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高中新课改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doc_第1页
反思高中新课改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doc_第2页
反思高中新课改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doc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贯彻新课程理念,反思高中新课改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 西洞庭管理区第一中学 覃新初新的教育理念呼唤政治课教学必须要彻底改变学生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灌输式的教法。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和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教法,是新课改的一个突破口,更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围绕课程目标,遵循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一、把握新课程理念,用好新教材新教材是新课程理念的载体,但由于有些教师不善“用”教材,使得教学古板,方式陈旧,上课时间总感觉不够,教学学习效果不好,达不到课改的要求和目的。所以,1、读懂教材是把握新课程理念的前提。许多教师对读懂教材容易忽视,但这又是“用”好教材的关键前提。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作为新课程教材,一方面是继承了新课程前的许多内容,但另一方面又增添了许多知识,并且和不断发展着的现实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如果不假以时日仔细研读,连自己都弄不明白的知识怎能谈得上用“一条不断流动的水”授予学生呢?读懂不仅指理解某单元某框题的课文内容,而是在理解某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住课文内容内在的逻辑联系及由此体现出的教学目的。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才能做到用教材时心中有数,游刃有余。2、要把课标和教材有机结合,这是把握新课程理念用好新教材的基本保证。课标即所修科目要达到的目标,新课程的目标分为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标。对课标的理解即要把它看作学生学习所应达到的目的,同时也要把它看作学科最基本的要素。如果过于强调课标,则造成教学过于单一,体现不出课标所辐射出知识的完整性和全面性,这不符合课改的要求。另外,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但教学如果过于重教材,一是会出现课时不够的情景,二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受到束缚,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学时要把课标和教材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加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等等。3、要善于整合教材内容,这是把握新课程理念用好新教材的关键。其一是整合教材本身的知识。作为课改后新编的教材,虽然从很大程度做到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且也加入了很多适合学生发展的新内容,但作为新事物,仍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所以,要做到“用”好教材那就要善于整合教材。如生活与哲学中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和动力一框中讲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后,没有讲到其方法论要求,而是中间讲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原理”后才讲到其方法论要求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此,教师如果从一定的逻辑顺序上讲课时则可先把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要求提前来上。所以,要“用”好教材则要求教师要善于整合教材。其二是要在教材原有内容上加以丰富拓展或进行压缩。作为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作为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在保证能力提高的基础上,教师既要为学生节省学习时间而对一些内容进行压缩,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对知识的拓展。如生活与哲学中所讲的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中,教材对其这一方法论要求没有很好地体现,教师就可以从认识我们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地方特色经济等内容的拓展中进行引导,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对于生活与哲学的原理来说,整本教材内容涉及面广,从中难找出方向,为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列表方式把原理通过名称、内容、方法论要求、例子等方式建构自己的学习体系,使书从读厚读薄读厚的转变,节省自己保贵的学习时间。其三是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内容。作为课程资源来说,教材仅是基本的重要的资源但绝不是唯一的资源。 “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教育成果”。所以,教师要有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内容。4、是要有适中的教学方式,这是把握新课程理念用好新教材的重要途径。高中新课改更注重教学的启发式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了体现这一点,有些教师每节课都把教材内容通过多种方式呈现出来,使每堂课过于“热闹”,不管是课堂课桌布置、导入新课、授新课还是提问、讨论等等都处在“闹”的环境中,学生“闹”完了,什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的也荡然无存了。这种把教内容装点的花里花俏并不是在“用”教材而是在“折磨”教材。办事情总不能千篇一律,认为课改那就什么都得改是形而上学的办事方法。作为课改,我们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与时俱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一些学生较陌生的知识,教师该重在用讲授法那就用讲授法,如经济生活中的股票问题,对农村中学的大多数学生来说那是闻所未闻的事,即使你用满40分钟甚至400分钟给他们全部进行讨论同样讨论不出个所以然来;而对于那些学习条件较好,基础也不错的学生来说,那用多一些启发式,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来启发学生,让他们拓展思维进行想象思考解决问题也是可以的。所以,教学方式的展现即不能落俗套更不能画蛇添足,确保教材能“用”好。二、把握新课程理念,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面对新课程、新课改,每一位教师都在这场变革面前接受考验,新课程给老师、给学生也带来新的变化。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所以,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进行教与学,适应终身学习型社会的需要,老师、学生转变观念很重要。1、要树立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全新的教学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题为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在以往的教学体系中,教师们按照统一的课程来教学,使用统一的课程来上课,学生们按照传统的方式去接受老师们“塞”给他们的知识,教学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事先规定和设计好的,有板有眼,井井有条,甚至每个环节需要几分钟,也要分配得准确无误。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被“设计”得规规矩矩,老老实实,与老师配合得尤为“默契”,因此教学任务也得以“圆满”完成。但这种“默契”是毫无生气的“表面现象”,“圆满”是虚假不实的“一团和气”。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教育人士开始对“教学大纲”所带来的各种教育现象进行反思,最终要以“课程标准”来代替“教学大纲”,这也就迫使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紧跟时代脉搏。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二年来的新课程实践中,我们的观念在不断的变化,体现在上课中,过去考虑的最多的是“如何教”,现在思考最多的是“如何学”,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去认识新课程,而不是从教师的角度去考虑。