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宋诗四首》课件 北京课改版.ppt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宋诗四首》课件 北京课改版.ppt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宋诗四首》课件 北京课改版.ppt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宋诗四首》课件 北京课改版.ppt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宋诗四首》课件 北京课改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诗四首,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峰,王安石,登,作者简介: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宋神宗时,他致力于政治改革,表现了他勇于革新,不畏众议的精神。,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登飞来峰是一首哲理诗。这首诗借写景抒发了诗人广阔的政治胸怀,以理入诗,表现了作者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心怀。一二句叙述自己行动,为后文议论打好基础。三四句议论,由前两句自己的生活经验体悟到一种人生哲理。,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释义:不怕被漂浮的云彩遮挡住双眼,只是因为自己处在(山)的最高处。,哲理: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要站得高,看得远,否则会被眼前的小事所羁绊。,背诵练习,游山西村,陆游,提起文人,就使人想起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文弱书生。然而陆游既是文人之佼佼者,又有非凡的武艺。为了实现收复失地的心愿,他曾经千里投师学习剑术40多岁时,他应邀到了抗金前线南郑。有一天,他带兵到山中围猎,天色渐暗,大家准备回营了,。猛然见袭来一阵腥风,传来一声怒吼,随着扑出一只吊睛白额猛虎。大家见了无不惊慌失色,纷纷逃避;只有陆游毫不惧怕,挺身仗剑,向虎刺了去,于是人虎之间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最后,陆游一剑刺中了老虎的咽喉。陆兄如此骁勇,怎不令人咋舌!,一词多义1.衣沾不足惜(值得)2.丰年留客足豚(丰足)古今异义词春社近:古义“土地神”,今义一种集体组织。词类活用拄杖无时夜扣门:名词作状语,在夜里。,足,社,夜,莫笑农家腊酒浑|头年腊月所酿的酒浑浊,酒以清为贵解释:不要笑话农家酒味薄。丰年留客足鸡豚。|丰足泛指猪解释:他们待客的情意却十分深厚。,在青翠的山峦见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的溪流中淙淙穿行,草木愈渐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渐依稀难认。正在迷茫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家农舍,隐现于花木空疏之间,顿觉豁然开朗。,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村民们在迎神的箫鼓声中来来往往。农家虽衣冠简朴,但古老的乡俗却很盛行。箫鼓:n.作v.,吹箫击鼓古风:古老的乡俗,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但愿从今以后,趁着月明之夜来闲游,能随时拄杖,轻扣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诗词鉴赏,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富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而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整体感悟,在山西村,正植社日临近,农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诗人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里,对这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应共徘徊(写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议论),朱熹(11301200)婺源(现在江西省人)宋代著名理学家风格:比较清新活泼,这首诗表面描写景物,实际写了作者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借景喻理)。暗喻人的心灵澄明,就要不断读书。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你知道这首诗,流传下来的一句成语吗?,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答:现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活力,解词1方塘:方形的水塘。2一鉴开:像一面镜子被打开。3渠:它,指水塘。4如许:如此,这样。5为:因为。,过零丁洋文天祥,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宋理宗时中状元,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奉命至元营议和,因据理抗争而被拘,后脱险逃出,并率兵抗元,兵败而被俘。在拘囚中,经敌人多方折磨,百般诱降,但临死不屈,终被元军杀害。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宋末著名的爱国诗人。这首诗写于文天祥被俘第2年。(见课文注释),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自己走上仕途,国家危急,勤王抗元,国家分裂,命运艰辛,(对仗)形势险恶,境况危苦,直抒胸臆,以死明志,铺垫,主旨,根据诗的结构分析感知诗的主题,这是一首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诗篇,是文天祥的代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