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分宜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江西省分宜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江西省分宜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江西省分宜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江西省分宜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宜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原子量:Mg:24; Al:27; H:1; O:16; Na:23; S:32一、单选题1.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A. 硅太阳能电池B. 锂离子电池C. 太阳能集热器D. 燃气灶【答案】D【解析】【详解】A.硅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A不合题意;B.锂离子电池充电过程是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放电过程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B项不合题意;C.太阳能集热器的原理是光透过透明盖板照射到表面涂有吸收层的吸热体上,其中大部分太阳辐射能为吸收体吸收,转变为热能,C项不合题意;D.燃气灶通过天然气燃烧将化学能转变成热能,D项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2. 下列离子中半径最大的是( )A. NaB. Mg2C. O2D. F【答案】C【解析】Na、Mg2、O2 和F离子核外电子排布都是2、8的电子层结构。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来说,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就越小,所以离子半径最大的是O2-,选C。【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微粒半径大小比较。3.氢有三种同位素:H、H和H,它们之间存在差异的是( )A. 中子数B. 电子数C. 原子序数D. 质子数【答案】A【解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所以氢的三种同位素之间存在差异的是中子数,答案选A。4.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 铝片和稀硫酸反应B. Ba(OH)28H2O与NH4Cl反应C. 灼热的炭与CO2反应D. 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答案】C【解析】【详解】A.铝和稀硫酸反应是放热反应,A项不合题意;B.该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都不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项不合题意;C.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该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C项符合题意;D.甲烷的燃烧是放热反应,D项不合题意。故答案选C。5.2010年4月,科学家成功合成了一种拥有117个质子的新元素。科学家用Ca轰击Bk,生成了6个拥有117个质子的新原子,其中的5个原子有176个中子,1个原子有177个中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第117号元素是副族元素B. Bk的质量数为97C. 第117号元素是非金属元素D. Ca2+的中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多10【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项第117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第17列即A族,为主族元素,故A项错误;B项的质子数位97,质量数位249,故B项错误;C项在周期表中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增强,所以117号可能为金属元素,故C项错误;D项的质子数位20,质量数位48,中子数=48-20=28,核外电子数=20-2=18,中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多10,故D项正确;本题选D。考点:原子结构。6.下列关于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引力形成离子键B. 阴、阳离子间通过离子键一定能形成离子化合物C. 离子化合物一定能导电D. 只有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答案】B【解析】【分析】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离子键,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铵盐为离子化合物。【详解】A项、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离子键,静电作用包含吸引力和排斥力,故A错误;B项、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所以阴阳离子之间通过离子键一定能形成离子化合物,故B正确;C项、含有自由移动离子的离子化合物能导电,离子化合物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就不能导电,如氯化钠晶体,故C错误;D项、离子化合物可能全部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如铵盐,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化合物的分类及化学键的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化学键形成的一般规律及常见物质中的化学键等为解答的关键。7.下列各式用电子式表示的物质的形成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A中KBr的电子式为,B中箭头标反了,应为Na2Na,C中CaCl2电子式写错,应为。8.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B. Mg2+的结构示意图:C. 硫化钠的电子式:D. HCl的形成过程:【答案】B【解析】【详解】A.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应为,A项错误;B.Mg的核电荷数为12,Mg2+的核外电子数为10,B项正确;C.硫化钠是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应为:,C项错误;D.HCl是共价化合物,不是离子化合物,HCl电子式为,D项错误。故答案选B。9.在理论上不能用于设计原电池反应的是( )A. Al(OH)3(s)+NaOH(aq)=NaAlO2(aq)+2H2O(l) H0B. CH3CH2OH(l)+3O2(g)=2CO2(g)+3H2O(l) H0C. 4Fe(OH)2(s)+2H2O(l)+O2(g)=4Fe(OH)3(s) H0D. H2(g)+Cl2(g)=2HCl(g) HZB.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XC. W的最高正化合价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可能相等D. 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为强碱【答案】C【解析】【详解】A.根据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半径ZW,A项错误;B.根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故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W,B项错误;C.如W为Si,则四种元素分别为C、N、Al、Si,W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C项正确;D.Z可为Al、Si、P,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为Al(OH)3、H2SiO3、H3PO4,则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弱碱或弱酸,D项错误。