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经济论文-制度创新与文化传统——试析近代批信局的经营制度.doc_第1页
行业经济论文-制度创新与文化传统——试析近代批信局的经营制度.doc_第2页
行业经济论文-制度创新与文化传统——试析近代批信局的经营制度.doc_第3页
行业经济论文-制度创新与文化传统——试析近代批信局的经营制度.doc_第4页
行业经济论文-制度创新与文化传统——试析近代批信局的经营制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业经济论文-制度创新与文化传统试析近代批信局的经营制度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分析近代批信局的具体业务流程、经营制度及其创新,认为批信局经营优势在于其独特的经营制度,指出一种制度的创新必须与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相适应,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存在和发展。关键词制度创新;文化传统;近代批信局批信局是专为华人移民递送汇款和信件的组织,兼有邮政与金融机构之功能。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50年代东南亚地区的城市中,20世纪3040年代进入黄金时期,存在近两个世纪,曾遍布东南亚和中国香港、福建、广东和广西等地。批信局尽管招致国家邮局与银行的严格限制和激烈竞争,但仍能在侨批市场中占有一定优势,个中原因除特殊的历史环境外,也要从批信局独特的经营制度中去探究。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批信局的经营制度及其创新,探讨制度创新与文化传统的关系,希冀有助于加深对传统制度的认识,把握其未来发展趋势。一批信局经营制度的形成批信局的经营制度源于水客时期。水客源自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对水上贩运生意(俗称走水)的小商贩的称呼,后被用于称穿行于东南亚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间贩运土产等商品贸易的小商贩。后来,专门替华侨带款和口信回国、顺便利用款项做生意的移民也被称为水客,有时也称为南洋客。他们又兼招工,因此又被称为“客头”。水客制奠定了批信局经营制度的基础。首先,水客携带款项回国时一般会捎带口信给侨眷,这是最初的“信件”,初步形成“信款合一”的习惯;返回侨居地时一般有回复的口信,即“回批”,这是批信局“信汇”制度的雏形。其次,按址登门送款与带口信。由于多为乡亲,因而水客多亲自登门拜访,当面将侨民的口信与款项送呈家属,详细介绍南洋侨居地情况,并将家属情况及口信再带给侨民。这种人性化的服务为批信局所继承,并成为固定制度。由于独到的经营制度,水客业务一度相当发达,仅闽南几县的水客就达一千多人。水客在批信局出现后曾长时间活跃于侨批市场。然而,水客经营方式存在很多弊端。首先汇款期限不固定,往返时间长,回批递送迟缓,如新马、印尼地区,一般每年只能往返二至四次,菲律宾最多也只五六次;其次,收费较高,手续费多为10,华侨和侨眷对此不满,而且没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和担保,个人信用不可靠,时常发生私吞侨民汇款问题,巧媳妇利用谐音揭穿水客、迫使其按原数目付款的潮州民间故事就表明了水客的信用问题。其三,水客收集汇款和派送能力有限,往返途中还要中辍收汇,营业范围小,不能适应华侨经常汇款的要求。随着华侨汇款增多和侨批市场扩大,批信局应运而生。批信局虽然与水客基本职能相同,“纯系一种传递之性质,全属于有限之劳力代价”,“非一种买卖之营业性质”,但克服了水客经营方式的弊端。批信局经营地点比较固定,一般都有经营门面,信用相对可靠;而且分工细致,一般都设有经理和信差(即批脚),负责管理、收寄或分发侨批,内地分局大多由商店兼营,经理和信差的职能多由原商店人员充任。规模大的批信局分工比较细致:(1)经理1人,总揽批信局事务并与银钱业接交往来;(2)管柜1人,专司出纳及会计;(3)跑街1人,专司带送信件或信款事务(由厦门至内地);(4)伙友及学徒数人,分掌登记信件数目及其它事宜。