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小学幼儿大班音乐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中山小学幼儿大班音乐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中山小学幼儿大班音乐教学设计.doc_第3页
中山小学幼儿大班音乐教学设计.doc_第4页
中山小学幼儿大班音乐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山小学幼儿大班音乐教学设计教者:下雨了游戏目的:训练小朋友的反应能力。准备:一顶雷公公的头饰。请一名小朋友头戴雷公公的头饰站在场地中心,参加游戏的小朋友散在场地四周。要下雨了玩法:雷公公原地站立,右手伸至身前上方,掌心向着地面。全体小朋友边唱歌边向雷公公走去。当走到雷公公身边时,伸出一个食指,点在雷公公的掌心下。当唱到歌曲最后一小节“啦”字时,雷公公的右手掌马上抓点在他掌心下的食指;而点手指的小朋友要迅速收回食指并逃离雷公公。如果雷公公一只手指头也没抓住,那么就马上去抓逃离的小朋友。如果雷公公抓住了某小朋友的食指,就不必再去追其他小朋友,下次游戏就由被抓的小朋友扮雷公公。规则:1雷公公一定要在音乐最后一小节的第一拍时,才能握起手掌。 2如果雷公公一下抓住了两个小朋友的食指,那就由他俩来猜拳,输者在下次游戏中扮雷公公。认识声调高低的实验 目的:使学生知道声音有高低不同。培养辨别声调高低的观察能力。 材料:用线拴好的大小不同的金属勺、木棍。 方法: (1)教师依次手拿线绳提起金属勺,用木棍敲击金属勺发出声音。 (2)让全班学生区分有何不同。 注意; (1)可改用其它物体实验(毛衣针、餐刀、餐叉、木棍、碗、盘子、杯、板岩、试管)。 (2)绳最好拴在平衡位置上。 (3)敲击时其它物体不要触及。 (4)学生可能把音的高低说成粗细,教师应给予纠正。音乐是如何录到磁带上的 音乐带、录像带和计算机数据带都称为磁带。也就是说,当它们经过磁体时,表层镀膜会发生变化。磁体的磁场强度是可以变化的。你可以通过做电磁体的实验来了解磁带的工作原理。实验一:研究一盘磁带材料: 一盘磁带、盒式录音机作法: 1从磁带开口的一边看看它是如何转动的,2观察录音机,录音机的磁头就是电磁体,红色的是录音磁头,蓝色的是播放磁头。结果:磁带转动时,经过录音磁头,里面的电磁体改变了磁带上的微粒,使它们按照磁力线有序化,也就是说,微粒被磁化了。当你播放磁带时,磁带上的微粒经过播放磁头,在磁头中产生电流变化,录音机将此电流放大,音乐就播放出来了。实验二:做一个电磁体材料: 手电筒电池、振铃线或通话线60厘米、钉子、纸夹作法: 1把电线缠绕在钉子上, 2,把电线两头的塑料皮去掉,分别接在电池的正副两极上,3用纸夹夹住钉子,尽力向上提起。结果: 电流经过电线时,形成了磁场。如果把导线绕成线圈状,所有的磁场能量就聚集起来,它的磁性很强,就会像磁铁一样把东西吸起来。实验三:磁场实验材料: 实验一中的电磁体、白纸、弓形钢锯、钢钉、护目镜 一位成年人的帮助作法: l戴上护目镜,用钢锯将铁钉锯下一些铁屑, 2把足够的铁屑放在白纸中间,将纸置于电磁体上(实验二的电磁体上), 3轻轻拍纸,直到铁屑形成图上所示的图案。 做完实验后小心地把铁屑用纸包起来,扔掉。