故答案选C。14.下表物质与其所含化学键类型、所属化合物类型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ABCD物质CO2MgCl2HClNaOH所含化学键类型共价键离子键、共价键离子键离子键、共价键所属化合物类型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一般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容易形成共价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全部由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这说明在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但在共价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据此可知,CO2是含有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氯化镁是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氯化氢是含有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氢氧化钠是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答案选A。考点:考查化学键以及化学键和化合物关系的有关判断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设计新颖,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化学键的含义以及化学键和化合物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15.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kJ。且氧气中1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kJ,水蒸气中1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kJ,则氢气中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 920kJB. 557kJC. 436kJD. 188kJ【答案】C【解析】【详解】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kJ,所以2molH2和1molO2生成2mol水蒸气,放出的热量为121kJ4=484kJ,故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g) H=-484kJ/mol,设氢气中1mol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x,2molH2和1molO2生成2mol水蒸气,需要断裂2molHH键和1molO=O键,消耗的热量为(2x+496kJ),生成2mol的水蒸气时形成4molH-O键,放出的热量为463kJ4=1852kJ,即HH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4-496-484)/2=436kJ,所以C选项正确。故选C。16.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为: Zn(s)+2MnO2(s)+H2O(l)= Zn(OH)2 (s)+Mn2O3(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B. 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2(s)+H2O(l)+2e- = Mn2O3(s)+2OH-( aq)C. 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D. 外电路中每通过0.2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少6.5g【答案】C【解析】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正极得到电子。根据方程式可知,锌失去电子,是还原剂。二氧化锰得到电子,是氧化剂,因此锌是负极,二氧化锰是正极,C不正确,其余都是正确的,答案选C。二、填空题(共52分)17.回答下列各题:(1)用电子式表示H2O和MgBr2的形成过程:H2O_;MgBr2_.(2)写出CO2、Na2O2的电子式:CO2_、Na2O2_.(3)A+、B+、C-、D、E 5种粒子(分子或离子),它们分别含10个电子,已知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A+C-D+E:B+C-2D。据此,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答案】 (1). (2). (3). (4). (5). NH4+ + OH- = H2O + NH3【解析】【详解】(1)H2O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为,溴化镁是离子化合物,由溴离子与镁离子构成,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为。(2)二氧化碳中存在两对碳氧共用电子对,二氧化碳的电子式为,Na2O2是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3)由B+C-2D可知B+为H3O+,C-为OH-,D为H2O;由A+C-D+E可知,A+为NH4+,E为NH3,则反应离子方程式为NH4+ + OH- = H2O + NH3。【点睛】常见的10电子微粒:18.A、B、D、E、F、G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F同主族,E、G同主族。A与其他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易形成共价键,F与其他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易形成离子键,且F+离子与E2-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由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BE和D2具有相同的电子数。请回答以下问题:(1)F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位置_;(2)G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3)用电子式表示D2的形成过程:_;(4)由A、E、F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含有的化学键有_(填化学键类型)。【答案】 (1). 第三周期第A族 (2). (3). (4). NaOH (5). 离子键和共价键(极性共价键)【解析】【分析】由A与其他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易形成共价键,且原子序数最小,可推测A为H元素;由F与其他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易形成离子键且F与A同主族,再结合原子序数的大小关系,可推测F为Na元素;由F+离子与E2-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易知与Na+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是O2-,说明E为O元素;E和G同主族,说明G是S元素;D介于B和E之间,若BE为CO,那么根据BE和D2的电子总数相等去推测,可知D2为N2,符合题意,则B是C元素,D是N元素。【详解】(1)F为钠元素,其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A族。(2)G为硫元素,S2-质子数是16,核外电子数是18,因而该离子结构示意图是。(3)用电子式表示D2即N2的形成过程,需要注意写出N原子电子式和N2电子式,因而过程可表示为。(4)A、E、F三种元素分别为H、O、Na,易知形成的化合物是NaOH,氢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同时氢、氧原子之间是极性共价键,因而答案为:离子键和共价键(极性键)。19.为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三套实验装置:(1)上述3个装置中,不能验证“铜与浓硝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的装置是_(填装置序号)。