国外负责收集侨批的批信局还有“门市”职位,负责接受侨民直接到店的业务委托。细致的分工保证了侨批寄递的迅速快捷,满足了侨民和侨眷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批信局在实际业务中逐渐形成一套复杂的业务流程,创立极富特色的经营制度,既符合侨民习惯和社会实际情况,又吻合中国传统文化。二批信局业务流程一次侨批业务可以分为侨批收集、侨批寄出、侨批分送和侨批完成等过程,一般需要多个批信局合作:(一)东南亚批信局:负责收集、寄递侨批及回批批信局收揽侨批办法为:(1)先挂招牌分贴广告,鼓吹便利,回文快捷;(2)或托商店,或派人暗中到各帮行店疏通收揽批信,减低汇率;(3)应酬各殷实商人、各大店号及银行等,以便金融周转;(4)调查批信局所在地的华侨,如有职业可靠者,予以便利贷款。(5)以折扣方式请客栈、水客或客头招徕生意。封发办法为:(1)侨民直接到批信局办理的批信按每一船期编一字并次第分别编号;(2)设一本号码簿专门登记各批信寄件人姓名、住址、银数以及编号,回批寄到投送后将日期注销;(3)收信人姓名、住址、银数及编号,第一期船抄一张单据寄给国内总号,以防轮船或飞机失事,第二期亦同样抄一份寄去,以防遗失,使得投递局按址将银信送交收件人各日帮单;(4)如系大批(即汇票)收款即交寄款人,任其将汇率封入信内由邮局寄去,或自带回国领取,如系少批,即将信及款收入,给一张收据给寄款人,写明号码、钱数以便查询。然后,批信局将信件交轮船公司或直接派人送往国内。邮政网络发达后,以总包(总包贴邮资,新马、印尼等地实行)或散包(逐封信贴邮资,菲律宾实行)方式通过邮局寄往国内,偶尔也派人带送。汇款则经香港侨批业者直接汇往广东、福建等地,也有部分汇往上海再转往福建。侨汇头寸大部分经过香港转驳,有时也直接寄到设有批信局分支机构的厦门、汕头等地。批信局办理侨汇调拨有以下三种方法:(1)自己经营进出口贸易,通过购销货物调入头寸,海外信局大多经营进出口贸易,为了利用侨汇经营贸易获取厚利,往往以较低的汇价向华人揽收;(2)自己不经营贸易,通过贸易商调拨,购买商业汇票;(3)购买银行汇票,通过银行钱庄调拨,大多通过外国银行。侨批送达后一般有“回批”,告知海外华侨款项收到以及其他事宜。东南亚批信局还负责将回批送到原汇款人,取回原收据,若有垫款,批信局可凭收据收回垫付款项,一次侨批寄递业务即告结束。(二)国内批信局:负责收转、派送侨批和寄递回批中国东南沿海批信局收到侨批后,马上组织人员不分昼夜地分送侨批:本地收款人可到批信局直接领取汇款,小额外附汇款由信差携现款按地址送交收款人,如果是票汇则需收款人本人兑取或将汇票出售给商人兑取;或转其他局派送,批信及款项遗失由接送局负责赔偿。若遇轮船失事或批信遗失,当将南洋寄来第二期帮单按住址将款投送。批信局收转办法为:(1)向邮局领到后即登记银数、号码及收件人姓名、住址或即派人并款带往内地投送,或转发他批信局带送,或转内地批信局投送;(2)批信局接到批信先将帮单核对来件,随即将单内信件交邮局盖印收去,另由差自备一本手折简略记下批件的号码、收寄人姓名、住址及银数,即向经理提出款数,立即起程派送;(3)每帮批信必须在一期内(约五天)缴清,如果路途遥远至多超过一星期。内地批信局接到侨批后,先在信后贴收据,查实地址,准确送交收件人,索回收件人签名盖章的收据,一联送往南洋批信局,一联备查,将款交付并限日再取回批,信差将批信和款项全数寄递完毕后逐一取回回批。信差收回批时嘱咐收件人不封口,等候验明封口,以免内带有不同姓名的信件而被为邮局按夹带处罚。若侨眷不识字,信差马上代写回文并带走。若侨眷托熟人代书,信差就要往返取讨回文。取得回批后,批信局马上将其随同列有回批号码及款数的清单以总包或散包形式寄回东南亚。若侨眷将批信收去后很长时间不肯交出回批,或有事来不及写回批,批信局先将收据寄往东南亚寄件人,再取得回批后要求侨眷补纳一倍国际邮资,再寄往东南亚。回批寄递即告国内侨批派送过程结束。1930年代起,批信局所收侨批及回批必须经邮局盖印后才能寄递,否则以走私论处。三批信局经营制度及创新在长期经营过程中,批信局创建了一些既能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又能满足侨民要求、符合快捷寄递需要的经营制度,下面予以细叙。(一)信汇制,即“信款合一”制。信汇制发源于水客时期,批信局时期逐渐制度化。除了凶耗外,华侨寄信回国未尝寄白信,所谓“白信”就是不附带款项的信,探问最普通的朋友,起码也在信封外写上“外附龙洋2元”。