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五篇)_第1页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五篇)_第2页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五篇)_第3页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五篇)_第4页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五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五篇)(篇一)为促进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健康发展,县政协提案法制委员会办公室组织部分县政协委员,县农水科技局、市场监督局相关负责人和本土专家组成调研组,采取实地调研和外出考察相结合的方式,于*年6月至8月,深入到城关、江口、广货街、龙王、四亩地、筒车湾、新场镇等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技人员和合作社负责人深入交流;于9月17日至20日,赴*市略阳县、留坝县、洋县,*市*考察学习。历时近四个月对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建议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发展现状与模式(一)总体情况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各行业部门的指导下,近年来不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取得了较快发展,合作领域不断拓展,综合能力不断提升。截止*年10月,全县登记注册合作社296个,遍布11镇68村。从行业分布来看:从事种植业112个(有机大米、杂粮、食用菌、中药材等),从事林果业25个(苗木、板栗、核桃等),从事养殖业65个(养猪、养牛、中蜂、土鸡等),从事特种养殖2个(林麝、梅花鹿),从事服务业33个,其它61个。全县农民合作社总资产达到了4.63亿元,入社农户2800余户。在脱贫攻坚战中,各镇按照“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经营模式,多渠道带动贫困户增加收入,共有1093户347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合作社带动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分别占全县贫困户的24.4%和31.1%。*年全县农民合作社销售农产品总值9000余万元,实现经营收入2800余万元,实现盈余1000余万元,上缴税金80余万元。目前全县已成功创建县级示范社26个,市级示范社6个,省级示范社4个。(二)发展模式从调查总体情况看,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模式、合作层次不断提升,统一经营得到较快发展,综合发展能力日益增强。发展比较成功的典范模式如下:一是产业带动型。模式为“产业合作社农户”,由合作社把基地和农户联系起来,其特点是实现生产基地化、专业化、标准化,形成了产加销发展模式。如宁陕绿宝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该社成立于2012年12月,主要从事有机大米、有机杂粮种植、加工、销售活动。现有入社农户340户,其中贫困户95户,占27.9%。合作社以朱鹮野化放飞基地城关镇寨沟村为基点,按照产前统一种苗、农资、技术规程;产中农户分散管理、分户经营、实时监控;产后统一高于市场价回收、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宣传销售。在种植过程仅使用有机肥,采用物理防控手段,保证产品品质,实现全程无污染控制。合作社注册了“秦耕”商标,已拿到了有机转换认证证书。*年有机大米种植规模达到6000亩,有机杂粮4000亩,预计年产有机大米、杂粮2800吨,产值达到5000万元。据统计,*年该社发展有机种养业综合收入231.45万元,户均纯收入12363元,人均纯收入4121元,9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脱贫标准。二是园区牵头型。模式为“园区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由现代农业园区牵头,把同类农产品生产的合作社组织起来,其特点是生产技术成熟、成本节约率高、经济效益较好。如宁陕县梨子园养蜂专业合作社,该社成立于*年,现有社员263人,其中女社员138人,占全体社员的52%,带动贫困户72户,占27%。该社主要从事中蜂养殖、蜂蜜加工销售、良种选育、新技术研发与推广、蜂产业原辅材料供应。值得赞誉的是该社通过外引内联方式,已经与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中蜂养殖提供了坚强的科技支撑。现存蜜蜂2020箱(群)。通过土地入股、技术入股、劳力入股、资金入股等多种形式,严格按照“五统一管理”(即统一蜂种、统一农资、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实现了标准化建基地、“从田间到餐桌”全程无污染控制。合作社生产的“蜂婆娘”系列生态蜂蜜产品共计4.5吨,实现产值120万元,入社社员户均收入2200元。三是能人领办型。模式为“能人合作社农户”,其特点是由德高望重的村干部,懂管理、会经营的人才、掌握农业技术的能手、返乡青年等能人,依靠当地的产业优势和地理人文优势,组建专业性强、社员联系紧密、生产效率高、辐射面广的农民合作社。如四亩地镇四亩地村青年邓庚,十多年来,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合作种植林麝饲草、中药材、林麝养殖入股等方式,增加经济收入。*年,公司已流转18户贫困户共计42.6亩土地,发放土地流转金6.3万元;35户贫困户52人在园区务工,领取工资18.6万元;给52户贫困户发桑树、构树苗5万棵,收购林麝饲草3.6万斤;与26户贫困户合作种植核桃160亩。建成林麝圈舍200间3000平方米,养殖林麝200头,并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养殖300头,使基地林麝养殖总量达到500头,年产麝香4000克,为全县提供100头优质种麝。种植林麝饲料林面积达到800亩。核桃面积达到1000亩,五味子面积达到1200亩,中药材500亩。江口回族镇竹山村青年农民李宁创办的佳慧生态养猪合作社、新场镇新场村脱贫能人大户刘海峰创办的宝蜂种养合作社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些能人大户不但自己能致富,也带动了当地农民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收入,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企业驱动型。模式为“企业合作社农户”,由合作社把企业和农户联系起来,其特点是生产规模大、生产标准化高、经济效益好。如宁陕县新场镇花石村成立的荣兴花石专业股份合作社,发展生态养殖产业,由合作社负责生态养殖环节,西安海荣集团负责产品销售(即将森林散养猪肉回购后用于海荣酒店自营),互利共赢,优质生态猪肉产品不愁销路,能够保证合作社社员有稳定的收入。 五是支部引导型。