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五山地的形成和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_第1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五山地的形成和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_第2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五山地的形成和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_第3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五山地的形成和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_第4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五山地的形成和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山地的形成和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跟踪检测(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8山西师大附中模拟)用等高线反映一特定岩层顶面起伏形态的构造图称为构造等高线图。这种构造图定量地、醒目地反映了地下构造,特别是褶皱构造形态。这是油气田、煤田和一些层状矿床的勘探和开采中经常编绘的一种重要图件。读某背斜构造岩层顶面标高(海拔)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110孔的孔深可能是()A245 mB300 mC345 m D355 m2该背斜构造脊线大致经过的孔的位置是()A12116 B1097C12109 D1197解析:1.B2.D第1题,10孔的海拔300 m400 m,10孔岩层顶面标高为55 m,即10孔岩层顶面海拔为55 m;10孔的孔深10孔地面海拔10孔岩层顶面标高,即孔深245 m345 m。选B正确。第2题,地面海拔在300400 m之间的岩层顶面标高中,11孔的岩层顶面标高85 m最高,背斜脊线是中部高,两侧低,85 m比上下两侧的55 m高,所以在脊线附近,即背斜构造脊线大致经过该孔;同理,地面海拔在400500 m之间的岩层顶面标高中,9孔的岩层顶面标高70 m最高,背斜构造脊线大致经过该孔;经过11孔和9孔的只有1197。选D正确。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图。完成34题。3关于图中四地地貌成因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向斜谷地 乙背斜山地B甲向斜谷地 乙向斜山地C丙向斜平原 丁背斜山地D丙背斜平原 丁向斜山地4图中有可能形成溶洞和发现恐龙化石的岩层分别是()A和 B和 C和 D和解析:3.B4.C第3题,甲处地下岩层向下弯曲,地表表现为中间低,四周高,所以甲地为向斜谷地;乙处地下岩层向下弯曲,地表海拔较高,崎岖不平,所以乙处为向斜山地;丙处地下岩层向下弯曲,该地为向斜构造,地表平坦广阔,该地为平原地形,所以丙处为向斜平原;丁处地下为明显的断层构造,在地表上表现为崎岖的山地,故该地为断块山,综上分析,A、C、D选项明显错误,B选项符合题意。第4题,溶洞常形成在地下,内部往往有大量的地下水汇集(岩层之间渗水性强),周边存在大量的钟乳石(石灰岩的一种),故适合溶洞发育的地质构造为向斜结构(储水性),(石灰岩层)岩层断裂发育明显,渗水性强,符合溶洞形成条件;恐龙化石往往布局在年代相对久远的沉积岩中,图片中的(砂岩)形成年代较晚,不符合恐龙化石分布条件,(页岩)内部分层明显,适合恐龙化石的保存,综上分析, C选项正确。(2018包头模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学校附近地区进行考察,记录结果如下表。完成56题。东北方向东南方向岩石石灰岩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砂岩花岗岩页岩石灰岩岩层代码5.花岗岩形成过程中,与其两侧接触的沉积岩可能会变成()A大理岩、板岩 B片麻岩、大理岩C石英岩、板岩 D石英岩、片麻岩6符合学生往东南方向行进时观察到的岩石的地质构造剖面是()解析:5.C6.D第5题,根据表格中岩层分布顺序,花岗岩两侧是砾岩和页岩,花岗岩形成过程中,炽热的岩浆与其两侧的沉积岩接触,砾岩可能会变质成石英岩,页岩可能变质形成板岩,大理岩是石灰岩变质形成,表中石灰岩没有与岩浆接触,片麻岩不是沉积岩变质形成。第6题,根据表格中岩层的序号,学生往东南方向行进时,观察到的岩石的地质构造剖面出露的岩层依次是,读地质构造剖面图,符合顺序的是D图,其他剖面图出露岩层不符合。河流在它以前的谷底下切侵蚀,原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之上,成为近于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下图为黄河某河段阶地剖面图。读图完成78题。7图中阶地的形成最早的是()A一级阶地 B二级阶地C三级阶地 D四级阶地8当河水漫过河漫滩时,该段黄河()A出现凌汛,进入结冰期B含沙量小、沉积作用强C处于枯水期,水位低D含沙量大、侵蚀作用强解析:7.D8.D第7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形成较早的阶地应该位于同一地区地势最高的区域,所以D正确。第8题,根据图中东西方向及河床的陡缓分布可知,该河段东岸较缓、西岸较陡,所以河流向南流,应该位于黄河的中游河段,即黄土高原河段,河水漫过河漫滩说明处在丰水期,即黄土高原处在夏季多暴雨的时期,此时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侵蚀作用强,该河段自高纬流向低纬,无凌汛。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911题。9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A河源B凸岸C凹岸 D入海口10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A石笋 B冰斗C风蚀蘑菇 D花岗岩风化球11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 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映上图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解析:9.B10.C11.D第9题,砾石是岩石在搬运过程中常年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根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规律,砾石遇到河流凸岸时,就会堆积下来,慢慢形成了砾石滩。第10题,石笋属于喀斯特地貌,是由于碳酸钙淀积形成的;冰斗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斗状洼地;风蚀蘑菇是岩石常年受到风蚀作用形成的风蚀地貌,与流水对岩石侵蚀的效果类似;花岗岩风化球主要是风化作用形成的。第11题,对比图中9 cm的砾石大小,可以断定图中粒径9 cm左右的砾石最多,粒径过大或过小的较少。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岩层的空间方位通常用倾角和倾向来描述。如下图中“”表示岩层与水平面成50夹角且向东倾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8分)(1)在下图中画出AB一线的地形剖面图,并在垂直剖面图上画出岩层分布情况。(8分)(要求:用粗实线表示岩层分界;用符号表示岩层名称;先用铅笔作图再用黑色水笔描黑)(2)从地形形态看,年轻的褶皱地区,向斜往往形成_,背斜往往形成_。(6分)(3)从地表形态看,甲处为_。从地质构造看,甲处为_。(6分)(4)简析甲处地表形态的成因。(8分)解析:第(1)题,首先在图中标出AB一线与等高线的各个交点,然后根据各个交点的海拔和与A、B的位置关系画出地形剖面图;然后在图中标出AB一线与岩层分界线的各个交点,然后根据各个交点的位置及相连两交点之间的岩层类型画出岩层的分布。第(2)题,年轻的褶皱地区,受外力作用小,因而向斜成谷背斜成山。第(3)题,甲处等高线向海拔低的方向凸出,因而为山脊;甲处岩层中间新两侧老,因而为向斜。第(4)题,甲处地貌为向斜山,主要与向斜槽部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有关。答案:(1)(2)谷地或盆地山岭(3)山脊向斜(4)向斜槽部的岩石受到挤压,岩性坚硬,抗侵蚀能力强,形成凸起的山地。13读图,回答问题。(28分)(1)结合材料说明宁夏平原的成因。(8分)(2)说明图中AB所在地区与CD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其原因。(10分)(3)分析图中从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10分)解析:第(1)题,宁夏平原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主要与断层构造有关,外力作用主要与流水沉积有关。第(2)题,在河流的不同河段,流水作用不同,一般上游是侵蚀作用为主,下游是堆积作用为主;AB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与侵蚀作用有关;CD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与堆积作用有关。第(3)题,从河流的上游到下游,河流流速的降低,使得搬运能力下降,导致泥沙堆积的颗粒大小发生变化。答案:(1)内力作用: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外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