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习题答案董传岱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一章.pdf_第1页
电工技术习题答案董传岱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一章.pdf_第2页
电工技术习题答案董传岱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一章.pdf_第3页
电工技术习题答案董传岱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一章.pdf_第4页
电工技术习题答案董传岱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一章.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气 腐淘f 菅扌 搬絮 赢骜 丢 蚤 撼磊 豫撼茫? 内 容 提 要 1.电 路的基本概念 (l )电路 :由 电工设各或元件按一定方式组合起来的电流的通路c (2)电路的组成 :电源 、 中间环节 、 负载。 (3)电路的作用 : 电能的传输与转换 ; 信号的传递与处理。 (4)电路的几个名词 :支路 、 回路 、 结点。 2.电 路元件与电路模型 (1)电路元件 :分 为无源元件和有源元件。 无源元件 :电 阻 、 电感 、 电容元件。 有源元件 :分为独立电源和受控电源两类。 (a )独立电源 :电源参数不受支配 ,是独立的。分为理想 电压源(恒 压源)和 理想 电流源(j 叵 流源 )。 其参数值恒定 ,方 向恒定。 (b )受控电源:电源参数受电路中某一电量(或f )的支配和控制,其大小和方向与该电量( 或f )的大 小 和方 向有 关 ,不 是独 立 的。分 为 四种 :CS、CC S、 CCS和 CCCs (将 在 第2章 中介绍)。 (2)电路模型 :由理想电路元件及其组合构成的反映实际电路主要特性的电路 。 实际电路的模型化是工程上常用的方法 ,它是对实际电路的逼真和模拟c 3.电 路的基本物理量和电流、 电压的参考方向以及参考电位 (l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包括 :电流 、 电压 、 电动势 、 电位以及 电功率等。 (2)电流 、 电压的参考方向:人为任意规定或假定的电流 、 电压的正方 向。引入参考方 向后 , 电流 、 电压即成为代数量 ,根据电路结构和电路定律计算出来的结果为正时表明其参考方 向与实 际方向相同,为负时 ,则相反。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取为相同时称为关联参考方向。 (3)电路的参考电位 :人为规定的电路 中的零电位点。参考电位确定后 ,电路 中各点 电位有 确定的值 。参考电位改变 ,各点电位值变化 ,但 任意两点间的电位差不变c 即电位是相对的,电 压是绝对的。 4.电 路的基本定律 电路的基本定律包括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 ,是各种电路分析方法的基础。 f (1)欧姆定律 :表 明电阻元件上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f 为关联参考方 向时 :=f R 、J为非关联参考方 向时 :=-r R (2)基尔霍夫定律 :包括电流定律(KCL)和电压定律 (KL)。 基尔霍大电流定律 :流入任一结点(或 任一闭合面)的 电流的代数和为零 ,即 J=0(若流 入为正 ,则 流出为负 )。 KCL反 映了电路 中任一点电荷的连续性 。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沿 回路任一循行方向各段电压的代数和为零 ,即 0(若电压与循 行方 向相同取正 ,则相反取负)。 L反 映了电路中任一点电位的单值性 c KCL和 I可用于任意时刻 、 任意性质 的元件 、 任意变化 的电流和电压,两 定律只与电 路结构有关。 5.