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春雨细无声_第1页
润物春雨细无声_第2页
润物春雨细无声_第3页
润物春雨细无声_第4页
润物春雨细无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0 润物春雨细无声 引言 新的课程标准把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新的理念,要求老师摒弃以师为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主动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的意识,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中学习祖国语言,感受祖国语言的美丽。基于此,雨说一课的教学,基本设计理念是以读带讲,以品促情,以语言品味和思维训练为主线,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体验学习乐趣,感受诗歌意境,品味诗歌感情。 背景 雨说是台湾诗人郑愁予借春雨的口气,向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唱出的一曲 “ 爱之歌 ” 。这是一首现代诗,诗的语言接近口语,蕴藏着大量浅易明白的意象,整首诗的风格轻柔、喜悦、亲切,充满童真童趣。按照过去的教法,可能是教师让学生走马观花的通读诗歌,然后就是教师问学生答的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这样,教学任务是完成了,学生的答案也符合标准。可是,由于过分突出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很难让学生对文本深层次的探索和感悟;而生硬的接受老师的思想,使课堂失去了生机和活力,至于对文本语言的魅力,就更无从有什么深刻的体味了。新课程标 准2 / 10 让笔者明白,语文课堂要以学生为本位,还学生以最大的思维发展空间,教师应似飘洒的春雨,适时点拨和启发,以高超的教学魅力不着痕迹的启迪学生心智,滋润学生心田。 实施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先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让我们在优美的歌声中开始这节课的学习吧。(多媒体:播放歌曲春雨蒙蒙地下) 师:欣赏了优美的歌曲,老师想问大家,这首歌歌咏的对象是什么?从歌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这首歌是唱春雨的。 生:我从歌里感受到了春雨的轻柔,因为 歌里唱 “ 春雨蒙蒙地下 ” ,那一定是很柔美的,不像夏天的雨那么粗暴。 生:我听了这首歌之后仿佛看到了杨柳在雨中拂动,杏花、桃花都开了,在雨中娇艳欲滴。 师:是啊,蒙蒙的春雨滋润了大地的花草树木,听, “ 唰 唰 唰 ” ,这是春雨在说悄悄话呢,她在说着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倾听吧。(多媒体显示课题 雨说) (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以优美动听的歌曲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诵读诗歌,体验情感 3 / 10 老师有感情的背诵全诗。 背诵完毕, 学生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师:谢谢同学们对老师的鼓励,不过,老师可不愿意做个糊涂虫哦,老师想请同学们对我刚才的背诵做做评价,好吗?(生踊跃举手,争相回答。) 生:我觉得老师的朗读真是 Verygood! 师(笑):洋文啊? Thankyou!Thankyou!(众生笑) 生:我觉得老师你真了不起,这么长的诗能一字不错的背下来。 师:老师的记忆力可没有同学们强了,你们背起来会比老师更流利,更迅速啊。 生:老师读得很有感情,仿佛把我们带入了春天蒙蒙的细雨中 。 师:同学们的夸奖让老师脸红了哟,那么,同学们一定会读得比老师还要好,不信试试?(学生自由朗读) (评:身教胜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以自身的示范,利用学生的好胜心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 师(示意学生停下):看刚才大家读得多带劲儿,谁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才华?可以选择你自己最感兴趣的诗句朗读。其他同学要注意听,看他读得怎么样,待会儿要做出评价。(点人朗读) 生:我最感兴趣的是第一节。(朗读) 4 / 10 师:好,对这位同学的朗读大家觉得怎么样呢?谁来评评? 生:我觉得他朗读的声音比较清晰洪亮,停顿也把握得比较好。 生:我觉得他在语气上读得还有所欠缺。读得平淡了一些。 师:那你觉得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呢? 生:我觉得开头几句是说在冬天等待春的来临,应该读出对春雨的渴盼,最后一句,在万物需要的时候,春雨来了,要读出自豪,欣喜。 师:说得好。那你能给大家示范一下吗? (生朗读,在老师的带动下,学生为他鼓掌。) (点人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同学们对诗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 下面请大家看大屏幕,边听示范朗读,边欣赏画面。 (多媒体显示诗歌配乐配画面朗读) 学生齐读诗歌。 (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的教学应该突出朗读。以读代讲,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情感。) 三、品读语言,感受意境 师:诗歌的语言是凝练的,于凝练的语言中透出丰富的意象。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你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品读,说说5 / 10 你为什么喜欢这几句诗,看看读了这几句诗后你的脑子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先小组里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 师:好,看同学们讨论 得多热烈,谁把自己精彩的品读结果说出来与大家共享?