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复习人文地理第五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讲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跟踪检测鲁教版.docx_第1页
2019版高考地理复习人文地理第五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讲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跟踪检测鲁教版.docx_第2页
2019版高考地理复习人文地理第五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讲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跟踪检测鲁教版.docx_第3页
2019版高考地理复习人文地理第五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讲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跟踪检测鲁教版.docx_第4页
2019版高考地理复习人文地理第五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讲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跟踪检测鲁教版.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讲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一、选择题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发展受到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读图,回答12题。1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着更多人口的原因是()A空间条件优越B能源资源丰富C开放程度高D生活消费水平高2图中能提高青藏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途径是()ABCD解析:第1题,北方地区水陆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与外界联系密切;西北地区深处内陆,交通不便,制约了其与外界的联系。第2题,青藏地区地形较崎岖、生态环境脆弱、耕地面积狭小,要提高该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只能依靠科学技术。答案:1.C2.B下图示意俄罗斯远东四地区1990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读图,完成34题。319902010年期间,下列地区中人口净迁出人数最多的是()ABCD4人口数量变化对远东地区带来的影响有()A交通压力增大B环境人口容量变小C促进资源开发D劳动力数量减少解析:第3题,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等于自然增长人数,再用自然增长人数加上迁出人数等于增长人数,经计算可知,净迁出人数最多的是地区。第4题,图中显示,远东四个地区人口呈减少趋势,则劳动力数量会减少。远东地区本来就地广人稀,人口数量减少不利于资源开发。答案:3.A4.D(2017天津模拟)木桶定律是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该定律适用于某地区适宜人口和最大人口测算。下表为我国某城市某时期不同指标下适宜人口和最大人口的测算结果。据此完成下题。基于人均建设用地基于人均居住用地基于可供水资源基于生态环境适宜人口(万)63.8083.2072.3670.18最大人口(万)106.20113.40210.35106.335.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推测,该城市()A可供水资源最为充足B人口合理容量是63.80万C环境承载力为210.35万D人均居住用地最为短缺解析:依据木桶定律可知,短板是决定性因素。表中显示适宜人口和最大人口的短板都是人均建设用地,据此可判断人口数量。答案:B(2017太原模拟)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可以将中国不同地区划分为快速增加、缓慢增加、缓慢降低和快速降低四个类型。其中人口密度快速增加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都市圈和青藏高原等地区。下图是20002010年不同因素对我国四类地区人口密度变化的影响程度对比。图中的系数绝对值越大,对人口密度的影响程度越大;系数为正时,影响因素与人口密度变化为正相关,反之,为负相关。据此完成67题。6我国人口密度降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A人口密集省份B山地丘陵地区C水源短缺地区D经济落后省份7据图,可知长江三角洲地区()A初始人口密度较低,环境承载力大B医疗条件好,人口自然增长较快C发达的经济掩盖了人口密度过大的劣势D交通通达度高,是人口增加的主要“拉力”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看出,人口密度降低的地区中,主要影响因素都有初始人口密度;依据“系数为正时,影响因素与人口密度变化为正相关,反之,为负相关”,可知人口密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初始人口密度大,则人口密度降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省份。第7题,长江三角洲为人口密度快速增加地区,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国内生产总值,即发达的经济促进了人口密度快速增加,故C项正确。答案:6.A7.C为了揭示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著名学者邦奇等创建了人类大陆图,即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第一个为东亚和东南亚;第二个是南亚;第三个是欧洲;第四个是北美洲东部。下图为世界人类大陆图的一部分。读图,回答89题。8下列关于B人类大陆形成的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社会经济发达B自然条件优越C城市化水平高D工业发展最早9D处没有形成人类大陆,但却形成了一个人口孤岛,其原因是()A位于太平洋中部B降水丰富,农业发达C位于亚欧大陆中部D位于日本群岛上解析:第8题,B为南亚地区,是世界上古老的文化中心之一,人类在此居住的历史悠久,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热带季风气候),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第9题,D地的周边地区因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距海远,受海洋湿润的气流影响小,气候干燥,环境承载力低,故人口稀少;但D地利用所在地高山冰雪融水提供的水资源发展了灌溉农业,形成了一个人口稠密的“孤岛”。答案:8.B9.C(2017广州模拟)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下图为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011题。10图中四地人口潜力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ABCD11下列关于图中各地人口潜力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区人口潜力大小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自然条件优越B地区人口潜力大小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消费水平高C地区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D地区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矿产资源解析:第10题,结合等值线的分布特点可判断,地人口潜力介于450500,地人口潜力介于400450,地人口潜力介于100150,地人口潜力介于150200。第11题,地处美国西部内陆,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因而人口潜力小;地和地经济发展水平高,科技发达,因而人口潜力大;地位于美国西部地区,降水较少且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因而人口潜力较小。答案:10.B11.C二、非选择题12下图是我国某年各省级行政区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人口压力指数是指一个区域现有人口数量与经济人口容量之比,当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时人口容量相对富裕,说明该地区相对人口压力不大,还有一定人口扩容余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据图分析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的空间分布规律。(2)引起上述规律的原因主要是(双选)()A自然条件B社会经济C宗教D人口总量(3)上述分布规律与我国的人口密度规律呈现出什么关系?(4)以上现象说明我们应如何评价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是否合理?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由东向西逐渐增大。它是由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共同决定的,它与我国人口密度呈负相关。合理的人口数量和分布应与当地的资源、环境相适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答案:(1)由东向西逐渐增大(由西向东逐渐递减)。(2)AB(3)相反(负相关、相背离等)。(4)评价一个地区合理人口容量应考虑该地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是否相互协调,而不是绝对的人口数量和分布。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目前我国人口增长的刘易斯拐点已经来临,人口结构正在向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方向转变,主要表现为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不断增加,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龄化形势严峻。材料二“人口红利期”是指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形成了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时期。据报道:2015年我国劳动人口将开始下降,老龄人口加速上升,一直要到2039年才会开始下降,也就是说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即将结束。下图为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随时间变化图(含预测)。(1)我国人口增长的刘易斯拐点出现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是什么?如何解决我国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3)据图指出我国最大人口红利期出现的年份,并提出适度延长我国人口红利期的措施。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刘易斯拐点出现主要反映在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不断增加,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由此导致劳动力比重降低,社会抚养比增加。第(2)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可从图中获知,解决措施主要从延长退休年龄、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调整生育政策等方面分析。第(3)题, 由人口红利期的定义可知, 最大人口红利期应该是1564岁人口所占比例最高的时候,即2010年。提高生育率和增加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可以延缓我国人口红利期, 调整人口政策可以提高生育率, 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可以增加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