21侨眷见信款如同见到亲人一般,是重要的心理安慰,“有信必有款、有款必有信”逐渐成为惯例,批信局在收揽汇款时一般会询问华侨是否有信。同时,信款送达国内侨眷时批信局会收取回批寄往东南亚,因而粗通文墨成为任用信差的必要条件,以便为不识字的侨眷代写回信给东南亚亲属,因此若有信款必有回批。虽然票汇、电汇等经营形式后来逐渐流行,但是信汇制始终是批信局经营制度的核心环节,是区别于现代邮政业务最鲜明之处。民国时期邮政局一直试图剥离批信与汇款,禁止批信局经营内地民信业务,22但是批信局通过各种方式,甚至违法走私,苦苦追求的也还是派送侨批时“信款合一”。(二)“帮号”制。“帮号”制是批信局管理批信的一种制度,类似于现代邮政的特殊挂号服务,但远远超过特殊挂号的作用。所谓“帮号”,即实寄封的编号,“帮”是闽南用语,相当于普通话的“批”,由于银信都由定期船只载运,因而船次也称为“帮次”;“号”则是表示某件侨批在这一批侨批中的号码。“帮”和“号”一般用数字表示,大都采用罗马数字、,其中也有使用阿拉伯数字,以及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的字为序。批信局从水客时期的简单数字发展为双重至三重编码,最典型的是“字X帮X号”。其中“”是汉字,各个批信局的用字各不相同,一般取与自己局名有关的字,也有按其他顺序取字。另外,也有批信局只取“字X帮X号”中两个单位或一个单位的情况,即“字X帮”、“X帮X号”或“X号”。23批信局按“帮号”制对侨批进行编排、寄递和分发,简单实用,解决了侨批编排登记和具体管理问题;此外,批信局可以依照“帮号”对侨批存底备查,即将帮号和寄批人的姓名、地址和汇款数额以及收批人的姓名、住址一一造册,然后逐渐交接。分发局查底对照,准确迅速地分发侨批,保证了批信局运转的高效率。这种“帮号”制具有独特的功效:“由于侨批采用专用编号的方法,往往有些侨批信件只写母亲大人收,没有确切的收信人姓名,或只写收信人的姓名,而侨批局则能按帮号查底,查明收信人的姓名和住址,妥为投送,而且比邮局投送得快。”24(三)三盘经营制度。所谓三盘制是指派送侨批时国内与国外批信局三种不同的关系:头盘局基本为国外局的分支机构,若接受国外批信局总分号的委托则称为头盘兼二盘;二盘局指接受国外批信局委托,办理转驳内地信款的批信局;三盘局则专办头二盘委托解付侨批业务,又可分为纯三盘和头二盘兼营三盘两种。25当时以中国为据点在南洋广泛设立分店的只有天一、悦仁和再和成三家批信局,以东南亚为据点的批信局90以上是代理合作关系,只有不到10才在中国东南沿海设立分局。26批信局经营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通过“联号”,形成层层委托代理。他们之间的利益分配形式比较复杂,以以东南亚为据点的批信局为例,可以分为三类:(1)共同营业,每年结算一次,利益均分;(2)中国代理店承担所有经营费用,收取1至17的佣金;(3)中国代理店一切经营费用实报实销,收取02至04的佣金。上述三类中,以第二和第三类代理局最为普遍。27厦门批信局总号稍有不同,领取信款后派人带往内地投送,或转发其他批信局带送,或转内地批信局投送,酬劳以百分之三十计算。批信及款遗失均由接送局负责赔偿。28通过委托代理关系,委托局可以有效迅捷地将侨批顺利送达,免却设局增加成本。代理局可以获取收益,免却收揽侨批之累,双方均有收益,有效解决了投递侨批问题。(四)按邮路分发。泉州如鸿批信局吴维纯创立按邮路分发制度,他先后在厦门、泉州、安海等地设立机构以此法派送侨批(三盘业务)。他把内地顶南安分为五路:一路晋北罗溪、马甲、河市(现属泉州市),一路洪漱至九都,一路金淘,一路诗山,一路溪美至仑仓、英都、南厅、三十都。每路只付给一个派送员工资(又称差头),差头自己另外雇信差,信局不付工资。29通过这种方式,批信局能有效节省费用,降低成本。按邮路分发也与当时现实有一定关系。当时物价便宜,信差工作收入相对较高:既可向收款人讨取赏钱,又可在分汇款时通过搭配银元与银角获取收益(当时一般一个银元可兑换十二角银,信差只兑付十角给侨眷),还可代写回信得报酬。即使没有工资,信差也愿意做,甚至还要送差头礼物或现金才能使工作有保障。因此,一般不存在信差私吞侨汇的情况,批信局信誉也有保障,按邮路分发批信较安全和可行。其后,按邮路分发制在批信局中逐渐推广,甚至中国银行厦门分行1930年代也借鉴和吸收。30(五)垫款制。国内批信局按侨汇数目预先垫款解付给侨眷,等待收到回批后再向头盘局领款,这种方式称为“回文取款”;31国外批信局在华人移民手头没有现款而需要汇款时,按其要求预先垫款汇寄,等回批到达后再向汇款人收款,可称为“回文付钱”。