模式为“支部合作社农户”,政府部门为确保实施的农业产业项目拓展延伸,支持当地的专业大户或村干部兴办的合作社,其特点是生产规模大、专业性较强,巩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果。如筒车湾镇海棠园村在包扶单位中央办公厅驻村工作队的引导和帮助下,于*年2月注册成立了“宁陕县海棠园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87.25万元,该社以种植生产绿色有机大米为主,兼顾销售蜂蜜、香菇、木耳、野生猕猴桃等农副产品。*年以来,免费为农户提供水稻良种2656斤,有机肥51吨,组织种植培训20多次。*年累计带动农户280户,户均增加现金收入5500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5户。该合作社在精准脱贫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三)主要成效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互助性质的合作社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有效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我县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一是深化了农产品供给侧改革。农民合作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依靠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通过资金、技术、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更加趋向合理,提升了优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县以农民合作社为基本主体,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抓手,坚持工业化发展理念,实施产业化运作,集中打造以生态养猪、养牛、养蜂等现代畜牧业,以板栗、核桃为主的干鲜果业,以富硒大米、杂粮为主的有机产品,以天麻、猪苓、白芨等为主的中药材等四大特色产业,加快了我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步伐。二是提升了农业综合效益。农民合作社作为农民自己组织起来的民办经济组织,与广大农民有着密切的利益关系,有效克服了分散经营的农户无法对接大市场的弊端,有利于形成名特优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和区域布局,促进农产品生产规模化,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业综合效益。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发展到 11家,总资产0.97亿元,年产值2.37亿元。同时,大力培育知名品牌,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有陕西名牌产品1个,陕西省著名商标2个,有机食品认证3个,无公害认证7个,宁陕地理标志(宁陕香菇、宁陕天麻、宁陕猪苓)产品3个,有效提升了企业产品质量和知名度。三是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宁陕处于秦岭腹地,山大沟深,耕地规模偏小、地块零碎分散是我县农业生产社会化的根本制约因素。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抗御市场风险。农民合作社作为一种自愿组织起来的联合体,能有效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推动农业实施规模化经营。截止*年底,全县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流转土地面积3565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3.9%,涉及农户1550户,占总户数的9.9%。四是带动了农户增加收入。通过参加农民合作社,首先降低了生产资料购买费用。农民通过合作社组织参与市场竞争,农资购买量大幅度增加,农户可享受到批发价或出厂价;其次新品种、新技术大面积推广,使农产品质量和品质提高,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再次是节约了交易成本,合作社集产、加、销于一体,通过内部服务使交易成本降低。充分利用合作社平台和履行社会责任,带动贫困户实现产业精准脱贫。调查结果显示,70%以上农民认为通过参加农民合作社提高了收入,参加合作社的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分红、劳动力入股分红、资金入股等形式,收入目标有了突破。五是锻炼了一批新型农村经营人才队伍。通过创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使我县一批有知识、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乡土人才脱颖而出,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力量。六是促进了林草资源开发。我县具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和潜在的林间草地资源,面对市场需求,宁陕荣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充分发挥林业资源优势,发展林麝养殖业,开展林麝养殖技术研究,在林麝的饲养管理、饲料营养、驯化繁殖、疾病防治及活体取香等课题方面形成了完整的技术成果,为宁陕建立优质林麝种源基地提供保障,开辟了新的致富产业,从而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存在主要问题尽管我县农民合作社发展势头强劲,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从总体上看仍处于起步阶段,数量多、质量差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合作社有名无实、流于形式,发展质量、规范水平、人才队伍、外部环境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一)内控机制亟待完善,运行需要规范。一是内控机制不完善。虽然我县合作社普遍建立了以“三会”(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和架构,但实际运行情况并不理想。部分合作社运作和管理随意性大,理事会、监事会流于形式,存在不按章程和制度办事的现象。部分合作社组织制度不健全,民主管理、民主决策不完善,会员权利、义务不明确。二是运行不规范。合作社与会员的联结松散,利益关系不紧密,部分合作社靠个人信誉维持管理,服务停留在生产或销售的个别环节上,没有形成产供销一体化。有些合作社是有名无实,仅注册办理营业执照,无生产、办公场地。三是财务核算不规范。合作社作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所有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财务核算。从调查情况看,有些专业合作社没有专门的财会人员,有的没有建立财务核算机制,已经建账核算的合作社,在票据使用、资金监管、物资收发、产品销售、项目建设、成员账户等方面还很不规范。(二)发展规模小,抗市场风险能力弱。