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教案孙权劝学.doc_第1页
三中教案孙权劝学.doc_第2页
三中教案孙权劝学.doc_第3页
三中教案孙权劝学.doc_第4页
三中教案孙权劝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孙权劝学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2、掌握文言字词句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4、让学生能熟练的背诵教学重点1、字词句翻译2、品读对话语气,分析人物形象。3、正确的诵读。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教学内容和步骤 :课前布置预习:1、读准字音:卿岂邪孰更涉猎等2、查词典解释下列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第一课时一、导入语:同学们,你们读过三国演义吗?三国指的是哪三国?(学生回答) 三国的奠基人曹操、刘备、孙权可谓是三雄相争,水火不容,但是曹操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究竟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如此评价?对于孙权,我们可能更多的是了解他作为帝王的一面,而他的其他方面,或许我们还很陌生,今天,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孙权的另一侧面,现在,让我们共同学习第十五课:孙权劝学板书:孙权劝学二、介绍作者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资治通鉴。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国君。吕蒙,字子明,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鲁肃,字子敬,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三、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首先,先听老师朗读一遍,请同学们注意字音和停顿,看一看老师有没有读错的字音,有没有读出停顿。 请同学们帮老师纠正一下读错的读音,没有读出的读顿。 检查预习情况:1、字音:卿( ) 岂( ) 邪( ) 孰( ) 遂( ) 更( ) 涉猎( )2、成语: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士别三日:即读书人分别后三天,或说是有道德和才能的人相隔了一段时间,特指有了明显的长进,一般与”刮目相看”连用。也可以单独使用,褒讲久违的友人有能耐或者本事等等。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说刮目相待。现代汉语词典2002,457 现在请同学们试着朗读一下,注意要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请同学试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找出其需要改正的地方。 四、读懂文意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只是学习古文的第一步,还需要读懂文意,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注释和相关资料,结合所学知识,试着翻译这篇文章,标注下自己不懂的地方。下面我们便一起来翻译这篇文章。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初:当初,从前。用于追述往事时。谓曰:对说。谓,告诉。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古代君王对臣子、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以及朋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当涂:当道、当权。涂,是一个通假字,“涂”通“途”掌事:掌管国家大事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托,推辞。多务:多事务以:拿,用,介词。注意:这是一个倒装句,状语后置,正确的语序应该是”蒙以军中多务辞”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古义:古代王侯的自称,是一个称谓。今义:孤单、孤苦之义岂:难道,反问副词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古今异义词 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经,指诗书礼易春秋等书。为:成为,是一个多音字。博士: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古义: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学士、研究生、博士邪:涂,是一个通假字,邪通“耶”,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但:古今异义词 古义:只,只是,只不过。 一般不作转折关系。 今义:转折连词。涉猎:粗略地阅读,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见:了解往事:指历史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孰若:孰,疑问代词”谁”;若,像。谁像,那里比得上。大:副词,非常蒙乃始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乃:于是,就。一词多义: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乃:竟 蒙乃始就学(才) 就:靠近,引申为去做及:到了的时候过 : 经过、到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注意:”非复吴下阿蒙”译作”不再是原来那个吕蒙了”,是个判断句。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即:副词,就更:重新,具动词意味,读gng。 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长者的尊称,即文中吕蒙对同辈年长者鲁肃的尊称。何:疑问副词,怎么,为何。 见事:认清事情、识别事势,了解事情的发展情况“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注意:”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的 “何见事”即”见何事”,疑问句宾语前置,是个倒装句。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遂:于是拜:叩拜结:结交注意:”肃遂拜蒙母”是一个省略句,”拜”后省略介词”于”。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补充:翻译五字法:弄清楚文章的文意之后,让我们来学习一种翻译方法:翻译五字法: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原有的词语。国号、年号、地名、官名、人名、书名等可照录不翻译。 博士替:把文言文中的词语替换成规范的现代汉语用语。调:调整倒装句的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蒙辞以军中多务。补:补出省略句中省略的内容。 结友而别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就是减少词语,这一方法主要适用于表示各种语意关系的虚词。文言虚词在文言文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但有的只是表示某种语意关系,翻译时不必译出。 这是一种非常好用的翻译方法,希望大家能够学习到。 接下来我们再次朗读一遍课文,再次体会文意。孙权劝学资治通鉴起: 第二课时五:读懂语气 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懂文意,这是学习古文的基础,而真的要把一篇文章流利的吟诵出来,还需要读出文章的语气,对于不同的文章,我们读出的语气和途径是不同的,本文是一篇写人叙事的文章,我们要读出语气,就应该在人物的语言上多下功夫。 总之,下面变让我们一起看文章中人物说话时的口吻、语气。