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记录.doc_第1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记录.doc_第2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记录.doc_第3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记录.doc_第4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记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记录第二单元课题5古诗两首课型新授课主备教师孙银焕备课时间9日13日第1、2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腊、浑、豚;会写4个生字:莫、腊、浑、疑。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重点难点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2、体会有人生哲理的诗句。课前准备基本环节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增减导入新课引入新课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生说风景师: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展示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腊、浑、豚;会写4个生字:莫、腊、浑、疑。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出示自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注意字音。课文,认识生字新词。2、借助工具书先试着理解古诗意思,如果遇到疑难问题,请做好标记。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所说明的道理与下面哪句话相近?()a、当局者迷,旁观者清b、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包含什么哲理?实施导学诊断1、看拼音写词语。mxioljihnshnhuiy()()()()2、你知道下面这些字的意思吗?缘:_;横:_;豚_;3、写出每首诗的后两句诗。小组互查互教1、小组内交流诗句意思,小组汇报诗意。2、重点赏析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A、请你找出描写诗人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的几个字,诗人在不同角度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这让你感受到了什么?B、抓住“岭”、“峰”的不同概念体会庐山景象的多变。我可以运用简笔画描述。3、重点赏析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A、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B、 你们也有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候吗?从那件事中,你明白到了什么道理?4、作者怎样写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师生引导释疑1、诗人看到庐山“远近高低”各是什么样儿呢?你可以查找资料去了解了解。2、你认为怎样才能识得庐山的真面目?如果把“庐山”比作是“人”或是“事”等,我们又该怎样识得“人”或“事”的真面目呢?3、游山西村中诗人的心情有何变化?在生活中你的心情有否这种变化呢?学生当堂检测1、填空题。(1)题西林壁这首诗充满哲理,告诉我们_。(2)“山重水复疑无路”表达了诗人_的心情;“柳暗花明又一村”又表达了诗人_的心情。这两句诗可以用_(成语)来概括。(3)你从“莫笑农家腊酒浑”中“莫笑”一词体会到了_;从“丰年留客足鸡豚”中“足”字又体会到_。(4)小丽和同桌小亮经常为了一些小小的事情而闹矛盾,当老师找他们谈话的时候,他们都认为错不在于自己,而在于对方。唉,这真是_啊!教师导练如果你能在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感情的基础上多读,并背诵。在默写古诗时,要注意把字写正确,特别是容易写错的字,如“壁、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些脍炙人口的古诗名句,在我们平时生活的情景中可以引用。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记录第二单元课题5古诗两首课型新授课主备教师袁晓攀备课时间9日20日第1、2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腊、浑、豚;会写4个生字:莫、腊、浑、疑。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重点难点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2、体会有人生哲理的诗句。课前准备基本环节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增减导入新课引入新课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生说风景师: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展示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腊、浑、豚;会写4个生字:莫、腊、浑、疑。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出示自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注意字音。课文,认识生字新词。2、借助工具书先试着理解古诗意思,如果遇到疑难问题,请做好标记。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所说明的道理与下面哪句话相近?()a、当局者迷,旁观者清b、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包含什么哲理?实施导学诊断1、看拼音写词语。mxioljihnshnhuiy()()()()2、你知道下面这些字的意思吗?缘:_;横:_;豚_;3、写出每首诗的后两句诗。小组互查互教1、小组内交流诗句意思,小组汇报诗意。2、重点赏析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A、请你找出描写诗人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的几个字,诗人在不同角度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这让你感受到了什么?B、抓住“岭”、“峰”的不同概念体会庐山景象的多变。我可以运用简笔画描述。3、重点赏析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A、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B、 你们也有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候吗?从那件事中,你明白到了什么道理?4、作者怎样写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师生引导释疑1、诗人看到庐山“远近高低”各是什么样儿呢?你可以查找资料去了解了解。2、你认为怎样才能识得庐山的真面目?如果把“庐山”比作是“人”或是“事”等,我们又该怎样识得“人”或“事”的真面目呢?3、游山西村中诗人的心情有何变化?在生活中你的心情有否这种变化呢?学生当堂检测1、填空题。(1)题西林壁这首诗充满哲理,告诉我们_。(2)“山重水复疑无路”表达了诗人_的心情;“柳暗花明又一村”又表达了诗人_的心情。这两句诗可以用_(成语)来概括。(3)你从“莫笑农家腊酒浑”中“莫笑”一词体会到了_;从“丰年留客足鸡豚”中“足”字又体会到_。(4)小丽和同桌小亮经常为了一些小小的事情而闹矛盾,当老师找他们谈话的时候,他们都认为错不在于自己,而在于对方。唉,这真是_啊!教师导练如果你能在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感情的基础上多读,并背诵。在默写古诗时,要注意把字写正确,特别是容易写错的字,如“壁、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些脍炙人口的古诗名句,在我们平时生活的情景中可以引用。