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工及集料试验操作指导书.doc_第1页
土工及集料试验操作指导书.doc_第2页
土工及集料试验操作指导书.doc_第3页
土工及集料试验操作指导书.doc_第4页
土工及集料试验操作指导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1、土的含水量试验(烘干法)检测32 酒精燃烧法64 蜡 封 法95 工地密度(容重)试验(灌砂法)检测实施细测116 浮 称 法177 液限塑限联合试验检测实施细则198 击 实 试 验239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3010 烧失量试验3411、粗集料取样法3612、粗集料筛分试验3713、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网篮法)4214、粗集料含水率试验5015、粗集料含泥量及泥块含量试验5716、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6017、沥青路面用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6316、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压碎值试验6617、沥青路面用粗集料压碎值试验6818、粗集料磨耗试验(洛杉矶法)7219、集料筛分试验7920、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8621、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李氏比重瓶法)8921、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9222、细集料含泥量试验(筛洗法)9623、矿粉筛分试验9824、矿粉密度试验10123、挖坑灌砂法测定压实度试验方法1041、土的含水量试验(烘干法)检测(JTJ 05193)1 定义和适用范围1.1 目的:土的含水量是在105110下烘至恒量时所失去的水分质量和达恒量后干土质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本法是测定含水量的标准方法。1.2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粘质土、粉质土、砂类土和有机质土类。2 仪器设备2.1 烘箱:可采用电热烘箱或温度能保持105110的其它能源烘箱,也可用红外线烘箱。2.2 天平:感量0.01g。2.3 其它:干燥器、称量盒(为简化计算手续,可将盒质量定期(36个月)调整为恒质量值)等。3 试验步聚3.1 取具有代表性试样,细粒上1530g,砂类上、有机质土为50g,放入称量盒内,立即盖好盒盖,称质量。称量时,可在天平一端放上与该称量盒等质量的法码,移动天平游码,平衡后称量结果即为湿土质量。3.2 揭开盒盖,将试样和盒放入烘箱内,在温度105110恒温下烘干。烘干时间对细粒上不少于8h,对砂类上不得少于6h。对含有机质超过5%的土,应将温度控制在6570的恒温下烘干。3.3 将烘干后的试样和盒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一般只需0.5h1h即可)。冷却后盖好盒盖,称质量,准确至0.01g。4 计算4.1 按下式计算含水量:式中:w含水量,%; m湿土质量,g; ms干土质量,g;计算至0.1%。5 精密度和允许差本试验须进行二次平行测定,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允许平行差值如表3.4-1。含水量测定的允许平行差值 表3.4-1含 水 量(%)允许平行差值(%)5以下40以下40以上0.3126 出报告6.1 报告中应写出土的鉴别分类和代号。6.2 土的含水量。7 注意事项7.1 测试前后应仔细检查仪器的安装联结状况,确保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7.2 试验结果若超出允许差范围,则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7.3 测试过程中,若发生停电等意外情况,应待有电或意外情况消除后,再进行试验。7.4 试验过程中,若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或损坏,应待仪器、备修复后,再进行试验。2 酒精燃烧法(T0104-93)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试验方法适用于快速简易测定细粒土(含有机质的除外)的含水量。2 仪器设备2.1 称量盒(定期调整为恒质量)。2.2 天平:感量0.01g2.3 酒精:纯度95%2.4 滴管、火柴、调土刀等。3 试验步骤3.1 取代表性试样(粘质土510g,砂类土2030g),放入称量盒内,称湿土质量。