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政治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2019年高中政治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2019年高中政治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2019年高中政治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统文化的继承继承良好商德,弘扬传统文化徽商是一支贾儒结合型的商帮,其“贾而好儒”的特点使其推崇“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的商德,这种以儒道经商的良好商业道德至今仍是现代商业所推崇的准则之一,但徽商也存在着“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及“农本位”“官本位”“有商无工”等弊病。在沉寂了一百多年之后,新徽商在继承徽商“诚信、好儒、重义”的优良传统基础上,一脉相承了吃苦耐劳、勇于开拓的“徽骆驼”精神,在新时代的经济领域里纵马驰骋,创造出了“奇瑞”“江淮”“海螺”“丰原”“洽洽”等知名民族品牌,又以崭新的姿态重新登上了中国商界的舞台。【思维导图】【创新演练】1“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的商德是传统徽商文化的精华,那么我们对待优秀传统徽商文化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继续保持和发扬自觉地加以改造ABCD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待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符合题意。答案:A2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古有俗语:“无徽不成镇,无徽不成商。”徽商是一支贾儒结合型的商帮,其“贾而好儒”的特点使其推崇“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的商德,这种以儒道经商的良好商业道德至今仍是现代商业所推崇的准则之一,但徽商也存在着“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及“农本位”“官本位”“有商无工”等弊病。材料二 时代造就了新徽商。在沉寂了一百多年之后,新徽商在继承徽商“诚信、好儒、重义”的优良传统基础上,一脉相承了吃苦耐劳、勇于开拓的“徽骆驼”精神,在新时代的经济领域里纵马驰骋,创造出了“奇瑞”“江淮”“海螺”“丰原”“洽洽”等知名民族品牌,又以崭新的姿态重新登上了中国商界的舞台。(1)材料一反映了文化生活的哪些知识?(2)结合材料一、二,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古代徽商的商业观念?答案:(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2)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古代徽商的商业观念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其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和剔除。要正确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体现时代精神。基础巩固1放鞭炮是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近年来,很多地方相继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其中有环保、安全等因素,但很多人觉得不放鞭炮,便没有了年味,传统在被淡化。让春节在新时期下,用新的方式与传统韵味相结合,这样过年才会变得有意义。春节放鞭炮是()A对传统习俗的继承B一种封建迷信活动C对传统思想的继承D需要全盘否定的过节方式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过节燃放烟花爆竹属于传统文化中的传统习俗,故A项正确;B项与题意不符;C、D两项理解错误。答案:A2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佳节中秋节。猜灯谜、吃月饼、燃灯、赏月等是我们在中秋节时的固有习俗。下列对中秋节的习俗理解不正确的是()A它被称为凝固的艺术B它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下来的形式C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D它具有相对稳定性解析:注意本题为逆向选择题,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故应选A项;B、C、D三项都是对传统习俗的正确理解。答案:A32018年7月10日,“京津冀文博一体化系列展廊坊博物馆藏剪纸艺术展”在民族文化宫开展。剪纸作为我国民间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中国的剪纸艺术最早始于西汉,宋代时剪纸形式变得多样化,到了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了鼎盛时期。下列对剪纸的认识,正确的是()剪纸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剪纸属于中华传统文化剪纸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剪纸作品都是传统文化的精华ABCD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剪纸属于中华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剪纸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符合题意;中国的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说法错误;剪纸作品不都是传统文化的精华,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答案:B4近年来,国学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然而,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让许多人望而却步。适应市场的巨大需求,一些用通俗语言诠释经典的书籍、音视频动画等因其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富有时代气息而备受大众欢迎。这说明()A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B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C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D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解析:用通俗语言诠释经典的书籍以使其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富有时代气息,说明传统文化在保留着其基本特征的同时,具体内容又因时而变,故选D项。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答案:D能力提升5孝老敬老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古有“扇枕温衾”等24孝故事,今有“为父捐肾”“背母上学”等当代中国24孝典范。由“古24孝”到“当代24孝”表明()传统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传统思想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对待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A B C D解析:材料并不是强调传统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不符合题意;优秀传统思想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不能说传统思想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不符合题意;由“古24孝”到“当代24孝”表明传统文化在保持基本特色的同时也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正确;由“古24孝”到“当代24孝”表明对待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答案:D6针对有人主张小学生重读四书五经,我国国学大师文怀沙认为,在中小学课本中选录优秀的四书五经文章是好事,但没有选择地让孩子学四书五经是开历史倒车,其中所隐含的奴性文化,只能使人的思想僵化麻木。这告诉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传统文化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待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腐朽的东西要加以改造或剔除要防止传统文化影响人们的行为A B C D解析:四书五经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存在糟粕,对其要批判地继承,故选C项。答案:C7材料法治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理论渊源,其中最典型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主张。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指出:“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所以备民也。”认为法是治国理政的根本,只有实行法治,国家才能安定。另一位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则明确提出了“以法治国”的理念。与法家尊崇法治不同,儒家强调德治,提倡治国以礼,为政以德,重视礼治和道德教化的作用,因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法律规范和道德准则是相辅相成、紧密结合的。法治和德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从而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法治思想、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为我国的法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有关知识,分析在我国的法治建设中应如何发挥传统法治思想的作用。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发挥传统法治思想的作用,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可以从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等角度回答,并结合传统法治思想进行分析,实现知识与材料的有机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