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考前模拟试题(二)(重点班含解析).doc_第1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考前模拟试题(二)(重点班含解析).doc_第2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考前模拟试题(二)(重点班含解析).doc_第3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考前模拟试题(二)(重点班含解析).doc_第4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考前模拟试题(二)(重点班含解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考前模拟试题(二)(重点班,含解析)1. 学术界公认中国山水画所蕴含的独特境界在宋代的山水画中体现的最为纯粹、充分,这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正是中国山水画区别于西方风景画的根本所在。这表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A.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B. 意在笔先,以形写神C. 笔意奔放,体势连绵 D. 真景实现,返璞归真【答案】B【解析】由材料“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可知, “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也就是意在笔先,以形写神,故B项正确,D项错误;A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2.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但又择他官参加议政,名号为“参议朝政”、“参议得失”等。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同为宰相之列。这样,宰相群体已不限于三省长官。这表明A. 唐朝三省议事已名存实亡 B. 新设官职逐渐融入三省六部C. 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 D. 唐朝时官僚制度还不成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三省长官权力受到了限制,这说明了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C项正确。此时,三省议事仍存在,到宋朝才名存实亡,排除A项;新设官职与其并存,并非融入,B项错误;唐朝时官僚制度已经成熟,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3.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评价中国古代某土地制度时说:“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下列各项对“此田制”的理解正确的是A. 隋唐时期为保证政府财政收入而开始实行B. 它规定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由政府平均分配C. 它有利于对无主荒地的开垦和农业的恢复与发展D. 它有利于消除土地兼并现象【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土地制度【名师点睛】均田制是我国从北魏到唐代中期实行的计口授田的制度。始于北魏,北齐、北周、隋、初唐时均沿此制。唐中叶后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瓦解。“计口授田”是指政府根据所掌握的土地数量,授予每口人几十亩桑田和露田。均田制,即封建王朝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土地为国有制,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地主阶级的土地并不属于均田范围。4. 北宋时期儒学家对佛道二教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到南宋时期,这种批判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 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 儒学统治地位动摇C. 南宋的统治者尊道礼佛 D. 南宋社会相对稳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北宋佛道盛行,程朱理学初创,只有狠批才能让自己的学问被人认识,到了南宋时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所以答案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影响5. 下图是中国近代不同时段机器设备进口年平均值的变化情况。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洋务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B. 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C. 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D. 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动。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导致了机器设备进口的增长,即是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动导致了题目中的变化,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甲午战争之后的事情,随着甲午战争的惨败洋务运动也就破产了,选项A洋务运动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是在鸦片战争之后的事情而本题考查的是甲午战争之后的事情,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的确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但本题是问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动6. 1937年8月上海等地大量的民营工厂在国民政府的组织下开始内迁,多数厂家内迁地点集中在四川、湖南、广西、云南等省,个别厂家在共产党的帮助下迁到了陕甘宁边区。这反映了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B. 国民政府准备持久抗战C. 国共内战争夺战略资源 D. 经济中心已转移到西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1937年8月”可知当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尚没有形成,排除A项,BC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材料中是指面对着日军侵华,国内企业在政府组织下内迁的史实,可见其为持久抗战做准备,D项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持久抗战7. 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A. 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 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C. 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 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文献类材料选择题。材料中涉及到1958年的时间,当时中苏关系已经破裂,故B、C两项的表述错误;当时中美两国仍处于外交的激烈对抗之中,直到70年代才急剧变化,故A项说法错误;整份评估报告对中国工农业的说法均与当时中国经济状况不符,故D项正确。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8. 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在兴办社队企业的同时,鼓励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乡镇企业,但大量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这反映出A. 私营经济获得法律认可 B. 农村改革仍未取得突破C. 国企改革目标逐步明确 D. 传统观念困扰体制转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央1号文件”属于行政法规,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大量新兴的私营企业”可知,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乡镇企业”属于私营企业,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表明人们的思想还没有从旧有的集体经济观念下解放出来,故D项正确。