结果:你看到的铁屑形成的图案是磁场的形状,录音机的磁头也就是这样的一种小磁场。电流量的改变会引起磁场形状的改变,这些变化在磁带经过磁头时会被记录下来,磁带因此就可以录下声音、音乐、录像或计算机数据。录音也称“录声”。使声音通过传声器、放大器转换为电信号,用不同的材料和工艺记录下来的过程。现行的录音方法分为机械录音(唱片录音)、磁性录音、光学录音等。小雨点集体歌表演汪习麟词刘德伦曲集体歌表演:玩法:沙球、小铃、三角铁等节奏乐器由个别同学即兴模仿雨点敲击不同节奏2小节或4小节。也可以用拍手代替节奏乐器。教学设计示例喜欢和同学在一起(一)认知:知道和同学在一起生活十分愉快有趣。情感:喜欢和同学在一起。行为:在学校里要和同学在一起。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知道和同学在一起生活、学习十分愉快、有趣,激发他们喜欢和同学在一起的情感。教学难点:是使学生知道和同学在一起时应该怎样做。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看一看。(使学生知道校园里同学多,大家在一起很快乐。)1.想一想:每天清晨当你在校园里遇见自己的同学时,你什么心情?会怎样做?2.出示投影片。(“看一看”中的图)(1)说一说:清晨,在校园里,同学们脸上都是什么表情?他们是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呢?(2)小结:学校里有许多同学,大家在一起可快乐了。二、说一说。(使学生知道和同学在一起学习、游戏十分愉快有趣。)出示图一1.小组交流:和同学在一起学习有什么好处?2.小结:和同学在一起学习时,当你有了不会的问题,同学会帮助你;当你忘带学习用具时,同学会替你出主意、想办法。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会使大家共同进步。出示图二1. 即兴表演:几个同学在一起做游戏时,一个同学不小心摔倒了,其他同学连忙上前扶起他,并安慰他。2.现场采访: 当别人扶起你时,你心里怎么想?你为什么要去扶这位同学?(给表演好的同学鼓励)小结:和同学在一起游戏时,不仅可以玩得高兴,而且当你遇到困难时,同学还会帮助你 、照顾你。看!大家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友好相处,多快乐呀!3.全班交流:现在你们说说是一个人学习、游戏有意思呢,还是和同学在一起学习、游戏有意思呢?说说理由。三、想一想。(使学生知道和同学在一起应该怎样做。)喜欢和同学在一起(二)一、出示课件一(小动物学校的故事)1小组讨论:小羊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你想对小兔说什么? 小兔听了小羊的话会怎样做呢?2小结: 同学见面时要主动打招呼,课上一同学习,课下一同游戏,只有和同学在一起才会快乐、有意思。二、唱一唱。(激发喜欢和同学在一起的情感。)放音频1.师生同唱找朋友2.表演唱找朋友。三、练一练。(使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和同学交朋友。)出示课件二(“练一练”中的图)1.小组交流:图中的同学是怎样交朋友的?他们的表情告诉了我们什么?2.即兴表演。请两位同学到前边来。