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运作管理参考答案陈志祥.pdf_第1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参考答案陈志祥.pdf_第2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参考答案陈志祥.pdf_第3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参考答案陈志祥.pdf_第4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参考答案陈志祥.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产与运作管理教材主要练习题参考答案 作者:陈志祥,李丽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年 7 月 生产与运作管理教材主要练习题参考答案 作者:陈志祥,李丽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年 7 月 说明:以下提供的习题答案仅对有关定量分析的题目提供参考答案,一些定性 分析的题目由读者自己从书中或者其他参考书归纳。对于参考答案中如果有发 现错误与疑问的地方,读者可以与作者联系: 联系电话: (办公)20-84114149,电子信箱: 说明:以下提供的习题答案仅对有关定量分析的题目提供参考答案,一些定性 分析的题目由读者自己从书中或者其他参考书归纳。对于参考答案中如果有发 现错误与疑问的地方,读者可以与作者联系: 联系电话: (办公)20-84114149,电子信箱: 0 mnsczx mnsczx 邮寄地址: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陈志祥教授收,邮编:510275 邮寄地址: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陈志祥教授收,邮编:510275 第 4 章 设施选址与布置 第 4 章 设施选址与布置 1、该题目考察学生利用综合评价法进行设施选址的定量分析方法能力,综合评价法是多因素按照加权 的办法得到的,该题目的计算过程如下: 根据专家打分与各个因素的权重可计算三个备选方案的评分: = = 092. 0 085. 0 123. 0 107. 0 092. 0 092. 0 092. 0 085. 0 077. 0 154. 0 85 . 95 . 9105 . 8910895 . 9 999995 . 8995 . 88 5 . 85 . 81095 . 985 . 810710 13110103 bWRB = 148. 9 7325. 8 0185. 9 即甲方案总分 9.0185:乙方案 8.7525,丙方案为 9.148。所以最佳方案是丙方案。 2、解:该题目考察学生利用重心法进行选址的能力,基本计算方法如下: 按照重心法,确定配送中心的最佳位置: 即最佳位置点为: ()225,846.353(), * =yx 3、解:该题目实际上也是考察学生利用重心法进行选址的能力,但是本题不需要利用重心法的公式来 计算,而可以简单如下的方法就可以得到结果: (1)在不建新厂的情况下,运输费用最小的方案如小表所示,最小费用为 34800。 用户 1 用户 2 用户 3 供应量 供应能力 工厂 1 0 600 0 600 1000 工厂 2 500 0 400 900 1200 供应量 50 600 400 需求量 500 600 400 (2)在 A 省建新厂的情况下,运输费用最小的方案如小表所示,最小费用为 34800,没有变化。 用户 1 用户 2 用户 3 供应量 供应能力 工厂 1 0 600 0 600 1000 工厂 2 500 0 400 900 1200 A 0 0 0 0 1500 供应量 50 600 400 需求量 500 600 400 (3)在 B 省建新厂的情况下,运输费用最小的方案如小表所示,最小费用为 29800。 用户 1 用户 2 用户 3 供应量 供应能力 工厂 1 0 600 0 600 1000 工厂 2 0 0 400 400 1200 B 500 0 0 500 1000 供应量 50 600 400 需求量 500 600 400 故最佳方案是在 B 省建新厂。 类似这个题目的分析方法可以参考陈荣秋,马士华教授的生产与运作管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 。 