一是社员人数少。截止目前,我县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登记的合作社社员为2800户,仅占全县农民总户数的17.9%,大多数合作社是几个农户、十几个农户的松散式联合,甚至有少数合作社是“空壳子”“虚架子”。二是资产规模小。截止现在,全县合作社注册资金达到4.63亿元,但是相当一部分社员采取以土地、林木等实物作价入股,以现金方式入股的并不多,因此形成合作社账面资产数额庞大,实际可营运的资金很少。三是基地规模小。一些合作社在基地建设方面意识不强,力度不够,加之自身条件所限,合作社的生产基地小而散,规模效应、示范带动作用不强。四是服务范围窄。绝大多数合作社服务的范围仅限于本镇,相当一部分局限于本村、本组的几户、几十户,跨镇发展的合作社还非常少。五是合作环节少。多数合作社合作项目少、合作内容单一,基本停留在农资供应、生产管理、产品销售环节上,在产品加工、仓储、运输、品牌创建、营销网点等环节上还比较欠缺。六是产业链条短。虽然我县农业特色产业较多,但是合作社主要经营模式还局限于生产、销售初级农产品,经营系列产品和精深加工的高附加值产品少之又少,大多农民合作社市场竞争力不强。七是自身发展力量弱,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差。(三)农产品销售困难,附加值低。农业是弱质产业,受自然、市场、环保风险影响大,主要表现在销售渠道不畅和销售困难,市场附加值低。对我县合作社产品销售情况调查看:一是生产成本大。由于生产基地远离城镇,产品集散成本大;生产者多数都是贫困人口,劳动者技能差,几乎都是靠人工,机械化程度低。二是产品认证难。绿色、有机产品认证程序复杂,认证需要的技术指标高,取证时间长,取得认证很不容易。三是品牌不响亮。虽然我县自然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生产环境符合绿色、有机产品的条件,但是我县合作社生产的优质蜂蜜、绿色大米没有取得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绿色、有机产品证书,产品缺乏绿色有机金字招牌,市场认知度不高,制约特色产业持续发展壮大。此外我县合作社各自为战,主打产品量小,商标牌子多,网上销售难,缺乏创名优品牌合力。如:宁陕县海棠园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肖成波反映,本社种植经营生态大米,合作社提供良种和有机肥料,由农户分户种植、合作社以每公斤5元回收稻谷,运到汉阴县加工成大米后在县城冷藏,再进行包装、销售,成本大,收益低。*年,该社收购农户生态稻谷4万斤,扣除稻谷收购、加工运输、储存、包装、邮寄等费用后,大米销售价仅为每斤10元,盈利为每斤0.50元,几乎是微利,加上海棠园村委会在稻谷收购环节每市斤补助1元,全年盈利为6万元。肖成波坦言,目前该社有中央办公厅扶持、协调产品销售。如果精准扶贫结束了,没有中央办公厅及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他们合作社生产的生态大米销售就更加困难。主要原因:一是大米产量小。难以在淘宝、京东电商平台上占据优势地位;二是品牌效应弱。尽管自己生产的大米品质优良,但没有绿色、有机产品证书,难以取得高端消费者的认可,产品市场销售价和附加值低,影响产品市场竞争力。(四)养殖业扩大规模和提高收益难。一是绿色环保潜在风险大。受我县地理环境影响,目前生态养猪、养牛、养鸡场所均建在河谷地带,虽然稍具规模的养殖场都建了畜禽粪便沼气处理设施,但沼液处理仍然无法得到安全环保利用。有的小型家庭养殖场甚至没有畜禽粪便处理设施,超过环境自净能力,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事件发生。规模养殖对环境污染潜在风险进一步加大。二是提高效益难。全县只有一个小型屠宰场,难以解决我县江口、太山、蒲河片区生畜屠宰问题。只有建立区域性小型屠宰点,方便生畜在当地实现宰杀,才能保证畜肉产品符合要求,提升生态养殖的经济效益。(五)专业人才缺乏,发展后劲不足。一是合作社的牵头人,大多是一些农村能人和专业户,多数属于传统型农民,学历不高,缺乏专业知识。由于农业是弱势产业,许多专业技术人员并不愿意投身合作社,因此缺乏专门的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从调查走访中了解到,合作社普遍反映缺乏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和专业技术人才。二是由于农民合作社大多地处偏远地区,工作环境、各种待遇与城镇相比差距较大,造成了合作社人才引进难和留不住等问题。(六)融资贷款难,制约扩大再生产。农民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市场主体,由于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缺乏合格的抵押品和有效的担保机制,无法进行信用评估和评级授信,合作社很难获得金融部门的支持,融资贷款困难,制约发展。(七)基础设施差,投入大,影响发展。从调查情况看,我县部分合作社为了更好地发挥自然资源和土地优势,建设基地一般都选择在土地、林木资源较好的地方。但是这些地方都与城镇和公路有一段距离,需要重新修通道路、架设高低压电力设施,开通通讯和网络,由于资金投入巨大,靠合作社自身力量根本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三、考察情况和启示这次调研组所考察的*市洋县、留坝县、略阳县,*市*都属陕南山区县,地理地质、生物资源、农特产品相近,在扶持发展农民合作社上的许多做法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一是注重扶持增强村级组织经济实力。*市留坝县火烧店镇中西沟村扶贫互助合作社,是以村党支部领导下的集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公益项目等功能为一体综合服务平台。扶贫合作社下设4个经营性服务队,6个公益性服务队。留坝县出台了由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承建30万元以下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该社充分利用政策,通过承建村级工程及特色旅游服务,社员在合作社劳务收入总计达到15万元,向股民分红3.56万元,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村扶贫互助合作社提留积累达到7.8万元。村扶贫互助合作社通过提留公积金解决了“空壳村”无钱办事的困难,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力。二是注重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如洋县朱鹮湖果业专业合作社,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开昌组织专业大户、经销大户自发组建的民办民营民收益的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合作社占地260亩,现有成员482人,党员30人,注册资金1050.8万元,固定资产1.02亿元。有机香米、黑米、菜籽油、香油、黄金梨、大樱桃等产品获得“中国著名品牌”“中国消费者满意名优品牌”,合作社荣获“陕西省AAA级信誉单位”“现代农业示范区”“电子商务先进单位”等荣誉。该合作社带动3镇10村284户899人脱贫任务。*年营业额5600万元,社员贫困户人均分红3800元。