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记录第二单元课题5古诗两首课型新授课主备教师范红霞备课时间9日20日第1、2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腊、浑、豚;会写4个生字:莫、腊、浑、疑。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重点难点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2、体会有人生哲理的诗句。课前准备基本环节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增减导入新课引入新课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生说风景师: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展示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腊、浑、豚;会写4个生字:莫、腊、浑、疑。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出示自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注意字音。课文,认识生字新词。2、借助工具书先试着理解古诗意思,如果遇到疑难问题,请做好标记。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所说明的道理与下面哪句话相近?()a、当局者迷,旁观者清b、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包含什么哲理?实施导学诊断1、看拼音写词语。mxioljihnshnhuiy()()()()2、你知道下面这些字的意思吗?缘:_;横:_;豚_;3、写出每首诗的后两句诗。小组互查互教1、小组内交流诗句意思,小组汇报诗意。2、重点赏析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A、请你找出描写诗人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的几个字,诗人在不同角度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这让你感受到了什么?B、抓住“岭”、“峰”的不同概念体会庐山景象的多变。我可以运用简笔画描述。3、重点赏析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A、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B、 你们也有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候吗?从那件事中,你明白到了什么道理?4、作者怎样写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师生引导释疑1、诗人看到庐山“远近高低”各是什么样儿呢?你可以查找资料去了解了解。2、你认为怎样才能识得庐山的真面目?如果把“庐山”比作是“人”或是“事”等,我们又该怎样识得“人”或“事”的真面目呢?3、游山西村中诗人的心情有何变化?在生活中你的心情有否这种变化呢?学生当堂检测1、填空题。(1)题西林壁这首诗充满哲理,告诉我们_。(2)“山重水复疑无路”表达了诗人_的心情;“柳暗花明又一村”又表达了诗人_的心情。这两句诗可以用_(成语)来概括。(3)你从“莫笑农家腊酒浑”中“莫笑”一词体会到了_;从“丰年留客足鸡豚”中“足”字又体会到_。(4)小丽和同桌小亮经常为了一些小小的事情而闹矛盾,当老师找他们谈话的时候,他们都认为错不在于自己,而在于对方。唉,这真是_啊!教师导练如果你能在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感情的基础上多读,并背诵。在默写古诗时,要注意把字写正确,特别是容易写错的字,如“壁、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些脍炙人口的古诗名句,在我们平时生活的情景中可以引用。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记录第二单元课题6、爬山虎的脚课型新授课主备教师孙银焕备课时间9月27日第1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茎、柄、蛟、均、匀。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观察、分析字形结构,正确书写11个生字:虎、占、铺、均、匀、叠、茎、柄、触、痕、逐。3、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4、读通、读顺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5、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和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并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或得到什么启发?重点难点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和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并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或得到什么启发?课前准备自制PPT课件基本环节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增减导入新课1、出示猜谜语:青藤弯弯细又长,绿叶密密两相傍,藤上长出卷胡须,轻轻快快爬高墙。(打一植物)(爬山虎)2、欣赏爬山虎视频资料,让学生初步认识爬山虎的有关特征。3、教师导语: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爬山虎的脚。板书:爬山虎的脚展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一:认识5个生字:茎、柄、蛟、均、匀;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观察、分析字形结构,正确书写11个生字:虎、占、铺、均、匀、叠、茎、柄、触、痕、逐。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学习目标二:再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的内容。与同学讨论: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爬山虎?学习目标三: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从中体会到什么?大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并讨论:爬山虎叶子有何特点?出示自学要求自学要求一: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圈出自己认为难读难写、易混易错的字词,在生字本或写字本写一写。运用所学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句子理解字词的意思。自学要求二:再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的内容。与同学讨论: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爬山虎?自学要求三: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从中体会到什么?大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并讨论:爬山虎叶子有何特点?实施导学诊断(1)用“”选择带点字的读音并根据拼音写词语。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pp得那么jnyn(), 没有重chnzhn di()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knkn隙。(2)看拼音写词语。ybnchjiohnjzh jinxixin()()()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个别学生自学,并有一定的时间保障。