32二者针对对象存在差异,实质都是垫款。国内“回文取款”制可能是泉州恒记批信局首创,派送侨款更迅速,能吸引更多侨批业务。头盘局即使把款项多周转几天,也不损害批信局信誉;侨眷能较快收到侨汇,当然也非常欢迎。这种经营方式需要雄厚财力作后盾,恒记批信局因早已获利能够顺利办理,如鸿、美南等批信局则因此被迫收盘,晋利等局则倒闭。33国外批信局垫款制度创立具体时间不可考,可能最初萌发于水客时代的杂货店。如果要寄款的人未到领薪水的时间,刚好碰上客头回国,杂货店为了招揽生意有时也代寄款人先行垫付寄出,不过需要付利息。34后来,垫款制逐渐流行,普遍流行于东南亚地区。如新加坡正大批信局对海外顾客一向声明“回文付钱”,每帮所收银信全部由正大局预先垫款派送,当汇款人收到回文时便如数还给正大局。35随着侨汇业务发展,批信局也会调查请求垫款者的信用,根据1930年代调查显示,海外批信局事先调查业务所在地的华侨移民,如果侨民职业可靠,才予以便利预先垫款。36由此可知,批信局垫款与现代银行贷款有共通之处,即贷款者的信用,不同之处是银行贷款一般需要担保或实物抵押,而批信局垫款只视人而定。(六)山票制。山票是批信局自己印的信用票,也称“山单”,出现于1911年前后的福建山区或偏僻地区,主要为了应付当时频繁的匪患和社会动荡局面,闽东福州地区使用钱庄发行的一种台伏票。山票票面面额一般有1、2、5、10、20和50元,低面值居多。37山票票面印有号码,加盖暗码密押生效,由发行局按日列单通知兑换局验兑,分为记名与不记名式,见票即付与见票几天后付款多种形式。山票可向各批信局的分支局领取,也可以在乡村杂货店购买物品,小票具有货币之功能,开始在市场上流通。信用票如遭匪劫,可以挂失,阻挡付款,避免批信局与侨眷损失。批信局发行票证大大增加了流动资金,可以放头寸增加盈利。侨眷也欢迎票证,即使被劫也不会损失钱财。三美批信局业务因之更加兴盛,由于所发山票被伪造,三美批信局先后改名捷川和锦昌。为了避免损失,锦昌批信局的山单做法更为严密,票面印有人头像,用电版花边,票面字眼以专人笔迹,既盖章又盖铁印;领单时人单两认,要有保家,使用时每过一手,都要有可靠商号盖印作保,如发现伪造,即向保证人追究。38通过各种“防伪”方式,避免伪造受损,山票才得以广泛流通。后来,批信局发行山票泛滥成灾,严重损害侨眷和侨民利益,扰乱地方金融,但这并非最初创新之过。(七)不同形式的“合伙”制。(1)挂名经理制。由于经营侨批业务风险较高,易受敲诈与勒索,因此各批信局为保护自身利益竞相聘用社会上有声望、有地方势力的人当挂名经理。如泉州源兴批信局聘当地“超派系”的实力派李丹臣(与业主李承田为同乡)出面担任挂名经理,后来利用其势力大肆发行山票,并追回几千万元法币的被劫款。39德盛批信局聘晋江刑警队文书黄禄华当挂名经理负责社交。1948年泉州一家小报将挂名经理曝光,激怒了挂名经理,即通知各批信局停止订阅该报纸。40(2)红利入股。股份分配并非按照出资额多少分配,而是指企业赢余的分配。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如源兴批信局后台老板挂空股任理事,高级职员用红利入股做股东。41这种制度能有效激励职员全力支持批信局的发展。“水涨船跟浮”,批信局的赢余多了,职员的薪水也会随之上涨。四批信局的经营机制(一)信用制度:批信局经营依靠传统对人信用和现代法律信用的混合制度,前者在批信局经营中占主导地位,适用于批信局与信款收、寄人和批信局之间以及批信局与传统商业组织之间的业务往来;后者建立在个人的承诺以及保持名誉和面子的基础上,42适用于批信局与邮局和银行之间的业务往来。批信局构建和拓展信用时主要以血缘、亲缘和地缘等为原则,以“己”为中心,按照“差序格局”模式由内向外扩延和推及社会关系,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43如果事先不熟悉,他们会通过双方都熟悉的中介入,或设法弄清对方属于一个有声誉的宗族,事先“创造”信任和信用,为业务往来创造机会。44(二)成本控制:批信局非常注意节约经费,降低经营成本。首先,批信局极力挖掘自身潜力,提高派送效率。遇有业务,批信局职员便超负荷工作:深夜也接受侨民或侨眷委托,日夜整理,天刚亮便开始分发和寄递。其次,批信局之间相互代送侨批节省费用,三盘制就是最好例子,通过利益分层来解决远距离派送侨批问题。其三,批信局严格控制员工人数。内地分局员工大多由商店人员兼营,顶多另设一名司帐,雇用几名信差。