合作社成立了党支部,以党员示范推动有机产业发展,建立稳固的脱贫攻坚长效机制,实现了经营规模化示范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营的运行机制,形成了“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社员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原省委书记、现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赵乐际曾到该村视察,对该村发展有机产业走共同富裕的路子给予高度评价。目前该村呈现出企业发展、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好局面。实践证明,农民群众自愿要求组建、实行民主管理的专业合作社,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并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特色农业、效益农业的发展。三是注重放权增强合作社发展活力。如洋县在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食用菌产业中,政府有关部门只对农户所需菌材实行严格审批和现场检查,在生产食用菌方式上充分放权,合作社可以根据菌材材质大小和市场需求情况,选择适合椴木或袋料生产方式,让产品更加贴近市场,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如洋县磨子桥镇二龙村成立了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和农民互助资金协会,两个合作社对全村社员产业实现了全覆盖。依据二龙村村级扶贫合作社章程,按6:3:1进行分配。入社社员按照利润60%分红;30%留作公积金,用于扩大再生产等;10%留作公益金,用于成员公益支出。*年,对全村152户贫困户526人实行了产业帮扶,贫困户产业年增收80多万元,户均增收5320元,人均1537元,实现30户150人脱贫。截至目前,扶贫互助合作社发展椴木香菇2000多架、袋料香菇80万袋。预计两年后,每年产值收入400多万元以上,纯收入将达到120多万元以上。计划*年实现整村脱贫。四是注重发展优势产业。只有依托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建立起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才能满足农民群众实际需要,才能带动优势产业的发展。如略阳县发展当地乌鸡产业,前期投资1000万元启动资金,解决乌鸡提纯复壮需求,现在县级财政每年预算100万元用于乌鸡品种科技研发,略阳乌鸡产业发展既有为提纯复壮的专业合作社,也有从孵化到收购的专业合作社,打造了完整产业链条,使略阳乌鸡成为响当当的地域品牌。 五是注重培育新型管理人才。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有奉献精神的新型管理人才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稳步发展的关键。从考察洋县磨子桥镇二龙村合作社、纸坊街道办事处草坝村朱鹮湖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看,两个村的村级主要领导都具有市场经营能力、有甘愿奉献精神,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产业上,身居产业一线“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用典型样板示范引路,用成功事例激励农民,带动农民群众共同发展专业合作社,基本实现了产业发展、产业扶贫全覆盖,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加收入、乡村振兴提供了原始动力。四、建议(一)树立典型,不断提升发展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本力量。一是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年1号文件)提出“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要求,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及相关政策,让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合作社、积极创办合作社。二是通过树立先进典型,认真总结推广我县依法创办农民合作社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树立一批可学、可见、可比的标杆和样板,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办社的积极性,努力营造“追赶超越、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三是建议将产品销售放在核心位置来抓,强化产品营销手段。充分利用电商平台,做好产品线上和线下销售工作。树立没有销售就没有发展的理念,千方百计促进产品销售。(二)依法落实监管,夯实发展基础。一是按照农民合作社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制,指导农民合作社规范组织形式,实行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明确“三会”的职责和权力,保证合作社组织内部运作的公开、公平。二是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机制。严格遵守合作社章程规定,认真履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程序,确保合作社成员的主人翁地位和经济利益。三是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严格审批,从源头上保证质量,探索实行动态监测制度。依法严格监督财政扶持资金使用情况,整合规模小、同质化、知名度差的合作社,取缔没有产业实体、运转不规范、违规经营套取扶持资金的合作社。四是加强组织领导,提高管理水平。坚持发展与规范并举、数量与质量并重,结合我县生态环境特点、经济整体实力和农业产业特色,强化指导服务,抓好督促检查,不断增强农民合作社的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合作社自我造血功能,壮大发展实力,使其在政府各优惠政策“断奶”后,有足够力量抗击市场风险。五是按照发展与保护并举的原则,依法对合作社生产经营过程中环境保护问题进行监管。做好我县合作社生态养殖产业的前期指导工作,加强对在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源进行日常检查监督,确保生态养殖与环境容量相适应,实现绿色发展。六是依法依规进行监管。对合作社依法、依规履行社会职能、产业分红等方面加强管理,不能“穷了和尚富了庙”,要让入社农民通过合作社的组织形式真正得到实惠。(三)强化政策保障措施,提升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实力。扶持农民合作社做强做大,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一是加大项目扶持力度。全县各级各部门在安排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农业技术推广等涉农项目时,要把合作社作为支持重点,优先考虑,优先安排,积极探索以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落实项目资金和农业扶持资金的新途径。