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以德(课堂版).ppt_第1页
为政以德(课堂版).ppt_第2页
为政以德(课堂版).ppt_第3页
为政以德(课堂版).ppt_第4页
为政以德(课堂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近孔子,走进论语,论语选读,孔丘仲尼孔夫子孔圣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老二,对孔子的称呼,走近孔子,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朱子语类卷93,其实孔子只是人,一个凡人。,“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家世,孔子远祖弗父何为宋襄公之子,依礼法当为宋国嗣君,但其让位于弟弟,即后来的宋厉公,孔子六世祖孔父嘉在宋国内乱中为华督所杀,其子防叔奔鲁,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艰难的童年3岁时,父亲叔粱纥去世,享年69岁。其正妻施氏大权在握,19岁的孔母颜征在无法在孔家立足,带着孔子和孟皮(孔子庶兄,叔梁纥妾所生,身有残疾),回到了娘家曲阜城内阙里,过受人歧视的艰难生活。,青壮年时期15岁时,孔子立志做学者。27岁时,孔子开始创办私人学校。此后,孔子拥有了较高的声誉。孔子51岁时,担任鲁国首都的市长“中都宰”,政绩卓著。在孔子的治理下,鲁国大治。,主要官职:5154岁,孔子仕鲁。主要是仕事鲁定公,历任中都宰、鲁司空、大司寇,公山弗扰攻鲁定公,被孔子打败。曾以鲁大司寇摄行相事,诛少正卯(语出荀子宥坐,这是历史的一桩悬案)。,周游列国时期55岁时,孔子开始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此后14年中,东奔西走,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后虽被鲁国迎回,但鲁终不用孔子。,晚年时期68岁,孔子回到鲁国。很受尊敬,享受国老的待遇,但政治上得不到重用。孔子退而修诗、书、礼、乐。删诗书,订礼乐,修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整理。老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学者,柳诒徵中国文化史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以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儒学作为一种悠久的文化传统已经深深地积淀于中国人的心理习性中,国人“习焉而不察”,“百姓日用而不知”,其或隐或显地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孔子思想的贡献及影响,韩国:尊孔崇儒基地有232座日本:尊孔子为“先儒孔宣父”越南:定孔子诞辰为教师节。,新加坡前总理、国际儒学联合会名誉理事长李光耀:“从治理新加坡的经验,特别是1959到1969那段艰辛的日子,使我深深地相信,要不是新加坡大部分的人民都受过儒家价值观的熏陶,我们是无法克服那些困难和挫折的。”这些价值观“为新加坡的繁荣进步做出了贡献。”,美国前总统里根说:“孔子高贵的行谊与伟大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孔子学说世代相传,提示全世界人类丰富的为人处世原则。”堪培拉时报(1988年1月24日)报道说,从事等离子物理学研究的瑞典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在主题为“面向21世纪”的巴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集会上说:“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太史公说:诗经里有这样的话:“仰望着那高耸的山峰啊,真让人向往!放眼那通天的大道啊,不禁也要迈步前行!”即使自己到达不了那么高那么远的地方,然而心里却是向往着它!我读了孔子的书,想像他的为人也是这样的呀!,读论语,了解孔子思想,想见孔子其人,还原一个真实的孔子。,为政以德,德者,得也。政者,正也。,一、注意下列字的读音:第一章:譬如共之第二章:道之以政第三章:冉有既庶第五章;道千乘之国第六章:颛臾社稷何以伐为虎兕柙椟近于费第八章:盍彻乎第十章:偃第十二章:南宫适羿善射奡荡舟躬稼,寻找出课文中的通假字:,1、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3、求!无乃尔是过与?,共:通“拱”,读gng,环抱,环绕,道:通“导”,读do,训导,道:通“导”,读do,治理,与:同“欤”,读y,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与”是“欤”的古字,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欤”。论语中均用“与”字。,寻找课文中古今异义的词,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3、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无耻:没有羞耻心。古代不守礼义、不光彩、不体面即“无耻”,如寡妇改嫁、战败逃跑等。,有事:有战事,指采取军事行动。事,特指战事、祭祀等军国大事。,以为(东蒙主):以之为,让(拿)它做(东蒙山的主祭者)。,词类活用:,1、如杀无道,以就有道,2、举善而教不能,“无道”指无道者,不守道义的人。“有道”,指有道者,道德高尚的人。,“善”指优秀者;“不能”指能力差的人。,形容词作名词,补充说明:当动词、形容词处于宾语的位置,就充当名词了。,3、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风”,好比风,“草”,好比草。,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补充说明:当名词处于谓语的位置,就充当动词了。