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院外病人转运制度.doc_第1页
院内、院外病人转运制度.doc_第2页
院内、院外病人转运制度.doc_第3页
院内、院外病人转运制度.doc_第4页
院内、院外病人转运制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院内、院外病人转运制度一、院外转运(一)转运联络当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通知出诊人员,并简单询问病情,告知家属简要的急救方法,如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有条件的给予吸氧。(二)转运前的准备医护人员接到出诊信息后,要求5min到位并立即出车,出车前应检查急救药品、器械设备,针对病情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途中能正常使用。携带物品包括:便携式多功能监护仪、简易呼吸囊、便携式简易呼吸机、喉镜、气管导管、负压吸引器、便携式氧气瓶。(三)稳定病情出诊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畅通气道,吸氧,同时详细询问病史,做全面体检,并采取各种治疗措施,使患者病情达到相对稳定再考虑转运。救护人员应向患者、家属或与患者有关的人员做好转运解释工作,说明病情、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发生意外的危险,取得患者、家属及有关人员的同意、理解与合作,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四)转运中的护理1、维持呼吸道通畅:在转运过程中始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有效的呼吸技巧,如:膈式呼吸、缩唇呼吸,刺激或有意识地咳嗽,通过体位引流、背部叩击和振动等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予以吸痰。在吸痰前后各给2min高流量吸氧,否则不仅会引起低氧血症,还可导致组织严重缺氧。吸痰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吸痰手法采用旋转提拉。2、建立有效静脉通路:应选择外周静脉套管针建立静脉通道,以便做到方便、快捷、牢固、准确。另外在途中由于颠簸的原因可能会出现针头移位或其他一些输液故障,转运护士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超的穿刺技术。3、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转运途中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频率、节律及深浅度,昏迷患者要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肌张力、腱反射及病理征。途中予以心电、血压、脉氧监护,观察心律、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同时做好抢救、观察、监护记录。4、心理护理:注意患者心理情绪的变化,积极采用语言与非语言的沟通方式,耐心地安慰患者及家属,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必要的帮助。(五)转运交接到院后向值班医护人员交班,交代转运过程中患者的状况及相应处理,以保证患者治疗和护理的连续性。填写转运记录单,清点药品、物品,及时补充,使之处于完好的备用状态。二、院內转运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过程涉及转运的指征、风险评估、转运人员的组成、转运的器械药品准备等问题。具体实施方法:1、了解转运目的:如进行放射、超声、CT检查、急诊手术、住院等。2、通知相关科室:联系相关的检查住院科室,并简要介绍病情及检查目的。通知预计到达时间,做好相关准备。3、通知后勤保障部门通知电梯的工作人员,告知等候时间及路线,保证绿色通道的畅通。4、通知家属:转运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转运的目的及必要性、可能的风险、途中转运的实施方法,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在未征得患者和家属理解支持的情况下,视情况推迟转运,原则上在家属签字同意后才启动转运。5、转运前评估:呼吸系统:有无影响呼吸的危险因素,是否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气管导管固定是否牢固、有无误吸的可能。循环系统:评估血压、心率、心律、中心静脉压,有无持续性出血,输液通路是否通畅。中枢神经系统: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情况,有无颅骨骨折、颅内压增高、剧烈烦躁。创伤评估:有无气胸、腹腔内出血,伤口引流液量、色、质,有无颈椎、肋骨、长骨及骨盆骨折等,骨折部位牵引、固定是否有效,检查出血部位是否包扎牢固及敷料渗血情况。心理反应:评估患者有无精神紧张不安、恐惧等;评估家属的心理反应。预计途中可能出现的潜在性安全隐患,避免发生险情时毫无准备而无法实施有效抢救。6、转运前的预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静脉通路通畅。颅内高压病人检查前按医嘱使用脱水剂,尽量去除增加颅内压的因素,同时观察病人双侧瞳孔大小、是否对称、对光反射情况。有引流管和尿管者,检查各管道连接是否紧密,引流液满者放空引流袋,并给予夹闭和妥善固定,尤其胸腔闭式引流者搬运前应暂夹闭胸腔引流管,防止引流液逆流;对颈椎骨折的病人,使用颈托正确固定,保持颈部过伸位;对下肢及骨盆骨折的病人,应患肢固定,观察固定器材是否松动。有精神症状、烦躁的病人,检查前按医嘱使用镇静剂,控制烦躁,妥善约束。7、心理护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检查的目的及安全性、检查中的一些具体情况和体验、如何配合检查,让他们有一定的思想准备,解除患者的心理疑虑,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恐惧,帮助维持最佳的检查状态。三、抢救器械、药物的准备1、氧气袋、小氧气钢瓶、便携式呼吸机充气充电备好,根据病情、医嘱选择使用。2、吸痰用物:吸痰管、便携式吸痰器、压舌板、生理盐水、手套,纱布。3、抢救箱:急救药品、注射器、头皮针、输液管、口咽通气管、砂轮、胶布、手电筒、相关科室的联系方式等。4、转运工具:选择多功能转运床。四、安全转运措施1、陪护人员要求:负责转运的护士要求必须有2年以上监护室的工作经验,要熟知病情。另1名随行人员为主管医生。2、途中监测及应急处理(1)严密观察病情并做好应急处理,途中应密切注意意识、瞳孔、血氧饱和度、面色、生命体征的变化、监测病人的心率和心律。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应及时进行紧急处理,并做好记录。(2)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气道管理规范,定时进行气道清理、人工气道调整,防止气管导管、呼吸机导管脱落。给氧,保证氧合。(3)保持静脉输液通畅,根据医嘱随时调整药物剂量和输液速度;病人的引流管应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因病人烦躁及体位变化发生脱落,防止管道扭曲、受压、堵漏。如有胸腔闭式引流管,最好夹闭引流管,防止发生气胸。(4)安全合适的体位: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有脑脊液耳漏者头偏向患侧,有颈椎损伤的病人带颈托固定,烦躁的病人应给予适当的约束,并拉上床档。尽可能避免剧烈的震荡,保持头在前,上下坡时保持头高位。医生、护士站在病人的头侧,一手扶床,以便观察病情,护理员站在对侧双手扶床,推床时防止过快、过猛。(5)护送人员将病人运送到目的地后,与检查科室的医护人员共同安置病人,包括安置和摆放检查体位、固定管道、吸氧等,并简要将转运途中的病情、生命体征、用药情况等做介绍。搬动时护士为组织者和指挥者,医护人员始终站在带有管道的一侧,保护管道及相关仪器设备。过床后再次检查各管道连接是否牢固、设置的参数是否有改变、体位的舒适度等。3、医疗安全:检查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如果有使用简易呼吸器的病人,应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