二是保障财政资金投入和扶持政策的连续性。设立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纳入财政预算,重点用于产业发展、涉农企业和合作社发展壮大。三是降低门槛、简化手续,把农民合作社纳入金融机构信用评定范围,切实把合作社当作经营实体进行扶持。四是针对当前我县规模化养殖户沼液无法得到有效抽排问题,建议为规模生态养殖合作社各配备一辆沼液抽渣车,以解决沼液抽排问题。沼液抽渣车辆经费可采用农业机械化政府补贴的方式,采取政府补助一点、合作社自己出一点的方式筹措。五是创新机制,培养新型人才。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充分发挥职业中专、农广校以及各类民办职校的作用,分类型、分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大力培养合作社专业技术人才,切实提高农民合作社的人才素质,为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六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加大农民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制定政策套餐,解决当前合作社在通路、通电、通水、通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问题,并加大协调力度,保障电力、通讯,促进农民合作社健康持续发展。(四)实施品牌战略,突出特色资源开发。我县农民合作社要坚持实施品牌战略,在特色资源开发中优先对蜂蜜、核桃、板栗产品进行深加工,以品牌效应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影响力,重点在生态养殖、特种养殖、绿色种植上下功夫,实现以特色产业建社,推进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一是积极推进品牌创建工作。由相关部门牵头,负责全县品牌创建工作,把创建省市名牌作为发展壮大农业产业的重要手段。通过规范使用无公害、绿色、有机等农业规范标识,组织标准化生产和建立记录、追溯制度,培育知名品牌,提高产品在市场中的认知度和竞争力,使我县绿色农产品创建久久为功,独树一帜。二是要整合资源,做大做强产业。重点扶持有一定发展前景的农民合作社,集中打造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品牌,集中对全县生产的蜂蜜、有机大米、生态猪等产品进行统一收购、加工、包装、品牌、营销,对品牌建设的宣传费给予资金补助,促其发展壮大。三推进合作社基地建设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对有发展潜力、带动能力强的合作社生产基地包装提升,建设必要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构建合作社生产基地“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可按区域将合作社生产基地串联起来,形成整体优势,促进农业合作社与乡村生态旅游共同发展。四是要全方位做好宣传。争取利用中央电视台等特色农业栏目深度录制、宣传我县绿色农产品品质,进一步扩大市场知名度。(篇二)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形势下发展农村经济的一种生产经营体制的创新,对于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强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扎实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几年得到了较快发展,并且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为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工作措施、发展成效、困难问题及今后发展思路措施等,我们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多层次、多成分、多领域发展态势。截止*年底,我县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879家,其中种植业类727家、养殖业类71家、农机类56家、林果类25家。合作社共注册商标18个,有19个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南乐县民丰、汇丰2家种植专业合作社跻身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行列,4家省级示范社,30家市级示范社,59家县级示范社。二、 工作措施1、建立组织,强化领导。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一直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来抓,成立了领导小组,及时协调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进行规范,有力地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2、项目扶持。近年来,县农业局始终把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将现代农业园区提升、标准化农业园区建设、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大型沼气工程、秸秆奖补资金等项目优先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倾斜,有效地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壮大发展。如:南乐县共兴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南乐县心诚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依托现代农业园区提升项目,在园区内进行园区牌坊、园区棚边小屋、育苗温室、绿化等项目建设。*年南乐县天逸种植合作社依托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进行了温棚扩建。*年建奎种植专业合作社等6家合作组织依托小麦穗期重大病虫害防治项目,对其种植区进行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年整合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项目资金,通过政府招标2家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组织对全县小麦高产创建示范方、高标准良田、小麦种植合作社、种粮大户进行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年南乐县兴益园种植专业合作社依托大型沼气工程项目,在园区内建立1000m3大型沼气工程。利用*年度市禁烧奖补资金对从事农作物收获、秸秆粉碎还田、促进土壤有机质提升,秸秆收储及利用的14家合作社进行了补贴。3、优化服务。