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四)(含解析).doc_第1页
2019届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四)(含解析).doc_第2页
2019届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四)(含解析).doc_第3页
2019届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四)(含解析).doc_第4页
2019届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四)(含解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届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四)(含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中国古代的女政治家,如西汉的吕雉、唐代的武则天等一直被看作是不正统的。但欧洲女性位居女皇、女王却是很普遍。造成中西方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血缘宗法观念的影响B女性独立地位的丧失C女权至上传统的削弱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2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文景时期商业发展状况时说“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这说明文景时期商业的发展()A强化了政府的抑商政策B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瓦解了封建小农经济3民间信仰中城隍是由死去的名人或者有功劳者担任的,并必须是公正无私者。宋代,祭祀城隍列入国家祀典,城隍庙普及各府、州和县。明太祖朱元璋对城隍特别崇敬,更册封京师、府、州、县四级城隍,各地最高官员需定期主祭。这反映出()A朝廷利用神道为政治服务B中国古代信仰的多样性C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D宋明两代多任用正直大臣4明清时期的龙游商人积累了财富之后,乐善好施,如纸商傅元龙,“生平于地方事业颇能尽力,建凤梧书院,修通驷桥,明伦堂,鸡鸣塔,诸役咸与焉。”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A儒学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B商人地位和士人渐趋平等C礼乐制仍然有着重大影响D商人的自身修养普遍提高5孙磊江南制造局蒸汽机译著的研究中写道:“江南制造局的这批蒸汽机译著一经出版,便开始了传播和吸收的过程。有相当的群体阅读过这批书籍。在19世纪晚期,这批书籍被分别收录入一系列西学丛书,并随着这些丛书流传到日本。”这表明这批译著()A在日本发挥了更大的作用B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C有利于培养各种洋务人才D有利于东亚地区的近代化6从19世纪60年代初开始,汉族督抚数量增加,满族督抚数量减少,汉族官僚在清政府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主要背景是()A鸦片战争后国内民族矛盾缓和B洋务运动得到朝廷的大力支持C八旗军无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D湘军在反侵略战争中表现神勇7xx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22周年纪念日。他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正如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A坚持只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B全面彻底否定俄国式的革命道路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D准确把握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8如图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幅宣传画,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打破了美国对新中国的封锁B一五计划中农轻重全面发展C苏联的援助开启了中国的工业化D展现出了中国人民的信心和热情9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认为“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罗马的法律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这是因为有的只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律,任何时候任何民族都必须遵守它”。这体现了()A基督教神学对罗马法的影响B自然法精神对罗马法的影响C罗马法具有继承性和适用性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10传统的德意志特殊道路理论认为,自19世纪起,德意志便走上了一条“偏离西方但最终回归西方”的特殊道路。这里的“偏离”和“回归”分别指()A军国主义色彩、民主共和制不断完善B军国主义色彩、君主立宪制不断完善C专制主义色彩、代议制民主不断完善D专制主义色彩、联邦制国家不断完善111960年代,有人谴责美国“以一钱不值的废纸掠夺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资源和工厂”。这主要是针对()A马歇尔计划B布雷顿森林体系C北美自由贸易区D关贸总协定1220世纪90年代,德国因为翻修柏林国会大厦时启用了外来劳动力,导致国内工人发生了暴动;在西班牙南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的居民深受传说中外来者“窃取”本国工作机会的困扰;欧洲高科技产业工人心酸地称自己被“班加罗尔(印度的高科技中心)化了”。上述材料反映了()A世界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平衡B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C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社会问题D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狐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材料二 威廉统治末年 ,内阁成员的相对固定化以及内阁会议召开的惯常化 ,促使内阁完成了从私密状态向公开状态的转变 ,笼罩于其上的神秘面纱被慢慢揭去了。