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管理论文-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理论分析及政策含义.doc_第1页
银行管理论文-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理论分析及政策含义.doc_第2页
银行管理论文-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理论分析及政策含义.doc_第3页
银行管理论文-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理论分析及政策含义.doc_第4页
银行管理论文-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理论分析及政策含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银行管理论文-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理论分析及政策含义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步骤。2002年2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从今年起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综合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以及相应的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成为改革的焦点。加入WTO之后,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正在逐渐发生着变化。五年过渡期之后,国有商业银行必将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外资银行的市场竞争。市场竞争的实质是现代银行制度的竞争,而现代银行制度的核心是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其优劣直接决定了银行的市场竞争能力。本文将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产权基础、公司治理的目的以及公司治理的特殊性进行理论分析,以求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目标模式的理论支点。一、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产权基础我们在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运作模式的未来走向时,产权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公司治理的实质就是要解决委托代理的效率问题,产权制度是企业内部组织制度形成和发挥作用的基础,公司治理就是在既定的产权制度基础之上对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进行构建。因而,公司治理机制的优化从根本上受制于产权制度的优化。研究产权的目的是为了评判各种不同产权制度安排之下经济组织的效率,寻求在产权约束之下最优化的委托代理关系。不同的产权制度会产生不同的产权激励机制,进而决定了公司治理机制及其运行效率的差异。现代产权理论认为公有产权形式下,控制权和收益权处于分离状态,公有产权下的个体都想分得公有产权的收益而不愿意多付出努力,因此在激励方面存在很大的外部性。而在私有产权下,收益和成本都是由所有者承担的,这种收益和成本的对称性消除了公有产权之下的外部性,保证了激励机制的有效性。按照标准产权理论的逻辑,只有私有产权才是边界清晰、最有效率的产权形式。因为私有产权形式下收益权和控制权的有机结合能够产生有效的激励机制。按照现代产权理论的逻辑,私有化是建立市场经济秩序和实现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有效性的必要前提。我们在选择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形式时,一定要国有股退出或者放弃国有股占主导地位才是最有效率的选择吗?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充分认识现代产权理论对于解决转轨经济的局限性。应该看到现代产权理论是产生并发展于西方市场经济的土壤之中的,简单地拿来运用到转轨经济的实践之中则缺乏适应性。选择产权制度形式问题的关键在于评价产权制度形式效率的标准是什么?微观经济绩效是惟一的效率标准吗?1.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反差。回顾现代产权理论发展的历史轨迹,我们不难发现,已有的标准产权理论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确立、成熟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现代产权理论的基本观点也在西方经济的运行之中找到了合理的实践基础。不可否认的是,从社会形态发展的过程来看,社会形态总是沿着不断肯定个体经济效率的基础上向前演化的。对大多数发达国家而言,这一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适用性。然而社会主义国家向市场经济转轨实践对这一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俄罗斯、东欧国家迅速私有化的转轨并没有带来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市场经济秩序的有效确立,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成功。在没有放弃国有股权的产权形式之下,市场经济秩序逐渐建立起来,并在一过程中取得了快速的经济增长。这与西方经济学家所提出的私有化一市场秩序政治民主化的转轨次序并不一致。理论与现实之间产生的巨大反差,使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评价产权制度形式效率的标准是什么?微观经济绩效是惟一的效率标准吗?一个社会长远的发展有赖于平等、稳定等社会目标的实现。如果一种产权制度安排设定微观经济绩效是惟一的追求目标时,短期内对于社会其他目标的损害最终会阻碍长远的经济绩效的实现。放弃国有产权或者国有控股的产权制度显然并不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目标所在,国有控股股权结构在现阶段是必要的,也符合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2.