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笔记-(2).doc_第1页
古代汉语笔记-(2).doc_第2页
古代汉语笔记-(2).doc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汉语一、 语法:(一) 词法虚词:古代汉语中一个字形代表几个不同的虚词。实词1 虚词:(1)以代词用法为主的虚词: 代词: 人称代词 相当于“他”:爱公孙段,欲立之 相当于“你”: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那么你之后就没有人再继续了) 相当于“我”:幸来告语之之 指事代词“这”: 之二虫,又何如。 之子于归。(这个姑娘出嫁了)助词 介词,连词:“的”:民之主也; 以君之力,不能毁魁父之丘。(这样的) 云梯之械(这样的)。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寡人之于国也。 “之”字本意:到(某地)去 相当于“之+的” 代人,作定语:其妻归,告其妄 代物:问其主 其 代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主谓结构的主语:而观其辟人也 作语气词 表示委婉的语气:吾其还也(我还是走吧) 表示推测的语气:民其无知也(百姓大概无知吧) 增加反问的语气:如之何其废之 表反问“难道”:一之为甚,其可再乎“其”字本意:箕 代词,代前边出现的人,事:闻君行圣人之道,是亦圣人也(这) 是 (译作:这、这个、这样的)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和这个相反) 天下皆是也(这样的) 作指事代词:是岁大旱(这);居是邦也(这个)现代汉语中,“之”、“其”、“是”作为代词已不用了。者 特殊代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所 代词 名词+者(复指代词),就是指代名词本人:陈涉者,羊城人也者 动词+者,指示发出动作的主体,者字词组 语气词 表示假设语气“的话”:不然者 表示疑问语气“呢”:何以得擅许秦者? 放在句尾和“也”连用:而非邦者也(哪里见过五六十平方里的小国不算是国家呢?) 所只能+动词或动词性词组,表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所读者(所读的书) 所仰望而终身也所 吾先子所畏也 欲以所事孔子,事之 “所以”(所凭借的原因):故今具道所以 未见所以敬王也(没有见到你所用来尊敬王的表现) 都是不定代词 或 或曰(有人说) 如或知尔(如果有人了解你) 莫 否定性不定代词:天下莫不闻(没有人)莫、或 莫不中音(没有哪一个声音不符合节拍) 善莫大焉(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都有副词用法 或(作状语,表不肯定):或者不可乎(也许不行吧) 今者或是之亡矣(大概) 莫(表否定):民莫有斗心(老百姓没有抗争的决心) 焉 都是合音词 “于之”,“于是”诸 “之于”,“之乎” “于之”,“于是”: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让子路在这儿问路) 焉 不复出焉(于之)(不再从这儿出去了) 善莫大焉(于之) 语气词用法: 在句尾:于我心有戚戚焉 则就木焉(就和死差不多了) 在句首:焉有仁人在立,罔民而可为也?诸 “之于”:投诸渤海之尾 “之乎”:有诸?(有这件事吗?)孰、何、安、胡、曷 代词,“什么”孰:指事,指人何:何事。敢问何谓也(指的是什么)安:指地方。沛公安在(在哪)回答问题步骤:解释加点字1) 词性;2)功能(用法)3)今译例:之:助词。连接主谓,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以:介词,宾语省略,可译成“把”。(2)都有介词用法的虚词以 以介词用法为主:以五十步笑百步(以:助词,译作“凭借”。和“五十步”组成介宾(名词+以+动词) 构,作状语)树以青槐(介宾结构,作补语)树之以桑(把桑树种在这) 连词(可以连接词、词组、句子):夷以近(而)(动词+以+动词) 越国以鄙远:连接目的 以其无礼于晋:连接原因 为 介词:以 天 下 与 人 易, 为 天 下 得 人 难 介宾 动宾 介宾 动宾 如姬父为人所杀(被,介词) 连词:为其老,强忍(因为) 出令曰:“为我葬”(如果要葬我的话) 秦为知之(如果,连词)与 介词(两者间不并列):公与之语(“公”、“之”地位不平等,所以“与”是介词,“跟”) 子厚与设方计(介词,给) 与人耕佣(介词,被) 连词(两者间并列):吾与汝毕力平险(“吾”、“汝”地位平等,所以“与”是连词)于 : 介词,引出时间、地点、行为主动者,表示被动:历试于天下(在);伤于矢(被)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乎 介词:固先乎吾(相当于“于”,在) 以吾一日长乎而(“于”)吾尝疑乎是。(对这种说法表示怀疑) 语气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句尾表语气,反问句) 其然乎,其不然乎(表疑问句)(3)以连词用法为主的虚词而 连词: 并列:美而艳 偏正:楚晨压晋军而阵 连接主谓:假令晏子而死 人而无信 代词: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尔)父乎? (作主语) (作定语)则 连词 顺承:闻言则大愧 并列:横则秦帝,从则楚王(用在对举的并列复句中) (就)转折:则国家多难,是以不获(然而) 欲速则不达假设:五日不雨则无麦(那么) 谏而不入,则子继之条件: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就) 副词:此则人心之变也(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就是) 然 连词,“然而”:然郑亡(4)以副词用法为主的虚词表范围:俱、皆、悉表否定:不、无 弗:吾弗知齐其为陈氏矣(5)语气词表判断 也,矣;邪表疑问耶表感叹哉表否定莫,不,弗,无弗:“不+之” 晋人弗许(不许他)2 