具体而言:从教学内容来看,新教材一改过去单纯说教,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的实际出发组织教学内容,使得教材更加接近生活,接近教学,接近学生,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通过课程结构的优化,促进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根据个人志向、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修习选修课程,适应了社会变化发展对人的发展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为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教学方法来看,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倡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老师从课堂的主讲成为教学的促进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时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帮助学生自主地完成学科研究性课题和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评价标准也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主,更加注意与学生情感的交流,更加注意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有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地去发现、感悟,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才能把学生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营造出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积极的心态中进行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切实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生活的愉悦,得到精神满足及能力的发展。2、要树立了“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全新的教师观过去我们理解课堂教师是权威,学生只能服从,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知识传授,往往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亦步亦趋。不仅不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即使有,学生也不敢提,在课堂上,教师尽心尽力地把自己的那“一桶水”的知识倒入学生的杯子中,希望能给学生“一杯水”。新课程实施后,课堂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我们不再把学生当成装载知识的容器和知识的收购站,而是鼓励学生、带领学生去探究,去寻找整个知识大海的能力,学生得到的不再是“一杯水”,他们每一个都可以拥有一片海洋。课堂上不再是老师的独奏,而是师生的合奏,演奏主旋律的是学生。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当然,课堂活动过程中,由于学生素质、纪律观念、教学条件等原因,活动操作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课堂混乱,冷场,答非所问,时间不够用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精心准备、合理组织,研究教材,研究学情,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探索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方式。3、要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发展性、差异性和整体性”这一全新的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和教学都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师的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对学习的自觉、自动、自我追究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想学、乐学、会学。教师要允许和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和见解,要尊重了解并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寻求一种能够张扬学生个性,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显得尤为迫切。而新课程的根本指向是人的发展,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需要我们从以往孤立封闭的教学系统中解放出来,把教育教学放在它须臾不能脱离的人类社会的现实世界里重新考察和定位,从而恢复教育在我们整个人类活动中本来的位置和意义。总而言之,课程改革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全新的教学方法,适应高中新课改的要求,努力使自己成为新课程的行家里手。三、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的改革要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多媒体技术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有利于设计、演示科学有趣的板书和素材,供学生复习和练习;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较抽象的概念、原理,帮助叙述、加深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总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于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有一定的意义。 但我们也要明确多媒体毕竟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它的应用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落实。有些教师认为,只有多媒体教学才叫课改,课件成了中心,教师成了电影院,学生成了观众,教师成了放映员。教师的讲授、点拨、质疑,学生的思考、讨论和练习不见了。多媒体喧宾夺主,舍本求末,由辅助成了主教,双基教学不扎实,思维训练不到位,教育功能不体现,那么教学的实效又如何体现呢?当然,新课改的评价方案还未最后确定,新课改的实施也处于探索过程中,这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充满勇气和热情的同时,又应不失理性地投身于这场声势浩大的改革中,进行更多辨证、科学的思考。四、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正如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新课程的改革之路也必将遇到种种困惑与挑战,理智反思可以使我们实事求是地发现问题,对症下药。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反馈,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如何增强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是探索的重点。在新课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有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形式化使教学的有效性受到质疑。教学行为的形式化在课堂中的具体表现有:把“对话”变成简单化的“回答”;课堂上有生生互动或师生互动,但活动没体验;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等等。同时,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得不恰当也容易导致教学行为的形式化。在这样得课堂上,表面的热闹和热烈可能损失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在功能,失却教学真正的价值,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却的却是教师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等的职责,这是导致思想政治课堂低效或无效的根本原因。解决目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有效性问题的关键在于既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努力发挥好教师引领的作用。2、如何实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的根本转变是推进新课改的关键。教师要真正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评价标准乃至颠覆自己的传统教学模式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从走上讲台到今天,已经根深蒂固在头脑中形成的观念要彻底改变,谈何容易?因此,在教学中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失误,走回头路的现象,当然,现在处于改革的探索中,失误也是在所难免的。课程改革中,教师要注重把握新课程理念,提高课程实施水平,理解新课标,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掌握先进教学技术等。3、如何用好时间的问题。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相当困难,要准备一节课的内容和材料,往往需要花好几节课的时间,学生时间上的冲突对新课改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有时难免会顾此失彼,上好了一堂课却砸掉了另一堂课。因此,如果不管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性质、内容特点和学生基础,片面地、机械地认为每一节课、每个学生都得自主、合作、探究,这样容易造成无需探究的偏要去探究,或人为地拔高探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