45如果侨批畅旺,批信局雇用临时信差,按日付薪水。有些批信局甚至只按邮路雇用信差,信差自己招募人员派送,批信局不付工资。信差费用上涨时,二三家批信局共同雇用一信差或十数家雇用一信差不等,晋江金井一带甚至出现转差,并不受雇于任何批信局,只是专门投递批信。46从中可以看出批信局控制人数之严格。中国银行刚控制时的合昌批信局是个反例,“信差就有20人左右,事少人多,坐领薪水,如是私人创办的,早就收盘了”。47(三)激励机制:批信局激励职员的制度比较复杂,一般有计帮取酬、按月津贴、季节送礼、年终分红、红利人股等。48如厦门批信局职员有定额薪水,若年终赢余,七成归东家,二成奖给经理,一成奖给会计、信差、工人和厨夫等,一律按薪率平均分配。如果东家对职员非常满意,会再提一成分与各人。49批信局的激励机制主要以经济利益为核心,有助于激发管理者和普通职员努力为批信局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派送进程,从而促进批信局业务扩大。(四)风险防范:批信局降低风险的措施主要有如下几种:首先,任用职员和管理人员上首选亲属或友人,或熟人推荐,有时为了加强企业经营,也会采用挂名经理制,利用挂名经理的声誉和势力摆脱敲诈与勒索;其次,雇用信差时事先订明合约,抚恤金分三等,甲等一千元,乙等六七百元,丙等四五百元;50最后,发行山票。山票发行主要为避免匪劫之损失,发行后采取严密“防伪”措施以维持信用。五结语批信局的长期存在与当时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但是独具特色的经营制度及运营机制也至关重要,它适应了市场竞争的需要,符合现代企业基本的经营原则:降低成本,提高收益,适当激励,防范风险。更重要的是,其经营制度蕴涵中国传统文化的因子,符合现实市场和顾客的客观需要,具有极强的竞争力。批信局带有浓郁的传统文化特色,与侨民传统社会具有天然的联系,其商业活动已结构性地嵌入(embedded)华人跨国社会。51有学者甚至认为,批信局是固有文化的遗俗,并非一种创造性的特殊侨汇机构;是社会性而非经济性的金融组织,经济性是其结构的功能,社会性是其结构的动力。52侨批本身就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产物,深刻体现出中华血缘文化的基础家族观念。53从本文分析看,批信局的主要经营制度都与中国文化传统有密切关系,如信汇制富有人性化的服务特色,满足了华侨和侨眷特殊的心理和社会需求,这是现代票汇制和电汇制无法比拟的;尤其是经营基础信用制度的文化特点更显著。信汇制、三盘经营制、按邮路分发、垫款制和山票制等莫不依托于此。没有传统信用制度的依托,批信局的产生与发展无法想象,何谈经营制度或创新!批信局虽然采用混合信用制度,但以传统对人信用为主。传统文化强调恪守信用,并为华人所普遍接受;文化中道德因子是背信行为的重要制约力量。个人精神荣辱以家庭为单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旦背信,不仅个人受到宗族和地方舆论的谴责,而且家族和族人也无颜。批信局经营制度正是依托于以文化传统为基础的信用制度,采用迎合“顾客”的经营方式。华人重视“关系”,注重乡谊,批信局就通过血缘、地缘等关系网拓展业务,显著的地域性就是最好说明。东南亚闽侨批信局分厦门系、福州系、兴化系和闽西系;54广东批信局分潮汕、广州等系;地域划分标准甚至是以县或乡等更小单位,如福建晋江人所开批信局所收汇款大都为晋江华侨,晋江某一角落之华侨,又常汇寄其同乡人所开之批信局。55如果批信局抛开传统信用进行制度创新,结果可想而知。由此可知,批信局虽然是传统经营组织,但其制度创新相承华人的文化传统,适应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市场需要,具备现代邮局和银行没有的经营方式和某些优点,因而能在现代邮局和银行的竞争中存在和发展。这一方面表明,如果没有引进西方的“现代”制度,中国传统社会同样会“创造”出一种新的制度,具有同样的功效,服务于同样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它表明,引进或创立所谓“先进”或“现代”制度必须与所处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相适应,否则这种制度的推行与实施可能遭遇极大阻碍,要么夭折,要么重新调整以适+应,这是制度创新必须考虑的。