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MW超临界压力直流锅炉机组数学模型及仿真.pdf_第1页
660MW超临界压力直流锅炉机组数学模型及仿真.pdf_第2页
660MW超临界压力直流锅炉机组数学模型及仿真.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3 7卷 第 1期 2 0 1 5年 1月 华 电技 术 Hu a d i a n Te c h n o l o g y Vo l I 3 7 No 1 J a n 2 01 5 6 6 0 MW 超 临界压力直流锅炉机组 数学模型及仿真 李关宝 , 史一涛 ( 1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 郑州4 5 0 0 0 8 ; 2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杭州3 1 0 0 3 0 ) 摘要 : 在分析 6 6 0M W 超临界直流锅炉机组热力特性基础上 , 根据能量守恒 、 质量 守恒 、 动量守恒定律 , 建立了 6 6 0 MW 超临界直流锅炉的动态仿真模型。对机组给水量扰动、 功率扰动和燃料量扰动进行了动态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该模型 能够准确地模拟 实际机组的动态特性 。 关键词 : 直流锅炉; 仿真建模; 动态特性 中图分类号: T K 1 1 2: T K 2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1 9 5 1 ( 2 0 1 5 ) 0 1 0 0 1 3 0 3 O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 的不断进步 , 火力发 电机组不断 向大容量 、 高参数 的方 向发展 , 超临界 机组具有高 效 、 清洁的特点 , 其装机容量也在不断增大。机组锅 炉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从汽水系统、 风烟系统到燃烧 系统都有较大的改进。因此 , 建立超临界直流锅炉 单相受热面的仿真模型对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 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省煤器 、 过热器、 再热器等受热面可简化为一根 单相介质换热器模型。本文采用模块化建模思想 , 建立压力流量 、 焓温通道 的集中参数数学模型 , 该模 型具有物理意义明确 、 模型简单 、 求解方便且能保证 一 定精度 的优点。 1 仿真对 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马鞍山发 电厂 6 6 0 MW 超临界 变压运行螺旋管圈直流锅炉 , 该锅炉为单炉膛 四角 切圆燃烧方式 、 一次再热、 平衡通风 、 露天布置 、 固态 排渣 、 全钢构架 、 全悬 吊结构 型燃煤锅炉 。锅 炉 额定负荷给水流量为 2 1 0 1 t h , 主蒸汽压力为 2 5 4 MP a , 主蒸汽温度为 5 7 1 ,再热蒸汽压力 为 4 5 3 MP a , 再热蒸汽温度为 5 6 9 , 锅炉 汽水 系统如 图 1 所示 。 2 超临界直流锅炉数学模型 蒸汽系统是超临界压力直流锅炉仿真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之一 , 锅 炉主蒸汽温度 、 再热蒸汽温度、 蒸 汽压力等是锅炉运行的重要参数。