3.2 用滴管将酒精注入放有试样的称量盒中,直到盒中出现自由液面为止。为使酒精在试样中充分混合均匀,可将盒底在桌面上轻轻敲击。3.3 点燃盒中酒精,燃至火焰熄灭。3.4 将试样冷却数分钟,按本试验5.2.3.3至5.2.3.4方法重新燃烧两次。3.5 待第三次火焰熄灭后,盖好盒盖,立即称干土质量,准确至0.01g。其余同T0103。3 工地密度试验(环刀法)检测实施细则(T0107-93)1 目的和适用范围1.1 目的:测定工地密度,作为评定施工压实度的一个重要依据。1.2 适用范围:细粒土。2 仪器设备2.1 环刀:内径68cm,高23cm,壁厚1.52mm.2.2 天平:感量0.1g2.3 其它:修土刀、钢丝锯、凡士林等。3 试验步骤3.1 按工程需要取原状土或制备所需状态的扰动土样,整平两端,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刀口向下放在土样上。3.2 用修上刀或钢丝锯将上样上部削成略大于环刀直径的土柱,然后将环刀垂直下压,边压边削,到土样伸出环刀上部为止。削去两端余土,使刀环刀口面齐平,并用剩余土样测定含水量。3.3 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合质量m1,准确至0.1g。4 计算按下列公式计算湿密度及干密度:=(m1+ m2)/Va=/(1+0.01)式中:湿密度,g/cm3 m1环刀和土合质量,g; m2环刀质量,g; V 环刀体积,cm3; a干密度,g/cm3; 含水量,%。5 出报告5.1 本试验需要进行二次平行测定,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5.2 本试验结果的判别依据是(JTJ071-94)。5.3 本试验的报告单见附录。6 精密度或允许差6.1 湿密度及干密度计算,精确至0.01g/cm3。6.2 两次平行测定值之差不得大于0.03g/cm3。7 注意事项7.1 试验过程中应仔细进行操作,确保仪器的准确性。7.2 测试过程中,若发生意外情况,应待意外情况消除后,重新取样,再进行试验。4 蜡 封 法(T0109-93)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试验方法适用于易破裂土和形态不规则的坚硬土。2 仪器设备2.1 天平:感量0.01g。2.2 烧杯、细线、石蜡、针、削土刀等。3 试验步骤3.1 用削土刀切取体积大于30cm3试件,削除试件表面的松、浮土以及尖锐棱角,在天平上称量,准确至0.01g。取代表性土样进行含水量测定。3.2 将石蜡加热至刚过溶点,用细线系住试件浸入石蜡中,使试件表面覆盖一薄层严密的石蜡,若试件蜡膜上有气泡,需用热针刺破气泡,再用石蜡填充针孔,涂平孔口。3.3 待冷却后,将蜡封试件在天平上称量,准确至0.01g。3.4 用细线将蜡封试件置于天平一端,使其浸浮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注意试件不要接触烧杯壁,称蜡封试件的水下质量,准确至0.01g,并测量蒸馏水的温度。3.5 将蜡封试件从水中取出,擦干石蜡表面水分,在空气中称其质量,将其与6.3.3.3中所称质量相比,若质量增加,表示水分进入试件中;若浸入水分质量超过0.03g,应重作。4 结果整理按下式计算湿密度及干密度: (6.3.4-1) (6.3.4-2)式中:m试件质量,g;m1蜡封试件质量,g;m2蜡封试件水中质量,g;wt蒸馏水在t时密度,g/cm3,准确至0.01g/cm3;n石蜡密度,g/cm3(应事先实测,准确至0.01g/cm3,一般可采用0.92g/cm3);含水量,%。土的湿密度,g/cm3;d土的干密度,g/cm3。5 工地密度(容重)试验(灌砂法)检测实施细测(T0111-93)1 目的和适用范围1.1 目的:测定工地密度,作为评定施工压实度的一个重要依据。1.2 适用范围: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现场测定细粒土、砂类土和砾类土的密度。试样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15mm,测定密度层的厚度为150200mm。注:(1) 在测定细粒土的密度时,可以采用100的小型灌砂筒。 (2) 如最大粒径超过15mm,则应相应地增大灌砂筒和标定罐的尺寸,例如,粒径达4060mm的粗粒土,灌砂筒和现场试洞的直径应为150200mm。2 仪器设备2.1 灌砂筒:金属圆筒(可用白铁皮制作)的内径为100mm,总高360mm,灌砂筒主要分两部分:上部为储砂筒,筒深27mm(容积约2120cm3),筒底中心有一个直径10mm的圆孔:下部装一倒置的圆锥形漏斗,漏斗上端开口的直径为10mm,并焊接在一块直径100mm的铁板上,铁板中心有一直径10mm的圆孔与漏斗上开口相接。在储砂筒筒底与漏斗顶端铁板之间设有开关。开关为一薄铁板,一端与筒底及漏斗铁板铰接在一起,另一端伸出筒身外,开关铁板上也有一个直径100mm的圆孔。将开关向左移动时,开关铁板上的圆孔恰好与筒底圆孔及漏斗开口相对即三个圆孔在平面上重迭在一起,砂就可通过圆孔自由落下。