制度环境与产权制度改革。由于历史的惯性,制度变迁是一个逐渐演进的过程,并且是在各种制度因素相互作用推动之下的过程。市场主体的塑造、市场机制的形成、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完善等市场化的制度环境因素将最终决定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进程。应该看到,2002年国家提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问题具有特定的制度背景,这也是我国一系列市场化改革深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市场经济的发展形成了按照市场规则运作的市场主体,产品市场的竞争规则逐渐确立。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壮大,推动了金融结构的变迁和金融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经济全球化的压力迫使企业更多地遵循国际惯例来运作,企业转制及相应的公司治理机制的形成反过来又进一步加深了市场化运作的程度。总之,面对入世之后越来越近的国际竞争压力之下,在国内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之下,推动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正是外部制度环境不断变化的必然结果。3.政府目标与国有产权。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改变资源配置的方式,就是因为认识到市场能够带来效率。到目前为止,我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是成功的,最成功之处就在于改革过程兼顾了国家和个人的利益。准确地说是利益相容保证了改革沿着市场化方向不断深化。政府作为市场行为的主体,具有一般行为主体所不具备的特征:它既有本位利益对财政收入的目标追求,又有社会公众利益对创造就业及提高人均收入目标的追求。在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国家通过占有更多的经济金融资源以在动员资本形成中发挥更大作用,是二战之后德、日经济迅速起飞的重要经验。所以国家作为所有者主体不会也不应该完全退出经济及金融领域,国有股权或者国有控股的所有制形式是保证政府目标实现和社会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我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是一个深刻的制度变迁过程,这与我们的效率目标是一致的。改革过程中既能保证市场化目标的最终实现,又要保证金融稳定和整个社会的稳定,不至于产生大的银行危机和社会动荡。只有满足这两条标准,改革的路径才是最优的。在金融改革中避免出现全社会的系统性风险,关键就是要解决好银行体系效率与稳定的问题。国有股权为商业银行体系提供了信用担保,这是整个银行体系稳定的关键。因此,国有控股的股权结构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产权基础。4.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困境与理论延伸。国有金融产权制度本身决定了国有商业银行的目标是追求社会收益最大化,为经济增长提供足够的信用支持。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一直处于滞后状态,这种滞后保证了宏观金融的稳定,支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与这种支持相伴而生的却是国有商业银行运行低效率以及巨额的不良贷款等问题。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国有商业银行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国有商业银行国有产权的制度规定与市场主体地位的形成使其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是由于市场经济深化而带来的竞争的压力与自身效率的压力;另一方面面临着源自稳定国家宏观金融职能的压力。这两者的矛盾日益尖锐,使国有商业银行陷入改革的困境。已有的产权理论并没有给我们的改革以现成的答案,但是却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现代产权理论认为:只要产权是可交易的,那么不管产权的初始结构如何,都可以通过产权交易改善资源配置结构,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允许金融产权交易,在国有控股的股权结构之下,通过资本市场的产权交易来实现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改善应该是最终的解决之道。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国有银行在欧洲大陆各国金融体系中都曾处于重要地位。这些银行在经济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20世纪80年代后期,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兴起,各国政府认为应该减少对金融中介机构的干预,同时欧洲统一,大市场也增加了银行间的竞争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欧洲大陆出现了国有银行股权结构多元化,并在90年代形成潮流。在德国,东西德统一赋予了国有银行承担地区发展的任务,同时德国人传统上对地方储蓄银行持肯定态度,国有储蓄银行在整个银行体系中所占市场份额很大。1973年法国对国有商业银行实施改革,国家出让最多不超过资本总额四分之一的股权。法国对包括里昂信贷银行在内的三家主要国有银行进行股份化改造,一些外国机构投资者和国内银行成为新的股东。但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一些银行为了防止银行控制权外移,拒绝了外国投资者的投标,主要出售给了资本充足的互助银行和国家控制的机构。改革过程中政府部门仍然控制了较大比重的银行股份。在意大利,上市是调整银行国有产权的主要方式。国有大银行和储蓄银行是通过专门立法成立的,并且采取基金会这种非公司组织形式,因此,国有银行上市的前提是首先进行股份制改造。90年代初意大利政府通过立法,允许这些银行改组成有限公司。到1993年,77家储蓄银行全部改制成功,其中只有23家仍然由其基金会完全所有。政府的支持态度鼓励了私人投资者的热情。1993年,三家国有大银行公开募集上市,募集的股份为16亿股,而申请认购的股份达到88亿股。三家银行总共募集股本6.87万亿里拉,相当于当年股票市场新发行净额的131.