电 功率及元件性质的判断 (1)电功率 :为元件两端电压 与电流的乘积( 、r 为关联参考方 向时 :P=t /f 、J为非关联参考方向时 :P=- (2)元件性质判断 P0时 ,y 、J实际方 向相同,电流流过元件时电位降低 ,正 电荷失去能量 ,元件为负载性质。 P(0时 ,t /、f 实际方向相反 ,电 流流过元件时电位升高,正 电荷获得能童 ,元件为电源性质。 6.电 源的三种工作状态 (1)有载 :电源接有负载的工作状态。此时电源输 出功率 ,同 时内阻也消耗功率。分为 :满 载(额 定负载)、 轻载(不 足额定负载 )、 过载(超 过额定负载)。 (2)空载 :电源未接负载 ,输 出端开路 的状态c 此时电源的输 出电压称为空载电压 ,大 小等 于电源的电动势 ;内 阻无功率损耗。 (3)短路 :电源输出端未接负载而直接连通的状态。此时电源的输出电流将很大 ,称为短路电 流,大小为电动势与内阻之比,内阻消耗电源的伞部输出功率。这是一种故障状态,将损坏电源。 (4)额定值 :电源接额定负载时 ,输 出电压 、 电流 、 功率 的值。处于额定值之下工作 ,电 气设 各将有最好的经济性 、 可靠性 、 安全性和较长的使丿 H寿 命c 1.2基 本 要 求 1.了 解电路的组成与作用 ; 2.理 解电路模型的概念以及理想电路元件(电 阻 、 电感 、 电容 、 电压源 、 电流源)的 伏安关系 ; 3.理 解 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 ,能对元件的电源或负载性质进行判断 ; 4.理 解电路基本定律(基 尔霍夫电流定律 、 基尔霍大电压定律)并 能正确应用 ; 5.了 解 电源的有载工作 、 开路与断路状态 ,理解电功率和额定值的概念及意义; 6.掌 握分析与计算简单苴流电路和电路 中各点电位的方法. 1.3 知 识关联图 电路定义 电源(信号源)环节 电能的传输和转换 信号的传递和处理 无源尢件(电阻元件 有源元件(理想电压源、理想电流源) 路的基本物理量电流、电压、电位、电动势、功率 电路的基本知识 电流 、电压的参 电路的参考电位 支路、回路 、结点 、J参考方向相同 、 参考方向相反 狭义:结 点 基尔霍夫定律 广义:闭 合面FA= 丿出 狭义:闭 合回路 广义 :开 口回路/+=巧 降 基本物理量计算 负载元件: 、玟 际方向相同吸收功率 电源元件:U、 玟 际方向相反 电路功率平衡校验 满载(额定负载) l 。 4 【 纵习与思考】 题解 1 . 3 . 1 在 图 l。3 , 3 ( a) 中 , = - 5 , 试问 a, b两 点哪点 电位高 ? 解 :由 双 卜标来表示电压的参考方向时 ,油 表示a 、 b 两点之间电压的参考方向为 由a 指向 b ,即a 点的参考极性为“+”,b 点 的参考极性 为“-”。如果 砧)0,则 意味着 由a 指向b 的实际电压方 向与参考电压方 向相同,a 点 实际电位 高于b 点;如 果d )(0,则 意味着 由a 指向b 的实际电压方 向与参考方 向相反 ,a 点 实际电位低于b 点。 因此, 若 ab= - 5 , 则说明 b点 电位比 a点 高 5 。 1 . 3 . 2 在 图 1 . 3 . 3 ( b) 中 , l= - 6 , 2 = 4 , 试问 yd 等于多 少伏? 解 :按 图中的参考方向可知 : ab= l+ ( - y2 ) = l- y勹 = ( - 6 - 4 ) = - 1 0 V 1.3.3 a b 是否表示a 端的电位高于 b 端的电位? 解 :不 一定。请参考1.3.1解 答 1.4.1 2k 的电阻中通过2m A的电流 ,试 问电阻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解 :由 欧姆定律可知 ,电 阻两端的电压为 u= R = ( 2 1 o3 2 t0 3 ) V = 4 计算时注意电压 、 电流 、 电阻要使用国际单位 :伏特()、 安培(A)、 欧姆()。 1 . 4 . 2 计 算 图 1 . 4 . 4 中 的 两题。 If-z A 13: -3 A . - - - - . - + +u 一 一 u + ) a 宀 H凵 内 HV l b冖 a 丨丨 上 HH丫 丨 l b(a 图1.3.3 练 习j 思 考 1.3.1和 l。3.2的 图 J k a bf U ( a ) 图 b 呒b =? = ? 