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研两思考”的微课研究模式探析.doc_第1页
“四研两思考”的微课研究模式探析.doc_第2页
“四研两思考”的微课研究模式探析.doc_第3页
“四研两思考”的微课研究模式探析.doc_第4页
“四研两思考”的微课研究模式探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研两思考”的微课研究模式探析 解育红 xx年12月的一天,青岛文登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上了一节课2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复习。课上,孩子们重点围绕加法的分类展开了讨论。讨论中他们各抒己见,表现出了超出同龄孩子的说理、辩论能力 其实,他们的学习早在上课的两天前就开始了。周末,孩子们在家观看了教师制作的一段5分钟左右的视频。视频里有两个分别叫“小海”和“小纳”的卡通人物,教师通过与它们对话,引导孩子们进行学习。在这段视频中,教师并没有指导孩子复习具体的知识,而是侧重于、复习与归纳能力的培养。在教师与卡通人物的问答和示范中,孩子学习如何利用书本目录寻找所需复习的内容,学习如何根据提示的重点内容回忆以往所学的知识,学习如何用树形图来梳理内容。 这是一节基于微课的新型课。它的“新”在于,教师将学生带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之中,借助课前微课学习,帮助他们在现实课堂中成为更好的学习者。自主学习状态下的微课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前提是教师需要在微课制作中对话文本、了解学情,采用“四研两思考”的微课研究模式,找准微课与课堂教学的契合点,才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新改变。 借助“四研”对话文本,为微课做好设计 微课是为教学服务的。要弄明白为何设计微课、如何设计微课,教师就必须对话文本,与教学紧密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微课的价值。 1.研教材,选好微课专题 分析教材是微课研究的第一步。以数学微课研究为例,在分析教材的过程中,结合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选好微课研究的专题。我们将一年级微课分为“学生习惯养成”、“学生能力培养”以及“知识重难点突破”三个专题研究领域。在“学生习惯养成”专题,又形成“学生书写数字的规范性”、“学生作业本的书写规范”等系列微课,有助于学生在小学阶段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力培养”专题则分为学生提取数学信息方法的培养、学生读书能力的培养以及开拓学生视野的趣味数学介绍等微课,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在“知识重难点突破”专题,我们有例题讲解、练习难点讲解等微课,让学生的学习更具个性化。 借助这种分类研究,逐步形成规范化的微课体系,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研目标,找准微课切入点 在数学微课研究过程中,目标定位很重要。由于时间限制在5分钟10分钟,因此微课目标宜小不宜大、宜少不宜多。微课目标还要与课时目标定位相衔接,学生学习结果是借助微课与课堂教学目标共同设定来实现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是通过微课与课堂教学目标的融合来进行的。 如前面所举的一年级2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复习教学案例,教师把看书指导这个环节作为微课的重要目标,原因在于具体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在打基础的阶段,让孩子逐渐学会自主、复习和归纳也是十分重要的。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完成的,尤其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很难实现。所以,我们把这样一个重要而又比较耗时的环节放在微课里,让孩子跟着有趣的画面,自己在家学习、体验,为后面的课堂教学打下基础。微课中的看书指导环节帮助学生奠定了自主建构知识的基础,同时起到了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 3.研内容,设计微课反馈单 微课学习中设计学生的学习反馈单是很有必要的,它有助于教师摸清学情,是教师采取有针对性备课的载体,实现生本课堂转变的关键。学生学习反馈单的设计只有与微课内容相融合,才会起到调整备课的作用。学习反馈单在微课学习中起到提示、记录、反馈的作用,因此,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上做到新颖、清晰、活泼,具有趣味性,以文字、图形等形式呈现微课的重点学习内容。 