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笠翁对韵》的出韵现象.doc_第1页
也谈《笠翁对韵》的出韵现象.doc_第2页
也谈《笠翁对韵》的出韵现象.doc_第3页
也谈《笠翁对韵》的出韵现象.doc_第4页
也谈《笠翁对韵》的出韵现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也谈笠翁对韵的出韵现象 韩建立 摘要:笠翁对韵存在出韵24例,除1例外,均发生在邻韵;另有错韵1例。李渔能够根据古今语音的变化,不泥古音,而从今音,以求文意的准确表达、音韵的和谐悦耳,不致于因韵害义。笠翁对韵的出韵,是李渔有意识地选择邻韵通押的结果。 关键词:笠翁对韵李渔出韵 郭芹纳、吴秋本在中的出韵现象中指出,笠翁对韵有17例出韵现象。1(P161164)郭文的立论存在若干疏漏,笔者特撰文商榷。第一,据笔者考证,笠翁对韵共有出韵24例,较郭文的统计多7例。第二,郭文认为笠翁对韵的出韵,均发生在邻韵,这个说法有误;其中1例出韵,并不发生在邻韵。第三,笠翁对韵尚有错韵1例,郭文未予指出。第四,郭文对笠翁对韵出韵原因的探讨,牵强且不全面。笔者不揣浅陋,加以重新梳理,所依据的版本为李渔全集(第十八卷)所收笠翁对韵(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 一、笠翁对韵中的出韵 (一)东韵与冬韵相混 1.东韵中混入冬韵的字 “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一东其二) “踪”,在广韵三锺,为“即容切”,依平水韵,当属二冬韵,却用在一东韵中。 2.冬韵中混入东韵的字 (1)“垂钓客,荷锄翁。仙鹤对神龙。”(二冬其一) (2)“凤冠珠闪烁,螭带玉玲珑。”(二冬其一) (3)“花萼楼间,仙李盘根调国脉;沉香亭畔,娇杨擅宠起边风。”(二冬其一) (4)“内苑佳人,满地风花愁不尽;边关过客,连天烟草憾无穷。”(二冬其三) “翁、珑、风、穷”,均在广韵一东,分别为“乌红切”“卢红切”“方戎切”“渠弓切”,依平水韵,当属一东韵,却用在二冬韵中。“沉香亭畔,娇杨擅宠起边风”中的“风”,李渔全集校记曰:“疑当作烽”。此说虽无版本可依据,但“边烽”乃古人习语。例如,南朝梁徐悱白马篇:“闻有边烽急,飞候至长安。”唐代贾岛暮过山村:“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宋代吴泳鹊桥仙:“边烽白羽,军符赤籍,弄得不成模样。”烽,属于二冬韵。 (二)支韵与微韵相混 主要是微韵中混入支韵的字 (5)“黄盖能成赤壁捷,陈平善解白登危。”(五微其一) (6)“占鸿渐,叶凤飞。虎榜对龙旗。”(五微其二) (7)“灞上军营,亚父愤心撞玉斗;长安酒市,谪仙狂兴典银龟。”(五微其三) “危”,在广韵五支中,为“鱼为切”;“旗”,在广韵七之,为“渠之切”;“龟”,在广韵六脂,为“居追切”;依平水韵,均当属四支韵,却用在五微韵中。 (三)鱼韵与虞韵相混 1.鱼韵中混入虞韵的字 (8)“羹对饭,柳对榆。短袖对长裾。”(六鱼其一) (9)“参虽鲁,回不愚。”(六鱼其二) (10)“罗浮对壶峤,水曲对山纡。”(六鱼其三) “榆、愚、纡”,均在广韵十虞,分别为“羊朱切”“遇俱切”“忆惧切”,依平水韵,均当属七虞韵,却用在六鱼韵中。 2.虞韵中混入鱼韵的字 (11)“花肥春雨润,竹瘦晚风疏。”(七虞其一) (12)“罗对绮,茗对蔬。柏秀对松枯。”(七虞其二) (13)“苍头犀角带,绿鬓象牙梳。”(七虞其二) (14)“祖饯三杯,老去常斟花下酒;荒田五亩,归来独荷月中锄。”(七虞其三) “疏、蔬、梳、锄”,均在广韵九鱼,“疏、蔬、梳”为“所菹切”,“锄”为“士鱼切”,依平水韵,均当属六鱼韵,却用在七虞韵中。 (四)齐韵与支韵相混 主要是齐韵中混入支韵的字 (15)“砗磲对玛瑙,琥珀对玻璃。”(八齐其二) “璃”,在广韵五支,为“吕支切”,依平水韵,当属四支韵,却用在八齐韵中。 (五)佳韵与灰韵相混 1.佳韵中混入灰韵的字 (16)“门对户,陌对街。枝叶对根荄。”