,词类活用:,4、富之:5、足食,足兵,民信之矣:6、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他们富起来。,使粮食充足,使军备充足。,所以如果远方的人不归服,就整顿礼乐教化来招引他们(使他们来)。,形容词作动词,使动。,形容词作动词,使动。,来,不及物动词使动。,使动用法,特殊句式:,1、“君子哉若人!”2、“尚德哉若人!”,这个人真是君子啊!,这个人真崇尚道德啊!,主谓倒装,补充说明:主谓倒置,即谓语前置,是一种表示强烈感情的特殊句式。,特殊句式:,为政以德:以德为政,用道德治理国政。道之以政:以政道之,用政令来训导百姓。齐之以刑:以刑齐之,用刑罚来整饬百姓。道之以德:以德道之,用道德来训导百姓。齐之以礼:以礼齐之,用礼教来整饬百姓。使民以时:以时使民,按一定的时节役使百姓。使,使用,役使。临之以庄:以庄临之,用庄重的态度来面对百姓。,状语后置,这七个句子中的“以”都是介词,其中六个的意思是“用”。“使民以时”中的“以”意思是按照。古代的介词结构(介词+宾语)一般都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特殊句式:,“既富矣,又何加焉?”“百姓足,君孰与不足?”“无乃尔是过与?”,“何加”,即加何,下一步做什么。疑问代词作宾语,动词宾语前置。,“孰与”,即与孰,跟谁。疑问代词作宾语,介词宾语前置。,“尔是过”,即过尔,责备你们。是,代词,复指前置宾语。“是字句”宾语前置,即用“是”字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宾语前置,固定句式:,“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要吧?表示委婉的商榷语气,对某种情况加以推测。“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为什么呢?表示反问语气。还可译为“还用做什么”“哪里呢”等。“年饥,用不足,如之何?”对怎么办?表示疑问语气,还可译为“怎么样”“怎么办”“怎么”。“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怎么能?表示反问语气。“其”与“如之何”配合使用,加强反问语气。,相关成语:,众星拱北:,陈力就列:,既来之,则安之:,分崩离析:,大动干戈:,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指贡献出自己的才能去担负职务。陈力,献出才力。就列,归入行列。,把远人招来之后,又要使他们安定下来。“来”、“安”都是使动用法。,指当时鲁国不统一,已被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分割。后用以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不可收拾。,发动战争。干戈,泛指武器,比喻战争。现在多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祸起萧墙:,鸣鼓而攻之:,风行草偃:,化若偃草:,指祸患起于内部。后用以指内部出乱子。也指家庭成员中自起矛盾造成祸患。,比喻大张旗鼓地加以声讨。攻,声讨。,风吹过的时候,草就倒伏。旧时比喻用仁德感化,人们自然心悦诚服。风行,风吹过。偃,倒伏。,形容教育或感化的力量很大,如风过草倒一般。偃草,草被风吹倒。,探究一,孔子一方面主张“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宁去“食”留“信”,二者有没有矛盾?精神与物质孰先孰后?怎样理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补充1】这句话可以看出儒家思考治国的方针,是以德教化,而不是法家的思想以法治国。三国时诸葛亮平南,经历了七擒七放,以德服人,使得孟获心服口服,云南成了蜀国的一个大后方。明末起义,李自成开始走的路线也是以德服人,不扰民,都已经获得天下了,奈何后来以为得了天下,到处扰民,落得个兵败九宫山的下场。自古“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很值得当政者思考。,【补充3】商道也一样,一味的欺诈即使让你暴发了,没有了诚信以后在圈子里就难有立足之地,而以诚信的态度去做生意,你的口碑会越来越好,生意会越来越长远。“诚信为本,操守为重”(朱镕基语),【补充2】人道更一样了,与人交往,没有道德的人是没有人愿意与你做朋友的。有道德的人,很多人会愿意与你做朋友。“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万理都是相通,这句话还可以去思考,放之四海之内皆可用之。,唐太宗的诚信之道,历代以来,中国的统治者都拥有着无穷无尽的小聪明,并以此在人前炫耀,很少有人想到诚实执政,坦白对人。结果当政者用诡计驭使部属,部属也依样画葫芦用诡计蒙蔽首脑。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史,真正能做到诚实执政的唯一人选只有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在任时,对臣僚敞开胸怀,不行欺诈之术,臣僚也尽忠职守,不搞欺瞒哄骗的传统官场伎俩。在即位之初,李世民曾花大力气整顿吏治,下决心要在官场根治贪污受贿的不治之症。为了侦查那些暗中受贿和将来有可能受贿的贪官污吏,李世民令亲信暗中向各部官员行贿,结果还真查处了几个贪官。李世民在得意之余把他的谋略告诉一位隋朝遗臣,没想到这位大臣当场泼了他一瓢冷水。他说陛下平时总告戒臣民要诚信待人,可陛下自己却先行欺诈之术,上梁不正下梁歪,臣民会一样用欺诈的手段报答你。李世民不但没发怒,反而认为大臣的话有很深的智慧,便欣然接受了这句逆耳的忠言。还有一次,李世民下令年龄虽不满十八岁,但体格健壮的男子也要应征入伍,大臣魏征拒绝在诏书上签字(注意这是李世民最为智慧的杰作,他的命令没有分管大臣的签字就没有法律效力,除李世民外,没有哪个皇帝会主动限止自己的无限权力),李世民解释说:“这是奸民逃避兵役,故意少报年龄。”魏征回答说:“陛下常说我以诚信待天下,要人民不可诈欺;可你却先失去诚信。陛下不以诚信待人,所以先疑心人民诈欺。”李世民深以为然,并立即收回成命.,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烽火戏诸侯,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抱诚守真诚至金开赤诚相待一言九鼎一诺千金言而有信。