如这节课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将学习反馈单设计与微课情境相结合,出现了卡通人物小海、小纳,它们主要起明晰学习任务的作用,即告诉学生需要填写的内容,并要将知识点和自主举例梳理在知识树上(如下图),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在自主梳理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可以采用辅助性分类的方法填写反馈单,即用树干表示出三大类知识的分类,在每一个分支里树叶的片数代表了分类的情况。这种设计降低了填写反馈单的难度,孩子能够跟随微课学习的内容适时地填写。教师则在课前根据学生填写反馈单的情况,更充分地研究学情,做到根据学情分析备课,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4.研方式,体现微课吸引力 微课的呈现方式对学生有多大的吸引力,决定了学生面对屏幕是否关机,同时也影响学生在家自主学习的效率。教师可以采用手机录制、录屏软件录制、手写板录制等多种形式,但无论哪种形式,要“时刻谨记您的用户是学生”1。需要从学生年龄特点、微课的目标出发,达到用有趣的形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目的。 还是借助前例来分析,微课中的两个卡通人物是学校“海纳行远”校本课程中的小海、小纳,孩子们平时就很熟悉,容易产生亲切感,自然而然地进入微课学习过程。录制中采用师生对话的形式,是源于一年级学生识字量不够,而对话让学生能够明白教师所讲的内容,比在屏幕上只有字幕更加易懂。微课结束时的简短概括,也有助于学生自主进行梳理和归纳。微课制作时从学生的角度多去考虑“如何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才能焕发出微课的生命力。 带着“两思考”进入课堂,让微课有效落地 微课的学习实际上已经将一部分教学内容在课外传递给了孩子,那么课堂上就需要更高质量的学习活动,带动孩子向更高层次发展。相比于传统课堂,这种活跃而开放的课堂给教师带来了更大挑战,教师需要思考课时目标的变化,进一步思考教学方式的改变,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充分预设。既要保证以生为本,同时不能因节奏“失控”而使孩子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1.基于微课学习反馈单,思考课时目标的定位 学生学习单的反馈为教师调整课时目标提供了依据,课时目标的设计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下面通过两个对比,来进一步阐述微课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 可以看到,教师的课时目标需要视学生学习微课的情况而定,实际也促使教学中教师的理念发生转变,即教师课堂教学的前提必须基于学生微课中的“学”,课堂是学生解决疑惑的场所,重点就是找到学生梳理不准确的地方,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在学生充分说明理由的过程中加以提升和归纳,找到分类的方法。 2.基于课时目标,思考教学方式的转变 课堂教学前,教师让学生在家学习微课,发挥微课的预习作用。课堂中,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答疑式讲解,是微课带给课堂教学的新变化。 像这节课的课时目标中“在学生梳理有争议的地方加以比较和归纳”,是根据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而设定的。20以内数的加法分类,通常会按照运算方法分为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类。当教师看到一个孩子在反馈单中写的是“10以内加法”和“20以内加法”时,还觉得这个孩子的想法很有意思。但是当后面好几张反馈单里的答案都是如此时,教师开始思考并提出疑问:“怎么有这么多孩子都这么分?”按照传统教学流程,教师在课上通常会按照“进位”和“不进位”两种运算方法,分别列举两类算式例子。这样一来,孩子们会自然认识到,在加法分类中按照“进位”和“不进位”来进行。 尽管“10以内”和“20以内”的分类方法不准确,但是孩子们的答案让教师切实认识到,以前好像习惯了代替孩子去思考,而没有走进他们的内心。微课让教师对孩子学情的把握更有科学依据,进而真正从孩子的需求入手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在有争议的地方引导孩子展开讨论。 课堂中,将20以内数的加法运算分为“10以内”和“20以内”的孩子举例说,“5+3=8”是一类,“15+3=18”是另一类。而按照“进位”和“不进位”来分类的孩子则反驳说,5和3既是10以内的数,又是20以内的数,这样分不准确。随后又有孩子举例说,“8+6=14”是20以内数的加法,但是要进位;“11+2=13”也是20以内数的加法,但是不需要进位,所以应该按“进位”和“不进位”分。 在讨论过程中,孩子不仅复习了知识,还锻炼了思考、论证能力,对数学这门学科的严谨性也有了初步认识。因此,在课时目标中设置“在学生梳理有争议的地方加以比较和归纳”这一目标,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是实现翻转课堂的重要一步。 微课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将改变既有的教学方式、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