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区”经济、社会、生态统筹协调发展研究_第1页
“首都区”经济、社会、生态统筹协调发展研究_第2页
“首都区”经济、社会、生态统筹协调发展研究_第3页
“首都区”经济、社会、生态统筹协调发展研究_第4页
“首都区”经济、社会、生态统筹协调发展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首都区”经济、社会、生态统筹协调发展研究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文章从京津地区实现可持续 发展 面临的问题出发,提出应从一个全新视角着力构建以京津为核心、以河北为 自然 延伸、以晋陕蒙为广阔腹地的“首都区”,并提出“首都区” 经济 、社会、生态统筹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首都区”;统筹协调发展;区域发展一体化 一、京津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 的经济版图形成了三个巨大板块: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以上海为龙头,以苏锡常宁等苏南发达地区为一翼和以杭州等浙东浙北发达地区为另一翼的“长三角”;以北京、天津为“双核”发展的环渤海地区。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区域内部的产业整协和优势互补的整体发展格局。反观京津地区,由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思维,区域之间合作困难,难以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面临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一)产业同构,优势难以互补,不能形成一体化的发展格局。虽然国务院对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与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已做出批复,对北京城市定位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对天津市定位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看,京津有了各自清晰的角色定位,在功能上也有明确分工,这有助于两个城市的协调发展。但由于体制和制度的原因,京津之间的竞争并没有缓和。如,在北京已重新定位城市职能并逐步将一些重 工业 外迁的同时,却迅速使“北京 现代 ”建成投产,在出租车市场上一举击退来自天津的汽车。这种竞争还蔓延至相邻的河北省。在京津角力下,河北省出现了南北分隔乃至分割的现象。北京和河北联合共建京唐港、神华集团和河北共建黄骅港(现沧州港),对天津港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唐山和天津的产业结构也严重同构,特别是传统产业高度重合,天津的四个主导产业(化工、港口、机械、高新产业)中,有三个与唐山重合。 (二)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调,发达的京津“双核”与环绕京津的“贫困带”并存。据亚洲开发银行公布的河北省经济发展战略中称,河北省与京津接壤的32个贫困县,贫困人口达万人,形成“环京津贫困带”。发达的京津城市与落后贫困的周边地区同时并存,城市发展的强劲势头不能向周边地区辐射。相反,由于京津等地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聚集效应,使周边地区的资源与要素不断涌入,导致整个区域呈现一种“孤岛式”的发展态势。 (三)生态脆弱。京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不能离开广阔的腹地。如,京津的电力有14来自内蒙古,煤主要来自晋陕蒙,天然气主要来自陕北。按照“生态足迹”分析,京津地区一刻也不能离开晋陕蒙。不仅如此,晋陕蒙地区构成京津地区天然的生态屏障。据称,肆虐京津地区的沙尘暴每六粒沙子中就有一粒来自于库布齐沙漠。在京津地区的上方,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地、库布齐沙漠、浑善达克沙地、巴丹吉林沙漠、科尔沁沙地等一字排开,严重威胁着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可以看出,京津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晋陕蒙的广阔腹地。 (四)天津滨海新区建设缺乏必要的外部支持。按照国家的设想,要把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纳入区域及全国的战略进行统一考虑;要统筹安排天津滨海新区发展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环境的营造及关系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建设项目和相关事项;组织研究相关的政策,一些重大的开发开放措施,可在滨海新区先试先行。然而,滨海新区建设虽然如火如荼,但并没走出开发的地域限制。 二、发展“首都区”的意义 构建以京津为核心、以河北为自然延伸、以晋陕蒙为广阔腹地的发展区域,这就是“首都区”。首先,“首都区”的核心是北京和天津。把天津纳入“首都区”的核心区域,可使天津滨海新区成为“首都区”开发的重点区域。其次,把河北省纳入“首都区”,使其成为京津地区经济发展的自然延伸区域,以承接京津地区的产业转移。再次,促进形成天津港、秦皇岛港、沧州港、曹妃甸港等港口的分工与协作,支撑起“首都区”的开放和发展。最后,把晋陕蒙纳入“首都区”,从主体功能区的协作上构建“首都区”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保障和生态屏障。 “首都区”是从区域主体功能综合角度提出的新概念,它不是行政区划的简单拼凑,虽然没有清晰的行政地域边界,但却具有整体性、主体功能互补性的特点。 12下一页欢迎浏览更多论文联盟首页 经济论文 经济学 其它经济学文章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