4 解: 本题目考察学生对利用运量分析法进行设施布置的运用能力: 该题目第一次印刷时漏了一行一列 数据(红色部分),已经要求出版社更正如下: 表 4-19 A B C D E F G A 100 300 200 150 200 B 100 C 300 250 150 D 350 100 E 200 50 F 200 G 50 100 根据这些原始数据,利用书中提供的方法,计算各车间的年平均运量(即把上表转为三角矩阵)如下: 各车间之间的年平均货运量各车间之间的年平均货运量 A B C D E F G A 100 300 200 150 200 B 300 450 200 C 100 250 200 200 D 200 E 200 F G 布置设施的基本原则是相互之间物料运量大的尽量靠近布置,另外结合其他因素调整。这种设施布置的 结果因不同的人考虑角度不同结果不一样,因此教师要提升学生这个题目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只要因为合 理就可以了。 比如表 4-19 可以看出,B 与 C 车间与其他车间都有较多往返的运输关系,因此这两车间最好放在中间 位置,下面结果可以是一个方案: 当然,读者可以想出更多其他方案来。这里不做更多讨论。 5 解: 本题考察学生利用关联分析法进行设施布置的掌握程度,关联分析是一种定性分析方法,因此用这 种方法得到的结果也不是唯一的。但是学生要理解该方法的一般原则,就是关系密切的, 关系重要的优先 放在靠近的位置,关系不重要,或者不密切的放在间隔较远位置。 针对本题目来说,一般医院中挂号与缴费是密切的的关系,所以题目中显示两者的关联度为 A,因 此宜靠近布置。内外科也比较靠近比较好。 下面这个图是对单层楼房的布置结果,如果是多层楼房,比如现在许多大医院的门诊大楼各科室分别 在不同楼层,因此缴费与挂号是分开的。 该图布置,考虑的角度有几点理由: (1) 因为是单层门诊,因此挂号与缴费应该放在一起 (2) 检查类的科室应该尽量在一起,因此右边都设置为检查类的科室 (3) 儿科放在靠近门口的因此,主要是考虑小孩方便进出。 F G A C B E D 设施布置的结果图 以上结果只是其中的一种,实际上不同人做出的结果不一样,教师要告诉学生,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布置 结果,然后放在一起共同讨论,那一个更合理。 6该题目是考察学生进行生产线平衡的分析能力。该题目在 2009 第一次印刷时,由于印刷排版导致 数据表的格式混乱,2010 年重印已经更正。2009 年购买该书的教师请参考如下表。 作业编号 作业时间 紧前作业 A 0.4 - B 1.5 A C 1.0 A D 0.8 A E 0.6 B,C F 0.9 D G 0.4 E H 0.4 G I 0.6 F J 0.7 I,E K 1.0 H,J M 0.4 K (1)画出装配图下: (2)计算节拍: 20045. 2 %)210/(220 30608 = = N F r e (分钟) (3)计算最小工作地数目: A B C D E G H F I J K M 0 4 1 5 1 0 0 4 0 9 0 6 0 7 0 6 0 4 0 4 1 0 0 4 挂号 收费 内科 儿科 神经科 B 超 五官科 化验科 外科 X 光 大 门 514. 4 0045. 2 4 . 00 . 17 . 06 . 04 . 04 . 09 . 06 . 04 . 00 . 15 . 14 . 0 min = + = = r t S i 读者注意,括号表示取整数,如果括号内的数是带小数的数则要向上取整,比如上面计算的括号内数 是 4.14,则取整数为 5 而不是 4。这样做的结果比较保险,否则如果取 4,则最后的生产线会有的工作地 的工作时间可能大于节拍,形成瓶颈工序,不合理。因此一般取整采用向上取整的做法。 (4)装配线平衡 装配线平衡就是把生产线的各工序进行组合成不同的工作地(站) ,使每个工作地(站)的组合工作 时间等于节拍或者成节拍的整数倍关系。 组织工作地要遵守一定的原则(如第 4 章第 4 节阐述的那样) : 1) 优先分配后续作业多的工序进入工作地; 2) 优先分配作业时间长的进入工作地。 根据这样的原则,得到如下生产线平衡图: 经过合并:第 1 工作地A,B,第 2 工作地为 C,E,D,第 3 工作地为 F,I,第 4 工作地为G,H,J, 第 5 工作地为K,M。 教师要提示学生,如下几点: 1)装配线平衡中对不同工序进行组合时,不能破坏原来工序的先后顺序关系,也就是说,进入前面工 作地的工序要比后面工作地的工序先完成。 2)装配线平衡结果不是唯一的,可以有很多不同结果。 3)装配线平衡效果可以用一定的平衡标准来衡量(如书中的时间损失系数,平滑系数等) 该题目的时间损失系数为:13.2% 7该题目在 2009 年第一次印刷时,编辑排版把第 2 问题的节拍写成了 100,应该是 150,2010 年的 重印版已经更正(该题目原出自陈志祥编著的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 (2002 年,中山大学出版社) 。 问题: (1) 假设节拍是 120 分钟,平衡这个生产线,其效率是多少? (2) 假如节拍是 150 分钟,结果又如何? 解: (1)节拍为 120 分钟时,计算最小工作地数:6,计算如下: 6417. 