将开关向右移动时,开关将筒底圆孔堵塞,砂即停止下落。2.2 金属标定罐:内径100mm,高150mm和200mm的金至1g。3 确定量砂的密度s(g/cm3)。其步骤如下:3.1 用水确定标定罐的容积V(cm3),方法如下:将空罐放在台秤上,使罐的上口处于水平位置,读记罐质量m7,准确至1g。向标定罐中灌水,注意不要将不弄到台秤上用滴管往罐中加水,直到水面接触直尺。移去直尺,读记罐和水的总质量m8。重复测量时,仅用吸管从罐中取出少量水,并用滴管重新将水加满到接触直尺。标定罐的体积按下式计算:V=m8-m73.2 在储砂筒中装入质量为m1的砂,并将灌砂筒放在标定罐上,将开关打开,让砂流出(在整个流砂过程中,不要碰动灌砂筒),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再下流时,将开关关闭。取下灌砂筒,称取筒内剩余的砂质量,准确至1g。3.3 重复上述测量,至少三次,最后取其平均值m3,准确至1g。3.4 按下式计算填满标定罐所需砂的质量ma;ma= m1- m2 - m3式中:m1灌砂入标定罐前,筒内砂的质量,g; m2灌砂入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平均质量,g; m3灌砂入标定罐后,筒内剩余砂的质量,g。3.5 按下式计算量砂的密度,a: ma a = V式中:a 量砂的密度,g/cm3; ma 填满标定罐所需砂的质量,g; V 标定罐的体积,cm3。4 试验步骤4.1 在试验地点,选一块约40cm40cm的平坦表面,并将其清扫干净。将基板放在此平坦表面上。如此表面的粗糙度较大(路面的某一结构层施工完毕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交通,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则将盛有量砂m5(g)的灌砂筒放在基板中间的圆孔上。将灌砂筒的开关打开,让砂流入基板的中孔内,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再下流时关闭开关。取下灌砂筒,并称量筒内砂的质量m6,准确至1g。4.2 取走基板,并将留在试验地点的量砂收回,重新将表面清扫干净。将基板放在清扫干净的表面上,沿基板中孔凿洞,洞的直径100mm。在凿洞过程中,应注意不使凿出的试样丢失,并随时将凿松的材料取出,放在已知质量的塑料袋内,密封。试洞的深度应等于碾压层厚度。凿洞毕,称此塑料袋中全部试样质量,准确至1g。减去已知塑料袋质量后,即为试样的总质量m1。4.3 从挖出的全部试样中取有代表性的样品,放在铝盒中,测定其含水量W。样品的数量,对于细粒土,不少于100g;对于粗粒土,不少于500g。4.4 将基板安放在试洞上,将灌砂筒安放在基板中间(储砂筒内放满砂到恒量m1),使灌砂筒的下口对准基板的中孔及试洞。打开灌砂筒的开关,让砂流入试洞内。在此期间,应注意勿碰动灌砂筒。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再下流时,关闭开关。仔细取走灌砂筒,并称量筒内剩余砂的质量m4,准确至1g。4.5 如清扫干净的平埋表面的粗糙度不大(一般刚碾压完的路基或路面结构层属于这种情况),则不需放基板,将灌砂筒直接放在已挖好的试洞上。打开筒的开关,让砂流入试洞内。在此期间,应注意勿碰动灌砂筒。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再不流时,关闭开关。仔细取走灌砂筒,并称量筒内剩余砂的质量m4,准确至1g。4.6 取出试洞内的量砂,以备以下次试验时再用。若量砂的湿度已发生变化或量砂中混有杂质,则应该重新烘干、过筛,并放置一段时间,便其空气的湿度达到平衡后再用。4.7 如试洞中有较大孔隙,量砂可能进入孔隙时,则应按试洞外形,松驰地放入一层柔软的纱布。然后再进行灌砂工作。5 计算5.1 按下式计算填满试洞所需的砂的质量mb。灌砂时,试洞上放有基板的情况 mb-m1-m4-(m5-m6)灌砂时,试洞上不放基板的情况 mb= m1-m4-m2式中:mb填满试洞所需的砂的质量,g; m1灌砂入试洞前筒内砂的质量,g;m2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平均质量,g;m4、m4灌砂入试筒后,筒内剩余砂的质量,g;(m5m6)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及基板和粗糙表面间砂的总质量,g。5.2 按下式计算试验地点土的湿密度。 mt = a mb式中: 土的湿密度,g/cm3;mt 试洞中取出的全部土样的质量,g;mb 填满试洞所需的砂的质量,g;a 量砂的密度,g/cm3。5.3 按下式计算土的干密度a。 式中:a 土的干密度,g/cm2; 土的湿密度,g/cm3; 土的含水量,%;6 出报告6.1 本试验结果的判别依据是(JTJ071-94)。6.2 本试验的报告单见附录。7 精密度或允许差7.1 本试验须进行二次平行测定,取其算术平均值,其平均差值不得大于0.03 g/cm3。7.2 各种上的湿密度和十密度均应精确至0.01 g/cm3。