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坚持面向农村的办学方向努力探索医专教育新模式.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坚持面向农村的办学方向努力探索医专教育新模式.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坚持面向农村的办学方向努力探索医专教育新模式.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坚持面向农村的办学方向努力探索医专教育新模式.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坚持面向农村的办学方向努力探索医专教育新模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坚持面向农村的办学方向努力探索医专教育新模式1986年,国家卫生部确定九江医专为全国医专联系点,要求我校进行医学专科教育改革的试点工作,以建立适合培养县及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所需要的,实践能力较强的高级医学人才的新型医学专科教育模式。十多年来,在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的亲切关怀和直接指导下,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形成和完善以两加强一优化(加强能力培养、加强预防医学教育、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为特色的教改方案,为农村基层输送了一批实践能力较强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等医学人才。我校教改成果曾两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高等医学专科教育必须面向农村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农村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的迅猛崛起,广大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医疗卫生保健事业提出了新的需求。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性战略目标,我国政府对此已作出承诺。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还不够发达,12亿人口80%以上在农村。因此,加强农村卫生队伍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如何适应这一形势,尽快为农村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等医学人才,是我国医学教育界面临的重要任务。据调查,1985年九江地区乡级卫生机构工作的医师仅占医师总数的15%,全市每万农民仅有医师1.09名。由于医学本科教育培养周期长,毕业以后学生难以下得去,下去以后也很难留得住。而医学专科教育具有培养周期短、投资相对较少、岗位针对性强等特点,比较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应当成为面向城乡基层、有别于本科医学教育、具有一定特色、相对稳定的一个重要层次。面对广大农村对医师的迫切需求,学校党委全面分析本省本校实际情况,坚定了为农村基层培养高等医学人才的办学方向,决心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医专教育新模式做贡献。这一意愿得到国家卫生部的赞赏和支持,1986年12月卫生部正式确定我校为全国医专联系点。原国家卫生部部长陈敏章1988年1月在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充分肯定了我校从本校的实际出发,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方向,并强调指出办好医学专科教育对我国乃至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人力问题都将提供有益的经验。二、破除本科压缩版,探索医专教育新模式在组织骨干教师深入农村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传统医学专科教育的弊端主要是: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计划、课程体系为本科压缩版;忽视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医学专科教育必须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而改革意味着对旧事物的否定,它需要一往无前的勇气和百折不挠的毅力。10余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医学专科教育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推出和完善以两加强一优化为特色的医专教改模式1.明确了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需要的,实践能力较强的,医疗、预防、保健相结合的通科医师。制定了人才规格四点要求和业务具体培养要求40条。原国家教委制定的高等医药专科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是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医药专科人才。高等医学专科教育担负着为农村基层培养普及型通科医师,以及为各级医院培养高级卫生辅助人才的双重任务。作为培养面向城乡基层医生的临床医学专业,在制定其培养目标时,我们考虑到: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以农村为重点是党和政府的卫生工作方针之一;迄今为止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基础薄弱的状况仍未根本改变;为县乡两级培养医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可能单靠本科教育来满足,应成为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主要任务。而农村要实现初级卫生保健,迫切需要医疗、预防、保健相结合的通科医师,这就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加强以临床技能为重点的能力训练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实施早期接触临床一年级新生在学习基础课的同时,采取早期见习、病案讨论、讲授医学入门和临床医学导论()等形式,加强基础与临床的联系,增强学生从医的兴趣。(2)进行以医院为基地的临床现场教学(基地教学)学生学完内基、外总后,深入到彭泽、都昌、武宁、修水四个县医院,边上课、边讨论、边实践,进行为期12周的临床现场教学。(3)建立临床技能实验中心1991年3月,我校借鉴美国医学院校职业技能实验室的经验,考虑到基层医院的设备条件,在国内率先创建服务于培养目标、门类齐全、设备较先进的临床技能实验中心。它包含模拟诊察室、急救医学技能室、手术技能室、妇产科技能室、眼耳鼻喉科技能室、检体诊断技能室、护理技能室、临床检验诊断室、放射诊断室、心电诊断室、超声诊断室、手术闭路电视电化教室等12个实验室,极大地改善了临床技能教学条件。()引进标准化病人(SP)技术,强化诊断学基本技能训练SP技术是国外特别是美国医学院校广泛使用于临床技能教学与评估的先进方法。