为加快农民专业合作发展,县农业局要求各业务股站积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市场信息、技术培训、农产品质量认定等服务。质检中心鼓励、引导合作社“三品一标”申报认证工作,发展特色农业,全县现有7家合作社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及2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今年重点帮扶新希望种植专业合作社等6家合作组织进行无公害产品、基地认证及认定工作。农经站积极做好省、市、县级优秀示范性合作社评选活动,从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入手,选择一批带动能力较强、发展前景较好的合作社,树立典型,增强影响力。科教股将合作社负责人培训培养纳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项目,吸纳他们为科技示范户。农广校以合作社的生产园区或基地为依托,以合作社社员、种养大户为主要培训对象,扎实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每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00人。三、 发展成效1、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开发和经营服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使农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我县已逐渐形成了大广高速两侧果蔬产业带和福堪乡刘吕村及卞辛庄、张果屯镇烟之东及后孙黑、千口镇陈村、寺庄乡苏岳村及豆村、寺庄乡利固等特色农业园区。如位于西邵乡刘苑村,通过西邵乡莲花莲藕专业合作社带动,形成了以莲藕生产为主导的农业格局,西邵乡及周边莲藕种植面积突破3万亩。2、提升了全县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土地托管面积逐年扩大,从而对农业机械需求量增加。据统计,我县拥有农机类农民专业合作社56家,主要农机器械包括农作物播种机、收获机、植保器械等。如宏创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年,截止目前拥有大型农机具145台,其中:拖拉机65台,小麦联合收割机48台,玉米收割机32台,配套农机具569套,带动农户1813户。3、促进了农户有组织地进入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使农民能够按照市场需求开发特色农产品,进行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如鑫农种植合作社,是集种子繁育、购销、订单农业生产、病虫害统防统治、玉米烘干等为一体的专业合作社。该社发展新麦26强筋小麦种植1.8万亩,全部订单收购,收购价格1.32元/斤,比普通小麦高出0.1元/斤。4、拓展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政府服务很难满足广大农户多层次、多方面发展需要,而合作社可尽量满足农户需要,解决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划算的事情。如南乐县民丰农业专业合作社,依托河南省民兴种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 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经营模式。该合作社向社员提供新品种推广、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市场信息等服务。5、加快了标准化、品牌化农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种植、区域化布局,有效地提升农业生产效益。近些年越来越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认识到产品质量认证与品牌营销的重要性,通过商标注册、无公害绿色农产品认证,提高市场竞争力。如绿康蔬菜专业合作社于*年申请了“利固”牌商标;莲花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年申请 “苑村”牌商标,并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南乐县联富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年注册了“淼富”牌商标,并成功申请了草莓、西红柿、黄瓜、辣椒等外观设计专利6项。6、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生产要素的集中和规模经营,实现了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生产技术服务、统一产品销售,降低了生产与交易成本。如建奎农民种植合作社,是以土地全托管与半托管经营模式为主的一家种植专业合作社,全年接受农民托管土地面积1100亩,其中全托管面积500亩,合作社经过统一采购生产资料,推广农业新技术等措施,降低了生产与交易成本,并与种子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代繁优质小麦品种,收购价格比普通小麦每斤高0.1元,提高了综合效益。另外,土地托管可使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通过自身创业、进城务工等方式,扩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三、存在问题1、发展不平衡。在全县87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具有一定规模、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较大的合作社确实存在一批,例如鑫农种植专业合作社、宏创农机专业合作社、新希望专业合作社、丰溢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兴益园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发展较好。但是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入社的成员数量较少,且成员覆盖地域多数限于本村本组,普遍整体实力不强,规模效益很难实现。还有部分合作社只强调登记,不强调运作,造成有其名无其实。2、运行机制不够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运作、社务管理、财务管理等运行机制不完善、不健全、不规范。3、人才缺乏。虽然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是一些比较年轻、有干劲、善于钻研、有先进理念的致富能人带头发动的,但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内缺乏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专业人才。4、资金周转困难。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都面临着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特别是蔬菜类专业合作社要求基础设施投资较大,随着温室大棚的老化,老棚改造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但金融机构扶持合作社发展的贷款额度普遍较小,借款门槛较高,造成合作社通过融资发展难度较大。