8 注意事项8.1 试验前后应检查仪器设备的安装联结状态,确保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8.2 在工地上选择测试点为1000m2选34点。8.3 在灌砂筒有砂情况搬运过程中勿碰动灌砂筒,使砂的密度发生变化。8.4 在凿洞过程中,注意不使凿出的材料丢失,影响实验结果。8.5 灌砂筒使用前应将筒内剩余砂清除干净。6 浮 称 法(T0113-93)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粒径大于、等于5mm的土,且其中粒径为20mm的土质量应小于总土质量的10%。2 仪器设备2.1 静水力学天平(或物理天平):称量2000g以上,感量1/100;应附有孔径小于5mm的金属网篮,其直径为1015cm,高为1020cm;适合网篮沉入的盛水容器(如图7.2.2)。3 试验步骤3.1 取代表性试样5001000g。彻底冲洗试样,直至颗粒表面无尘土和其它污物。3.2 将试样浸在水中一昼夜取出,立即放入金属网篮,缓缓浸没于水中,并在水中摇晃,至无气泡逸出时为止。3.3 称金属网篮和试样在水中的总质量。3.4 取出试样烘干,称量。3.5 称金属网篮在水中质量,并立即测量容器内水的温度,准确至0.5。4 结果整理4.1 按下式计算土粒比重: (7.2.4-1)式中: m1 金属网篮在水中质量,g;m1 试样和金属网篮在水中总质量,g;其余符合同前。计算至0.001。4.2 按下式计算土料平均比重: (7.2.4-2)式中: Gs1 大于5mm土粒的比重;Gs2 小于5mm土粒的比重;P1 大于5mm土粒占总质量的百分类,%;P2 小于5mm土粒总质量的百分类,%。5 精密度和允许差同7.1.6。7 液限塑限联合试验检测实施细则(T0118-93)1 目的与适用范围1.1 目的:联合测定土的液限和塑限,为划分土类,计算天然稠度,塑性指数,供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之用。1.2 适用范围:粒径不大于0.5mm,有机质含量不大于试样总质量5%的土。2 仪器设备2.1 LP100型液塑限联合测定仪,锥质量100g,锥角30。读数显示形式宜采用光电式、游标式、百分表式。2.2 盛土杯:直径5cm,深度45cm。2.3 天平:称量200g,感量0.01g。2.4 其它:筛(孔径0.5mm)调土刀、调土皿、称量盒、研钵(附带橡皮头的研杵或橡皮板,木棒),干燥器、吸管、凡士林、蒸馏水等。3 试验步骤3.1 取有代表性的天然含水量或风干土样进行试验。如土中含有大于0.5mm的颗粒或杂物时,应将土样用带橡皮头的研杵研碎或用木棒在橡皮板上压碎,过0.5mm的筛。取0.5mm筛下的代表性土样200g,分开放入三个盛土皿中,加不同数量的蒸馏水,土样的含水量分别控制在液限(a点)、略大于塑限(c点)和二者的中间状态(b点)。用调土刀调匀,盖上湿布,放置18h以上。测定a点的锥入深度应为20(0.2mm)。测定c点的锥入深度应控制在5mm以下。对于砂类土,测定c点锥入深度不可大于5mm。3.2 将制备好的土样充分搅拌均匀,分层装入盛土杯,用力压密,使空气逸出。对于较干的土样,应先充分搓揉,用调土好反复压实。试样装满后,刮成与杯边齐平。3.3 当用游标式或百分表式液塑限联合测定仪试验时,调平仪器,提起锥杆(此时游标或百分表读数为零)。锥头上涂少许凡士林。3.4 将装好土样的试杯放在联合测定仪的升降座上,转动升降旋钮,待锥尖与土样表面刚好接触时停止升降,扭动锥下降旋钮,同时开动秒表,经5s时,松开旋钮,锥体停止下落,此时游标读数即为锥入浓度h1。3.5 改变锥尖与土体接触位置(锥尖两次锥入位置距离不小于1cm),重复3.3和3.4步骤,得锥入深度h2、h1、h2允许误差为0.5mm,否则,应重作。取h1、h2平均值作为该点的锥入深度h。3.6 去掉锥尖入土处的凡士林,取10g以上的土样两个,分别放入称量盒内,称重(准确至0.01g),测定其含水量1、2(计算到0.1%)。计算含水量平均值。3.7 重复本规程3.2至3.6步骤,对其它两个含水量土样进行试验,测其锥入深度和含水量。3.8 用光电式或数码式液塑限联合测定仪试验时,接通电源,调平机身,打开开关,提起锥杆(此时刻度或数码显示应为零)。将装好土样的试杯放在联合测定仪的升降座上,转动升降旋钮,试杯徐徐上升,待锥尖与土样表面刚好接触时,指示灯亮,停止转动旋钮,锥体立即自行下沉,5s时,自动停止下落,读数窗上或数码管上显示锥入深度。试验完毕,按动复位按钮,锥体复位,读数显示为零。4 计算4.1 在二级双对数坐标纸上,以含水量为横坐标,锥入深度h为纵坐标,点绘a、b、c三点含水量的h图,连此三点,应呈一条直线。如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要通过a点与b、c两点连成两条直线,根据液限(a点含水量)在hpwL图上查得hp,以此hp再在hWltu 上的ab及ac两直线上求出相应的两个含水量,当两个含水量的差值小于2%时,以该两点含水量的平均值与a点连成一直线。当两个含水量的差值大于2%时,应重做试验。4.2 在h图上,查得纵坐标入土深度h=20mm所对应的横坐标的含水量,即为该土样的液限L。