(1)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名字。(2)说出同学的名字。(3)互相握手说:“你是我的好朋友。”叫多组同学到前边表演。3.小组比赛比比谁认识的同学多。请认识同学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和同学交朋友的。(对表演好的同学进行鼓励)4小结:主动地介绍自己、认识同学是和同学共同学习、共同游戏的第一步。每个同学都应该尽快地和同学认识并成为好朋友,因为同学都是好朋友。四、读儿歌,总结全课。1学儿歌。我喜欢和同学在一起板书儿歌2.学生边拍手边说儿歌。3.总结:和同学在一起生活是非常快乐、有趣的。同学之间应该友好相处,互相关系心、互相帮助、互相照顾,成为好朋友。板书设计:三、喜欢和同学在一起同学们,在一起,同学习,同游戏。你喜欢我,我喜欢你,好朋友,多亲密,在一起,多欢喜。鸭子上桥目的:通过游戏培养小朋友数序概念(18顺数,81倒数),有节奏地走步。准备:在地上划一座约三十厘米宽,四米长的独木桥。基本动作:1鸭走步。2鸭游水(两脚并拢,碎步,两手放体侧,向前后轮流快速摆动,作游水状)。玩法:1前奏时八个小朋友排队报数,然后根据歌词原地做鸭走步,等唱到某数,某数的小朋友就起步上桥。八只鸭子都上桥之后,一齐左右摇摆。2第一段尾奏14小节,后一个小朋友双手拉大前一个小朋友的衣服,先右后左各四次摇摆。58小节做鸭走步。 3第二段尾奏14小节,在桥下作鸭游水状。58小节做鸭走步准备上桥,游戏重新开始。规则:小朋友只能在划线范围内上下桥。踩线者作掉河处理,在下回游戏中停一次。下蛋啰目的;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学习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准备:五只小竹篮,其中一只放有十几个“鸡蛋”(可用乒乓球或其他圆形的道具代替)。头戴母鸡头饰的小朋友双手背于身后,围成一个圆圈站立,扮生蛋的母鸡。请四名小朋友手挎小篮,站在圈心面对面蹲在地上,用手蒙上眼睛扮找蛋者。另请一名小朋友手挎放有蛋的小篮、站在圈外扮分蛋者(见图)。玩法:112小节:母鸡两脚做“起踵”(正步站立,第一拍:踮前脚掌,第二拍:压脚后跟),上身随节拍向左右两边摆动,同时分蛋者把篮中的“鸡蛋”任意分给圈上的母鸡。到音乐12小节时,要把篮中的蛋分完。拿到“鸡蛋”的和没有拿到“鸡蛋”的母鸡,双手一律在身背后相握。1314小节:找蛋者迅速站起在圈内做小跑步行进。1516小节;找蛋者随意在某一只母鸡面前找蛋一次(用手指一下某个小朋友),被找的母鸡要伸出双手,如手中有蛋就摊开双手,如没有蛋就向找蛋者摇摇双手。1725小节:重复1316小节的动作三次。音乐结束,找蛋者举起篮子,告诉大家找到了几个蛋,谁找得最多,其优胜者,下次游戏就由他来扮分蛋者。规则:1每次游戏,重新选举找蛋者。 2找蛋时,一定要两小节音乐小跑步,两小节音乐找蛋。公鸡玩法:由一个小朋友边唱边做动作,唱到最后一句时,站在邀请者面前,被邀请者站起跟在其后,两人同时唱、做动作。(歌词中的数量词应根据公鸡数而变化)似开火车,一个接一个地玩下去。大象 有两只大象来到这边河岸上吃草。我对它们极感兴趣。它们用一只蹄子轻轻地敲击地面,然后用鼻端卷住青草,掀起一大堆草皮土块和其他的东西。