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第42讲王安石变法和戊戌变法巩固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第42讲王安石变法和戊戌变法巩固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第42讲王安石变法和戊戌变法巩固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第42讲王安石变法和戊戌变法巩固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2讲巩固练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王安石变法变法的背景1富国之法2变法的阻力3戊戌变法变法主张4变法重要性5变法的影响6综合7、8一、选择题1.(2018四川宜宾检测)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D.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解析:C依据“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等关键信息即可得出结论:宋代对土地兼并不加干涉。故此题应选C。2.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为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他颁行了()A.募役法和保甲法B.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C.将兵法和均输法D.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解析:B根据题干中信息“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可知重点在于解决生产问题,募役法和保甲法不是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故A项错误;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促进了农业生产,故B项正确;将兵法和均输法,前者是军事方面措施,后者是调节物资供需关系、平抑物价以打击大商人的政策,故C项错误;方田均税法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科举新法是为了选拔人才,故D项错误。3.司马光向神宗皇帝进奏弹王安石表,说道:“臣之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这主要是因为变法()A.对科举制和学校制度进行了改革B.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C.最终失败,未使北宋摆脱危机D.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解析:D司马光代表的是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反对王安石变法。4.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入纳王命。”其主张实际上是要求建立()A.君主立宪政体B.开明君主政体C.民主共和政体D.君主专制政体解析:A由材料中“三权分立”“皇上则为元首”可判断是君主立宪政体。5.1901年1月29日,清廷以光绪皇帝名义发布变法谕旨称:“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深念近数十年积弊相仍,因循粉饰,以致酿成大衅。现在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致富强。”这表明()A.清政府决心从根本上改革现行的政治制度B.清政府认识到了“变法”的重要性C.清政府学习西方仍然停留在器物的层面D.清政府决定放弃纲常伦理解析:BA项中“根本”明显不正确;从材料看,清政府对“近数十年积弊”不满,希望整顿“政事”,可知C项不正确;从材料中“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可知D项不正确;材料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希望通过“变法”以改变现状。6.“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A.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B.改革了封建君主专制体制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解析:C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故本题选C项。A、B两项与史实不符;D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二、非选择题7.(2018江苏南通一模)免役法和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中推行全国、贯彻始终的法令。阅读下列材料:材料王安石的一些变法令上,往往有“皆以为民”“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的言论。在他秉政期间,发布的第一道免役令规定,开封府的乡村四、五等户不纳役钱。可是在向全国推行时,乡村下户被变法派很普遍地强加了役钱负担。待到役钱收入固定下来,宋廷又变相恢复了差役。在乡役方面既出免役钱,又服差役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南宋末。青苗法公布时宣称“公家无所利其入”“依陵西青苗例钱”不收利息。在各地推行时,有的收息二分,有的收息三分,而且城郭户和乡村上户都被抑配青苗钱。农民在纳苗、役钱时大量支付钱币,使得“钱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大臣孙傅后来对宋钦宗说:“祖宗法惠民,熙丰(宋神宗年号)法惠国。”王曾瑜王安石变法通论请回答:(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的动机,分析免役法和青苗法实施的实际效果。(2)据材料归纳免役法和青苗法推行过程中的共同问题,据此谈谈王安石变法给你的启示。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分析得出富国强兵,据材料“往往有皆以为民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的言论”得出保护农民利益;第二小问,据材料“祖宗法惠民,熙丰(宋神宗年号)法惠国”得出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据材料“农民在纳苗、役钱时大量支付钱币”得出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据材料“宋廷又变相恢复了差役”得出农民的劳动时间并未得到保证,据材料“钱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结合所学得出造成钱荒,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很普遍地强加了役钱负担”“城郭户和乡村上户都被抑配青苗钱”得出强行摊派,据材料“宋廷又变相恢复了差役”“青苗法公布时宣称公家无所利其入”“在各地推行时,有的收息二分”得出失信于民;第二小问,据前问“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农民的劳动时间并未得到保证”得出改革要充分保障人民的利益,据前问“实际效果”结合所学得出改革要坚持顶层设计与有效执行相结合。答案:(1)动机:富国强兵;保护农民利益。实际效果: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农民的劳动时间并未得到保证;造成钱荒,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2)共同问题:强行摊派;失信于民。启示:改革要充分保障人民的利益;改革要坚持顶层设计与有效执行相结合。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史学家茅海建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张之洞与戊戌变法研究利用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的“张之洞档案”对戊戌变法进行研究,全新的材料为人们呈现了一个未曾看到的戊戌变法的面相。以前人们大多认为:康有为变法时,地方大吏中只有湖南巡抚陈宝箴积极支持。对此,陈宝箴的后人陈寅恪曾说:“当时之言变法者,盖有不同之二源,未可混一论之也。咸丰之世,先祖亦应进士举,居京师。亲见圆明园干霄之火,痛哭南归。其后治军治民,益知中国旧法之不可不变。至南海康先生治今文公羊之学,附会孔子改制以言变法。其与历验世务欲借镜西国以变神州旧法者,本自不同。故先祖先君见义乌朱鼎甫先生一新无邪堂答问驳斥南海公羊春秋之说,深以为然。据是可知余家之主变法,其思想源流之所在矣。”茅海建教授在研究“张之洞与陈宝箴及湖南维新运动”中,对这一问题作了说明。张之洞与陈宝箴之间有长达十余年的交谊,他们在公务中相互配合,是志同道合的僚属和政治盟友,且在学术思想与政治思想上大体一致。张之洞对湘学报及湖南维新运动的干预,陈宝箴都予以支持和配合。两人共同上奏了废八股的科举改制奏折,暗中就有抵制康有为学说之意。陈宝箴上奏要求下旨康有为将孔子改制考自行毁版,并在变法最关键时刻提议召张之洞入京,主持朝政。刘本森:“张之洞档案”揭示戊戌变法的另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宝箴变法主张与康有为变法主张的异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宝箴、张之洞变法的历史影响。解析:第(1)问依所学,据材料“亲见圆明园干霄之火,痛哭南归。其后治军治民,益知中国旧法之不可不变”可知两人都主张变法,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救亡图存的目标;据材料“其后治军治民,益知中国旧法之不可不变。至南海康先生治今文公羊之学,附会孔子改制以言变法”可知陈宝箴从实际经验中得知须变旧法,突出实践的作用;而康有为借助今文公羊之学,附会孔子改制,侧重于理论,理想性突出;依所学,两者所代表的阶级不同,陈宝箴代表地主阶级,而康有为代表资产阶级维新派。第(2)问据材料“其与历验世务欲借镜西国以变神州旧法者”可知借助西学推行变法,可行性强有助于推进变法;据“两人共同上奏了废八股的科举改制奏折,暗中就有抵制康有为学说之意”“上奏要求下旨康有为将孔子改制考自行毁板”可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激化矛盾;结合所学可知二人的变法主张为清末新政继承发展。答案:(1)同:都主张通过变法,实现国家富强,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救亡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