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doc_第1页
2019-2020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doc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逐渐”“恢复”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描写潮来时的几个句子.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二、引导初读课文.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三、检查交流.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四、讲读课文.(一)读第一段.1、齐读第一段,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二)讲读第二段.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2、默读第二段,思考: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并动手画句子.3、指名读句子.4、“人山人海”说明什么?“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三)讲读第三段.1、学生自学.2、交流讨论.(1)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来?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怎样的?(2)指导朗读.(3)师生评议,加深理解.(4)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条白线”?理解词语“横贯”.“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两丈多高有多高?“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浩浩荡荡”说明什么?(5)指导朗读.(四)讲读第四段.1、大潮来的时候是这样的,潮过后是什么样子的?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2、交流讨论.五、课堂小结: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二、补充介绍钱塘江大潮.三、学习课文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1、观潮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这种观察方法体现了大潮本身发展变化的特点.2、大潮到来的时候有哪两个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主要抓住潮水发展变化的特点,是从声音和形状两个方面体现的.四、巩固生字新词.五、课堂练习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把描写潮来时声音和形状的句子抄写下来.3、练习背诵第三段.六、布置作业:熟练地背诵第三、四自然段.板书设计:声形潮来前平静闷雷滚动一条白线11观潮潮来时越来越响横贯江面山崩地裂白色城墙潮过后风号浪吼漫天卷地恢复平静水涨船高11秋游景山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累、冲,理解25个新词语的意思.2能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意思.3理解本课的主要写作特点,模仿第2自然段写一个总分语段.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至7自然段.5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继续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在分段中能找出表示地点的词语作为分段标志,模仿第2自然段写一个总分语段.教学难点:讨论分段和概括段落的主要意思.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新词;能正确认读多音字累、冲;能根据词语选择字义.2能抓住地点变换的词语进行分段,理解第1段的主要内容.3感受北京景山公园美丽的景色.(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11 秋游景山(1)启发式谈话:同学们去过北京吗?是否游览过北京的景山公园?谁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 (3)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景山公园,去领略一下那儿的美丽景色吧! (4)录音朗读,学生闭目欣赏.2自学生字词,理清脉络.(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学会本课12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新词.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提出不懂的问题.(2)检查自学字词效果.指名轮读课文,集体正音.质疑释疑.(3)学习按地点转换的顺序给课文分段.作者在景山游览了哪些地方,用-在文中划出表示地点的词语.教师点拨:朝西望、向南望、往东看是作者登上万春亭所看到的北京城的景色,因此把它们归并在一起.讨论分段,说说分段的理由.3学习第1段.(1)自由读第1段,思考:在什么时间、地点,看到哪些景物? (1)联系上下文理解红柱黄瓦映衬节日的礼花千姿百态等词语的意思.(3)指名说说这段的主要意思.4作业.完成作业本第1、3、4题.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第2段,理解这一段的主要内容.2仿写一个总分语段.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二)教学过程1复习.(1)听写词语.(2)齐声朗读第2段,说说这段的主要意思.2学习第2段,仿写一个总分语段.(1)自由读第2段,口头填空:我们来到果园里,看到( ).(2)投影,出示语段:果园里各种果树果实累累.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微笑;红艳艳的大苹果像挤在一起的胖娃娃,扒开绿叶笑眯眯地往外瞧;金黄的大柿子把树枝压弯了腰.好一派迷人的秋色! (3)你从哪里感受到果园里果实累累? 用一划出具体描写果实累累的句子.反复研读,体会感受到颜色美、果实多、个儿大.