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作文之农业合作社新闻报道.docx_第1页
合作作文之农业合作社新闻报道.docx_第2页
合作作文之农业合作社新闻报道.docx_第3页
合作作文之农业合作社新闻报道.docx_第4页
合作作文之农业合作社新闻报道.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合作社新闻报道【篇一:关于农业合作社的思考】 如何推动我区农村经营体制创新,促进农民增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人认为,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现阶段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当前我区农业发展的需要和选择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已进入向农业产业化、社会城镇化转变升级的新的历史阶段,农民生产经营活动各个环节的商品化、市场化的程度大大提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农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分散的农户生产经营暴露出许多问题。一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无法进行农产品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越来越难以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尤其是市场竞争。二是由于农户缺乏信息、实用技术、农资供应、农产品运销等有效服务,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应用、产品销售等环节上显得相当滞后,生产经营带有较大的盲目性。三是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不断出现“卖难”问题,或卖不出好价钱,在市场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地位,严重影响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机制灵活,服务直接,与农民利益连接紧密,能有效遏制流通环节之间对农民的盘剥,成为农民参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经营方式和基本组织形式。农民有了合作社,能够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能够变盲目生产为有计划的按订单或合同生产,能够变无序竞争为有序竞争,能够变弱势个体为强势群体。 二、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2007年7月,我区在永兴成立了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截止目前,全区已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71家。合作社生产经营覆盖了菠萝蜜、养猪、荔枝、香蕉、黄皮、山羊、蜂蜜、佛手瓜、造林、种植、瓜菜、林业、花卉、渔业、养殖等10多个主导特色产业和产品。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是围绕当地已形成农业主导或特色产业的瓜果、蔬菜、水产品以及畜禽养殖等组织起来的。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和政府部门的大力提倡,每一类特色产品或主导产业都建有相应的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内部技术、信息、资金、生产、销售等多方面的合作及联动,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如秀美巾帼菠萝蜜产销合作社、南岛荔枝合作社等都是依托当地特色主导产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起步较晚,受客观环境和主观因素的限制,目前处于探索发展的初级阶段,其发展不规范,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模偏小,发展不平衡。合作社从去年7月开始登记发展到现在的71家,并且仍呈发展趋势,但总体上还存在着规模偏小、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目前,大部分合作社社员股金都在1万5万元之间,经济实力不强,有的甚是名义社员、家庭合作社,真正上规模、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合作社不多,而且发展数量也很不平衡,有的镇十家,有的镇一、两家。 2、资金瓶颈比较普遍。很多合作社自身资金积累能力非常有限,实力较弱,又缺少有效抵押物,较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另外,很多税收优惠政策难以全面落实,土地、电力等方面的使用限制也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壮大发展。 3、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由于合作社的参与者基本是农民,管理者也主要由合作社内部人员担任,经营管理能力难以跟上新时期现代农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而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也使得合作社迫切需要有专业人员加入进来。但是合作社的自身条件难以吸引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也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4、合作社发展的种类偏少。我区目前所建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是实行生产、销售服务的,仍属于初级的农产品生产。受经济实力、市场风险等影响,广大农民对发展加工、销售等高附加值的专业合作社还很少涉足。而发展销售和加工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只有发展加工和销售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才能切实解决农民进入市场难、农产品销路不畅、附加值低、农民增产不增收等问题。 5、内部运作尚不规范。由于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农民自己组织为主,在经营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还不完善。一部分合作组织内部章程制订不规范,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不健全,活动较松散,组织能力较弱,经营不规范,仍停留在自发运行状态;一部分合作社虽制订了内部章程和制度,但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流于形式。 四、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对策 针对合作社存在的问题,本人认为当前要促进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坚持发展,加强引导。