5 120 8060906030201004050120 min = + =S 计算效率: A B C D E G H F I J K M 0 4 1 5 1 0 0 4 0 9 0 6 0 7 0 6 0 4 0 4 1 0 0 4 第 1 工作地 第 2 工作地 第 3 工作地 第 4 工作地 第 5 工作地 1206 8060906030201004050120 + = = = rS t rS Ti =90.28% 平衡后的生产线组合情况如下: 按照节拍为 120 分钟的生产线平衡图 第 1 工作地为:A 第 2 工作地为:B,H 第 3 工作地为:E,F 第 4 工作地为:G 第 5 工作地为:C,D 第 6 工作地为:I,J (2)节拍为 150 分钟,计算最小工作地数:5。计算过程如下: 53333. 4 150 650 150 8060906030201004050120 min = = + =S 生产线的效率:86.67%,计算过程如下: %7 .86 1505 8060906030201004050120 = + = = = rS t rS Ti 工作地的组合如下: 第 1 工作地:A 第 2 工作地:B,H 第 3 工作地:E,I 第 4 工作地:C,F,D 第 5 工作地:G,J 平衡的结果图如下: 第 1 工作地 第 5 工作地 第 6 工作地 第 4 工作地 第 2 工作地 第 3 工作地 A B C H E I F G D J 120 50 60 30 100 40 20 80 90 60 按照节拍为 150 分钟的生产线平衡图 教师要提示学生,以上结果也不是唯一的,可以有其他的平衡结果。 第 5 章 工作系统设计 第 5 章 工作系统设计 1 (略) 2解:首先把下面表中每一作业要素的测量时间计算出来,然后计算每一作业要素的正常时间。 单位:分钟 测量周期(次数) 总数平均值评比率 正常时 间 作业 要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T 5 4 3 3 4 10 20 43 2 5 99 99 5 4 3 3 4 10 20 43 2 5 99 99 10 99 99 1 R 5 35 60 90 120 160210280310340 T 10 11 1110 12 12 10 13 11 8 108 108 10 11 1110 12 12 10 13 11 8 108 108 095 102610262 R 15 46 71100 132 172220293321348 T 10 5 9 10 13 13 11 8 9 8 96 96 10 5 9 10 13 13 11 8 9 8 96 96 11 105610563 R 25 51 80110 145 185231301330356 6 6 7 6 5 5 6 7 5 4 57 57 6 6 7 6 5 5 6 7 5 4 57 57 125 712571254 31 57 87116 150 190237308335360 备注:T-时间 R-读数 宽放率=10%,正常时间=观测时间平均*评比率 标准时间=正常时间(1+宽放率)=41.6295 分钟。41.6295 分钟。 标准时间=6295.41%)101 ()125. 756.1026.109 . 9(=+(分钟) 说明: 表中的数据是本书作者虚拟的,因此数据不是真实的数据,一些数据的大小设置不一定很合理,比如 第 1 作业要素中时间差别太多。但是这个练习只要作者设置用来让学生体会这种方法的使用,不说明这个 结果的真实性。 3解: A B C H E I F G D J 120 50 60 30 100 40 20 80 90 60 第 1 工作地 第 2 工作地 第 3 工作地 第 4 工作地 第 5 工作地 该题目的做法与第 2 题一样,先计算每一作业要素的平均观测时间,分别计算各自的正常时间,累计 以后得到作业的总正常时间,最后考虑宽放率得到标准时间。计算过程如下: 测量时间(分) 工作单元 评比系数 1 2 3 4 5 平均 1 2 3 4 5 120% 110% 105% 95% 98% 13 23 5 9 15 15 25 6 12 16 12 23 4 10 13 13 24 5 8 14 13 25 7 12 13 13.2 24 5.4 10.2 14.2 13.2 24 5.4 10.2 14.2 第 1 要素的正常时间=84.15%1202 .13= 第 2 要素的正常时间=4 .26%11024= 第 3 要素的正常时间=%1054 . 55.67 第 4 要素的正常时间=%952 .109.69 第 5 要素的正常时间=%982 .1413.916 作业的标准时间=(15.84+26.4+5.67+9.69+13.916)(1+15%)=82.2434(分钟) 4解: 本题考察学生对抽样法建立标准时间的掌握程度。该题目条件有一点模糊,因此 2010 年重印版已 经把原来的条件: “进行了一个周期的观察”这句话补充为: “总观测时间 7 天,每天 8 小时” 。 根据这样的条件,可以计算出标准时间: =+%)101 (%90500400870.443 小时。 