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使用建议.doc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使用建议.doc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使用建议.doc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使用建议.doc_第4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使用建议.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教材使用建议花都区秀全中学涂金盆一、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必修教材的功能定位课程目标: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三维目标)必修教材的功能定位: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是为全体学生打下共同基础的具体体现和保证,具有双重功能和双重基础性。高中化学必修模块一方面要促进全体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所需的科学素养;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基础。从内容上来看,必修模块几乎包括了以往高中化学三年所涉及的所有内容,但由于必修模块只是为进一步学习选修模块打基础,因此具体的知识点作了精简,并且教学要求作了调整,大多数只是形成一般的概念,了解基本的研究方法,相关内容在选修模块中都将进一步深化。二、必修教材编写的特点1.以分类思想统整必修教材从课程设计来看,必修模块的目的是促进全体高中生形成最基本的科学素养,是人人都要学的化学,因此必须强调其基础性。从必修模块的编排体系来看,它是以物质分类来整合教学内容,分类思想是必修教材编写的核心思想。如化学必修1的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是按照物质分类: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来编排的,而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则按照:“从自然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 来编排。编排体系与以往教材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教材采用了专题式的模块结构如第四章的硅材料专题;氯资源专题;硫和氮的氧化物环境专题。由于专题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知识内在的逻辑体系,缺泛系统性。3.教学内容编排顺序作了较大的调整由于不再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为出发点,采用推理、演绎的方法学习化学(东方人的思维习惯),而改为以物质分类的思想来整合教学内容,通过提供实验事实、科学史话等感性材料,采用分析、归纳的方法获得化学知识(西方人的思维习惯),使得元素化合物知识全部集中在周期表之前进行学习。教材的编写由于改变了传统的编排体系与学习、思维的习惯,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讲会出现诸多的不适应(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马老师曾在一次新课程研讨课中发表过下面的观点:化学理科,基础教育阶段基本不变,表达与陈述方式与时俱进。把握了这一原则,不管新教材怎样编写,具体实施中以新课程理念武装大脑,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就能积极的面对和适应新课程的变化。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体会的。(学习方式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目前学术界对它的解释并不完全一样。观点1: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观点2:简单说来,学习方式就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即学习者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特定步骤称为学习方法。)三、教学建议1.深入研究教材,把握化学课型(内容)与之相应的教学设计规律(模式)(广州:中学化学课型与教学模式研究)根据新授课化学知识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认知心理上的不同特征,化学必修1新授课可以分为刬三种课型,即:事实学习主要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必修1的三、四两章)规则学习主要是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理论)的知识学习;(必修1的第二章)技能学习化学用语、化学计算以及化学实验等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修1的第一章)不同的课型有各自特有的教学设计规律,深入研究教材,把握化学课型与之相应的教学设计规律,并逐步上升到对教学规律的把握。例如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设计,由于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大量叙述性材料为特征,它的学习是一种掌握事实的学习。学习时易于产生兴趣,却难于保持注意;易于理解,却难于记忆与应用。因此,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应符合下面三个方面的要求:元素化合物课要充分利用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如物质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等理论),揭示知识内在规律与联系。元素化合物课要以实验为基础元素化合物课要尽可能紧密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教学案例:“氯气和水的反应探究”(参见课件)2.全面理解新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要求从课程设计来看,必修模块的目的是促进全体高中生形成最基本的科学素养,是人人都要学的化学,必修模块几乎包括了以往高中化学三年所涉及的所有内容,但由于必修模块只是为进一步学习选修模块打基础,因此,同样的知识内容,在新、旧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教学要求也不相同。如“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在必修模块中是作为化学反应的分类类型来介绍,其最基本要求的就是根据分类标准进行类别判断。至于各种情况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等知识都将在相应的选修模块中进一步学习。例如对于必修1的第二章离子反应,可做如下弹性的要求:教 学 要 求基本的要求(全体学生应在本节学习时掌握)会写:能够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会看:看到离子方程式知道代表的是某一类的反应,并能举例。