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桃子参赛设计.doc_第1页
分桃子参赛设计.doc_第2页
分桃子参赛设计.doc_第3页
分桃子参赛设计.doc_第4页
分桃子参赛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本信息课 题分桃子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作者及工作单位徐更生 乐平市实验小学 教材分析此前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积。它就是在这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作为乘法逆运算的除法,它的本质意义是:将一个整体分成若干个相等的部分。为便于学生理解这一意义,与其他教材不同是,北师大版教材采用小步调、递进式的编排方式,安排了4个教学课时,分桃子作为起始课时,要实现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学生积累平均分的经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认知基础。对于于本课教材的编排,我是这样看的:它首先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分桃子的情境,引出“随意分”的需要,初步使学生感知“随意分”的结果的多样性,并从中抽象出“平均分”。再通过分正方体、分小鱼、分骨头的活动丰富学生“平均分”的经验和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深刻含义。最后安排多层练习完善学生对平均分的认知:一是知道“把一个整体每几个分成一份,求可以分成几份”和“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只要分得的结果相等,都是平均分;二是知道平均分的情况分为“恰好分完”和“分后有剩余”两种。这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认知过程,也是认知螺旋上升过程。学情分析不难看出,数学活动贯穿课堂始终,“动手操作体验交流理解内化巩固运用”就成了教学活动的基本流程。由于学生对新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喜欢在活动中学习,并且都有一些动手操作的经验,但由于年龄小,交流意识薄弱、合作能力较低,所以这一流程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组织教学,组织得顺利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达成。值得指出的是,二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了分东西的经验和初步的公平意识,在分桃子的过程中,是否真的会出现教材情境图中所描述的“1和7”这种不公平的情况呢?“0和8”这种极致情况会出现吗?学生会不会因为把自己当做主人,在公平意识的驱使下,全都直接分成“4和4”呢?这些都有待自己在实践中去关注学生、关注课堂生成资源,随机应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操作、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分享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快乐,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体验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学难点是:理解有剩余的平均分。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故事导入:小熊请客。(课件播放:8个桃子、6个梨、4颗糖) 如果让两只猴子自己 分这些糖果,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学生思考,短暂交流:) 创设学生喜闻乐见 的故事情境,能使 学生产生求知欲望, 唤起学习兴趣。同时 引出“分”需要。为 顺利传授新知搭建 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动手操作,认识平均分(1)请同学们用8个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每只猴子可能分得几个桃子。 学生动手操作后,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用课件演示分的方法。 1:一只猴子分6个,另一只猴子分2个; 2:一只猴子分5个,另一只猴子分3个; 3:一只猴子分7个,另一只猴子分1个; 4:每只猴子都 分4个(板书:8的分解结果)这里增加了随意分的次数。特补充“把6和4随意分成两部分”的操作活动,目的是丰富学生的经验性知识。 不难看出“8”“6”“4”的分解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从具象到抽象,从物化到符号化的过程。(2)让学生用6个正方体代替梨、用4根小棒代替糖分别分一分,每只猴子可能分得几个梨和几颗糖。 学生动手操作后,全班交流分的过 程和结果。(板书:6、4的分解结果) (3)比较辨析,抽象平均分。 师:在上面不同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能使两只猴子都满意呢?为什么? 教师板书“同样多”并自然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就说是“平均分”。8个桃子每只猴子分4个就是把8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 师:在上面的 分法中哪些不是 平均分?(4) 再次操作,应用平均分。 师:小熊刚给小猴分好糖果,四只小猫来了。它立即拿出小猫喜欢的食品分给它们(课件出示12条鱼)。如果每只小猫分得的鱼同样多,每只小猫分到多少条鱼?学生经过进行观察、思考,从普遍性中找出共性:8分成4和4;6分成3和3;4分成2和2的分法两只猴子都满意。因为它们分得的桃子、梨和糖的数量都是同样多的。学生交流:一只猴子分6个,另一只猴子分2个; 这种分法不是平均分。学生可能会出现下面情况: 1:每次每只小猫分1条鱼,3次分完,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 2:第一次每只小猫分1条鱼,第二次每只小猫分2条鱼,2次分完,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 3:第一次每只小猫分2条鱼,第二次每只小猫分1条鱼,2次分完,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 4:每只小猫分3条鱼,1次分完 帮助学生理解概 括平均分的含义。 “说一说”活动及时从正、反两方面再次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让学生再次动手操作,完成从平均分成两份到平均分成多份的转进,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知道平均分的过程虽然是多样的,但结果却是统一的。在操作、合作、交流中,既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探究能力,同时又分享了他人的发现:知道了用乘法口诀可以帮助我们较快地解决平均分的问题。三、实践运用,用不同方法表示出平均分。1、指导完成(课件出示)第1题:12只筷子,有几双呢?第2题:14枝铅笔放进2个文具盒平均每盒放几枝呢? 第3题:20个环形能拼几个五环标志呢?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集体评价。 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表示出平均分的结果。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把一个整体每几个分一份,求可以分成几份”和“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是平均分。4、 巩固提高,拓展认识。1、指导完成P33页第4题:把9个气球平均分给4个人,你会怎么分呢?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2、完成P33页第5题:18只蜜蜂,飞走了一半,还剩几只?学生动手摆一摆,观 察思考:每次分后, 还剩几个,够不够继续分?然后交流。(1)讨论“一半”的含义。即: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蜜蜂飞走了,留下了一份。 也就是“把18只蜜蜂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几只?”(2)独立解答。把18只蜜蜂平均分成两份,飞走9只,留下9只 让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平均分的过程,知道余数产生的原因,积累有余数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经验性知识。 通过对平均分的含义进行变式理解,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五、全课总结。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懂得问题吗?自己在哪方面表现最出色呢? 学生自主总结和评价。 通过总结评价和帮助学生厘清所学新知,初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获得成功的积极体验,从而培养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板书设计 分桃子平均分 8 6 4 1 7 1 5 1 3 2 6 2 4 2 2 3 5 3 3 4 4 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整学习活动的设计,我用小熊过生日这一串情境作为活动主线,通过创设不同层次“分”的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经历了“由随意分到思考怎样才能平均分”的做数学过程。在活动中,学生既让积极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又让学生独立思考,充分交流。表达时,各抒己见,互为补充;倾听时,平心静气,懂得尊重。“平均分”的意义由于多样体验得以深刻理解。 教学反思 分桃子是“分一分与除法”的第一个分一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识包括:1、分物体时出现不同情况;2、理解分得同样多平均分:正好分完;有剩余。新课标告诉我们,只有真正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自己动手动脑,通过摆一摆、填一填、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等实实在在的,生动丰富的活动中感知,才能帮助他们体验平均分,进而在脑海中建立起等分与除法之间的联系,才能真正体会除法的意义。一、故事吸引,在活泼气氛中引发兴趣孩子是听故事长大的。我根据童话故事“小熊请客”导入课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状态中,提出问题“每只小猴可能吃到几个桃子呢?”激发学生思维。并以此为情节,对各环节进行串联,适应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孩子们都沉浸在故事中,使得教学过程充满童趣,为学生主动探索创设了良好的外部情境。二、关注探究过程,实现自主体验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要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必须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自我发展。本课的教学力求遵循知识发展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连一连”,体验从“不一样多”到“一样多”,深刻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体验过程更丰富。 学生分了8个圆片后,我补充了用6个正方体代替梨、用4根小棒代替糖果再进行分一分的活动。这里的“8”“6”“4”的分解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从具象到抽象,从物化到符号化的过程。此环节的设计,我把教材进行了重组,增加了随意分的次数。特补充“把6和4随意分成两部分”的操作活动,目的是丰富学生的经验性知识。因为学生虽有分东西的经验,但大多是无意识的生活累积,考虑到“平均分”是“随意分”的多样性结果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只有用大量的随意分的感性经验作为支撑,才能更好地从多样性中提炼出特殊性。何况,部分学生可能会受生活经验或数目的过小的影响,直接将两份分得同样多,这部分学生对随意分的感性认识就更加单薄。因此,作出这种改进是有必要的,它可以使体验过程更丰富。四、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预设”与“生成”,是教师行为生成转变的结果。正确目标的预设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我抓住“平均分”是“随意分”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特点,把整个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