与此同时 ,内阁也逐渐完成了从君主御用咨询决策机构向国家最高决策和行政机构的过渡。内阁的公开化、正式化以及内阁与议会、政党的关联,使得内阁的合法性逐渐增强,人们对于内阁的认可程度越来越高。此时,一个与内阁有关的新术语,即“政府”开始出现。议会辩论中,“新政府”“上届政府”“现任政府”等常被议员们提及。而这里所谓的“政府”,实际上就是“内阁”,二者之间几乎可以通用。由此表明,内阁已开始取代枢密院而转化为实际上的中央政府机构,在罗威尔看来这是过去两百年间“文明世界所发生的行政机构的重大改革之一”。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内阁制的形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阁臣的特点和内阁对明代政治建设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概括威廉统治末期英国内阁发生的变化。并比较明代内阁和英国内阁在行政权力方面有何不同。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当前,对于中国文明及其历史命运,存在着大致两种看法:一种看法是说中华文明从来辉煌灿烂,500年前就逐渐形成了一种以生产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之平和平等的发展模式,只是在1840年之后由于西方的入侵,才突然间被打断了发展(乔万尼阿瑞吉)另一种看法则是说这个文明从根本上“一塌糊涂”,几千年来都是“专制”和“独裁”,因而注定是要被“现代文明”所荡涤和抛弃的。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三、选做题【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共1小题,满分15分)15(15分)东汉明章之治发生在中国古代东汉汉明帝和汉章帝两代皇帝统治时期。这两代皇帝都沿承了光武帝的治国方式和道理,在他们统治时期,均采用了一些利国利民的政策和宽松治国之道,使东汉的经济、社会出现了汉代各皇帝统治期间少有的繁荣和稳定,由此,也使东汉步入了鼎盛时期。明章之治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其一,两代皇帝均减轻百姓的赋税和徭役,除此之外他们还给一些没有土地的贫苦子民安排土地,并贷款给他们粮种和农用工具。因此,明帝统治后期史书有云:“天下太平,人无徭役,百姓殷富,牛马被野。“之说。其二,明帝推行”大射”和“养老”等礼仪,此外,他还升堂讲学。其三,明帝年间,大将军窦固曾击退北匈奴;公元89年,窦宪再次击退北匈奴。由于匈奴屡遭溃败,因此不断的向西后退。除此之外,“明章之治”期间,班超曾经出使到了西域地区,也使西域各国再次亲附汉代,断绝了与匈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保障了北方边境的安宁。(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明章之治的具体措施。(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明章之治的影响。四、选做题【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共1小题,满分0分)16材料一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由于原来俄国属于协约国一方而与同盟国处于交战状态,为了退出战争,新成立不久的苏俄政府在提出的和平建议被协约国拒绝后,便与同盟国的德国进行和平谈判。1917年12 月,谈判在布列斯特开始,德国代表团长提出了掠夺性条件,要求占有被德军占领的大片俄国西部领土。1918年2月,德军终止谈判,占领大片土地,逼近彼得格勒。在十分紧急的情况下,苏俄中央委员会举行了的紧急会议。会上,列宁的主张被以 6:7的票数否决。随后,中央又连夜开会,经过激烈的争论,托洛茨基转而支持列宁,会议结果以7票赞成、5票反对、1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列宁的提案。苏俄政府连夜通知德国方面,同意签约。材料二 罗迦诺公约草签后,欧洲一片欢腾,法国外长白里安说:“和平终于到来了。”德国外长斯特莱斯曼称,公约将成为国家之间和人民之间关系史上的“里程碑”。(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述两个条约签订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德国从两则条约中的获利之处。五、选做题【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共1小题,满分0分)17材料一 (1979年上台的)撒切尔信奉货币主义理论,上台后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她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私有化,二是控制货币,三是削减福利开支,四是打击工会力量。撒切尔的一系列政策确实取得效果。从1983年起情况好转,到1988年英国已走出危机,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国家的平均水平,通货开始稳定,失业率也持续下降,达到了正常水平。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材料二 十几年过去了,撒切尔在普通民众中的分裂形象依然存在。xx年举办“100名最伟大的英国人”评选中,她名列第16位排在她前面的包括邱吉尔、黛安娜和莎士比亚。仅仅一年后,英国电视台hannel4举办了一场“你最痛恨的100个最坏的英国人”的民意调查。参选条件是“目前还活着而且没有关在监狱中或者正被起诉的人”。撒切尔夫人荣登探花排在她前面的是现任首相布莱尔和著名的艳星乔丹。李晔回忆:我们记得撒切尔主义忘记撒切尔夫人(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撒切尔夫人推行经济改革的背景和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撒切尔在普通民众中的分裂形象依然存在”的原因。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中国古代的女政治家,如西汉的吕雉、唐代的武则天等一直被看作是不正统的。但欧洲女性位居女皇、女王却是很普遍。