大型锅炉的过热 收稿 日期 : 2 0 1 4 0 5 3 0 ; 修 回 日期 : 2 0 1 4 0 9 0 1 给 水 来 左 中 间 一 一 网 冈 一一 圉 - 集 _ 黼 _一 省 箱 分 离 器 A 煤 水 前 水 炉 后 末 器 冷 中 冷 顶 屏 级 出 壁 一 间 壁 过 过 过 热 口 下 集 上 热 器 器 集 集 箱 集 器 栅 _一 一 一 堕 箱 箱 后 箱 _ 一 由 _分 离 器 B 间 L L 二 集 箱 右 由 间 集 箱 去汽 轮机 图 1 锅 炉 汽 水 系 统 器 、 再热器及其相连管系具有管道较长 、 蒸汽存储容 积较大的特点 , 是典型 的分布参数对象。在锅炉受 热面中, 过热器、 再热器 、 省煤器 、 空气预热器 内的工 质都为单相介质, 换热过程及特点是相似的, 为了更 好地说明这个问题 , 需要建立一个通用的单相介质 换热器模型 , 管道的物理模型如图 2所示。 l l I l Q 图 2管 道 的物 理 模 型 图2中: Q为管道换热量 ; g 为蒸汽进 口流量 ; 日 为蒸汽进 口焓 ; g 为蒸汽出V I 流量; 为蒸汽出 口焓 。 2 1 模型的简化假设 ( 1 ) 并联管道等效为一根受热管, 通流面积为 各个管道之和。 ( 2 ) 烟气侧参数变化快速 , 换热热流均匀分布。 ( 3 )管道中的蒸汽流动阻力集 中于联箱入 口, 1 4 华 电技 术 第 3 7卷 联箱内的压力分布均匀。 ( 4 ) 管 道 内外 侧换 热 强度 均 匀 , 只 考虑 径 向 传热。 ( 5 ) 忽略管道壁厚的影响, 内外管壁无温差。 2 2压力流量通道数学模型 2 2 1 蒸汽出 口质量流量 =g m I A , ( 1 ) 式 中: q , 为蒸汽出 口质量流量 ; g 为蒸汽人 口质量 流量 ; 4为管道截面面积 ; p为蒸汽密度 ; 为蒸汽流 速 ; t 为时间。 2 2 2 蒸汽出口质量流量和焓 n 2 巩= , 一 , ( 2 ) q : , ( 3 ) 一, j , 式 中: 。 为蒸汽入 口焓; 为蒸汽出15焓 ; g 为蒸 汽平均质量流量 ; f为阻力系数。 2 3焓温通道数学模型 2 3 1 蒸汽出口焓 = ( g m l 一 + Q ) , ( 4 ) 式 中: Q 为蒸汽吸热量 ; 为比焓 。 2 3 2 蒸汽与金属问放热量 Q =K f ( r mT f ), ( 5 ) Kf= f + o f 2q , ( 6 ) + 7 1 : , ( 7 ) 式中: K f 为蒸汽侧放热系数; T m 为金属热力学温度 ; o ,为蒸汽侧导热系数; c t 为蒸汽侧对流系数 ; T f 为 蒸汽平均热力学温度 ; T f 为蒸汽入 12 I 热力学温度 ; 为蒸汽出1 5热力学温度 ; q 为体积流量 。 2 3 3 烟气与金属间放热量 Q =K g ( ), ( 8 ) Kg : O t g 1 +Ot g 2 q “ + g 3 , ( 9 ) g : , ( 1 0 ) g 一, l u : ,( 1 1 ) 式中: 为烟气侧放热系数; T g 为烟气热力学温度; 为金属热力学温度 ; c t 为烟气侧导热系数 ; t x 为 烟气侧对流系数 ; 为辐射放热系数 ; g 为烟气 体积流量 ; T s 烟气入 口热力学温度 ; : 为烟气出 口 热力学温度 ; g 为烟气出 口体积流量 ; 为烟气人 口体积流量 ; Q 为烟气吸热量 。 2 3 4 金属蓄热量 d T Q =m c =Q 一Q , ( 1 2 ) U 式中: C 为金属定压 比热 ; m为金属管质量 ; Q 烟气 吸热量 ; Q 蒸汽吸热量 ; Q 为金属蓄热量。 3 超临界直流锅炉仿真模型 本文采用模块化建模思想, 所谓模块化建模是 根据 电站 的系统构成 , 建 立 电站 仿真模 型 的单元 ( 给水泵 、 风机 、 加热器等 ) 。在每一个算法中, 有温 度 、 压力 、 流量等参数输入 、 输出, 通过改变模块的物 理特性系数 , 建立机组 的仿真模型。 