1 t a = ? ( b ) 1.4.4 练 习 与 思 考 1.4.2的 图 解 :(a )因为 乩与 f 的参考方向相同,故 由欧姆定律 可得 乩 = m, 即 J = 智 = 百 厅亻品 mA = - 2 1 A r = 2m A(o 意味着电流r 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 向相反。 (b )设 三个电阻的交汇点为d ,由 题设各 电压 、 电流的参考方 向,根 据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 电压定律可得 亻 几 =-l A ah= 已勹d+ ( ll = 5 rl+ 5 r2 = 5 2 + 5 ( - l) = 5 已 ( = b( J + ydc= 5 r2 5 3 = - 5 ( - 1 ) - 5 ( - 3 ) = zO t/ a= 【 cd+ iia= 5 f3 - 5 J l= 5 ( - 3 ) - 5 2 = - 2 5 1.4.3 试 计算图1.4.5所示电路在开关S闭合与断开两种情况下的电压y a b 和 渊。 解 :当s 闭合时 ,y 乩=o 。 设此时闭合回路 中的电流f 参考方 向为顺时针方 向,则 由欧姆定 r 彳 寻 = 歹 丐 A = 1 A 0 , 5 + 5 ryc ( l= 5 . 5 = ( 5 . 5 1 ) = 5 . 5 当S断开时 ,f =0,故 已1 b = 6 - ( 0 , 5 + 5 . 5 ) = 6 c d= 5 . 5 r= ( 5 . 5 o) = 0 1.4.4 为 了测量某直流电机励磁线圈的电阻R,采用 了图l 。 4.6所示的“伏安法 ” 。电压表 敦为”0,电 流表读数为0.7A,试 求线圈的电阻。如果在实验时有人误将 电流表 当作 电压 Jt ,并 联在电源 上,其 后果如何?已知电流表的量程为l A,内阻R0为 0.4 。 a Sb 图 1.4.5 练 习 j思考 1.4.3的 图 解 :由 测童结果可得 图 1.4.6 练 习 与 思 考 1.4.4的 图 R + R = 社= 篇 3 1 Z 】 3 l|电 机励磁线圈 电阻 R = 3 1 4 . 3 - R 。 = ( 3 1 4 . 3 - 0 . 4 ) = 3 1 3 . 9 如果误将 电流表 当作电压表并联在电源上 ,则 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为 r= 簧 = : 锷 A = 5 5 0 A 大 超过其1A的量程 ,电 流表将被立即烧毁 。 1.5.1 在 图1.5.6所示的电路 中,(1)试求开关s 闭合前后电路中的电流f I,几,f 及 电源的 瑞电压 ;当s 闭 合时 ,r l 是 否被分去一些?(2)如果 电源的内阻R。不能忽略不计 ,则 闭合S 扌 ,60W电灯 中的电流是否有所变动?(3)计 算 W和 100W电 灯在220电压下工作 时的电 诅,哪个的电阻大?(4)100W的电灯每秒钟消耗多少电能?(5)设电源的额定功率为125k W, 瑞电压为220,当 只接上一个220 W的 电灯时 ,电灯会不会被烧毁?(6)电流流过 电灯后 , 会不会减少一点?(7)如果 由于接线不慎 ,100W电 灯的两线碰触 (短 路 ),当 闭合S时,后 果如 河?100W电 灯的灯丝是否被烧断? 解: ( 1 ) 开关 S 闭 合前 : 因 R 。 0 , 故 电源电压 E = 2 2 0 220 的额定 电压 。 J = r1 = 争 = 隽 A 0 2 7 3 A 。并联在 电源两端 的电灯获得 熔断器 15.6 练 习 与 思 考 I。 5.l的 图 S闭 合时 ,因60W电灯所获得 的电压与s 闭合 前相同, 仍 为 2 2 0 , 故电流 rl未 变, 即 fl未 被分流。 E = 2 2 0 V (2)如果 电源 内阻R。不 能忽 略不计 ,由 = R0 0 E-f R。 可知 ,带负载后电源端 电压y 低于电动势E, 且随电路总负载电流J的增大而下降c 当 S闭 合时 , 60W与100W两 灯并联 ,总 的负载 电阻减 小 ,电 路 早 蘑 展 飞 :F臬 帚 奁 、 虽 各 筝I缶 浑 尹 罨 唇 图 小(比 S未闭合时)。 (3)在 220 额定 电压下 ,两 灯消耗 的功率分别为额定功率60W和 100W,故两灯的电阻 R 6 。 和 R 1 。 。分 别为 = 葑= 等 = 瓯 7 =辩=号 早 早 ; =鲳4 从中可以看出,额定电压相同的电灯 ,功率小的其电阻大。 (4)1OO W电灯每秒消耗的电能为 = P 、 l。0 r= ( 1 0 0 1 ) J = 1 0 0 J (5)电源额定功率125k W表明该 电源具有输 出125k W功率的能力 ,但 它实际所输 出的功 率的多少取决 于其实际所带负载的大小。电灯实际所获得的功率取决于加于其上 的电压和灯本 身的电阻值 ,只要不超过额定功率就不会被烧毁。当 W/2 的电灯接于额定 电压220的 电源上时 ,所 获得的功率即为 W。如果125k W/2 的电源仅接有一个 W/220灯 ,则 该 电源也仅输出60W的功率 ,不会将 电灯烧毁。 (6)根据电荷守恒定律 ,电流是连续的,即 电流通过 电灯后 电荷数量并不会减少 ,只 是 电荷 的能量失去了一部分(将 从电源所获得的电能传递给电灯 ),使 电灯发光 、 发热。因此 ,电 流流过 电灯后 ,不会有任何减少。 (7)如果100W电灯的两线碰触(短 路 ),当 s 闭 合时将造成 电源短路 ,J2 ,熔 断器将 由 于电流过大而熔断。100W电灯的灯丝中无电流流过 ,不会被烧断。 1.5.2 额 定 电流为100A的发电机 ,只 接 了 A的照 明负载 ,还 有 电流硐 A流到 哪里 去了? 解 :额 定电流100A的发电机 ,是指在发 电机额定功率 、 额定电压一定时 ,具 有输出100A电 流的能力 ,其实际输 出了多少电流与所带负载大小有关。题 中为接了 A的照明负载 ,因 此发电 机只输出 A电流 ,“ 另外”40A电流并未输出。 6 J 1.5.3 额 定值为l W100的碳膜电阻 ,在使用时电流和电爪不得超过多大数值? 解 :电 阻中功率 、 电压 、 电流之问的关系为 = J = 厂 A = 2三 R 如果碳膜电阻的额定功率P、=1W、额定阻值RN=100,则其额定电流 = 法 = 榀 A 羽 A 黻电 压 、=午 = T可 =獭 =1O t 刊 罗 罗 罗 召 氍几 :于军 7 发 堇 :已 知=220,f =-1A,试| 日叨 阝 些 方 框 是 电 亨 .哪些是负载? 图 1 . 5 . 7 练 习 I j思 考 1 5 . 4 的 罔 解 :进 行电源或负载的判断可采用 两种方法: 方法一:利 用 电压 、 电流的实际方向来判断 。如果 两者相 同 ,意 味荇 电流 由高 电位流 向低 电位 ,电 荷经过该部分 电路 (或 元件 )后 能筮降低 ,说 明该部分 电路 (或 元件 )吸 收 (消 耗 )r 能 坌,因 此为负载 ;反 之 ,若 两者相反 ,意 味着 电流 由低 电位 流 向高 电位 ,电 荷 经过该 部 分 电路 (或 元件 )后 能量增高 ,说 明该部分 电路 (或 元件 )发 出(释 放 )了 能量 ,具 有 电动势性 质 ,因 此 为电源 c 图(a )、 (d )中 、f 的实际方向相反 ,囚此方柜中具有电源性质 ;图 (b )、 (c )中 、J的实际方 向相同,因此方框中具有负载性质 。 方法二 :利 用参考方向来判断。、 f 参考方 向相 同:P=t f ,P)0时 (表 明y 、 实际方 向相 同),为 负载 ;P(0时(表 明、 r 实际方向相反),为 电源。、参 考方向相反 :P=,P0时 (表 明、J实际方向相反),为 电源 ;P()时 (表 明、r 实际方向相同),为 负载。 注意 :上 面式中、 J为参考电压和参考电流 ,因此它们的值可能有正有负。 因( a) 、 ( d) 中 y、f参 考方向相同, lJ P = J = 2 2 0 ( - l) N时,输 出功率P)P、,称 为过载运行。发电机在一定范围内允许 短时过载 ,但 长期过载将影响发电机的使用寿命。 1.5.7 一 个电热器从220的电源取用的功率为10O0W,如将它接到110的电源上 ,则 取用的功率为多少? 解 :此 电热器的额定电阻RN可通过其额定功率P、和额定电压 y 、求得 R N = 墅 = f彳 甘 : 言 = 4 : 4 当接到110电源上时 ,电热器取得的功率为 8 P 工 = 言 : w =0W R 、 4 8 。 只有额定值的四分之一。 由此可见 ,电 阻负载取用的功率 与所加电 【 的平方成正 比c 1.5.8 根 据 l l 常 观察 ,电灯在深夜要 比黄昏时亮一些 ,为 什么? 解 :黄 昏时用电筮大(即 并联于电源的负载多),负 载电流大 ,在线路等效电阝 上产生的损耗 H豆 降就大 ,发 电机输出电压 一 定时 ,用 户端实际获得的电压就要降低 ,囚 此 电灯要暗一些 。