造成中西方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血缘宗法观念的影响B女性独立地位的丧失C女权至上传统的削弱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考点】13:西周的宗法制【分析】本题考查宗法制度需要掌握宗法制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宗法制的特点分析题干材料【解答】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强调的是血缘宗法观念,是一种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准绳的观念,注重“父权统制,男尊女卑”的观念,因此西汉的吕雉、唐代的武则天等被看作是不正统的,故A项正确BC两项均不符合史实,应排除D项不是主要原因,应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以中西方女性地位的差异为切入点考查对宗法制的特点的把握,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2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文景时期商业发展状况时说“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这说明文景时期商业的发展()A强化了政府的抑商政策B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瓦解了封建小农经济【考点】2W: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解答的关键是对“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理解【解答】AC材料没有体现;材料“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反映了汉初商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B正确;D说法错误,小农经济是在鸦片战争后才开始瓦解的;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经济,考查了汉朝初期商业,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民间信仰中城隍是由死去的名人或者有功劳者担任的,并必须是公正无私者。宋代,祭祀城隍列入国家祀典,城隍庙普及各府、州和县。明太祖朱元璋对城隍特别崇敬,更册封京师、府、州、县四级城隍,各地最高官员需定期主祭。这反映出()A朝廷利用神道为政治服务B中国古代信仰的多样性C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D宋明两代多任用正直大臣【考点】1U: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需要掌握宋明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解答】依据题干“宋代,祭祀城隍列入国家祀典,城隍庙普及各府、州和县明太祖朱元璋对城隍特别崇敬,更册封京师、府、州、县四级城隍,各地最高官员需定期主祭”可以看出宋代、明代利用神道为政治服务,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体现不出信仰的多样性,故B项错误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不可能一致,故C项错误D项与题干材料没有直接关系,应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考查对宋明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4明清时期的龙游商人积累了财富之后,乐善好施,如纸商傅元龙,“生平于地方事业颇能尽力,建凤梧书院,修通驷桥,明伦堂,鸡鸣塔,诸役咸与焉。”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A儒学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B商人地位和士人渐趋平等C礼乐制仍然有着重大影响D商人的自身修养普遍提高【考点】38: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和思想的发展,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发展的表现和民间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来分析材料【解答】A材料反映的是明清时期的商人建明堂修书院的行为,体现了当时儒家思想对商人产生的影响极其深刻B材料只反映出商人的社会行为,没有反映出他们的地位变化八C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商人的行为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和礼乐制度没有关系D材料只反映出个别商人的行为没有体现出商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故选A【点评】明清时期,我国儒家思想随着社会现实的改变出现了新的特征,主要表现就是出现了活跃的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包括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但另外一个方面,宋明理学在明清时期也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仍然是正统主流思想5孙磊江南制造局蒸汽机译著的研究中写道:“江南制造局的这批蒸汽机译著一经出版,便开始了传播和吸收的过程。有相当的群体阅读过这批书籍。在19世纪晚期,这批书籍被分别收录入一系列西学丛书,并随着这些丛书流传到日本。”这表明这批译著()A在日本发挥了更大的作用B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C有利于培养各种洋务人才D有利于东亚地区的近代化【考点】A6:洋务运动【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为培养新式洋务人才,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等一批“西文”“西艺”学堂;兴办了一批专门培养军事、科技、制造、矿务等方面人才的学堂,如邓世昌、刘步蟾毕业的福州船政学堂;派遣留学生,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近代人才”,如著名工程师詹天佑曾留学美国这一切措施,对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解答】“有相当的群体阅读过这批书籍在19世纪晚期,这批书籍被分别收录入一系列西学丛书,并随着这些丛书流传到日本”表明这批译著有利于东亚地区的近代化,故D正确;ABC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D【点评】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刺激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6从19世纪60年代初开始,汉族督抚数量增加,