5. 解:该题目也是考察抽样法建立标准时间的。 计算如下: (1)接待一个顾客的标准时间=3000/%)151 (%95%9572035+=3.73635(分/顾客) (2)该商店 1 小时能接待顾客数:=73635. 3/56080 顾客/小时 第 6 章 综合生产计划 第 6 章 综合生产计划 1 解: 设 A,B 两产品的计划产量分别为: 21,x x 用线性规划方法得到: 21 1510maxxx+= 约束条件: 12002825 9002312 15001632 8002512 221 21 21 21 + + + + xx xx xx xx 0, 21 xx 求得: 甲产品生产量为 26.29, 乙产品为 19.38, 总利润为 553.63。 2 调整生产计划的本题有两种解决思路: (1)第一种是不考虑雇佣与解雇工人(雇佣与解雇条件不用),调整生产计划的策略只是用加班与 外包来解决。 假设正常生产能力是 600 单位/月,加班能力是 150 单位/月,外包能力是 200 单位/月。总产能是 11400 单位。总需求是 9302 单位,因此均衡生产策略中,每月应生产约 775 单位(12 月生产 777)。如正 常能力不足,优先考虑加班,加班不足用外包。 均衡计划分析表(1) (加班与外包) 时期(月) 1 2 3 4 5 6 7 预测需求 532 650 760 870 890 920 800 正常生产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加班生产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最大 产能 转包生产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计划产出 其中:正常生产 加班生产 转包(外协)生产 775 600 150 25 775 600 150 25 775 600 150 25 775 600 150 25 775 600 150 25 775 600 150 25 775 600 150 25 库存 其中:期初库存 期末库存 平均库存 延迟交货 0 243 121.5 243 368 305.5 368 383 375.5 383 288 335.5 288 173 230.5 173 28 100.5 28 3 15.5 成本 其中: 正常生产费用 加班生产费用 转包(外协)合同 增员/减员费用 库存费用 延迟交货损失 9000 2700 500 607.5 9000 2700 500 1527.5 9000 2700 500 1877.5 9000 2700 500 1677.5 9000 2700 500 1152.5 9000 2700 500 502.5 9000 2700 500 77.5 总计成本; 12807.5 13727.5 14077.5 13877.5 13352.5 12702.5 12277.5 均衡计划分析表(2) (加班与外包) 时期(月) 8 9 10 11 12 合计 预测需求 780 800 850 760 690 9302 正常生产 600 600 600 600 600 7200 加班生产 150 150 150 150 150 1800 最大 产能 转包生产 200 200 200 200 200 2400 计划产出 其中:正常生产 加班生产 转包(外协)生产 775 600 150 25 775 600 150 25 775 600 150 25 775 600 150 25 777 600 150 25 9302 7200 1800 302 库存 其中:期初库存 期末库存 平均库存 3 0(-2) 1.5 0(-2) 0(-27) 0 0(-27) 0(-102) 0 0(-102) 0(-87) 0 0(-87) 0 0 延迟交货 2 27 102 87 成本 其中: 正常生产费用 加班生产费用 转包(外协)合同 增员/减员费用 库存费用 延迟交货损失 9000 2700 500 7.5 200 9000 2700 500 0 2700 9000 2700 500 0 10200 9000 2700 500 0 8700 9000 2700 500 0 0 总计成本; 12407.5 14900 22400 20900 12200 175630 追赶策略采用生产与需要量相当的做法,每月生产量等于需求,因此没有库存,但是需要加班或 者外包解决能力不足问题。如下表。 