对 6 6 0 MW 超临界压力直流锅炉而言 , 通过分 析直流锅炉燃烧传热过程的物理特性 , 搭建电站 系 统中的流体网络 , 各个流体 网络模块构成不同的子 系统 ( 如给水系统 、 抽气系统 、 风烟系统等) , 最终建 立电站热 力 过程 快慢 不 同 的压力 一流 量 通 道 和 焓 一温通道仿真模型。 根据模型通道 的时 问常数进 行离散积分 , 以提高仿真模型的效率 。 本文建立的 6 6 0 MW超 临界压力直流锅炉仿 真 模型具有较好 的静 态精度 , 表 1列 出了机组 1 0 0 工况的模拟值与实际设计值之间的比较结果。从表 1中的数据可 以看出, 各受热面的出口温度相对误 差不超过 0 5 , 各 出 口压力 的相 对误 差 不 超过 0 5 , 各出口流量的相对误差不超过 0 0 5 , 各个 受热面出口烟温的相对误差不超过 0 0 5 。 4 仿真试验及结果 在马鞍山发电厂 6 6 0 M W 超临界压力直流机组 仿真机上进行扰动试验 , 通过试验对 6 6 0 M W 超 临 界压力直流锅炉锅内过程数学模型的动态特性进行 了检验 , 扰动试验结果如下。 4 1 给水量扰动 保持给煤量 、 汽轮机调速汽门开度不变 , 喷水 自 动解列 , 机前压力调节器投入 , 超温保 护不投入 , 给 水量扰动试验( 挠动量 5 ) , 机组扰动前 、 后主要参 数见表 2 。 4 2汽轮机功率扰动 保持给煤量不变 , 喷水调节切手动, 给水调节切 自动 , 机炉协调投入 , 汽轮机额定功率减小 1 0 , 机 组扰动前 、 后主要参数见表 3 。 4 3 燃煤量扰动 保持给水量 、 汽轮机调速汽 门开度不变 , 给水调 节切手动 , 喷水减温调节切手动 , 额定给煤量减 5 的扰动 , 机组扰动前 、 后主要参数见表 4 。 第 1 期 李美宝, 等 : 6 6 0 MW 超临界压力直流锅 炉机组数 学模型及仿真 1 5 表 1 1 0 0 工况设计值与仿真值对 比 5 结 论 本文采 用模块化 的理论分 析方法 建立 了 6 6 0 MW 超临界直流锅炉锅内过程 的动态数学模 型, 该 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机组冷态启动 、 热态启动 、 正常 停炉及可 能 出现的事故工况下热 力过程 的动态 变 化 , 具有 良好 的静态和动态特性 。 从机组的动态扰动试验看 : 直流锅炉的动态特 性不同于汽包锅炉 , 直流锅炉运行中的关键是要严 格控制煤水 比、 给煤量及给水量的变化 , 这些参数对 汽温变化都有大幅度 的影响。本文建立 的仿真模型 已应用于马鞍山电厂机组的整个运行工况的仿真 , 同时该模 型可用于优化机组 的设计 , 在预测机组变 工况时 , 对于其主要性能参数的计算具有重要作用 。 参考文献 : 1 徐二树 , 李恕康, 孙志英, 等 大容量超临界直流锅炉锅 内过程全工况实时仿真数学模型及动态特性 J 动力 工程 , 2 0 0 3 , 2 3 ( 4 ) : 2 5 O 0 2 5 0 5 2 曾德良, 赵征, 陈彦桥 , 等 5 0 0 MW机组锅炉模型及试验 分析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 0 0 3 , 2 3 ( 5 ) : 1 4 91 5 2 3 任挺进, 谢茂清 , 李志刚, 等 锅炉单相受热面链式建模 新方法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 0 0 3 , 2 3 ( 3 ) : 1 7 51 7 8 4 章臣樾 锅炉动态特性及数学模型 M 北京: 水利电力 出版社 , 1 9 8 7: 3 1 4 5 5 雷玉兰 自然循环锅炉锅内过程的仿真模型 D 北京 : 华北电力大学, 2 0 0 9 6 郭喜燕, 杨勇平 , 宋之平 锅炉汽水系统动态过程仿真 J 工程热物理学报 , 2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