(九佳其一) (17)“陈俎豆,戏堆埋。皎皎对皑皑。”(九佳其二) “荄、皑”,均在广韵十六咍,分别为“古哀切”“五来切”,依平水韵,均当属十灰韵,却用在九佳韵中。 2.灰韵中混入佳韵的字 (18)“青龙壶老杖,白燕玉人钗。”(十灰其一) “钗”,在广韵十三佳,为“楚佳切”,依平水韵,当属九佳韵,却用在十灰韵中。 (六)寒韵与删韵相混 1.寒韵中混入删韵的字 (19)“至圣不凡,嬉戏六龄陈俎豆;老莱大孝,承欢七秩舞斑斓。”(十四寒其三) “斓”,在广韵二十八山,为“力闲切”,依平水韵,当属十五删韵,却用在十四寒韵中。 2.删韵中混入寒韵的字 (20)“裙袅袅,佩珊珊。守塞对当关。”(十五删其一) “珊”,在广韵二十五寒,为“苏干切”,依平水韵,当属十四寒韵,却用在十五删韵中。 (七)肴韵与豪韵相混 主要是肴韵中混入豪韵的字 (21)“雉方乳,鹊始巢。猛虎对神獒。”(三肴其一) (22)“祭遵甘布被,张禄恋绨袍。”(三肴其二) (23)“鲛绡帐,兽锦袍。露叶对风梢。”(三肴其三) “獒、袍”,在广韵六豪,分别作“五劳切”“薄褒切”,依平水韵,均当属四豪韵,却用在三肴韵中。 笠翁对韵中的出韵,多出现在邻韵之中;只有“璃”当属四支韵,却混入八齐韵,不属于邻韵。 二、笠翁对韵中的错韵 笠翁对韵中的错韵,仅见1例,即“六鱼其三”中的“沮”字。 “六鱼其三”为:“欹对正,密对疏。囊橐对苞苴。罗浮对壶峤,水曲对山纡。骖鹤驾,侍鸾舆。桀溺对长沮。搏虎卞庄子,当熊冯婕妤。南阳高士吟梁父,西蜀才人赋子虚。三径风光,白石黄花供杖履;五湖烟景,青山绿水任樵渔。” 按照笠翁对韵的体例,“沮”字这个位置应该用韵,且为平声六鱼韵。但是,“沮”,在广韵八语,属上声,又在广韵九御,属去声;依平水韵,“沮”,当属上声六语韵,或去声六御韵。此不当用“沮”字,“沮”为错韵。 三、笠翁对韵出韵现象成因探析 郭文所指笠翁对韵出韵现象的成因,归纳起来有四点:一是与曲韵中原音韵有关,二是受唐人诗作通韵现象的误导,三是受声律启蒙等蒙书的影响,四是作者李渔“未能细查”。 第一点原因,有一定道理。李渔是戏曲行家、曲学大师,无论创作什么体裁的作品,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带有戏曲的痕迹。李渔在编写笠翁对韵时,他的戏曲创作经验与体会,特别是韵字的运用,自然会产生关联作用。仅从曲韵中原音韵来看,隋唐时期,东韵独用,冬、锺同用,界限分明;中原音韵将其合并,称为东锺韵。东韵与冬韵混用,在笠翁对韵中有所反映。隋唐诗文中,鱼韵独用,虞、模同用,二者读音不同;在中原音韵中,它们已无区别,可以通押。鱼韵与虞韵混用,在笠翁对韵中有所反映。广韵萧、宵同用,肴独用,豪亦独用;中原音韵立萧豪韵部,包括萧、宵、肴、豪四韵。肴韵与豪韵混用,在笠翁对韵中有所反映。这些都是李渔编写笠翁对韵时受曲韵影响的例证。 第二点原因,理由不充分。我们知道,近体诗必须一韵到底,原则上不可以通韵。据王力考察,唐人近体诗一般不通韵,用通韵者为少数。例如李商隐,往往东、冬通用,萧、肴通用。李商隐是有意识押通韵,不是误出韵。2(P136)因此说,笠翁对韵受唐人诗作通韵现象的误导,理由不充分。 第三点原因则不成立。声律启蒙的确有数处出韵现象,郭文已指出,兹不赘述。但是,声律启蒙的出韵用字,与笠翁对韵并不相同。因此,两者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郭文所谈第二点与第三点原因,均显得牵强。唐人诗作中的通韵、声律启蒙的出韵,不一定误导、影响笠翁对韵,使之出韵,即由前两者不能必然推出笠翁对韵一定出韵,彼此不存在必然性因果关系。郭文将其视为必然性因果关系,陷入逻辑误区。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就其本质而言,分两种情况,即必然性因果关系与或然性因果关系。唐人诗作中的通韵、声律启蒙的出韵,与笠翁对韵的出韵,只是或然性因果关系,不具备必然性,即由前两者不能必然地推出后者。郭文视或然性因果为必然性因果,混淆了彼此的关系,推理缺乏逻辑性,陷入虚假因果论的泥淖。再者,唐人诗作中的通韵,并非普遍现象,影响非常有限。 