发展农村合作社是农民群众的要求,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政府应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引导,推进其快速健康发展。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召开会议、发放资料等多种渠道,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义、目的和作用的认识,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真正作为深化农村改革、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件大实事、大好事来抓。二是加强教育培训。通过现有的各种途径,积极创新各种形式,加强对合作社成员尤其是合作社负责人和种、养大户的教育和培训,使他们掌握合作社的一般运作原理和管理方法,熟识党的方针政策,熟悉现代农业、市场经济和经营管理新知识等。同时,应着力在培养一批熟悉农村工作,善于引导和组织合作社建设的专门人才上下功夫,为农民合作社建设提供坚强的队伍保障。三是保障合作社的正常经营活动和合法权益。各有关职能部门应分工协作,紧密配合,加强对合作社建设的指导和管理,在合作社业务指导、信息提供、技术培训、提高素质、社会保障等方面,做好服务、指导和协调工作。四是从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需要的资金相对于其他产业项目来说是很少的,应该有专项资金给予支持。 2、树立典型,推进示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政府应当采取引导和扶持的方法,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以典型示范推动其发展。相关部门应加强调研,通过引导、扶持、服务等多种形式,抓好一批章程比较规范、功能比较健全、制度比较完善、农民得到实惠比较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并运用会议、新闻报道、参观等形式,加强交流,把好的经验及时总结和推广,发挥示范效应,带动更多的合作社发展。 3、坚持原则,规范运作。应坚持“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原则,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和发展工作,并逐步建立起规范的运作机制。一是健全组织管理机制。对我区运行比较成功的合作社进行规范化建设试点探索,不断完善合作社的运行制度、管理方式、财务会计制度,使合作社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更加健全、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逐步建立起利益分配机制,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升合作社的凝聚力和管理效率。三是健全民主监督机制。进一步明确合作社与农民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完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制度;加强社务公开、财务公开,把社务、财务真正置于社员的有效监督之下。【篇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汇报】 强化扶持 深化服务 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区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加快培育一批、努力规范一批、着力提升一批”的思路,落实扶持措施,加强引导服务,促进其健康发展。 一、发展现状 截止2010年底,全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02个,农民成员总数3500多人,带动农户7000多户。综观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发展步伐逐步加快。依法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和服务力度,培育典型,抓好示范,激励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的2007-2010年四个年度中,我区分别成立合作社2家、10家、18家和72家。 二是专业特色十分明显。绝大多数合作社立足于本地优势特色产业组建,与特色产业互相促进,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纽带。我区专业化生产程度和商品率较高的蔬菜、果茶、生猪、禽类、水产等本地主要特色产业都有一定数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是发展形式多种多样。我区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类型除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外,还包括农产品加工、农业病虫害防治服务、农业旅游等多个方面。从创办类型看,大体有农户自发创办型、村级组织牵头创办型、龙头企业带动型等,最主要的是农村能人领办型。在区农业局的协调、指导下,由几个示范社牵头,召集20多家合作社联合创办了以销售成员单位产品为主营业务的产销联合社,提高了合作社群体发展资源利用率和产品统一销售率,增大与超市对接口径。 四是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多或少兴办了成员急需的服务项目,多数合作社由成立初期单纯向成员提供技术、信息服务,逐步延伸到储运、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解决了成员“想的是致富,盼的是服务,缺的是技术,愁的是销路”的实际难题。一些合作社建设了育苗基地,一些合作社建设了产品保鲜冷藏或加工包装项目,还有一些合作社利用财政扶持资金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持续稳定发展打下基础。 二、主要做法 强扶持,重服务,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加快发展中不断规范,在规范发展中不断提升。 (一)强化扶持,推动发展。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战略举措,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突破点来抓。建立“一村一品”以奖代补扶持基金,每年由区财政拿出100万元,对承担“一村一品”项目的村委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奖励。对新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据农民成员规模每家给予补助1-3万元启动资金;对注册商标并统一产品包装销售的,给予奖励补助2万元;承担示范项目、获得“三品”认证和参加省级以上展销推介的,都给予一定的奖励补助。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的农业项目优先给予立项扶持,支持合作社在基地建设、新技术应用等方面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2007年以来,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500多万元,用于扶持专业合作社发展。 (二)加强宣传,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后,区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专题调研,专门召开学习贯彻座谈会,区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集中开展了法律精神和专业合作典型的宣传报道。2007年3月份,区政府配合市有关部门在我区召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现场会。2008年以来,连续三年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宣传月活动,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法律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有奖问答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形成关心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培育典型,带动发展。培育典型,靠典型引路,是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有效手段。在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类指导,选择一些产业特色明显、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合作社开展试点示范,突出规范章程、完善运行机制、强化民主管理,指导办好合作社成员急需的服务项目。有4家合作组织承担全国示范项目,6家合作组织被确定为省、市级示范单位。通过总结示范单位的典型经验,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提供样板。我们从抓好示范社民主管理入手,通过典型样板,示范带动更多的合作社规范内部管理。重点抓好“四个一”的落实:一是建立一套内部管理制度,强化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合作社内部规范化管理;二是健全一个权力机构,社内重大事项由社员大会或代表大会讨论决定;三是健全一个财务审核监督机制,由监事会负责实施对合作社发生的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事项进行逐项审查;四是设臵一个社务公务栏,及时公布合作社重要事项,按季公开财务收支明细情况,接受社员监督。 (四)深化服务,促进发展。相关部门依法履行好指导、扶持和服务的工作职能,积极主动开展工作,进一步提高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区农业局组织数十个合作社参加市首届和第二届特色农产品展销会,并会同工商局等部门多次组织开展“农超对接现场会”,帮助合作社拓展销售渠道。区农业局组织实施“绿色证书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养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亟需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能人。同时,派出技术人员深入合作社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指导,帮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农业、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密切配合,狠抓农资市场管理,并积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市场、技术等信息服务,保证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销售渠道畅通,订单履约率明显提高。区有关部门还多次组织部分合作社负责人参加全国、全省研讨会和培训班学习,并组织到南平市等地考察,进一步开拓了合作社管理人员的视野、学习了先进经验。区农业局、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组织开展专项检查活动,并先后举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培训班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电算化培训班,着力抓好合作社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区农业局举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培训班,同时组织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专题调研,指导合作社完善章程、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运作机制,使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走上规范化发展轨道。 三、初步成效 (一)主导产业得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开展技术服务、组织对外销售,调动了农民发展主导产业的积极性。如*蔬菜专业合作社牵头建设紫长茄产地交易市场,推广嫁接紫长茄大棚栽培技术,带动本村及周边村2500多户种植嫁接紫长茄3000多亩,形成了以*村为中心的反季节嫁接紫长茄产业带。*蔬菜专业合作社牵头与龙头公司签订订单,带动本片区农民参与订单生产,当地水果玉米、生菜等订单蔬菜生产很快形成规模。*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与*镇养猪协会密切协作,抓住猪病防治、品种改良、生猪销售等三个制约养猪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开展有效服务,成员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年出栏商品猪千头以上的成员养猪场有190多个。通过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协会等载体建设,示范带动“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全区蔬菜、水果、茶叶、商品猪、家禽、水产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初具规模。 (二)科技成果加快转化。在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合作社普遍重视技术推广、技术培训、技术改进工作,促进了科技成【篇三:农民日报三农新闻人物事迹展示 (1)】 绿色崛起的希望之光 记平山县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裁刘海涛 周喜俊 最早知道“葫芦峪模式”,是写平山县委宣传部因公殉职的齐庆三纪念文章,听说葫芦峪荒山开发模式是他最先向新闻媒体报道出去的。 最初听到刘海涛三个字,以为他还很年轻,不仅因为这名字让人联想到波涛汹涌的大海富有的朝气,还有他创建的公司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经营理念和超前意识,让人怎么也想不到是个年逾六旬的人所为,乃至见面后才知道,他竟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庚。 