从1991年起,我们开始学习和引进SP技术,用于临床基本技能教学与评估,SP技术的应用,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正常问诊与查体SP,重点问诊与查体SP,多站考试SP。经过8年的初步实践,我校已在六届学生中使用SP教学,九届学生中使用SP评估。1992年,我校将诊断学正式改为临床诊断学,学时增至216学时。改革后的临床诊断学涵盖了内、外、妇产、儿、神经、五官等临床各科的诊断学内容,将原来分散于诸学科的诊断学内容集中和系统化。教学内容和要求基本与本科保持一致,从而保证学生技能训练的规范化。1995年,我校在全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率先开展了临床技能毕业综合多站考试。五年的成功实践表明了这种临床技能评估方法的先进性,对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都具有重要意义。3.加强预防医学教育,形成临床医学专业全方位的预防医学教学模式。(1)设置预防医学课程,包括卫生统计、保护和促进健康、疾病预防、医疗卫生服务的策略和措施。(2)新生入学时进行预防战略教育,其目的在于要求学一入校就明确自己是为促进人民健康而学习,明白自己将成为实施三级预防的主体。(3)提高全校教师的预防战略思想,把预防战略教育贯彻到整个教育过程中,建立预防医学实践基地,安排学生参观县乡村三级卫生保健网,形成了临床医学专业的全方位预防医学教学模式。(4)在毕业实习时,安排学生在县卫生防疫站实习预防医学三周。(5)毕业理论考试改为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综合考试。4.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并相应编写了教材在课程结构上实行三一制,即一年基础课,一年临床课,一年临床实习。优化课程结构的主要途径是:(1)精减普通基础课(生物、物理、化学),与医学相关内容以讲座形式组织教学。(2)融合医学基础课如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融合成为人体结构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免疫学基础融合为人体功能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融合为病原生物学,加强了系统性和整体性。(3)重组为加强基础学科之间横向联系以及基础与临床之间纵向联系,组织若干课题的联组教学。达到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压缩教学时数,又加强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有机联系。(4)增设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增设急救医学、常用护理技术、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5.更新对教学内容的优化,我们坚持以精减与高中阶段重复以及繁琐的内容,突出与临床紧密联系的内容,兼顾与医学进展相关的内容为指导原则,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如将卫生学改革为预防医学,诊断学改革为临床诊断学。(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1994年,经省卫生厅批准,我校从临床医学专业新生分流30名学生,率先举办全科医学教改试点班,继续探索医专教育改革。全科医疗是一种社区定向的医疗服务。全科医生属于初级保健医生,他对个人、家庭和社区的所有健康问题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一体化、综合性和连续性的全程医疗保健服务。我们在全科医学教改中采取如下措施:1.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和增设全科医学概论、精神医学、康复医学等,把以诊疗疾病为主要内容的旧学科改为面向社区强调预防保健的课程,如社区内科学、社区外科学、社区妇幼保健等。2.入学后每隔一周安排一次社区卫生实践活动,将基础学科的机能实验课改为以临床问题为引导的小组讨论;选择和设计病案,开展临床病例讨论式教学。3.建立社区卫生实践教学基地,参观社区卫生机构,进行社区人群健康检查和疾病筛选,建立家庭成员健康档案等活动。4.选建全科医学实习基地,安排一个月全科医学实习和三个月选修。(三)实施以医院为基地的临床教育改革根据国内高等医学专科教育改革现状和我校10年教改的经验与教训,如何在基础课和临床前期课(如内基、外总)改革的基础上,深化专科生的临床教育改革是我在两加强一优化成果的基础上,我校于1996年秋实施了以医院为基地的临床医学教育改革新方案(简称96教改新方案)。该方案的特点如下:1.在校三年学习分为两个一年半,分别在学校和医院进行在校学习阶段主要完成公共基础课和医学基础课以及临床前期课程;在医院学习阶段,主要完成临床各主干学科课程和毕业生产实习。2.在医学基础课教学期间,增加100学时的以临床问题为引导的、跨学科的综合讨论和机能学科的联组实验这种教学在基础各学科的教学中期和后期进行,旨在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促使他们将基础知识运用到临床,以及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动手能力。3.在医院学习阶段,实行临床各种轮转上午参加查房、病案讨论、见习手术、心电图、化验、放射检查等临床活动,模拟住院医师,并组织开展一些临床常见问题的小讲课。下午进行临床各学科的系统理论教学,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以病案为基础的临床学科教学。4.在毕业临床实习阶段,安排两个月时间由学生选修各临床学科实习该项改革首届试点班临床教学基地为附属医院,学生今年已毕业。第二届试点班将临床教学基地定为修水县医院,使教学活动与农村基层社区卫生实践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四)改革招生制度和分配办法,逐步推行和完善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分配制度1986年我校为适应边远山区对医学人才的迫切需求,采取招收老区班的形式,适当降低分数线,毕业后回到所在乡卫生院工作。1987年开始,对九江市所属县(区)考生全部采取定向招生,毕业后除少数分配到部队、厂矿基层医院外,绝大多数回到所在县乡工作。据调查,九江市所属10个县临床医学专业1987-1992年六届招生共641人,毕业生仍在当地县乡医院工作的407人,占63.49%,其中乡级317人,占在县乡工作人数的77.8%。不少已担任县乡医院领导职务,如首届教改班毕业生张景明,毕业后安心在农村工作,不到三年就担任乡中心卫生院院长。经过10年的努力九江地区1998年每个乡中心卫生院平均拥有医师9.4人(1985年为3.2人),乡卫生院平均拥有医师4.2人(1985年仅0.6人),基本上能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五)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农村急需专业人才由于医学专科教育的专业设置具有地区性和行业性的特点,可根据需要灵活设置,宽窄并存。我校1958年创办时只有临床医学专业,1986年以来,我校主动适应卫生人力需求先后开设了骨创伤、儿科、血防、检验、麻醉、影像、护理、药学等专业。近年来又根据医疗卫生单位需要,在临床医学专业后期进行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等专业分流培训,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三、医学高职高专教育前途广阔处在世纪之交,医学高职高专教育仍然具有广泛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