追赶计划分析表(1) (加班与外包) 时期(月) 1 2 3 4 5 6 7 预测需求 532 650 760 870 890 920 800 正常生产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加班生产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最大 产能 转包生产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计划产出 其中:正常生产 加班生产 转包(外协)生产 532 532 650 600 50 760 600 150 10 870 600 150 120 890 600 150 140 920 600 150 170 800 600 150 50 库存 其中:期初库存 期末库存 平均库存 延迟交货 成本 其中: 正常生产费用 加班生产费用 转包(外协)合同 增员/减员费用 库存费用 延迟交货损失 7980 9000 900 9000 2700 200 9000 2700 2400 9000 2700 2800 9000 2700 3400 9000 2700 1000 总计成本; 7980 9900 11900 14100 14500 15100 12700 追赶计划分析表(2) (加班与外包) 时期(月) 8 9 10 11 12 合计 预测需求 780 800 850 760 690 9302 正常生产 600 600 600 600 600 7200 加班生产 150 150 150 150 150 1800 最大 产能 转包生产 200 200 200 200 200 2400 计划产出 其中:正常生产 加班生产 转包(外协)生产 780 600 150 130 800 600 150 50 850 600 150 100 760 600 150 10 690 600 90 0 库存 其中:期初库存 期末库存 平均库存 延迟交货 成本 其中: 正常生产费用 加班生产费用 转包(外协)合同 增员/减员费用 库存费用 延迟交货损失 9000 2700 2600 9000 2700 1000 9000 2700 2000 9000 2700 200 9000 1620 0 总计成本; 14300 12700 13700 11900 10620 149400 从成本角度看,追赶策略比较好。 (2)第二种解决思路是考虑生产能力的调整即采用改变人工的办法(雇佣与解聘临时工) ,既不加班, 也不包,全部用正常生产时间生产所需要的产品。 假设临时工与正常工人的生产率是一样的,都为 10 单位/月人。则正常情况下,现在有工人数为 60 人。从前面分析知道,均衡策略是每月生产 775 单位产品,因此需要的人工为 775/10=77.5(对于人数,为 了结果精确起见,暂时不去掉小数点后的小数)。 均衡计划分析表(1) (稳定工人数,改变库存) 时期(月) 1 2 3 4 5 6 7 预测需求 532 650 760 870 890 920 800 需要生产工人数 77.5 77.5 77.5 77.5 77.5 77.5 77.5 增加工人数 17.5 减少工人数 计划产出 其中:正常生产 加班生产 转包(外协)生产 775 775 775 775 775 775 775 775 775 775 775 775 775 775 库存 其中:期初库存 期末库存 平均库存 延迟交货 0 243 121.5 243 368 305.5 368 383 375.5 383 288 335.5 288 173 230.5 173 28 100.5 28 3 15.5 成本 其中: 正常生产费用 加班生产费用 转包(外协)合同 增员/减员费用 库存费用 延迟交货损失 11625 5250 607.5 11625 1527.5 11625 1877.5 11625 1677.5 11625 1152.5 11625 502.5 11625 77.5 总计成本; 17482.5 13152.5 13502.5 13302.5 12777.5 12127.5 11702.5 均衡计划分析表(2) (稳定工人数,改变库存) 时期(月) 8 9 10 11 12 合计 预测需求 780 800 850 760 690 需要生产工人数 77.5 77.5 77.5 77.5 77.7 增加工人数 减少工人数 计划产出 其中:正常生产 加班生产 转包(外协)生产 775 775 775 775 775 775 775 775 777 777 库存 其中:期初库存 期末库存 平均库存 延迟交货 3 0(-2) 1.5 2 0(-2) 0(-27) 0 27 0(-27) 0(-102) 0 102 0(-102) 0(-87) 0 87 0(-87) 0 0 0 成本 其中: 正常生产费用 加班生产费用 转包(外协)合同 增员/减员费用 库存费用 延迟交货损失 11625 7.5 200 11625 0 2700 11625 0 10200 11625 0 8700 11655 0 0 总计成本; 11832.5 14325 21825 20325 11655 174010 追赶计划分析表(1) (改变工人数) 时期(月) 1 2 3 4 5 6 7 预测需求 532 650 760 870 890 920 800 需要生产工人数 53.2 65 76 87 89 92 80 增加工人数 11.8 12 11 2 3 减少工人数 6.8 12 计划产出 其中:正常生产 加班生产 转包(外协)生产 532 650 760 870 890 920 