满族督抚数量减少,汉族官僚在清政府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主要背景是()A鸦片战争后国内民族矛盾缓和B洋务运动得到朝廷的大力支持C八旗军无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D湘军在反侵略战争中表现神勇【考点】93:太平天国运动【分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之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1864年,太平天国首都天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解答】”汉族督抚数量增加,满族督抚数量减少,汉族官僚在清政府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主要背景是八旗军无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点评】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中国进入近代社会的初期,它既是单纯的农民战争,又带有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它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把农民平均主义思想发展到了顶峰从形式上看,清王朝的统治还延续了近半个世纪,但在这半个世纪中,中国人民受到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和鼓舞,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封建王朝的斗争,半个世纪后终于爆发了辛亥革命7xx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22周年纪念日。他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正如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A坚持只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B全面彻底否定俄国式的革命道路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D准确把握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考点】IH:毛泽东思想【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国式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等;其思想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解答】毛泽东思想坚持了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而不是农民阶级,故A项错误;BC过于绝对化,表述错误,排除;毛泽东肯定了农民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重大作用,这与中国的特殊国情相符,故D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的理解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指导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8如图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幅宣传画,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打破了美国对新中国的封锁B一五计划中农轻重全面发展C苏联的援助开启了中国的工业化D展现出了中国人民的信心和热情【考点】G3:一五计划【分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需要掌握一五计划的成就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图示的解读与分析,注意图示中的时间和人物以及题干时间“20世纪50年代”分析即可【解答】依据题干图示和文字信息以及题干时间“20世纪50年代”,结合所学可知,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中国工业化的信心和热情,故D项正确题干不涉及美国对新中国的封锁,故A项错误农轻重全面发展不能从图示中得出,故B项错误C项夸大了苏联的作用,应排除故选D【点评】本题以20世纪50年代的一幅宣传画为切入点考查对一五计划的成就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示、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9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认为“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罗马的法律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这是因为有的只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律,任何时候任何民族都必须遵守它”。这体现了()A基督教神学对罗马法的影响B自然法精神对罗马法的影响C罗马法具有继承性和适用性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考点】4D:罗马法【分析】本题考查罗马法,西塞罗被誉为“自然法之父”,标志着古罗马法学达到了顶峰西塞思认为,在实在法,也就是各民族制定的各种法律之上有一更高的适用于一切民族永恒的自然法【解答】“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体现了自然法精神对罗马法的影响,故B正确;A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B【点评】自然法是与自然即事物的本质相适应的法,其本质为正确的理性所以,自然法效力高于实在法实在法必须反映和体现自然法的要求因为“恶法非法”,所以法律必须体现正义和公正据此,西塞罗还提出了“人人平等”的主张,这种主张也影响了日后罗马法的面貌10传统的德意志特殊道路理论认为,自19世纪起,德意志便走上了一条“偏离西方但最终回归西方”的特殊道路。