5、品牌和知识产权意识不强。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未形成产业特色、形成品牌效应,产品附加值低。多数合作社没有自己的产品注册商标,没有特色品牌、特色包装。多数合作社还缺乏对认定认证无公害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名牌产品这方面的认识。四、建议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目前,我县少数乡镇、党委政府及县直有关部门没有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放在重要位置来抓,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思路不清、发展规划不明、发展措施不力,相关部门支持农民合作社措施不配套,缺乏整体合力。我县要走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必须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农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各乡镇政府、县直有关部门要加深和统一对合作社的认识,切实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来抓,作为扶持农业、支持农民的一件大实事、大好事来抓。2、规范管理,健全机制。农业部门要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牵头抓好指导、管理、培训、协调和服务工作,狠抓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政策措施的落实、示范单位的培育、指导服务等工作,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3、提供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涉及农业、工商、财政、金融等多个部门和行业。应根据各部门的职能,围绕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加强联系沟通,建立一套常态的协作服务机制。主要应做好:一是财政支持。县财政要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并确保专项扶持资金落实到位。对照省、市示范性合作社建设要求,通过考核评审,有选择性地扶持那些办得好、有发展前景的合作社,实行以奖代补的形式,表彰奖励一批先进合作社,不断壮大其发展实力。二是信贷支持。金融部门要从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出发,把扶持合作社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适当放宽小额贷款额度。三是税收优惠。税务部门要抓紧明确操作办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社员和非社员(不超过社员部分)生产和初加工的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四是科技服务。开发、应用和推广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产品,对增强农民合作社市场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农业、科技、畜牧、农机、蔬菜、林业等部门要引导、支持农民合作社广泛、深入开展科技创新,使合作社的产品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以适应消费升级和市场变化。要引导农民合作社与大学、科研单位合作,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政府涉农科技人员包社联社,建立建设我县农业科技创新基地。五是改善和加强基础条件。对合作社的办公场所、厂房、仓库用地申请以及水、电、路等方面存在的困难优先解决。4、抓好典型,以点带面。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从规范发展、特色产业、品牌农业入手,选择一批优势明显、发展前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示范。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为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摸索经验,实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促进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蓬勃发展。5、实施人才兴社战略,培育核心竞争力。一是要加强对合作社创办人、领办人和合作社骨干人员的培训。开展对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财会人员的培训;二是要建立人才引进机制,鼓励农技人员、农村能人、涉农企业负责人等领头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三是要支持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到合作社工作,为农民合作社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增添活力;四是要引导合作社对其社员进行现代农业技能培训。6、推进社企合作,形成发展合力。一是引导龙头企业参与兴办合作社,发挥龙头企业的资金、加工、技术和人才优势,支持合作社的发展。二是鼓励合作社参股龙头企业,分享农产品加工、贸易环节的利益。三是积极推动合作社之间开展互利合作,使种植、养殖、农机优势互补,促进农技农机配套,种养加一体发展。四是积极引导合作社拓宽服务领域。以多种方式参与发展二三产业,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抵御市场风险。7、加强组织领导,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议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把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措施来抓。一是要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列入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责成有关部门、各乡镇高度重视。二是要加大考核和奖惩力度,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列入考核目标,奖励先进,鞭策落后。(篇三) 为进一步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在县农业局的支持配合下,通过现场查看、听取介绍、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县农民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和特点 (一)发展速度快。