4.3 根据本规程4.2求出的液限,通过液限L与塑限时入土深度hr的关系曲线(见图3.9-2),查得hp,再由图3.9-1求出入二深度为hp时所对应的含水量,即为该土样的塑限p。查Lhp关系图时,须先通过简易鉴别法及筛分法(见M0101-93及T0115-93)把砂类土和细粒土区别开来,再按这两大种土分别采用相应的L-hp关系曲线:对于细粒土,用双曲线确定hp值;对于砂类土,则用多项式曲线确定hp值。5 出报告5.1 本试验结果的判别依据是(M101-93)。5.2 本试验的报告单见附录。6 精密度和允许差改变锥尖与土体接触位置,锥尖两准锥入位置距离不小于1cm。锥入深度第一次和第二次允许误差为0.5mm,否则,应重作。取两次平均值作该点锥入深度。7 注意事项7.1 液塑限联合测定时,土样的含水量均匀及密实与否,对试验精度影响极大。土样制备时,二个土样的含水量不宜十分接近,否则不易控制联合测定曲线的走向,影响测定精度。含水量接近塑限的那个土样,对测定影响很大。当含水量等于塑限时,该点控制曲线走向最准。但此时土样很调制。因此,可先将制备好的土样充分搓揉,再将它紧密地压入盛土杯,然后刮平。为便于操作,根据经验,此时的含水量可略加大,以锥入深度45mm左右为限。必要时可用说明书中介绍的方法,控制紧密度k20.95为宜。7.2 土的塑限p除按双曲线法确定外,也可近似地按经验确定之。方法是根据简单鉴别确定土类,对粘性土、粉性土取入土深度为2.4mm,对可搓成条的砂性土取入土深度为5mm,对难搓成条的砂性土取入土深度为10mm时,在h-图上所对应的含水量,即为该土样的塑限p。8 击 实 试 验(T0131-93)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试验分轻型击实和重型击实。不试筒适用于粒径不大于25mm的土,大试筒适用于粒径不大于38mm的土。2 仪器设备2.1 标准击实仪(见图16.0.2-1和图16.0.2-2)。轻、重型试验方法和设备的主要参数应符合表16.0.2的规定。击实试验方法种类 表16.0.2试验方法类别锤度直径(cm)锤质量(kg)落高试筒尺寸层数每层击数击实功(kJ/m3)最大粒径(mm)内径(cm)高(cm)容积(cm3)轻型I法I.1I.2552.52.530301015.212.7129972177332759598.2598.22538重型II法II.1II.2554.54.545451015.212.71299721775357982687.02677.225382.2 烘箱及干燥器。2.3 天平:感量0.01g。2.4 台秤:称量10kg,感量5g。2.5 圆孔筛:孔径38mm、25mm、19mm和5mm各1个。2.6 拌和工具:400mm600mm、深70mm的金属盘、土铲。2.7 其它:喷水设备、碾土器、盛土盘、量筒、推土器、铝盒、修土刀、平直尺等。试料用量 表16.0.3使用方法类别试筒内径(cm)最大粒径(mm)试料用量(kg)干土法试样重复使用a101015.25253834.56.5干土法,试样不重复使用b1015.2至25至38至少5个试样,每个3至少5个试样,每个6湿土法,试样不重复使用c1015.2至25至38至少5个试样,每个3至少5个试样,每个63 试样本试验可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准备试样。各方法可按表16.0.3准备试料。3.1 干土法(土重复使用)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或50温度下烘干的土样放在橡皮板上,用圆木棍碾散,然后过不同孔径的筛(视粒径大小而定)。对于小试筒,按四分法取筛下的土约3kg;对于大试筒,同样按四分法取样约6.5kg。估计土样风干或天然含水量,如风干含水量低于开始含水量太多时,可将土样铺于一不吸水的盘上,用喷水设备均匀地喷洒适当用量的水,并充分拌和,闷料一夜备用。3.2 干土法(土不重复使用)按四分法至少准备5个试样,分别加入不同水分(按23%含水量递增),拌均后闷料一夜备用。3.3 湿土法(土不重复使用)对于高含水量土,可省略过筛步骤,用手拣除大于38mm的粗石子即可。保持天然含水量的第一个土样,可立即用于击实试验。其余几个试样,将土分成小土块,分别风干,使含水量按2%3%递减。4 试验步骤4.1 根据工程要求,按表16.0.1-1规定选择轻型或重型试验方法。根据土的性质(含易击碎风化石数量多少,含水量高低),按表16.0.1-2规定选用于干土法(土重复或不重复使用)或湿土法。4.2 将击实筒放在坚硬的地面上,取制备好的土样分35次倒入筒内。小筒按三层法时,每次约800900g(其量应使击实后的试样等于或略高于筒高的1/3);按五层法时,每次约400500g(其量应使击实后的土样等于或略高于筒高的1/5)。对于大试筒,先将垫块放入筒内底板上,按五层法时,每层需试样约900g(细粒土)1100g(粗粒土);按三层法时,每层需试样1700g左右。整平表面,并稍加压紧,然后按规定的击数进行第一层土的击实,击实时击锤应自由垂直落下,锤迹必须均匀分布于土样面,第一层击实完后,将试样层面“拉毛”,然后再装入套筒,重复上述方法进行其余各层土的击实。小试筒击实后,试样不应高出筒顶面5mm;大试筒击实后,试样不应高出筒顶面6mm。