名,再写词题,如:更漏子送孙巨源。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例如沁园春雪这首词,“沁园春”是词牌,“雪”是词的标题。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标题。词的风格: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煜、晏殊、柳永、秦观、周邦彦、吴文英、李清照、纳兰性德、晏几道、姜夔等。婉约派的风格特点:婉约,婉转含蓄之意。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情长。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狭窄。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陆游等。豪放派的风格特点:气魄大而无所拘束之意。豪放派的特点是题材广阔。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想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崇尚直率,而不以含蓄婉曲为能事。词的分类:词大致可分小令、中调、长调:小令的字数在58个字以内,5990个字为中调,而长调是91个字以上。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四、朗读诗词1.听范读,仿读。2.指读,指导朗读。(从节奏、咬字、感情、重音等方面来评价)3.全班齐读。五、理顺诗词大意1.解题:相见欢选自南唐二主词,相见欢,词牌名,又作乌夜啼。这首词是李煌降宋以后写的,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2.借助工具书,试译诗词。3.小组互助,翻译全词。参考: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正是新月如钩的时候。载着梧桐的深院笼罩在秋天的肃杀气氛之中,更显得孤寂冷漠。剪也剪不断,越理越凌乱,那是深重的离愁别恨。一种痛苦的滋味萦绕在心头。六、内容分析1.通过反复朗读,你读出了词人的何种情感?明确:离愁。2.这种离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明确:是深切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3.词人是怎样表现他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的?明确:先写景,再抒情。4.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明确:西楼、残月、梧桐5、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明确:(1)“无言”、“独”、“寂寞”、“锁”“无言”、“独”可看出后主那孤独、寂寞的身影。(2)“寂寞”、“锁”并非梧桐寂寞,而是人;被锁者并非清秋,而是人。表现了词人悲愁无尽的寂寞之情。(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愁写得无止无休、绵延无尽。6.这些写愁的句子有个共同点,是什么?明确:抽象的感情却写得生动、形象、具体。7.哪一句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愁?这一句让你有怎样的体会?明确:“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句写愁的句子含义丰富,苦辣酸甜的滋味,似有还无,似曾相识,又无法言明。七、拓展阅读阅读李煜的另一首相见欢相见欢林花谢,已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八、作业1.背诵并默写诗词。2.背诵拓展阅读中的诗词。3.自主阅读李煜的虞美人望江南。板书设计:相见欢李煜寂寞离愁在心头第二课时醉花阴一、导入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被作家梁衡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的词令人爱不释手。今天我们共同走进她的词作醉花阴。二、介绍作者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一岁。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其父李格非,北宋齐州历城县人,齐鲁著名学者、散文家。母王氏,知书善文。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明诚病死,境遇孤苦。幼承家学,早有才名。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背景介绍:醉花阴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早年,李清照过的是美满的爱情生活与家庭生活。当作者与丈夫分别之后,面对单调的生活,便禁不住要借惜春悲秋来抒写自己的离愁别恨了。这首词,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三、朗读诗词1.听范读,仿读。2.指读,指导朗读。(从节奏、咬字、感情、重音等方面来评价)3.全班齐读。四、理顺诗词大意1.借助工具书,试译诗词。2.小组互助,翻译全词。参考: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布满“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挨。天气不佳,她只好待在屋里,一人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真是百无聊赖啊!古人对重阳节十分重视,这天亲友团聚,相携登高,佩茱萸,饮菊花酒。李清照写出“瑞脑销金兽”的孤独感后,马上接以一句“佳节又重阳”,显然有弦外之音,暗示当此佳节良辰,丈夫不在身边,怎叫她不“每逢佳节倍思亲”哪?表达了她的伤感情绪。五、语言分析提问:醉花阴是一首怀人词,那么词作是借助哪些内容抒发孤单、思念之情的?明确:1.特殊的节日:重阳节。此词一题为“重阳”或“九日”,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又重阳”既点明了时令,也暗示出词人心绪不佳、心事重重的原因。2.时间长:由白天到黑夜。(1)“薄雾浓云愁永昼”,白昼如此漫长,“薄雾”和“浓云”皆愁,愁无处不在。(2)“瑞脑消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冷寂。(3)“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句中的“凉”既是天寒身体之凉,更是心里之孤单凄凉。3.让人消瘦夸张、对比“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营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之境小结:透过词人消瘦的身影我们看到的是她的离别之怨和相思之苦。六、布置作业1.整理李清照词中名句。2.阅读梁衡的文章:李清照乱世中的美神板书设计:醉花阴李清照离别相思之苦,身形消瘦第三课时一、导入中国历史上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二、作者介绍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辅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峣、铅山一带。晚年韩侂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苏辛”。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的一首词,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朋友。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1181年,陈与辛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这首词可能是这次约会前后的作品。三、朗读诗词1.听范读,仿读。2.指读,指导朗读。(从节奏、咬字、感情、重音等方面来评价)3.全班齐读。四、理顺诗词大意1.借助工具书,试译诗词。2.小组互助,翻译全词。参考:沉醉中挑亮灯光抽出剑来细看,梦醒后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之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饱餐一顿,琴瑟演奏出北疆苍凉的乐曲。在肃杀的秋风中,战场上军队正在检阅准备出征。战马像的卢那样飞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鸣使人心惊。多想完成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自己也赢得一世乃至死后的英名。只可惜白发已经出现在两鬓。五、整体感知提问:这首词风格是怎样的?明确:大气磅礴、豪气冲天、意境开阔。是一首“壮词”。六、内容分析1.既然是一首壮词,哪些词句使你体会到了“壮”字?明确:“醉里挑灯看剑”用“挑灯”“看剑”渲染出征前特有的壮烈气氛,反映气概的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