这里的“偏离”和“回归”分别指()A军国主义色彩、民主共和制不断完善B军国主义色彩、君主立宪制不断完善C专制主义色彩、代议制民主不断完善D专制主义色彩、联邦制国家不断完善【考点】6I:东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分析】本题考查德国的民主政治特点,根据1871年德意帝国宪法内容,以及20世纪德国最弱确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道路,分析德国民主政治的特点进行回答【解答】根据所学,1871年德意志统一后,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形式上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君主立宪制,但君主专制是实,立宪是虚,带有深厚的专制主义色彩但在二战后,魏玛共和国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与西方民主政治相同,法西斯上台后,实行专制独裁,又偏离了西方的民主政治,但二战后,联邦德国实行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又回归了西方的民主政治,故本题答案是C;本题中的“西方”应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偏离西方指专制主义,故军国主义不符,联邦制是国家组织形式,与民主概念不一致,故ABD排除故选C【点评】德国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高,封建势力比较强大,因而在工业革命后,由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完成统一的是普鲁士贵族,采取王朝战争统一,因而使贵族在统一后掌握大权,势力强大,导致民主政治确立过程中带有深厚了专制残余,后来由于两次大战影响,德国的民主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最终才确立,这与当时德国的国情及世界格局的影响有关111960年代,有人谴责美国“以一钱不值的废纸掠夺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资源和工厂”。这主要是针对()A马歇尔计划B布雷顿森林体系C北美自由贸易区D关贸总协定【考点】ED:布雷顿森林体系【分析】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实质以及影响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依据题干“1960年代”、“以一钱不值的废纸掠夺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资源和工厂”,结合所学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核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因此美国可以用美元来购买其他国家的资源和工厂,而美元与黄金的汇率又由美国来决定,因此这对其他国家是不公平的,是一种变相的掠夺,这才出现题干材料的说法,故B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1960年代”、“以一钱不值的废纸掠夺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资源和工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即可需要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实质以及影响等知识1220世纪90年代,德国因为翻修柏林国会大厦时启用了外来劳动力,导致国内工人发生了暴动;在西班牙南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的居民深受传说中外来者“窃取”本国工作机会的困扰;欧洲高科技产业工人心酸地称自己被“班加罗尔(印度的高科技中心)化了”。上述材料反映了()A世界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平衡B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C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社会问题D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考点】EP: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分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促进了各国经济的较快发展但同时,也使世界经济的发展蕴藏着巨大的风险【解答】“德国因为翻修柏林国会大厦时启用了外来劳动力,导致国内工人发生了暴动;在西班牙南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的居民深受传说中外来者“窃取”本国工作机会的困扰;欧洲高科技产业工人心酸地称自己被“班加罗尔(印度的高科技中心)化了”表明经济全球化带来了社会问题,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C【点评】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区域统一,使国际分工更加深化,各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事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比较优势的产品的生产,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效益经济全球化可以促进产业的转移和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可以弥补各国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不足,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迅速实现产业演进和制度创新,改进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积极开发新产品,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7分)13(25分)(xx湖北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狐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材料二 威廉统治末年 ,内阁成员的相对固定化以及内阁会议召开的惯常化 ,促使内阁完成了从私密状态向公开状态的转变 ,笼罩于其上的神秘面纱被慢慢揭去了。与此同时 ,内阁也逐渐完成了从君主御用咨询决策机构向国家最高决策和行政机构的过渡。内阁的公开化、正式化以及内阁与议会、政党的关联,使得内阁的合法性逐渐增强,人们对于内阁的认可程度越来越高。此时,一个与内阁有关的新术语,即“政府”开始出现。议会辩论中,“新政府”“上届政府”“现任政府”等常被议员们提及。而这里所谓的“政府”,实际上就是“内阁”,二者之间几乎可以通用。