它们把这一大块甩来甩去,直到所有的土都甩干净了,然后放在嘴里吃掉。它们有时候忽然性起,就把尘土吸进鼻孔里去,然后喷着鼻子把尘土撒满全身。这是它们大象式的化妆。 我喜欢看这些长得高大的动物,它们笨重的身躯,它们无穷的力气,它们形象的难看的不相称,它们的驯良的浑噩,它们的身量和笨重使我对它们有一种慈怜它们笨拙的身躯带些稚气,而且它们有宽大的心。它们撒野的时候是狂暴的,但当它们安静下来的时候,它们就是和平的化身。粗野和巨大合在一起并不排拒人。它反而能吸引人。阅读提示一切动物都有它独特的外形特征、生活方式和独特的性格特点,大象也不例外。你见过大象怎样吃东西、怎样“化妆”吗?你了解大象的性格吗?读了短文,你一定对大象有更多的认识。大猫小猫玩法:由两个小朋友分别扮演大猫、小猫。再准备两个球,一大一小。唱到“大猫玩大球”时,扮演大猫的小朋友即去拿大球拍。唱到“小猫玩小球”时,扮演小猫的小朋友即去拿小球,团团转着玩。第三段由两个高个子小朋友手搭手组成“大房子”,再由两个矮个子小朋友搭成“小房子”。唱到“小猫进大房”时,小猫即钻到高个小朋友搭的大房子里去。唱到“大猫进小房”时,大猫即走到矮个小朋友搭的房前,这时两个矮个小朋友把手压得低低的,大猫把头伸过去,身子钻不过去,做急得尾巴摇的样子。参加游戏的全体小朋友会高兴得笑起来。游戏反复进行时,可以把小朋友分成若干组,让大多数小朋友都参加游戏。小动物搬家玩法:十二个小朋友分三组,面对面站成三个动物的家。(见图) 15小节:1号小朋友扮鸟飞,飞到4号位置。鸟飞用碎步,两拍飞一下,两臂上下有节奏地摆动。其他小朋友拍手。 610小节:2号小朋友扮鸭走,一步一拍,走到1号位置。鸭走预备时,两脚稍分开、屈膝稍成外八字形,挺胸,两臂在体侧稍近身体,手心向下,手指翘起,模仿鸭子形象。左脚开始两脚轮流向前迈步,同时身体向左、右摇摆,装出笨拙的样子。其他小朋友拍手。 1115小节:3号小朋友扮兔跳,两拍一跳,到2号位置。兔跳时,两脚自然开立,屈膝微蹲,同时两臂屈肘举在胸前,手心向前,模仿兔子耳朵,其他小朋友拍手。 1619小节:原地站立,用右手食指点数小动物。 2021小节:两手手心向前举过头,做招手动作,原地碎步。间奏:每一家动物可互相小声商量,自己下一次所扮演的角色。老师问:“1号?”小朋友答:“小熊。”“2号?”“青蛙。”“3号?”“大象。”这样游戏重新开始时,可以让唱的小朋友心中有底。提示:1教师可以逐步增加每组人数,也可以轮换小朋友进行游戏。 2培养小朋友根据音乐节奏填词的能力,以及动作的想象能力。小动物回家目的;培养幼儿按音乐节奏跳的能力。玩法:把小兔、小青蛙和小鸟的画像或画片作为标记,分别贴挂在椅子上,分放在三个角,作为三个小动物的“家”。请若干个小朋友分别戴上这三种动物的头饰,各自蹲在自己 的“家”里,老师弹奏音乐,小兔、小青蛙和小鸟,同时从自己的家中随着琴声出来玩耍。当音乐停止了,小动物应该各自跳回到自己的“家”里。对跳错了“家”的小朋友,老师要轻轻地告诉他“家”的正确位置。其余小朋友在座位上拍手,游戏可连续做几次,使全班小朋友都能参加游戏。小猫敲门目的:通过猫和老鼠的追捉过程,让小朋友在音乐的伴奏下充分表现威武勇敢的猫和机灵的老鼠的不同形象。玩法:前奏,小老鼠到处窜来窜去偷东西吃。 12小节:猫作敲门状。 34小节:小老鼠右手放在耳边倾听敲门声。 56小节:猫用力敲门。 78小节:猫很神气地用手拍胸脯。 912小节:老鼠轻声地问,猫司令很神气地回答。 