800 库存 其中:期初库存 期末库存 平均库存 延迟交货 成本 其中: 正常生产费用 加班生产费用 转包(外协)合同 增员/减员费用 库存费用 延迟交货损失 7980 3400 9750 3540 11400 3600 13050 3300 13350 600 13800 900 12000 6000 总计成本; 11380 13290 15000 16350 13950 14700 18000 追赶计划分析表(2) (改变工人数) 时期(月) 8 9 10 11 12 合计 预测需求 780 800 850 760 690 需要生产工人数 78 80 85 76 69 增加工人数 2 5 减少工人数 2 9 7 计划产出 其中:正常生产 加班生产 转包(外协)生产 780 780 800 800 850 850 760 760 690 690 库存 其中:期初库存 期末库存 平均库存 延迟交货 成本 其中: 正常生产费用 加班生产费用 转包(外协)合同 增员/减员费用 库存费用 延迟交货损失 11700 1000 12000 600 12750 1500 11400 4500 10350 3500 总计成本; 12700 12600 14250 15900 13850 171970 从成本考虑,这个解决思路得到的结论与前面一样,即采用追赶策略比较好。 第 7 章 库存管理 第 7 章 库存管理 本章的练习题,2009 年第一次印刷时的第 1 题,由于书中没有介绍单周期库存优化的方法,因此第 1 题的单周期库存问题这个题目在 2010 年重印版中已经取消,原来的第 2 题变为第 1 题,其他各题号也依次 变为 2,3,4,5。 1某医院每年的手术手套的需求量大致为 1000 双,采购费用为 200 元,存储费用每双方手套每年为 1 元,采购价格为每双手套是 10 元,采购提前期为 7 天,采用订货点的方法进行库存控制,订货点与定订 货量是多少。 (每年按照 250 工作日计算) 。 解: 1 200100022 = H DC Q o =633,如果每年按照 250 工作日计算,提前期为 7 天,则订货 点:R=(1000/250)*7=28(双) ,如果按照每天 365 天计算,则订货点:R=(1000/365)*7=19(双) 。 2该题目 2009 年第一次印刷时,排版错误,更正如下: 商场的某种商品的日需求量服从正态分布,日平均 400 台,标准偏差为 25,订货费用每次为 300 元, 供应商提供的订货要求是最低批量为 500,并且提出如下优惠价格: 低于 1000 台 价格为 50 元 1000-1999 台 价格为 47 元 2000-2999 台 价格为 45 元 3000 台以上 价格为 42 元 单位货物年维持费用为单价的 20%。试确定最佳的订货批量(每年按 250 天计算) 。 解:计算不同价格的经济订货批量: 从最低价开始: 价格为 42 元时: 26736 .2672 %2042 30025040022 * 1 = = H DC EOQQ o (不在优惠范围,不可行) 价格为 45 元时: 258298.2581 %2045 30025040022 * 2 = = H DC EOQQ o (在优惠范围) 价格为 47 元时: 25275 .2526 %2047 30025040022 * 3 = = H DC EOQQ o (不在优惠范围,不可行) 价格为 50 元时: 24505 .2449 %2050 30025040022 * 4 = = H DC EOQQ o (不在优惠范围,不可行) 批量与总成本之间的关系 500 1000 2000 3000 批量 成 本 42 价格成本线 45 价格成本线 47 价格成本线 50 价格成本线 比较可行点 2582 及其右边的转折点 3000(价格 42)两个批量的年总库存成本(按照 250 工作日计 算) : =+ +=%2045 2 2582 300 2582 250400 45250400)2582(TC4523237.9 =+ +=%2042 2 3000 300 3000 250400 42250400)3000(TC4222600 从而最佳订货批量为 3000。 提示:对于这种价格折扣优惠的库存优化问题,一般从最低价格开始,如果最低价格所在优惠区间能 找到最优点,即可停止,这个最优化点就是所求结果。因为从成本曲线看,价格低的库存总成本曲线总是 比价格高的成本曲线要低,所以,读者可以看出,在上面的库存成本曲线中,低价的成本曲线位于右边, 价格高的位于左边,依次为 50,47,45,42,不同价格下的成本曲线,各成本曲线的位置是依次下降的。 因此只要在右边的较低价格成本曲线中找到最优点,就不需要计算左边的各成本曲线的优化点(因为左边 的较高价格成本曲线整体上位置要高于右边的低价格成本曲线的) 。 但是如果右边较低价格曲线找不到最优 点,则应该继续在较左边的曲线寻找最优点,然后把该最优点与其右边的较高价格曲线的起始价格点的总 成本比较看,那点成本低来决定最佳订货点。