注意结合他们的身份、句中的标点符号和语气词看看这几句话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语气。大家讨论一下,看一看、读一段,试着体会体会。同时,看看体会一下文中的人物形象。孙权:“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在此,孙权用吕蒙如今的身份、责任去强调学习的必要性。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的爱护、器重和充满希望。 其中的“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读时要把重音放在”不可不”上。语气严肃,语调郑重。“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孙权怎样的心态?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有一点怒气,略带责备的味道,因为吕蒙寻找托辞在拒绝学习。这是一个反问句,本来该用问号,但这里却用了感叹号,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责备之义也就体现了出来。需要读得重一点。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这是孙权给吕蒙的读书目标,也是孙权对吕蒙的具体要求。 卿言多劳,孰若孤?委婉的批评,是一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在这里孙权语重心长,言辞恳切地以自己的经历去说明读书的益处,劝解吕蒙要多读书。要读出孙权的语重心长、恳切的意味,读出孙权的那一点自豪。 -从孙权劝解的过程和语言可以看出孙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过程和语言: 首先,力陈必要,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 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的爱护、器重和充满希望,又带有居高临下的王者权威。接着,根据实际情况,不要求吕蒙”治经为博士”,而是要他”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给吕蒙指出了读书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最后,联系自己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劝解、鼓励吕蒙求学。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孙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与部下谈论学习这样的话题,可看出他平易近人;对部下严格要求,为提高屡立战功的吕蒙的素质,而谆谆教导,具有王者风范。 孙权:对自己的部下既严格要求,又循循善诱,耐心规劝.鲁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是一个感叹句,表现出了鲁肃的惊叹之情。要读出吃惊与赞叹的味道。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出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从中可以看出鲁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鲁肃从官职、地位上应比吕蒙要高。从鲁肃的赞叹吕蒙,看出他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爱才、敬才。吕蒙: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是什么语气? 吕蒙在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可看出吕蒙的自豪、自得。“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一个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调侃语气,另外要读出自豪感。 从中可看出吕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坦诚豪爽,知过能改,肯于努力学习。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六、思考问题1、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文章以”鲁肃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吕肃为吕蒙才略所折服而愿意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才略的惊人的长进。 2、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能努力学习,学习其他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经过一段时间,也能让周围的人“刮目相待”。3、学习了本文,你受到了那些启发?想一想孙权的善劝,鲁肃的敬才、爱才,吕蒙的知过能改。请同学们在课后想一想,写一段话,将你的真实感受写出来。要勤奋,多挤时间学,不能找借口偷懒。劝人要讲究策略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受教要爱才但不能忌才开卷有益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不能总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结友而别。例句解析通假字卿今当涂掌事通“途”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古今异义词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古代王侯的自称,是一个称谓。今:孤单、孤苦之义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古:研究 今:治理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古: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今:学位的最高一级,学士研究生博士但当涉猎但古:只,只是 今:转折连词见往事耳往事古:指历史 今:过去的事情即更刮目相待更古:重新 今:更加,程度副词一词多义当卿今当涂掌事动词,掌管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应该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自以为大有所益与“为”组成词组,可译为“认为”见见往事耳动词,知道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认清、识别事卿今当涂掌事可当“事务”讲,含有一定的“责任”;见往事耳事件,事情文言句式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肃遂拜蒙母省略句非复吴下阿蒙判断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倒装句。“何见事”即“见何事”,疑问句宾语前置,。多音字当卿今当涂掌事/但当涉猎dng为为博士/自以为,Wi更即更刮目相待gng重点虚词蒙辞以军中多务以:用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岂-反问副词“难道”但当涉猎但-只,只是蒙乃始就学乃-于是,就 肃遂拜蒙母遂-于是,就 自以为大有所益大-副词,非常即-副词,就何-疑问副词,怎么 重点实词卿今当涂掌事当涂-当权 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辞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帝王自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卿-帝王对爱臣的称呼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经:研究儒家经典见往事耳见-了解 见往事耳往事-历史 孰若孤孰-疑问代词“谁”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 及鲁肃过寻阳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