1320小节:小老鼠东窜西窜,边跑边喊“救命”,猫司令大叫一声“喵呜”,向老鼠猛扑过去。 第二遍音乐:猫追捉老鼠,老鼠可蹲下躲避。小老鼠吃米玩法:全班小朋友坐成半圆形,扮小老鼠。离全班小朋友三、四尺的地方,坐一个小朋友扮小花猫,两手合掌放在脸侧作睡觉状。中间放着两口米缸(见图)。第一段歌曲开始时,小老鼠轻轻地离开座位,两手握空拳,伸出食、中两指放嘴边(指尖相触向前),上体前倾,一面唱歌,一面轻轻地用碎步走向米缸。唱第二段歌曲时,小老鼠作吃米状,唱到最后一句,“醒了,捉住你”时,小花猫伸腰(两臂向上弧形打开)后,两手前伸作抓小老鼠状。唱完歌曲,小花猫要“喵呜”叫一声,才能跑过去捉小老鼠,老鼠要听到猫叫后才能逃回自己座位。小老鼠回到座位后,小猫就不能再捉。不管“猫”是否捉到“老鼠”,都要调换角色,重新开始游戏。提示:“小老鼠”走路时要轻,不能大声喧哗,表现出黑夜里“小老鼠”偷米吃的形象。开始教时,教师可扮演鼠妈妈,带领“小老鼠”做动作。小花狗玩法;全班小朋友站成圆圈,请一个小朋友站在圈内。游戏开始时,全体小朋友边唱边按歌词做动作。唱“一只小花狗”时,两手五指并拢放在头上当作耳朵。唱“蹲在大门口”时,两臂胸前屈肘,两手交叉搭臂,两腿半蹲。唱“两眼黑黝黝”时,直立,两手大拇指与食指搭成圆圈放在眼前。唱“想吃肉骨头”时,两手握拳放嘴边作吃骨头状,身体稍向左右转动。 唱完以后,圈内小朋友叫“汪!汪!”两声。圈上的小朋友听到叫声立即蹲下。此时圈内小朋友就用手去抓没有蹲下的小朋友。如抓不到,可重复进行游戏一次。如抓到了,两人互换位置,游戏重新开始。小蝈蝈玩法:全体小朋友围成一个大圆圈,再在圈内画一个稍小的圆圈,选三名小朋友站在小圆圈中蒙住眼睛扮“小蝈蝈”。 1一4小节:扮“小蝈蝈”的小朋友原地转一圈。 5一10小节:扮“小蝈蝈”的小朋友模仿蝈蝈的动作,在“蹦”和“跳”处按音乐节奏。用双脚向外蹦跳出小圈。第一个跳出小圆圈的为优胜者,他可指定另外三名小朋友扮“小蝈蝈”。并做好继续游戏的准备。小花猫和灰老鼠玩法:全班小朋友先拉成大圆圈,然后每三个小朋友围成一个小圆圈,两手相互搭肩作米缸。请一个小朋友作小花猫站在圈外。四、五个小朋友作老鼠站在圈内(见图一)。 第一遍音乐: 作米缸的小朋友站着(或蹲下)唱歌,当唱到“嗨”时,手放下拉成大圆圈。 作老鼠的小朋友做下面动作:1小节:两手握空拳,伸出食、中两指放嘴前(指尖并拢向前),上体稍前倾,用碎步向前跑,模仿老鼠的形象(见图二)。2小节:在原位一拍向左转,一拍向右转。 34小节:动作同12小节。56小节:碎步左右转一圈。89小节:碎步向前跑。动作同1小节,跑近米缸,两手轮流向前作抓粮食状。弹前奏时,一跳,两手搭在米缸上,或者进入米缸站在中间。 第二遍音乐: 作米缸的小朋友唱歌,作老鼠的小朋友作偷吃粮食状,作小花猫的小朋友做下面动作: 12小节:小花猫按节拍走进圆圈,同时两臂屈举胸前(手心向前、手指微屈),两手轮流向前屈伸,模仿小花猫走路。3小节:站着不动,瞪着眼睛看老鼠。4小节:上体稍前倾,两手放嘴边(手心向里),向两侧拉开,作摸胡子状两次。56小节:两手用虎口叉腰,同时挺胸,瞪眼睛。7小节:两手大拇指放在嘴角上(见图三),手指由下向上翘起手心向前(见图四)。89小节:模仿小花猫走路。1011小节:右脚向右前方做弓箭步,同时两手轮流前伸四次,作抓老鼠状。12小节:脚不动,两手用力握紧,作抓住状。13小节:右脚收回退在左脚后,同时两手放嘴边作咬状。