(2)某同学选用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U形管里液面左右相平),在甲试管中加入适量Ba(OH)2溶液与稀硫酸,U形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说明该反应属于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3)为探究固体M溶于水的热效应,选择装置进行实验(反应在丙试管中进行)。若观察到烧杯中产生气泡,则说明M溶于水_(填“一定是放热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或“可能是放热反应”),理由是_。(4)至少有两种实验方法能验证超氧化钾与水的反应(4KO22H2O4KOH3O2)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方法:选择装置_(填装置序号)进行实验;方法:取适量超氧化钾粉末用脱脂棉包裹并放在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蒸馏水,片刻后,若观察到脱脂棉燃烧,则说明该反应是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答案】 (1). (2). 左端液柱降低,右端液柱升高 (3). 放热 (4). 可能是放热反应 (5). 放热过程不代表发生化学反应,M溶于水可能是物理溶解放热 (6). (或) (7). 放热【解析】【详解】(1)装置可通过U型管中红墨水液面的变化判断铜与浓硝酸的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装置可通过烧杯中是否产生气泡判断铜与浓硝酸的反应放热还是吸热;装置只是一个铜与浓硝酸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用水吸收的装置,即使产生气泡,那也不能证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产生的气体直接作用的结果。因此,本问答案填。(2)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属于中和反应,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所以锥形瓶中气体受热膨胀,导致U型管左端液柱降低,右端液柱升高。(3)若观察到烧杯里产生气泡,说明M溶于水放出热量,然而放热反应一定属于化学变化,而有热量放出的过程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所以不一定属于放热反应,如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热,但不是放热反应。因而,该过程可能是放热反应;(4)选择上述装置进行实验,装置右边U型管中左端液柱降低,右端液柱升高,或选择上述装置进行实验,右侧烧杯中导管中有气泡放出,均可证明是放热反应。若观察到脱脂棉燃烧,说明脱脂棉达到着火点,该反应必然是放热反应。20.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该装置能制取Cl2,并进行相关性质实验,且可利用装置G储存多余的氯气。(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2)实验开始时,先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和活塞K,点燃A处酒精灯,让氯气充满整个装置,再点燃E处酒精灯,回答下列问题:在装置C、D中能看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 _ 、_;在装置E的硬质玻璃管内盛有碳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物为CO2和HCl,则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装置F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_;(3)储气瓶b内盛放的试剂是_;【答案】 (1). MnO2+4HCl(浓) MnCl2+2H2O+Cl2 (2). 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3).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4). C+2Cl2+2H2O CO2+4HCl (5). 防倒吸 (6). 饱和NaCl溶液【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实验室制氯气及氯气的化学性质检验。【详解】(1)MnO2和浓HCl反应条件为加热,二氧化锰将HCl氧化为氯气,自身被还原成Mn2+,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2H2O+Cl2。(2)C中,氯气具有强氧化性,通入淀粉-KI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即Cl2+2KI=I2+2KCl,生成碘单质能够让淀粉溶液变蓝,即现象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D中,氯气通入到紫色石蕊溶液中,氯气会和水发生反应,即Cl2+H2O=HCl+HClO,其中HCl会使石蕊变红,但HClO具有强氧化性,使变红的溶液褪色,即现象为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在装置E的硬质玻璃管内盛有碳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物为CO2和HCl,氯气通过碳粉能够生成HCl,说明反应物中有水参与,根据守恒法,化学方程式为C+2Cl2+2H2O CO2+4HCl。氯气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导致装置内气压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溶液会被吸到导管中,为防止溶液持续上升,用如图所示装置,使其受到的重力大于大气压作用,从而不能持续上升,故作用为防倒吸。(3)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刚制得的氯气中混有HCl和水,饱和食盐水吸收HCl而难吸收氯气,故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HCl。21.有甲、乙两位同学均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两人均使用镁片与铝片作电极,但甲同学将电极放入6mol L-1的H2SO4溶液中,乙同学将电极放入6mol L-1NaOH的溶液中,如图所示。(1)写出甲电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_.(2)写出乙电池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如果甲与乙同学均认为“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如果都是金属,则构成负极材料的金属应比构成正极材料的金属活泼”,则甲会判断出_(填写元素符号,下同)的金属活动性更强,而乙会判断出_的金属活动性更强。(4)由此实验,可得到如下哪些正确结论( )A利用原电池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介质B镁的金属活动性不一定比铝的金属活动性强C该实验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已过时,已没有使用价值D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反应受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5)将5.1g镁铝合金溶于60 mL5.0 mol L-1H2SO4溶液中,完全溶解后再加入65mL10.0mol L-1的NaOH溶液,得到沉淀质量为9.7g,继续滴加NaOH溶液时沉淀会减少。当加入_mLNaOH溶液时,可使溶解在硫酸中的Mg2+和Al3+恰好完全沉淀。计算合金溶于硫酸时所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_L【答案】 (1). 2H+ + 2e- = H2 (2). 2Al + 2OH- + 2H2O = 2AlO2- + 3H2 (3). Mg (4). Al (5). AD (6). 60 (7). 5.6【解析】【详解】(1)甲电池总反应为Mg + 2H+ = Mg2+ + H2,分析化合价易知正极是Al电极,Al电极表面的H+得电子还原成H2,电极反应式为2H+ + 2e- = H2。(2)Mg虽然比Al活泼,但Mg不和NaOH溶液反应,而Al可以和NaOH反应生成H2,因而乙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 + 2OH- + 2H2O = 2AlO2- + 3H2。(3)根据上述电池反应可知甲会判断Mg做负极,因而甲认为Mg比较活泼,而乙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