4.3 用修土刀沿套筒内壁削刮,使试样与套筒脱离后,扭动并取下套筒,齐筒顶细心削平试样,拆除底板,擦净筒外壁,称量,准确至1g。4.4 用推土器推出筒内试样,从试样中心处取样测其含水量,计算至0.1%。测定含水量用试样的数量按表16.0.4规定取样(取出有代表性的土样)。两个试样含水量的精度应符合本规程5.1.5的规定。测定含水量用试样的数量 表16.0.4最大粒径(mm)试样质量(g)个数5约5约19约381520约50约250约50021114.5 对于干土法(土重复使用),将试样搓散,然后按本规程16.0.3方法进行洒水、拌和,但不需闷料,每次约增加2%3%的含水量,其中有两个大于和两个小于最佳含水量,所需加水量按下式计算: (16.0.4)式中: mw 所需的加水量,g;mi 含水量1时土样的质量,g;1 土样原有含水量,%; 要求达到的含水量,%;按上述步骤进行其它含水量试样的击实试验。对于干土法(土不重复使用)和湿土法,按第16.0.3条所备各个试样,分别按上述步骤进行击实试验。5 结果整理5.1 按下式计算击实后各点的干密度 (16.0.4)式中: mw 所需的加水量,g;mi 含水量1时土样的质量,g;1 土样原有含水量,%; 要求达到的含水量,%。按上述步骤进行其它含水量试样的击实试验。对于干土法(土不重复使用)和湿土法,按第16.0.3条所备各个试样,分别按上述步骤进行击实试验。6 结果整理6.1 按下式计算击实后各点的干密度: (16.0.5-1)式中: 密度,g/cm3; 湿密度,g/cm3; 含水量,%;6.2 以干密度为纵坐标,含水量为横坐标,绘制干密度与含水量的关系曲线(图16.0.5),曲线上峰值点的纵、横坐标分别为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如曲线不能绘出明显的峰值点,应进行补点或重做。5.3 按下式计算空气体积等于零的等值线,并将这根线绘在含水量与干密度的关系图上,以资比较(图16.0.5) (16.0.5-2)式中:d 试样的干密度,g/cm3; Va 空气体积 Gs 试样比重,对于粗粒土,则为土中粗细颗粒的混合比重; 试样的含水量,%;6.4 当试样中有大于38mm颗粒时,应先取出大于38mm颗粒,并求得其百分率p,把小于38mm部分作击实试验,按下面公式分别对试验所得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进行校正(适用于大于38mm颗粒的含量水于30%)。最大干密度按下式校正: (16.0.5-3)式中: 校正后的最大干密度,g/cm3; 用粒径小于38mm的土样试验所得的最大干密度,g/cm3; 试料中粒径大于38mm颗粒的百分数,%;粒径大于38mm颗粒的毛体积比重,计算至0.01。最佳含水量按下式校正:=(10.01P)+0.01 P (16.0.5-4)式中: 校正后的最佳含水量,%; 用粒径小于38mm的土样试验所得的最佳含水量,%; P 同前; 粒径大于38mm颗粒的吸水量,%;6.5 本试验记录格式如表16.0.5。7 报告7.1 土的鉴别分类和代号。7.2 土的最佳含水量(%)。7.3 土的最大干密度dm(g/cm3)。9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T0148-93)1 目的和适用范围1.1 无侧限抗压强度是度件在无侧向压力的条件下,抵抗轴向压力的极限强度。1.2 本试验适用于测定饱和软粘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及灵敏度。2 仪器设备2.1 应变控制式允许膨胀压缩仪:如图25.0.2-1,包括测力计、加压框架及升降螺杆,根据土的软硬程度,选用不同量程的测力计。2.2 切土盘:见(T014493)不固结不排水试验图23.1.2-4。2.3 重塑筒:筒身可拆为两半,内径4cm,高10cm,如图25.0.2-2。2.4 其它:天平(感量0.1g)、秒表、卡尺、直尺、削土刀、钢丝锯、塑料布、金属垫板、凡士林等。3 试样3.1 将原状土样按天然层次方向放在桌上,用削土刀或钢丝锯削成稍大于试件直径的土柱,放入切土盘的上下盘之间,再用削土刀或钢丝锯沿侧面自上而下细心切削。同时边转圆盘,直至达到要求直径为止。取出试件,按要求的高度削平两端。端面要平整,且与侧面垂直,上下均匀。如试件表面因有砾石或其它杂物而成空洞时,允许用土填补。3.2 试件直径和高度应与重塑筒直径和高度相同,一般直径为40mm,高为10cm。试件直径与高度之比应大于2,按软土的软硬程度采用2.02.5。4 试验步骤4.1 将切削好的试件立即称量,准确至0.1g。同时取切削下的余土测定含水量。用卡尺测量其高度及上、中、下各部位直径,按下式计算其平均直径D0: (25.0.4)式中:D0 试件平均直径,cm;D1+D2+D3 试件上、中、下各部位的直径,cm。4.2 在试件两端抹一薄层凡士林,如为防止水分蒸发,试件侧面也可抹一层薄凡士林。4.3 将制备好的试件放在允许膨胀压缩仪下加压板上,转动手轮,使其与上加压板刚好接触,调测力计百分表读数为零点。4.4 以轴向应变1%3%/min的速度转动手轮(612r/min),使试验在820min内完成。