注释:“批”是闽南语“信”的意思,后来经常与华侨汇款联系在一起,经营华侨信、款的组织便是批信局。其名称因时因地而异,如“信局”、“民信局”、“银信局”、“侨批局”、“汇兑信局”、“批馆”、“侨批馆”、“汇兑庄”、“侨汇庄”等。戴一峰:网络化企业与嵌入性:近代侨批局的制度建构(1850s1940s),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3年,第1期。陈达:南洋华侨与闽粤社会,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年初版,第8788页。许云樵等:星马通鉴,新加坡:星加坡新世界图书有限公司,1959年,第624页。中国银行泉州分行行史编委会:泉州侨批业史料,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4页。中国银行泉州分行行史编委会:泉州侨批业史料,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5页。蔡木雄、蔡绍彬:泰汕的侨史和侨批,广东集邮协会、汕头集邮协会编:潮汕侨批论文集,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3年,第42页。郑川:安海侨汇业的前前后后,安海乡土史话第一辑,1957年。万仁元主编:民国时期泉州地区档案资料选编,中国“二档”、泉州地方志编委会、鲤城区地方志编委会,1995年,第406407页。郑林宽:福建华侨汇款,福州:福建省政府秘书处统计室,1940年,第71页。吴承禧:厦门的华侨汇款与金融组织,国立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杂志,第8卷第2期,1936年,第219页。福建省档案馆藏,福建省邮政管理局档案,56-5-2570。福建省档案馆藏,福建省邮政管理局档案,56-5-2570。华侨汇款理论与实务1950年12月,厦门人民银行档案。福建省档案馆藏,福建省邮政管理局档案,56-5-2570。福建省档案馆藏,福建省邮政管理局档案,56-5-2570。福建省档案馆藏,福建省邮政管理局档案,56-5-2570。中国银行泉州分行行史编委会:泉州侨批业史料,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00页。福建省档案馆藏,福建省邮政管理局档案,56-5-2570。批信事务处理办法(1935年)第十条,见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华侨档案史料(上),北京:档案出版社,1990年,第361页。该办法后来有变通,允许在批信送达地有分支机构的批信局自带。21民信局的今昔观,(厦门)江声报,1948年7月15日。22批信事务处理办法(1935年)第十条,见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华侨档案史料(上),北京:档案出版社,1990年,第361页。23李天锡、王朱唇:侨批业初探,福建省晋江集邮协会:晋江侨批论文集,晋江:集邮协会,1993年。24转引自刘广生:中国古代邮驿史,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86年,第378页。25华侨汇款理论与实务1950年12月,厦门人民银行档案。26杨建成编:侨汇流通之研究,台北:中华学术研究院南洋研究所,1984年,第8586页。27杨建成编:侨汇流通之研究,台北:中华学术研究院南洋研究所,1984年,第86页。28福建省档案馆藏,福建省邮政管理局档案,56-5-2570。29中国银行泉州分行行史编委会:泉州侨批业史料,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02页。30中国银行厦门市分行行史资料汇编编写组编:中国银行厦门市分行行史资料汇编(19151949)(上),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第383页。31蔡克恭、张进丁:闽南民信局简史,泉州:泉州文史资料第10辑,1982年,第16页。32安贻池:正大侨批局工作回忆,中国银行泉州分行行史编委会:闽南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