第四点说笠翁对韵的出韵,是由于作者李渔“未能细查”,此观点也不能成立。笠翁对韵是本小书,有对文90则,每则对文78字,原书正文仅7020字。在这样短的篇幅中,存在几处小的瑕疵,可以理解。但全书存在17例(其实是24例)出韵,仅用失查来解释,难以说得通。李渔编有笠翁诗韵笠翁词韵,对诗词用韵十分娴熟。笠翁对韵中的所谓出韵用字,在笠翁诗韵中,均归属在古已公认的韵部,并不误。这也间接证明“未能细查”说站不住脚。 对笠翁对韵出韵现象的合理解释应该是: 其一,李渔是在有意识地选择邻韵通押。在对文中,以一个韵部用字为主,若没有合适的韵字,则选用邻韵的用字,以求文意的准确表达,不至于因韵害义。据此说,李渔出韵有因,是有意为之,而不是失查。李渔之所以选择邻韵通押,说明东韵与冬韵、支韵与微韵、鱼韵与虞韵、佳韵与灰韵、寒韵与删韵、肴韵与豪韵等几个韵部,从当时的实际读音看,已经没有差别,可以视为同一韵部。李渔在编写笠翁诗韵、特别是笠翁词韵的时候,已经注意到当时的语音实际,在韵部划分上别有系统。李渔能够根据古今语音的变化,不泥古音,而从今音,以求音韵和谐悦耳。这种做法在笠翁对韵中也得到贯彻,可见他的主张是一贯的。 其二,笠翁对韵不是近体诗,它是用韵语形式写成的蒙学读物,不能完全用近体诗的用韵来要求它。即使是近体诗,首句也可以用邻韵。邻韵通押,古已有之。据王力考察,盛唐以前,首句用邻韵的甚少,中晚唐渐多,成为一种风气。宋诗首句用邻韵似乎是有意的,几乎可说是一种时髦,越来越多。3(P53)从王力所统计的首句入韵情况看,有东、冬同用,支、微同用,鱼、虞同用,齐、支同用,佳、灰同用,删、寒同用,萧、豪同用等,这些在笠翁对韵中大多有用例。笠翁对韵的所谓“出韵”,除1例非邻韵外,其它均为邻韵,反映了李渔所处时代的实际语音状况。对书中非本韵部的字,在教学中只需交待清楚,在蒙童具体作诗时,将其用在首句即可。 其三,笠翁对韵是声律启蒙读物,目的是通过韵语的形式教童蒙掌握平仄、对仗,学习吟诗作对(从前叫做属对)。张志公说:“属对是一种实际的语音、语汇的训练和语法训练,同时包含修辞训练和逻辑训练的因素。”4(P88)用韵与语音有关,但笠翁对韵语音训练的关注点是正音和辨别平上去入四声,不在用韵。因此,出韵算不得大毛病。 附带说个问题,有的学者因为笠翁对韵在对仗、用典、用韵方面存在一些失误,就否定它是李渔写的,而是托名之作。如笠翁对韵的对仗中有用同义词或近义词相对的,犯了忌讳,像“二冬其三”中的“意懒对心慵”“浪蝶对狂蜂”等;又如“一先其一”中的“山涛骑马”句,将山简(山涛之子)的事误为山涛。笠翁对韵还存在一些出韵现象。首先,关于对仗中有用同义词或近义词两两相对的“问题”。在一组对句中,出句和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称为合掌,是诗家大忌。但是,笠翁对韵是教蒙童对对子的蒙学读物,对对子就没有那么严格,因为对对子有时为了能对得工整好看,允许合掌的存在。再如,关于出韵的现象。笠翁对韵是依照平水韵编排的,平水韵用于诗韵是不允许出韵的。但是,笠翁对韵中的出韵现象,多为邻韵,这些“出”的韵,因为是邻韵,用于诗的首句是可以的。所以,“出韵”也就不是什么问题了。从另一个角度看,仅仅根据书中存在的某些错误,就否定它的作者,这个思维逻辑经不起推敲;尽管李渔是著名的学者和戏曲家,他的著作也不可能完美无缺;而且也没有任何文献能够证明李渔不是笠翁对韵的作者。一个人一辈子能写几篇好文章,能写一两本流传后世的著作,就很不错了,何况李渔的笠翁十种曲闲情偶寄已经堪称不朽,我们就不必苛求他的其它著作存在这样那样的毛病了。 笠翁对韵是在李渔去世后刊刻的。米东居士的序作于道光己酉年,即公元1849年,故此书当刊于本年或其后。为什么李渔生前此书没有问世,我们不得而知,其中的原因大概有:一,它是李渔的不经意之作,不成熟,尚需加工;二,它是李渔匆忙之间操作的“急就章”,没有仔细打磨,还很粗糙;三,李渔去世时,此书还没有完稿;四,与它之前的训蒙骈句声律启蒙相比,体例因循,没有创新,不值得示人。以上四点原因,只是猜测,没有文献根据,但也不是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