由此表明,内阁已开始取代枢密院而转化为实际上的中央政府机构,在罗威尔看来这是过去两百年间“文明世界所发生的行政机构的重大改革之一”。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内阁制的形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阁臣的特点和内阁对明代政治建设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概括威廉统治末期英国内阁发生的变化。并比较明代内阁和英国内阁在行政权力方面有何不同。【考点】6I:东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分析】(1)本题考查明朝内阁,根据材料内容进行概括,明朝内阁的特点及在国家行政的运行机制上所起的作用(2)本题考查君主立宪制下,内阁责任制的形成和完善,并从政体方面对明朝和英国内阁特点进行分析【解答】(1)明朝内阁特点根据材料“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狐衔地位骤显”,“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说明内阁地位提高,“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说明阁臣素质较高,处理政务较为公正联系所学,内阁实际无真正的决策实权,也无执行权,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其意义,根据“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进行概括(2)英国内阁的变化,根据材料进行概括,“内阁完成了从私密状态向公开状态的转变”,“从君主御用咨询决策机构向国家最高决策和行政机构的过渡”,向“内阁的公开化、正式化”转变与明朝的内阁不同,明朝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无实权,而英国的内阁则最终演变为英国的政府最高行政机构故答案为:(1)特点:政治地位有所提高;拥有票拟之权,但没有决策权,也不负责执行;德性高尚、政治业务精湛;学识渊博,但品级较低;处理事务较为公平、客观意义:能够缓冲皇帝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的矛盾,协调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本质上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变化:内阁从私密化转向公开化、正式化;从国王的御用咨询机构向国家最高决策和行政机构过渡;内阁制度逐渐合法化不同:明代内阁没有行政决策权力,也不具备执行权,只是皇帝决策的咨询机构;英国内阁则逐渐演化成事实上的政府机构,掌握行政权,甚至可以影响议会【点评】本题以明清的内阁和英国内阁制作比较,考查对东西方两种制度本质区别的认识,本题以材料的分析归纳为主,在平时学习中注意提升学生材料分析能力的培养14(12分)(xx湖北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当前,对于中国文明及其历史命运,存在着大致两种看法:一种看法是说中华文明从来辉煌灿烂,500年前就逐渐形成了一种以生产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之平和平等的发展模式,只是在1840年之后由于西方的入侵,才突然间被打断了发展(乔万尼阿瑞吉)另一种看法则是说这个文明从根本上“一塌糊涂”,几千年来都是“专制”和“独裁”,因而注定是要被“现代文明”所荡涤和抛弃的。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考点】3U: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特征的认识,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特征以及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突出成就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表现来共同分析材料,同时要结合近代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关系来辨别分析【解答】本题可以对两种观点分别进行论述,如果选择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古代文明一直是辉煌灿烂的,是由于西方入侵打断了我们的发展历程,那就要说明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会导致生产关系的改变,中国古代社会由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也必然会有封建社会发展向资本主义社会古代已经形成了中国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比如明清之际出现了活跃的儒家思想,出现了一些民主意识,同时中国明朝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并且在清朝获得了发展,这一切都表明中国有可能由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只是列强的侵略打破了我们的这样的正常历程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说中国古代的专制制度本质上阻碍了古代文明的发展,一定要被现代文明所取代,主要是要讲清楚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政治体制上经济基础上和思想文化上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答案为:示例:论点:中华文明由其自古以来的专制独裁而注定被现代文明抛弃论据:政治上,自秦朝开始,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帝专制经济上,重农抑商,限制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思想上,厉行文化专制,坟书坑儒、文字狱、八股取士等,僵化了思想外交上,闭关锁国、海禁,阻碍了中西文化的交流结论:由此可见,中华文明由其自古以来的专制独裁而注定被现代文明抛弃【点评】中国古代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是因素(原因):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同时农民极端贫困,造成国内市场狭窄;土地买卖和高额地租,使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投向土地,手工业缺乏资本积累,难以扩大再生产;重农抑商政策,抑制工商业的发展;闭关政策,使商品生产缺乏海外市场;生产手段落后,分散,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因此,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三、选做题【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共1小题,满分15分)15(15分)(xx湖北模拟)东汉明章之治发生在中国古代东汉汉明帝和汉章帝两代皇帝统治时期。