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说得很精彩。 生:我喜欢第二小节,读了这节诗后,我的脑子里仿佛出现了这样的画面:春雨细细密密的从天际飘下,就好象是丝线把天和地连在一起,春雨温柔的召唤着孩子们。 师:说得好,继续! 生: “ 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 ” 说明春雨的特点是和其他季节的雨不一样的,她是那么温柔可亲,没有电闪雷鸣。 师:同学们的思维很活跃啊,那么,谁能说说其他季节的雨是什么样的呢? 生:夏天的雨是急骤的,伴随着电闪雷鸣,让人 觉得恐怖。 生:冬天的雨是寒冷的,冷雨凄风让人不敢出门。 师:能这样品读,很好。 生:读了这几句,让我想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朱自清先生的春里写雨的句子: “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 ” 师:能注意知识的迁移,融会贯通,很好。 (评:注重知识的迁移和积累,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语文6 / 10 学习习惯。) 生:我喜欢第五节,读了这节后我仿佛和小伙伴一起在细微的春雨中嬉戏,看见放牧的草场已经绿绿的了,溪水叮咚作响,雨点打在池塘里,泛起了一圈一圈的涟漪,鱼儿在池塘里游来游去,柳丝垂在水面,美丽极了。 (学生为他精彩的描述情不自禁的鼓掌) 师:你说得太有诗情画意了,让老师也为之陶醉。继续,老师相信会有更加精彩的描述。 生:我喜欢第七节,我觉得这一节用拟人手法,写得很形象。 师:说具体。 生: “ 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 ” , “ 弯 ” 字形象的写出了柳条在春雨中随风飘动的样子, “ 石狮子笑出了泪 ” 是说石狮子沾满了雨点, “ 小燕子笑斜了翅膀 ” 一个 “ 斜 ” 字形象的写出了小燕子在雨中斜飞的样子。 师:能够抓住重点词语品析,好。老师想考考大家,能不能仿照这段句式,另写一种事物,体现春雨中该事物的情态? (学生思考,片刻纷纷举手) 生:桃花儿见了我笑红了脸啊。 生:田野见了我笑彩了衣啊。 生:禾苗见了我笑出了头啊。 7 / 10 (评:学以致用,突出创造性思维,加强口头表述能力的培养。) 师:能够联想,灵活运用,很好。还有没有谈自己的理解的? 生:我读了第一节,仿佛看到这样的画面:冬天,大地都被霜冻了,水面结了冰,看不见鱼儿灵活游动的身姿,草都枯黄枯黄的没有一丝生机。 师:是呀,所有的一切,在寒冷的冬季最盼望什么? 生齐答:春天。 师:对,在这样的时刻,春雨来了,来探访四月的大地,可以让我们联想到杜甫的哪句诗? 生齐答: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师:那么,你心目中的春雨到底是怎样的呢?请用“ 的春雨 ” 说说你对春雨的理解。 生:我心目中的春雨是善解人意的春雨。 生:是温柔亲切的春雨。 生:是乐观勇敢的春雨。 生:是活泼快乐的春雨。 师:哦,原来在同学们的心目中春雨是这么的惹人喜爱啊,她就像是一位爱的使者,悄悄的给大地带来生机,给孩子带来欢乐,诗的题目是雨说,雨对谁说的? 生:对人说的。 8 / 10 生:刚才这个同学回答的不够具体,应该是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说的。 师:你怎么知道的?雨告诉你的吗? 生:标题下面有副标题。 师:这位同学很细心的,希望同学们向他学习。 (评:通过学生评 说,展现春雨的多层面意义,培养学生多方面感受、认识事物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师:雨对我们说了这么多话,那么,也让我们对雨说几句话吧。 生:我想对雨说,你是爱的天使,你给大地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花儿有了你才娇艳,树木有了你才茂盛,杜甫用诗赞美你: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生:我想对雨说,我想投进你细腻的怀抱,接受你温柔的抚摩。 师:同学们的发言本身就是一首首的诗,让老师陶醉了。 师:经过了以上对 诗的品读,大家一定已经了解了读诗的方法,诗歌重在朗读,我们在读诗的时候,应该透过凝练的语言体味丰富的意象,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人的情感。下面我们再来欣赏另外一首诗的朗读。 9 / 10 (多媒体显示再别康桥朗读) (学生被其声情并茂的朗诵所折服,听完后自觉鼓起了掌) 师:读得怎么样? 生(异口同声):好! 师:自己试着读读吧。 (学生出声朗读) 师:这节课的时间也要到了,同学们在这节课上有什么收获呢? 生:我欣赏到了美妙的音乐,感受到了春雨 的可爱。 生:我知道了学习诗歌要反复诵读。 生:我知道了读诗应该根据诗句了解丰富的画面,抓住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评:以课文为例子,学会阅读的方法,授生以渔。) 师:一课一得,学有所获,老师为大家高兴。希望大家能够用课堂上领会到的方法去指导我们的课外阅读。最后,让我们在优美的音乐里结束这节课的学习吧。 (多媒体播放音乐春雨蒙蒙地下,本节课结束。) 收获与反思 1.语文课堂的生机和活力绝对不是来自老师的自我展示,而是学生内在潜力的最大 程度的发挥,要把语文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不能让学生做老师的应声虫和教材的奴隶。教10 / 10 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过程;课堂应该体现 “ 一切为了学生 ” ,“ 为了学生一切 ” , “ 为了一切学生 ” 的教学理念,在自主合作探究之中张扬学生个性,深刻理解文本。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要以文本为依托,发掘文本内在的思想道德教育潜力,既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彰显人性关怀,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又注重审美情趣的培养和提高。因而,文学作品的 教学中重视对优美语言的品读和赏析,切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