2、结合学生自学情况,解析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让学生提出,教师与学生一起解决出现的问题)小组互查互教让学生通过学习小组互相检查,通过“兵教兵”解决一些问题,并有意让中、差生尤其后进生用板演或口答的形式进行反馈。师生引导释疑1、叶子是特点是什么?2、叶子的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就像是有人故意摆好的?猜猜,那是谁呢?3、把叶子写得富有生命力,让人感受到了美,作者到底是怎么观察叶子的呢?对学生训练过程中的失误进行及时的揭示和矫正。如后进生出现的失误,要通过诊断补偿,揭示失误,补救教学,消除缺陷积累,反馈矫正、达标教学。学生当堂检测完成练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先写爬山虎_,第二自然段写爬山虎的_,第三至五自然段重点介绍了爬山虎的_。(投影显示)完成达标训练二。你从第一自然段的“满是”、“一大片” 中体会到爬山虎长的很。那些叶子绿得那么( ),看着非常(),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的那么( ),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一阵风( ),一墙的叶子就( )波纹,好看得很。第二自然段中,作者看到叶子很_,并感受到很_,作者从视觉上仔细观察并能捕捉当时的感觉,及时写下来告诉我们,我们就像亲自看到了充满生命力的爬山虎。教师导练1、 “触着墙”的“着”不读,应读,表示已经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2、原来观察事物时要及时把当时的感受记录下来,还可以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表达出来,这样才能把事物描写具体,就像叶圣陶先生描写爬山虎的叶子一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记录第二单元课题6、爬山虎的脚课型新授课主备教师范红霞备课时间9月27日第2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它是如何一步步向上爬的;以及它与墙的关系。、学习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具体地描写事物。重点难点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方法。课前准备自制PPT课件基本环节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增减导入新课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第三段,看看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这个意思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具体、写清楚的。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它是如何一步步向上爬的;以及它与墙的关系。、学习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具体地描写事物。出示自学要求1、 小组内同学轮流朗读3、4、5自然段, 读一读。试着说一说每一段分别讲了什么?2、对照课文,结合爬山虎实物仔细观察脚的形状、颜色。3、找出爬山虎的脚的关键句子,读一读。实施导学诊断1、比一比,再组词。虎()逐()勾()铺()虑()豚()匀()哺()2、读懂课文后再填空。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_,_墙。细丝原先是_,现在_,把爬山虎的嫩茎_,使它_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学生自学,教师积极巡视,辅导个别学生自学,并有一定的时间保障。小组互查互教由各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讨论,说出错因和更正的道理,让他们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师生引导释疑1、探究一:爬山虎的脚长在哪? (直观理解:叶、叶柄、反面。)2、探究二: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儿的?(结合课件、实物, 在书上画出有关词语,句子,可采取读、划、填、画的方法)3、 探究三:爬山虎是怎样爬的?4、探究四:爬山虎的脚力气有多大?以上内容你可以采取你喜欢的方式展示汇报。可以口答、表演 、画画学生当堂检测1、按课文内容填空。爬山虎的脚长在_上,在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_,像蜗牛的_。原来爬山虎的脚就是_,它先是_色的,后来又变成_色的,仔细一看,它又像_。如果爬山虎的脚要是没_墙,不几天就_,由此可见_。也正因为爬山虎的一脚一脚地向上爬,叶子才能_。细丝就是爬山虎的_,这是作者把细丝比作_,文中还把细丝比作_和_。原来作者不仅从形状和颜色上来观察爬山的脚,还用上比喻的表现手法,可以描写得很逼真!2、我要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去观察我感兴趣的事物并写下来。(写在作文纸上)教师导练观察事物时要从多种角度进行观察,还要及时把当时的感受记录下来,最后,写成文章时也要注意表达方式才能写生动哦!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记录第二单元课题7蟋蟀的住宅课型新授课主备教师袁晓攀备课时间第1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宅、蔽、弃、慎、择、穴、搜”7个生字,会写“宅、蔽、弃、毫、遇、择、址、穴、掘、搜、倾、扒、抛”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选择、住址、洞穴、柔弱、搜索、隐藏、倾斜、平坦、扒土、宽敞”等词语。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及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课前准备基本环节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增减导入新课(看图)认识这小东西吗?叫什么?蟋蟀。对,这是它的大名,小名叫什么?(蛐蛐)师:“蟋蟀”两个字怎么写,老师忘了,谁来写一写?(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其余学生书空)师: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好斗、唱歌、建住宅)板书:蟋蟀的住宅展示学习目标1、认识“宅、蔽、弃、慎、择、穴、搜”7个生字,会写“宅、蔽、弃、毫、遇、择、址、穴、掘、搜、倾、扒、抛”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选择、住址、洞穴、柔弱、搜索、隐藏、倾斜、平坦、扒土、宽敞”等词语。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及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1、自学要求: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圈出自己认为难读难写、易混易错的字词,在生字本或写字本写一写。运用所学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句子理解字词的意思。2、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实施导学诊断1、给带点字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洞穴(xuxi)弃去(qq)慎重(shnshn)扒土(pb)2、按要求作答。反义词:平坦 干燥 简单 清洁 简朴近义词:隐蔽搜索慎重安静 宽敞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蟋蟀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_,还由于它的_;接着作者拿蟋蟀与_作比较,说蟋蟀的特点是_,_,而是靠自己_;随后,课文又向我们介绍了蟋蟀住宅的_、_、_;最后,还介绍了_。小组互查互教读课文,找出生词,讨论。1、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书写上。2、讨论词义。联系课文,你理解哪个词义就请在小组内讲哪个词。