六十五岁,在很多人眼里已是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年龄,但刘海涛俨然不知“老”为何年,以勃勃雄心把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事业做得如日中天。 刘海涛任董事长的平山县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先后获得全国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龙头企业、河北省农业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石家庄市重点龙头企业?这一串耀眼的光环背后有着怎样的艰辛?又有着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矢志农业,为太行山打造绿色“金腰带” 听刘海涛介绍:“葫芦峪园区未来的发展,将以高标准薄皮核桃基地为种植业,不断向深加工领域拓展,通过提炼核桃油、化妆品原料、染料等实现进一步增值。林下种植苜蓿、中药材、红薯、花生、小杂粮等,林中养殖奶牛、奶羊、优种柴鸡。苜蓿喂牛羊,柴鸡吃草籽活虫,畜禽粪便制沼气,沼渣沼液还田,这种立体循环农业开发模式,不仅会让土地成倍增值,而且能实现绿色生态发展。这种荒山开发模式适合葫芦峪,也适用太行山、燕山等浅山区,现在每天接到的求助电话很多,都想让他把葫芦峪模式帮着复制过去。” 随着他的讲述,我似乎看到这绿色在流动、延伸,向平山县贫困山区的上峪、曹峪、宅北、东白面红;这绿色在拓展、复制,向阜平、曲阳、唐县,乃至更多的浅山区和丘陵? “把太行山区1500万亩的贫困带变为可持续发展的金腰带;把葫芦峪到西柏坡的52公里贫困线进行资源整合,打造成绿色生态旅游的百里长廊。” 这是刘海涛的奋斗目标! 这恢弘的规划让我震撼,更让我激动。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文艺工作者,我虽然进省城工作已30余年,但心里一直牵挂着农民,目光始终关注着农村,脚步常年行走在农村大地上。 我去过江苏的华西村、常熟的蒋巷村、河南的竹林镇、安徽的小岗村、山西的大寨?这些在中国农村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全国名村,曾引发我很多的思考。 “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这是2000年湖北省监利县一位乡党委书记含泪上书国务院总理时发出的呼声,这呼声曾引发多少人的心灵共振,至今还在人们耳边轰鸣。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解决农业的短板问题。所以,中央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农业怎么才能强起来,农村怎么才能美起来,农民怎么才能富起来?多年来,我在寻觅中思索,在思索中寻觅,试图找到满意的答案,在平山县葫芦峪,我终于看到了太行山区绿色崛起的希望之光! 历经艰难,掘得人生第一桶金 “向荒山要果,向荒山要粮,向荒山要健康。”这是葫芦峪管理层人员印在名片上的警句。看着今日满山的绿树花果,呼吸着山里清新的空气,品尝着刚从树上摘下的新鲜核桃,绝对没有人怀疑这话是吹牛。但开发荒山之初,当刘海涛提出这目标时,村里不少人都觉得是天方夜谭。甚至有人说,他兜里有了钱,烧得说胡话了,还想从石头缝里挖出金疙瘩,简直是做美梦! 新婚之夜,坐在连床新被褥都没有的洞房,面对温柔漂亮的妻子,一种男人的责任感油然而生,他觉得对不住妻子,发誓将来一定让她过上全村最好的日子。 为圆这个梦,刘海涛走出了山村,在茫茫人海中寻找挣钱的门路。他下过煤矿,跑过业务,做过采购员,承包过县办工厂,经营过乡镇企业? 丰富的生活阅历,让他得到了人生最好的锤炼。不管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对他都是宝贵的财富。从海南岛到松花江,从戈壁荒滩到东北大森林,他的足迹踏遍祖国大地,也结识了社会上各种人物。最让他难以忘怀的是为煤矿采购井下用的木料时在东北一家木材厂结识的一位老翻译,慧眼识珠的老人见他虚心好学,嗜书如命,把他带进了自己的地下藏书室,毫不吝啬地向他敞开了知识的大门? 机遇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在国有企业进行大改制之后,刘海涛只身到北京去创业。具有超前意识的他瞅准中国申办奥运会的商机,用低廉的价钱在北京租了一些闲置的旧厂房和办公楼装修成高档宾馆,待申奥成功后,各路人马云集北京,他的几个宾馆顿时成了“皇帝的女儿”,身价倍增,每个宾馆收入上千万,这笔雄厚的资金,为他后来的发展打下了经济基础。 慧眼独具,向荒山进军 向荒山要粮 刘海涛用智慧的目光在商海中抢抓着机遇,他拥有了上亿元的资金积累,在京城足可以舒舒服服安享晚年了,可不知为什么,心里却空荡荡没有着落。他是农民的儿子,血管里流淌着农民的血液,骨子里对农村有着特殊感情,尽管在外闯荡多年,心却从来没有离开家乡。他一直关注着农民,关注着农业,研究着农村政策。尤其是手里有了积蓄之后,对家乡的思念也更深切,连做梦都是在家乡的山上转悠,这种复杂感情让他整日心烦意乱,不知该干什么,身体也时常出现不适。他想,都说落叶归根,在外闯荡了几十年,莫非真该回老家了?他拿不定主意,去向一位高僧讨教在哪儿养老好的问题。高僧告诉他,你在哪儿出生的回哪儿最好。这富有禅意的指点,只不过是看透了他内心的纠结,来个顺水推舟,促使他尽快找到心灵归属之地。 刘海涛回来了,踏上家乡的土地,看到山还是荆棘丛生的山,梁还是光秃秃的梁,乡亲们住的还是几十年前的土坯房,几个童年的伙伴至今还打着光棍儿。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改革开放30年了,城市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家乡却面貌依旧。他琢磨着,怎样才能在荒山上开出生财之道,让村里的面貌有所改变? 迎着新中国曙光出生的刘海涛,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讲1947年第一次全国土地会议在西柏坡召开的盛况。长达两个月的会议,研究通过了第一部中国土地法大纲,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农民欢欣鼓舞,为保卫胜利果实,推着小车挑着扁担加入了浩浩荡荡的支前队伍,为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 新中国成立后,一家一户的单干弊端日益凸显,为满足农民的要求,逐步成立了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人民公社。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中国农村带来重大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打破了集体生产的桎梏,激活了农民的创造力,中国农民很快解决了温饱难题。随之而来的是土地的小块分割,影响了机械化使用,农民辛辛苦苦种一年地,有时连种子化肥钱都收不回来。青年人为养家糊口,纷纷融入到外出打工的队伍。不少农村只剩下孤寡老人和幼童,成了空心村,大片土地被抛荒。 葫芦峪属于太行山浅山区,大多数山场都是片麻岩,不经过深度开发很难长出东西,即便人工开出一点旱地,没有水利设施,撒下种子也是望天收。遇到好年景,种一葫芦收两瓢,遇到干旱年,常常是颗粒无收。所以,尽管村里的荒山荒坡早已承包到户,由于开发投入大、见效慢,大多数人力不从心,只能荒着。 刘海涛年轻时最大的梦想就是让荒山长出果子和粮食,现在手里有了钱,这愿望越来越强烈。他想,要是用机械化对全村荒山进行综合开发治理,既能实现多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