如看到H+OH-=H2O知道代表的是强酸、强碱之间的反应;会判断:能够根据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判断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从而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会检验:Cl-、SO42-、CO32-的检验方法。弹性的要求(有条件学生可在本节增补)涉及强酸、强碱、盐(包括难溶盐)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限于初中学过的方程式);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发展的要求(全体学生在必修2结束时掌握)涉及醋酸、氨水等弱电解质以及碳酸氢根离子等酸式盐的较为复杂的离子方程式不宜拓展(留待选修学习)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相关知识;涉及量的关系的离子反应,如过量、不足量等。教学要求的弹性是新课程一个重要特征。在教学中首先应该保证所有的学生掌握好课程标准规定的最基本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完全可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教学提出高一些的要求,以更好地理解知识以及为后续学习预留空间,但这种对教材内容的弹性增补,前提是首先要“保底”,而且增补不能搞“一步到位”,不能增加学生负担。3.认真研究知识呈现和探究的方式,注重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的过程现代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结构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机械地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通过原有的知识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建构新的知识、新的理解。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新知识的自主建构的过程。因此,认真研究知识呈现和探究的方式,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教学片段(曾国琼老师):教师在实验室我们常常要用到溶液,对于溶液,我们不仅要了解组成溶液的溶质和溶剂是什么,还要知道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之间的量的关系,即溶液的浓度是多少。大家已经学过的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是什么?如何表示?学生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质的质量 / 溶液的质量教师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中的质量实际上就是一种物理量,如果我们把质量这个具体的物理量抽象出来,那么,溶液的浓度就可以是用溶质的物理量与溶液的物理量的比值来表示的。板书溶液浓度 = 溶质的物理量 / 溶液的物理量教师请大家思考:溶质和溶液分别可以用哪些物质量来表示?学生溶质的物理量有: n、m、V(气体) 溶液的物理量有:m、V教师请大家根据溶液浓度的含义,分别变换溶质的物理量和溶液的物理量,写出各种可能的溶液浓度的表达式。学生1m /m、m/V学生2n/m、n/V学生3如果溶质是气体,还可以用V/m、V/V 表示溶液的浓度教师大家写出的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有六种之多,下面就请各小组讨论:哪种表达式在实际运用中更方便?为什么?学生4溶液的物理量最好用体积,因为我们做实验时,通常是用量筒量取一体积的溶液,很少称溶液的质量。学生3溶质的物理量最好用物质的量,因为物质的量作为一座桥梁,可以把质量和体积联系起来;而且在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比,运用起来更方便。教师哪位同学能够把大家讨论、交流的结果整理、归纳一下。学生1虽然溶液的浓度可以有六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但考虑到在实际应用时的需要,还是用n/V表示溶液的浓度最方便。教师用n/V所表示的溶液的浓度就叫做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请同学们试着给它下一个定义,然后与课本进行对比。学生们普遍认为:这节课最大的不同就是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这个公式、概念是我们自己通过比较,择优推导出来的,而不是课本、或老师硬塞给我们的,我们既知道了为什么要选择单位体积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的浓度,又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4.切实落实两大任务(马老师在一次新课程探究课中提出的观点)(1)抓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叶圣陶先生曾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象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作为起始年级的化学教学,在做好初高中衔接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思维习惯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这也是各个学科需要共同承担起来的重要教学任务,它是学生进入选修教材学习的基础。主动学习的习惯包括多个方面,从共性来看可概括为:课前三个“在前”。预习在前,设疑在前,思考在前;课中“三听”、“三记”。听重点,听难点,听思路。记重点,记疑处,记规律;课后“三勤”。勤整理,勤练习,勤积累。从化学学科特征来看,还有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课前预习,认真阅读实验说明、理解实验目的、明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实验前检查实验仪器与药品是否齐全;实验时按规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实验完毕及时清洗仪器,整理实验台面;实验结束后,认真写出实验报告。从化学学科思维特点来看,有化学思维习惯的培养,主要有: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守恒的思想、有序思维的思想、一般与特殊的思想、分类的思想等。(2)化学根本不变的是化学用语,扎扎实实落实不放松在分析化学学困生的成因时,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不明确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它虽然是理科,但有着很大的文科特点,内容多、知识碎,大多是实验结论,有不少知识只能知其然,而无法探究其所以然,需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