这两代皇帝都沿承了光武帝的治国方式和道理,在他们统治时期,均采用了一些利国利民的政策和宽松治国之道,使东汉的经济、社会出现了汉代各皇帝统治期间少有的繁荣和稳定,由此,也使东汉步入了鼎盛时期。明章之治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其一,两代皇帝均减轻百姓的赋税和徭役,除此之外他们还给一些没有土地的贫苦子民安排土地,并贷款给他们粮种和农用工具。因此,明帝统治后期史书有云:“天下太平,人无徭役,百姓殷富,牛马被野。“之说。其二,明帝推行”大射”和“养老”等礼仪,此外,他还升堂讲学。其三,明帝年间,大将军窦固曾击退北匈奴;公元89年,窦宪再次击退北匈奴。由于匈奴屡遭溃败,因此不断的向西后退。除此之外,“明章之治”期间,班超曾经出使到了西域地区,也使西域各国再次亲附汉代,断绝了与匈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保障了北方边境的安宁。(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明章之治的具体措施。(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明章之治的影响。【考点】MI: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考查明章之治的具体措施、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即可【解答】(1)本小问的措施,依据材料“两代皇帝均减轻百姓的赋税和徭役,除此之外他们还给一些没有土地的贫苦子民安排土地,并贷款给他们粮种和农用工具”,结合所学可以得出轻徭薄赋,减省刑罚;“明帝推行大射和养老等礼仪,此外,他还升堂讲学”可以得出力倡文教,崇尚儒学;“明帝年间,大将军窦固曾击退北匈奴;公元89年,窦宪再次击退北匈奴”可以得出征伐匈奴;“班超曾经出使到了西域地区”可以得出班超出使西域(2)本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天下太平,人无徭役,百姓殷富,牛马被野”、“也使西域各国再次亲附汉代,断绝了与匈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保障了北方边境的安宁”,结合第一问的措施和所学可知,影响是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政权的巩固;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儒家文化的发展故答案为:(1)轻徭薄赋,减省刑罚;力倡文教,崇尚儒学;征伐匈奴;班超出使西域(2)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政权的巩固;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儒家文化的发展【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考查对明章之治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四、选做题【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共1小题,满分0分)16(xx湖北模拟)材料一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由于原来俄国属于协约国一方而与同盟国处于交战状态,为了退出战争,新成立不久的苏俄政府在提出的和平建议被协约国拒绝后,便与同盟国的德国进行和平谈判。1917年12 月,谈判在布列斯特开始,德国代表团长提出了掠夺性条件,要求占有被德军占领的大片俄国西部领土。1918年2月,德军终止谈判,占领大片土地,逼近彼得格勒。在十分紧急的情况下,苏俄中央委员会举行了的紧急会议。会上,列宁的主张被以 6:7的票数否决。随后,中央又连夜开会,经过激烈的争论,托洛茨基转而支持列宁,会议结果以7票赞成、5票反对、1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列宁的提案。苏俄政府连夜通知德国方面,同意签约。材料二 罗迦诺公约草签后,欧洲一片欢腾,法国外长白里安说:“和平终于到来了。”德国外长斯特莱斯曼称,公约将成为国家之间和人民之间关系史上的“里程碑”。(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述两个条约签订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德国从两则条约中的获利之处。【考点】C2:俄国十月革命【分析】本题考查布列斯特和约与洛迦诺公约考查布列斯特和约与洛迦诺公约签订的背景以及德国从两则条约中的获利之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即可【解答】(1)本小问的背景,依据材料一“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由于原来俄国属于协约国一方而与同盟国处于交战状态,为了退出战争,新成立不久的苏俄政府在提出的和平建议被协约国拒绝后,便与同盟国的德国进行和平谈判”、“德国代表团长提出了掠夺性条件,要求占有被德军占领的大片俄国西部领土1918年2月,德军终止谈判,占领大片土地,逼近彼得格勒”、“列宁的主张被以 6:7的票数否决随后,中央又连夜开会,经过激烈的争论,托洛茨基转而支持列宁,会议结果以7票赞成、5票反对、1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列宁的提案”结合所学可知,布列斯特和约背景是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建立,面临内忧外患,生存艰难;经历世界大战的俄国人民渴望和平;德国提出苛刻条件并对俄国发动军事进攻;党内对条件签订存在严重分歧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知,洛迦诺公约背景是英美扶植德国压制法国,希望借助德国遏制苏联;法国严厉制裁德国的政策失败,法国要求维持凡尔赛和约规定的领土和边界现状;德国也试图调整对法关系,争取恢复大国地位,英国等的促成(2)本小问的获利之处,结合所学可知,布列斯特和约解除了德国两线作战的威胁,客观上为德国侵略提供了保证;洛迦诺公约改善了德法之间的关系;德国取得了与其他国家平等的地位,为德国重新成为政治大国铺平了道路;为战后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崛起创造了条件故答案为:(1)背景:布列斯特和约背景:十月革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