金口玉言言必信,行必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探究二:富国与富民孰先孰后?,富民,管子治国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民富则安乡重家,敬上畏罪,所以比较好治理。民贫则危乡轻家,犯上作乱,所以难于治理。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人总是首先想方设法地让人民富裕起来。这就是富民政策。管子表达的思想正是孔子在这里所表达的思想。,休养生息,从整个历史背景来看,西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升的阶段;待至明时,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开始走向没落。因此,这就必须反映到封建统治者的经济思想和制定的具体经济政策亦有所不同。也正因为时代的不同,在明一代从没有出现过如同西汉王朝“文景之治”的那样“盛世”。,朱元璋和历代开国皇帝一样,总结了历代王朝兴衰,特别是元朝为何灭亡的经验教训,他深感权臣擅政,地方权重,威胁皇权,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强有力的措施;他认为元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元朝末期,君臣荒淫,苛政暴敛所致。他由此得出的经验是:“救民者必成功,害民者必速祸”,【背景补充】鲁国的三家曾于公元前562年将公室,即鲁国国君直辖的土地和附属于土地上的奴隶瓜分,季氏分得三分之一,并用封建的剥削方式取代了奴隶制的剥削方式。公元前537年,三家第二次瓜分公室,季氏分得四分之二。由于季氏推行了新的政治和经济措施,所以很快富了起来。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季氏积敛钱财,搜刮人民,所以孔子很生气,表示不承认冉求是自己的学生,而且让其他学生打着鼓去声讨冉求。,苛政猛于虎,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译文】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子路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刘邦的用人原则之一,就是知人善任。知人善任首先在于知人,其次是善任。知人当中首在于知己,其次在知彼,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最大的聪明。这个确实是很难做到的,但刘邦恰恰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而且他也十分清楚地了解,一个领导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呢?那就是调动部下的积极性,知道自己的下属都有什么才能,他的才能是哪些方面的,有什么性格,有什么特征,有什么长处,有什么短处,放在什么位置上是最合适的。这也是一个领导最大的才能,领导不是说要自己亲自去做什么事,事必躬亲的领导并不是一个好领导,作为一个领导,你只要掌握了一批人才,把他们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作用,你的事业也就可以说是成功了。刘邦懂得这个根本的道理,因此刘邦就成为他这个集团的一个核心。孔子治理国家讲施政,他说了这样一句话,为政以德,譬如北辰,什么叫北辰呢,也就是北极星,众星拱之,你看夜晚的北极星,北极星是永远不动的,北极星外面是北斗七星,围绕着北极星旋转,北斗七星是动的,北极星是不动的,领导核心就是那个不动的,但要让别人动起来。刘邦就是他们这个军事集团的北极星。萧何,张良、韩信、陈平、樊哙、周勃、曹参这些人就是他的北斗七星。因此刘邦取得了成功。,尚能不尚力,话说刘秀当上了皇帝,但国家仍处在动乱之中。他废除王莽的苛政,让人民休养生息。他又调集军队,镇压了赤眉起义军,削平了各地割据势力,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全国复归统一。刘秀在位期间,比较关心民间疾苦。他先后9次发布命令释放奴婢,禁止残害奴婢,并多次下诏书,兔罪徒为庶民。他减轻租税徭役,发放赈济,兴修水利。他裁并了400多个县,精简官吏。在统一天下后,他就基本上不再用兵,对于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也以安抚为主,化干戈为玉帛。这些措施都是深得人心的,保证了社会秩序的安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南宫括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括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为什么“羿善射,奡荡舟”,却“俱不得其死然”?为什么“禹、稷躬稼”却有了天下?孔子根据什么说南宫括是君子、是尚德之人?孔子为什么当面不答而要在南宫适出去以后才说他是君子、是尚德之人?,据说羿、都是夏朝人。羿是有穷国之君,而奡就是左传里的浇,他是羿臣寒浞之子。羿恃其善射,逐出夏朝天子相,自立为天子,用寒浞为臣,反为寒浞陷害。羿死后,寒浞即取羿的妻室,生了两个儿子,一是浇,一是豷(y)。浇的力气大,能荡舟(就是能在陆地推舟),用其武力灭了夏后相。当时夏后相之妻已怀孕,逃到有仍,生少康。后来少康灭豷,而中兴夏室。禹致力于水利,后受舜禅而为夏王,稷教民稼穑,他的后代子孙建立了周朝。禹、稷二人的力气比不上羿、奡(o),但都得了天下。南宫适以禹、稷躬稼而有天下的事实来证明仁爱之心的重要,孔子对此用“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来大加赞赏。,朱熹评注南宫适,即南容也。羿,有穷之君,善射,灭夏后相而篡其位。其臣寒浞又杀羿而代之。奡,春秋传作“浇”,浞之子也,力能陆地行舟,后为夏后少康所诛。禹平水土暨稷播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