(4)小结写法:这是一个总分段式.作者抓住果园里水果的颜色美、果实多、个儿大来描绘出果实累累的迷人景色,并运用了比喻、拟人的写作手法.(5)仿照第2段的写法,描写一段夏天果园里果实累累的景象.夏天果园里会有哪些水果? 选择一种水果加以描述.(相互交流、评议、拓展思路) 按总分段式写一个语段.3作业.完成作业本第5、6(1)(2)题.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第3段,并背诵.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二)教学过程1学习第3段.(1)轻声读第3段,思考:离开果园,我们来到什么地方?举目眺望,又看到了什么? (1)这一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用.圈出方位词.(3)激发兴趣:北京城各个方位所展示的景色都十分美丽.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所喜爱的一个方位认真研读,感受它的自然美.(第4、5、6自然段可根据学生的选读随机安排) (4)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说说这一段的主要意思.2背诵第3段.(1)回顾第3段内容,完成(作业本)第7题的来到万春亭.(2)试背.记住要点(朝西望向南望往东看) 以作业本第7题的填空尝试着背诵.(3)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背-齐背.3作业.完成作业本第2、6(1)(2)、7题.12五彩池教学目标:1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12个;正确读写“腾云驾雾、漫山遍野、闪耀、拇指、镰刀、石笋、起伏、丘陵、折光镜”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3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情境表演法.教学准备:1、五彩池的风光资料片.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五彩池的资料.3、投影仪;三棱镜.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生字,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一)导入1出示课题:五彩池2传说的五彩池在什么地方?是什么颜色?作者又是在什么地方见到的?它又是什么颜色的呢?(二)初读课文1五彩池在什么地方?2作者见到的五彩池是什么颜色?3形成池水不同颜色的原因是什么?(三)默读课文,讨论主要内容这篇文章讲藏龙山上有许多形状不一、深浅不同的水池,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会闪出各种颜色的光辉,原来是因为池底有高低不平的石笋,阳光透过池水射到池底,石笋就把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的色彩.五彩池真美.(四)指名学生读课文(五)自学本文生字、词1正音:辉(hu)瑰(gu)凝(nng)疑(y)2解词:细腻:本文指精细光滑.矗立:高耸地立着.石笋:石灰岩洞中矗立的像笋的物体.瑰丽:异常美丽.折光镜:使通过的光线发生折射.漫山遍野:遍布山野,形容很多.腾云驾雾:本课指利用神仙的法术乘云雾飞去.(六)布置作业1本课生字每字组三个词.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教学步骤:(一)学习第一自然段,齐读1传说的五彩池在什么地方?2传说中的五彩池的池水是什么颜色的?3听了奶奶的故事后,作者想什么?这说明了什么?明确:说明五彩的瑶池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我”从小就非常喜欢五彩池.4作者看到了五彩池,它在什么地方?5作者看到的五彩池和瑶池是一样的吗?从哪一句看出是不一样的?说明了什么?明确:说明神话中的五彩池,只有一个池子,而且颜色只有五种:红、黄、绿、蓝、紫.而作者看到的藏龙山的水池有无数,颜色更鲜艳、更瑰丽,池水的颜色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彩的.6作者亲眼看到的五彩池是什么样的?这神奇的五彩地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二)学习2至5自然段,自由读1作者在藏龙山看到了什么?(遍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2从“漫山遍野”、“大大小小”可以看出什么?(藏龙山水池数量多,而且大小不一.)3这些水池有什么特别之处?(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4这些水池太美了,作者把它比喻成什么?(铺展着巨幅地毯上的宝石.)5水池的大小各不相同,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找出比喻句,说出把什么比作什么?6池边什么样?水池各是什么形状?说出作者把不同形状的水池分别比作什么?7把这个自然段出现的比喻句读一读.8多可爱的水池啊,多么令人惊奇.但更令作者惊奇的是什么?(同一条溪流,流到各个水池里,颜色却不同了,有的池里的颜色还不止一种,可是舀起来看,什么颜色也没有.)9池水的颜色各有哪些?10不同开头的水池和不同的颜色真使人惊奇,大家想看一看这神奇的五彩池吗?11形成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是什么?在文中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原来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把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的色彩.)1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原因有三点:池底长着形状各异、高低不平的石笋;石笋表面凝结着一层石粉;阳光射到地底,石笋就将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颜色.)13这就是人间的五彩池,人间的五彩池比神话中的瑶池更美丽,为什么呢?(因为水池周围的树木花草长得很茂盛,五光十色的倒影使油水更加瑰丽.)14小结:作者在藏龙山看到五彩池,他异常惊奇.接着作者从水池的数量、形状、颜色以及产生不同颜色的原因,都一一作了具体地介绍,不但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也使我们领略到五彩池的神奇、大好江山的美丽.