所以实际上上面的题目中,在最右边的 42 价格成本曲线没有 找到最优点,于是继续在其左边的 45 价格成本曲线上找最优点,找到最优点 2582 以后,可以不再计算更 高价格:47,50 的最优点,直接比较 2582 与其右边的成本曲线的起点 3000 的价格成本曲线,那一个较低 就可以了。 3这个题目是考察学生学会利用教材本章例题 7-4 的方法来解决这种需求的库存问题。 解:先计算月平均需求,得到:157.42。然后计算标准差: 标准差= 12 )42.157171()42.157145()42.157150( 12 )( 222 12 1 2 + = = L i i dd =12 (读者注意,有的教科书用另一公式计算标准差, 1 )( 1 2 = n dd n i i 也可以,但是结果稍为大一些,本题采 用本书例题的方法) 。 (1)采用连续盘点(检查)的做法: 经济订货批量=8971.88 2 5042.15722 = = H DC EOQ o 订货点:8430/141228. 130/1442.157+=+=LzdLR d 安全库存=49.1030/141228. 1=LzSS d (90%的服务水平的安全系数为 1.28) 。 (2)采用周期盘点(定期)库存订货系统: 经济订货间隔期,56379. 0 242.157 5022 * = = DH C T o (月)=17 天。 (教师读者注意,这里学生比较多容易把上面计算的结果搞错,计算公式中参数的单位要统一,因为 这里需求量与存储成本的单位都是月,因此计算出来的第一个等号括号中是月不是年! ) 安全库存:1630/ )1714(1228. 1+=+=tLzSS d 4 这一题是物料需求计划的问题,该问题的物料采用逐批订货法,即订货量等于需要量,即用 学会基本的物料需求计划的编制方法。 解: 物 料 提 前 期 周次 需求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总需求 50 80 0 100 120 预计到货 现有数 5 5 5 5 5 5 5 0 0 0 0 0 净需求 45 80 0 100 120 产品 A LT=1 计划发出订货 45 80 100 120 总需求 90 160 0 200 240 预计到货 现有数 10 10 10 10 10 10 0 0 0 0 净需求 80 160 200 240 物料 B LT=1 计划发出订货 80 160 200 240 总需求 135 240 300 360 预计到货 现有数 0 0 0 0 0 0 0 0 0 净需求 135 0 300 360 物 料 C LT=2 计划发出订货 135 300 360 总需求 80 160 200 240 预计到货 现有数 7 7 7 7 7 0 净需求 73 160 0 200 240 物料 D LT=2 计划发出订货 73 160 0 200 240 总需求 240 660 320 720 1120 480 预计到货 现有数 0 0 0 0 0 0 净需求 240 660 320 720 1120 480 物料 E LT=1 计划发出订货 240 660 320 720 1120 480 总需求 270 600 720 预计到货 现有数 0 0 0 0 0 0 净需求 270 600 720 物 料 G LT=3 计划发出订货 270 600 720 物料总需求 675 15001800 15001800 预计到货 现有数 8 8 8 8 8 0 净需求 667 15001800 H LT=2 计划发出订货 667 1500 1800 5该题目是考察学生掌握 Silver-Meal 批量确定方法的程度,做这一题希望学生认真看懂本书范 例 7-7 的思路。 该题的核心思想是把某周的需求合并到其前面第 1 周来订货,看其周平均库存成本是可以降低, 如果降低则这种合并批订货的策略是可行的,可以节约成本,即把这一周的需求合并到前面第 1 周(这个 第 1 周是相对的,假如订货是从第 3 周开始,则把第 3 周以后的第 4,5,6 等各周的合并到第 3 周,这个 第 3 周称为其他各周的第 1 周)一起订货,一直到当出现某一周需求合并以后的平均周库存成本出现增加 为止。 周期平均库存成本: (即在第 1 周订货满足第 1 周到第 m 周以前的各周需求的周平均库存成本) : ) 1(2 1 )( 32m DHmDHDHA m mK+=L 合并的终止的条件是当出现如下情况: )() 1(mKmK+时,停止,则第(m+1)周的需求不能合并到第 1 周(这个第 1 周是相对的) 一起订货。 解: (1)第一次订货在第)第一次订货在第 1 周周: 考虑以后各周需求是否合并到第 1 周订货的决策: 1)200)( 1 1 ) 1 (, 1=AKm (第 1 次订货满足第一周需求,只有订货费用 200,没有库存) 2)1000200 2 1 2 1 )2(, 2 2 =+=+=DHAKm (第 2 周没有需求,因此其库存为零) ) 1 ()2(KK,所以不能把第 3 周的需求合并到第 1 周,这样第一次订货发生在第 1 周,订货量为 150,满足第 1 周的需求(第 2 周没有需求) 。 (2)第二次订货在第)第二次订货在第 3 周:周: 考虑以后各周的需求是否合并到第 3 周一起订货的决策: 1)200)( 1 1 ) 1 (, 1=AKm(满足第 3 周需求) 2)5 .1371505 . 0200 2 1 2 1 )2(, 2 4 =+=+=DHAKm (第 4 周需求合并到第 3 周一起订货的平 均周库存成本) 因为,) 1 ()2(KK=5 ; x2+x3+y1+y3=12 ; x3+x4+y2+y4=6 ; xi,yi0 且为整数。 求解得:X1=1;x2=4;x3=0;x4=6;y1=8;y2=0;y3=0 ;y4=0. 3解:这个题目是利用排队模型求解: 只有一名师傅时,利用单队列单服务台模型: (1)修鞋师傅空闲的概率:P0=1 =1 6 5 167. 0 6 1 = (2)在店内等待修理的鞋的平均数:Lq= () 2 = ()566 52 =167. 4 6 25 = 双 (3)一双鞋平均等待修理的时间:Wq= () = ()566 5 =833. 0 6 5 = 小时 (4)一双鞋在店内停留的时间:Ws= 1 = 56 1 =1 小时 (5)增加一名师傅,则变为单队列多服务台(2 服务台)的模型: 结果为: Po=0.412 , Lq=0.175, Wq=0.035, Ws=0.202. 第 10 章生产维护与设备管理 第 10 章生产维护与设备管理 (1)求这个题目学生要参照范例 10-1,10-2 来做。 平均故障率=(出现故障的设备数/总设备数)*100% 即利用公式(10-1)计算:%10%10 100 10 (%)=FR (2) 求平均每小时每台设备的故障次数,利用计算公式(10-2) : 000035. 0 1500103000100 10 )(= =NFR次/台时 公式中分子表示故障设备数,分母表示累计设备运行时间,该时间等于总的 100 台设备的运行时 间减去其中发生故障以后的设备时间(因为这 10 台设备故障以后停止运行) 。 (3)要求平均每年的每台设备的故障次数,可以利用第(2)问的结果,考虑一年 365 天,每天 8 小时 工作日算,得到: 每台设备每年的故障次数=102456. 08365000035. 0=。 (4)如果有 500 家公司使用该设备,预测一年内发生故障的次数: 228.51500102456. 0=。 第 11 章 项目计划与控制 第 11 章 项目计划与控制 1解: 项目工期是 25 天,关键路线 BDEI,如下图; 第 11 章第 1 题网络图 2 解:项目工期是 23 天,关键路线 CFKM,如下图: 第 11 章第 2 题网络图 3 解:这是一个随机网络计划问题,因为活动的时间参数是用三种时间估计法,因此必须首先计算出各 活动的作业时间: 6 4bma ti + = 得:5, 5, 3= CBA ttt, D t=8, E t=3, F t=6.8, G t=7, H t=9, I t=2, J t=5.2, K t=4. 开始 开始 项目期望时间 30 天,关键路线 CEFHJ,如下图: 第 11 章 第 3 题网络图 4. 解: 该题目在 2009 年第 1 次印刷版中由于排版问题,最后一个作业的紧前作业给漏掉了,其他紧 前作业关系也搞错了,2010 年印刷的已经更正如下: 作业 作业名称 紧前作业 作业时间(天)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清理地面 打地基 砌墙脚(50 公分高) 地面混凝土 地板托架 砌主体墙 做门窗 做天花板托架 上屋顶板木 盖瓦 铺地板 做天花板 墙内壁瓷砖 安装窗玻璃 墙体泥灰层 装电灯 水暖设备 墙面粉刷 - A B B C,D E E F,G F,G H,I H,I J,K J,K L.M N N N O,P,Q 3 4 2 1 3 10 3 4 3 2 4 2 1 1 2 1 2 3 该题目的网络图如下: 关键路线是 ABCEFHKLNO(或 Q)R,项目工期是 38 天。 开始 第 11 章第 4 题网络图 5 解: 没有优化前的网络图如下: 第 11 章习题 5 网络图 关键路线为 ACEG,项目工期是 25 天,总成本895025*40018950 元 经过优化后的网络图如下。最低成本为 18183,完工工期是 19 天。关键路线是 ACEG 和 B DEG。 开始 开始 第 12 章 质量管理 第 12 章 质量管理 1解 本题考察学生领会均值控制图的做法。 首先计算均值与极差值: 015.10 20 1 .102 .107 . 9 45 5 1 4 1 = + = = =Li ij j x xCL 58. 0 5 9 . 2 5 6 . 06 . 07 . 05 . 05 . 0 5 )8 . 94 .10()7 . 93 .10()7 . 94 .10()7 . 93 .10()7 . 92 .10( = + = + =R 因为每次检验的样本量4=n,查表 12-5 知道,管理系数729. 0 2 =A,282. 2 4 =D (1)均值控制图的上下限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