而深 夜时 ,用 电壁小 ,即 负载电流小 ,线路上的损耗压降低 ,囚 此用户端的实际电 【比黄 昏时要高 ,电 灯相对就要亮一些。 1.6.1 在 图1.6.3中 ,女 ,f :, G的 参考方向如图中所设 ,这 三个电流有无可能都是正值? 解 :图1.6.3中 的虚线圆圈可看作是一个广义的结点 ,由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知 : J = 、+ rR + rc= o 由此式 可以看出这二个电流不可能仝都是正值。图中的电流方向仅为参考方向c 1 . 6 . 2 求 图 1 . 6 . 8 中 电流 F s的 数值, 已知 rl= 4 A , f2 = 2 A , f3 = lA , 几= - 3 A 。 J A 佟 l l 。6.3 堪 尔萑大电流定律的推广应川 解 :由 基尔霍夫 电流定律 可得 图 1.6.8 练 习 j思考 1,6,2的 图 J J + J 5 = r2 + f3 + r4 么 = 几 + 几+ 几 - r1 = ( - 2 + l- 3 - 4 ) A = - 8 A -f 5实 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1 。6 . 3 在 图 1 . 6 . 9 中 , 已知 rd= 1 mA , b= 1 0 mA , rc= 2 mA 求 电流 fd。 解 :图1.6.9中 的4个电阻构成的闭合回路臼r 看 作为一个广义结点 ,因此根据基尔霍夫电流 定律 ,有 fa+ b+ f+ d= 0 故 几 -(a +几 + ) -(l +10+2)m A=-13m A 1.6.4 在 图l 。 6。10所示的两个电路 中,各 有多少支路和结点? a b 和 r 是否等于零?如 将 图(a )中右下臂的6改为3,则叉如何? 解 :图 (a )中有6条支路4个结点 ,由 于a 、 b 之间短路 ,故砧=0,a 和 b 为 等电位点 ,从这个 角度也可以看作只有3个结点G由于该 电桥 电路 四个桥臂是平衡 的,所 以r =o 。如将 图(a )右 下臂的6改为3,r 2=o 该电桥不再平衡 ,因 而r o 。 故 I 、 图 1.6.9 练 习 L犭 思 考 1.6.3的 图 ( b ) 图 1.6.10 练 习 与 思 考 1.6.4的 图 图(b )中无支路也 无结点 ,仅 有两个相互独立 的单 回路。因电流 r 无闭合 回路 ,故r =o , 饥b= 2 f= 0 , 即 a与b为 等电位。 1 . 7 . 1 计 算图 1 . 7 . 6 所 示两电路中 A , B , C 各 点的电位 。 解 :图 (a )中电流 J=宀m A=1m A 故 y A 6 6 v l/ : = yA - 1 4 ( 6 - 4 ) = 2 y c 0 图(b )中电流仍为 1m A,故 yA = ( 1 4 ) = 4 y : = 0 yc= ( - 1 2 ) = - 2 1.7.2 有 一电路如图1.7.7所 示 ,(1)零电位参考点在哪里?画 电路图表示 出来 。(2)当 将电位器RP的滑动触点向下滑动时 ,A,B两点的电位增高了还是降低 了? 解 :(1)零电位参考点在正电源的负极与负电源的正极相连的那一点C上 ,如 题解 图1.01 所示 。 (a ) (b ) 图 1.7.6 练 习 与 思 考 1.7.1的 图 图 的 考 泖 卩T 艹 nn呐 H凵 叮 rT丨 2v 瑚 o 图1 . 7 . 7 练题解 图1.01 (2)设题解图1.01中 的电流为r ,则 A、B两点的电位 y A = 1 2 f R 1 y : = 几R 2 - 1 2 RP滑 动触点向下滑动时 ,电路的总电阻增大 ,电流将减小 ,因 而A点电位y A将升高 ;B点电位 将下降。 1.7.3 计 算图1.7.8所示电路在开关s 断开和闭合时A点 的电位y A。 解 :当S断开时 ,电路中没有 回路 ,2个 2k 电阻中电流皆为零 ,因此y A=+6; 当S闭合时 ,横 向的2k 电阻中无电流流过 ,故y A=o 。 1 . 7 . 4 计 算图 1 . 7 . 9 中 A 点 的电位 y 。 + 1 2 V 24 D 卩 刂1 . 