15小节:作米缸的小朋友放手拉成大圆圈。作灰老鼠的小朋友立即逃跑,小花猫就去抓灰老鼠。追逃时,不能跑出圈外,当抓到一只或两只灰老鼠时,停止游戏,另行分配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小青蛙打呼噜目的:培养小朋友的听觉能力。准备:参加游戏的小朋友站成一个圆圈。请一个小朋友到圈心扮小青蛙。另外,教师准备一个会发出类似青蛙叫的小玩具。玩法:全体齐唱歌曲,同时,扮小青蛙的小朋友边喝边做各种青蛙的动作,圈上的小朋友模仿他的动作。到歌曲最后两小节,全体小朋友大八字步蹲下,头低垂,眼闭上似睡着了,同时双手背于身后相搭。此时,教师(也可以请一个小朋友)把玩具交给圈上某一个小朋友,等教师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时,拿玩具的小朋友就发一下响声,这时,全体小朋友要马上醒来,由圈心的小青蛙来辨别响声是圈上哪一个小朋友发出的。如猜中了,下次游戏可以继续扮小青蛙;如猜错了,允许他再猜一次(全体重新闭上眼睛,拿玩具的小朋友再发一下响声),如还是猜错了,由拿玩具的小朋友到圈心扮新的小青蛙,游戏重新开始。现则:1圈心的小青蛙做动作时,可以任意发挥。 2拿玩具的小朋友每次只能发出一次响声。 3没有听到响声时,不许抬头张望。小鸟学飞准备:按小朋友人数准备小鸟头饰若干只。玩法:全班小朋友坐成圆圈,带小鸟头饰扮演小鸟。前奏:请三个小朋友蹲在圆圈中间,两臂屈肘,两手在胸前交叉抱臂,随音乐慢慢起立,最后一小节两臂经头上向两侧打开作翅膀(手心向下)。 18小节:小鸟在圆圈中随音乐自由飞翔。 912小节:飞到某只小鸟面前,原地继续飞四小节,表示教它飞。该小鸟两手叉腰看着它飞,并点头表示已学会飞了。 1314小节:两只小鸟面对面飞。 15小节:自转飞一圈。 音乐重新开始,六只小鸟同时在圆圈中间飞。游戏继续进行时,将有十二只小鸟同时在圆圈内飞翔。小鸟找窝目的:练习鸟飞的动作,培养小朋友的反应能力。准备:地上画些小圆圈作鸟窝。扮小鸟的小朋友分别蹲在小圆圈里,中间站着一只没有窝的小鸟。玩法:1一8小节:蹲着和站着的小鸟随音乐节奏向四处自由地做鸟飞动作。 912小节:小鸟们蹲在地上,做吃虫动作,同时嘴里发出“笃笃笃”的声音。 1421小节:动作同1一8小节:最后,当音乐奏到时,小鸟们(包括那只没有窝的小鸟)要立即飞去找窝。找不到窝的小鸟,站在中间,游戏重新开始。规则:1向四处自由飞动时,不能相互碰撞。 2当音乐奏到时,小鸟才能飞去找窝。找小猫曲一 猫走路曲二 小猫歌玩法:老师做猫妈妈,全体小朋友做小猫。小猫随曲一做猫走路动作(两臂屈肘在胸前,掌心向前)走成圆圈,每走四小节停下,喵呜喵呜叫两声,同时两手放嘴边(手心向里)向两侧拉开,做摸胡子动作两下。接着随曲二边唱歌词边做下面动作: 12节:做猫走路动作四步。 34小节:做摸胡子动作三次。 56小节:原地做拍手小跑步。 78小节:右手指猫妈妈。 910小节:小朋友边唱边原地蹲下或四散跑开,找个地方躲藏。 1112小节:向妈妈招招手。 小猫躲好后,教师(猫妈妈)边唱第二段歌词边做以下动作: 1314小节:做猫走路动作到小猫附近。 1516小节:右手食指指小猫。 1718小节:两手抚胸后向前摊开。1920小节;边走边用手点小猫的头。被点到头的小猫就站起来,一边喵呜喵呜叫,一边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不再参加游戏。