(三)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1齐读最后一句.2填空:这句话,一方面肯定了藏龙山的大大小小的水池就是_,另一方面也表示传说中的五彩池不在_,而在_.(四)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学习目标: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步骤:(一)朗读全文1指名说五彩池的数量和形状.2指名说产生池水不同颜色的原因.(二)默读课文按不同的类别把课文分段,并写出段落大意全文分成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小时候,我想遇上神仙,飞去看五彩的瑶池,没想到今年夏天在四川的藏龙山我看到了五彩池.第二段:第24自然段.无数的水池里长着形状各异的石笋,在阳光照耀下池水映出各种不同的颜色,美丽异常.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美丽的五彩瑶池在人间.(三)讨论文中的修辞方法1比喻句:找出比喻句读一读,指名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2第4自然段的修辞方法.(设问)(四)总结全文1课文从几方面来介绍藏龙山的水池?2你有什么体会?(五彩池太美了;大自然太神奇了;祖国山河真美丽;无比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五)板书设计13 五彩池教学点评:五彩池是一篇描写五彩池美丽景色的精读课文.教师注意课前准备挂图、投影片或有关五彩池的风光图片、视频.课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览全文,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五彩池在什么地方五彩池的样子池水颜色颜色的成因.然后抓住重点内容,五彩池特点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成因,采用合作学习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讨论交流,从而感受五彩池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一次游览活动一、教学目标、学会把秋游活动中见到的景物有条理地写下来,注意语句通顺,意思连贯.、懂得写浏览活动要写清楚人物,浏览的时间、地点,要抓住主要景物来写.、感受自然景物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按一定的顺序把浏览活动中见到的景物有条理地写下来.难点:记叙时要突出重点、写具体.三、教学时间: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初步懂得怎样写一次浏览活动.、能把自己浏览的时间、地点交待清楚,主要景物能具体描述下来.教学过程、启发式谈话,明确目标本次习作的任务是把秋游活动有顺序地写下来.、组织讨论,明确写作方法()自学课文,找出本次习作训练的要求.(记一次秋游活动,按浏览的过程把在秋游中见到的景物有条理地写下来.注意语句通顺、意思连贯.)()讨论,怎样才能把看到的景物有条理地写下来第一,应该把浏览的时间、地点、人物写清楚;第二,浏览中见到的景物,可以按照浏览的过程和地点变换的顺序记叙.第三,要有重点地记叙浏览中印象最深的景物.()结合秋游景山来体会写作方法.理出课文中地点变换的顺序.走出景山大门果园万春亭课文重点记叙的是哪个景点?是怎样具体介绍的?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是怎样自然衔接的?、习作指导()这次秋游的路线怎样?你打算写哪些景物,理出浏览的地点变换顺序.()在你印象中,哪一处景物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并把它具体描述下来.()点拨:可以抓住景物的大小、形状、色彩、轮廓、变化、动态和静态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细致地描写.()学生进行重点段的描写.()选择、例重点记叙的片断交流,评议生,学生自行修改.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学会把秋游活动中见到的景物有条理地写下来,注意语句通顺、意思连贯.、感受自然景物美,提高爱美的情趣.教学过程、进一步明确习作要求和方法()请学生读一读本次习作要求()齐读习作方法()点拨:一般一个自然段介绍一处景物,自然段之间要写好过渡语,感受最深、最有特点的景物要具体写.、当堂书面作文.学生模仿秋游景山的写作方法,独立作文.教师指导.、评议、抄写作文.练习一、教学目标:1、能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能熟练地拼读音节,写出汉字;会正确地搭配词语,能辨析“宁静、安静、平静”和“坚定、坚强、坚决”的词义,并在句子中正确运用.2、能把句子写简洁、明白;能照样子把“把”字句改为“被”字句.3、能独立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短文分段.二、教学安排:2课时 第1课时教学内容:1、能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能熟练地拼读音节,写出汉字;会正确地搭配词语,能辨析“宁静、安静、平静”和“坚定、坚强、坚决”的词义,并在句子中正确运用.2、能把句子写简洁、明白;教学过程:1、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确定部首,再确定除部首外有几画.查字典,据词定义.2、拼读音节,写出汉字.3、词语搭配.4、选词填空.“宁静、安静、平静”都是形容词,没有声音.“宁静”一般用在对自然环境和个人心情的描写上.“平静”一般指心情或环境没有波动.“安静”是形容不吵闹或安稳而平静.“坚定、坚强、坚决”都是形容不犹豫不动摇.“坚定”一般指人的立场稳定,绝不动摇.“坚强”一般指人的意志刚强,不可动摇.“坚决”一般是指人的态度确定,毫不犹豫.5、句子训练.发出动作的人或物只要在句首出现一次,后面的都可以省略,这样能使句子更简洁. 第2课时教学内容:1、能照样子把“把”字句改为“被”字句.2、能独立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短文分段.教学过程:1、句子训练:表达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把”字句和“被”字句中强调的都是前者.2、阅读训练:阅读全文,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月()日,“我”在()为邓爷爷演示().邓爷爷看了“我”的演示().按照“演示前演示时演示后”的顺序分段,用“/”划出来,并说说各段的主要意思.默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