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以来,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各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数量迅速增长。截止目前,注册登记的各类合作社共157家,注册资金1.22亿元,入社农户1659户,带动非成员农户3020户。成功创建省级示范社2个,市级示范社4个,县级示范社30个。 (二)覆盖领域广。15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遍布全县7个镇办,覆盖了农、林、牧、副、渔等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其中:种植业(食用菌、中药材等)44家,占28%;林果业(苗木、板栗、猕猴桃等)48家,占30.6%;养殖业(中蜂、土鸡等)46家,占29.3%;渔业(冷水鱼、娃娃鱼等)11家,占7%;农机、植保服务业2家,占1.3%;其他6家,占3.8%。 (三)资源利用好。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地域资源优势,在带动当地群众致富,特别是在引领贫困户脱贫上发挥了较好作用。如长角坝、岳坝镇依托金水河、椒溪河水域和山林资源优势,成立了冷水鱼、土鸡、中蜂等养殖合作社;陈家坝、石墩河镇依托大户引领和技术优势,发展袋料香菇和猪苓、天麻等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其中陈家坝继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与当地50户贫困户结对子,吸收贫困户创业扶贫资金购买食用菌袋料,发展袋料食用菌30多万袋,预计今年每户贫困户将实现利润近万元。 (四)专业程度高。全县大部分专业合作社是由农村种养能手、专业大户领办,他们懂技术、善经营、有市场,号召力强。如长兴苍术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办人苏沭名是当地苍术种植土专家,被省农业厅认定为高级职业农民,带领全县50余户种植苍术400余亩,年产值达400多万元。德信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依托自身优势,产前提供优质鸡苗、产中进行技术指导、产后统一销售产品,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注册了“绿源德信商标”,通过了无公害认证,建起了全县首个农产品追溯体系。 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机制薄弱,运作不够规范。一是管理不严格。部分合作社组织制度不健全,民主管理、民主决策不完善,会员权利、义务不明。部分合作社运作和管理随意性大,理事会、监事会流于形式,存在不按章程和制度办事的现象。二是运行不规范。合作社与会员的联结松散,利益关系不紧密,部分合作社靠个人信誉维持管理,服务停留在生产或销售的个别环节上,没有形成产供销一体化。部分合作社仅注册办理营业执照,无生产、办公场地,个别合作社甚至是有名无实的“空壳子”。 (二)发展水平不高,合作层次较低。一是社员人数少。截止目前,全县注册登记合作社社员为1659户,仅占全县农民总户数的23%,大多数合作社是几个、十几个农户的松散式联合。二是资产规模小。尽管全县合作社注册资金达到1.22亿元,但由于部分社员采取以土地、山林等实物入股,实际可营运的资金较少。三是合作环节少。多数合作社合作项目少、内容单一,基本停留在产前的农资统一采购,产后农产品销售等简单环节,在产品仓储、运输以及“三品一标”创建等环节上还比较欠缺。 (三)市场竞争力弱,带动能力不强。一是基地规模小。一些合作社基地建设意识不强,力度不够,加之自身条件所限,合作社的生产基地小而散。二是服务范围窄。绝大多数合作社服务的范围仅限于本村组的几户、十几户,跨镇、跨县发展的合作社还非常少,整体实力不强,规模效益不高。三是产业链条短。尽管我县农业特色产业较多,但合作社的主要经营模式还是生产、销售初级农产品,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同质化严重,导致其抵抗风险的能力弱,对农民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带动作用不强。 (四)扶持力度不够,发展后劲不足。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参与者大部分是农民,经营管理能力、专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难以适应规模化发展的需要;我县耕地资源短缺,合作社启动资金和政策扶持资金不足,无法满足合作社扩大再生产的需要;部分合作社小富即安,没有发展壮大的强烈愿望。各业务指导部门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合力,在土地流转、技术指导、项目扶持、信贷扶持等方面支持力度小。 三、几点建议 (一)强化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一要强化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知识、扶持政策、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让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合作社、积极创办合作社。二要树立典型。要积极开展示范社创建活动,通过择优扶持、示范带动,积极培育一批让农民可看、可学的标杆和样板,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办社积极性。三要正面引导。积极引导有能力的组织和个人创办合作社,鼓励种养大户牵头兴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领创办等形式,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创办和领办合作社。四要强化培训。重点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合作社领头人,提高合作社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二)规范内部运作,夯实发展基础。一要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制。指导农民合作社规范组织形式,实行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明确“三会”的职责和权力,保证合作社组织内部运作的公开、公平。二要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机制。严格遵守合作社章程规定,认真履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程序,确保合作社成员的主人翁地位和经济利益。三要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严格审批,从源头上保证质量;要探索实行动态监测制度,严格监督财政扶持资金使用情况,整合规模小、同质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