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9. 公元前415年初,雅典公民大会就是否出兵远征西西进行表决,在大多数赞成少数反对的情况下通过了出兵决议,结果大败而回,帝国从此由盛而衰,这说明A. 雅典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B. 希腊民主制在雅典的完美体现C. 直接民主易导致群体非理性决策 D. 决议有利于雅典向海外扩张【答案】C【解析】材料“雅典公民大会进行表决在大多数赞成少数反对的情况下通过了出兵决议结果大败而回”说明雅典的直接民主存在弊端,容易造成多数人的暴政,故C项正确,B项错误;A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点睛:材料“雅典公民大会进行表决在大多数赞成少数反对的情况下通过了出兵决议结果大败而回”说明的是雅典民主的弊端。.10.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中写道:“1784年,小威廉出任英国内阁首相,他的施政措施起先未得到下议院的赞同,他便解散下议院,重新进行选举,结果他得到新议员的支持,仍旧执政。”这一事件说明A. 议会对内阁首相失去制约力 B. 内阁失去议院信任即应辞职C. 英国民主政治在碰撞中完善 D. 内阁首相利用制度漏洞专权【答案】C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1. 1936年法国作家纪德写了从苏联归来一书,书中有一个苏联大学生在谈到学习外语的感受时说:“几年以前,德国和美国还有几点可以给我们学习,但现在我们无需向外国人学习什么了。那么,说外国话有什么用处呢?”这表明当时的苏联A. 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的民族自豪感B. 高度集中体制下民众的盲目自满心态C. 减少对深陷经济危机的西方世界的依赖D. 成功地突破了西方世界的经济封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刚刚开始,有很多地方是需向外国人学习的,“无需向外国人学习什么了”则足以证明这是高度集中体制下民众的盲目自满心态,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当时的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而非第一,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的苏联趁着西方国家经济危机引进西方技术人才和机器,加大了而非减少对深陷经济危机的西方世界的依赖,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从整体上来讲当时的苏联仍处于西方世界的经济封锁之中,并未成功地突破了西方世界的经济封锁,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体制【名师点睛】“斯大林模式”存在着严重的缺点和弊端。往往造成高度集中体制下民众的盲目自满心态,它未能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问题,形成对斯大林严重的个人崇拜;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忽视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发展,日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为日后苏联和东欧各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埋下了隐患,成为后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历史根源。12. 1961年,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他提出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的支持。这说明当时美国A. 顺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 B. 政府缩小“福利国家”规模C. 分权制衡原则受到冲击 D. 政府的决策受冷战思维影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表明,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重视与苏联对抗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这体现了政府的决策受冷战思维影响。所以答案选B。A项知识经济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与题干时间不符;C项中的“冲击”材料体现不了;D项是对“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曲解。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争霸1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所谓“西学中源”,亦称“中源西流”。即西方文化源出中国,近代西方文明,中国“古已有之”。这是中国人早期认知西方文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是“西学东渐”过程的产物。明清之际,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中国传统文明的停滞与落后,希望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乃至制度,但是,传统文明的强大惯性却使他们的心理处在一种矛盾当中加之时人昧于世界,只能将新生事物与自己熟知的知识相比较,从中寻求认识的依据,所以,“西学中源”说的出现也就顺理成章了。摘自中华书局清史资料材料二“中体西用”是在保持文化优越感的前提下保守派和务实派都认可的“自强”方式,是对“西学中源”的继承与超越“中体西用”解决了保守派只看到“百年变局”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收拾人心、重修政治却轻视外部威胁的问题上。“中体西用”解决了务实派只看到“千年变局”而没有意识到在缺乏对传统文化自信心基础上学习西方也可能引起对传统文化冲击,以及由此引起大一统内部涣散的问题。摘自陆勇从“西学中源”到“中体西用”传统“中国”观念的调适(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学中源”和“中体西用”学说产生的不同历史背景,并指出“中体西用”对“西学中源”有何超越。(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学中源”和“中体西用”对中国产生的共同影响,并谈谈你对“中学”和“西学”的认识。【答案】(1)背景:西学中源明清之际出现“西学东渐”;海禁及闭关锁国导致国人保守愚昧,助长国人妄自尊大的心理;中国传统文明的深远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经世致用学说的兴起。中体西用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方先进的军事、生产技术被认可;传统文化的优越感得到传承。.超越: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经济管理经验;借鉴西方近代教育制度;创立近代海军(2)影响:承认西学的“合法”地位,打破了“华夷秩序”,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打破中西文化对立,融会中西,反思传统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进程;没有冲破“中体”的束缚,带有浓厚的封建纲常色彩。认识:中学与西学体现不同性质的文明;中学与西学可以相互吸收借鉴;中学与西学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言之成理,符合题意即可。)【解析】(1)背景:西学中源,根据“即西方文化源出中国,近代西方文明,中国古已有之”“是西学东渐过程的产物”“传统文明的强大惯性却使他们的心理处在一种矛盾当中”“希望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乃至制度”概括,进一步结合明清时代特征回答;中体西用,由“中体西用是在保持文化优越感的前提下保守派和务实派都认可的自强方式” “千年变局”“没有意识到在缺乏对传统文化自信心基础上学习西方也可能引起对传统文化冲击”概括得出; 表现:根据洋务运动的内容回答即可。(2)影响:“西学中源”和“中体西用”都是思想解放的表现,可联系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的影响回答,再分析“西学中源”和“中体西用”存在的不足;认识:可根据对待中西文化的正确态度回答对“中学”和“西学”的认识。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英重大改革比较中英两国改革的内容或结果,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分析出现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