实词(1)名词充当状语(放在动词前,表状态,工具)一狼犬坐于前(像狗一样)星罗棋布(像星星一样)豕人立而啼(像人一样)云朵响应(像云一样)其后楚日以消(一天天的)(2)动词的特殊意义 被动 有标志(“于、见、为、被”是标志):伤于矢(被箭射伤) 如姬父为人所杀(被人杀了) 无标志:如姬最幸(最被宠幸) 自子厚之斥(自从刘子厚被贬斥) 窃钩者诛(被杀),窃国者侯(被封侯), 使动 求也退,故进之(求很谦让,所以使他进) 晋侯饮赵盾酒(晋侯让赵盾喝酒) 朝饥谁饱(早晨饿了,谁使你饱) 走芝卯(使芝卯逃跑) 王辟左右(王让左右避开) 其它动宾关系 而誓之曰(向他发誓说) 邴夏御齐侯(邴夏为齐侯赶车) 指王翳曰:“此项王也”(指着项羽对王翳说:“这是项王”) 宾补不分 死名于首阳山(作宾语) (在首阳山上为名而死)3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A 一般动词:皆肘之(都用肘去推他) 肘:名词,活用为动词做谓语,译作用肘推 今京不度:符合制度 衣冠而见之:穿好衣服,戴好冠B 使动(让“宾语”成为“名词”那样的人或物):尔欲吴王我乎?(你想使我变成吴王吗?) 哀公臣仲尼(哀公使孔子成为臣下) 生死而肉骨:让死而生,让白骨长肉C 意动:吾闻而药之也(把当成药)(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A 一般动词:诸侯以公子贤,多客(有很多客人) 主之所贱(主人所看不起的)B 使动:以愚黔首(使百姓变得愚笨) 足下深沟高垒(使沟深,使垒高)C 意动:孔子登东山而小鲁(认为鲁国变小了) 伯夷丑周(认为周朝丑陋)(3)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后面带宾语,活用为动词)虽四三皇而六五帝(三皇变成了四个,五帝变成了六个)二三其德(数次改变自己的品德)一天下(二)句法1词序(宾语的位置)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吾谁欺,欺天乎?(欺谁)吾实不才,又谁敢怨?(敢怨谁)沛公安在?(在安,在哪里)王者孰为(为孰,为谁)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时,前置许子奚为不自识?(为什么)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和谁)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否定句的标志“不,无,莫”居则曰:“不吾知也”(不知道我)我无尔虞,尔无我诈(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 用“之”、“是”复指宾语,“之”、“是”和宾语一起前置唯余马首是瞻 (只看我的马首) “是”复指“余马首”父母惟其疾之忧 (只担心他的病) “之”复指“其疾”子是之学(之复指是) 姜氏何厌之有 先君之好是继2省略 (1)动词(谓语)的省略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2)主语省略对话中可省 承前省:我走进教室,坐在位子上(古今一致) 蒙后省:没赶上车,所以我迟到了 (3)介词宾语的省略子厚与(之)设方计 (子厚给他想办法)必以(之)分人 (一定要把它们分给别人) (4)兼语省略子产使(人)坏馆之垣而纳车马焉 (使纳)(于之)不如早为之所,无使(之)滋蔓3一些固定结构 (1)“如何” 拿怎么办? 对怎么办 “奈何” “若何” 例: 奈之何 奈君何 如宋王何 (2)“何以为” 为什么 ? “何为” 例:何辞为(为什么要告辞?) 何哭为? 何以兵为(为什么要动武呢?) (3)“无以” (没有可以用来)“有以” (有可以用来)例:无以为报 吾必有以重报 无以为江河(4)“不亦乎?” 反问句 不也是吗? 该不会 难道不是吗?“得无乎?”“无乃乎?” 例:不亦乐乎? (5)孰与:表比较 例:(项羽)孰与君少长:项羽和你比谁大谁小二、 词汇(一)构词法(古今的不同)古今汉语构词法的不同古:单音词为主今:双音词为主 例:1地方千里(地:地方;方:方圆) 2鞠躬(鞠:弯曲;躬:身体) 3虽然(虽:虽然;然:这样) 4是矣(是:因为;矣:这样) 5衣裳(衣:上衣;裳:下衣) 6与时消息(消:时间;息:增长、消亡)(二)古今词义的异同叔 古:排行老三; “九月叔苴”(捡拾) 今:叔叔季:“此季世也”(这是最末的世代了)行李:使者(使吏 使理 行李)党:乡党亲族劝:鼓励让:“公使让之”(责备)抢:“以头抢地”(碰撞)再:“三年再会”(三年里见了两次)毙:扑倒;倒地扫除:打扫道路瓦:女儿(弄瓦之喜)是亦圣人也:是:代词,这。也:表判断句,是功劳:功:强调结果。劳:做了,但不一定有结果。(三)基本意思的改变足:小腿股:大腿涕:眼泪脸:颧骨那一块儿走:跑亡:逃亡氓:居无定所的人牺牲:指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牲(四)义项的增加或减少 1增加:被:“被子” 被动含义齿:门牙“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 所有的牙信:“诚实” 书信掉:摇动,转动(“尾大不掉”尾巴大,摇不动) 从上到下的运动 2减少:田 土地:“而分宋魏之田” 种田:“田之” 名词:田地 打猎:“焚林而田”坟 坟头 水边的高地 所有高出来的 名词:坟头 大:“坟首”(大脑袋)树:种植 名词:树木穷:走投无路“穷则独善其身” 贫穷(五)词义的确定本义:造字之初的意思引申义:后来发展出的意思假借义:见下面“六书”中“假借”(和字形毫无关系)三、 文字(主要要掌握汉字的表意法)(一)汉字的形体结构“六书” 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独体字):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抓特点。日,月,羊,牛,草(汉字的造字法) 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朱,亦,高 会意:比类合一、以见指为(会合两个都表意的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