3、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1)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2)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来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在文中勾画出来)师生引导释疑1、“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不肯随遇而安”在文中具体表现在哪里呢?2、蟋蟀的住宅大致是怎样的?画一画它的平面图吧!3、为什么把蟋蟀的藏身洞穴称为“住宅”?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呢?学生当堂检测1、判断下面的说法,正确打“”,错误打“”。(1)“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句是拟人句。()(2)“随遇而安”在文中是指“不利用现成的洞穴”。()(3)蟋蟀对自己住宅的要求是:简朴、清洁、干燥、卫生。()2、你会画蟋蟀住宅的平面图吗?画在图画纸上吧!教师导练1、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较多,在书写时要注意“蔽、搜”应把笔顺写正确,“倾、抛”要注意安排好间架结构。2、朗读时,要把蟋蟀作为你值得骄傲的朋友来介绍他的住宅,这样就会有感情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记录第二单元课题7蟋蟀的住宅课型新授课主备教师邓巍芳备课时间2014年下期第2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2、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重点难点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课前准备基本环节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增减导入新课复习导入展示学习目标1、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2、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出示自学要求1、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呢?请各位评委再读课文,用“”画下有关句子,并能把每一个特点用一个词概括出来。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特点并概括。3、把蟋蟀的住宅的每一个特点用一个词概括出来。4、了解蟋蟀是怎样建房的,请你找出课文赞扬蟋蟀的语言,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实施导学诊断1、比一比,再组词。蔽()弃()瘦()毫()敞()异()搜()豪()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合适的词语。得来()慎重地()搜索() ()的工具弃去()倾斜地()轻微() ()的工程小组互查互教1、朗读课文中直接称赞蟋蟀住宅的句子,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体会作者对这种精神的敬佩赞扬的思想感情。(1)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2)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3)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2、换角色,指导说话。( 1)下面请“蟋蟀工程师”介绍一下它是如何建筑住宅的,它建筑的住宅的特点等。(2)个小组准备后,派代表发言。(让学生把课本上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3、深入了解,认识蟋蟀。(1)小组内交流收集到蟋蟀的图片、资料。(2)谈体会:看了图片、资料你懂得了那些以前你不知道的知识?师生引导释疑1、蟋蟀用什么工具怎样建房子呢?用多长时间建成呢?2、作者说蟋蟀的住宅算是伟大的工程,这么说合适吗?由此你体会到什么?3、本文用得最多的修辞手法是什么?由此你又可以体会到什么呢?4、蟋蟀从盖房子到整修房子的时间很长,想像一下作者认真观察的情景。学生当堂检测1、盖房子的时候,蟋蟀用前足_,用钳子_,用后足_,用后腿上的锯_。2、照样子写句子:“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_3、“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课文是采用_的写法,把蟋蟀比作_,把它的巢穴比作_把它发出的声音比作_?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写下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你又感受到什么?_教师导练当你要表达你很喜欢一种东西时,可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更能让读者体会到你的感情。另外,观察不仅要仔细还要持之以恒哦!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记录第二单元课题8*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课型新授课主备教师邓巍芳备课时间2014年下期第1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谧、振、枉、浩、资、召、源”七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重点难点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课前准备基本环节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增减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地球分为五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学生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么形成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吧!展示学习目标1、认识“谧、振、枉、浩、资、召、源”七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出示自学要求1、自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2、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课文,并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实施导学诊断1、划去错误的读音。地质(zhzh)兴奋( xngxng )转移(zhunzhun)破旧(pp)静谧( nm)比较( jiojio)召开( zhozho )崭新( zhnzn )2、把词语补充完整。性格()()性子()地吻合()舒适飞渡()()时光()的发现()不安()心机浩如()精神()天性()小组互查互教1、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再读课文,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2、魏格纳奇妙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做了些什。师生引导释疑1、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2、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3、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启发?学生当堂检测1、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1). 魏格纳是个意志坚定的人。()(2). 魏格纳发现南美洲上巴西的一块突出的部分和非洲的几内亚湾的形状不可思议地吻合。()(3).柯彭教授很支持魏格纳的假想。()2、本文是按照_的顺序来叙述的,每个部分连接自然是因为用上了过渡句,比如“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等。你能在文中找出其他的过渡句吗?3、当教授劝他打消念头,不必为此枉费心机时,他却_,最后,果真_。由此,你想对魏格纳说:“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