从以上西方国家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的实践发展可以看出,(1)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体系中仍然存在占有相当比重的国有股权,并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这些发达国家在银行中的国有资本投资基本上都采取股权管理的方式,而不是直接的政府行政管理;(3)从动态发展的角度来看,国有股份在逐步趋于下降,银行的股权结构趋向分散化和多元化;(4)国有银行股权多元化过程中对外资介入持审慎态度。这些做法对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二、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目的商业银行作为具有特殊性质的金融企业,其治理目的首先要遵循企业治理的一般性。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是企业制度不断发展的产物。在古典企业制度形式之下,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合而为一的,企业经营的动力直接来源于对企业所有权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剩余索取权。随着生产规模和企业交易范围的扩大,两权合一的古典企业制度受到扩大投资规模的制约,古典企业组织形式逐渐让位于现代股份制企业组织形式。现代股份公司企业形式的普遍发展最终使企业突破了物质资本的瓶颈制约,随之而来的是物质资本在企业的地位相对下降了。股份公司的基本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公司治理就是源于两权分离而产生的如何使代理人更好地为委托人服务的问题。古典企业制度时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能够从生产中游离出来的剩余物质资本很少,在生产的四大要素之中,物质资本是最为稀缺的资源,谁占有物质资本谁就拥有了企业的剩余所有权。而在现代企业制度之下,社会化大生产和企业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使得企业家才能日益成为稀缺性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地位上升了。除了企业家才能之外,企业还存在着其他类型的专用性资本投入。在新古典经济学看来,企业的资本所有者就是企业当然的所有者和剩余索取者,因而得出企业经营的股东至上主义逻辑。这无疑是一种用物权界定财产所有权的法学理论和思维的反映,物权主要是从物质形态的归属的角度界定财产所有权。现代企业理论虽然是在对新古典经济学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现代企业理论的两大分支企业契约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在企业所有权这一问题上都沿循了新古典经济学股东至上主义的分析传统。企业契约理论是以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对称假设为前提,把企业的要素所有者分为人力资本所有者和非人力资本所有者,通过不确定性、资产专用性和机会主义行为等重要概念的引人,分析这两类要素所有者的产权特征并讨论企业所有权的最优安排。企业契约理论的代表人物阿尔钦、德姆塞茨等认为企业在本质上是一种契约关系,它并不具有命令、强制即对行动的纪律约束等权利。企业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单个私产所有者为了更好地利用他们的比较优势,必须进行合作生产。以团队方式进行的合作生产所获得的产出大于他们分别进行生产所得出的产出之和,这正是个人私产利用企业这种组织形式的原因。团队生产要解决各成员之间的监督问题和协调问题,这些问题正是企业运作的成本所在。委托代理理论将股东至上主义逻辑看做是不容置疑的。在两权分离的制度安排下,委托代理关系被视为是一种契约,在这种契约之下,股东作为委托人授权代理人为委托人的利益从事某项活动。理性代理人首先关注的是自身的利益,之后才是委托人(股东)的利益。当两者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股东的利益有可能会受到损害。如何减少代理成本,使代理人能够更好地维护委托人的利益成为委托代理关系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和代理人都要为实现自己的利益目标而努力,而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能够使委托人在实现自己目标的同时让代理人在代理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目标,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解决如何降低代理成本,使代理人能够更好地为股东利益服务的问题。以科斯为代表的现代企业理论突破了新古典经济学将企业仅仅看做是投入产出的生产函数的局限性,指出了企业的契约本质属性。利益相关者理论则由此进一步指出企业作为一种契约性组织,是由各个利益相关者所构成的“契约联结体”,其所有权不同于财产的所有权,不能简单地用物权的方式来定义企业所有权的归属。企业作为一种契约是关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要素所有权通过长期的交易合作来利用各自的资源获得更大收益的一种约定。因此,要素所有者都应该拥有企业的所有权,即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正是从企业的契约性质出发,而不是简单地从物权出发来界定企业的所有权才顺理成章。企业契约中的要素所有者包括股东、企业经理人员、企业员工、债权人、顾客和供应商等所有的利益相关者。既然企业的所有权属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企业公司治理的目标就不应该仅仅设定为股东利益最大化,而企业代理人也不应该仅仅对股东负责。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公司的雇员、供应商、债权人和客户等作为人力资本所有者与股东作为非人力资本的所有者一样都拥有对企业的所有权。公司不是简单的实物资产的集合物,而是一种治理和管理专业化投资的制度安排。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代表人物布莱尔(1999)认为,“由于股东享有有限的责任,因此他们并不总是惟一的剩余索取者,有限责任意味着股东的损失不会高于他们在公司里已持有的投资。当公司的总价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