未点到头的小猫不动。等老猫唱完第二段歌词后问:“没找到的小猫在哪里”时,小猫站起来一边喵呜喵呜叫,一边跑到猫妈妈身边。母鸡和小鸡玩法:此形式适合于刚入园的小班小朋友。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反复学习鸡走、鸡叫、鸡拍翅膀等动作。老师在中间做母鸡,小朋友在母鸡周围做小鸡,围成一圈。大家边唱边做动作。前奏:母鸡孵小鸡,小朋友由鸡蛋变成一只只小鸡。第1、2段,作鸡嘴状(伸两食指。指尖相碰,放在嘴前方)。第3、4段:作鸡走状(双手往后侧伸)。第5、6段:作拍翅膀状(双手拉住胸前衣服,双肘上下起伏)。蚂蚁目的:训练小朋友动作的协调性。玩法:游戏前,两名小朋友双手相搭做山洞,一小朋友做蚂蚁,一小朋友做豆,其余都做小蚂蚁。音乐开始,一蚂蚁在洞口前,边唱边根据歌词做相应的动作。唱到“回洞请来好朋友”时,这个蚂蚁向洞方向招手,蚂蚁们从洞里钻出一起做碎步将豆抬走。规则:蚂蚁们必须听到“回洞请来好朋友”才从洞里钻出。谁饿了目的:根据不同动物的习性,改变演唱的音色、力度、速度。玩法:少数孩子唱歌,逐个编配自己喜欢的动物歌词。大部份孩子在场地另一端,听到演唱自己喜爱的动物时,自由表演相应的模仿动作,人数不限。顽皮的小动物目的:学会听乐句。玩法:孩子们扮演各种小动物,两手放在耳朵旁听完一个乐句后就站起来学各种小动物叫。规则:在听完一个乐句后才能学动物叫。动物园玩法:将小朋友分成四组,每组扮演一种动物,唱到某种动物时,便由扮演该动物的小朋友出来走(或跳或飞)一圈。聪明的一休主演:一休、新佑为门口头语:休息,休息一会儿从前,日本安国寺里有个叫一休的小和尚,他机智过人,常常帮人排疑解难。人们都在传颂他斗智斗勇的动人故事。大家都知道他不光聪明,一休还很有正义感,他用自己的机智和勇气帮助那些贫困的人、教训那些仗势欺人的人,是那种既聪明又善良的人。 主题歌极其经典:“格地格地格地” 春 雨玩法:提示:前奏后(1)边读儿歌边拍节奏,每段中间加进间奏,再边拍边读(2)(3)(4)。猜谜语游戏一、活动目标:1、通过猜谜语游戏,感受山歌对唱的特点,并体验对唱山歌的乐趣。2、探索与歌词想匹配的图片,理解、记忆歌词。3、尝试看图谱创编歌词,能主动大胆参与活动,体验成功与合作的乐趣。二、活动准备:1、图谱两张。2、水果图片:葡萄、香蕉、石榴、菠萝。3、动物图片:大象、小兔、袋鼠、燕子、蜗牛。三、活动过程:(一)唱山歌猜水果名称熟悉歌曲旋律,了解问答的形式。1、以问答的形式引入歌曲,教师唱问句,幼儿猜出谜面的四种水果。2、教师出示图谱,边唱边问。3、教师出示四种水果图片供幼儿选择,匹配相应的歌词。4、幼儿边看图谱,边尝试演唱歌曲。5、通过教师与幼儿对唱的形式练习演唱歌曲。6、以对山歌比赛的游戏形式,开展男女幼儿对赛山歌活动,男女幼儿轮流问答。(二)创编歌曲什么动物你猜猜。1、教师出示动物图片,森林中要开动物联欢会,动物们想请大家把它们也编到歌曲中去。2、教师创编一个动物的谜面,请幼儿尝试直接与教师对唱。3、幼儿分组商量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创编歌词。4、幼儿表演自己所创编的歌词,并把它们连成一首问答歌。5、尝试多种合作形式演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