4.5 应变在3%以前,每0.5%应变记读百分表读数一次;应变达3%以后,每1%应变记读百分表读数一次。4.6 当百分表达到峰值或读数达到稳定,再继续剪3%5%应变值即可停止试验。如读数无稳定值,则轴向应变达20%时即可停止试验。4.7 试验结束后,迅速反转手轮,取下试件,描述破坏情况。4.8 若需测定灵敏度,则将破坏后的试件去掉表面凡士林,再加少许土,包以塑料布,用手捏搓,破坏其结构,重塑为圆柱形,放入重塑筒内,用金属垫板挤成与筒体积相等的试件,即与重塑前尺寸相等,然后立即重复本规程25.0.4.3至25.0.4.7步骤进行试验。5 结果整理5.1 按下式计算轴向应变: (25.0.5-1) (25.0.5-2)式中:1 轴向应变,%; h0 试件起始高度,cm; 轴向变形,cm;n 手轮转数;手轮每转一转,下加压板上升高度,0.01mm; R百分表读数,0.01mm。5.2 按下式计算试件平均断面积: (25.0.5-3)式中:Aa 校正后试件的断面积,cm; A0 试件起始面积,cm2;5.3 应变控制式允许膨胀压缩仪上试件所受轴向应力按下式计算: (25.0.5-4)式中:轴向压力,kPa; C 测力计校正系数,N/0.01mm; R 百分表读数,0.01mm; Aa 校正后试件的断面积,cm2;5.4 以轴向应力为纵坐标,轴向应变为横坐标,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图25.0.5)。以最大轴向应力作为无侧限抗压强度。若最大轴向应力不明显,取轴向应变15%处的应力作为该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qu。5.5 按下式计算灵敏度St; qu = (25.0.5-5) qu式中:qu 原状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kPa; qu 重塑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kPa。5.6 本试验记录格式如表25.0.5。6 报告6.1 土的鉴别分类和代号。6.2 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qu(kPa)。6.3 土的灵敏度St。10 烧失量试验(T0150-93)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各类土。2 仪器设备2.1 高温炉:自动控制温达1300。2.2 分析天平:称量100g。2.3 瓷坩埚、干燥器、坩埚钳等。3 试验步骤3.1 先将空坩埚放入已升温至950的高温炉中灼烧0.5h,取出稍冷(0.51min),放入干燥器中冷却0.5h,称量。3.2 称取通过1mm筛孔的烘干土(在100105烘干8h)12g(称准至0.0001g),放入已灼烧至恒量的坩埚中,把坩埚放入未升温的高温炉内,斜盖上坩埚盖。徐徐升温至950,并保持恒温0.5h,取出稍冷,盖上坩埚盖。放入干燥器内,冷却0.5h后称量。重复灼烧称量,至前后两次质量相差小于0.5mg,即为恒量。至少做一次平行试验。4 结果整理4.1 烧失量按下式计算: m(m2m1)烧失量(%) = 100 (27.0.4) m式中:m 烘干土样质量,g; m1 空坩埚质量,g; m2 灼烧后土样+坩埚质量,g。4.2 烧失量试验记录格式如表27.0.4。5 精密度和允许差烧矢量试验结果精度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6 报告6.1 土的鉴别分类和代号。6.2 土的烧矢量(%)。11、粗集料取样法(T0301-2000 )1 取样方法和试样份数1.1 在同批来料堆上取样时,应先铲除堆脚等处无代表性的部分,再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底部,各由均匀分布的几个不同部位,取得大致相等的若干份组成一组试样,务使能代表来批来料情况和品质。1.2 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在皮带运输机机尾的出料处用接料器定时抽取有代表性的试样,并由若干份试样组成一组试样,作为本批来的代表样。1.3 从火车、汽车、货船上取样时,应从各不同部位和深度处,抽取大致相等的试样若干份,组成一组试样。抽取的具体份数,应视能能够组成本批来料代表样的需要而定。注:如经观察,认为各节车皮、汽车或货船的碎石或砾石的品质差异不大时,允许只抽取一节车皮、一部汽车、一艘货船的试样(即一组试样),作为该批集料代表样品;如经观察,认为该批碎石或砾石的品质相关甚远时,则应对品质不怀疑的该批集料,分别取样和验收。2 取样数量对每一单项试验,每组试样的取样数量宜不少于表1所规定的最少取样量。需用几项试验时,如确能保证试样经一项试验后不致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时,可用同一组试样进行几项不同的试验。3 试样的缩分将所取试样置于平板上,在自然状态下拌混均匀,大致摊平。12、粗集料筛分试验(T0302-2000)1 目的与适用范围测定粗集料(碎石、砾石、矿渣等)的颗粒级配。