7 , 8 习与思考1.7.3的图 图 1.7.9 练 习与思考1.7.4的图 36 电阻流 向 - 的电流为J,则 f =2圬 羞 f 罾笋 A=0 5A 1 yA = 0 1 2 = ( - 1 2 0 . 5 ) = - 6 解 :设 由A点经 FI 1.5 【 习题】 题解 1.5.1 在 图1.01中,五个元件代表电源或负载。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 向如图中所示 ,今 通 实验测量得知 几 = - 4 A 几 = 6 A 几 = 1 0 A 1 = 1 4 0 I / 2 = 9 o V 3 = 6 o t / 4 = - 8 0 y 5 = 3 o (1)试标出各电流的实际方向和各电压的实际极性(可 另画一图); (2)判断哪些元件是电源 ,哪些是负载 ; (3)计算各元件的功率 ,电 源发出的功率和负载取用的功率是否平衡? 解 :(1)五个元件中电流和电压的实际方 向可根据参 考方 向和实验测量结果确定 :实 验测 筻结果为正值 ,说 明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 同;实 验测量结果为负值 ,说 明实际方 向与参考方 向 汨反。题解图1。 匝标出了各电流的实际方向和各电压的实际极性。 练 铀 叱 叱 - + u 刂 | 山 医11.01 习 题 1.5.1的 图 题解 图1.u (2)电 压与电流实际方 向相同的元件吸收电能(正 电荷 由高电位流 向低电位失去能量 ),为 负载 ;电压与电流实际方向相反的元件释放 电能 (正 电荷 由低 电位流 向高 电位获得能量 ),为 电 源。因此 ,根据题解图1.Oz 可以得知元件1、 2为 电源 ,3、4、 5为负载。 (3)因为各元件电压 、 电流的参考方向相同,故 吸收的功率分别为 P l= ylf1 = 1 4 0 ( - 4 ) W = - 5 6 0 W P 2 = 2 f2 = ( - 9 0 ) 6 W = - 5 4 0 W P3=Il 3几 =(6010) 环 厂=6o o 环 厂 P 4 = 4 rl= ( = 8 0 ) ( - 4 ) W = 3 2 0 W P 5 = 已 % r2 = ( 3 o 6 ) W = 1 8 0 W 电源发 出的功率 P 发 = P 1 + P 2 = ( 5 + 5 4 0 ) W = 1 1 0 0 W 负载吸 收的功率 P l吸 = P 3 + 卩 4 tP 5 = ( 6 + 3 2 0 + 1 8 0 ) W 1 1 0 0 W P发 = P吸 二者相等 ,整个电路的功率平衡 。 1.5.2 在图1.中,已知r l =3m A,r 2=1m A。 压3,并说明它是电源还是负载。校验整个电路的 试确定电路元件3中 的电流f 3和其两端电 唧 2oke:- 功率是否平衡 。 解 :由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可列电流方程 1 r 2=f 1+J3 贝 刂 几 几 -f 1=(1-3)m A=-2m A 由基尔 霍 夫 电压 定 律 可 列 右 侧 回路 的 电压 方程 - 已1 + 2 0 J 2 + 3 = 0 则 3 = I / 2 - 2 0 r2 = ( 8 o- zO 1 ) = 6 0 元件3中 电压 、 电流的实际方向相反 ,释放电能 ,因此是电源。 电路中各元件吸收的功率 P 1 = 1 r1 = ( 3 o 3 ) mW = 9 0 mW , 为负载 P 2 = - 2 r2 = ( - 8 o 1 ) mW - 8 0 mw, 为 电源 户 3 = 3 J 3 = ( - 2 ) mw= - 1 2 0 mw, 为 电源 f 2 图 1.02 习 题 1.5.2的 图 t /R 饬 u 料 | r s + + 十 30V U3 1电源发出的功率 L负载吸收的功率 P R l= fiR l= ( 3 2 1 0 ) mW = 9 0 mw, 为 负载 P R 2 = f: R 2 = ( 1 2 2 0 ) mW = mW , 为 负载 P 发 = P 2 + P 3 = ( 8 0 + 1 2 0 ) mW 2 0 0 m 厂 P 吸 = P l+ P R 1 + P R 2 = ( 9 0 + 9 0 + 2 0 ) mW = 2 0 0 mw P发 = P吸 彳 电路的功率是平衡的。 1.5.3 有 一直流电源 ,其额定功率 P、= 0W,额 定电压 、=50 ,内 阻R。