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课时提升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课时提升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课时提升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课时提升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课件2 山地的形成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层剖面图”,回答12题:1.图中岩层正常情况下由老到新的顺序为( )A.B.C.D.2.图中乙山是( )A.因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成的向斜山B.因两侧甲丙陷落而相对高出的块状山C.因顶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成的块状山D.因岩层向上隆起上升而成的背斜山解析:1.C2.A第1题,正常情况下岩层是一层一层沉积下来,所以越往下的岩层越老,越往上的岩层越新,所以据岩层从下到上的顺序即为从老到新的顺序,故C正确。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部位,由于向斜部位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所以形成了山岭,故A正确。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图)。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读图,回答34题:3.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分别为()碰撞挤压张裂作用生长边界消亡边界A.B.C.D.4.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A.渭河谷地的形成B.日本地震的发生C.青藏高原的隆起D.东非裂谷带的形成解析:3.B4.D第3题,实验中的海绵作背向运动。板块背向运动是张裂作用,其边界类型是生长边界。第4题,渭河谷地的形成是断层运动的结果;日本地震和青藏高原的隆起均发生在板块的消亡边界;东非裂谷带是板块张裂形成的。读“某地地质地形图”,回答56题:5.该地地形成因是()A.向斜成山B.向斜成谷C.背斜成山D.背斜成谷6.下列叙述不可能存在的是()A.该地区曾发生过变质作用B.该地区曾是广阔的热带浅海C.A处修水利要注意塌方渗漏D.B处有丰富的煤炭埋藏解析: 5.C6.D第5题,由等高线变化可知此地形为山地,由岩石的新老关系可以分析出岩层中心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故为背斜成山。第6题,煤炭是形成于沉积岩中的矿产,而B处是石灰岩通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大理岩,故不可能有丰富的煤炭。东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素有“地球伤疤”之称。读图,回答78题:7.读图判断东非大裂谷属于图中中的哪一种地质构造()A.B.C.D.8.在图中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的是()A.B.C.D.解析:7.D8.A第7题,东非大裂谷是断裂下陷引起的,与图中符合。第8题,在各种地质构造中,背斜是良好的油气构造,与图中相符。读“板块分布示意图(甲图)及板块碰撞示意图(乙图)”,回答910题:9.喜马拉雅山脉是图中的哪两个板块相撞而成的()A.、 B.、C.、 D.、10.乙图属于板块交界处的一种类型,箭头表示板块的运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图表示板块的生长边界B.台湾岛就处在乙图所示的板块边界上C.东非大裂谷的形成过程与乙图相同D.乙图所示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稳定解析:9.B10.B第9题,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撞而成的,即图中的和两个板块。第10题,从乙图中可以看出,该处为板块碰撞的地方,处在消亡边界上,故A选项错误;东非大裂谷的形成是板块张裂的结果,故C选项错误;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D选项错误;台湾岛正好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上。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112题:11.综合图中信息,制约a地区发展交通运输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B.河流C.地形D.资源12.为发展a城镇及附近地区的经济,计划修建由a城镇至c港口城市的公路。图中最合理的选线方案是()A.线路 B.线路C.线路 D.线路解析:11.C12.A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地位于小盆地内部,四周山脉的阻挡制约了交通运输的发展。第1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线路沿河谷分布,地形平坦,施工难度小;、线路都要穿过山地,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结合下面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山东省极力推崇的“一山一水一圣人”的独特旅游线路,其中“一山”指的是泰山,其形成于太古代,因受来自西南和东北两方面的挤压力,褶皱隆起,形成中国最古老的地层泰山群;后因地壳变动,被多组断裂分割,形成块状山体,现每年以0.5毫米的速度继续增高。材料二部分泰山景观图。(1)结合材料一分析泰山所属的山地类型,它的形成原因是什么?(8分)(2)结合材料二中十八盘图片,分析山区交通线路选址的原则。(6分)(3)材料二中盘山公路交通线,呈形,并分析形成该交通线布局的原因及意义。(6分)解析:本题结合泰山景观图,考查山地的形成及其对交通运输的影响。第(1)题,从材料一的描述可知,泰山在最初形成的泰山群属于褶皱山,后形成的山体属于断块山。第(2)题,材料二中的十八盘处于山间地势相对和缓的地带,其形成符合线路选址的基本原则,并且此地的坡度相对较小。第(3)题,材料二中的盘山公路呈“之”字形,迂回前进,坡度较小,便于车辆的行驶。答案:(1)太古时代的泰山是由于地壳的褶皱隆起形成的褶皱山,后来的泰山是地壳断裂位移后,形成的断块山。(8分)(2)在山区,通常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6分)(3)“之”字迂回前进的线路,坡度较小,利于施工,便于车辆的行驶。(6分)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其中A为斜,B为斜。(6分)(2)甲、乙两处的山地都是在 (填“流水”或“风力”)的(填“侵蚀”或“沉积”)作用下形成的。(2分)(3)四处的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和。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择(填“”或“”)处;若开采优质花岗岩作装饰材料,宜选择(填“”或“”)处。(4分)(4)A、B两处中有一处为自流井,它是处;A、B两处中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它是处。(2分)(5)任意采伐A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附近河流的泥沙含量,水旱灾害增加,甚至可能造成等地质灾害。(3分)(6)我国黄土高原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主要原因是(多选题)(3分)()A.黄土岩性疏松 B.植被破坏严重C.地面起伏明显 D.流水侵蚀严重解析:解答该题主要是进行地质构造的判读,首先判断出这是褶皱,A为背斜,B为向斜。因有河流分布,该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两处岩石具有层状结构,为沉积岩。因处于向斜内部,因受挤压故岩性坚硬,适做建筑材料,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壳内部生成,在图中可看出处是岩浆侵入处。向斜构造是储水构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