2 仪具与材料2.1 试验筛:根据需要选用规定的标准筛。2.2 天平或台秤:感量需要选用规定的标准筛。2.3 其它:盘子、铲子、毛刷等。3 试验准备将来料用分料器或四分法缩分至表1要求的试样所需量,风干后备用。每种试样准备两份,分别供水洗法和干筛法筛分使用。对水泥混凝土用集料,如果没有要求,也可不进行水洗,只进行干筛筛分。根据需要可按要求的集料最大粒径的筛孔尺寸过筛,除去超粒径部分颗粒后,再进行筛分。筛分用的试样质量 表1公称最大粒径(mm)方孔筛756337.531.526.519169.54.75圆孔筛80634031.5252016105108542.52110.54 试验步骤4.1 用水洗法测定集料中小于0.075mm的细粉部分质量。4.1.1 取一份试样,将试样置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1),准确至0.1%。注:恒重系指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大于3h的情况下,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密度(下同),通常不少于6h。4.1.2 将试样置一洁净容器中,加入足够数量的洁净水,将集料全部盖没。4.1.3 用搅棒充分搅动集料,使集料表面洗涤干净,使细粉悬浮在水中,但不得破碎集料或有集料从水中溅出。4.1.4 根据集料粒径大小选择组成一组套筛,其底部为0.075mm标准筛,上部为2.36mm或4.75mm筛。仔细将容器中混有细粉的悬浮液倒出,经过套筛流入另一容器中,尽量不致将粗集料倒出,损坏标准筛筛面。注:不可直接倒至0.075mm筛上,以免集料掉出损坏筛面。4.1.5 重复4.1.24.1.4步骤,直至倒出的水洁净为止。4.1.6 将套筛的每个筛子上的集料及容器中的集料全部回收在一个搪瓷盘,容器上不得有沾附的集料颗粒,将搪瓷盘连同集料一起置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2),准确至0.1%。4.2 用干筛法测定粗集料各个粒级质量百分率。4.2.1 取另一份试样置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0),准确至0.1%。4.2.2 用搪瓷盘作筛分容器,按筛孔大小排列顺序逐个将集料过筛,人工筛分时,需使集料筛面上同时有水平方向及上下方向的不停顿的运动,使小于筛孔的集料通过筛孔,直到1min内通过筛孔的质量小于筛上残余量的1%为止。采用摇筛机筛分后,应该逐个由人工补筛。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以确认1min内通过筛孔的质量确实小于筛上残余量1%。4.2.3 如果某个筛上的集料过多,影响筛分作业时,可以分两次筛分。当筛余颗粒的粒径大于20mm时,筛分过程中允许用手指轻轻拨动颗粒,但不得逐颗塞过筛孔。4.2.4 称取每个筛上的筛余量,准确至总质量的0.1%。各筛分计筛余量及筛底存量的总和与筛分前试样的总质量m0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0.5%。5 计算5.1 集料中通过0.075mm的含量按式(1)计算,准确至0.1%。 m1m2P0.075= 100 (1) m1式中:P0.075集料中小于0.075mm的含量(通过率),%; m1用于水洗的干燥集料总质量,g; m2集料水洗后的干燥质量,g。5.2 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按式(2)计算,但0.075mm筛不计算分计筛余,准确至0.1%。 mi 100-P0.075Pi= (2) m0 100式中: Pi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 m0用于干筛的干燥集料总质量,g; mi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g; i 依次为0.15mm、0.3mm、0.6mm至集料最大粒径。5.3 累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为该号筛及大于该号筛的各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但0.075mm筛不计算累计筛余,准确至0.1%。5.4 各号筛的质量通过百分率各号筛的质量通过百分率等于100减去该号筛累计筛余百分率,但0.075mm筛的质量通过百分率即为P0.075,准确至0.1%。5.5 根据需要,绘制集料筛分曲线。条文说明在国外在集料筛分试验中,用于沥青路面的粗集料、细集料,一般都有水洗法和干筛法两个试验方法。用一份集料进行干筛,确定各个粒级的含量或通过百分率,但由于沾附在集料上的小于0.075mm的部分实际上是筛不下去的,无法由干筛准确测定,所以还必须另外用一分集料用水洗法确定集料中小于0.075mm部分的含量对其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