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阶段总结》人民版.ppt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阶段总结》人民版.ppt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阶段总结》人民版.ppt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阶段总结》人民版.ppt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阶段总结》人民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总结 专题十五,一、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道路的发展历程 1.器物之学:19世纪40-90年代,学习和实践西方近代科技 (1)抵抗派:以林则徐和魏源为代表,率先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2)洋务派:以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为代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以“自强”“求富”为目标,创办近代工业和近代海军。,2.制度之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学习和实践西方民主政体 (1)维新派:以康、梁为代表,宣传变法维新思想,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度,推动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变革。 (2)革命派:以孙中山为代表,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推翻清朝专制统治,辛亥革命后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引导中国发展资本主义。,3.思想之学:20世纪初,学习西方民主、科学思想 (1)资产阶级激进派:以陈独秀、胡适等为代表,在新文化运动早期高举西方民主与科学的大旗,以前所未有的决绝态度猛烈抨击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2)马克思主义者:以李大钊为代表,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开始“以俄为师”和探索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社会根本问题的道路。,4.独立之路:20世纪20-40年代,争取民族独立 以孙中山、毛泽东为代表,以新三民主义为基础掀起国民大革命运动,以驱逐日寇维护主权为使命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走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道路,最终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5.富强之路:20世纪50年代以来,谋求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 (1)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人,开始对建设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进行了曲折且有益的理论和实践探索。,(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人,顺应和平发展主题,抓住国家发展机遇,坚定实行改革开放,邓小平理论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3)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推进了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中国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的比较 1.相同: (1)社会基础:都建立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上,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2)运动实质:都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3)历史作用:都鼓舞了本国人民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启发人们追求民主、科学和真理,推动了本国的政治斗争和社会变革。,2.不同: (1)时代要求:新文化运动兴起于20世纪初,中国正值民族危机深重之时,救亡图存成为最突出的时代要求;启蒙运动兴起于17、18世纪,批判封建神权和王权统治,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成为时代呼声。,(2)斗争策略:新文化运动前期不像启蒙运动思想家那样号召人们用革命手段改造现实社会,与当时的政治斗争、群众运动相脱离。启蒙思想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中国新文化运动只是借助西方之矛来戳中国封建之盾,并且对中西文化存在着绝对化的倾向。,(3)影响程度:比起中国新文化运动,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更加广泛和深远。,三、新中国科技发展简况,理论研究 高考命题的方向与归宿,【理论阐释】 1.高考“怎么考”:这主要涉及考查方式、试题题 型、试题构成及体现的命题特点等问题。高考命题以 能力立意为核心,突出体现了四大能力要求:获取和解 读信息(新材料新情境),调动和运用知识(基础知识活 学活用)、描述和阐释事物(学科语言规范准确,史论结,合)、论证和探讨问题(比较、分析、概括等,学科认识客观辩证、全面深刻,并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拘泥于课本,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隐含着“材料第一,论从史出”的命题原则,同时注重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和现实问题的历史追溯的考查。,2.高考命题方向:从题干与选项或者材料解析题的 设问角度,高考命题还存在着以下四种考查方式和方向。 (1)熟悉中考熟悉:这类试题知识背景熟悉,设问导 向熟悉,解题途径熟悉,答案也来自所学知识和结论,目 的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 (2)熟悉中考陌生:这类试题题干背景熟悉,但设问不 一定熟悉,解题途径也不一定熟悉,其答案或许是修正、,补充所学知识,也可能是颠覆所学知识。其目的是打破思维定势,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陌生中考熟悉:该类试题知识背景陌生或者说是全新的材料和情境,设问导向是熟悉的或不一定陌生,答案来自所学知识。,(4)陌生中考陌生:这类题目题干知识背景陌生,设问导向陌生,解题途径陌生,答案来自对材料的推理,目的是考查学生独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典例展示】 【典例】(2015四川文综T4)1893年,驻外公使薛福 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 力以经理交涉事务者,殆鲜其人。或以官高挂名,或以 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听其自然。一闻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这主要反映了 ( ) A.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 B.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 C.立宪思想传播的困境 D.洋务专业人才的匮乏,【点拨】,【解析】选D。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洞开,对外交涉的洋务事宜日渐增多。具体解析如下:,【策略指导】 1.树立“三新”,即关注新理念、新史观、新成果。既需要了解传统的阶级分析等观念,更需要了解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生产力标准、实践标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等新观念。拓展历史学的视野,引入概念史、阅读史、心态史等国际前沿的研究领域。,2.对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即对社会影响较大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思考研究;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分析。从历史的视角分析社会现象,看待现实问题,明确自身的责任。,3.挖掘课程资源,补充背景材料。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鼓励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学会思考,同时,通过新材料传达对情感价值观的关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解释问题的能力,积极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4.加强学科能力培养。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学科能力培养目标有明确的要求,即“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认识历史的方法,包括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概括等,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和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5.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热点。将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与书本知识有机结合,突出社会热点问题的隐性介入,从而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应训练】 1.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书,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该学者意在强调 ( ),A.激进变法有助于革命思潮的触发 B.清王朝的合法性遭到维新派怀疑 C.维新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D.维新变法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解析】选A。材料“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说明维新变法导致清政府失去了威信,这无疑有助于革命触发,推翻清政府,故A正确;维新派主张改革,也就是承认清王朝合法性,故B错误;材料讲的是政治方面,社会方面没有提及,故C错误;维新变法持续了近一百余天,对清王朝统治没有影响其根基,故D错误。,2.1924年,孙中山提出“说到社会上的地位平等,是始初起点的地位平等,后来各人根据天赋的聪明才力自己去造就。造就既是不同,自然不能有平等”。这说明孙中山主张 ( ) A.机会均等 B.民权平等 C.民族平等 D.思想自由,【解析】选A。根据材料信息“始初起点的地位平等,后来各人根据天赋的聪明才力自己去造就”可知,孙中山主张机会均等,故A正确;民权平等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B错误;民族平等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C错误;思想自由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D错误。,3.1967年,英国太阳报发表文章中国的惊人的技术发展指出,如果允许文化革命在1967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继续进行,中国可能蒙受极大的损失,不是由于政治上的不统一,而是由于技术训练的中断。可见作者 ( ),A.看到了政治错误对科技发展的破坏 B.主张中国继续推行“义务教育” C.赞成中国实行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D.对中苏关系的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