=0.5,负 载 二 1t R可以调节 ,其 电路 如 图 1.5.1所 示 。试求 :(1)额 定工 作状 态下 的 电流及 负载 电阻 ; 2开路状态下的电源端电压 ;(3)电 源短路状态下的电流。 解 :电 源输出的额定功率P、 额定电压 、和额定电流J、之间的关系为 : ( l ) 额定 电 流 f 、= 争 = 等 A = 4 A 额定 二作状 态下 的负载 电阻 R=午 =胃 =125 (2)Jl J号 :l )l 1肀 霆t 飞 亍 殆 霭 兀 于 罕 垦 孑 罕 E即 ( 3 ) 短路 状 态 下 的 电 流 J s = 哥 = f 皂 A = 1 0 4 A 图 1.5.l 习 题 1.5.3的 图 1.5。4 有 一台直流稳压电源 ,其额定输出电压为 30V,额 定输出电流为2A,从空载到额定 淇 输出岘限化率为千分之“ 即 =竿 试求该蝴的内瓯 解 :电 源从空载到额定负载 ,其输出电压的变化值y 实际上就是在 电源 内阻R0上产生的 释,依题意 I / = 0 。l% ; I / 、 = 久 R 0 0),电阻应变片阻 值Rz 减小 (即 R艿0),说明被测零件的变形为缩短 ;当 极性变负时(0(0),电阻应变片阻 值R“增大(即 R冗),说 明被测零件 的变形 为仲长。y 。极性 的改变情况反 映 了零件 的形变 情况。 1 . 5 . 1 2 图1 . 0 7 是 电源有载工作的电路。电源的电动势 E = 2 2 0 V 内阻 R 0 = 0 , 2 ; 负载 电阻Rl =10,R2=6.67;线路 电阻RJ 0.1。试 求负载电阻R2并联前后 :(l )电路 中电流J;(2)电源 端电压y l 和负载端电压 2;(3)负 载功率P。当负载 增大时 ,总 的负载电阻 、 线路 中电流 、 负载功率 、 电源端 和负载端的电压是如何变化的? 解 :并 联R2前: 电路总负载电阻 R = R 0 + 2 R + R l = 1 0 . 4 丿 6 习题1.5. 图 1.07 习 题 1.5.12的 图 l )电 路 中电流 2)电 源端电压 负载端电压 3)负 载功率 羊联R2后: 电路总负载电阻 l )电 路 中电流 f = (2)电源端电压 负载端电压 = E =A 圭2 1 . 2 A 220 fto +2R, +R, 0.2+2x0.1 +10 l= E - J R 0 = ( 2 2 0 - 2 1 . 2 0 . 2 ) 圭 2 1 6 2 = f R l= ( 2 1 . 2 1 0 ) = 2 1 2 P = y2 J = ( 2 1 2 2 1 . 2 ) W = 4 4 9 0 W = 4 . 4 9 kW r R = R 0 + 2 R J + ( R 1 R 2 ) 圭4 . 4 220 A 圭5 0 A R 0 + 2 R + ( R 1 R 2 ) 2 + 2 1 + 糊 1 = E - fR 0 = ( 2 2 0 - 5 0 0 . 2 ) = 2 1 0 叱 = J 勹 ) = ( + + 居筝针 v 圭朋 (3)负载功率 P = y 2 J = ( 2 2 0 5 0 ) W 厂 = 1 0 k 厂 负载增大时 ,电路总电阻减小 ,线路 中电流增大 ,负载功率增大 ,电源端电压及负载端 电压均 c 洚 : 1 . 6 . 1 在 图 1 . 0 8 中 , 已知 rl= o. o1 uA , r2 = 0 3 uA , r5 9 . 6 1 uA , 试 求电流 J 3 , 几 和 f6 。 解 :根 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几 =Jl +几=(0 01+03) u A=031 u A 几 = 几 - 几 = ( 9 6 1 - 0 . 3 1 ) u A = 9 . 3 u A 6=f 2+几 =(0 3+93) u A=96u A 或由f l +f 6=r 5(将 J2、 f 3、几三条支路构成的电路看作是一 卜 广义结点),得 几 几 -f l =(9 61-0.01) u A=96u A 结果是一致的。 此题说明要充分注意电路结构和已知条件 ,灵 活运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 . 6 . 2 试 求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